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导学案》人教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 第十课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同步导学案》人教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 第十课时

‎3.统计与可能性 ‎1、了解各种统计图表的特征,能够灵活应用各种统计图表。‎ ‎2、掌握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初步知识,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种统计量的实际意义。‎ ‎3、重难点: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地选择恰当的统计量来反映数据的不同特点。‎ 知识导入 ‎ 统计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在做一些事情之前,要先收集和分析数据,再作出决定。例如,学校了解学生体质健康情况,要收集学生身高、体重等数据,统计就是帮助人们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知识和方法,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过哪些统计知识,你会做一项调查统计并进行数据分析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统计的相关知识。‎ 知识讲解 知识点一 统计表和统计图 分析:(1)小题是对统计图表特征掌握情况的考察,要根据各统计图表的特征及所反映的相关数据来回答问题。不仅要发现一些表面的数据,而且还要从数据中发现更深层次的信息。‎ 解析:(1)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六(1)班男、女生人数及全班人数;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知道六(1)班男、女生人数各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条形统计图表示六(1)班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其中喜欢足球的男生比女生多,喜欢跳绳的女生比男生多,喜欢乒乓球的男生和女生同样多……‎ ‎;折线统计图表示六(1)班同学对自己各年级时的综合表现满意人数随着年级的变化情况,其中六年级时,对自己的综合表现最满意的同学最多。(答案不唯一,只要符合统计图、表反映信息即可。)‎ ‎(2)除了问卷调查数据外,还可以通过现场访问调查、查阅文献资料、实验、上网查询等手段来收集数据。‎ ‎(3)做一项调查统计工作的主要步骤: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 点拨:根据调查目的的不同,结合各种统计图、表的作用选择恰当的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 知识点二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分析:(1)题是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常用统计量求法的考察。平均数等于身高(体重)总和除以总人数;中位数是把这40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再用最中间的两个数据之和除以2;众数则是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2)题中,在第一组数据中,通过数每个数据的个数即可以看出中位数和众数都是1.52。以1.52为界,小于1.52的数据个数多于大于1.52的数据个数,所以改组数据的平均数应小于1.52。在第二组数据中,中位数和众数也可以直接通过数据的个数看出,即都是39。以39为界,小于39的数据个数少于大于39的数据个数,所以该组数据的平均数应大于39。‎ ‎(3)中,在这两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相差不太大,故用平均数可以反映这两组数据的总体水平。‎ 解析:(1)第一组数据 ‎ 平均数:(1.40×1+1.43×3+1.46×5+1.49×10+1.52×12+1.55×6+1.58×3)÷(1+3+5+10+12+6+3)=60.17÷40≈1.50‎ ‎ 中位数:(1.52+1.52)÷2=1.52‎ ‎ 众数:1.52‎ ‎ 第二组数据 ‎ 平均数:(30×2+33×4+36×5+39×12+42×10+45×4+48×3)÷(2+4+5+12+10+4+3)=1584÷40=39.6‎ ‎ 中位数:(39+39)÷2=39‎ ‎ 众数:39‎ 答:第一组数据中,平均数是1.50,中位数是1.52,众数是1.52;第二组数据中,平均数是39.6,中位数是39,众数是39。‎ ‎(2)不用计算,能发现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在第一组数据中,中位数和众数相等,平均数小于中位数和众数;在第二组数据中,中位数和众数相等,平均数大于中位数和众数。‎ ‎(3)用平均数表示上面两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 点拨:平均数需要通过计算才能得到,而众数和中位数需要观察或排序就能知道。平均数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平均值,而众数表示的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中位数则表示这一组数据中最中间的那个量。虽然三个数据有所不同,但它们都能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统计量来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知识点三 可能性 分析:此题是对判定游戏公平性这一能力的考察,谁的方法中代表三个人的时间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则选谁的方法。‎ 解析:第一种方法不合理。在圆形转盘上按三人年龄的大小来分,显然表格所对应的区域要大,指针指向表哥的可能性就大,表哥赢的可能性就大,因此不合理。‎ ‎ 第二种方法公平。在第2个圆形转盘中,代表三方的区域大小相同,这三个人获胜的可能性各是,因此此法公平。‎ 第三种方法公平。设计3个签,在其中1个上面作上记号,同时抽签并打开,那么3个人抽到作记号签的可能性相等,因此此法公平。‎ 点拨:设计抽签方案时,如果不是一次性抽签,并且先抽到的把签打开,那么这种方法也是不公平的。‎ 知识探究 ‎1、 统计表和统计图 ‎(1)统计表的分类 单式统计表:只有一组统计项目的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叫做复式统计表。‎ ‎(2)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特点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 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的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 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 用折线的起伏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作用 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各数量的多少。‎ 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也能看出数量的多少。‎ 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与总数的百分比,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例:填空 学校统计四、五、六三个年级同学捐书数量,为了清除地表示各个年级捐书数量与捐书总数之间的关系,应用( )统计图;某省统计近期禽流感疫情,既要知道每天患病动物数量的多少,又能反映疫情变化的情况和趋势,最好选用(  )。‎ 解析:因为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数量的多少,故第一个空应填条形统计图;因为折线统计图不仅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也能看出数量的多少,故第二个空应填折线统计图。‎ ‎2、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是三个常见的统计量。‎ ‎(1)、平均数:‎ 求平均数的实质就是将几个数量,在总量(和)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变为相等。求平均数的基本数量关系式是: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条件确定总数量及与它相对应的总份数。‎ ‎(2)、中位数:把调查得到的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其中处于正中间的那一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是偶数个,则取正中间的两个,计算出这两个数据的平均数作为该组数据的中位数。‎ ‎(3)、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就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如果一组数据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有多个,那么这组数据的众数就有多个。‎ 例:填空 ‎ 5,8,8,9,14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中位数是( ),众数是( )。‎ 解析:(5+8+8+9+14)÷5=8.8 所以平均数是8.8;中位数是5个数据中最中间的那个,所以是8;在这5个数据中,只有8出现2次,其它数据都只出现1次,所以众数是8。‎ ‎3、 可能性 ‎(1)、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一般用“可能发生”来描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一般用“一定发生”或“不可能发生”来描述。‎ ‎(2)、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的、符合指定要求的游戏规则或方案。会求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例:同时扔两枚硬币,如果一正一反则李丽胜,两个同时为正面或同时为反面则王军胜,这个游戏公平吗?说明理由。如果扔100次,两个都是正面大约会出现多少次?‎ 解析:公平,同时扔两枚硬币,会出现四种不同情况,分别是:正正、正反、反正、反反。所以李丽和王军获胜的可能性各为。如果扔100次,两个都是正面大约会出现100×=25次。‎ 同步练习 一、填一填。‎ ‎1、某公司统计去年1~12月的电动车的生产量,绘制( )统计图,能比较清楚反映出各月电动车的生产量;如果要反映各月生产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可以绘制( )统计图。‎ ‎2、一组数据16, b, 12, 14的平均数是14,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3、盒子里装有大小、形状相同的红球、黄球共12个,如果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则红球至少有( )个。‎ ‎4、某班民主选举班委,有8名同学参加竞选(以编号代替姓名),全班48名同学参加了投票选举。得票情况吐下:‎ 编号 ‎1‎ ‎2‎ ‎3‎ ‎4‎ ‎5‎ ‎6‎ ‎7‎ ‎8‎ 票数 ‎39‎ ‎23‎ ‎43‎ ‎18‎ ‎41‎ ‎46‎ ‎18‎ ‎42‎ ‎(1)得票最多的是( )号同学。‎ ‎(2)得票超过半数的同学能当选为本班班委。那么,这次民主选举( )同学竞选成功,光荣地当选为本班班委,当选率为( )%。‎ 二、我是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 ‎1、一个池塘的平均深度是120厘米,小明的身高是135厘米,小明在这个池塘中游泳没有危险。(   )‎ ‎2、家里又20瓶饮料,其中有2瓶已经过期,妈妈随便拿了1瓶。拿出来的一定是不过期的。(    )。‎ ‎3、北京地区的天气预报播报:今天阴有小雨转多云,降水概率90%。小军说:“今天要带伞,下雨的可能性很大。” (   )‎ ‎4、在一组数据中可能没有众数,但一定有中位数。( )‎ ‎5、在国际象棋小组赛中,甲棋手在50%的比赛中都战胜了乙棋手,那么乙棋手战胜甲棋手的可能性小于。‎ 三、对号入座。(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的信息资料中,不适合用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是( )。‎ A学校各年级的人数 B 六年级各班做好事的件数 C 六月份气温变化情况 ‎ ‎2、六(1)班有40人,六(2)班有42人,要比较期末考试时哪个班的成绩高一些,应该选取( )。 ‎ ‎ A 平均数;B 中位数 C 众数 ‎3、“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这件事是( )会发生的。 ‎ A一定 B可能 C不可能 ‎4、用1,2,3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则组成偶数的可能是(  )。‎ A、 B、 C、 四、综合应用。‎ ‎1、信息统计。‎ 我国南方某市2011年月平均气温统计图 根据上面统计图提供的数据填空。‎ ‎(1)这座城市2011年的月平均气温,从( )月开始逐渐上升,( ‎ ‎ )月的月平均气温最高。‎ ‎(2) 这座城市2011年的月平均气温,从( )月开始逐渐下降,( )月的月平均气温最低。‎ ‎(3)( )月与( )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 )月与( )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 ‎2、六年级(2)班的一次数学测验,全班都达到及格线以上,具体统计如下图:‎ ‎(1)请在纵轴括号内标出每个刻度表示的数。‎ ‎(2)已知在及格段的女生人数是5人,请在图上用表示出来,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3)求这次测验中,全班的优秀率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1、条形 折线 2、14 3、7 4、(1)6 (2)5 62.5 ‎ 二、1、× 2、× 3、√ 4、× 5、×‎ 三、1、C 2、A 3、A 4、A 四、1、(1)一 八 (2)八 一 (3)四 五 十 十一 ‎ ‎2、(1)从下到上依次是:2 4 6 8‎ ‎ (2)略 ‎ ‎(3)(5+4)÷(5+4+6+10+6+5)=25% 答:这次测验中,全班的优秀率是2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