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2-11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试卷(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1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检测试卷 第一单元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总分 得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7 分) biān pào zhǎ yǎn wàn xiàng gēng xīn fèi téng làng màn jié rán bù tóng 二、选出正确的读音或词语,打上“√”(3 分) 1. 这饭菜实在是难以下咽(yān yàn), 我的咽(yān yàn)喉都点疼了。 2. 正(zhèng zhēng)月里大家可忙了,只有我一个人在家里端端正(zhèng zhēng) 正写字。 3. 我们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清醒,不能(胡图 糊涂)。 4. 湖南山里人最喜欢吃的是熏(腊肉 蜡肉)。 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写在括号里。(3 分) 1.日暮.汉宫传蜡烛 ( ) ①傍晚; ②(时间)将尽,晚; ③沉下去。 2.纤纤擢.素手 ( ) ①提拔; ②伸 出,抽出; ③洗。 3.今夜月明人尽.望( ) ①完; ②达到极端; ③全,都。 四、用一个词语概括画线部分的意思。(3 分) 1.新年时,显出一切事物都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 ) 2.除夕夜家家亮着的灯光从天黑一直到天明。 ( ) 3.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没有丝毫的相同之处。 ( ) 五、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 错的打“×”。(4 分) 1.《北京的春节》是一篇民俗散文。 ( ) 2.“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这句话中的破折号 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 ) 2 3.“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 4.《迢迢牵牛星》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 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夫妻分离。( ) 六、按要求写句子。(8 分)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改为双重 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京的春节真是十分热闹非凡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 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照样子,写写你 喜爱的食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5 分) 1.《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 ,是按照 顺序描写的,重点描写 了 、 、 等内容。 2.《迢迢牵牛星》中借牵牛星、织女星表达人间夫妻哀愁、怨恨和情思的语句 是: , 。 3.《藏戏》以 结构安排内文,先用三个 句概括介绍藏戏的主要特 点: 、 、 。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开创藏 戏的传奇故事,然后简略地说明其他特色,最后用一句话结束全文。 4.《长歌行》中有一句劝人珍惜时间的句子是: , 。 八、将下列传统节日与对应的古诗句连起来。 中秋节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清明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春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重阳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九、口语交际(5 分) 3 中国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其中当属春节最热闹最隆重,但每个地方过春节的习 俗或多或少会有差异,请你从生活实际出发,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过在春节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课内阅读。(9 分)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月光、 、 、 等景物,渲染了 的气氛。(2 分) 2.诗的前两句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由“ ”一词看出月色的 。 这种景象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李白的诗句: , 。(3 分)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景,又 烘 托了月夜的寂静。 B.“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这 句 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C.“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 种 思念之情会落到谁那里,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思绪的。 D.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押 a 韵, 韵脚分别是“鸦”“花”“家”。 4.“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 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 类 似的诗词句有 , 。 (2 分) 十一、课外阅读:(10 分) 中秋节为何吃月饼 中秋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月饼,那么,中秋节为何要吃月饼呢?天津 市天文 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 是古代中秋 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 种纪念太师闻仲的“太师饼”,这是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 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 4 饼”。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 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 洁的明月,脱口而出“月饼”,从此 “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 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 灵手巧的饼师,常把与月亮有关的神话故事,如嫦娥奔月等作为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 饼成为受百姓青睐的中秋美食。到了清代,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品种也不断 增加。 赵之珩表示,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元宵一样,都是我国民间的传 统习俗,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情感。 1.解释词语。(2 分) 脱口而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在下列朝代中月饼的名称。(2 分) 汉代—( ) 宋代—( ) 殷、周—( ) 唐—( ) 3.月饼的“始祖”称为 ,真正称为月饼是在 ,逐渐流传是在 ,制作工艺得到较大提高是在 。(2 分) 4.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2 分) 5.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故事吗?用简短的语言写下来。(2 分) 十二、 习作(30 分) 温暖,是冬日里父母为你端来的那一碗热汤,是考试失利时老师投来的鼓励眼神, 是无助时朋友给你的那一个拥抱……请以“温暖”为话题,完成一篇 450 字左右的作文。 要求:1.字迹工整,段落清晰。 2. 真情实感,题材新颖。 3. 有恰当的细节描写。 4. 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5.题目自拟。 5 参考答案 一、鞭炮 眨眼 万象更新 沸腾 浪漫 截然不同 二、1、yàn√ yān√ 2、zhēng√zhèng √ 3、糊涂√ 4、腊肉√ 三、1. ① 2. ③ 3. ③ 四、1.万象更新 2.灯火通宵 3.截然不同 五、1、(√)2、(√)3、(×)4、(√) 六、1.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2.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不能不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3.北京的春节真是热闹非凡呀! 4.略 七、1.老舍 时间 除夕 初一 正月十五 2.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3. 总分总 反问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八、 中秋节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清明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春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重阳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九、略 十、 十、1.庭院 乌鸦 桂花 凄清、孤寂 2.地白 皎洁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3.C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十一、1.不假思索,随口说出 2.胡饼 宫饼、小饼、月团 太师饼 月饼 3.太师饼 唐朝 明朝 清朝 4.短文主要介绍了月饼的演变 5.略 十二、 习作(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