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音乐课件-第二单元 《牧歌》| 人教新课标 (2014秋) (共14张PPT)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上册音乐课件-第二单元 《牧歌》| 人教新课标 (2014秋) (共14张PPT)

牧歌 创作背景 1954 年,翟希贤以蒙古民歌 《 牧歌 》 为主旋律运用和声变奏手法将其改变为一首无伴奏合唱曲,着意于牧民对故乡的眷恋,对幸福生活的赞颂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作者简介 瞿希贤( 1919-2008 ) 女作曲家,上海人。中国音协第四届副主席、中国电影音乐学会顾问、 中国音协儿童音乐学会名誉会长。自幼爱好音乐。 1944 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文系, 1948 年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专作曲系,毕业后曾任北平艺专音乐理论系讲师。曾从师于弗兰克尔(德籍教授)、谭小麟教授等。解放后,长期在中央音乐学院音工团和中央乐团创作组工作。勤奋多产,题材宽文,风格多样,音乐语言清新生动,刚柔兼备,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艺术独创性。 《 牧歌 》 是瞿希贤 1954 年根据内蒙古昭乌达盟同名长调民歌改编而成。原民歌为上、下句结构的一段体,旋律美抒情、宽广悠远,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作曲家抓住原民歌中的抒情因素,以丰富的联想予以发展、深化,使改编曲主题的意境更富于诗情画意。 全曲为机引子和尾声的变奏曲式结构。引子由男、女低音相隔五度用“哼鸣”轮流唱出主题旋律片段,展示了草原辽阔、美丽的景象。主题旋律开阔悠扬、高亢抒情,生动地表现了草原人幸福、安宁的新生活。尾声由女低音哼唱主旋律,男高音在高音区用假声伴和。最后,女高音在和声背景上用微弱的声音哼唱出主题旋律的片段,犹如随羊群渐行渐远、愈远愈轻的牧歌声,余韵袅袅。 鉴赏提示 互动地带 随着合唱的声响,用“ lu ”音轻声哼唱 《 牧歌 》 第一段的曲调,品尝优美的韵味。 谢 谢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