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总复习教案《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求图上(实际)距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总复习教案《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求图上(实际)距离》

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求图上(实际)距离 ‎ 教学内容: 六年级数学下册97页第一个红点“比和比例”讨论交流。教学目标: ‎ ‎1.通过复习比与比例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求图上(实际)距离的方法,明确它们间的区别和联系。‎ ‎2构建知识网络,教会学生整理和复习的方法,提高利用比和比例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3.在复习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 ‎4.在展示交流过程中体验解决策略的魅力,培养积极学习的态度和不断探索的热情。‎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解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求图上(实际)距离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 教学难点:理清比和比例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自备一份整理有关“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求图上(实际)距离”的知识整理表(图)。‎ ‎ 教学过程:‎ ‎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谈话:上节课同学们通过自主归纳整理了有关比、比例、正反比例、比例尺的意义及性质的相关知识,大家表现的非常棒.知识的构建是循序渐进、相辅相成的。利用比、比例、正反比例、比例尺的意义及性质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进行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求图上(实际)距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复习“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求图上(实际)距离”。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定能构建出更完美的“比和比例“的知识宝塔,定会有新的收获!‎ ‎2.组内交流,合作整理。‎ 昨日老师让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了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求图上(实际)距离的有关知识,现在请同学们把你们的自学成果在小组内交流,把你遗漏的地方补充完整,从中借鉴学习其他同学好的整理方法。‎ 小组内交流、完善个人的整理方案.教师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学情,参与小组的交流、整理,发现特色的整理方式,准备全班交流。‎ ‎3.班内交流,构建网络。‎ 学生的展示方式会有多种,如文字表述式、表格式、结构式、知识树、手抄报等都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方式。在展示交流过程中,发言的学生走上讲台,与下面的学生面对面,可以借助实物投影,配以解说,做到展示清晰,语言流畅。‎ 根据学生展示的内容,教师进一步引导梳理归纳形成下表:‎ 类别 方法 根据 结果 求比值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 比的意义 一个商(整数、小数、分数)‎ 化简比 前后项同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化成最简比 比的性质 一个比(前后项成互质数)‎ 解比例 两个外(内)项的积除以一个内(外)项 比例的基本性质 未知项的值 求图上(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比例尺的意义 长度数量 ‎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 (一)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 1.我会算。(化简下面各比并求比值) ‎ ‎100:25 4.2:1.4 1.5米:180厘米 前三组比分别是整数比、小数比、分数比的化简,先让学生说说对这三种比怎样化简,在小组内交流转化的方法。第四组,比的前项和后项不是统一单位,要先统一单位后再化简、求比值。‎ 完成后思考: 求比值和化简比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交流预设:‎ 区别:①方法不同: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得到的商就是比值。化简比根据比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②结果不同:求比值结果是一个数,按数的读法来读。化简比结果是一个比不论是横式形式的比还是分数形式的比,都按照比的读法来读。‎ 联系:可以用求比值的方法化简比,化简后的比可以写成横式的比,也可以写成竖式(分数)形式的比。‎ ‎2.我会解。‎ ‎10∶50=x∶40   ∶=∶x ‎= = ‎ 学生独立完成,指四名同学到黑板前板演。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解时注意方法正确,格式规范。‎ ‎3.我会填。‎ ‎(1)( )和( )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比例尺实际上是一个( )。‎ 比例尺有( )比例尺和( )比例尺两种形式。‎ ‎(2)图上距离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3)我们的校园是一个长240米,宽160米的长方形,它的占地面积是( )平方米。如果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4000的图纸上,长要画( )厘米.宽要画( )厘米,图上面积是( )。‎ ‎(4)观察右图填一填。‎ ‎①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 ‎②测量河西村到汽车站的图上距离是( )厘米。 ‎ ‎③计算河西村到汽车站的实际距离大约是( )米。‎ 教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明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强化比例尺公式的灵活计算。‎ ‎(二)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课件出示)课本97页第1题。说一说,议一议 ‎ ‎ ‎ ‎ 先让说一说每一个信息中比及比例尺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再结合实际意义感受到比和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用比表示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更简洁。‎ ‎2.发散思维,沟通联系:‎ ‎(1)六一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5:4.从这个简单的比你能想到什么?‎ 预设: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25﹪),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20﹪)。‎ ‎……‎ ‎(2)追问:该班人数在40-50人之间,这个班有学生多少人?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 引导得出: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5:4,该班学生人数应是5+4=9的公倍数,该班人数在40-50人之间,所以应是9的5倍45人,进而求出男女生的人数。‎ 小结:看来比和分数、除法有密切的联系,把比转换为分数(百分数)或者把分数转换成比,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巧妙地解决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 ‎3.“丽丽旅游”。‎ ‎“五一”黄金周,爸爸要要带丽丽去济南旅游,他们带了这样一幅地图。‎ ‎ ‎ ‎(1)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4000000你能帮它改写成线段比例尺吗?‎ ‎(2)在这幅地图上,丽丽量得滕州到济南的距离大概5厘米,那么滕州市到济南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呢?‎ ‎(3)爸爸开车的速度是每小时80千米,2小时能到吗?‎ ‎(4)济南到青岛的距离大约是380千米,在这幅地图上应是多少厘米?‎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再独自完成。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讲清楚计算的根据以及换算单位的必要。‎ ‎ (三)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1.完成课本98页第4题。‎ ‎ 加工一批帽子,已加工1000顶,占总数的还有多少顶没有加工?‎ 温馨提示:弄懂题意,理清思路,用你喜欢的方法解答此题,并说出你的想法。‎ 展示汇报:预设 ‎①利用分数知识解 ②利用比例知识解 ③利用比的知识解 ‎ 1000÷— 1000 = 1000÷×‎ ‎=5000—1000 1000+x=5×1000 =5000×‎ ‎=4000(顶) x=5000-1000 =4000(顶)‎ ‎ x=4000‎ ‎2.实践活动:测量一棵大树的高度(在晴天的时候)。 ‎ 你能想办法测量大树的高度吗?说说你是运用了哪些知识解决这个问题的。‎ 预设:‎ ‎(1):利用自己的影子测量一棵大树的高度。‎ 先测量出大树的影长和自己的影长,用自己的身高×树的影长÷自己的影长=大树的高度 ‎(2)利用杆子测量一棵大树的高度。‎ ‎ ‎ ① 在地上立一根已知长度的杆,分别测量树的影子长度,杆的影子长度。‎ ② 同一时刻杆子的影子与大树的影子成正比例。所以,得出树高 = 杆高×树影长÷杆影长 ‎(3)利用镜子的反射测树高。‎ 人与镜的距离、树与镜的距离及人与树的高度的比正好能组成比例。 ‎ ‎(如果条件许可,一定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进行实际测量实际计算。完成后让学生谈谈感受,体会比例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 梳理总结,提升认识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请跟大家一起分享。‎ 预设:‎ ‎(1)我知道了求比值、化简比的方法,除了根据比的性质化简比,还能用求比值的方法化简比。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先把比例化成简单的方程,再解方程,方程的解就是比例中未知项的值。‎ ‎(2)我发现比和比例尺在交通、地质、军事、水利等部门有着广泛的应用。‎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怎样测量一棵大树的高度,增长了我的本领。‎ ‎(4)我在整理这部分知识时用的是文字叙述式,我发现用列表格的方法整理知识更清楚、明了。…… ‎ 总结:同学们,数学知识是紧密联系的,在整理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把知识穿成串,连成链,利用它们之间的联系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求图上(实际)距离 求比值: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化简比:‎ 类 别 方 法 跟据 整数比 前后项同除以同数(0)除外,使比的前后项互质。‎ 比的性质 小数比 后项同时乘同数(0)除外,化成整前数比,再化成最简比。‎ 分数比 前后项同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化成最简比。‎ 用求比值的方法化简比。‎ 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先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解方程。‎ 求图上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求实际距离: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回味课堂,我觉得亮点之处有:‎ ‎(1) 自主梳理,构建网络。‎ 在这节课中我尝试用“课前自主整理—小组交流完善—班内交流展示—师生梳理建构—综合运用提高”的模式,通过学生之间、小组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来弥补自己整理的不足,取长补短,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起到抛砖引线的作用,真正让孩子们体味到“我的课堂我做主”。‎ ‎(2)知识得以生长,能力得以提升。‎ ‎“比和比例”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进一步沟通了比和比例、比例尺、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联系。在解决“测量树高”这一问题时,孩子们共同设计方案,他们走出教室实际测量、实际计算,时而凝眉思索,‎ 时而欢呼跳跃,俨然一位数学家的样子。知识在课堂上焕发出活力,整个课堂充满数学趣味和积极的数学思考。‎ ‎(3)注重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 在复习比例尺的知识时,我把“数值比例尺改写成线段比例尺”、“已知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已知实际距离求实际距离”等知识点,融汇到“丽丽旅游”这一现实问题中,密切了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 ‎2.使用建议:‎ 这节课涉及的题目较多,教学中,时间安排一定要合理紧凑,教师可以选择有针对性的题让学生讲解,及时调控复习时间。‎ ‎ 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学习完“比例尺”新课后,如果像以前那样,通过书后练习题进行巩固,学生显然兴趣不大。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通过让学生设计制作校园平面图,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如何确定比例尺的大小,如何计算数据,如何作图等。用学过的知识去试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课堂充满了探索的气息 ‎3.需要破解的问题:‎ 在化简比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不用比的性质进行化简,而是选择用求比值的方法来化简,但最后结果不少学生没有写成比的形式而导致出错,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处理这两种化简比的方法,使化简比更简洁高效?‎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