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作文:用细节打造鲜活的人物形象 部编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作文:用细节打造鲜活的人物形象 部编版

作文训练——用细节打造鲜活的人物形象 ‎1、从下面三句中找出细节描写的句子( )‎ A.我的同桌有一头浓黑的长发,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下有一张樱桃小嘴。‎ ‎——李政洁《我的同桌》‎ B.突然老师叫我回答问题,我顿时傻了眼,老师耐心地为我讲解。 ——郑伟《我的老师》‎ C.父亲的手尴尬的停在半空中,像是拨不出去的电话,失落的停留在断开的电话线的那一头。‎ ‎——丁敏《我的父亲》‎ ‎2、下面两段话,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A.一对夫妇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推着一辆载满货物的三轮车。丈夫在前面拉,只有一条腿的妻子在后面推。‎ B.一对夫妇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推着一辆载满货物的三轮车。令我惊讶的是那个女人竟然只有一条腿,但她仍然咬紧牙关、眉头深锁,依靠着拐杖使出浑身力气拼命地推。‎ ‎3、“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直竖着。”从中这句话你看出鲁迅先生什么样的性格?‎ 我们是一家人 ‎①我进中学那年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 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一家人。‎ ‎②当时,我在学校的交际圈不小,有位姓毛的圈内女生是个孤女,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每月拿一笔救济金自己安排。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 最主要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 ‎③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不让我试试呢?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静坐示威,饿了一顿。母亲那时对我怀了种复杂的感情, 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当晚,母亲改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 30 份,有了这个朴素的分配,我想就不会沦为挨饿者。‎ ‎④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独自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捧一本书,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有了好菜,母亲也邀我去尝尝, 但我一概婉拒。倒不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 ‎⑤我还和姓毛的孤女一起去小吃店,对面而坐。虽吃此简单的面食,但周围都是大人,所以感觉到能和成年人平起平坐,心里还是充满那种自由的快乐。‎ ‎⑥这样当了半个月单身贵族后,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过去大家总在饭桌上说笑,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我仿佛只是个寄宿者。有时,我踏进家门,发现家人在饭桌上面面相觑,心里就会愣一愣,仿佛被抛弃了。‎ ‎⑦天气忽然冷下来,毛姓孤女患了重感冒,我也传染上了,头昏脑胀,牙还疼个没完没了, 出了校门就奔回家。‎ ‎⑧家人正在灯下聚首,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母亲并不知道我还饿着,只顾忙碌着。‎ 这时候,我的泪水掉下来,深深地感觉到与亲人有隔阂、怄气,是何等的凄楚。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心想: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 ‎⑨可惜,事违人愿,因为一项特殊的事,离一个月还剩三天,身无分文了。我想向那孤女朋友借,但她因为饥一顿,饱一顿,胃出了毛病,没来学校。我只能向母亲开口借三天伙食费。可她对这一切保持沉默,只顾冷冷地看我。‎ ‎⑩被母亲拒绝是个周末。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开水,中午时,感觉双膝发软。那时的周末,中午就放假了,我没有理由不回家,因为在街上闻到食物的香味,更深得饥肠辘辘。推开房门,不由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茶,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宴请什么贵宾。‎ 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桌边吃饭。我犹豫着感觉到这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母亲没有强拉,悄悄地递给我一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 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由想起母亲常说“我们是一家人”,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 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可我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身边,一家围坐在灯下吃 一顿,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 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从分伙过程中找出一处家人一直关注着我的细节,并分析其作用(3 分)”‎ A.“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作用:体现了母亲算出今天是孩子分伙后的最后一天,不知孩子有没有粮了,体现了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B.“母亲没有强拉,悄悄递给我一个面包。”作用:这句话体现了母亲对“我”的关爱之深,她了解我不会与她们共餐,所以给了我面包,怕我饿坏,突出一位母亲的爱子情深。‎ C.“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作用: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进行细节描写,十分形象地写出了我希望能和母亲一起吃饭却又因为自尊而不希望他们发现自己的窘境的矛盾心理。‎ D.“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作用:这句话看似平淡,却饱含深情,“不时”一词更是形象地突出了家人不断地看“我”,说明他们很在意,很关心“我”。‎ ‎1、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母亲那时对我怀了种复杂的感情,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请你在文中找出三个“我有叛逆倾向”的例子,简要地写在下面。‎ ‎3、结合上下文简要描述一下第 段画线句子中“犹豫”一词表现的人物内心活动。‎ ‎4、仔细阅读全文,简要回答第⑩段中“母亲没去上班”的原因。‎ ‎5、你的身边或许就有与“我”一样有“叛逆倾向”的青年,请你以朋友的身份给他(或她)写几句赠言,帮助他(或她)走出误区。‎ 父 子 半夜,201 宿舍的聚会散了。应邀来的几位女同学,各人颊上带了半醉的酡红,相挽而去。桌上地下,尽是残羹剩汁、果壳糖纸。同房的几位,歪倒在床上,沉浸在醉饱的酣畅里。独有陈双喜,神思恍惚,坐立不宁。‎ 转了几圈,他走出宿舍门,立在楼廊眺望夜色里显得十分空旷的校园,心里纳闷:“怎么回事,爹还不回?”‎ 上午,他从僻远的乡下赶回学校,老爹与他同路,挑一担自做的扫把来城里卖。下午,老爹卖完扫把,赶来学校,将所得的 60 元钱交给双喜。因为晚了,只好歇一晚,明日再赶路回家。同宿舍的同学都到齐了,商议着晚上聚会一次,把班上的几位女同学也请来了。双喜虽然口里赞同,但一想到爹,心里甚是尴尬:爹那身粗布衣裳,一双满是老茧的大手,黑皱的面容,更有那乡下汉子的粗俗谈吐,让女同学见了,怎好意思?没奈何,买来张电影票,把爹支出去了。愉快的聚会中间,他生怕老爹突然走回来,让他难堪。‎ 可是,此刻聚会已散,电影也早该演完了,还不见爹回来?莫非他老人家赌气回乡下去了? 想到这儿,双喜心里打起鼓来了,连忙下去探寻。偏西的月儿被云层遮住了,校园内道路 幽暗,少有行人。转了几处,向校传达室,冷饮店和俱乐部几个还亮着灯的处所打听,都没有结果,只得闷闷走了回来。到宿舍附近,偶然朝东端一望,只见垃圾站附近的一棵树下,有点红光一闪一闪,似有人在抽烟。‎ 陈双喜疾步走过去,那黑影站起来,拍拍屁股,咳了两声。“啊,爹,您怎么坐在这儿?” “这里不好吗?你们的聚会结束了?”‎ 老爹只淡淡地应了一句,掷掉烟头,弯腰拿起一个东西,递给双喜。“刚才给你们屋子做了个扫把呢,你拿回去。”原来,老爹下午来到儿子宿舍里,看到那脏乱不堪的样子,想找个扫把将屋子清扫一番,可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一只扫把,原来那只只剩下把柄了,就后悔自己没有带一只来。晚上看完电影后,又想起扫把的事来了。于是便去木工房讨了木棒、棕索之类, 不一会儿工夫便做成了一个新扫把。走到宿舍门口,见儿子和同学们正在喝酒聚会,热闹非凡, 便默默地走开了。在校园转了几圈后,索性坐到大树下抽起烟来。儿子的心事,他自然明白。但也晓得自己这副模样很不体面,因而也不怪罪儿子。这会儿,见双喜有些不愿拿扫把,心里便不痛快了。攥着扫把的那只粗黑的大手微微抖动着。‎ ‎“放心吧,孩子,这扫把丢不了你的脸!”‎ 第二天,201 宿舍,除了陈双喜,其余几位直睡到日当正午才醒。睁开朦胧的双眼,都惊喜地发现,夜里狼藉不堪的宿舍,现在却整理得井井有条,地光桌洁,门角处,还添了把崭新的扫把呢!‎ ‎1、请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3 分)‎ ‎2、文中“老爹”和陈双喜各是怎样性格的人?(4 分)‎ ‎3、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放心吧,孩子,这扫把丢不了你的脸”的含义?(3 分)‎ ‎4、文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塑造“老爹”形象,请举一例做具体分析。(4 分)‎ ‎5、“老爹”留下的只是 60 元钱和扫把吗?请谈谈你的感悟。(3 分)‎ 开 镰 (16 分)‎ 周克武 ‎⑴夏天刚走,秋色就悄悄点染了山村万物。‎ ‎⑵高粱红了,瓜果熟了,岩坎上的野山菊摇荡着粉黄的花朵,远远地就闻到了她的清香。‎ ‎⑶最按捺不住激动的是满垄沉甸甸的稻穗,在和风拂动下,身姿摇曳,泛起一层层金色的波浪。忽然,又齐刷刷地勾下头,宛若待嫁的村姑,一副羞答答的可人样。‎ ‎⑷这时候,父亲最忙,一天几次往田边跑。晨曦里,看几回;夕阳下,又看几回。(甲)他走上田埂,弯腰捋一束稻穗,摊开手掌吹吹,然后瞪大眼睛默默地数着饱满澄黄的谷粒:一、二、三……一抹落日洒在他脸上,那眼神,就像自己的孩子即将呱呱落地一样陶醉。‎ ‎⑸稻香氤氲的夜晚,月亮似乎格外圆润。月光里,我又看见父亲蹲在老屋的墙根磨刀。他轻轻给镰刀溅上水,弯弯的刀叶开始在磨刀石上有节奏地滑动,随着父亲的双臂一屈一伸,锈迹渐渐褪去。月色下,锃亮的刀口银光闪烁。‎ ‎⑹“老倌子,喝口水。”母亲递上一杯凉茶。‎ ‎⑺“等一等”,父亲摆摆头,“明天开镰啦,还有好几把呢!”‎ ‎⑻听得出,“开镰”二字是从父亲的心底迸出来的,他喜凝眉梢,满脸惬意。‎ ‎⑼父亲一年到头晴耕雨作,指望的就是新谷满仓。还是在大雪纷飞的除夕夜,父亲抬眼望望窗外,喃喃自语:好啊,瑞雪兆丰年。紧接着焚香秉烛,祭拜天地神灵,祈祷来年五谷丰登。早春的日子,蒙蒙细雨像筛糠似的下。父亲头戴斗篷,身披蓑衣,胸前挂只盛满了种子的小箩筐,伸手从筐里抓一把刚刚生出娇黄嫩芽的种谷,在秧田的上空抛出一条条弧线,播下一年的丰收梦。六月天,烈日当空,田里的禾苗被炙烤得无力地垂下了颀长的叶片。他跳上水车,拼命蹬动车轱辘,流水和着他的汗水,哗哗地灌满了新月形的梯田。日子一天天过去,田垄里青了又黄,父亲倚门远眺,满垄的稻香仿佛披到了他的鼻尖上。‎ ‎⑽终于开镰了。‎ ‎⑾黄澄澄的田畴上,“嚓嚓嚓嚓”的割禾声由近而远,仿佛在频频传递泥土的回报。父亲弯腰挑起刚打下的第一担新谷,试试,觉得很沉,朗朗地笑了。一担担带着泥土香味的谷子,伴 随父亲“吱吱呀呀”晃动的扁担,渐渐堆满了老屋前面的晒谷坪。‎ ‎⑿秋阳如虎,偏西的日头还是那样炽热灼人,父亲浑身没剩一根干纱。许是太累,他抓起搭在肩上的罗布手巾抹抹汗,蹲在树荫下,“巴嗒巴嗒”抽起了自卷的“喇叭筒”。目光却一直定定地盯着晒谷坪里山尖似的谷堆,黝黑的脸庞上溢满了自信。‎ ‎⒀我知道,此刻在父亲心里,他收割的不只是耕云播雨的回报,也是来年的踏实与祥和。‎ ‎⒁(乙)父亲躬身捧起一把谷子凑到鼻尖闻了闻,沉思片刻,又慢慢张开五指,任由谷粒从指缝间簌簌地洒落下来。也许他又在盘算播撒明年的一片新绿了。‎ ‎⒂突然,父亲掐灭烟蒂,霍地走起来,把我叫到他身边问:‎ ‎⒃“看见了吗?”‎ ‎⒄“看见什么?”我一脸茫然。‎ ‎⒅“你看坪里大堆小堆的谷,这就叫堆金积玉。”父亲读过私塾,常常搬出旧书上的这类句子教育我。‎ ‎⒆我笑了笑,不以为然。他的脸霎时一沉:“你呀,懵懵懂懂,只怨种田没出息,”瞟了我一眼,又说,“其实,你想想喽,泥巴一尺深,翻过来有黄金呢!”‎ ‎⒇一阵清风掠过,驱散了周身的燥热。我呆呆地站立,半晌无语,抬眼望望对面那片绿了又黄,黄了又绿的梯田,一种感觉倏忽而生:父亲没有传奇,一生的精彩长在地里。‎ ‎1、分析文中第⑼节画线句子的作用。(3 分)‎ ‎2、本文多处运用了细节描写,请从(甲)(乙)中任选一处加以赏析。(4 分)‎ ‎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第⒆节中“其实,你想想喽,泥巴一尺深,翻过来有黄金呢!”这句话的含义及其对“我”的影响。(4 分)‎ ‎4、结合文章结尾“父亲没有传奇,一生的精彩长在地里”这句话,谈谈你对文中父亲形象的理解。(5 分)‎ 你想一鸣惊人吗?‎ ‎①说个有意思的故事给你听。‎ ‎②有位非常走运,又非常不走运的警官。非常走运的是他做了几十年的警务工作,由小警员升到警官,一直到将近退休,居然没有遇到过一次盗匪,没有开过一枪;非常不走运的是, 就在他退休的前一天,经过一家银行,正看见有人抢劫,于是掏枪吓阻,不幸对方也有枪,而且比他先发射。他死在最后一天的任上,手中握着一辈子没有真正用过的枪,枪里居然忘了装子弹。你说这警官笨不笨?他难道不知道,作为一个值勤的警官,枪里总要有子弹,即使一辈子遇不见一次盗匪,他也应该随时清理枪械并到靶场练习,因为“携枪千日,用在一时”,平时总要为战时做准备。‎ ‎③如果换作你是他,你会不会像他那么笨?你一定不会,对不对?但是让我问你,如果你很喜欢诗词,那么背几首给我听吧!你很爱古文,那么背一篇《岳阳楼记》或《桃花源记》吧! 你背得出来吗?我再问你,如果你已经学了好几年钢琴,也自以为弹得不错,有一天家里来了许多朋友,要你表演几首,你是不是能够立刻开一场小型演奏会呢?抑或,你会尴尬地说:“对不起,没有准备”。‎ ‎④说到音乐,你知道 20 世纪最伟大的指挥家柏恩斯坦是怎么一夕成名的吗?那是 1943 年, 在他担任乐团副指挥的时候,有一天演出之前,正指挥生病了,临时由他代为上场。25 岁的他, 一上台就尽情地发挥,整场演奏结束,台下的他,在后台紧张得要死,但是一上台就什么紧张都忘了,他尽情地发挥,只记得整场演奏结束,台下的观众起立、鼓掌、尖叫。柏恩斯坦就这样“一鸣惊人”“一炮而红”。他用那一个晚上的“机遇”,开创了后面的 50 年的“柏恩斯坦时代”。当人们羡慕他的“机遇”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他怎么临时接到命令,立刻能从容应付, 而且表现得无懈可击呢?他怎么对当天演出的曲子那么了解、那么熟练呢?他怎么好像随时准备好,仿佛一个出勤的警员,枪里总装着子弹,随时准备击发呢?‎ ‎⑤再说一个你最熟知的故事吧!‎ ‎⑥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孔明。孔明如果没有两下子,刘备会请他吗?今天换作你,也“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平日对天下大事毫不关心,毫不思索,有一天刘备造访,你能讲得出那许多“经国之宏论”吗?孔明是不是在隐居的时候,也时时用功、处处用心,所以才一鸣惊人呢?‎ ‎⑦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一夕成名、一鸣惊人,可是谁都应当知道“一鸣惊人”绝不是临时抱佛脚,能“一鸣惊人”的,必定在他“不鸣则已”的时候,不断养精蓄锐;能“动如脱兔” 的,必定在他“静如处子”的时候细细观察;能“一夕成名”的,必定在那一夕之前,有着千百个夜晚暗暗地演练。‎ ‎⑧请问,你有没有随时准备好你自己?抑或你是只有到考试时才努力学习,只有到演奏时才练熟曲子,只有到遇见盗匪时才装填子弹。你会不会像那位警官,该开枪的时候开不了枪, 第一次应战就死了?‎ ‎1、阅读本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本文语言颇有特色,请写出你最欣赏的一点。‎ ‎3、老警官“枪里居然忘了装子弹”一句中“居然”用得好,请说说为什么?‎ ‎4、有位哲人曾经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请从作者行文立意或文章内容的角度,提出一个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并将你的答案告诉大家。(不能重复上面的问题)‎ 问题: 答案:‎ ‎【写作中的细节】‎ 基本要求——叙事具体生动,是作文的基本要求。‎ 常见问题——写人记事,尽管字数不少,但东拉西扯,既谈不上具体,更不用说生动。‎ 解决方法——如何让所叙之事生动起来?如何让所写之人鲜活起来?方法很简单,那就是学会细节描写。‎ 下面我们就结合一位学生的习作来谈谈如何用细节打造鲜活的人物形象。‎ ‎[作文修改示例]‎ 原稿:‎ 半 边 钱 放假回来后,我告诉父亲,我想买一本词典。父亲听了,没有说什么。我有点后悔,因为我知道,家里没有钱,我提出买一本词典的要求有些过分。‎ 后来,父亲出去了。我知道他又去借钱了,心里很难受。‎ 第二天清晨,我收好行装,准备上学了。父亲给了我六十元生活费和车费后,又递给我十块,并问我够不够买一本词典。其实一本词典定价是十四元七角,但为了不让父亲再操心,我就说够了。不过,父亲从我的眼神中还是看出来我是在说谎,于是又走了。‎ 我上了汽车,心里还在想着刚才的事。忽然,我看见通往我家的小路上跑出一个人来,等到走近了,我认出那是我的父亲。于是我连忙探出头大声呼喊:“爸爸——,爸爸——”父亲望见了我,便挥动了一下手臂,我看见他手里的一把零钞。原来,父亲给我送钱来了。‎ 父亲跑到车窗边,问我五元够不够,我点点头,说够了。父亲松了口气,把钱递给我,我去接那把零钞,可是一股风把一张五角的纸钞吹跑了。父亲转身去捡,可是风却把钱吹向远处。父亲花了不少力气才捡到,交给了我。由于父亲拿得紧,我一下把钱撕成了两半,变成了半边钱,我们两个人都愣住了。父亲把另一半也给了我,叫我去用胶水贴起来,然后,便回去了, 看着父亲的背影,我的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 剖析:这篇作文的选材很好,能够围绕“钱”来组接材料,表现父爱。但读罢全文,我们总觉得文中父亲的形象尚不丰满,文章尚缺少感人性,不能让人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究其原因, 主要是作者以陈述为主,没有注意细节刻画。我们可从以下方面进行一些修改:‎ ‎※第一节交代 太过简略。我们可通过两三个细节描写(如 ,‎ ‎ , )来设置一个特定的情境,让故事在此特定的情境中展开,这样就能为全文定好感情基调。‎ ‎※第二节写父亲出门借钱,可以借助 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我的难受的心情。同时可以抓住 (如 )来刻画,这样人物就会形象很多。‎ ‎※ 第三节写父亲给我钱,全都采用了陈述,不生动。我们要注意写出父亲给钱时的 、 、 ,(如父亲给我钱时说了什么,用怎样的眼神看我,听了我的话之后,又有怎样的表情),只有把这些细节写出来,父亲的形象才能生动起来。‎ ‎※第四、五节写父亲送钱,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原稿以陈述为主,自然难以做到生动形象。应抓住场面,通过父亲特定的 来刻画人物,父亲是怎样跑过来的?他是怎样递钱给我的?在钱被风吹跑后,他又是怎样去捡的?汽车开动后,父亲怎样追的?在钱被撕破后, 父亲又是怎样的神态?这些都是我们可以着重进行刻画的细节,将这些细节写活,人物形象也就鲜活起来了,文章的感染力也就出来了。‎ 修改稿:‎ 半 边 钱 ‎ (环境描写)。父亲(外貌描写) ,一言不发。我 后悔了,我明明知道,为了供我读书,为了给妈妈治病,我们家已经债台高筑,可我为什么要提出买一本词典的要求呢?‎ 好一阵沉默之后,父亲 (父亲是怎样 出门的?)出去了。我站在门口,目送着父亲 ‎ ‎ (环境描写)。‎ 清晨,我打点行装,准备上学了。父亲给了我六十元生活费和车费后,又递给我一卷零钞:‎ ‎“这是买词典的钱,十块,够吗?”父亲 注视着我。我早就看过定价了,十四元七角。一瞬间的迟疑后,我慌忙说:“够了,够了,爸爸。”父亲从我的迟疑中明白了什么, 。‎ 上了汽车后,我的心还留在那间破旧的瓦屋里,留在久卧病榻的妈妈身边。我用眷恋的目光注视着通往我家的小径。忽然,小路上跑出一个人来,渐渐近了,我认出那是我的父亲。我连忙探出头大声呼喊:“爸爸——,爸爸——”父亲望见 ‎ ‎ 。原来,父亲给我送钱来了。‎ 父亲跑到车窗边:“钱……五块……够吗?”我使劲地点头,几乎是用哭腔答道:“够了,爸爸,够了!”我慌忙地去接那把零钞,可是一股风吹来,一张五角的纸钞被卷跑了。父亲 ‎ ‎ 父亲捉住了那张纸钞。‎ 瞬间,我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儿,因为汽车已经开了,而父亲却在追赶正在加速的汽车。我急忙朝父亲大幅度地摆手:“爸爸,不要了!别追了!”可 ‎ 父亲与我的距离渐渐变近了,他 。我尽力伸长手臂去抓那纸钞,可父亲 。“哧”的一声,纸钞裂为两半。我的心一下子碎了,泪水夺眶而出。‎ 透过闪闪泪光,我看见我的父亲 。‎ 后言:修改稿通过增加细节刻画,把一个身处逆境的农民父亲对孩子的一往情深表现得淋漓尽 致,使人看到了一个相当丰满的人物形象,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同学们,通过上面的修改 示例,你明白细节描写的重要性了吗?翻出你的作文本,读读你过去写的作文,看看哪些地方 可以进行细节刻画,拿起你的笔,用细节来打造鲜活的人物形象吧。‎ ‎【关于细节的作文】‎ 细 节 美,在细节处闪现。——题记 一 她回过头来,轻轻的一笑,又转身走了。‎ 一个碎小的细节,仿佛蝴蝶透明薄巧的羽翼轻轻地拍打过我的眼帘。她向下弯弯的眼角充溢着快要流出的光,那么一瞬间的表情,而我却记住了。‎ 那是一股温柔内敛的眼波,让人想起江南微湿的风,清晨斑驳的梦和一碗夹着荷叶香的小米粥。不花哨,不张扬,甜甜糯糯的眼神一流转,便让人记下了。是的,细节,一个不经意的表情,一种不易察觉的眼神,欣赏的人挖掘开来便成了一份珍藏。‎ 我闭上眼睛,那一瞬间的眼波又泛滥起开来,伴随着的还有漫漶缠绵的风,葳蕤细致的雕花。一切温柔潮湿而美妙曼丽的意象都随着这个细节铺陈开来。是:“绿柳绿齐三尺雨,樱桃红破一声箫”;是“花退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是“雨打窗台湿绫绡”……青墙仿佛铅笔细细的勾勒,刚染完的蜡布挂在空中发出厚重的声响,带着铜箍的朱红木桶泼出小瀑布一般的水,散着菊花香的浓茶氤氲出重重叠叠的水汽。这一切都在她那一瞬间的眼波里流淌, 静静的,带着时空停止悠然自得的神气。是江南吗?是流水吗?是温婉吗?是细致吗?无需多答也无人来应。‎ 这样的细节,是郁绿丛中盛开的白色小花,隐隐绰绰的散发出温柔的幽香,他只等待有心人的采撷。‎ 二 CD 光盘转动,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仿佛一支翠绿小虫在振颤着翅翼。音乐随即流淌出来, 化为烟雾与尘埃,向四周弥散。这是德沃夏克的 G 大调诙谐曲。太多的人称赞它华美如丝绸的主旋律,而此时的我闭上眼睛,微微侧耳,缓缓呼吸……一个碎小的细节,仿佛午后从天窗透过的阳光中细小而清晰的尘埃,它们擦过我的耳朵,温暖柔软地抚摸。‎ 是第一主题过后的一小串三连音。他们用流畅的小提琴音色来演绎,夹着快乐清新的微笑, 仿佛阳光下翩翩起舞的爱尔兰小女孩的金发。我猜想德沃夏克在写下这一串细小得不易察觉的音符时,带着怎样的心情。那一定是一种慈爱的感动,仿佛阳光普照,云淡风清,在薄荷色的草地上吹着透明的风,心中的快乐只有自己知道。是的,细节,我好像看到了德沃夏克的会心一笑,有心的人注意到了挖掘出来,只便是一份有默契而不可意会的愉悦。‎ 想起一些缓缓升腾的五彩泡沫,萦绕着沆瀣之气的之间开出一朵精巧的花骨朵,一只飞鸟抚摸过的一方天空,以及一阵缱绻缠绵的风,一群游鱼的唼喋……这些,都是那一串小巧的三连音带来的。‎ 这样的细节,是教堂天顶正中随着光线落下来的银屑,碎小却闪耀,它们只等待有心人的掬捧。‎ 三 女人的旗袍风情万种,勾勒出女子曼妙婉转的线条,女人走着,一步三摇,这是一道风景。而我却捕捉到了那么一个细节:旗袍裙摆边的小开衩。这样的设计不管是有心无心,不管 是否有人注意,它的确成了旗袍皇冠上的一颗珍珠。‎ 二三十年代,一个开放与闭塞的交界,穿着旗袍的女人们是那个年代给所有人的第一记忆, 而旗袍则成了那个年代的象征。这是一座桥梁,连接着旗人马装的拘谨刻板,又连接着未来开 放的未知时代。深闺院里的女人们出来了,小心翼翼,羞涩犹豫,仿佛一只在晚上独自开放的夜来香。而旗袍的分衩恰巧在细节之处最好的体现了这种暧昧的情致。女人们走着,小腿上光洁的皮肤时隐时现,又一种欲说还休的风情,却又不失那份神华内敛的庄重。‎ 张爱玲笔下的女子都是穿旗袍的,它们带着那个小开衩奔跑在战争与和平之间,奔跑在喜怒哀乐之间,奔跑在年年岁岁的故事之间。‎ 这样的细节,是朵云上的一滴泪珠,他等待有心人的温柔呵护与唏嘘。‎ 四 细节,是一闪而过的地铁,是流利清晰的雨丝,是扑腾翅膀的飞鸟,是陌生人眼梢眉角的 表情……‎ 它需要人们以一种细致耐心的态度去触摸,去体味,去感受。在细细的咀嚼它们的时候感动了,认真了,于是写下来,记下来,珍藏起来,独自品评。‎ 于是,你会发现,原来真正的美,是在细节之处闪耀。‎ ‎【点评】‎ 三个片断,三个细节,真是亏她看得想得那样仔细,发现得选得那样巧妙,而表达的精致, 语言风格的清丽,又恰恰与被描写对象以及作者所要营构的氛围,表现的情绪高度和谐,应该是一种作者理想中的“唯美”。‎ 细节,毕竟就是细节,关键是在“细”,要素是在“被感动”或者“被打动”“被触动”。但如果想在“感动”了自己之后,想到要以之去“感动”别人,还要靠描写之功。‎ 细节 你看见了吗? 你听到了吗?‎ 或许你正在无聊地用脚趾和石子做“正碰”运动,心不在焉根本没留意。或许你正在精心构思一个美丽的谎言,一段成功的开场白,然后去巧妙回避爸妈开门时问你这次成绩考得怎么样。或许你一手拿着沉甸甸的年货一手抱着一大堆的对联啊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挡住了两旁的视线。抑或你只是轻蔑地瞥了一眼然后加快了脚步,鼻子像冲天炮似的横了过去……‎ 此时的风扬了起来,雪屑子开始零落地飘落。我注意到这断断续续、若有若无的吆喝,只任它沉入冗长的街道和匆匆的人流中去。‎ 近一些,终于看清楚,只是还有一点模糊。再近一点,终于听清了。只是吆喝中有一些凄凉。前方不远左拐的地方立着一辆破损的平板车,车旁靠着一个年近六旬的乡下农民,瘦挑的个儿, 嘴不时地冒出一缕青烟。更近一些,有些清楚了,平板车的石墩下还卧着一只土黄色的狗儿。狗儿摇摇尾巴,扫开了一些雪沫子,活像一条旱地的泥鳅。不对,车上还有一个皮球似的小孩儿,红扑扑的脸蛋裹在一个米黄色的虎头帽里——旧货摊上常见的灰土帽。青灰的青菜棵子整整齐齐地摆放在车板上。‎ ‎“青菜喽——新鲜的青菜。”‎ 雪已经开始长大,大片子的绒花儿簇簇地砸向大地,发出脆生生的碎裂声。小孩儿溜下车子屁股一扭扭地来到老农前面。老农忙把手里的烟蒂掐灭扔掉,心颤颤不停地用手摩挲着那晕红的脸蛋,嘴角蠕动了几下,仿佛说了一些安慰娃娃的话。小孩儿还是没有被哄住,两只白白的小手拽住老农的带着点点油渍的深绿色军裤不停地摇,摇啊摇。‎ 雪大了起来,路上已经没有行人了。几幢低瓦房的烟道口冒出了直直的白雾,软软的。‎ 老农终于耐不住纠缠,从怀里掏出了一只黑色的塑料手枪交给娃娃,我仿佛依稀看见了孩子莲花似的笑脸。吆喝声又响起来了,浑浊中夹杂一种绝望。一叶叶的青菜棵子被冻得卷了起来,一如蜷缩着的绿色精灵。老农用手把青菜棵子上的一层薄雪拭去了,不慌不忙地又码放了一遍,然后把孩子抱上车去,短促地朝蜷在轮下的狗儿叫了一声,好像叫它该回家了。‎ 雪花片子静静地收了它们的羽翼,悄无声息地落在地上、屋顶上、树梢上。‎ 灰黑色的世界从浅蓝到浅白到天使般的纯洁的白。吆喝依旧,只不过一声哑过一声。整个世界渐渐趋向于安静和安详。‎ 平板车渐渐远去,偶尔有一两声炮响,因为今晚这个年头的最后一晚,是除夕夜。小孩在车上幼稚地指划着一切,小黄狗一会没在车前,一会露出它泥鳅似的短身子……‎ 雪依然在下,而且很大。你看见了吗?‎ 你听到了吗?‎ ‎【点评】‎ 初读这篇作文,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这是由于两点:一是小作者的选材,把目光瞄准生活而且是生活的另一面,也可以谓之底层的那一块,那种冷峻而不煽情的同情,令人刮目相看; 二是作者描写的细致,通篇一贯到底,细节、白描而构成一个个的场面,几乎可以说把细节描写发挥到了极致。‎ 面对越来越多的所谓的“新概念”作文,“创新作文”,读到那么多越来越怪异荒诞或者“少年老成”而大多数属于无病呻吟的文字,忽然见到这样一篇作文,是春风拂面的愉悦,是喜出望外的激动。尽管略显凝重,尽管不很阳光,但正是此文之价值之所在。‎ 关注生活,关注大地上的民众,应该是文章特别是文章的生命.‎ 劳动使我重视细节 北京考生 从古至今,人们都把劳动看成是最光荣的事情,因为它带给人们的不仅是物质财富,更多的是精神财富。‎ 伴随着劈里啪啦的鞭炮声,表叔的餐厅正式营业了。由于今天的每一道菜都是七折优惠, 所以前来吃饭的人特别多。服务员们全都跑来跑去,就连表叔都当起了服务员,可还是忙不过来。于是我自告奋勇给表叔打一天工,表叔听了,欣然答应了。一来是想让我帮忙,二来是让我劳动劳动。‎ 我像模像样地穿上了工作服,从厨房里端来了一盘热腾腾的水煮鱼送到了七号桌上:“请问还有什么需要吗?”我问。一位正在吃饭的妇女说“给我拿几张餐巾纸。”我迅速地跑到柜台处, 随手把几张餐巾纸递到了那位妇女的手中。“这怎么用啊?”她气愤地说。我定睛一看,原来是我刚刚洗过的手把餐巾纸浸湿了一大片。于是我连忙道歉。那位妇女瞥了我一眼说:“这点小事都办不好。”听了这话,我的心里滴下了几滴酸酸的柠檬汁。不过,我暗自下决心,一定要重视细节。‎ 忽然,我听到有人在叫服务员,于是我急忙跑过去。原来是一位叔叔要点菜。我耐心地把他点的菜全都记了下来。按照规定我应该给前来吃饭的客人倒上一杯茶的。于是,我端起茶壶, 刚要倒,却发现茶水已经凉了。我略带歉意地对那位叔叔说:“对不起,茶水已经凉了,我马上帮您换壶热的来。”那位叔叔连连点头,并礼貌地对我说“谢谢”。我立即走到柜台前,换了一 壶刚刚沏好的热茶,送到了那位客人桌上。这时,表叔也走到了那位客人面前,问他还有没有什么需要。从他们的谈话中,我得知原来那个客人是表叔的朋友。‎ 临走前,他还对表叔说:“你们这位服务员真细心,连茶水凉了这个细节都注意到了。”听了这话,表叔满意地对我伸出了大拇指。‎ 这一次的劳动经历虽然使我疲惫不堪,但我也从中明白了细节的重要性。因此无论做任何事,我们都应该注重细节。‎ 记得老子曾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意思是说要想成就一件大事, 就一定要重视细节。我想,老子应该也是从劳动中得出这个道理来的吧。‎ ‎【点评】‎ 这篇在短时间内速成的考场佳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选材新颖,有时代感,立意比较深刻。作者通过在饭馆打工中经历的两件事,挖掘出了“劳动使我重视细节”这个深刻的道理, 可以说考生的感悟是比较独特、有一定深度的。其次叙事过程中巧妙使用对比的方法,将忽视细节与重视细节两件事的不同经过、结局进行细致描写,进而形成对比,两件事中所蕴含的道理不言而喻。结尾处巧妙引用名言,既强调了文章的主旨,又使自己的语言增色,名言的引用恰到好处。‎ ‎【换个文体】‎ 细节决定成败 俗话说得好,“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三百六十行,无论做什么,细节决定着成败。‎ 古今中外,细节决定成败的例子屡见不鲜。一个跨国大公司高薪招聘人才,群英汇集,巾帼不让须眉。董事长对应聘者进行面试,试题很是简单,应聘者一个个的自信满怀,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那些研究生、博士后竟都没能入选,怏怏离去。这时,有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门后,看到地毯上有一个纸团。地毯很干净,那个纸团显得很不协调。应聘者毫不迟疑地捡起纸团,准备将它扔到纸篓里。考官兴奋地对他说:“朋友,请看看您捡起的纸团吧!”这位应聘者迟疑的打开纸团,只见上面写着:“欢迎您到我们公司任职。”几年以后,这位捡纸团的应聘者成了这家著名大公司的总裁。‎ 面试试题只是应聘的一个幌子,重要的是做好细节,一些志在必得的应聘者纷纷在这里败下阵来,因为他们忽视了一个不经意的细节。事实证明,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是成功中必不可少的,飞船有一个零件疏漏就会机毁人亡,大军无意迷路就可能全军覆没,意大利的比萨斜塔每增加一厘米的倾斜,就会导致古塔倾覆。1%的疏忽,可能会导致 100% 的失败。‎ 再高的建筑也是由一块块钢筋组成的,再难的题目也是由一道道基础的题目拼凑而成的, 甚至连整个宇宙都是由一个个细小的微粒构成的。所以,请记住:“细节决定成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