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月光曲》教案 (1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月光曲》教案 (14)

‎《月光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明白贝多芬“弹了一曲又一曲”的原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月光曲》的文字美。‎ ‎ 3.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 难点:学会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 ‎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月光曲》这一美丽的传说,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月光曲》,去感受音乐的魅力。(板书课题)‎ ‎2.师:一起读。‎ ‎3.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月光曲》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传说?谁能简要地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在一个秋天的明月皎洁的夜晚,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与热爱而即兴创作了一首《月光曲》。)‎ 我们知道,贝多芬为兄妹俩弹奏曲子是因为什么?‎ 是出于对兄妹俩的同情、因为妹妹的善解人意、妹妹对音乐的热爱……‎ 二、解读“又一曲”,悟曲情 ‎1.贝多芬已经让兄妹俩欣赏了他音乐的美妙,那他为何弹了一曲又一曲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6-8自然段,寻找原因,在书上做上批注。‎ ‎(1)是由于盲姑娘的懂音乐,是贝多芬的知音。‎ ‎    围绕“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展开讨论。‎ 预设一:盲姑娘听出了弹奏的是贝多芬,她是贝多芬的知音。‎ 师:盲姑娘看到过贝多芬吗?她听过贝多芬弹钢琴吗?(没有)‎ 那她又怎么能认定对方就是贝多芬呢?(她是从贝多芬的琴声中感觉到的。)‎ 师:她没见过贝多芬,也从没听贝多芬弹过琴,却能从琴声中感觉到弹琴的就是贝多芬,可见她真可以称得上是贝多芬的——知音。‎ 师:正因为遇到了知音,贝多芬才产生要为她弹奏第二首曲子的想法——创作的激情顿时而产生。‎ ‎(2)还因为周围的环境,感染了贝多芬。‎ ‎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师:在这清幽的环境中,贝多芬是触景生情,灵感迸发,即兴创作了这首月光曲。‎ 三、解读“联想”,达曲境 ‎1.月光曲的美妙我们从哪里能看出来?(第9自然段)‎ 让我们一起走进优美的文字,在字里行间中去寻找,去体会。‎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9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儿感受到了《月光曲》的美妙?你能从中读出几幅画面?在纸上画一画。‎ ‎3.同学们,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读着这段文字,你的眼前出现了哪几幅画面?‎ ‎【预设】:‎ ‎ 生:第一幅画面:月亮刚升起来的时候,月光照亮了海面。‎ 师:(板画:月亮升起)‎ ‎  师:第二幅画面呢?‎ ‎  生:月亮升起来了,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师:(板画:明月穿云)‎ ‎  师:第三幅画面呢?‎ ‎  生: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师:(板画:月光照耀)‎ ‎ ‎ ‎4.指导朗读,感受曲调变化。‎ ‎(1)假如你来当一回作曲家,根据这三幅画面,猜想一下,月光曲的曲调会是怎样变化的?‎ ‎(首先应该轻柔舒缓,然后刚健明快,最后高昂激荡)‎ ‎(2)师:谁能把月光曲的优美的旋律读出来呢? ‎ 生1:(你读出了旋律的变化)‎ 谁愿意再来读一读? 投入感情,读出贝多芬的心声?‎ 生2:(你走进了贝多芬的心理。)‎ ‎(3)师引读 a.你看,天高云淡,月亮初升,粼粼银光,洒遍海面,这一切多么幽雅宁静,一二两组的同学柔柔地读,缓缓地读。‎ b.月华似水,云如轻纱,这一切多么轻盈飘逸,请三、四两组的同学读。‎ c.风起云涌,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一切又是那么雄伟壮丽。来,我们一起读。‎ d.听着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也看到了这幅月夜海景图。同学们,让我们随着《月光曲》的音乐,带着各自的理解和感受,一起来尽情地读一读第9段,感受《月光曲》的美。(配乐)‎ ‎5.美妙的《月光曲》你听到了吗?(多问几个)‎ 假如你就是盲姑娘,你想对贝多芬说些什么?‎ ‎6.感受写法 你是从哪看出贝多芬琴艺高超的?‎ 生:读联想部分 这些是兄妹俩真实看到的吗?‎ ‎(是兄妹俩由《月光曲》产生的联想。‎ ‎7.现在请你再读一读第9自然段,用“——”画出实写的句子,用“~~~”画出联想的句子。‎ ‎(学生默读第9自然段,边读边画,然后指名读画出的句子。)‎ 师:找的很对,同学们,慢慢升起的月亮,月光下波涛起伏的大海,大海发出的阵阵涛声,这些联想是由什么引起的?‎ 生:由贝多芬弹的《月光曲》引起的。‎ 师:如果去掉了这些联想,你还能感受到《月光曲》的美妙?‎ 出示去掉联想部分。‎ 师:是啊,正是有了这些联想,《月光曲》就化作诗一样的语言,画一样的意境,让我们感受到了音乐的美,感受到了兄妹俩的沉醉。‎ 四、小练笔 ‎1.过渡:这个传说之所以写得这么感人,这么富有美感,同文章的联想是分不开的。联想就是虚写,实写和虚写结合在一起的写法就叫虚实相结合。‎ ‎2.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画,边看边想象,运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写一段话。‎ ‎3.同学们记住,文章因为有丰富的联想而生动,因为有丰富的联想而感人。以后我们在写作文时记着这一点,想着这一点,你就会妙笔生花。‎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