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小升初《科学》全套知识点-总复习【苏教版-小学阶段提炼精品已排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小升初《科学》全套知识点-总复习【苏教版-小学阶段提炼精品已排版】

1 小学六年级小升初科学全套知识点汇编 【请先预览 61页】 说明: 1.第 3-35 页:六年级上册必考知识点 2.第 36-60 页:六年级下册必考知识点 3.61-66 页:三四五年级必考知识点 建议缩小正反打印 30 页,学生人手一册,高分 应该没问题。 2 小学毕业班科学全套知识点汇编 【密】 知 识 点 汇 编 学校: 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 3 六年级上册必考知识点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第一课:水滴里的生物 1、 科学探究名称:制作“小水塘”进行观察 方法: ①在一个干净的广口瓶中加入三分之二的冷水; ②将一些腐 烂的和新鲜的叶子、 草撕碎后放入水中, 并加进一把土; ③将瓶子 放在有阳光的窗户附近,三周后,利用放大镜就可以观察了。 作用: 自己制作“小水塘” ,我们可以随时进行观察,很方便。 自制 “小水塘”的原因: 在采集水样时, 一般选择长有水草和藻类 水色发绿的水塘,这样的水塘很难找,另外我们去也不安全。 2、 取送显微镜时, 要用(右)手握住镜臂,(左 )手托住镜座, 并 且要轻拿轻放 。观察 时闭着( 右)眼,用(左) 眼看物体。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物镜放 大倍数 和 目镜放大倍数 的乘积。显微镜中不能起放大作用的是 反 光镜。 3、 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什么? 答: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 否则会伤害眼睛; 镜头不要碰到盖 玻片;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等。 4、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 生命体 ,通常要借助 显微镜 才可以看得 清楚。 5、荷兰人 列文虎克 第一个发现了 微生物 。他的特殊爱好是 制作放大 4 镜和显微镜。 6、微生物的种类:主要包括 细菌 、霉、病毒 等。 7、证明微生物有生命的方法:用显微镜观察,发现物体上的 霉斑在 慢慢地扩大; 自制的“小水塘”中的水时间长了会变得越来越浑 浊等。 8、啤酒中的主要微生物是 酵母菌 。 9、牙齿表面的细菌靠 食物的残渣 来生活,晚上刷牙的主要目的是 清 理牙齿缝隙中的微生物 。 10、生活污水里含有较多的 微生物。 关于微生物的一些常识: 1、含义: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群 肉眼看不见 ,必须借助 显微 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 微小生物 的总称。 2、构成:大多为 单细胞 ,少数为 多细胞 ,还包括一些 没有细胞结构 的生物。 3、特点:它们具有 体形微小 、结构简单 、繁殖迅速 、容易变异 及适 应环境能力强 等特点。 4、分布: 空气、水中、泥土、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 等。如: 85 公里 的高空、 11 公里深的海底、 2000 米深的地层、 100 摄氏度的温泉、 零下 250 摄氏度的环境下均有微生物。 第二课:做酸奶 1、 做酸奶的方法: ①在鲜牛奶里加入 1~2 勺白糖; ②待牛奶冷却 到 35℃~40℃时, 加入两勺酸奶, 仔细搅匀; ③再倒进消毒过的保 5 温容器里, 盖上盖子; ④保温 5~6 小时后, 牛奶变得稠稠的, 酸奶 就做成了。 2、 自制的酸奶要放入 冰箱冷藏 ,但不能存放太久。 不要吃变质的 酸奶,否则会引起 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 3、在 适宜的温度 下,乳酸菌 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因此乳酸菌 (能) 直接食用。 4、细菌的特点: ①细菌 体积微小 ;②有三种基本形态: 杆菌、 球菌、 螺旋菌 ;③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 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 物 ,有的细菌 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④细菌繁殖快,一个细菌 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 几百万 甚至 上亿 个后代。 5、细菌的功劳: 利用细菌生产 腐殖质、 新的食物、 药品和生物塑料 ; 过失:有的细菌会致病,许多传染病是由 病菌 引起的;有的细菌 能使食物、蔬菜、瓜果等腐烂变质。 6、落叶、苹果等在 细菌 和 其他微生物 的共同作用下,变成腐殖质。 7、细菌中有一部分可以引起人类疾病叫做 病菌 ,而绝大部分细菌并 不会引起人类疾病叫做 非致病菌 。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 无害的 。 8、病毒是目前微生物中 个体最小 的一种,只有通过 电子显微镜 才能 看到。它是由 蛋白质和核酸 构成的赤裸颗粒,因寄生的细胞种类 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形状。病毒 不能独立生存 ,而是寄生在 动物、 植物、细菌和人类的细胞 中,它是人类健康的大敌,许多疾病如 天花、肝炎、脑炎、感冒等,都是由病毒感染的。 9、减少病菌传播的方法: 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 6 肥皂洗手;常进行室内换气,不到人多的地方;与小动物保持距 离 等。 第三课:馒头发霉了 1、实验探究题: 探究内容:食物在什么条件容易发霉? (1)亲 的猜想是:食物在 温暖、潮湿 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2)亲 在设计对比实验时, 相同的条件是 食物相同、 温暖程度相同 , 不同的条件是 一组是潮湿食物,一组是干燥食物 。 (3)亲的做法是 ①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 ②把装有干 馒头的塑料袋也放在暖气片上; ③观察哪组馒头容易发霉。 (注: 这是探究潮湿程度的设计与方法) 另外:(2)亲在设计对比实验时,相同的条件是 食物相同、潮湿程 度相同, 不同的条件是 一组食物放在温暖条件下,一组食物放在寒冷 条件下 。 (3)亲的做法是 ①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②把 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入冰箱里; ③观察哪组馒头容易发霉。 (注:这是探究温暖程度的设计与方法。 ) (4)实验结论:食物在 温暖、潮湿 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2、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 ①真空包装;②放干燥剂;③低温 保存;④太阳曝晒。 3、霉菌的功劳: 利用霉菌制酱、 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 发酵饲料 等; 7 过失: 霉菌会造成食物和其他物品变质;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 动植物病变 。 4、英国 细菌学家 弗莱明 首先发现 青霉菌 能分泌杀死 细菌 的青霉素 。 通过进一步研究,人们不但生产出能治病的青霉素,利用 其它霉 菌 还可以生产出治疗细菌性疾病的 多种抗生素 。 5、你们能证明霉是有生命的吗? ①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发霉物体的情况进行证明; ②我们也可以设计对 比实验进行证明;③霉是很多菌类组成的,菌有生命,霉就有生 命。 6、在日常生活中, 使衣物、 食品等发霉的 霉菌 、用来发酵的 酵母菌 、 味道鲜美的 蘑菇都属于真菌。 7、手、股、头、脚癣都属于 霉菌 引起的真菌类感染疾病。 紫外线 能 杀死或抑制真菌生长。 8、实验探究:为了认识霉的形态,了解霉也是一种生命。请设计实 验观察霉的形态: 实验名称:观察发霉物品上各种霉的的形态。 实验材料: 发霉物品、 放大镜、显微镜、 透明塑料袋、 霉的载玻片 标本等。 实验方法: 1、找一些发霉的物品, 分别装入透明塑料袋; 2、先用 放大镜,再显微镜仔细观察; 3、比较霉的形态有何不 同。 实验结论: 霉的种类很多。 颜色各异: 有青绿色、 黄色、 黑色、白 8 色等;形状:有绒毛状、蛛网状、棉絮状等。 关于真菌分类常识: 1、酵母菌 2 、霉菌 3、蕈菌(大型真菌有香菇、 草菇、金针菇、双孢蘑菇、平菇、木耳、 银耳 ) 第四课: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1、几乎所有 的生物体都是由 细胞 是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 基本单 位 ,即细胞好像是构成生命体的“ 积木 ”。细胞是英国的 胡克 最早 发现的。 2、病毒是一种 生物 ,但不是一个 细胞 。 3、大多数细胞 非常小 ,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 但个别细胞却 很大 , 如鸡蛋中的 蛋黄 。草履虫、细菌 等都是单细胞生物。 4、在显微镜下,洋葱表皮细胞的形状是 方形的 ,也叫 小格子状 。观 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如果出现褶皱,可用 牙签小心展平。 5、洋葱表皮细胞 形状规则,界限分明 ;人体表皮细胞 形状不规则, 界限不清 。 6、细胞有不同的 形状、 大小和功能 。细胞是以 分裂方式 进行生长的。 7、人的红血球细胞的形状是 圆形的 ,骨骼是由 骨细胞 组成的,脂肪 细胞组成 非常疏松 。 8、医学上把身体受伤后病菌侵入叫做“ 炎症 ”。 9、你知道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 答:当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 白细胞便会与病菌展开激战。 在消灭 9 这些入侵者时,白细胞也会有很大的伤亡。 “脓”就是死亡的白细 胞和病菌的尸体。 10、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 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生物体的衰老、 死亡是由 细胞的衰老、死亡 造成的。 11、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最明显的区别是: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 排列 有规则 ;但 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排列没有规则 。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 第一课:地球的形状 1、古代的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 天圆地方 ”的猜想;但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又使古人做出了另一种猜测:东汉天文学家 张衡认为: 浑天如鸡卵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 月食的景象 分析认为:月球被地影遮住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所以认为 地 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 。 2、葡萄牙航海家 麦哲伦的航行 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 环球航行 ,他验 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 地球是球形的 。即第一个用 实践 证明脚下 的大地是球形的科学家是 麦哲伦 。 3、地球赤道周长 40091 千米 ,赤道半径 6378 千米 ,表面积 510067866 平方千米 。 4、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历了 猜想、实践、精细观察 三个阶 段,也就是说经历了一个 漫长 的过程。 5、请你们列举事实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答:生活中有许多 事实 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例如:① 在海边看到远 10 方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驶出去的帆船总 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逐渐消失 ;②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的 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③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 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④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球, 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 ⑤太阳每天东升西落等; ⑥ 天涯海角永远走不到边等。 6、1957 年,苏联 发射了第一颗 人造地球卫星 。 7、1961 年,苏联宇航员 尤里 . 加加林 搭乘 “东方 1 号” 飞船,这是人 类 第一次 在太空中观察到了地球。 8、1969 年,美国人 阿姆斯特朗 等乘“ 阿波罗 11 号 ”飞船登上了月 球,并清楚地拍摄到了地球的照片。 9、2003 年 10 月 15 日我国宇航员 杨利伟 乘坐“ 神舟五号 ”飞船在太 空围绕地球飞行了 14 圈,这是中国人第一次 从太空遥望地球 。 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现由俄罗斯承继)和美国之后, 第三 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10、神州六号 飞船于 2005 年 10 月 12 日上午 9 时在 酒泉卫星发射中 心发射升空, 费俊龙、聂海胜 两名中国航天员被送入太空。 11、神舟七号 飞船于 2008 年 9 月 25 日 21 点 10 分从中国酒泉卫星 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 F 火箭发射升空。 当时的三 位宇航员是 翟志刚、刘伯明、 景海鹏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 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 的国家。 12、2012 年 6 月 16 日 18 时 37 分,神舟九号 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 11 心发射升空。 刘洋 成为中国首位参加载人航天飞行的 女航天员 , 备受各方关注。 13、实验探究地球的形状: 实验器材: 地球仪、橡皮泥或纸、火柴、实验桌 等。 实验过程:①、用橡皮泥或纸做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做桅杆。② 让小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进出港航行, 观察你有什么发现?③把 船放在桌面上航行, 你又有什么发现?④比较两次实验观察到 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 当小纸船在地球仪行驶时: 驶来的帆船, 总是先看到桅 杆, 再看到船身。 驶出去的帆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然后桅杆才 逐渐消失。 这与事实相符。 当小纸船在平面上行驶时, 船身和 桅杆同时消失,同时出现。与事实不相符。 实验结论: 地球是球形的。 实验方法:用 地球仪 代表我们的 地球 ,小纸船 代表进出港的 航船。 再演示小纸船在地球仪或实验桌上的进出港口现象并比较。 第二课:地球的表面 1、地球表面的形态主要有: 高原、平原、 山地、 峡谷、丘陵、 冰川、 沙漠、盆地、海洋和岛屿 等。西藏的地形属于 高原。我国的地形 特点是 西高东低 ,呈 阶梯状 分布。 2、在地形图和地球仪上,蓝色表示 海洋 ,绿色表示 耕地、平原和森 林,黄色和棕色表示 高原、山地和沙漠 ,白色表示 冰川 。 3、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为了便于观察,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地 12 球仪 。 4、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 大。有七大洲 ,四大洋 ,在地球仪上 用不同的 色彩表示,使人们能更好地了解地球。 5、人们一般根据 地图 就可以了解一个地区的地理概貌或地区与地区 的界限。 6、地球表面主要由 岩石、水、大气 等物质组成。 7、实验探究:制作地表模型,画出地形轮廓图 实验器材:沙石(或橡皮泥) 、带网格的透明塑料片、彩色笔、方 格纸等 实验步骤:①先做一个 有山有水的地表模型沙盘 ;②把 带有网格 的透明塑料片 罩在地表模型沙盘上,用 彩色笔 在塑料片画出地形 轮廓。③再用彩色笔在活动记录的 方格纸 上画出按 比例 缩小的地 形轮廓图。 8、制作地表模型时,可以不按比例画地形轮廓图。 ( x ) 9、利用网格画地形图是为了尽量标准。 ( √ ) 10、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 ,为了精确地、全景式地描绘地球面貌,摄 影师在 飞机上进行航空拍摄。 70 年代以后 ,人们开始利用更先进 的卫星 在空中拍摄地面,使获得的图片更清晰、更准确。 11、在我国,有个被人们称为“世界屋脊”的地方叫 青藏高原 ;我国 最大的河流是 长江 ;四大洋是 大西洋、 太平洋、 印度洋、 北冰洋 。 七大洲有 北美洲、 南美洲、 欧洲、 亚洲、 非洲、 大洋洲、 南极洲 。 第三课:地球的内部 13 1、科学家起初从 火山、地热、 地震 等方面收集有关地球内部的信息; 后来通过 钻孔 探测地球的的内部结构,但目前为止人类钻孔的深 度只能达到 14 千米 ;再后来科学家通过 地震和核试验时产生的地 震波 来猜测。 (因为 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快, 在较软的岩 石中传播较慢 。) 4、现在科学家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三个部分,从外到里分为: 地壳、 地幔、地核 三个圈层。 5、地球的内部结构就像一个 煮熟的鸡蛋 ,蛋壳 相当于地球的 地壳 , 蛋白相当于地球的 地幔 ,蛋黄 相当于地球的 地核 。 6、地壳: 是地球 最外面 的一层; 如果把整个地球比喻为一个熟鸡蛋, 那么地壳 就相当于 蛋壳 ;各地的地壳厚度不同,高山地区 厚些 , 海洋地区 薄些 ,整个地壳平均厚度 约 18 公里(大陆部分 平均 35 公里);地壳主要由坚硬的 岩石组成。 7、地壳下面是 地球的中间层 ,叫做“ 地幔 ”:厚度 约 2900 公里 ;主 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 硅、铁、镁 等成分构成;这一层的温度大约 1200℃至 2000℃;内部压力很大 ;是一种 过热状态 下的特殊的固 态物质 ;也是地球内部 体积最大 、质量最大 的一层;地幔又可分 成上地幔和下地幔 两层。 8、地核 是地球的 核心部分 :主要由 铁、镍等元素组成; 厚度约为 3500 公里;核内温度可达 5000℃;地核又分为 外核和 内核 两部分。地 核占地球总质量的 16%,地幔占 83%,而与人们关系最密切的地壳, 仅占 1%而已。 14 9、地球内部温度高达 4000℃至 5000℃,那里有炽热的 岩浆。 10、实验探究:制作模拟地球构造的模型: 实验目的:制作模拟地球构造的模型 实验器材:各种颜色的橡皮泥、小刀等。 实验方法:①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分别代表不同的构造,内核做 成直径约 1 厘米的小球,外核厚度约 1.7 厘米,地幔厚度约 2.2 厘米,最外面的地壳只做薄薄一层即可。 ②应该先做好球的里面, 再做外面。③展示自己制作的地球构造模型,并自我评价。 第四课:火山和地震 1、 火山 是由于地下 熔融的岩浆 沿着地壳的 薄弱地带 喷发而形成 的。火山喷发是地球上 最危险、 最可怕 的自然灾害之一。 火山喷发 前的现象主要有 轰鸣、剧烈摇晃 ;火山喷发物主要有 岩浆、火山灰、 矿物质 ,它们是从 岩石空隙或裂缝 中喷发出来的。 2、 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答: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 压力越大。 岩浆像烧熔了的玻璃似的 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 随着岩浆的不断补充, 岩浆压力逐 渐增大。 岩浆遇到薄弱的地表时, 会发生爆炸性喷发, 形成火山。 3、 设计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材料: 铁盒、土豆泥、番茄酱、铁架台、酒精灯等。 步骤:(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 中间挖一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 用薄薄的一层 土豆泥封住洞口。 (3)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 15 察受热后番茄酱的外溢现象。 现象: 番茄酱向外溢出。 结论: 这个实验说明,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 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4、在模拟火山喷发实验中, 土豆泥出现裂缝、冒烟 预示着火山将要 喷发。 5、火山喷发为人们带来的好处有: 人类创造土地资源;火山能创造 很多自然景观;火山活动可以形成多种矿产资源;为人类提供地 热资源;为人们提供优质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为人们提供丰 富养料的火山灰 等。 6、火山喷发后不再喷发的火山叫 死火山 ;相隔一段时间又继续喷发 的火山叫 活火山 ;有史以来曾经喷发过,但长期以来处于相对静 止状态的火山叫 休眠火山 。 7、火山和地震主要常发生在 板块接缝 地带,火山和地震爆发时,地 球内部将释放出 巨大的能量 。 8、地震发生前,常会产生一些异常现象,如地下水位突然 上涨 ,动 物 惊慌不安 等。 9、地震是怎样产生? 答:地壳的岩层 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 褶皱 ,褶皱突然 断裂 时大地剧 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 地震 。(补充 知识: 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地壳的运动 ;是可以预测的; 地震 也 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自然灾害。 ) 16 10、1976 年 7 月 28 日,我国河北 唐山发生强烈地震,造成 24.2 万 人死亡, 16.4 万人受重伤,震区内大多数建筑物倒塌; 2008 年 5 月 12 日,在我国 汶川 发生了里氏 8.0 级地震。 11、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的方法: 如果 在家里 ,应该 就地避险 ,即你应该 躲在桌下、 床下等有遮 盖物的地方, 或躲入像卫生间这样狭小而又有管道通气的地方 ;如 果在室外, 应该向 空旷安全处疏散 ,可在安全地不动 蹲下,双手保 护头部 ,注意避开 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 如果 在教室里 ,不要惊慌失措, 更不能在教室里乱跑或争抢外 出。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 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可以尽快 躲到课桌下, 用书包护住头部, 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 用书包或 双手护住头部等。 12、我国东汉时期的 张衡 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 器—— 候风地动仪 。 13、按照地震的不同原因,地震可以划分为 构造地震、火山地震、诱 发地震、 陷落地震、 人工地震 等。地下岩层发生 断裂的区域 叫做 地震的 震中 ,位于震中位置受到的破坏 最严重 ,震中距离地面 越 浅,破坏力就 越大。 14、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哪些灾难? 答:地震会给人类造成房屋倒塌、人畜伤亡、财产损失、传染疾 病等灾难。 15、实验探究:请你设计地震的模拟实验 17 实验材料 :毛巾、细木棍等 实验步骤 :(1)把桌上的毛巾叠成几层,平放在桌面上,两手按 住毛巾的两头,向中间挤压,观察毛巾会发生什么变化; (2)用 手握住木棍的两端,用力将它压弯,直至压断。注意当木棍被压 断时,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 实验现象 :毛巾会发生弯曲, 成褶皱状;木棍被压断时, 听到 “啪” 的声音,同时手有强烈的震颤感。 实验结论 :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 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 震。 第五课:地表的变迁 1、喜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山脉, 最高峰 珠穆朗玛峰 海拔高度 8844.43 米。科学家在这里采集到鱼龙、 鱼、海藻、海螺等 生物化石 ,可以 推测很久以前这里是 海洋 。喜马拉雅山脉是 亚欧板块 和 印度板块 碰撞的产物。 2、北宋的 沈括 在他所著的《 梦溪笔谈 》中阐述了 地球演变、地质变 化 的精辟见解。 3、在长期的 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 等作用下,地表岩石逐 渐 破碎 的过程叫做 风化 。季节性的温差 也会加速岩石的风化。 4、高山上的岩石由于 风化作用 而崩落下来,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 受到水的 冲刷 和 相互碰撞 ,形成了卵石。 5、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 磨蚀、搬运 的过程叫做 侵蚀 。 18 6、“沧海桑田”描述的就是 地表的变迁 ,地表的变迁既有 自然 力量, 又有人为 力量。火山喷发和地震也是地表变迁的因素之一。地表 的变迁是 地球内部的运动 和 自然力作用 的结果,当然也不能忽视 人为力量 的作用。 7、从河流的上游沿河往下游走,会看到河道里的石块 越来越小 。 8、人类的哪些活动改变了地表?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人类 拦河筑坝 、砍伐森林 、围海造田 、开采矿石 、过度放牧 、 毁林开荒 等活动都能改变地表。这一方面提高了人们的 物质水平 , 另一方面对大自然也造成了诸多不利的影响:如容易发生泥石流、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土壤沙化等,进而产生沙尘暴天气。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 第一课:蜡烛的变化 1、 科学探究:蜡烛的变化 实验器材 :蜡烛、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白瓷碗、烧杯、蒸发 皿等。 实验步骤 :①把蜡烛加热观察蜡烛的变化, 冷却后又有什么变化。 (现象:加热时蜡烛由固态变为液态,冷却时由液态变为固态。 ) ②点燃蜡烛,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 (现象:蜡烛由固 态变为液态,杯内壁有 冷凝水 。)③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 的烧杯,重新罩在火焰上方。 (现象:杯内壁上产生 白色结晶 ,变 模糊了。 )④将一只白瓷碗盖在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取下白瓷 碗,观察它的底部。 (现象:白瓷碗表面变黑了,有一层 碳灰)。 19 实验结论 :物理变化仅仅是 形态的变化 ,没有产生新物质 ,而化学 变化是 产生了新物质 。 2、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 两)大类:一类仅仅是 形态的变化 ,没 有产生新物质 (也叫 物理变化 ),如蜡烛受热熔化 ;另一类是 产生 新物质的变化 ,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 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 泡、以及发光发热、性质改变 等现象表现出来(也叫 化学变化 ), 如蜡烛燃烧 。 3、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主要是看 是否产生了 新物质 。 4、属于形态变化(也叫物理变化)的是: 钢水变钢锭;水的三态变 化;压扁饮料罐;将白糖加热至熔化;蜡烛受热熔化;用木材做 家具;捏橡皮泥;弯折铁丝;打碎玻璃;布制作成衣服;折叠纸 玩具;打断木棍;用水泥、砂石、水搅拌成混凝土;空气液化; 酒精挥发;灯丝通电后发光放热;铜锭抽成铜丝;把湿衣服放在 太阳下,晒干了;铁在高温下熔化成铁水;把铁块磨成铁粉;面 粉做成生馒头 等。 5、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也叫化学变化)的是: 将生馒头蒸熟; 馒头发霉;铁钉生锈;生鸡蛋变成熟鸡蛋;树叶颜色变化;火柴 燃烧;盐酸滴在石灰石上; 白醋中放入生鸡蛋; 在碱中倒入白醋; 往澄清石灰水中吹气; 将白糖加热至焦黑; 蜡烛燃烧; 铁生锈 等。 6、加热白糖 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了 水和 二氧化碳 ,属于 化学变化 。 20 7、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 变化中有没有新物质 的产生 ;两者的联系在于: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 变化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 第二课:铁钉生锈了 1、铁生锈是我们生活中的 常见现象 ,其原因 比较复杂 。铁生锈的主 要原因是铁与 水和空气 接触发生 氧化反应 形成的。铁生锈 产生了 新物质 ,属于 化学变化 。在 绝对无水的空气 中,铁放几年也不会 生锈; 光有水 也不会使铁生锈;只有把铁放入含有 氧气或二氧化 碳的水里,铁才会生锈,即 氧气或二氧化碳 是铁生锈的催化剂。 使铁制品容易生锈的原因还有: 如水中有盐、 铁制品表面不干净、 粗糙 等也会使铁生锈。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胀大( 8)倍。 2、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有: ①改变金属的本质 : 如加入其它物质 制 成不锈钢 。②形成保护层 : A、镀金属保护层:如镀锡、镀锌、 镀铬等;白铁皮镀锌,马口铁镀锡,钢圈镀铬、镍。 B、涂非金属 保护层:如 喷涂油漆 、涂防锈油 、涂沥青 、在脸盆、杯子表面 覆 盖搪瓷 、用橡胶或塑料 包在钢铁表面。 C、形成氧化膜保护层:如 使枪套上形成四氧化三铁保护层 、 使锯条上形成烤蓝保护层 等。 ③改善腐蚀环境 等等:保持铁制品表面 干燥和洁净 :如擦去水分; 放干燥剂等。 3、常年浸泡在水中的轮船,最容易生锈的部位是 吃水线部分 。 4、铁锈又松又软,特别容易吸收 水分,使铁烂得 更快 。不锈钢与铁 相比 不容易生锈 。 21 5、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说明:基础训练册上册 25 页 有个方 案也很好,值得借鉴。 ) 研究的问题 :铁生锈与空气、 水有关吗? 猜想与假设 :铁生锈与空 气、水有关。 实验器材 :铁钉、试管、水、食用油、试管塞 等。 实验方法 :①用同样大小的三个试管, 其中两个分别装上 水和用食 用油封住液面的水 。 ②把一枚铁钉放在空试管里与空气接触, 要用试管塞封口; 另一枚 铁钉完全浸没在用食用油封住液面的水中, 不封口;再有一枚铁钉 一半在水中,一半在空气中,也不封口。③每天观察记录一次。 实验结论: 铁钉在有水、有空气的条件下容易生锈。 6、铁的颜色是 银白色 ,铁锈的颜色是 暗红色 ;铁无空隙 ,铁锈 有小 孔;铁有 金属光泽 ,铁锈 无光泽 ;铁手感 光滑 ,铁锈手感 粗糙 ; 铁较硬,铁锈较 软 ;铁能导电 ,铁锈 不导电 ; 铁能被磁铁吸引 ,铁锈 不能被磁铁吸引 。 第三课:变色花 1、变色花实验中,纸花的花瓣会变成 红色 ,而叶子会变成 绿色 。 2、像白醋 这样能够使紫甘蓝水 变红 的物质,叫做 酸性物质 ;像 碱水 这样能够使紫甘蓝水 变绿 的物质,叫做 碱性物质 。像紫甘蓝水、 PH试纸 这样的物质叫做 酸碱指示剂 。指示剂 的作用就是能够分辨 物质的 酸碱性 。 3、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通常呈 酸性 、碱性 和 中性 三种性质。农田、 22 果园中施的化肥有的是 酸性 的,有的是 碱性 的。 4、呕吐时, 就会感到胃里有 酸水;剧烈运动时, 感到肌肉酸痛, 是因 为胃和肌肉产生了 酸性物质 ;橙子、西红柿中含有 维生素 C 以及 蔬菜中所含的 叶酸 都是酸性物质。 白米、花生、 小麦、 葱、 可乐、 料酒、啤酒、蛋黄、乳酪、甜点、白糖、海苔、巧克力、金枪鱼、 比目鱼、鳗鱼、火腿、鸡肉、猪肉、牛肉等都是酸性物质。 5、吃未熟透的柿子, 感到有涩味; 用肥皂洗手, 有滑腻的感觉, 是因 为柿子和肥皂里有 碱性物质 。小苏打、洗衣粉水、家用清洁剂、 葡萄、柑橘类、香蕉、草莓、苹果、梨、柠檬、黄瓜、胡萝卜、菠 菜、卷心菜、马铃薯、大豆、红豆、豆腐、海带、茶叶、蛋白等都 是碱性物质。 6、杜鹃花喜好 酸性土壤 ,如果叶瓣发黄发枯, 说明土壤可能偏碱性, 需要喷洒 含酸的硫酸亚铁 ;竹子喜好 碱性土壤 ,如果淋了酸雨, 就会大面积死亡;盐碱地长不好植物,可以通过加 硫酸亚铁 来改 良土壤。 7、实验探究:自制紫甘蓝试剂 实验器材:紫甘蓝、厚的透明塑料袋、温水、烧杯等。 实验步骤: ①将紫甘蓝撕成小碎块, 装入厚的透明塑料袋中。 ②往 塑料袋中加入半杯温水(约 50℃—60℃ )③握住袋口,反复挤压 菜叶 3 到 5 分钟,直到流出紫色的水为止。④将 紫甘蓝汁倒入 小烧杯中。 第四课:洗衣服的学问 23 1、 洗涤用品一般属于 碱性物质 。常见的洗涤用品有 肥皂 、洗衣粉 、 洗手液 、洗洁精 等。 2、 洗涤不同的污物需要选择 不同的洗涤用品。 虽然各种污物的成 分有所不同, 但是只要选择 合适的洗涤用品与其发生 化学反应 ,就 能被洗干净。 平时我们洗手、 洗澡最好用 香皂 ;用洗衣机洗衣服最 好用洗衣粉 ,洗衣服时最好使洗衣粉 完全溶解 ,日常衣物上的污渍 用洗衣粉 不能完全洗净 。 3、 肥皂 不可能 除掉所有的污渍; 有些洗涤用品 不需要水 也能去污; 有些洗涤用品对我们的皮肤有 伤害作用 。 4、 做比较洗涤用品效果的实验时,为了使实验结果公平、公正, 在实验时应控制好 变量 。不变条件: 用水量、污物大小、 洗的时间、 用力大小、洗涤剂的用量 等,改变条件: 洗涤剂的品种 。 5、 夏季衣服上的汗渍时间长了会发黄,我们可以用 5﹪的盐水 浸 泡后再加洗涤剂清洗干净。 6、肥皂去污的原理: 对于油污单用水是 洗不干净的 ,用肥皂则可以 洗净 。这是因为溶解 在水中的肥皂就像一个人, 一只手拉着 油 ,另一只手拉着 水。当我 们揉搓衣物时, 肥皂渗透到织物和油污 中间 ,拉着油污“ 投身”到 水中, 这样原来不相溶油和水就变成 “油水交融”的污水 ,经过多 次的漂洗、拧干,衣服就干净了。 7、对于 血迹 ,用加酶洗洁精 效果好; 对于 蓝黑墨水 ,用草酸洗洁精 效果好; 对于 果汁 ,用洗衣粉 的效果好;对于 油污 , 用肥皂 的效果 24 好。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 第一课:登月之旅 1、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伽利略 利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 看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 环形山 、高地 和“ 月海 ”。300 多年来,科 学家们一直认为环形山是由于火山喷发所形成的, 直到大约 50 年 前,科学家们得出了新的结论: 月球环形山是由于来自宇宙的流 星和陨石撞击而成的 。环形山的大小与 陨石、流星的大小 有关, 也与 陨石、流星落下的高度 有关。观察月球环形山的日子最好是 每月的 农历初七、初八或二十二、二十三左右 。 2、伽利略 开创了人类对月球科学探索的先河。 3、月球是一个自己 不会发光 的球体 ,是地球的 唯一卫星 ,月球绕地 球一周的时间 约为 27.3 天 (大约 1 个月)。距地球的距离约 38.44 万 千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 天体 。49 个月球才有一个地球大。 4、月球的情况:月球上没有 空气 ;没有 液态水 ,月球表面温度最高 可达 100℃,最低可降至 零下 170℃,最大温差可达 270℃,不适 合人类居住; 有趣的是, 月球引力只有地球上的 1/6 ,也就是说在 地球和月球上的同一物体其重量是 不一样的 。 5、1969 年 7 月 16 日美国宇航员 阿姆斯特朗 和 阿尔德林 等 3 位宇航 员乘坐“ 阿波罗号 ”飞船奔向月球,并成功登月。宇航员 阿姆斯 特朗 激动地说“ 对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对人类来说,这是 巨大的一步 !” 25 6、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直接对话,只有用无线电对话,是因为月球 上 没有空气 造成的。 7、我国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在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于 2007 年 10 月 24 日成功飞向月球。 中国的月球探测计划分 3 期实施, 整个计 划约耗时 20 年。 8、设想一下,如果去月球旅行需要做哪些准备? 答:需准备供人呼吸的 氧气 、饮用水 、特殊的宇航服 以及应对失 重的一些特殊装备 。 9、模拟实验:研究环形山的形成 问题 (一):从不同高度 丢下 大小相同的石子 ,产生的 沙坑 有什么 不同? 猜想与假设:从高处丢下的石子形成的沙坑 深而大 ,从低处丢下 的石子形成的 浅而小 。 实验方法:左右手拿些相同的石子,一高一低同时丢下,观察形 成的沙坑的特点。 实验现象:从 高处丢下的石子落得深,形成的沙坑 深而大 ;从 低 处丢下的石子落得浅,形成的沙坑 浅而小。 实验结论:环形山的大小深浅与 陨石和流星 落下的 高度有关。在 其它条件相同时,高度越 高,形成的环形山 大而深 ;高度越 低,形成的环形山 小而浅 。 问题 (二):从相同高度 往沙盘里丢下 大小不同 的石子,产生的 沙 坑 有什么不同? 26 猜想与假设:大石子形成的沙坑 深而大 ,小石子形成的沙坑 浅而 小。 实验方法:将大小不同的石子放在左右手,从相同的高度同时落 下。 实验现象: 大石子 形成的沙坑 深而大 ,小石子 形成的沙坑 浅而小 。 实验结论:环形山的大小深浅与 陨石和流星 的大小有关。在其它 条件相同时,石子越 大,形成的环形山 大而深 ;石子越 小, 形成的环形山 小而浅 。 第二课:太阳系大家族 1、 月球围绕 地球 转。地球在 自转的同时又围绕 太阳公转,公转的 方向是 自西向东 ;公转一圈为 一年;地球绕太阳公转时 稍稍有些 倾斜 ,所以在一年中就有了四季的变化, 即四季 的形成和 地球公 转有关;当北半球是夏季时,南半球可能是 冬季。 2、 太阳并不总是直射 赤道 ,因为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时, 稍稍有些 倾斜 。当太阳的直射点照在 地球斜向太阳的半球 上时, 该半球处 于 夏季 ,另外半球就处于 冬季。 3、太阳系的组成: 太阳、八大行星 、50 多颗卫星 、无数的小行星 和 彗星 等。 4、太阳系的 八大行星依次是: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 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在八大行星中,只有 水星 和 金星 没有卫星,卫星最多的行星是 土星 。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水星 。 27 5、在太阳系里,只有太阳能自己发热、发光,我们称之为 恒星 , 是离我们 最近的恒星;在太阳系里有一种拖着长尾巴的星体, 我们称之为 彗星 。 6、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在银河系中有 2000 多亿颗。 地球 是目前唯 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7、行星与太阳之间距离 越远 ,行星的公转周期 越长 ;行星与太阳 之间距离 越近,行星的公转周期 越短。 8 、离地球最近、最亮的行星是 金星 。冥王星属于 矮行星 。 9 、由于行星的 自转周期 不同,因此各大行星上的 昼夜长短 也不同。 10、水星 和 金星 的运行轨道在地球的运行轨道以内。 11、实验探究: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有什么关系 实验器材: 1.5 米长的细线、一截 6 厘米长的细塑料管、一截 2 厘米长的粗塑料管、钩 码或螺帽 2 个、剪刀 1 把、秒表 1 只等。 实验步骤: ①把细线剪成 25 厘米、45 厘米和 65 厘米长的三截; ②把粗塑料管套在细 塑料管上; ③用 25 厘米长的细线一端系在粗塑料管上, 另一端栓 上钩码;④手拿细塑 料管,举过头顶,让钩码做圆周运动;⑤用秒表记录钩码转一周 的时间( 3 次); ⑥将栓钩码的细线换成 45 厘米和 65 厘米长的,再做圆周运动, 分别记录转一周的时间 28 (3 次)。 实验结论:行星与太阳之间距离 越远,行星的公转周期 越长 ;行 星与太阳之间距离 越近, 行星的公转周期 越短。 第三课:看星座 1、像太阳一样, 炽热的 、巨大的 发光气体球,称之为 恒星 。因为它 们离我们太远,才会看上去是一颗颗亮晶晶的小星星。人们把星 空分成 88 个区域, 称为 星座 。每个星座中的 恒星 可连成不同的图 形,古代人发挥想象,常用神话中的 人物或动物 为星座命名。 2、北斗七星是 大熊星座 的一部分,北极星是 小熊星座 中 最亮 的星。 3、利用北斗七星寻找北极星的方法(或怎样借助大熊星座找到北极 星?) : 答:先找到 北斗七星 ,勺口的两颗星向 勺口方向 延长 5 倍距离 的 位置就是北极星。 4、北斗七星围绕北极星运转, 斗柄分别指向东、 南、西、北时, 各是 什么季节?(一年四季中北斗七星的位置会发生哪些变化?) 答:斗柄 指东 是 春季,斗柄 指南是 夏季,斗柄 指西是 秋季 ,斗柄 指北 是 冬季。 5、北斗七星在一年四季中的位置是 改变的 ,而北极星的位置是 不变 的。 6、银河,我国民间又称“ 天河 ”。它看起来像一条白茫茫的亮带,从 东北 向 西南划开整个天空。在银河里有许多小光点,每一个小光 29 点都是 一颗巨大的恒星 。银河是由许许多多的 恒星 构成的, 太阳 是其中的一颗恒星,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在银河中有 2000 多亿 颗。 在太空中俯视银河,是 漩涡 状的。银河系是由 恒星 、星云 、星团 及其他 星际物质 组成的盘状天体系统。银河系的直径约为 7 万 光 年。 7、光年是 长度(或距离) 单位。 8、北斗七星的斗柄是 大熊的长尾巴 。 9、宇宙中的天体有什么共同点? 答: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 能产生新天体, 老的天体也会消亡。 第四课:探索宇宙 1、人类与生俱来的 好奇心 驱使着人们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探索宇 宙的工具有: 望远镜 、运载火箭 、航天器 等。不能用望远镜直接 观察太阳。 2、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是意大利科学家 伽利略 在 1607 年亲手制 造的。后来,科学家们又发明了 光学望远镜 、射电望远镜 、空间 天文望远镜 (如哈勃太空望远镜 )。射电望远镜专门接收天体发出 的无线电波 ,可以看到 100 亿光年 之外的星体,它能揭示光学望 远镜无法揭示的令人迷惑的天文现象;空间天文望远镜是在 太空 中 观察宇宙的,能够看到 更远、更清楚 的宇宙景象。 哈勃望远镜 是至今观测距离 最远的望远镜。 3、英国科学家 牛顿证明了行星围绕太阳运行是受到“ 万有引力 ”的 作用。 30 4、 现代航天 运载火箭 和 航天器 将人们带进了崭新的航天时代, 探索 更加遥远的宇宙深处。 5、人类探索宇宙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答:人类与生俱来的 好奇心 驱使着人们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起 初人们只能用 肉眼观察 太空, 后来 望远镜 的出现让我们能看的更远。 现代运载火箭 和 航天 器将人们带进了崭新 的航天时代,探索更加遥远的宇宙深处。 6、运载火箭是怎样冲出地球的? 答:冲出地球最大的困难是 无法脱离地球引力的束缚 。地球就像 一 个巨大的磁铁 ,牢牢地抓住地表的各种物体。 当运载火箭的速度达 到 每秒 7.9 千米 时,它就能挣脱地球引力,围绕地球运转。 7、你知道目前有哪些航天器? 答:行星探测器、 科学实验卫星、 宇宙飞船、 太空探测器、 国际空 间站和航天飞机等。 8、我国明朝人 万户 是人类为升空牺牲的第一人。苏联宇航员 加加林 乘坐 “东方 1 号” 飞船进入太空, 成为世界上太空旅行的第一人。 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是 阿姆斯特朗 。 9、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是 杨利伟 ,乘坐“神州 5 号”宇宙 飞船。“神州 6 号”航天员是 费俊龙和聂海胜 。“神州 7 号”航天 员是 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 。“神州 9 号”航天员是 景海鹏、刘 旺和刘洋 ,刘洋 是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宇航员。 “神州 10 号” 31 航天员是 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 ,王亚平 成为中国第二位进入 太空的女宇航员,她还在“天宫 1 号”给全国中小学生讲课。 10、1960 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枚自制火箭; 1999 年,我国成功发 射“神州 1 号”无人飞船; “嫦娥 1 号 ”是我国第一枚探测月球 的月球卫星。 11、世界上第一个飞出太阳系的太空探测器是 “先驱者 10 号 ”;1926 年美国的 戈达德 制造了第一枚现代火箭。 12、逐级加速火箭 是为了挣脱地球引力的束缚而设计的。 第五课:地球以外有生命吗? 1、人们开始研究太空以来,就一直想知道其它星球上是否有 生命 存 在,更想知道是否有像地球人一样的 高级智慧生物 存在。 2、地球以外是否有生命的问题,人们一直在 不停地探究着 ,问题虽 然还 没有 找到答案,但是人们还是做出了种种 猜测 和 描绘 。 3、火星有生命吗?科学家们认为: 还有待于研究 。UFO表示 不明飞行 物 。 4、金星是离我们地球 最近的行星 ,虽然它与水星相比离太阳更远, 但它的表面温度却 更高。这是因为 其厚厚的由二氧化碳构成的大 气层极易吸收太阳的热量, 并且阻止它散发到宇宙中 。“麦哲伦号” 太空探测器曾对其进行探测。 5、若站在火星上,你会感觉与地球上有哪些相似? 答:站在火星上, 你会感觉它与地球上 有些相似 ,白天有 明亮的天 空 、薄云 、朝露 和轻微的 霜冻 ,但要比地球上 冷得多 。 32 6、“漫游者”探测器是用来勘探火星 表面 和火星上的 岩石 的。 7、一些科学家认为,从 火星 上一块岩石中发现的 菌状体 表明那里可 能存在着生物。 8、科学家推测外星球是否有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之一是那里 是否有 水。 9、离太阳越远的星球,表面温度越低。 ( x )火星上没有任何生命 存在的迹象。 (√) 10、为什么说地球是人类至今发现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 答:地球被厚厚的臭氧层包围着, 它可以阻挡来自太阳的强紫外线; 地球上有水和空气, 这些条件能满足生物的生存条件, 人类至今尚 未发现类似于地球的其它星球。 第五单元:假设与实验 第一课:假设 1、好奇心 总是使我们不停地 提出问题 ,并试图找出 答案 。找答案 的 过程很像侦探破案————先做出一些 猜测 ,然后寻找 证据 来验 证猜测。 2、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 论。 3、在科学史上很多 重要的结论 都是从 提出假设 开始的。 假设 是根据 已有经验 先对答案做出的猜想,即假设是 有依据的猜测 。但假设 并不完全可靠 ,它的正确与否还需要 收集证据 来证明。 4、为了研究恐龙灭绝的原因,科学家们提出了种种 假设。例如:① 33 可能是饥饿的哺乳动物吃掉了恐龙的蛋;②可能是小行星撞击地 球,给恐龙带来了厄运;③可能是一些新的、有害的植物毒死了 恐龙;④可能是沧海桑田的变化,气候环境大变,恐龙不能适应 环境改变而灭绝了等等。所有关于恐龙灭绝的理论都是 假设。 5、德国科学家 魏格纳 在病床上看到 地图 上的一些情景,因而提出了 “大陆漂移说 ”。为了证明自己的假设, 魏格纳寻找了包括 生物学 、 地质学 以及考古学 等方面的证据,从多角度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6、科学家们收集 证据 的过程往往是一个十分 漫长 、艰苦 的过程,这 就需要 坚强的意志 、敏锐的观察力 和 足够的耐心 。 7、把一张纸和一个小球同时从高处丢下,小球先落地。其中的原因 是纸片受到的 空气阻力大 ,小球所受 空气阻力小 。 7、等重的纸片和纸团, 纸团先落地的原因: 纸片受到的 空气阻力大 , 球团所受 空气阻力小 。 8、摆的快慢与 摆线的长短 有关,与 摆锤的轻重 、摆角的大小 无关。 把两张纸放在嘴边向中间吹气,它们会 相互靠近 。 9、什么叫做假设,做出假设依据的前提是什么? 答:假设是 有依据的猜测 。科学史上,很多重要的结论都是从提 出假设开始的。但假设的依据 往往来自已有的经验 ,而经验有时 并不完全可靠,必须收集证据来证明猜测的正确与否。 10、关于蚯蚓, 你能提出怎样的问题与假设?你用什么方法收集证据 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答:(1)提出的问题: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一样的环境中?( 2) 34 猜想与假设:它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 (3)实验方法:①弄若干条 蚯蚓,放在一个大盒子里,盒子的条件:一部分有光干燥;一部分 有光潮湿;一部分黑暗干燥;一部分黑暗潮湿。②把蚯蚓放进去, 一段时间后观察哪里蚯蚓最多。补充知识: (4)实验现象:在黑暗 潮湿的地方蚯蚓最多。 (5)实验结论: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 第二课:实验 1、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是 实验 。实验 主要有 (说明:不是只有) 两种类型: 模拟实验 和 对比实验 。科学家研究问题经常要做 实验 , 小学生 也可以 通过实验来探究科学知识。 2、有些实验是对事物的 内部结构 、运动变化过程 进行模拟,这种实 验叫做 模拟实验 。 3、做过的模拟实验: 模拟雨的形成 、模拟昼夜的形成 、模拟火山爆 发 、模拟风的形成 、模拟水的毛细现象 、模拟食物的消化 、模拟 太阳系的运动 等。 4、对比实验是一种特别的 收集证据 的方法。通过有意识地改变 某个 条件 来证明改变的条件和 实验结果 的关系(什么叫对比实验?) 。 做对比实验,要学会 控制变量 。实验中的“ 公平 ”值得非常苛刻 地加以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5、做过的对比实验: 种子萌发的实验 、水蒸发快慢的实验 、研究影 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实验 、不同土壤的渗水性实验 、斜坡省力 实验 、铁钉生锈实验 、馒头发霉实验 、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实验 、 溶解的快慢与什么因素 有关等。 35 6、为了确保对比实验的公平,在做对比实验时要注意: (1)每次 只 能改变 一个因素 ;(2)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以外,其他因素应 保 持一样 。(对比实验要注意哪些问题?) 7、同一个实验可能既具有模拟实验又具有对比实验的性质。例如: 模拟月球环形山的形成实验 ;模拟喷气式飞机的飞行试验 ;行星 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有什么关系实验 。 8、在盐的溶解快慢实验中,盐的溶解快慢可能与 水温 、搅拌次数 、 水的多少 、盐的多少 有关系。 9、实验探究:盐的溶解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烧杯、筷子、盐。 实验步骤 : ①取两杯同温度、等量的清水,分别放入一小勺盐;② 一杯搅拌 2 下,另一杯 搅拌 4 下;③比较两杯盐溶解的情况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论: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搅拌的次数越多,溶解的越快。 科学六下必考知识点 36 第一单元 我们长大了 第一课 我在成长 1、记录成长的证据有(小时候的衣服、鞋子、乳牙、照片、身高、体重)等。 2、测量体重的工具是 (体重秤) ,在测体重时, 应尽量减少 (随身携带的物品和穿着) 。 人刚站在体重秤上时,体重秤的指针会(不断变化) ,所以应该等体重秤(指针稳定) 后读数。 3、测量身高时要(脱掉鞋子、身体直立、眼平视、压板轻压头顶最高处) 。 4、小实验:测量身高时,把木板靠在墙上,沿三角板底边做(记号) ,然后测量地板到 (记号)的距离。 5、我们出生时(没有)牙齿,最先长出来的牙齿是(乳牙) ,(乳牙)脱落后长出来的 是 (恒牙)。 6、人体生长包括身高、体重的(增长)和身体各部分(比例的变化) 。出生后,我们经 历 了生长发育的两个高峰期, 第一个高峰期是 (出生后的一年内) , 身高共增加 (50%), 以后增长速度逐渐减慢,第二个高峰期是(进入青春期后) ,身高第二次突增。从出生 到成年,身体各部分发育是(不均衡的) 。头只增长 1 倍,躯干增长 2 倍,上肢增长 3 倍,下肢增长 4 倍。人体神经系统的发育趋势是(先快后慢的) 。(8)岁时,大脑的生 长 已基本结束。影响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是(营养、疾病、遗传、精神状况、体育锻炼和 劳动)等。 7、体重并非每年匀速增长(√) 。我们的成长就是指身高和体重的增加( x)。测量身高 时 , 必须脱掉衣服( x)。 8、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时,一般用纵轴表示(身高或体重) ,用横轴表示(年龄) , 绘图 时,根据每对数据先(描点) ,再(连线) 。如果(曲线越陡) ,表示身高或体重增长的 37 (越快) 。如果发现自己的身高曲线从 12 岁开始突然变陡,表示自己从 12 岁开始进入 (青春期)。 9、回想一下,有没有以前由于自己太小做不了,但是现在却可以做的事情? 答:原来够不到的东西现在一伸手就能够到; 小时候不会骑自行车而现在会了; 原来衣 食住行靠父母照顾现在可以自理了,并且还能帮助家长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了 ⋯⋯ 10、我们的身体在成长过程中有了那些变化?(或成长的标志有哪些?) 答:身体长高了;体重增加了;脚变大了;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 第二课 悄悄发生的变化 1、标志我们成为“大人”的阶段是(青春期) 。 2、青春期是我们由 (儿童) 向 (成年人) 过渡的时期。 女孩大约 (10)岁进入青春期, 而 男孩要稍晚一些,大约( 11)岁进入青春期。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形态) 、(心理方 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3、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智力水平迅速(提高) 。 4、青春期除了身高突增外,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性发育)的开始。性发育包括(生殖 器官 的形态发育、 功能发育) 和 (第二性征发育) 。青春期的重要标志是 (女性的月经初潮) 和(男性的首次遗精) 。 5、近来我们的身体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女生有的出现月经, 乳房开始发育, 身高突增, 开始长出阴毛、 腋毛,臀部变宽等。 男生有的身高突增, 睾丸、阴茎开始增长, 长出喉结, 长出阴毛、 腋毛,变声、 遗精等。 6、青春期的心里特点是什么? 答:(1)性意识骤然增长,容易对异性产生好感; (2)智力水平迅猛提高; (3)独立欲 望增强, 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 并能作出自己的判断, 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过高或过 低;(4)情感世界充满风暴,情绪不稳定,容易与老师家长对立; (5)兴趣爱好广泛, 求知欲和好奇心强; ( 6)人际交往欲望强烈,有强烈的集体归属感和依赖性。 7、怎样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变化? 答:(1)正确对待与异性的交往; (2)不吸烟、酗酒; (3)男生不拔胡须,拔胡须会损 伤毛囊,会使细菌侵入人体; (4)女生要注意月经期卫生,要使用符合卫生标准的卫生 巾,避免着凉,适当运动; (5)不穿高跟鞋; (6)不束胸勒腰。 38 8、青春期的变声期多指(男)孩子。 9、你是否理解,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意味着她(他)将要更加自觉的去承担起更多的 责任? 答:成长与成熟意味着我们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们长大了。 长大了就要承担责任,对 自己的言行负责,要学会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增强社会角色感和社会责任感。 10、我们长大了, 自己的 (责任) 也增加了。 应该对自己的 (言行) 负责, 要学会用 (成 人) 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11、在青春期里,我们应该保证(合理)的膳食、 (足够)的营养、 (充足)的睡眠,以 及 加强(体育锻炼)是保证我们正常发育的重要条件。 12、进入青春期,我们应当承担哪些责任? 答:努力学习;培养独立意识;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孝敬长辈;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 的 事等等。 13、有的同学看见两个异性同学在一起有说有笑, 就说某某与某某谈恋爱, 这种想法对 吗? 应该怎样对待异性朋友? 答:这种想法不对。 (1)进入青春期,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也开始萌动,从初期的 疏远异性到逐渐愿意接近,进而产生朦胧的依恋, 这都是正常的心里变化。 ( 2)我们应 该集中精力,努力学习, 和异性朋友正常交往,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彼此之间互相 帮助。 第三课 人生之旅 1、斯芬克司之谜中讲到: “什么动物开始用四条腿走路, 后来用两条腿走路, 最后用三 条腿 走路。”猜猜它是什么?谜语说明了什么? 答:是人类。说明了人在 幼年、成(或壮)年、老年 三个时期的形态特征。 2、人的一生一般划分为(幼年期) 、(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四个阶段,需要 别人 照顾的时期有 (幼年期) 和 (老年期)。也可细分为 (胎儿期)、(婴幼儿期)、(学龄期)、 39 (青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七个阶段。人生的各个阶段之间没有明显 的 (界限)。人的一生中任何一期发育受到影响,都会对(后一期)产生影响。 3、从人的生命周期看,人体的发育是一个(渐进)而又(互相联系)的过程。 4、青春发育期指的是( 10~20 岁)年龄段。 5、我们可以根据(父母的身高) 、(自己的脚长) 、(自己现在的身高)预测长大后的身 高。 6、预测出来的身高(不一定)就是自己将来准确的身高。 7、人的一生中身高最高的时期是(成年时期) 。 8、为什么要大力提倡尊老爱幼?(或为什么要照顾婴幼儿和老年人?) 答: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老年人为社会和家庭奋斗了一生,作出了很 大的贡献。人老后,体质变差,记忆力减退,听力和视力下降,容易生病,所以需要得 到更多的照顾。 幼儿非常小,不懂事,没有自理能力,也需要得到大人的照顾。 第四课 踏上健康之路 1、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青少年(青春期发育)和(性发育)的年龄在不断 (提 前),身高和体重较 20 年前分别(增加) 。 2、科学用脑五要素是(动静结合) 、(课程交替) 、(反复强化) 、(勤于思考) 、(适当休 息) 。 3、小学一至二年级睡眠时间为( 10---11)小时,三至六年级睡眠时间为( 10)小时。 4、睡眠不足 7 小时的学习效率比睡足 9 小时的学习效率要(低) 。 5、经过统计班级同学身高,我们发现班级里(中等)个子的人数最多。 6、正确的书写姿势要做到“一拳、一尺、一寸” ,意思是指: (胸离课桌)一拳; (眼离 书本) 一尺; (握笔的手离笔尖)一寸。 7、为了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应该怎么做?(或我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应注意哪 些?) 答:(1)注意个人卫生(如:勤洗手、勤洗澡、不挖鼻孔等) (2)讲究营养并注意饮食 卫生( 3)注意学习姿势与用眼卫生( 4)加强体育锻炼( 5)保证充足的睡眠( 6)不迷 恋电脑( 7)科学用脑。 40 8、学习姿势和用眼卫生方面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书写姿势要做到三个一:胸离课桌一拳、眼离书本一尺、握笔的手离笔尖一寸。 注意正确的阅读姿势, 阅读一段时间后可以远望或看绿色的东西, 以减轻疲劳; 养成良 好的阅读习惯, 不在行走时或行驶的车上看书。 坚持做眼保操。 注意书写时的采光与照 明,不在强光或弱光下学习。 9、饮食卫生应注意什么? 答:(1)质量优良、数量充足的营养是儿童发育的基本保证。 (2)合理安排每天进餐的 次数和时间。 (3)吃饭要细嚼慢咽,不能暴饮暴食。 (4)不偏食和挑食。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 第一课生物的遗传现象 1、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 2、动物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相似点包括(体形) 、(毛色)、和(花纹)等。 3、对豌豆进行研究的是遗传学家(孟德尔) ,他被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他主要从 从豌豆的(种子形状) 、(种子颜色) 、(豆荚形状) 、(豆荚颜色) 、(花的位置) 、(茎的高 度)等进行研究。他在 1865 年发表的《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中提出遗传单位是(遗 传 因子或基因) ,并揭示遗传学的两个基本规律 -----(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 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会打洞这些是(遗传)现象。 5、后代的智力与(遗传)有关,但并不完全由(遗传)决定,应该说智力是(先天遗 传) (后天教育)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 就智力而言,遗传可以提供智力的上下限 度, 即智力高低的可能性。 6、小猫的爸爸可能是什么样子?(见书第 16 页) 答:在五只小猫中有两只和猫妈妈的颜色相近。有两只是黑色的, 一只是橘红色的,应 该是遗传爸爸的特征,由此推测猫爸爸身上有黑色和橘红色的花纹。 第二课 生物的变异现象 1、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 象称 41 为(变异) 。 2、(变异)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称为(可遗传 变异) , 另一种是在不同环境下,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的变异,称为(不可遗传变异) 。 3、大自然如此的千姿百态,丰富多彩,那是因为生物(变异)形成的结果。 4、十万株三叶草才有一株变异为四叶草,所以四叶草也是(幸运)的象征,它包含了 人 生想要的四种东西: (爱、健康、名誉、财富) 。 5、形态各异的金鱼是人们有意识的利用(野生鲫鱼)的后代与亲代存在(变异)培育 而 成的。世界各国的金鱼基本上是我国传出去的,金鱼是中国的国鱼,也是中国为世界 创造的吉祥、美丽、高雅的文化礼品。 6、你知道哪些关于变异的谚语或俗语? 答:龙生九子,子子不同;一颗之果,有苦有甜;一母之子,有贤有愚;一猪生九崽, 连母十个样;九狗出一獒;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等。 7、举例说明不可遗传变异。 用眼不当造成的近视;在车祸造成的后天残疾等。 8、为什么金鱼、康乃馨、玉米会有这么大的差异?(见书 18 页) 答:这是因为遗传物质的变化和生长环境的不同引起的变异现象, 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差 异。 第三课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 1、可遗传变异的变异来源主要有(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突变)三个方 面。 2、生物除父母结合会出现变异外,生物自身也会产生变异,有的变异对生物是(有害 的), 有的变异对生物是(有益的) ,有的变异对生物(既无害也无益) 。 3、可遗传变异可以分为(生物体自身产生的变异)和(人工方法产生的变异)两种。 4、无籽西瓜、 新型草莓、 太空椒、 瘦肉型猪等是科研人员利用 (人工方法产生的变异) 培育出的优良品种。 5、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他培育杂交水稻应用了(变异)的原理。他的发明 42 被当 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 ,由此他荣获首届(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6、孟德尔的豌豆实验中子一代都表现出(显性特征) ,因此只有(一种)颜色,子二代 发生 性状分离,所以出现(两种)颜色。 7、(遗传)和(变异)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是 建立 在生物 (繁殖) 基础上的。 遗传使物种得以 (延续) ,变异使物种的种类 (越来越多) 。 8、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生物体(适应性)的重要特征。 9、美国有一位牧民,他在自己的羊群中发现了一只腿短背长的羊,这只羊长得很像猎 犬, 连最低的羊栏也跨不过去, 后来, 他用这只羊培育成一种腿短背长的良种羊 -----安康羊。 他利用偶尔发现的现象, 培育出人们所需要的新品种, 这其中包含了什么科学道理呢? 答:羊群中有腿短背长的羊是因为变异的缘故, 这位牧民又利用了遗传规律让这种变异 遗传下去。 10、生物变异现象有什么利弊? 答:好的一面:物种进化;培育生物新品种,造福人类;坏的一面:生物患病;害虫进 化;出现畸形生物或畸形器官,给人类带来危害。如:新型草莓个儿大、营养价值高。 但保鲜时间短,不易储存。使用生长激素的奶牛,产奶量高,但含有生长激素的牛奶, 对人体的健康是不利的等。 11、种子在太空中发生基因突变的因素有哪些? 答:真空、辐射和微重力环境等。 第三单元进化 第一课 消失了的恐龙 1、恐龙已经灭绝了,这些模型、图片和影片是根据什么复制出来的呢? 答:是根据对恐龙化石的研究复制出来的。 2、第一块恐龙化石是在 ( 1822)年发现的, 发现并认识恐龙的是 (欧文) 。恐龙属于 (爬 行 动物) ,它生活在距今( 6500 万)年前,是(卵生的) 。恐龙的体型大小不一,有的有 43 (几 层楼那么高) ,有的只有(母鸡大小) 。(地球上大部分地区)都曾有过恐龙的分布。所 有 关于恐龙的知识都是来源于对(化石)的研究。 3、科学家推测:小鸟、鳄鱼、蜥蜴等(可能)是恐龙的后代,但大熊猫(不可能)是 恐龙 的后代。 4、会飞的恐龙如(翼龙) 、(飞龙),水里游的恐龙有(鱼龙) 、(蛇颈龙),吃肉的恐龙 如(霸 王龙) ,吃植物的有(梁龙) 。 5、关于恐龙灭绝的几种假说。 答:(1)、渐进说。原因是恐龙不能适应当时的环境变化。 (2)、陨石或行星撞击说。 (3)、超新星爆炸说。 6、恐龙化石是怎样还原成恐龙骨架的? (1)用刷子除去恐龙化石上的沙土。 ( 2)包装好化石, 以免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 (3) 在实验室中仔细清理恐龙化石。 (4)最后将化石还原成一具具完整的恐龙骨架。 第二课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1、化石是 (在地层岩石中) 保存的 (几百万年以前) 死亡的生物的 (残骸) 或 (遗迹) , 如骨骼、 外壳、叶子、 脚印等。 根据化石的成因, 古生物学家把它划分为 (实体化石) 、 (模铸化石)和(遗迹化石)三类。古代生物的脚印化石属于(遗迹化石) 。 2、化石告诉了我们什么? 答:(1)化石是 (生物进化) 最直接、 最可靠的证据。 (2)也是人类认识研究 (古生物) 、 研究(地质运动)的重要依据和线索。 3、你们知道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吗?答:见六年级科学下册 28 页。 4、化石分布在(不同)的岩层中。如果把不同年代的(岩层)比作一本书,那么(化 石) 就是书页中的(特殊文字) 。 5、科学家们发现 :许多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种类在地球上已经不存在了。如(恐龙) 、(奇 虾) (渡渡鸟) 。生物灭绝的原因: (1)是这类物种全部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被自然淘汰, 44 如恐龙。(2)被人类消灭,如渡渡鸟。 6、科学家们发现:现在的一些生物与(远古的生物)很相似,变化不大。我们称之为 “活 化石” ,如(大熊猫) 、(白鳍豚)、(蟑螂)、(银杏) 、(水杉)、(中华鲟)等。这些生物 几 千万年后还是老样子的原因: 1、生物的遗传性,使生物的物种能保持相对稳定,才使 几 千万年后这些生物不变。 2、它们已经进化得很好了,适应环境的能力特别强,不需要 再 进化了。 7、科学家们发现:不同地层中的一些化石有些(相似) 。其实它们是(同一种)生物, 只是 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 8、为什么同一种生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答:因为这种生物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变化, 在它的一代代变异过程中, 适应环境的被保 留下来,不适应的则被淘汰,所以这种生物就不断地得到进化。 9、科学家们还发现: (鱼类)的化石在比较古老的地层中就出现了,而(两栖动物) 、 (爬行 动物) 、和(哺乳动物)则依次在越来越晚的地层中出现。 10、为什么不同年代的地层中会出现不同的生物?它们之间有没有联系? 答:化石与地层的关系 :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 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 分 类地位越低等。 而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 所代表结构越复杂, 分类地位越 高。这些生物的联系: 先出现的生物一般是后出现生物的祖先。 从化石在地层中的顺序 我们可以知道生物进化的大致顺序: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 11、科学家们还发现:海豚和非洲黑猩猩身体某些部位的骨骼排列基本(相同) 。 12、为什么有些动物肢体的动作方式完全不同,而它们的骨骼排列会如此相似? 答:说明它们可能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 13、对长颈鹿的长颈形成原因的两种不同解释是什么?你们更倾向于哪种?为什么? 答:见六年级科学下册 31 页。 14、恐龙灭绝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45 答:物种灭绝作为地球上生命进化史的一种自然现象,本是正常事件,如恐龙的灭绝。 但是自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 目空一切的参与大自然的事务后, 这个灭绝的时间表大大 提 前了。 如果人类再无视自然规律, 肆意破坏自然环境, 那么人类也终将退出生命的舞台。 第三课 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 1、(达尔文)是世界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之一,他在观察、研究大量(动物) 的基 础上,于( 1859)年出版了( 《物种起源》 )一书,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创立了(进 化论) 。 2、达尔文认为: (1)、生物最初是由(非生物)发展起来的,现存的各种生物拥有(共 同的 祖先) 。(2)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 ,(适应者)生存下来,而(不 适 应者)则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3)生物正是通过(遗传) 、(变异)和(自 然 选择) ,从(低级)到(高级) ,(简单)到(复杂) ,种类由(多)到(少)的发展着, 进化着。 3、达尔文关于(生物进化)的观点已成为现代生物学的经典理论。 4、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认为:生物进化是一个(长期) 、(缓慢) 、(连续) 、(渐进)的 过程。 5、(澄江生物化石群)的发现对达尔文的进化学说(提出了挑战) 。 6、人们发现,在自然界中,白色虎和白色狼很少,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850 年 左右, 英国曼彻斯特城地区的黑色尺蠖蛾数量要比浅色的数量多,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7、在自然选择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 。 8、生物不断地进化,是为了(适应它们的生存环境) 。 9、印度洋南部一个小岛屿上经常刮风暴,那里生长的植物都很矮小,甚至贴着地面生 长。 生活在海岛上的许多昆虫都不能飞,翅膀退化,而少数会飞的昆虫则具有特别发达 的翅膀。请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解释: (1)岛上植物矮小的原因; (2)同一海岛上,为什 46 么昆虫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 答:这些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由于岛屿上经常刮风暴, 那些高大的植物就容易倒 伏,甚至折断,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只有那些矮小的植物才能生存下来,并繁衍 后代,这样一代一代逐渐积累下来,就形成了这种现象。 (2)有翅膀的昆虫容易被大风 刮到水里淹死, 而翅膀特别发达和退化的昆虫才能生存, 并繁衍后代, 代代积累而形成。 10、一群绵羊有白色、 黑色。如果白色的羊毛好卖, 你会怎样做?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 答:会改良品种,淘汰黑色绵羊,改养白色绵羊。这样做会影响羊群的生存和发展。 11、一些羊逃到了森林里, 它们唯一的天敌是狼。 狼在夜间捕食, 经常捕捉到那些显眼 的白 色绵羊,很快森林中的绵羊变成什么颜色 ? 答:森林中的绵羊为了适合生存,会把毛色变为灰色、暗褐色等不易察觉的颜色。 12、为什么极地狐狸的耳朵 短而圆 而非洲沙狐的耳朵 长而大 ? 极地狐狸的耳朵短而圆是为了减少热量的散失, 因为北极实在很冷, 觅食困难, 减少热 量散失、 保持体温恒定对生物具有重要意义。 非洲沙狐的耳朵长而大是因为非洲炎热的 天气,这样的耳朵散热面积大,散热快,否则狐狸可能因中暑而死。 13、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所处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是(进化)的结果。如:极 地狐 狸的的耳朵(短而圆) ,可减少(热量的散失) ;非洲沙狐的耳朵(长而大) ,有利于在 炎 热环境中(散热) ,同时也提高了对声音的(敏感度) 。 14、通过人工方法保存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和淘汰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 ,以改 良生 物的性状和培育新品种的过程叫(人工选择) 。自然选择是(客观的) ,人工选择是(主 观的)。 第四单元共同的家园 第一课寻找生物的家园 1、我们蓝色的(地球)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家园,它们分 布在 地球的不同地方。 47 2、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一个环境中, 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 (生存)、(生长) 、 和 (繁殖) 所必需的 (食物) 、(水)、(庇护所) 等条件, 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 (栖 息地) 。一棵树(可以)成为许多生物的栖息地。 3、同一栖息地上不同种类的的植物和动物间会形成 (合作伙伴) 关系或 (敌对) 关系。 生物之间形成这些关系的原因是(生存的需要) 。 4、合作伙伴关系的生物有 (蜜蜂与花) 、(小丑鱼与海葵) 、(鳄鱼与鳄鸟) 、(鸟与果实) 、 (啄木鸟与树)等。 5、敌对关系的生物有(熊与鱼) 、(小鸟与虫) 、(捕蝇草与飞虫) 、(猫与老鼠) 、(狮子 与斑 马) 、(老鹰与蛇)等。 6、下面这些动物分别住在什么样的环境里?(见下册科学书 36 页图) 答:企鹅生活在极地,狮子生活在草原,小鸟生活在树林,海龟生活在海洋。 7、这些生物伙伴是怎样相互合作的?(见下册科学书 38 页图) 答:(1)、小丑鱼和海葵:小丑鱼引诱其它小动物游向海葵,为海葵提供食物,海葵为 小 丑鱼提供安全的栖息地。 (2)、蜜蜂与花:蜜蜂采蜜时帮花传粉,花为蜜蜂提供食物。 (3)、啄木鸟与树:啄木鸟帮树除虫,树为啄木鸟提供食物。 (4)、鳄鱼与鳄鸟:鳄鸟 帮 鳄鱼清理牙齿间的肉屑,鳄鱼为鳄鸟提供食物。 (4)鸟与果实:果实为鸟提供食物,鸟 吃完果实时能帮助果实播种。 第二课有利于生存的本领 1、仙人掌适应沙漠的特征有: ( 1)仙人掌把易散发水分的叶子长成 (针状) ,以减少水 分蒸 发的面积。 (2)、仙人掌的茎叶外生(蜡质) ,也能减少水分的蒸发。 ( 3)茎肥厚多汁, 能(储存水分) 。 2、骆驼是最能适应干旱环境的动物, 被人们称为 (“沙漠之舟” )。骆驼适应沙漠的特征 有: (1)、骆驼脚掌(宽大) 、脚垫(厚实)有利于在滚烫的沙漠上行走。 (2)、鼻孔可(开 闭) 、 48 睫毛(粗长)可抵御风沙。 (3)、驼峰可贮存(水分)和(能量)等适应沙漠行走的特 征。 3、生活在沙漠环境中的动物需要什么样的本领? 答:需要有耐旱、保持体内水分、抗风沙等方面的本领。 4、探究:仙人掌耐旱的原因 (1)实验准备:三张纸巾、一张蜡纸、一杯水、一块塑料布。 (2)实验过程: 1、把三张纸巾充分浸湿,一张平铺,一张卷起来,一张用蜡纸卷包起 来,都放在塑料布上,放置在窗台前。 2、一小时后检查三张纸巾的干湿程度。 (3)实验结论:平铺的纸巾最干,卷起来的纸巾居中,用蜡纸卷包起来的最湿。这说 明 仙人掌似蜡纸的外衣这种特性既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又能很好地储存水分。 5、浅海里生活着的一些小动物, 它们有的 (透明),有的背部颜色 (深) 腹部颜色 (浅), 这是为了(使天敌难以发现它们) 。 6、水母透明的“外衣” ,有极强的(变色本领) ,可以适应各种环境。 7、鱼背部颜色深是为了 (从上往下看与海底颜色一致) ,腹部颜色钱是为了 (从下往上 看与 天空颜色一致) 。能大大减少被攻击的机会。 8、探究:鱼颜色的保护作用 (1)实验准备:黄色水彩笔、白纸、橘黄色的透明纸 (2)实验过程: 1、用黄色水彩笔在白纸画一条鱼。 2、在白纸上覆盖一张橘黄色的透 明 纸。 3、对鱼进行观察。 (3)实验结论: 透过橘黄色的透明纸不易发现白纸上的黄色鱼。 因为鱼身上的黄色与 透明纸的颜色很相似,所以会起到保护作用。 9、壁虎可以用(断尾)来保护自己;蜥蜴能够调整身体与太阳照射光线的角度来调节 (体温) 。 10、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身上的条纹有什么作用? 答:(1)适应环境的保护色。 (2)防止被叮咬。 (3)模糊敌人视线,隐蔽自己。 11、斑马为什么总是成群结队地待在一起? 答:更能强化身体的保护色作用。 49 12、动物的隐身妙法是动物 (适应环境) ,(保护自己) 的一种特殊本领。 生物学上把这 种本 领称为( “拟态” )。如(叶形鱼) 、(竹节虫)等。 13、让身体表面的颜色与周围环境相似,从而避过敌人,在生存竞争中保护自己,这 种保护自己的方法叫( “拟色” )。 第三课有趣的食物链 1、同一区域里往往生活着许多(不同种类)的生物,它们有的是(相互合作)的“伙 伴” , 有的是(相互敌对)的“竞争者” 。 2、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 “吃与被吃” )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 生物 紧密地(联系起来) ,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 。 3、食物链的源头在(植物) ,终点是(凶猛的动物) 。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写出其中包含的食物链。 还能找到 其 它类似的成语吗? 答:螳螂以蝉为食,而黄雀又以螳螂为食,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树汁 →蝉→ 螳 螂→黄雀。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羊入虎口”等。 5、食物链上的生物,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 ,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叫做(消费 者), 分解动植物的残骸或废弃的食物,同时还留下可以被吸收的物质的叫做(分解者) ,它 们 又被称为(大自然的清洁工) 。 6、分解者通常有(蘑菇) 、(蚯蚓)、(屎壳郎)、(霉菌) 、(蛆虫)、(细菌)等。 7、下图中的这些生物中,哪些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科学六下 45 页) 答:生产者:花、草。消费者:猫、蜘蛛、虫、鹰、小鸟、熊。分解者:蘑菇。 8、如果生物界中没有了分解者,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答:如果没有分解者,复杂的有机物将无法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也就没有了供绿色 植物利用而再制造的有机物,食物链将会被破坏,生产者、消费者都会灭绝。 9、食物链的营养主要来源于(植物) ,植物的养料主要来自于(光合作用) 。 50 10、自然界的生物种类很多, 它们之间的 (取食关系) 就很复杂, 也就存在着 (很多条) 生物链。许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链构成了一张复杂的(食物网) 。 11、食物链中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结果会怎么样? 答: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它多种生物)的生存。 12、为什么说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生物? 答: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它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 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13 、毛毛虫被小鸟吃掉(不是)一条食物链。 第四课生态平衡 1、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叫做 (生态系统) 。在一个 (生态系统) 中, 如果 (植物) 、 (动物)以及(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并且(变化不大) ,这种状态就 叫做(生态平衡) 。 2、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网中的任何环 节 遭到破坏,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灾难) 。 3、人类的很多行为直接破坏了生态平衡,如(喷洒农药) 、(过度放牧) 、(过度捕捞) 等。 4、中国是世界上 (自然资源) 和 (生物多样性) 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目前已建立 ( 226 )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保护(动植物资源)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方面。 6、生态失衡最终伤害到的是我们(人类自己) 。 7、过度放牧造成(草地沙漠化) ,喷洒农药使(农田退化) ,过度捕捞使(鱼类种群减 少)。 8、要保护生态平衡, 应建设 (生态工程) ,也就是发展 (生态农业) 和 (蓝色农业) 等。 (桑 基鱼塘、稻田养鱼、立体农业)是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 9、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生态平衡? 答:(1)、对生态系统的利用要适度,如不过度放牧、不过度砍伐等。 (2)、建立自然保 护区。 ( 3)、植树造林。 (4)、做各种喂鸟器( 5)、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6)、建设生态 工程( 7)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等。 51 10 、举出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 答:喷洒农药、过度放牧、过度捕捞、乱砍滥伐、围湖造田、增盖高楼、乱认垃圾、大 肆猎杀动物、工业排污等。 11 、小实验:制作一个用来养鱼的生态瓶。 (1)实验准备:可封闭的“鱼缸” 、池塘水、鱼、水草、沙子等。 (2)实验过程: 1、舀些池塘里的“绿”水,放到鱼缸里。 2、在鱼缸底部铺些沙子, 栽些水草。 3、放几条小鱼到鱼缸里。 4、把鱼缸加盖,密封起来。 5、把鱼缸放到阳光 直射不到的窗台上。 12 、生态瓶的采光以 (散射)光为好。 在生态瓶中, 增加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更多的 (氧 气),动物增多了会消耗更多的(氧气) 。生态瓶中的植物减少, 生物浮出水面的次数就 (多) ,生态瓶中的植物增加,生物浮出水面的次数就(少) 。要想让生态瓶里的生物生 活得更好,生态瓶中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要平衡。如果看到水生植物的叶片(鲜 亮有光泽、有弹性)则说明它在生态瓶中已经成活。 13 、生物治虫方法的实质就是利用(食物网)来控制某些昆虫的(过度)繁殖。 第五单元神奇的能量 第一课各种各样的能量 1、能够使物体( “工作” )或(运动)的本领叫做(能量) 。 2、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 发热、 冷却、 生长、 变化、 发光或发声的现象, 其中就有 (能 量) 在起作用。 3、能量虽然我们看不见它,却可以(感觉)到它,它的形式(多种多样) 。它们能以不 同 的方式被(储藏)和(运用) 。 4、能使人生长和运动的是食物中的 (化学能) ;能使植物生长, 能发电, 能使太阳能热 水 器的水变热的是 (光能) ;能使物体振动, 能传递信息的 (声能) ;遥控小车是靠 (电能) 工作的; 人跑步是靠 (机械能) 运动的; 风筝是靠 (风能) 飞上天空的; 冰融化是靠 (热 能)作用的。 5、我们生活中的各种能量都有哪些作用? 52 答:(1)光能:可以使植物生长,进行光合作用;可以用来发电;还能使物体发热;特 殊的光能看到人体骨骼或者骨骼内部等。 (2)声能:可以使纸片震动,制作雷达探寻 障碍物等。 (3)热能:可以把水烧开;可以发电;使湿的物体变干;可以烧熟饭菜; 可以取暖等。 (4)电能:可以使灯泡发光;还能使机器转动;使电视机出图像;使电 瓶车跑起来;使电冰箱冷藏冷冻食物;使电脑正常工作等。 (5)食物中的化学能:可 以使我们身体运动;还能使同学们身体发育长高;使我们有力量,有精力思考问题等。 总之,一句话: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都将(停止) 。 6、探究:橡皮筋拉伸长度与“火箭”发射高度的关系。 实验准备:剪刀、橡皮筋、吸管、卫生纸卷芯、刻度尺、胶布、彩笔等。 实验过程: (1)把一根橡皮筋割断, 两端分别粘在卫生纸卷芯开口处的两边, 橡皮筋稍 稍绷紧, 但不要太紧, 制作成一个发射器。 (2)从一根吸管上剪去 3cm ,与另外两根吸 管扎在一起, 三根吸管并齐, 短的一根放在中间。 ( 3)与其中的一根长吸管每隔 1cm 标 上一个记号,这就是“火箭” 。(4)找一个人握住刻度尺,零刻度与火箭发射器的底端 对齐。在三个不同弹力下把“火箭”发射出去,并在每一个弹力下实验三次,记下“火 箭”升空的高度。 实验结论:橡皮筋拉伸的幅度越大,火箭发射的高度越高,反之越小。 第二课能量的转换 1、能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答:能量的重要特点是:它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 。打开电视, (电 能)转换成了(光能)和(声能) ;搓一搓手,(化学能)转换成了(声能)和(热能) ; 打开电灯, (电能)转换成了(光能)和(热能) ;吃饭后上学,食物中的(化学能)转 换成了(动能)和(热能) ;热水器把天然气中的(化学能)转换成了(热能)等。 2、能量的转换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 。 3、各种用电器都是能量的 (转换器),它们可以把输入的电能转换成 (其他形式) 的能, 为我们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4、电池是常见的电源,电池是把(化学能)转换成了(电能) ;光能电池是把(光能) 转 换成了(电能) 。水被燃烧的麦秆加热了,这个现象说明麦秆中的化学能转换成了(光 能) 53 和(热能) 。发电厂用煤发电是把(化学能)转换成了电能。电热切割机是把电能转换 成 了(热能) 。 5、第一个发明了发电机,并实现了机械能向电能转换的科学家(法拉第) 。 6、水蒸气变成水要释放(热)能。 7、探究:点燃花生米后,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实验准备:花生、水( 50ml )、小烧杯、细铁丝、橡皮泥或软木塞、温度计、火柴等。 实验过程: (1)用细铁丝将一粒花生米固定在橡皮泥或软木塞上。 测出烧杯内的水温。 (2)点燃花生米,加热烧杯里的水。 (3)花生米燃烧后,再测出这时的水温。 实验结论:燃烧一粒花生米,加热了水,花生米中的化学能就转换成了光能和热能。 8、探究:飞旋扣子的秘密,说说其中能量转换的过程 实验准备:扣子、细绳等。 实验过程: (1)找一颗大扣子,按图穿入一根 1 米左右的细绳。 (2)把扣子放在线中 央, 甩动绳子几圈。 (3)拉紧绳子,让扣子向相反方向旋转,再放松绳子,让扣子按初始甩 动的方向旋转。 (4)不停地拉、松,使扣子有节律地旋转。 ( 5)观察并说一说这个过程 中能量的转换。 实验结论:飞旋扣子的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第三课能源 1、像(煤)、(石油) 、(天然气) 以及太阳等, 能够为我们提供 (能量) 的物质叫做 (能 源) 。 2、能源有那两种?如何进行界定?请举例说明。 答:家中和工农业生产中使用的能量大部分来自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它们是 (不可再生的) ,因此被称为(不可再生性能源) ;还有一些能源是(可以再生的) ,如 太 阳能、风能、水能等,它们被称为(可再生性能源) 。 3、我国三峡电站发电利用的是(水)能。 4、煤是由远古时代的 (植物) 变来的。 促使自然界中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是 (太阳)。煤、 石油、天然气中蕴藏的能量最初来自(太阳) 。 5、海水的动能是一种(可再生性能源) 。 54 6、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所需要的总能量中, (矿物燃料) 所占的比重 (相当大) , 而这些能源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但是,随着人类对能源需求的(日益 增加) ,这些不可再生性能源的消耗速度极快,并面临着(枯竭)的危险。 7、中国能源枯竭时间:煤炭( 116 年);石油( 20.2 年);天然气( 49.3 年)。 8、世界能源消耗比例:矿物燃料( 77 %);木材( 15%);可再生性能源( 5%);核能 (3%)。 9、从教材中所列世界与中国能源枯竭时间对比图看,中国能源枯竭时间(较早) 。 10 、请你说说中国能源的: “博”与“薄”? 答:“博”是指中国能源种类繁多; “薄”是指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占有量水平很 低。 11 、目前尚未被大规模使用的能源叫(新能源) ,如(太阳能)、(核能)、(潮汐能)(地 热 能)、(生物质能)等。 (说明:水能不属于新能源) 12 、小实验:制作太阳能灶 实验准备:铝箔、瓷碗、挂钩、粘合剂、土豆块等。 实验过程: (1)把铝箔放在瓷碗里,整理平整。 (2)将碗中间剪开一块铝箔,将挂钩 粘合固定在瓷碗底部的中心位置。 (3)将一块土豆穿在挂钩上,将“太阳能灶”放在 阳光下,仔细观察土豆块发生的变化。 实验结论:制作太阳能灶是在利用可再生性能源太阳能,它可以转换成热能。 13 、小实验:制作小水轮 实验准备: 4 个塑料片、带槽子软木塞、钉子、塑料瓶、牙签、玻璃盘、塑料管、漏斗 大杯子、水等。 实验过程: (1)用 4 个塑料片插在软木塞的槽子里,做成水轮。 (2)用钉子在塑料瓶 的相对侧面钻两个孔。 (3)将两根牙签推压进软木塞两端,装进瓶里。 (4)把瓶子安 放在玻璃盘上, 将塑料管放进瓶子的颈口里, 并且往漏斗里倒水, 让下落的水冲击水轮 使之旋转。 实验结论:制作小水轮实验中,利用的是可再生性能源的水能。 第四课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 1、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浪费能源的生活方式或行为? 答:空调温度设置不当;日益增多的机动车;长明灯;长流水等。 55 2、夏天空调温度应设置( 26 )度以下,省电节能。 3、探究:白炽灯与荧光灯哪个效率高? 实验准备: 1 只白炽灯与 1 只荧光灯(瓦数相同) 、2 支温度计等 实验过程: (1)将白炽灯和荧光灯同时打开 10 分钟。(2)用 2 支温度计同时测量 2 只 灯泡周围的温度。 (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距离灯泡大约 2.5cm 处)(3)测量 3 分钟后, 记录各自的温度。 (4)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讨论一下哪种灯的效率高, 效率低的灯所 损失的能量去了哪里? 实验结论:由实验数据可知:白炽灯不但发光而且发热,荧光灯只发光而不怎么发热。 因此我们认为: 荧光灯的效率高。 白炽灯在工作时把一部分电能转换成了热能散发掉了, 即对能量的利用率不如荧光灯。 4、我们在家里可以怎样节约能源? 答:如用水方面:蔬菜先用淘米水洗一遍,再用清水清洗,不仅节约水,而且能有效清 洗蔬菜上的残存农药; 家庭浇花宜用淘米水、 茶水; 做到人走灯灭, 及时关闭用电设施; 选择节能灯具、炉具;安置太阳能热水器等。 5、太阳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能源)都来自太阳能,因此可以说, 太阳 是人类的 (“能源之母” )。无穷无尽的太阳能, 不仅给了我们绿色植物, 给了我们煤炭、 石油和地球上的生命,而且(太阳能)将成为未来人类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 6、辽阔的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能源库) 。(潮汐能)就是在海水的涨落过程中随着水 位的 变化而形成的巨大能量。人们因此称海洋潮汐为( “蓝色煤海” )。 7、核能也叫(原子能) ,它的巨大能量是从小小的原子核内释放出来的。 1000 克铀核 发生 裂变时, 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燃烧 2700 吨标准煤。 利用核能发电的电厂叫 (核电站) 。它 能(造福)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 。 8、(生物质能)蕴藏在(植物) 、(动物)和(微生物)等可以生长的有机物中,它是 由(太 阳能)转化而来的。例如(沼气)是由生物质能转换成的一种可燃气体,通常可以供农 家用来烧水做饭照明。农村用的沼气又被称为是永远用不完的( “天然气” )。 9、(地热能)来自(地球内部) ,越往里面温度越高,在距地面 20—— 50 千米的地球 56 深处 温度为( 200 ℃—— 1000℃)。(地热发电)是开发地热能的有效途径。 10 、具有开发前景的新能源有(潮汐能) 、(核能)、(生物质能) 、(地热能)等。 11 、生物柴油是一种(石油)的替代品,它可以从动、植物的(脂肪)中提取。 12 、一般来说,沼气在我国(南方)利用的季节较长。 13 、人类为什么将太阳称为“能源之母”? 答: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能源都来自太阳能,因此可以说,太阳是人类的“能源之母” 。 14 、你们听说过暖冬、酸雨和臭氧空洞吗?这些环境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由于我们 使用 什么能源引起的? 答:大量使用是石油资源, 通过汽车尾气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 酸雨和 臭氧空洞等现象的产生。 第六单元拓展与应用 第一课拓展 1、拓展:简单的说就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某些现象。也就是把课堂上学到的知 识尽 可能地(拓展)到日常生活中去,解释更多的(现象) ,探究更多的(问题) 。这样,我 们就像滚雪球那样,知识(越积越多) ,本领(越练越强) 。 2、拓展讲的是学习方法, 在我国古代就有关于这方面的成语, 如:(举一反三) 、(闻一 知 十)、(触类旁通) 、(融会贯通)等。 (说明: “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不是拓展能力) 3、在同样生长的小草上盖一个瓶子,为什么结果就不一样?时间长了又会怎样? 答:因为盖上透明的瓶子后,小草周围的温度和湿度就会上升,有利于小草的生长。但 时间长了,小草一旦得不到充足的二氧化碳,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就会枯萎。 〖原理:温 室 效应。类似的地方有:花房、温室、塑料大棚等。 〗 4、小草在透明玻璃罩的实验,我们可以用(温室效应)来解释。 5、请对尺子压报纸实验的现象进行解释 ? 答:在向下压尺时,尺成为一根(杠杆) 。在慢压时,空气能进入纸下,使(上下大气 57 压 相等) ,从而能翘起报纸;而在快压时,空气来不及大量进入纸下,作用在(纸上向下 的 气压) 远大于 (纸下向上的气压) 。所以, 报纸哪怕是破裂, 也不会轻易被抬起。 〖原理: 空气压力差。 〗 6、把一条小金鱼放进一个装了三分之二冷水的试管里,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的底部,把 试管 的上半部分放在蜡烛上烧,金鱼会有危险吗?为什么? 答:因为水是热的不良导体,况且又是在上部加热,热在同一物体中是向上聚集的,冷 是向下聚集的, 所以热传到下部的速度很慢, 即使上部的水开了, 下部的水还不烫,鱼 儿还游得很欢。 7、如果继续加热呢? 答:热的不良导体不是不能传热,只是传热的速度较慢而已, 如果继续加热下去, 金鱼 也会被烫死的。 〖原理:水是热的不良导体原理;冷热对流原理。 〗 8、在做小金鱼实验时,如果(改变加热位置)或者将试管尽可能平置,金鱼就会处于 (危 险)之中。 9、小实验:制作气垫汽车 实验准备:纸杯、餐盒、剪刀、铅笔等。 实验过程: (1)剪下纸杯的杯底。 (2)按同样的大小,在餐盒上剪一个圆圈。 (3)把纸 杯放进餐盒上的圆孔里, “气垫汽车”制作完成。 (4)在汽车上吹气,汽车能开动吗? 为 什么? 实验解释:气流进入杯中后,受纸杯壁的阻挡向(后下方)吹出, (向下方的力)托起 气 垫汽车, (向后方的力)推动气垫汽车前进。 〖原理:空气动力(气流反冲)原理〗 10 、探究:让瓶子吹泡泡 实验准备:吸管、塑料瓶、橡皮泥、玻璃杯、冷热水各一份、色素、大盘子、茶杯等。 实验过程: (1)将吸管放入瓶口,用橡皮泥密封。 (2)将其他吸管与第一根吸管相接, 形成一支长吸管。 (3)用色素给玻璃杯里的水染色。 (4)将瓶子置入大盘子, 弯曲吸管, 58 使它探入玻璃杯的水中。 (5)向瓶壁浇热水,吸管会吹出(大大的气泡) 。(6)再向瓶 壁浇冷水,(染色的水)经吸管被吸入瓶中。 实验解释: 向瓶壁浇热水, 空气受热体积膨胀, 从吸管中排出气泡; 再向瓶壁浇冷水, 空气受冷体积收缩, 压力减小, 瓶外空气的压力大于瓶内空气的压力, 将水经吸管压入 瓶中。〖原理:热胀冷缩原理;由温度改变导致瓶内外的气压差原理。 〗 11、苹果成熟后落地是因为 (万有引力的作用) 。用热水把瘪的乒乓球烫圆是利用了 (热 胀 冷缩的原理) 。气垫船能在水面高速滑行是利用了 (物体与空气的摩擦力小的原理) 。火 箭升空利用了(气流反冲原理) 。 12 、小红一不小心把墨汁弄了两滴在桌面上, 同桌的小华立刻用粉笔头放在墨汁上, 不 一 会儿桌面干净了,而粉笔的一端却变黑了。这其中包含了(石灰吸水性强)的原理。 第二课应用 1、懂得科学知识是一种(本领) ,能把学到的科学原理(应用)在(物品的制作上)是 (更 大的本领) 。 2、举例说明历史上的科学家把科学原理应用在制作上的例子。 答:(1)张衡利用地震波 (在固体传播中) 的原理, 发明了 (地动仪) 。(2)18 世纪 (英 国) 发明家(瓦特)根据(蒸汽产生动力)的原理制,造出了用途广 泛的(蒸汽机) 。(3) 19 世纪英国科学家 (法拉第) 发现了(磁感应生电) 的原理, 为人类(使用电能) 打开 了大门。 人们成功的把这个原理应用在 (水能)、(风能) 、(火能)、(核能) 等的发电上。 (4)惠更斯运用伽利略发现的(单摆的等时性)原理,制作出了第一架座钟,为人类 作 出了不朽贡献。 3、核桃夹是运用(杠杆能省力)的原理设计制作的。科学家发现蝙蝠是利用(超声的 回声 定位) 原理来探测目标, 在它的启示下发明了 (雷达)。人们发现 (苍蝇) 有许多小眼, 一次能成许多像, 在它的启示下发明了多镜头照相机。 登山鞋和军用特种鞋是在 (壁虎) 的启示下发明的。 59 4、小实验:制作空气动力玩具小车 实验前思考:轮子以大小适中,摩擦力较小为好;选轻质材料,以减轻车重;车形以流 线型为主,以减小空气阻力;气球要尽可能的吹大,以产生较大的动力等。 实验准备:厚塑料纸片、气球、剪刀、双面胶、坏玩具车上的车轮等。 实验过程: (1)将厚塑料纸片做成流线型车厢。 (2)将车轮固定在车厢上。 ( 3)把气球 吹大,固定在车厢前部。 设计中运用到原理: 圆形车轮以及车体较轻都可以减小摩擦的原理; 流线型物体受到的 空气阻力较小原理;反冲原理等。 5、科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答:浮力原理:救生圈、轮船、木筏、竹排、淘米、选种、直立鱼网等; 杠杆原理:撬棍、剪刀、杆秤、天平、起钉锤、钓鱼竿、扫帚、行李箱等; 反冲原理:飞机飞行、火箭飞行、爆竹、焰火、起跑器等; 重心低不易倒原理:不倒翁、台灯、灯塔、铁架台、雕塑等; 冷热对流原理:制冷空调安装在高处、制热空调安装在低处、暖气装在窗口处、热 水在冷水中的热传递、超市中的大冰柜不需拉紧盖子、解释风的形成等; 滑轮原理:窗帘、晾衣架、吊塔、钓鱼竿、起重机、国旗的旗杆等; 斜面原理:盘山公路、螺丝、沿着木板把油桶从地面滚上车等; 蒸发吸热原理:夏天扇扇子感觉凉爽、给发烧病人擦酒精; 大气压的作用:马德堡半球实验、吸盘挂钩、吸虹管、钢笔吸墨水、纸板托水杯等; 热胀冷缩原理:瓶子吹泡泡实验、液体温度计、双金属片温度计。 60 3---5 年级重要知识点汇编 1、 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提出问题) 、(做出猜想) 、(寻找证据) 、 (得出结论) 。 2、 英国人(罗杰特)发现了人眼具有(暂时记忆能力) 。(电影) 就是根据他解释的原理制作的。 3、 纸鹦鹉站立起来的秘密是(它的重心在支撑点下面) 。 4、 要精确测量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单位是 (牛顿)。 5、 第(47)届联合国大会确定每年的( 3 月 22 日)为(世界水 日),呼唤地球儿女珍惜(每一滴水) 。 6、 材料可以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两大类。 7、 天然材料有(木材) 、(石料) 、(棉花) 、(蚕丝)、(羊毛)等。 8、 人造材料有(纸) 、(铁)、(玻璃) 、(塑料) 、(尼龙)等。 9、 造纸术由(蔡伦)发明,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10、 塑料的优点有(轻便可塑) 、(牢固有弹性) 、(透明隔热)等。 11、 有(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种子才能萌发。 61 12、 (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养料)的作用。 13、 (茎)承担着(运输)的任务 --- 把(水和土壤中的养料)从 根部运送到叶子中去,又把叶子制造的(食物)传送给植物的 其他部分。 14、 大多数植物利用(阳光) 、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 氧化碳) ,在叶子里自己制造( “食物” )。 15、 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 (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空气 受热时会(向上)流动,受冷时会(向下)流动。热空气比同 体积的冷空气(轻) 。 16、 空气是气体,具有(占据空间) 、(有质量)、(有流动性) 、(可 以被压缩)等性质。 17、 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 ,不支持燃烧的是(二氧 化碳) 。 18、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比(空 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 19、 森林有(氧气制造厂) 、(天然空调器) 、(绿色蓄水库) 、(空气 净化器)等美誉。 20、 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 是(先快后慢) 。 21、 (传导) 、(对流) 、(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22、 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 ;(冷却)时,体积 会(收缩) ,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