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六下教材分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统编六下教材分析

1 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教科书编排思路与教学建议 培训内容思维导图: 第一方面:教材内容 第二方面:教学建议 第一部分:文化奠基 一、通过传统文化、民风民俗、传统艺术 二、革命文化来体现 三、多元文化 第二部分:思维发展 对于思维发展方面的一些思考和教材的编排的思路 第三部分:阅读进阶 一、阅读理解 二、文体意识 第四部分:表达提升 一、习作训练 二、习作单元 三、词句段运用 第五部分:综合性学习 第六部分:小初衔接 2 审思教材 画圆句号 ——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教科书编排思路与教学建议 红旗区教研室 金志红 老师们,上学期很短,本来寄希望于这一学期,能将教材衔接 做的再好一些。可是一个挺长的学期,因为疫情,我们不得不人为 变短。或许有老师还沉浸在上学期教学的懵懂中,我想告诉大家的 是:本学期我们需要“审视”教材,为学生毕业画一个圆满的句 号。下面我将从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科书编排内容和用好统 编教材的几点建议,两个方面和大家进行交流。 一、教材内容 本册书有六个单元。4 个常规单元,1 个习作单元,1 个综合性 学习单元。教材里共有 17 篇精读课文,5 篇略读课文,8 篇古诗 文,10 篇古诗词诵读,1 个快乐读书吧,3 次口语交际,4 个语文园 地,5 次习作。4 个常规单元的语文园地中:有“交流平台”4 个, “词句段运用”4 个,“书写提示”2 个,“日积月累”4 个。习作 单元在 2 篇精读课文之后,同样设置了一个“交流平台”,不同的 是,在交流平台之后安排的是“初试身手”;交流平台的作用就 是:重视方法指导,促进能力提升。它集中体现了学习方法的指导 与运用。大部分单元的“交流平台”,都聚焦学习方法,围绕本单 元的语文要素,从学生的学习实践中提取可迁移运用的方法,总结 出一些最基础的、最重要的学习策略,使学生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在练习活动中渗透方法,培养学生的方 法意识。教科书中的每一个练习活动,往往不只是简单提出一个学 习要求,而是引导学生运用某种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开展学习活动 的过程也是方法运用的过程。这些练习活动蕴含的学习方法,都可 以举一反三地迁移运用于今后的阅读和表达实践。“交流平台”呈 现方式多样化,有对话交流式、读写例话式、示例归类发现规律 3 式、成果展示交流式、知识短文式、总结交流式、我的发现式。如 果将统编版教材中的“交流平台”全部集合起来,我们会看到一部 交流语文学习过程的生动的大书。然而,因为它是一个碎片、一个 碎片呈现的,尽管呈现方式多样,但如果没有对其很深刻的认识和 使用的策略,那很有可能会在常态课中被一笔带过,更有甚者,可 能只会让孩子读一下了事。如何真正发挥“交流平台”的作用,是 需要一个综合性的考虑的。 第一,是加深对交流平台的认识。交流平台是让孩子在交流中 更加内化语文素养的平台。通过交流,孩子们要能够认识到自己是 否已经真的领会了某项语文规律,学会了某项语文技能,也就是通 过交流能够形成一个自我的评价和判断。这对孩子进一步掌握和训 练语文要素是有好处的。 第二,要统筹规划。交流平台是在“语文园地”里呈现和实施 的。但我们应该在单元教学开始之前就应该进行规划,这花不了多 长时间。只要在学习第一篇课文时布置下来就可以了。甚至,也可 以编成学习要求或者“单元学习卡”提前发给大家。到了真正进行 交流的时候,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汇报。大家先在小组内 交流,然后可以让发言人进行全班交流,这样就可以使交流效益最 大化了。 第三,展示评价。对于交流平台中大家的交流,教师最好要进 行“好”“坏”的评价,要对孩子的态度和行动能力进行鼓励。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系列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 运用语言文字,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习作单元中的“初试身手”主要是初步尝试运用表达方法。 “书写提示”p16 p92 要求书写行款整齐、布局合理,书写 有一定速度,并引导学生欣赏。 4 “日积月累”集中安排古诗、成语、名言警句等传统文化经典 内容。让“日积月累”成为儿童的生活方式! “快乐读书吧”带动学生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课程化。 本册结合“世界名著”单元,推荐学生阅读小说。“快乐读书 吧”设计两个内容板块:“你读过这本书吗”“相信你可以读更 多”,分别采用不同的形式推荐书目,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 间。在“快乐读书吧”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阅读方法提示:“了解写 作背景能帮助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做读书笔记收获更大”通 过这样的方法指引,使学生在阅读时读得更深入、方法更得当,体 验到更多的阅读乐趣。以上是教材大致内容的了解,下面建议大家 整体阅读教材。 二、教学建议 (一)整体阅读教材 1.建立教材中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要读懂单元导语中的语文要素,明确基本的学习要求和单元目 标。要让课文、课后思考题、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中的栏 目,与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建立联系。教学时。我们要明白: 导语(点名要素)--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是为了落实要素,教学中 贯穿方法的指导—交流平台就是梳理方法,进一步提炼方法—词句 段运用、习作是实践运用。教学时既要注意栏目之间的相互联系, 也不能忽略其独立性。比如“口语交际”“习作”。 2.了解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三位指的是哪三位呢?“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课外阅 读”或者说是三种课型。课标明确要求:“第三学段学生具有独立 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P7);“应加强对阅读方 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P22)“要重视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 5 位。”(p23)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教材建立了三位一体的阅读体 系。精读课主要老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就是举例 子,给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兴味;而略读课上主要让学生自己 读,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中,自己去试验、体会,很 多情况下,略读课就是根据略读课前的“导读内容”自主性地泛 读。课外阅读,可以读和本单元相关联的文章,可以读本册书“快 乐读书吧”推荐的书目,也可以是校本教材的内容,我们可以再探 讨。“精读、略读、课外阅读”多维度形成了立体的阅读教学体 系。课型不同,功能也不同,彼此配合进行,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 教学。 阅读链接教学 除了“精读”“略读”和“快乐读书吧”中出现的文章外,课 本上还有一类文章——“阅读链接”。“阅读链接”侧重某篇课文 或单元主题关联的文学作品的延伸阅读。涉及的内容:多是作品片 段、整篇文章、活动;文体、题材,多是散文、诗歌,人物、节日 等。“阅读链接”的功能各有不同。比如:第一单元 P5《北京的春 节》链接的是斯妤的《除夕》散文片段;第四单元 P62《囚歌》诗 歌篇章;第四单元 P65《十里长街送总理》散文篇章;语文实践活 动中也连接了不少文章从第六单元 P96 开始《老师领进门》《作文 上的红双圈》《如何制作成长纪念册》《给老师的一封信》《把握 自己,把握美好未来》《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毕业赠言》《古 诗词诵读》。链接的这些文章或者片段,他们的功能各不相同。比 如:第四单元 P65《十里长街送总理》它的功能是迁移运用(人 文、写法);第五单元 P83《詹天佑》它的功能是延伸运用;习作 单元中的《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它的功能是习作范 例。 6 这类文章该如何教呢?比如斯妤的《除夕》散文片段:看看课 后思考题:读读下面的“阅读链接”,想想和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 么不同,和同学交流,这样的文章还有 P62《囚歌》“无数革命先 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李大钊、叶 挺、刘胡兰、董存瑞、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团…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 路上,谱写了壮烈的篇章。査找资料,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和同 学交流。”,这样的链接是对单元主题内容的延伸拓展。再比如 P83《詹天佑》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类似的文章是综合 学习中的《老师领进门》还有《十里长街送总理》——“结合阅读 链接,说说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 解和体会。学习这些文章,可以“借助课后思考题,与课文内容学 习结合;阅读延伸,学生自主阅读,监测阅读效果;迁移运用,运 用学过的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3.阅读教学 (1)双线结构 本册教材仍然采用双线结构。宽泛的人文主题体现了丰富的人 文内涵,读起来让人觉得有情、有趣、有理。语文要素是学习语言 文字运用的明线。教学时,要双线并行。 (2)注重文化奠基 本册教材通过传统文化、民风民俗、传统艺术、革命文化、多 元文化,体现了教材对学生的文化奠基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两句话:“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还有一句话叫“增强文 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我们 很容易看到这几个关于文化的词,那么这些词到底要在哪几个方面 着力?这个我想作为高中语文课标的一些基本的思想,包括关键能 力和核心素养等等,他应该是总体上对于我们语文教育都是一个一 7 致的课程思想,也是我们需要在教材里边来落实,在教学里来落实 的。对于传统文化教材是怎么安排的? (二)具体建议 第一部分:文化奠基: 一、通过传统文化、民风民俗、传统艺术,进行文化奠基 第一:通过传统文化来落实文化积淀。 怎么来学古诗文呢?先说说古诗词,有三点:比方遇到不理解 的字词可以借助注释;比方有画面感的诗句可以通过想象去体会; 还有,我们可以了解一些文化常识,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古诗词。 关于古诗文中“想象”问题。有的老师也可能会说,从低年级 到高年级一直都在说我们要去想象画面,那高年级的想象画面和中 年级的想象画面有什么不同?或者说有什么提升呢?我想它的提升 点可能就在于它想象的这个画面应该是更丰富的,里面可能既有色 彩又有形象,有动有静,还融入我们读者的情感,我觉得这个其实 也是特别重要的,融入自己的情感去读,自己像身临其境的看到了 诗人所描绘的画面,诗人把他看到的画面变成优美的诗句,我们再 把这些诗句还原成优美的画面,我想这样的一个过程可以把自己融 入其中。所以像这些诗歌的安排,我们也可以看到就是我们对于整 体的这个古诗的教学的一个序列性,就是它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从低年级非常浅近的古诗开始一直到高年级,它是更丰富的情感, 加上这种哲理类的故事,我想这样可以给我们的孩子以丰富的营 养。 文言文的学习,我们也有了一个序列的安排。每一篇文言文用 什么方法来学习?怎么来读懂文言文?当然在整个小学阶段,我们 对文言文的要求应该说是不要太高,因为作为文言文的学习更多的 是中学的任务,小学主要是激发一点兴趣,然后有一点点语感,就 是知道有文言文,然后能感受一下这样的一些语言形式,有一个初 8 步的基础,初步把握就可以了。但是有一类现象,希望学生在学的 时候能够关注,就是把文言文里边的这些语言文字的含义,跟当今 我们使用的词语的含义建立起联系。希望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能 够把文言文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建立起联系,不要让他觉得文言文是 一件特别陌生的,或者特别遥远的,反正是古人的事情跟我们完全 没有关系,不要让他有这样的一个认识。 第二:通过民风民俗体现文化积淀 为什么一种节日能够延续那么多年,把我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的这些人团结在一起,使我们建立起这么紧密的情感上的联系,它 就是文化的元素,它有一种情感连接的功能。每一个孩子自打一出 生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边,就受到这种文化的熏陶,那在语文学 习里边,我们怎么来做呢?我们是通过文学作品,通过大家的文学 作品,像老舍的《北京的春节》,沈从文先生的《腊八粥》等等, 虽然他们讲谈的是那个时代的节日习俗,但是我们的孩子可以看到 很多习俗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我们还是用这样的一种方式来过这样 的节日。有的习俗可能随着时代的变化产生了一些变化,但这也正 是传统的意义所在,我们每一代人,在它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不断 去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就是不断的,源远流长的一个过程。 在这个单元的后面,我们安排了这样两个内容:在词句段运用 里面我们有这样一个活动:“你知道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吗?你还 知道哪些寓意吉祥的习俗?”孩子们可能会发现生活中有一些习 俗,比方说过年的时候,家里面一定要炸年糕,它其实就代表了一 种很好的寓意;过年的时候一定要有鱼、有鸡,寓意年年有余,年 年吉祥等等。这就是一个语文学科的活动,它用的是谐音的现象。 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传统习俗,因为它的这个语音本身带给我 们的就是吉利或者是不吉利这样的一种心理感受,比方我们为什么 9 会喜欢喜鹊?为什么会喜欢苹果?(苹果是平安)为什么不喜欢 梨?(梨是分离)有的时候它形成这样的一种心理暗示。 回到我们《家乡风俗》的这个题目上来,我们有几个方向提示 学生来写:一个是介绍一种风俗,还有一个就是记录自己参与某个 风俗活动的经历,我想这个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体类型。一种是说 明介绍类的文本,它可能就是依据资料,依据自己了解到的自己身 边的,比方自己身边的长辈这一代有什么风俗,自己比较清晰的表 达出来介绍给别人,自己家乡的风俗和别人的有什么不同。 第三个角度:传统艺术体现文化的奠基。 传统艺术,我们一想起来可能就是琴棋书画这一类的。希望学 生通过这些传统艺术的熏陶,能够对流传至今的一些艺术形式产生 一点兴趣,有那么一点了解。反映在本册教材里,这就是书法。 高年级的这个书写提示老师们可以发现,它在低年级主要是重 技术指导,怎么样指导学生逐步的把字写好,行款写整齐,在这个 前提下,我们有了一些审美的一些内容。六年级安排的是柳体和赵 体,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书体。那看到这两个,我们就一定能够知 道五年级我们安排的是什么。就是颜体和欧体,高年级这 4 册书里 边正好是这四大楷书,我们引导学生来初步的去体会一下,感受一 下。如果完全没有接触过书法,通过这种形式让他有一个初步的了 解。六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里边也安排了“聊聊书法”这样一个话 题,让孩子们自己来聊一聊,没有这种经历的他可以去看一看字 帖,了解一些书法家的故事等等,用这种方式来促进学生对于这种 传统艺术形式的了解,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增进他的口语表达能 力。 传统文化的范畴是很广的,它的载体也非常的丰富,传统的戏 曲也是其中的一个部分。第一单元的“藏戏”,不同的颜色的脸谱 表达的意思也不相同。由此还延伸出一些有意思的词语,比如“花 10 架子”“唱白脸”“唱红脸”,让学生通过这样的一些戏曲语言文 字,去探究一番,这应该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一个活动,可以有多 方面的价值。 其实教材里面的设计包括古诗,它所配的全都是水墨画。我想 老师们已经关注到了,像以前的古诗文,我们去安排的话,可能会 有不同的设计意图,但是这一轮教材我们用了一个很大胆的设想, 就是所有的古诗我们都去配水墨画,都去配这种传统的国画。让学 生在这里边读古诗的时候,也能够受到文化的熏陶。 二、通过学习革命文化全程渗透、潜移默化,多渠道,全方位 落实。 关于革命文化,教材全程渗透,多渠道,全方位。多渠道,就 是既有整个单元都是有关革命文化的集中学习。比如六上第二单 元,也有分散的,本册书第四单元《十六年前的回忆》,还有链接 的文章《囚歌》,又比如课后设计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去查找资 料,了解更多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这些都体现了教材全程渗透, 潜移默化的思路。 三、内涵丰富的多元文化,教材中集中分散相结合来安排。 多元文化,现在一般会表述为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多样性, 它的内涵也是比较丰富的。教材体现文化的多样性,就是让学生立 足中国,放眼世界,去包容、接受世界范围的他国的优秀文化。第 二单元世界名著单元,就是国外的名著。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国外 的作家、作品,让学生视野更加开阔。 第二部分思维发展 第二部分是对思维发展方面的一些思考和教材的编排思路。 思维和语言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语言能力的发展,时刻伴随 着思维品质的提升和思维水平的提高。这是高中语文课标里面的两 11 个片段,作为小学六年级,我们应该思考:为了达成高中的这样的 一个目标,我们可以做那些奠基的工作? 以形象思维为例来跟大家交流。 再造想象。阅读文学作品,一定要大力发展形象思维,形象思 维是至关重要的,是不可或缺的。所以读文学作品的时候,我们怎 样想象、联想?这个是我们在阅读文学类作品,文学类课文的时候 要去做的事情。里边会有关于逻辑思维、分析、判断的内容。在促 进学生发展形象思维的时候,如何促进学生再造想象,比如读古诗 还原画面,就是一个思维过程,就是再造想象。就是阅读的时候, 能阅读出形象,能把自己放到这个文本里边去,身临其境,能把自 己带入其中,你看到了文字,实际上你好像是看到了画面,就像在 看电影一样,能够进入文章所描摹的这个情境中,这个画面中,就 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创造性想象。这个主要体现在想象作文里边。表达的时候,我 们会鼓励学生去发挥想象。比方说一些科幻类的,还有一些,你想 发明什么,就是完全是不存在的事物是由你自己独立创造出来的创 造性想象。 高年级的思维水平要有更高的要求。低年级的学生我们更多的 就是获取信息,然后简单理解。到了五六年级听课的时候会说,你 这课思维的含量好像还差了点,学生的思维水平看不出来发展。那 这个思维水平怎么看呢?其实可以有一些参考的标准。布鲁姆的这 个认知目标分类,它主要不是针对学生思维发展的。目标描述的时 候,从 XXX 里边了解了什么,判断什么,就什么推理,然后简单归 纳一下什么,从这些行为动词里边,看到学生的思维水平到底处于 一个什么层级,可能更符合这个阶段学生思维发展需要的...... 第三部分:阅读进阶 一、阅读理解 12 1.坚持阅读的双线并行。 阅读理解这两方面比较重要:一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二是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整个小学阶段非常核心的两个目 标。六年级上册,有一个交流平台是这么安排的,就是阅读文章要 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怎么样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做了一个 梳理。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方法,包括叙事性文章和说明性文本, 阅读的时候它的方法是不同的,阅读不同文体的文章方法也是不同 的,这个在后面我们还会有具体的交流。 2.阅读讲究策略 现用教材中有不少策略单元,教材进行了单列。实际上阅读策 略并不只存在于这几个阅读策略单元,并不是这几个策略单元我们 才来教阅读策略,应该贯穿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来习的。 3.阅读要有文体意识 统编教材中有童话、寓言、神话、诗歌、民间故事、散文、说 明文等,不同的文体,阅读时应该有比较敏感的内容。下面以说明 文、小说、散文为例来说说教学中如何来训练学生的文体意识。 说明文阅读的基本要求和步骤 第一,明确说明对象 一是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了说明的对象,如《奇异的激 光》。二是抓首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 所要说明的事物及其特征。 第二,抓住被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 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除说 明的重点外,还要弄清作者介绍的是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又是从 哪些角度介绍的。 第三、仔细阅读,归纳说明方法 13 阅读说明文时,要边读边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然后总 结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进而分析这些说明方法对准确说明事物特 征所起的作用。说明方法的判断技巧及在文中的作用,我们可以给 学生一个大概的模式。 第四,逐段概括要点,理清说明顺序 概括要点时,要重视首句、尾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重视给 概念下定义或解说语句的作用,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 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简明扼要。 第五,整体感知,把握中心,理清结构 在理清说明顺序的基础上,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 系,就容易看出文章的基本结构了。把握结构后,最好能画出结构 示意图,利于整体感知全文。说明中心就是归纳出一篇说明文具有 了被说明事物的怎样的特征,或阐释了怎样的事理,在理清说明顺 序、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再归纳说明中心也就不难了。 第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分析说明文语言,就是看遣词 造句是怎样准确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要注意分析关键词语的 作用。 小说教学 小说的阅读三部曲:第一步:写什么?第二步:怎么写?第三 步:写得怎样? 赏析故事情节——拟小标题 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后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 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因此要确立好主人公和线素,前后要一 致。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 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赏析人物——从描写手法、情节入手分析形象 14 1.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形象)? 2.这一形象具有什么品质或者个性? 3.刻画这一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 赏析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杜会环境描写两种。 环境描写的作用 从五方面进行思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 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③示人物心理,衬托人物性格,暗示人物 命运;④ 示深化主题;⑤ 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 打基础。 赏析小说的表现手法: 以小见大、因事说理、欲扬先抑、托物言志(象征)、设置悬 念,伏笔铺垫、讽刺、正、侧面描写结合、联想想象、对比、衬托 (正衬、反衬)、细节描写、各类修辞(比喻、比拟、对比、夸张、排 比、借代、双关、对偶、设同、反问……) 散文 散文的分类: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散文的特点是 “形散神聚”。 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神”。“神”就是作者在文中的情感体验,就是作者 借助语言文字表的“情”,达的“意”。抓住了“神”即把握了作 者的写作意图、文章主旨。 (2)抓住线索。线索有的是标题,有的是开头,有的是文章中反 复出现的短语或句子。线素有以时间为线的;有以人物活动为线 的;有以情感为线的;有以事物为线的等。 (3)理清结构。理清结构可从句子入手,迅速辨别把握文章的总 起句、中心句、过渡句和总结句, 15 (4)了解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对比、以小 见大、先抑后扬、前后呼应,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表现手 法,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等表达方式,学会鉴赏、评价文章的 优劣得失等。 第四部分:表达提升 一、阅读单元中的习作 (一)基于写作目的选择表达方式(第四单元【P55】) 基于写作目的选择表达方式。看起来很高级,但实际上我们的 落点很低。第四单元的作文表达自己的心愿,可以写信、写诗,写 日记等等。就是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小学阶段还是相对比较开放, 比较自由,所以提倡学生自由表达,探索自己的兴趣,强化目的意 识。他基于不同的目的,然后可以选择不同的对象以及不同的方式 去满足自己的交际需求。 (二)创设真实情境,满足交往需求 习作的本质还是为了与人交往,就是要在真实的、语境中让学 生练习。 学写作品梗概(如六下 p36) 它是在五年级缩写故事的前提下,做了进一步深入的要求。能 把长的缩短写,然后在缩写的基础上还能写梗概。思考“你在什么 情况下有可能会用到梗概,你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用到梗概,你可以 怎么办?”希望给学生先设定一个这样一个大的情境。让学生感到 这不是机械式操练,而是紧密关联自己的生活,让他觉得所学的内 容能够直接服务于生活,他的对象意识在这里面就能够充分的表 达。 即兴发言 即兴发言一定有一个具体的场合,一个情境。课标中表述为 “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即兴发言”。“简单的即兴发言”我们的解 16 读是什么?就是学生可能遇到的生活场景里边一些常见的,比方简 单的答谢、祝福。这样的设计最大的好处,就是克服学生的心理因 障碍,使他在心理上知道有这样的一种交际的形式。所以教材给出 了几个情境,让学生练一下,让他知道简单的感谢可以怎么感谢, 面对不同的对象,可以说什么样的话,什么样祝福语。让学生有一 些基本场景的交际准备,知道有一些常见的功能,让他到时候遇到 类似的情境,可以自如地去应对。在交际课里来做这件事,它还是 虚拟的情景,如果要是做得更真实一点的话,可以在日常教学中用 起来,就是偶尔就让学生来做一下,冷不丁的吓他一跳,让他上去 说话就好,学生可能多吓几次,就没事了,就不害怕了。即兴发言 就是要这样做才行。 三、习作单元 习作单元的编写 为了加大习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分量,使习作教学更具系统 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教材在三至六年级每册教科书安排了一个 习作单元,以突破习作教学的重点难点,加重习作在统编教科书中 的分量,力图使学阅读与学表达均衡发展。 六下的习作单元,紧密围绕语文要素 “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 感的。习作时,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的某一 习作能力主线,由两篇精读课文、一个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两篇 习作例文和一次习作组成,形成一个各项内容之间环环相扣,体现 出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单元整体。六年级习作,不管你写什么文体, 什么类型的文章,都要围绕中心意思写,都要表达真情实感,这是 习作单元的一个总体架构。(出示单元架构)这是每一个板块的定 位。 习作单元的教学建议 17 1. 该单元要学习了解和实践的习作教学目标,就是该单元的 语文素养和人文主题,虽然习作单元的课文一般都没有安排体会主 题思想的练习,但不等于不需要关注课文的主题思想。因为写作是 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必须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写,才能让别人 知道你想交流什么。而这个习作的要求,虽然是在第三学段(教科 书式六年级上册)才提出,但根据“前有铺垫学习,后有巩固提 高”的语文学习规律,前两个学段(包括五年级)在指导习作时要 明确提出,做好铺垫,而且要读写结合,通过阅读,使学生明白课 文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写的。 2. 坚决贯彻教学目标制定的“标准性原则”,编制习作单元 各课文的教学目标,不随意添加,以免干扰应达成的教学目标教 学,造成无效劳动。 3.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虽然一般没有安排关于阅 读理解和语言文字的理解训练,但是它们的教学流程建议还是按照 阅读教学两步走进行安排:读懂写了什么(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主 题思想)——知道为什么这样写(完成课后练习)。道理很简单, 不知道写了什么,是不可能了解为什么这么写(即该单元重点学习 训练的习作教学目标)。 4.适当调整教学顺序,组织综合习作指导活动。“适当调整教 学顺序”是指把“审题明要求”的教学环节,适当向前调整。“组 织综合习作指导活动”是指通过整体处理一个单元课文的教学过 程,组织学生运用观察、调查、搜集整理资料等各种生活实践活 动,获取习作的素材,让所有学生有内容可写,然后才进行指导学 生习作的教学活动。 5.先说后写。 “言为心声”,“先说后写”的就是组织学生把习作的各个方 面(选材立意、布局谋篇、条理顺序、遣词造句等等)的思考说出 18 来,反馈出来,以便于教师了解他们的思考结果和思考过程,有的 放矢进行指导,然后才动笔写作。 “先说后写”中“说”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全员参与”,即让 全体学生都有时间、机会说。要实现这个原则,可以根据说的内容 的易难、重点非重点,采用这两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1.小组 交流碰撞——班级汇报指导。2. 小组交流碰撞——班级汇报指导— —个体修正后小组在交流碰撞——班级汇报指导。 四、词句段运用 六年级教材中新增的“词句段运用”栏目中的教材编写特点 “写具体”。 写具体。 文章主要写什么是根据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意思决定的。这句 话特别重要,我们可能更多的去强调,你要写具体,那孩子他可能 就不知道哪写要详写,写具体从头到尾都写的很具体,但实际上会 出现一种什么样的后果呢,就是邋邋遢遢啰啰嗦嗦说了很多,反而 淹没了他所要强调的那个内容。 一定要是先有这样的一个思路,就这个思路是什么呢,就是哪 部分的内容是重要的,你要去区分,然后你要表达的这个目的或者 是观点是什么,你的态度是什么,就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前提条件, 再来看哪些部分一定要突出,要让别人知道,就是这部分内容更能 表达我的这个目的,所以写具体只是一个技术层面的,怎么去写具 体,要把它放在一个大的一个习作的语境下面去,就是让学生知道 我为什么要写具体,为什么要在这个地方写具体,它才是真正有价 值的。这种具体事例说明观点,也是小学阶段所能接触的,就是关 于所学说理性文章的一个比较常用的有方法。比如《真理诞生于 100 个问号之后》 表达丰富 19 表达的丰富性,这个特别重要。学生在表达的时候可能有这样 的问题:一是词汇量不足,导致书面表达比较单一;二是虽然有词 汇量,但是想不到去用那个。可能平时我们大量的说这个的近义 词,说那个的反义词,它就是在那个层面上去记忆的层面,还没有 能够达到自如调用来运用的层面,那怎么样让他来达到这样的一个 目标呢?书上给了一些这样的例子。 案例:老舍的这个《北京的春节》。“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 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怎么怎么 样,”你看同样都是说“都”这个意思,那孩子如果表达的时候可 能就一路都过去了,但是“一律”“清一色”“通通”,它就是会 变换不同的这样的表达方式,然后读起来就是觉得很丰富,是富于 变化的。词语的使用还应注意:不要过分地去关注词语的字典意 义,而一定要去关注词语的语境意义。就是在语境中去运用,不是 去解释它。 综合性学习 统编本教材的综合性学习从三年级开始编排,每学年一次,都 安排在下册。统编本教材综合性学习的编排更加体现单元整体性, 凸显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三、四年级的综合性学习与阅读单 元相融合,在课文后以“活动提示”的方式引导学生明确不同阶段 的活动内容与要求,每一单元以“综合性学习”总结的方式明确继 续开展活动的要求与学习成果展示的方式,并融入习作、口语交际 等相关要求。五、六年级的综合性学习则以活动贯穿单元整体,导 语提示主题,分两大活动板块呈现具体的活动路径,分别以“活动 建议”与“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有序开展活动。 册次 学习主题与 编排方式 能力指向 三下 第三单元 自由组成小组,商量活动方案收集、 20 中华传统节日 整理、补充资料,交 流、展示活动成果 四下 第三单元 轻叩诗歌大门 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整理资料, 合作编写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 五下 第三单元 遨游汉字王国 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学写简单 的研究性报告 六下 第六单元 难忘小学生活 学习整理资料,策划简单的校园活 动,学写策划书 通过梳理,我们发现:在使用北师大版教材时,有过多次综合 性学习的经历,对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与方式比较了解,而非零起点 学习。因此,在教材衔接阶段,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统编本教材综合 性学习的能力指向,梳理出综合性学习能力发展线,厘清学生缺失 的关键能力。 把握主线,厘清关键能力 “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 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 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的整 体性、自主性与开放性具体体现为每一学段的能力目标,如图 1 所 示。 第三学段 ·为解决相关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获取资料,尝试写简 单的研究报告。 ·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 结。 ·对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组织讨论、专题演讲。 ·初步了解查找、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各学段综合性学习能力目标联系表,对统编本教材综合性学习 “能力指向”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统编本教材的综合性学习编 21 排,充分体现第二、三学段综合性学习目标。统编本教材的四次综 合性学 习,中年级体现在活动中学语文、学合作。第三学段,为解 决相关问题开展项目化学习,如小学毕业前夕组织开展“难忘小学 生活”主题活动,学生经历活动策划、开展与总结的全过程,体现 “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因其整体性、自主性与开放性的特点,对相关学习 能力的要求也趋于综合、全面。在类似于项目化的学习活动中,学 生真正经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现课程标准 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问题的学习,以 问题的解决来驱动学习,提升语文素养,也为后续年级参与探究性 学习、项目化学习积淀学习经验。 用好教材,展开无痕衔接 综合性学习突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 发展”,相关的学习能力也是学生进行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学 习所需要的。根据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及衔接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 建议立足教材,在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板块,用教材随文、随 堂补学关键能力,以不增加师生负担为要,提高补学实效。 1. 以回忆的形式,用时间轴记录往事 2.收集、筛选成长资料,选出最能反映小学生活的、有代表性 的资料。 3.根据需要给资料分类。 4.编排成长纪念册。 5.结合习作,以习作为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生 活毕业联欢会活动策划书,确定活动步骤,有序开展活动,最终生 成活动成果。这种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活动,是真正的综合性活 动。 整体设计,优化学习过程 22 综合性学习主要通过活动来获得学习体验,生成新的学习认知 与经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学生对知识与意义的建构是积 极、主动的,是在与学习共同体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统编本教材综合性学习编排以单元整体的形式呈现,教学时应 把握单元语文要素,整体设计学习活动。将阅读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融入综合性学习整体活动之中。活动过程中,以阶段性的“活动建 议”引导学生明确每一个步骤的任务与要求,凸显学生能力发展路 径,落实语文要素。 最后一部分:小初衔接 我们做了很多小初衔接的事情,比方说培养学生的学习习 惯,引导学生学习,做学习笔记,提高书写速度,交流平台都有交 流。比方行楷提高写字的速度,从五年级开始大家就试着让学生来 做了,到六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做的有一定的规模,有点像样了, 当然这个要求可能有点高,至少要让学生提前做起来,前面有铺 垫,后面有交流。 小初衔接可能有什么问题呢?比方教学方法不适应,自主学习 的能力不足,读写能力与初中老师的预期有差距。特别是教学方法 的不适应,我觉得可以跟初中做一些联动的教研活动。同一篇课 文,可能六年级的课文初中的老师也来上一下,小学的老师也来上 一下,或者我们去听一听初中的优质课,了解课堂教学形态有哪些 差别?都往中间靠一靠,让中间的坡度放的再缓一点,使学生的这 个过渡期能够更加顺利一些。虽然六年级是一个重要阶段的结束, 我们要想好怎么样把接力棒递到后面去,让学生能够有一个好的基 础。 最后,想强调一下:教材只是把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最新的 实践经验进行固化,希望强化一些语文课程方向性的东西。希望老 23 师们把这些观点在日常教学里强化一下,把教材的特点发挥出来, 让我们的观念、教学行为有所改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