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2-11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第六单元第19课《青山不老》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含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六单元第19课《青山不老》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共8题;共47分) 1.看拼音,写词语。 yín sòng qiào lì qīn wě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qín miǎn jìng mì hōng kǎo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改正错别字 ①如果矿产资源都枯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②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倦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③印第安人喜爱风飘来的松枝的幽香。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④青草、绿叶、花朵是非曲直们的姐妹,麋鹿、俊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________改为________ 3.辨字组词。 坏________ 坑________ 梢________ 律________ 栽________ 语________ 环________ 炕________ 稍________ 肆________ 载________ 悟________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的大树 ________的波光 ________的狂风 ________的环境 ________的设想 ________的波浪 5.选择词语填空。 ①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________(使用 滥用 乱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________(危险 恐吓 威胁)。 ②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________(怀念 眷恋 留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 ③具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邀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________(晶亮 晶莹 透明)的球体。 6.指出破折号的不同用法(填序号)。 A.表解释说明;B.表语意转换;C.表声音断续 (1)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为止。________ (2)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以后就再也出不来了。________ (3)丁——冬——丁——冬……________ 7.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在横线上写上序号。 ________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 ________目前,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正在日益萎缩。 ________这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________近200年来,地球上已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森林被采伐和毁掉。 8.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青山是不会老的。 (1)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 A.总结全文 B.点明中心 C.首尾呼应 D.画龙点睛 (2)下面是一位同学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小红: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创造了这片绿洲,其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延续,而且伴随着青山万古长青 B.小刚:这句话包含了作者对“造林英雄”的感谢、敬佩和祝福 C.小明:这句话主要描写了青山的苍翠,富有生命力 二、阅读理解(共3题;共36分) 9.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現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1)“另一种东西”的含义:________。 (2)画线的句子在文中起着________的作用。 (3)下列对“青山是不会老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青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充满着生机,这样青山就焕发青春,永远不老 B.老人不仅留下了青山,还留 他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以及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老人的精神不老,青山也必将长青点亮智慧灯 10.认真阅读青山不老这篇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老人实现的价值知道是指什么? (2)“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是指________,事实上包含了他________的精神。 (3)选段的最后一句“青山是不会老的”是课文的中心句。联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老的”。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绿色装点人生 在武都区白龙江北岸,有一个叫柳树梁的地方,梁上有600多亩树林和一位老人有关。他叫李友忠,今年70岁,是武都区两水镇两水村的普通农民,老人从1989年开始在柳树梁种树,一种就是20年。当地群众说:“李老汉的头发白了,可柳树梁绿了。” 阳春三月,我们来到柳树梁,漫山遍野的松树、油橄榄覆盖着昔日的童山,成群的山雀鸣叫着飞来飞去,使山林充满生机。 在一片油橄榄树下面,李友忠老人正在浇水,他对我们说:“今年春天雨水少,现在气温回升又快,不多浇点儿水,树的生长就会受影响。”“这里原来是寸草不生的黄土梁,每到雨季,山洪泥石流沿一条条小沟流下来,冲毁农田,有时候直接影响村上群众的生命安全。天晴的时候,遇上大风,满山尘土飞扬。”李友忠回忆道。 当时,李友忠想栽树,可是家里穷,连娃娃上学的钱都得东借西凑,哪来的钱买苗种树?1989年,机会来了,他用办砖瓦厂积累的1万多元钱承包了村后柳树梁的一片荒山,为了提高树苗的成活率,李友忠从种洋槐入手,用了1个多月,种植了30亩,可之后的5个多月里,当地降雨量比往年偏少,加上没有掌提造林技术,几十亩树苗没有一棵成活。 李友忠没有灰心。第二年春天,经过多方咨询,他开始在陡坡上大规模兴修平台,由于量大,李友忠动员全家老小一起上阵,还雇了20多名劳力,经过3个月的时间,修出水平台50余亩。他买来柑橘、侧柏、松树等树苗进行栽植。 为了保苗,李友忠从5里之外的白龙江边靠人背富驮运水,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当年秋天大部分树苗都扎根成活,看着绿油油的小树林,李友忠心里乐开了花。 就这样,每年春天,不管刮风下雨,李友忠都去栽树,一棵、两棵、三棵……直到天黑才收工。截至1999年春天,先后植树500余亩。 面对着我们,李友忠动情地说:“我已种了20年的树,今后还要继续扩大面积,我老得种不动了,就让儿子、孙子去种,一辈一辈接着种下去 , 肯定能把荒山变成森林。”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漫山遍野:________。 ②寸草不生:________。 (2)“机会来了”中的“机会”指的是________。 (3)在文中找出描写昔日柳树梁面貌的句子;在文中找出描写今天柳树梁面貌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4)为了栽树,李友忠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又是如何做的? (5)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完成练习。 ①读着文中画线的句子,我想到了《________》这个故事。 ②这句话表现了李友忠的________精神。 (6)你是如何理解“李老汉的头发白了,可柳树梁绿了”这句话的? 三、语言表达(共2题;共10分) 12.按要求写句子。 ①这是了不起的奇迹。(改为感叹句) ②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缩句) ③环境污染成为当今世界性的三大社会问题。(修改病句) 13.请读一读下面的广告语,再以“水、空气、森林、动物保护”为对象拟两条广告语。 ☆女别让地球上最后一滴水成为人类的眼泪。 ☆你栽一棵树,我栽一棵树,我们共同为地球添绿。 ☆让每一滴水都变得清澈透明,让每一棵花草树木都长得茂盛。让天空更蓝,让百花更 艳,让新鲜的空气永留人间。 答案解析部分 一、积累运用 1.【答案】 吟诵;俏丽;亲吻;勤勉;静谧;烘烤 【考点】拼音,词形,青山不老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吟、俏、勤、谧、烘”容易写错。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答案】 揭;竭;倦;眷;枝;脂;俊;骏 【考点】字形,青山不老 【解析】【分析】选C。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① 揭—竭 ② 倦—眷 ③ 枝—脂 ④ 俊—骏。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答案】 好坏;土坑;树梢;规律;栽种;语文;铁环;火炕;稍微;放肆;载重;领悟 【考点】字形,字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形近字的特点:①笔画相同,位置不同。②字形相近,笔形不同。③字形相近,偏旁不同。④字形相近,笔画不同。⑤字形相近,读音相同。⑥字形相近,读音不同。⑦部首相同,位置不同。 故答案为:好坏、土坑、树梢、规律、栽种、语文、铁环、火炕、稍微、放肆、载重、领悟 【点评】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给出的都是形近字,要看清字形,弄清字义,然后再组词。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同学们平时认真学习,多掌握一些汉字,多积累一些词语。 4.【答案】 茁壮;粼粼;肆虐;恶劣;宏伟;起伏 【考点】词语搭配 【解析】【分析】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或结合课文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茁壮、粼粼、肆虐、恶劣、宏伟、起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词语积累。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只要对课文内容熟练掌握,做起来就不难。 5.【答案】 滥用;威胁;眷恋;晶莹 【考点】词义,青山不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辨析,需要学生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要注意近义词的辨析.注意近义词的意思,及词语间的区别.要学会结合语境仔细辨析,选择合适的词语。使用:使人员、器物、资金等为某种目的服务。滥用:指无限制地用。不必用也用,不该用也用。 乱用:指无条理、无秩序地用,该用这而用那。故①第1空选滥用。危险:艰危险恶,不安全。恐吓:以要挟的话或手段威胁人。威胁:威逼胁迫。用威力使人服从。故①第2空选威胁。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眷恋:依恋、留恋、不舍得离去。怀念:思念;关心;对失去的不复返的时光、日子或者往事或人强烈的想念。故②选眷恋。 晶亮:明亮。 晶莹:多数形容露珠等球型物体光亮而透明。 透明:常形容透亮。故③选晶莹。 【点评】做好本题要多积累近义词的意思,区分近义词的细微之处,学会结合语境准确,恰当的使用词语. 6.【答案】 (1)B (2)A (3)C 【考点】标点符号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破折号的作用的理解及判断能力。做题多读,细读句子,理解句子意思,进步去分析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 故答案为:(1)B;(2)A;(3)C 【点评】考查学生对破折号的作用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7.【答案】 3;1;4;2 【考点】句子排序、仿写,青山不老 【解析】【分析】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其中应先找出相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诵读语段,检查确定。细读不难发现恰当的排序为:3142. 【点评】该题考查对句子进行排序的能力,此外还考查学生对语段的整体把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8.【答案】 (1)B (2)C 【考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方面分析作答。内容角度。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奠定感情基调),与全文主旨有怎样的联系。(2)理解句子:主要指对句子深层意思的领会,对句子修辞方法的理解,对句子作用的分析,对作者用意的解说。理解句子:抓住关键词,撇开表面意思;找到在文章中的深层的意思。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B(2)C 【点评】(1)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2)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的能力。 二、阅读理解 9.【答案】 (1)表面上指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还指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2)点明中心 (3)B 【考点】语段阅读,青山不老 【解析】【分析】(1)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另一种东西”在文中指的是什么呢?要联系上下文,从老人改造山沟、创造绿洲,以及老人绿化家园的精神这两个方面来考虑。(2)这道题考查的是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首先,要读读这句话,了解这句话表述的内容和含义,这句话与题目相呼应,直接抒情,赞美了老人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功绩;然后,结合这句话的意思想一想它在文中的作用。(3)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要联系上下文,结合老人改造山沟、植树造林的事迹来理解,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青山”上的绿树不会老,老人植树改造山林环境、绿化家园的精神也不会老。 【点评】(1)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意思表述正确即可。(2)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3)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10.【答案】 (1)“价值”是指老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绿洲,给予子孙后代物质和精神的财富。 (2)表面上指种树;事实是指老人无私的奉献这里,为这种树,挡风沙。 (3)“青山是不会老的”是指老人执著的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这种东西不会随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年迈、离开而消失。 【考点】课文内容理解,青山不老 【解析】【分析】(1)“价值”是指老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绿洲,给予子孙后代物质和精神的财富。(2)表面上指种树,事实是指老人无私的奉献这里,为这种树,挡风沙。(3)“青山是不会老的”是指老人执著的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这种东西不会随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年迈、离开而消失。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11.【答案】 (1)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很多;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草都不长 (2)他用办砖瓦厂积累的1万多元钱承包了村后柳树梁的一片荒山 (3)这里原来是寸草不生的黄土梁。每到雨季,山洪、泥石流沿一条条小沟流下来,冲毁农田,有时候直接影响村上群众的生命安全。天晴的时候,遇上大风,满山尘土飞扬。 |漫山遍野的松树、油橄榄覆盖着昔日的童山,成群的山雀鸣叫着飞来飞去,使山林充满生机。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李友忠带着家人常年在黄土梁植树造林,把荒山野岭变成了青山碧岭。 (4)李友忠面临的困难:①环境恶劣,降水量少;②缺少资金,没有造林技术。他的做法:在陡坡上大规模兴修平台,靠人背畜驮运水,保证树苗的成活率。 (5)愚公移山;表现了李友忠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神 (6)李老汉为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奉献了20年的时间,为此他操碎了心,熬白了头发。但在他的努力下,植树造林600多亩,荒山披上了绿装。这句话写出了李老汉为绿化山林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赞美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考点】记叙文,青山不老 【解析】【分析】(1)这道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分析词语的表面意思,也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事物或者具体的语境来理解。本题中,“漫山遍野”是说山上到处都是松树、油橄榄,“寸草不生”说明黄土梁非常荒芜,环境恶劣。(2)这道题考查的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要理解“机会”的意思,首先要读读这个词语所在的句子,然后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写出它在文中所指的内容。(3)这道题考查的是根据要求找句子和对句子的理解。仔细读短文第2、3自然段,从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呢?要通读全文,结合李友忠的植树行为来分析。(4)这道题考查的是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描写李友忠植树遇到的困难及他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在短文的第3到第6自然段,可以先读读短文,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5)这道题考查的是对人物的评价和知识积累。第①题,要仔细读读这句话,抓住“我老得种不动了,就让儿子、孙子去种,一辈一辈接着种下去”这句话来联想,自然会想到《愚公移山》这个故事。第②题,对人物的评价要结合整篇短文来分析,并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来。(6)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理解这句话,要在读懂整篇短文的基础上,抓住相关词句进行分析“一种就是20年”,时间之长,再加上辛苦,足以让李老汉的头发白了。但是这20年时间,他植树造林“600多亩”,绿遍了柳树梁。 【点评】(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2)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3)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4)这道题考查的是对短文内容的理解。(5)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6)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三、语言表达 12.【答案】 ①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啊!②老头创造了奇迹。③环境污染成为当今世界性的三大社会问题之一。 【考点】修改病句,扩写、缩写句子,句式转换 【解析】【分析】①将陈述句改写感叹句的方法:陈述句变感叹句,一般加“多么”、“太”、“真”等词,句末要加上感叹词“啊”、“呀”“啦”等,将句号改为感叹号。 ②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 ③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A成分残缺;B前后矛盾;C用词不当;D词序颠倒;E搭配不当;F语义重复;G不合逻辑;H句式杂糅;I表意不明等。此题是表意不明,在句尾加“之一”。 故答案为:①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啊!②老头创造了奇迹。③环境污染成为当今世界性的三大社会问题之一。 【点评】①掌握陈述句改写感叹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②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 ③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13.【答案】 示例一:请不要乱砍滥伐,让小鸟有一个安全温暖的家。 示例二:垃圾有家我送它,保护环境你我他。 示例三:让哺育我们的大地妈妈永远健康美丽。 示例四:污染空气,等于慢性自杀。 【考点】格言/名言,青山不老 【解析】【分析】此类试题常常给定一个主题,让考生根据这一主题拟写广告,考生答题时首先要了解广告的特点,即独特性、形象性、创造性的特点。可引用名言,也可以自拟,只要符合活动主题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一:请不要乱砍滥伐,让小鸟有一个安全温暖的家。 示例二:垃圾有家我送它,保护环境你我他。 示例三:让哺育我们的大地妈妈永远健康美丽。 示例四:污染空气,等于慢性自杀。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拟写广告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了解广告语的特点,即简洁,有号召力,只要符合活动主题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