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2-12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 第14课《文言文两则》教案
1 14.文言文两则 课时目标 1.会写“援、俱、弗”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学弈》,背诵《学弈》。了解《学弈》的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警句引路,导入新课 1.出示名句,全班朗读。 2.讨论:你们知道这些句子都出自何处吗?(《孟子》。) 3.学生交流对孟子的了解。 4.教师补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名轲,字子舆。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 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被尊为“亚圣”。其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 5.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子·告子上》里面的一篇文章《学弈》。 (1)板书课题:学弈。 (2)引导学生借助注释释题:“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又是什么意思?(下棋 学 习下棋) 二、指导朗读,熟读课文 1.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朗读时不会读的字词及读不通的语句。 (2)指名朗读,汇总学生容易读错的词句。 2.范读课文,指导朗读。 2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 (1)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读准易读错的字词:诲、鸿、鹄、缴、弗。 (2)指导学生学习多音字:“缴”和“为”。 (3)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一些重点句子的停顿,适当进行教读。 (4)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朗读的语气、调调。 (5)指导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准字音,二是停顿要得当,三是要把课文读 准确、读流利,四是遇到语气词要读出恰当的语气。 3.反复练读,熟读课文。 (1)学生反复朗读,读通、读顺。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错误。 (3)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对照注释,理解字词。 (1)学生对照文旁注释,尝试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2)画出自己仍不能理解的字词句。 (3)同桌合作学习,互相解疑释惑。 (4)教师指导难理解的字词句。 ① 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全班共同释疑。 ② 引导学生理解“之”在不同句子里的不同意思。 ③ 学习通假字“与”: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跟“吗”“呢”的作用相同。 3 ④ 强调重点字词的意思。 援:引,拉。 缴:系在箭上的丝绳,这里指带有丝绳的箭,射出后可以将箭收回。 弗若:不如。 然:这样。 2.疏通全文,理解大意。 (1)结合注释及所学,重新说说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将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故事 的内容。 (2)小组合作交流课文大意。 (3)指名说说课文大意。 四、主旨探究,领悟道理 1.深入学习课文,把握文章主旨。 (1)这两个人是怎么学下棋的?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学生交流) (2)他们俩学下棋时各持有什么样的态度? ① 一人专心致志,一人三心二意。 ② 理解“专心致志”一词。 ③ 词语积累:你们还能用其他的成语概括这两个人的表现吗? (3)这两个人学的结果怎么样? (4)是什么原因产生了“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结果?是智力不如别人吗? ① 学生交流讨论。 ② 教师小结:二人学习结果不同并非智力上有差异,而是由于二人的学习态度不同。后 一个人之所以学习结果不好,是因为他不专心致志,三心二意。 2.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通过学习,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我们要想学有所成,就必须要专心致志,绝不 4 可三心二意。) 3.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 课时目标 1.会写“辩”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两小儿辩日》。 3.了解故事内容, 明白课文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各是什么,懂得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 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和同学或者朋友就某一事件展开过辩论?辩论到最 后是否有结果?结果是什么? 2.师:春秋末期的大教育家孔子在游学的时候,就曾经见过两个小孩在辩论,他们在辩论什么 呢? 3.导入新课: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两个小孩在辩论什么,他们辩论的结果怎 样。 4.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 5.质疑问难:通过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5 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 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 (1)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①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和停顿,读好语气和语调。 ② 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① 边读课文边看注释,把课文读懂。 ② 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读不懂的地方在组内交流,组内不 能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记录下来,再在全班交流。 ③ 组织交流。先由小组长交流本组不懂的问题,然后全班共同解决问题。 ④ 抽选学生代表说说课文大意。 3.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书上圈点勾画。 (3)全班交流。 ① 两个小孩争论的是什么问题? 6 ② 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③ 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 小结:他们分别从视觉效果、温度感知的角度说明了各自的观点。 四、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1.提问:面对两小儿的辩斗,孔子最后作出判断了吗?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指名反馈) 2.交流:两小儿争辩的问题究竟怎样解答?这个问题能难倒古代的圣人孔子,但难不倒掌握 了现代科学知识的我们,你们愿意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帮他们解答吗? (1)学生汇报自己查找的资料和对问题的解答。 (2)出示有关“错觉演示”和“太阳辐射”演示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3.启发思考: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和讨论,你领悟到了什么道理?(学生自由发言) 4.演一演。 分旁白、孔子、一儿 、另一儿四个角色,四人一组,合作表演故事中的情境,教师巡 视指导。 7 5.总结学法,拓展延伸。 (1)总结学法:我们是采用什么方法学习这篇文言文的? (2)拓展阅读:我们还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在课外阅读其他的文言文,如,《揠苗助长》 《郑人买履》《掩耳盗铃》。 板书设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