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2-12 发布 |
- 37.5 KB |
- 3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 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 第 1 课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 教 学 导 航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 面同地球不同。 2.过程与方法 了解有关月球的一些基本情况;知道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与同学一起交 流和探讨一些有关月球的资料;在讨论交流后制作“月球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积极地与同学一起合作、交流有关月球的信息;通过交流活动,培养学生 对宇宙浓厚的探究兴趣,并体会科学的进步和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教学难点】 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月球信息的图片、录像资料、书籍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2 / 38 一、情景创设,引入主题。 1.同学们,夜幕降临,一轮皎洁的明月悬挂在天空,引起人们对月球的无 限遐想。有关月球的诗歌和神话故事有许多,你知道哪些诗和故事呢?:《嫦娥 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故事;《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 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从军行》(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同学们的诗和故事中,说明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这个离我们最近的 星球,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近《地球的卫星──月球》。(板书课题) 二、探究过程 1.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段录像。从中,也许你会知道,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 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课件出示问题: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 些变化?(播放录像) 刚才的这段录像让我们穿越时空,在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中遨游一趟,那谁 来说一说,在探月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指名说,课件出示。 从远古开始,人们用肉眼观察月球,用石头、木炭等来做观月记录。 板书:肉眼观察 到了 17 世纪,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月球。 板书:天文望远镜 1959 年 10 月,苏联的“月球 3 号”无人探测飞行器拍摄了月球背面的照片, 使月球背面的照片第一次展现在人们面前。 板书:探测飞行器 1969 年 7 月,美国的“阿波罗 11 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人类 探索的脚印终于印在了月球的表面。 板书:登月考察 讨论:从这些观测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有什么想说的? 在探索月球的历史长河中,人类探月的技术与工具越来越先进;人类对月球 数据的勘测越来越精确;人类对月球奥妙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月球的疑惑也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3 / 38 越来越多。 2.制作我的“月球卡” 课前让大家收集了有关月球的信息,请把你收集到的资料拿出来我们一起分 享吧! 学生汇报 从刚才汇报的情况看,同学们收集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月 球的运动,二是月球的一些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三是月球的地形,四是月球的 其他信息。(课件出示月球卡) 下面我们将分四个大组来进行这四个方面的讨论。(课件出示讨论交流时的 规则:讨论时,轮流发言,发言者要说出信息来源;资料有冲突的地方,不能解 决的,请记下来。) 请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交流本组收集到的信息。 教师用课件展示学生收集到的信息。 一是月球的运动; 月球围绕地球逆时针(自西向东)运行 恒星月周期是 27.5 天;朔望月周期是 29.5 天。 二是月球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 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 1/4,体积大约是地球的 1/49,质量大约是地球质量 的 1/80,月球的引力大约是地球的 1/6。 三是月球的地形 主要有两种,月海和环形山。月海是有凝固的熔岩构成的盆地,是无一滴水 的“海”;环形山为数众多,直径超过 1000 米的就有 33000 多个 四是有关月球的其他信息。 (1)1969 年 7 月 20 日美国“阿波罗 11 号”宇宙飞船在月球表面着陆,宇 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印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足印。其后又有十多位宇航员先后 登上了月球。 (2)2003 年 10 月 15 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 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2007 年 10 月 24 日,中国发 射了首个月球探测器 “嫦娥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2010 年 10 月,“嫦娥二号”成功发射。 (3)月球没有大气层存在,处于一种高度的真空状态,连声音都无法传播。 (4)月表的温度变化非常剧烈,白天温度最热时可高达 127OC,夜间最冷 时可降到-183 OC。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4 / 38 看来,大家收集到的信息还真不少,根据这些信息来制作一张月球卡吧。 学生动手制作。 展示各组的月球卡。 通过制作“月球卡”,我们发现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 面特征等很多方面与地球不同。 三、拓展延伸 1.在课外进行“月球卡”的展示活动。 2.课堂中的分歧是否已经解决?请大家课后继续搜集更多的有关月球的资 料,解决课堂中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并不可怕,这不正体现了学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 神吗?只要你能做到锲而不舍、不断追求,相信你一定能发现月球更多的奥秘, 发现宇宙越来越多的奥秘;相信你一定能解开“课堂”之谜,月球未解之谜,宇 宙未解之谜! 【作业设计】 同步练习册 【板书设计】 地球的卫星——月球 一、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二、制作月球卡: 月球的运动、基本数据、地形特点、人类登月故事等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5 / 38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 2 课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教 学 导 航 【教材分析】 《月相变化》是教科版科学课六年级(下)《宇宙》单元中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课在本单元中承接上堂课《地球的卫星——月球》的教学,更加深入地介绍月 球的奥秘;同时为后面《日食和月食》的教学做了铺垫,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 重要环节。本课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月相,了解月相是有变化的,而且存在着规 律性和通过模拟实验来修正原有认知,初步建立月相变化的规律。 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是在了解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发现和 提出研究的问题,然后通过学生自己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和 原因。本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来,最后要求学生持续观察回到实际的生活中去, 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也在探究中培养动手和思维能力,得到乐趣,获取新的 科学概念。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看到过月亮是有圆缺变化的,能够知道农历十五是满月, 并且通过上堂课制作“我的月球卡”也了解了月球是自身不会发光的,我们看到 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光,月球围绕着地球逆时针运行等。虽然说学生对月亮有 一定的了解,但是具体月亮是如何借助太阳光而改变自身形状的还没有清晰、完 整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6 / 38 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利用模拟实验观察一个月月相并总结规律 【教学难点】 探究月相变化的成因 【教学准备】 课前调查(画上半月的月相)、月相模拟实验板、白色铅笔、黑白球、记录 单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认识月相 1、激趣导入,引出月相话题 师:老师课间一直播放的歌你们知道是什么歌吗? 师:会唱吗?跟着唱一唱, 师:《水调歌头》既是一首歌也是一首词,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一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正如歌里所唱的,我们的月亮有时圆有时缺, 我们把月亮出现的各种圆缺不同的形状叫做月相。 2、整理分析前概念,引发认知冲突 课件展示每一组上半月的月相变化。 师:课前老师也让大家画了画上半月的月相,现在考考大家的眼力,你能找 出每一组相同的想法吗?不同的想法呢?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7 / 38 总结:大家一致认为上半月月相从缺变到圆,但是在方向、大小上存在争议, 还有初七之后月相到底是凹还是凸? 3、下半月的月相你觉得会是怎样的? 4、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月相的变化。关于月相你有哪些问题想要 研究? 5、大家提的这些问题都很有研究价值,那么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研 究一下吧。 【设计意图:课前调查了解学生之前的知识储备,为下面的探究学习做铺垫, 通过整理分析多个小组画出的各不相同的“月相变化图”,激化学生的认识矛盾,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后让学生自己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充分体现了科学课程 标准的要求:“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研究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另外课前调查 的记录单也是设计巧妙,每个小组一张独立的记录表,上课总结时,教师把所有 小组的记录单叠加在一起展示出来,不同小组的对比非常清晰,另外黑色纸底用 白色铅笔画出月相,让学生的关注点一直关注在月亮亮的部分,减少了对学生的 思维干扰。】 二、模拟实验探究月相变化 1、在课堂上我们可以怎么研究呢? 2、在模拟实验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一下月球。你对月球有哪些了解? 3、大家对月球了解的还真不少,(播放月球公转视频)从视频中你能看出太 月相变化的规律? 月相为什么有圆缺变化? 月相方向是左还是右? 初七以后的月相到底是凹还是凸?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8 / 38 阳在哪里吗?怎么看出来的? 4、师一边说一边播放动态图:月球本身不发光,只能反射太阳光,而太阳 只能照亮一半的月球。所以只有对着太阳的那一面才能被照亮,因此月球围绕地 球公转时亮的那一面始终是对着太阳的。 5、介绍黑白球。 师:现在我们可以模拟月球了。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好朋友,我们可以 用它来模拟月球,白的一面代表什么?黑色呢? 介绍实验板。 师:除了月球,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一个实验板,看懂了吗?这是什么?(太 阳)这呢?(地球)老师把地球的位置剪空,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头套进去站在地 球上观察月球。我们在模拟月球公转时要特别注意什么?(白色一面始终对着太 阳)能做到吗? 7、怎么模拟呢?请仔细看(播放微视频)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9 / 38 8、生实验。 9、汇报交流 请生上台分享观察到的一个月月相以及发现。 师:大家观察到的一样吗?发现呢?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10 / 38 10、修正前概念 现在我们对照一下记录单,看一看我们原先的想法正确吗? 11、之前我们想要研究的问题哪些得到了解决,哪些没有解决? 总结月相变化规律: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朝右;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朝 左。 还没解决的问题:月相变化的原因? 师:现在你能解释了吗?月相变化可能跟什么有关? 生:月球公转…… 师:为什么 1 号位置我们看到的是全黑的月相,5 号位置却是满月?(课件 出示 1、5 位置的月相) 生:1 号位置黑色一面对着我们,5 号位置白色的一面对着我们。 师:原来 1 号位置月球黑色一面对着地球,所以我们看见的是全黑的月相, 而在 5 号位置月球亮的一面全部面对地球,所以我们可以看见整个亮面(课件出 示 5 号位置的视角线与亮面面积线) 师:那 2、3、4 号位置为什么看到的月相形状不同?(出示这三个位置的月 相) 生:对着地球的亮面的面积不同(出示视角线与亮面面积线)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11 / 38 师总结:原来月球围绕地球公转时,随着它位置的改变,亮面朝向地球的面 积也随之改变了。因此我们就看到了圆缺不同的月相。 【设计意图:为了突破重难点,我专门制作了一个实验板,里面有太阳光、 月球公转轨道,中空模拟地球,用半黑半白的球模拟月球,实验时,五人一组分 工合作,两人负责抬着实验板,一人负责拿着月球公转,一人负责监督月球白色 的一面有没有始终朝着太阳,最后一人负责观察记录月相,记录单也是在黑纸底 上用白色铅笔画出月相,减少对学生的思维干扰。在具体的实验材料的支持下, 学生积累的感性认识变成理性认识,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三、回归生活拓展应用 今天我们是通过模拟实验观察了一个月的月相,那现实中是否和模拟的一模 一样呢?我们可以课后观察一下真实的月相,或许你会有更多的发现。建议大家 上半月在傍晚六点半左右观察,下半月在清晨七点半左右观察。如果遇到阴雨天 没有月亮,大家可以把自己的推测记录下来,不过要注明这是你的推测,到下个 月的这一天再观察一下。 【设计意图:关于月相的变化规律,学生只是初步建立概念,要想验证还是 要回归生活,应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板书设计】 月相变化 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朝右 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朝左 月相变化的规律? 月相为什么有圆缺变化? 月相方向是左还是右? 初七以后的月相到底是 凹还是凸?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12 / 38 (发给学生的月相观察记录表) 【作业设计】 同步练习册 【板书设计】 2、月相变化 一、规律: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 二、成因:月球围绕地球公转 【教学反思】 1、灵活处理教材,关注学生的前概念 本课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画月相,给月相排序;第二部分是模拟 实验;第三部分是观察白天的月相。在试教时发现如果把第一部分放在课堂内太 占时间且意义不大,于是我把这一部分放在了课前,在课堂上直接展示学生画的 月相。这样使课堂导入环节更精简,更多的让学生思考、分析前概念,引发认知 冲突,激发探究欲。用较少的时间达到预期的效果。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13 / 38 2、巧妙设计教具和记录单,突破重难点 本课采用的实验板体积小,易操作,不受场地限制,最重要的是小组成员可 以轮流观察记录,人人亲历月相一个月的变化过程,课后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 8 个点以外其他位置的月相,这样并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整的建构关于月相的空间 概念。记录单的设计则是采用黑底白笔画月相,这样学生的关注点就会一直是月 亮亮的部分。传统的记录单,学生在记录月相时关注的是月球黑色的部分(把黑 色部分涂黑),但分析月相时却要关注白色部分(观察月相形状),这种思维转移 对中下学生造成了思维干扰。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14 / 38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 3 课 《我们来造“环形山”》教学设计 教 学 导 航 【教材分析】 《我们来造“环形山”》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宇宙》第三课教学内容。 本单元核心概念:宇宙是物质的,是可以被观察和认识的,人类对于宇宙已经有 了越来越多的认识,但还有许多没有被认识的问题。落实到《我们来造“环形 山”》一课的具体概念则是“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 形山;月球上环形山的成因有多种不同的学说。” 教科书共两页,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月球的地形特征一环形山”; 第二部分是“造‘环形山’”;第三部分是“推测环形山的成因”;第四部分是 “阅读资料一环形山的成因”。 本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用造“环形山”的活动来帮助他们认识环形山, 重点不是让学生真正找到环形山的形成原因,而是如何造一个相似的“环形 山”,在“造山”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悟,能做出有根据的推测。本课还提示学 生,建立模型,有依据地提出假说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形式,也是学习科学的一种 方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环形山分布杂乱、数量众多、大小不一、 深浅不同、环中有环…… 2.环形山的形成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陨石撞击是成因之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月球表面的图片资料,了解月球地形特点及环形山的观察特征。 2.根据环形山的观察特征推测月球环形山的成因。 3.利用模拟实验重现“月球环形山”的观察特征,并利用模拟实验推断月球 环形山的成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科学探究需要大胆假说和细致检验。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15 / 38 2.体验科学推理及模拟实验在解决未知现象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环形山的成因。 【教学难点】 通过建立模型探究环形山的成因。 【教学准备】 沙、皮球、石头、注射器、细胶管、水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古诗《古朗月行》节选,学生欣赏。说一说你认为月亮应该是怎么样 的? 2.今天我们就随着嫦娥一号去看一看月亮表面。(播放嫦娥一号卫星发射的 视频)。 二、认识环形山 1.观察月球的表面。(图片展示) 2.提问:月球表面和我们想象的一样吗?实际它是怎么的?这些环形山有什 么特点? (板书:“环形山”) 3.对比地球上的山峰和月球上的环形山。 4.月球上的环形山: (1)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2)环形山大多是圆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 环的。 (3)环形山的直径有的不足一千米,有的直径能达几百千米。 5.环形山的特征: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16 / 38 (1)分布杂乱随机 (2)数量众多 (3)大小和深浅不一 三、制造“环形山” 1.分小组进行实验 2.小组讨论交流,完成实验,探测“环形山”的成因 3.完成实验报告单。 实验步骤: 1.用重球砸向沙堆,观察现象并记录 2.将注射器连接胶管并把胶管插入沙子底部 用力将注射器中的水推出,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1.重球砸向沙堆,沙堆会出现类似环形山的凹坑。 2.注射器中的水会穿出沙堆,形成火山状; 实验结果: 沙堆会出现类似环形山的凹坑。 四、推测环形山的成因 1.喷射 月球形成不久,月球内部的高热熔岩与气体冲破表层,喷射而出,就像地球 上的火山喷发。它们开始威力较强,熔岩喷出又高又远,堆积喷口外部,形成了 环形山。后来喷射威力逐渐减小,喷射堆积只在中央底部,形成了小山峰,就是 环形山中的中央峰。有的喷射熄灭较早,或没有再次喷射,就没有中央峰。 2.流星体、陨石撞击 流星体撞击月球。1972 年 5 月 13 日有一颗大的陨星体在月面上撞成一个有 足球场那么大的陨石坑。撞击时引起的月震,被放置在月面的 4 个月震仪记录下 来。主张陨石撞击的人认为,在距今约 30 亿年前,空间的陨星体很多,月球正 处于半融熔状态。巨大的陨星撞击月面时,在其四周溅出岩石与土壤,形成了一 圈一圈的环形山。又由于月面上没有风雨的洗刷与猛烈的地质构造活动,所以当 初形成的环形山就一直保留下来了。 3.有关环形山形成原因的学说 关于月面环形山的形成,人们曾有过多种猜测。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17 / 38 这种观点认为,如此众多的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星撞击月球后遗留下来的 痕迹。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就相当于少了一层保护层,使得撞击更为猛烈和频 繁。人们已经观察到一些行星和许多卫星及小行星的表面都有这种“陨击坑”, 证实了这种猜想。 也曾有人认为月球上的环形山可能是火山爆发形成的。但根据人类登月后在 月面设置的“月震仪”的探测资料得知,和地球相比,月球是个地质不活跃的天 体。在过去的 46 亿年间,月球从来不曾有过频繁而激烈的火山活动。 五、课堂检测(课件出示习题) 六、课堂小结: 1.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 2.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 七、知识拓展 月球上的环形山,大多是用著名天文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的,如哥白尼、开普 勒、牛顿、柏拉图、第谷、祖冲之、张衡等环形山。(六年级语文课本下册第 19 课《千年梦圆在今朝》中国明代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坐火箭上 天的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板书设计】 我们来造“环形山” 特征观察 → 提出猜想→ 寻找证据 → 解释 论证 大小不一 陨石撞击 陨石去哪了? 形状近圆 天然存在 数量众多 人为挖掘 深浅不一 热胀冷缩 外高内低 物体坠落 …… ……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18 / 38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 4 课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教 学 导 航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小学科学学科,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 第四小节“日食和月食”。 教学方法:以问题引入的方式导入对日食的学习,结合多媒体互助的形式使 学生建立日食产生的表象,配以探究式教学法使学生在模拟实验操作中形成知识 体系,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学生经过科学猜测,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经过模拟 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亲历了实验探究的过程,学会了探究的方法,培养了学习 能力,提高了科学素养。 【学情分析】 1、已有认知分析:日食和月食是多数学生已经听说过的天文现象,对学生 来说这部分知识比较有吸引力,所以部分学生能够作一个简单的科学猜想。学生 对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在本课前有一定的认识,还在五年 级上册学习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可以说学生是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的。 2、现存状况分析:本课虽然是学生听说过的天文现象,但是内容比较抽象, 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对日食和月食成因的解释应该存在很大困难,所以在 学生操作模拟实验方面应该存在较多的问题,我在本课教学中适当降低实验方案 设计的难度,可以使得学生轻松探究,始终保有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知道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 地球上的光而形成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 射向月球的光。 2、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19 / 38 能对模拟实验中的各种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能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的成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模拟日食发生实验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 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 能够大胆的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 通过进行模拟实验,正确理解日食、月食的成因,比较完整地说出日食与日 食的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 通过模拟实验的科学操作,比较准确地知道日食与月食的成因。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日食、月食的信息。 教师准备:课件;实验演示器材,四人以小组,每组一个手电筒、一个乒乓 球、一个小钢珠、一张科学记录单。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问题导入、自主探究 1、播放动画片《仲康日食》的精彩片断:通过“布袋和尚”讲故事,引领 学生轻松进入我国夏朝仲康年间日全食场景,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演示,调 动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及时进入到教学情境中。并通过回忆,让学生显现对日 食的前认知。 2、通过观看日食模拟动画,进一步加深了解日食发生过程,能试图发现日 食发生时的特点,并能有根据的进行推测。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20 / 38 引导学生回答出:挡住太阳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它是运动着的;它看上 去和太阳差不多大。它可能是月球。 能说出是推测出是月球的依据。 二、师生联动、合作探究 1、模拟日食成因——小组实验 以科学家的名义来执行模拟实验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接受和对实验的尊重。 学生自己讨论出实验需要的材料以及实验方法。 手电筒 —— 太阳 塑料球 —— 地球 乒乓球 —— 月球 实验前教师强调:虽然模拟实验和真实的情况有差距,但我们必须尽量使它 接近真实,这是尊重模拟实验。为了模拟的更真实,让学生按照老师画好的“月 球公转轨道”图纸来做模拟实验。 师巡回辅导。 学生小组讨论完成实验报告单,老师展示学生作业情况,并进行简单讲解。 2、模拟日食成因——个人实验 引导学生在做小组实验的基础上,继续做个人实验以加深理解。 在屏幕上出示太阳的图片模拟太阳,让学生自己用自己的头部模拟地球,手 中拿的圆纸片模拟月球。自己代表住在“眼睛”地区的地球居民。 老师带领全体学生手拿“月球”围绕“地球”自西向东沿逆时针方向运行, 先运行一周熟悉运行轨道,运行到第二周的时候开始观察,“月球”运行过程中 遮挡太阳的情况,并告诉学生这时就发生了“日食”。 三、总结引导、知识生成 1、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图: (1)先让学生自己总结日食的成因。 (2)发生日食时地球上的哪些地方能看到日食现象? (3)从示意图上你还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老师进行总结阐述,并出示结论——日食的成因。 3、强化知识。 挑学生在黑板上用圆纸片贴出日食时三球位置图。 播放央视科教视频《日食》片断。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21 / 38 提高学生对现象的解释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再观察再发现的习惯,能对日 食的其他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4、引导学生通过对前知的理解,试着自己总结月食的形成原因,并能画出 或贴出发生月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关系。 四、知识拓展 课外知识窗——日食的观测方法 教育学生,长时间直视太阳因紫外线和红外线而导致视网膜被烧伤的“日光 性视网膜炎”,是几乎无法治疗的,所以在观测日食时,切忌用眼睛直视,一定 要用专用的日食观测望远镜或专用的眼镜去观测。 五、小结 再次观看动画视频,通过“布袋和尚”来总结阐述日食的成因,与本课开课 视频首尾互应,巩固学生对本课重点内容“日食”成因的认知理解。 【板书设计】 日食和月食 日食 月食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22 / 38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 5 课 《太阳系》教学设计 教 学 导 航 【教材分析】 由于《太阳系》这一课知识点较密集,所以我根据六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 计算机操作水平的现状。这一课的教学没有像以往那样在科学教室中完成,而是 让学生们在网络教室中进行学习。因为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运用,可以构建“主动、 探究、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充分显示了信息交流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快捷性。 它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等多种形式,真正为学生提供了立体 式的多项交流机会,形成了“教师的学习指导——学生的个体学习——学生的群 体合作学习”三要素的优化动态组合,在网络教学中营造自主探究的宽松环境。 我将教学过程分成五个环节:创设情景——确定研究重点——自主学习—— 交流汇报——知识延伸。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相关天体的特征,尽可能多地了解太阳系的其它有关知 识。(基于网络教学信息量大的优势而设计) 2、探究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 力。 3、情感目标: 形成对宇宙天体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根据太阳系中八大行星运行情况及有关数据,能分析推理 出一些基本的运行规律。 【教学难点】 八大行星的名称和排列顺序及运行规律。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23 / 38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谈话: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段非常好看的录像片,你们想不想看? (播放一段杨利伟在太空拍摄到的地球)。你们看到了什么?欣赏完我们美丽的家 ——地球,你是否也想到太空去看一看呢? 二、自主探究 1.初步探究 教师谈话:这节课,就让我们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亲临”太阳系参观 游览。同学们,你们看谁来迎接我们了?(电脑上出现在各自轨道上运行的八大 行星)。那就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看你都能发现些什么?(学生观察后发言) 学生活动: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呈现最佳的学习状态。] 2.自主质疑 教师提问: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说得也很好。这节课呢,就让我们重点 认识、了解八大行星。除了我们观察到的这些以外,关于八大行星你们还想了解 些什么呢? 学生活动:(发言) (让同学们畅谈自己的想法,使他们的想法相互渗透。) 3.深入探究 教师提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不少,不过我们不可能在一节课内全部解 决,这怎么办呢?那就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意愿任意选择一到两个进行重点了 解。 (网上学习的具体要求:首先请同学们在网上浏览自己想要了解的那颗行 星,然后再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里,最后再把文件夹里的资 料进行整理并制作成电子文稿再向同学们交流。)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24 / 38 教师提出要求:现在就请同学们迅速地登陆科普网站找到你所要了解的那颗 行星。(学生们纷纷上网进行学习,教师巡视并且进行个别指导。) 三、交流汇报 教师谈话:让我们先浏览到这吧,同学们浏览得可真投入!现在就请把你浏 览到的信息介绍给你的同伴、好朋友,你们看怎么样?你可以招呼他过来,也可 以自己走过去相互介绍,开始吧!(同学们讨论得可真热烈)谁愿意将你的收获 说给我们全班同学听呢?(学生边展示自己制作的电子文稿,边介绍自己了解的 那颗行星的情况。) 学生活动: (同学们就这样各自把自己研究的行星向全班同学作了介绍。) [设计意图:给学生留足自主活动的时间,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使他们真正成 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自主活动的空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过程, 使他们在参与学习活动中亲身感受到成功的愉悦。] 四、汇报总结 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了解了一年等于两天的水星,太阳从西边升起的金 星,人类家园的地球,太空中的小地球火星,行星中的老大哥木星,戴着“项链” 的土星,躺着打滚的天王星,用笔尖计算出来的海王星,最小最远最冷最神秘的 冥王星。 五、知识的延伸 1、教师谈话:一节课短短的四十分钟,我们获取的知识毕竟是十分有限的, 每一位同学的头脑中都还有许许多多的为什么没有得到解答。不过没有关系,老 师向同学们推荐两个关于天文知识比较丰富的网站:一是科普网站,二是天文台 网站,点击它们,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2、作业布置: 3、制作太阳系模型 六、课后小结 本课是在学生们了解了太阳系的组成,并详细研究了流星、彗星、卫星的基 础上,指导学生学习有关八大行星知识的。本课的知识密集,且由于认识对象是 宏观遥远的事物和现象,让学生亲自感知是非常困难的。若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 主,学生参与少,效果自然不够理想。因此,这节课我安排学生在网络教室学习, 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方式。当电脑屏慕上展现出整个太阳系运行的三维动画,形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25 / 38 象逼真地把太阳系的外观和运行状况展示给学生时,使学生产生豁然开朗的感 觉。然后让学生认真仔细的观察动画,并相互交流,尽可能多地发现太阳系中有 关特点,以对太阳系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让 学生带着疑问进入网络天地进行自主学习,最后学生下载、存储、编辑、制作而 成电子文稿,进行交流汇报。 通过计算机网络学习这一课,计算机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自然知识的工具,每 一位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优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而打破课内 外、时间、空间的限制,广泛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这样以来,学生不仅可以了 解太阳系的相关知识,而且还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和应用信息,有效 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当然,有关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是学生平时难以直接观察到的,用直接观察 的方法来完成对太阳系的认识不再是有效的途径。利用一些资料来帮助学生认识 太阳系,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太阳系的模型将是更有效的策略。 让学生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 系模型是本课的重要活动。学生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建立的太阳系模型,可以清晰 地认识到:八大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八大行星的大小差异很大; 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是十分渺小的。这一活动,不仅会加深太阳和太阳系中的 组成天体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理解 力,对建立有关宇宙空间的概念十分有益。 【板书设计】 太阳系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26 / 38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 6 课 《在星空中(一)》教学设计 教 学 导 航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对学习本内容的要求:“知道四季代表的星座”。 在课标中的位置:地球与宇宙领域专题,有地球的概貌与地球物质、地球运 动与所引起的变化、天空中的星体三大主题。通过“多样的生物”、“生命的共同 特征”的主题学习,儿童从对生命现象的实体观察和表面认识发展到对生命本质、 生命规律的认识。通过观察活动、探究活动等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初步的科学 过程技能、问题解决能力等。 在教材中的位置:本课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六课时《在星空中 (一)》,本单元前面 4 课是通过推测、模拟实验、实际观测等方法研究地月系中 月球的运行规律;第 5 课则把研究的空间范围扩大到了太阳系,通过建模的方法 来认识太阳系的组成;从本课开始,学生将展开对星座的认识,又将研究的空间 扩大到整个宇宙。涉及星座的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星座,第二 部分建一个“星座”模型,第三部分认识夏季主要星座,第四部分开个观察交流 会,第五部分制作活动星图。本课时主要是开展前两部分的教学。 【学情分析】 通过各种途径,学生对星座有一定的认识,有的同学还能说出一大串星座的 名称来。但学生对于常遇到的恒星具体在什么星座等的知识比较贫乏。学生最熟 悉的是生活中常提到的 12 个月的星座,但对星座的科学概念、星座的特征,还 有对其他星座认识十分少,尤其是四季的代表星座方面,学生认知更是缺乏。 【教学目标】 1、知道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 同角度观察,视觉图像也不同。 2、知道北斗七星是大熊座的主要标志,利用北斗七星可以找到北极星(小 熊座)。 3、通过制作北斗七星的星座模型,利用图画做好记录,对模型进行合理推 理并做出解释。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27 / 38 4、提高对观察星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教学难点】 通过制作北斗七星的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1、小组准备:实验报告单、建模材料(白纸、透明板、盆子、塑料球、小 棒、电筒)。 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聊聊星空。 师:同学们刚才欣赏了一部非常温馨的动画,小松鼠一家在欣赏美丽的星空, 你欣赏过星空吗?师:在无数的星星中,你知道哪些星星的名字? 预设:北斗星,北极星,牛郎星,织女星…… 师:同学们提到的北极星、织女星、牛郎星都是单独的一颗星星,而北斗星 却是由七颗星星组成的,看起来像什么? 预设:像一把勺子。 师:所以北斗七星也叫北斗勺星,它们和周围其它星星一起,用线连起来看, 就像是一只大熊,请看屏幕。 (出示图片:大熊座) 师:看到北斗七星了吗?谁上来指一指。 师:所以天文学家把北斗七星和周围其它星星所在的区域叫做大熊星座。 师:在星空,还有很多星星像大熊座的星星一样,组成一些美丽的星座图案, 你还知道有哪些星座呢? 预设:狮子座,猎户座,天鹅座,人马座……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28 / 38 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星座名称还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星空,认 识星座。 (板书:在星空中(一)) 二、初摆北斗。 师:通过刚才的了解啊,我知道同学们对北斗七星是比较熟悉的,我们就以 它为研究对象来认识究竟什么是星座。为了便于研究,请一个同学把北斗七星画 到黑板上。 师:画得不错。 师:这位同学把北斗七星画到了黑板上,而实际这七颗星星却是处在宇宙空 间中,就让我们摆一摆这七颗星星在宇宙空间里大概的位置分布。 (投影出示要求。) 摆北斗七星: 1.用 7 颗橡皮泥小球代替北斗七星中的 7 颗星星。 2.两个小组合并成一个组,共有 8 位同学。 3.7 位同学每人拿一颗橡皮泥小球,剩下的一位同学做指挥。小组合作在 空中模拟摆出北斗七星在宇宙空间里的位置分布。 提醒:小组交流轻声进行;完成后坐端正。 教师边读要求并作出一定说明。 师:“在空中模拟摆出北斗七星在宇宙空间里的位置分布”是什么意思呢? 谁来解释一下。 小组活动。 师:同学们摆出的北斗七星,看起来都挺像一把勺子。请一个组到前面来, 用球代替星星,摆一摆北斗七星。哪一组愿意上来。 师:这一组的同学把北斗七星模拟摆在了教室里。我们生活在地球上,观察 这七颗星星,看到的是勺子形状。相对于模拟摆出的这七颗星星,地球该摆在什 么位置呢? 师:从地球上看,能看到勺子形状吗?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七颗星星到地球的距离,有没有相差很多。 师:那么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你觉得七颗星星到地球的距离怎么样?(差 不多)好,请把球放到原位,回到座位上。 三、建立模型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29 / 38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这里有我找到的一些关于北斗七星的资料,来看一 下。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文字。 (投影出示) 北斗七星从斗身上端开始,到斗柄的末尾,我国古代分别把它们称作:天枢 (shū)、天璇(xuán)、天玑(jī)、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地球与它们的距离 有远有近,分别为:天枢 124 光年,天璇 79 光年,天玑 84 光年,天权 81 光年, 玉衡 81 光年,开阳 78 光年,摇光 101 光年。 师:这段资料,告诉了我们北斗七星到地球的距离是怎样的?(有远有近) 师:能否用“差不多”来概括这七颗星星到地球的距离呢? 师:这样说来,我们刚才摆的北斗七星对不对呢? 师:那么北斗七星在宇宙中的位置分布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来做一个模 型。 投影出示: 1.材料准备圆盘、5 颗橡皮泥小球、5 根铁丝、白纸、记号笔、手电。 2.把铁丝按号插入圆盘(如图)。 3.在铁丝末端裹上橡皮泥小球(如图)。 4.把白纸靠近模型作为屏幕,用手电从模型侧面照射橡皮泥小球,在记录 单上用记号笔记录下橡皮泥小球在屏幕上的影子。(适当调整纸屏、模型与手电 之间的距离) 提醒:小心铁丝扎伤;小组交流轻声进行;完成后坐正并保留模型轻放在桌 面上。 教师根据投影示范操作。 师:对于操作要求明确了吗?最后提醒一下小心铁丝扎伤;小组交流轻声进 行;完成后坐正并保留模型轻放在桌面上。开始操作。 交流各组的记录。(实物投影)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的记录。(教师逐一出示。) 师:十个小组得到的影子图像不尽相同,为什么呢? A 预设生:灯光射入角度不同。 B 预设生:观察的角度不同。 师: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这个星座模型,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师:如果在圆盘上再插入两根铁丝,裹上橡皮泥小球,就成了一个北斗七星 的模型,请同学们完成北斗七星模型的制作,并找出能看到勺子形状的观察角度,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30 / 38 用记号笔在圆盘上点上点做为记号。看哪个组最先完成。 师:如果不用手电,直接从这角度观察七颗橡皮泥小球,你能看到勺子形状 吗?试试看。 师:现在我想再请七 7 位同学,上台用手举球,摆出北斗七星,剩下的同学 和我一起来做指挥,借助模型,通过“往前、往后、往上、往下”的口令,让这 七位同学模拟摆出北斗七星在宇宙中的位置。 师:我们的地球大概在什么位置呢?谁上来摆一摆。 师:从地球上看,你能看到勺子形状吗? 师:我坐飞船到了另一个星球,再看这七颗星星,还是不是这样的勺子形状 呢?(教师拿球到另一位置。)师:在宇宙中,除了这七颗星星之外,还有无数 的星星,他们又是怎样分布在宇宙中的呢?前面还有一些球,谁愿意上来手举球 和这七位同学一起来模拟宇宙中的星星。 师:我们来观察这些球,宇宙就是以这样的方式,由无数的星星组成的。 四、视频拓展 师:刚才我们重点认识了大熊星座中的北斗七星,这里有一段视频它会让我 们更全面地认识星座。 播放视频。 阅读视频下的文字。 五、观星实用。 师:刚才我们重点研究了北斗七星,同时了解了一些其它星座。认识星座有 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 师:认识星座有什么作用? 师:怎么辨别方向?黑板上,我们已经画好了北斗七星,北极星大概在什么 地方呢? 师:通过刚才的视频,你能在黑板上指出北极星的大概位置吗?谁愿意上来 画出北极星的大概位置。 课后延伸。 师:这节课,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星空,认识星座。希望通过这节课 的学习,同学们能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在晴朗的夜晚找一找北斗七星和北极星。 最后,让我们在《星空》的旋律中边欣赏音乐,边整理材料来结束这节科学课! 【板书设计】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31 / 38 在星空中(一) 星座是远近不同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大熊座——北斗七星 小熊座——北极星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32 / 38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 7 课 《在星空中(二)》教学设计 教 学 导 航 【学情分析】 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随季节的变换,在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代表性星座,星座在天空中是运 动变化的。 2.亮星构成的图形是星座的主要标志。 过程与方法: 1.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认识星座,并用图画做好相关的记录。 2.制作一张活动观星图,并运用到实际的观察中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 2.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寻找星座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使用活动观星图。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星空软件、活动观星图、电子白板。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33 / 38 教 学 过 程 一、利用北斗七星找北极星 (如果前一课还没上,这部分作为新授,如果前一课已经上好了,这部分作 为复习) 1.假如有一天晚上,你在星空下迷路了,该怎么判断方位呢? 2.利用星空软件和电子白板,教学或者复习怎样利用北斗七星找到北极星, 以及认识它们所在的星座。 3.归纳第一种寻找星座的方法:用已知的星座找到未知的星座。 二、认识夏季主要星座 1.除了北极星和北斗七星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星?它们分别属于什么星座? 2.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引导到牛郎星和织女星,简单介绍牛郎织女的传说 故事,并在星空软件上找到牛郎和织女星,以及它们所在的星座。 3.介绍夏季大三角中的另一颗亮星——天津四(天鹅座),并指导学生认识 夏季大三角和银河。 4.利用南面天空火红的亮星——心宿二,找到天蝎座。(根据时间机动选择 本课教学,还是下一课再教学) 5.归纳第二种寻找星座的方法:根据亮星寻找星座。 三、认识活动观星图 1.观察活动观星图,探究其使用方法。(教师指定一个观察时间,学生研究 怎么使用) 2.请学生介绍使用方法。 3.教师补充观星时的注意事项。 四、模拟观星 利用星空软件模拟出夜晚星空,学生试着使用活动星图模拟观星。 1.设定软件时间,学生根据时间调整观星图 2.刚开始观星,教师先把星座连线呈现出来,降低难度,让学生一一对应 起来,写一写星座名称,使学生初步掌握观星方法。 3.再选择今天晚上的时间,把星座连线去掉,更真实地模拟观星,让学生 连一连星座连线,写一写星座名称,提高学生观星能力。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34 / 38 4.机动环节:如果有时间,可以调整为夏季时间,让学生再训练一次。 五、课外作业 课外自己运用材料袋中的材料,制作一张活动观星图,并运用于实际的观星 活动中,注意野外观星必须有家长陪伴,安全第一。 【板书设计】 7、在星空中(二) 夏季主要星座——天鹅座(天津四)、天琴座(织女)、 天鹰座(牛郎)、天蝎座(心宿二) 亮星构成的图形是星座的主要标志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35 / 38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 8 课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 学 导 航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过程与方法: 1、对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信息。 2、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宇宙的结构和运动,建立宇宙系统的概念。 【教学难点】 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宇宙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宇宙的信息。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明确目标 创景激趣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36 / 38 1.情境导入:同学们,2003 年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 5 号”的发射成功, 让我们中国“千年飞天梦,今朝变成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乘坐“神舟号” 飞船到太空遨游,继续去探索宇宙。(板书课题) 2.师:我们先来到地球家园的所在地——太阳系,回想一下,太阳系是怎 样一个星系? (太阳系是以太阳这颗恒星为中心的,由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 含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3.提问:太阳系在宇宙中是唯一的吗? 4.学生思考回答。 (引导学生们认识:太阳虽然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但是太阳系在宇 宙中并不是唯一的。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数也是和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恒星,它们 有的也会组成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太阳系和众多的恒星一起组成的一个 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 5.(出示银河系俯视和侧视的图片)让我们看看银河系的模样吧!说说你们 觉得银河系像什么? (银河系俯视像一个巨大的漩涡,侧看像一个中心略鼓的大圆盘。) 6.阅读课本资料,说说银河系中有多少颗恒星?银河系有多大? (银河系大约由 1000 亿~2000 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 10 万光年。) 7.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看得出来吗?光年是一个什么单位?1 光年等于 多少千米?算一算。 8.了解了银河系,你们有什么感受? 9.讲解:银河系还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还有 100 亿个, 人们把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 10.讨论:我们已知的宇宙空间到底有多大呢? (说明:现在人们用天文望远镜已观测到距我们 120 亿光年的宇宙空间深 处,但仍没有看到宇宙的边缘,而且科学家发现宇宙正处于青年时期,还在长大, 还在膨胀之中!教师简单介绍红移现象。) 二、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1.师:组成宇宙的恒星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 2.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录像资料,并展示恒星一生中的几个重要阶段的图 片和资料。 (恒星的一生: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燃料消耗殆尽,膨胀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37 / 38 变成巨星或超巨星——爆炸成超新星——变成黑洞或中子星;或者星云的气体和 尘埃紧缩——原恒星——小型或中等恒星变成红巨星——燃料耗尽而缩小变成 白矮星——能量耗尽变成黑矮星) 3.新星爆炸是怎么回事?你有没有收集到这方面的资料。 4.学生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 5.小结:如同人体的细胞在新陈代谢一样,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 诞生,同时也有许多恒星消亡。同时,恒星都在不停地高速运动,有些恒星自身 在有节奏地膨胀和收缩,有的恒星在向外抛射物质……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宇 宙充满了活力。 三、汇报交流 排疑解惑 1.谈话: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宇宙充满了幻想,向往着飞向太空。我们看 到的这些资料,正是人类不断地对宇宙进行探索的结果。 2.你知道我国人民在宇宙探索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吗? (1.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2.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 要的地位。3.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 现在“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不久的将来,我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 察。) 3.你还知道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有哪些代表人物?他们分别有哪些贡 献? 4.学生们谈自己的想法。 5.教师补充相关资料,并选择性的详细介绍。 四、回归教材 评价小结 小结: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探测工具不断改进的过程,体现着科学技术的进 步;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民族的尊严和自豪感;我们更不会 忘记,无数科学家和宇航员为实现人类遨游太空的伟大理想,体现出的前赴后继 的献身精神;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没有止境的。 五、拓展延伸 巩固应用 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收集各种有关宇宙和人类探索宇宙方面的资料。 1.引导学生利用书籍、网络、影视等各种方法收集; 2.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如天体资料、探索工具、航天故事等;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38 / 38 3.引导学生通过黑板报、科技手抄报等形式进行展示交流。 【板书设计】 8、探索宇宙 一、宇宙空间的天体系统: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宇宙 二、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充满活力 【教学反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