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2-11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备课素材第二单元知识点总汇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七律·长征 一、我会写 崖yá(悬崖、山崖、断崖) 渡dù(渡口、渡江、渡船) 索suǒ(索取、搜索、铁索) 二、多音字 难nán(困难)nàn(灾难) 磅bàng(磅秤)páng(磅礴) 蒙méng(蒙蒙细雨)mēng(蒙骗)měng(蒙古包) 三、近义词 等闲——平常 磅礴——雄伟 逶迤——蜿蜒 四、反义词 逶迤——笔直 开颜——愁眉 五、理解词义 三军:这里指的是红一方面军,“三”在此处是虚指,泛指红一方面军的多个军团。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露出笑面。 乌蒙:乌蒙山,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 五岭: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六、朗读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文学常识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是诗的一种,每篇共有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字押韵,中间四句对仗;分为四联,每联两句,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八、问题归纳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你从“不怕”“等闲”体会到了什么? “不怕”两字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 全无惧色。“ 等闲” 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 不怕” 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诗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 表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 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承接“千山”,先用“逶迤”和“磅礴”极言山势雄险,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言其渺小,表现出了红军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和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概括写出了长征途中经历的哪两件事? 根据自己的理解试分析“ 暖” 和“寒”的妙处。 颈联承接“万水”概括了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两件事,从中可以体会到红军克敌制胜、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暖”字写出了金沙江风高浪急、雾水飞溅的实景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寒”字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形势,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飞夺泸定桥的壮烈情景。 九、诗歌大意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那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十、课文主题 这首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述,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狼牙山五壮士 一、我会写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寇kòu(草寇、日寇、敌寇) 冀jì(希冀、冀求、冀北) 副fù(副手、副食、副班长) 榴liú(石榴、榴莲、手榴弹) 弹dàn(炮弹、炸弹、原子弹) 抡lūn(抡选、抡拳、抡一圈) 贯guàn(贯彻、万贯、全神贯注) 棋qí(象棋、棋子、下棋) 悬xuán(悬案、悬念、悬殊) 沸fèi(沸水、沸点、沸腾) 涧jiàn(深涧、山涧、溪涧) 雹báo(冰雹、雹子、雹灾) 屹yì(屹立、屹然不动) 悦yuè(喜悦、愉悦、悦耳) 屈qū(委屈、屈服、冤屈) 二、多音字 绷bēng(绷着脸)běng(绷带) 弹dàn(子弹)tán(弹琴) 着zhe(看着)zhuó(沉着)zháo(着凉) 三、近义词 进犯──侵犯 崎岖──蜿蜒 屹立──耸立 眺望──遥望 豪迈──豪放 沉着──冷静 奉命──遵照 相继──连续 依托──依靠 惊天动地──震天撼地 气壮山河──气吞山河 四、反义词 集中──分散 沉着──慌张 崎岖──平坦 英勇──懦弱 豪迈──狭隘 昂首挺胸──垂头丧气 惊天动地──风平浪静 斩钉截铁──犹豫不决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五、理解词语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也形容处境艰难。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李喆,常用来形容坚定不可动摇。 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豪迈:气魄大;勇往直前。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粉身碎骨:身体被粉碎,形容死得很惨。 惊天动地:惊动了天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辉煌。 气壮山河:形容气势十分雄壮,可以使山河壮丽多彩。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六、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讲六班五个战士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讲五个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第4-5自然段):讲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顶峰,英勇歼敌。 第五部分(第6-9自然段):讲五壮士英勇壮烈地跳下深谷。 七、句子解析 1.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 从“集中兵力”“大举进犯”可看出敌人兵力强大,敌众我寡,五个战士接受的任务十分艰巨。 2.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的深切的爱,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的精神。“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这里,没有写其他战士的语言,只写他们的内心状态(“热血沸腾”)和动作(“紧跟”)。说明他们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 3.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迅猛,非常有力。这两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4.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壮烈豪迈的口号:“打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充分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这种恨与爱,是五壮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力量之源,是党所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战士们的力量之源,也是敌后抗日根据地英雄儿女们的力量之源。这句话充分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八、问题归纳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 2.准备转移时,摆在五壮士面前的是两条什么样的路?他们选择了哪一条?为什么? 一条是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可以活下去,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是死路一条。他们选择了后面那一条。因为他们觉得群众和连队的安全更重要。 3.五壮士在任务胜利完成后选择了跳崖,这表现出了他们怎样的精神? 面对绝境,他们态度从容,脚步坚定,大义凛然。他们好像不是走向死亡,而是又投身于一场新的战斗。“说” “砸” “走” “ 跳” “昂首挺胸”等词准确生动地描摹了五壮士跳崖时的无畏与悲壮,表现出了他们英勇顽强、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九、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十、教材课后习题 1.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接受任务→(痛击敌人 )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3.课文第2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结合相关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课文中采用白描的手法,将五壮士杀敌的样子逐一作了勾勒,使其形象鲜明。 课文中还对五壮士进行了群体描写,如:“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群体塑像与个人形象相结合,文章的层次感就突出了。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开国大典 一、我会写 政zhèng(邮政、政治、政策) 宾bīn(外宾、来宾、宾客) 盏zhǎn(数盏、酒盏、灯盏) 栏lán(栏杆、石栏、桥栏) 汇huì(汇集、汇报、汇款) 爆bào(爆炸、爆发、火爆) 宣xuān(宣布、宣传、宣誓) 帜zhì(旗帜、标帜、独树一帜) 阅yuè(检阅、阅读、阅览) 制zhì(制服、制止、压制) 坦tǎn(坦克、坦然、坦白) 距jù(距离、距今、相距) 隆lóng(隆重、隆冬、隆起) 射shè(射入、射击、射门) 二、多音字 奔:bēn(奔跑)bèn(投奔) 行:xíng(行走)háng(银行) 三、近义词 汇集──聚集 擎着──举着 诞生──产生 瞻仰──瞻望 欢跃──欢腾 挺立──屹立 排山倒海──惊天动地 迎风招展──随风飘扬 四、反义词 肃静──喧闹 汇集──散开 上升──下降 五、理解词语 开国大典: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观看盛大典礼的看台。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肃立:恭敬、庄严地立着。 瞻仰:恭敬地看。 六、句子解析 1.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人民被反动派踩在脚下,没有独立、自由。现在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代表中国人民推了反动统治,翻了身,站起来了。 2.他读到“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民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掌声。 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推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他是人民群众心目中最敬爱的领袖。人们期盼他成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选举他为主席正合民意。所以当听到毛泽东当选为新中国的主席时全场热烈鼓掌。 3.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这“光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 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这是写人民群众看到人民解放军部队接受检阅时的举动,因为我们的军队是如此威风凛凛,纪律严明,坚强壮大,人民的国家有了钢铁长城,人民的幸福有了可靠的保障。这里用夸张的笔法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5.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这句话是写毛泽东面对人民群众高呼“毛主席万岁”的回应。一方面说明毛泽东对人民的热爱,另一方面,这些动作和口号非一般人所为,直接表现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 七、问题归纳 1.开国大典的“大”主要体现在哪里? 大典的“大”主要体现在: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来得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的海洋ꎻ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2.作者是如何来介绍阅兵式的?展示出了人民军队怎样的风采? 用“开头” “接着” 等表示顺序的词语,详细地介绍了“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师、空军”这些部队在阅兵式上的出色表现,展示出了人民军队的威风凛凛、纪律严明。 3.作者为什么反复写广场的“红旗” “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表现了什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反复写“红旗” “红灯”,是为了写出开国大典的欢庆气氛,反复写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则表现出了人民群众喜悦、激动的心情,更表现出了其对毛泽东的无限爱戴,对祖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4.课文是怎样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的?又是怎样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的? 作者通过场面描写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如“一齐欢呼”“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把手掌都拍麻了”“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等。更多的是通过侧面描写来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如当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等。 八、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至第4自然段):写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先概括交代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成员和人数,然后分别描述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 第二段(第5至第10自然段):主要写了写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 第三段(第11至13自然段):主要写了阅兵式的过程。 第四段(第14自然段):主要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游行的情况。 第五段(第15自然段):主要写散会的情况。 九、课文主题 本文记叙了 1949 年 10 月 1 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十、教材课后习题 1.默读课文,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想想从群众入场到举行游行,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连起来简要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 (1)课文依次写了“群众入场、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新中国成立、升国旗、放礼炮、宣读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这几个场面。 (2)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典礼。下午三点整,典礼开始。首先奏国歌,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然后升国旗。升国旗以后,毛泽东主席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接着,阅兵式开始。之后,开始了群众游行。 2.读读写阅兵式的部分,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1)对阅兵式的场面描写,层次清楚。先写领导人检阅部队,然后写受阅部队走过天安门,最后写看到阅兵的群众欢呼雀跃。 (2)在写受阅部队走过天安门的部分时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先分别介绍“海军”“炮兵”等各个方队,这是“点”;然后总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这是“面”。这种点面结合的方法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整个阅兵式的庄严、隆重,还让我们对各具特色的队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写阅兵式的部分,既有对受阅部队的正面描写,又有讲述群众反响的侧面烘托,两者相结合,写出了当时热烈的场景。 灯光 一、多音字 钻:zuān钻研zuàn钻石 埋:mái埋头mán埋怨 二、近义词 照耀——映照 宏伟——雄伟 激烈——猛烈 茂密——茂盛 注视——凝视 憧憬——向往 焦急——焦虑 璀璨——灿烂 三、反义词 赞叹——嘲笑 挺进——撤退 激烈——和缓 茂密——稀疏 微弱——强烈 焦急——悠闲 暴露——隐蔽 聚精会神——心不在焉 四、词语积累 ABB式:黑魆魆 白花花 绿油油 红彤彤 黄澄澄 绿莹莹 沉甸甸 喜洋洋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形容情况危急的词语:千钧一发 迫在眉睫 火烧眉毛 危在旦夕 四面楚歌 岌岌可危 兵临城下 箭在弦上 间不容发 十万火急 五、理解词语 1.豫皖苏:豫:河南省的简称。皖:安徽省的简称。苏:江苏省的简称。 2.宏伟:(规模、计划等)雄伟壮大。 3.围歼战:包围起来歼灭敌人的战斗。 4.交通沟:阵地内连接堑壕(háo)、工事,供交通联络的壕沟。也叫交通壕。 5.倚:靠着。 6.胸墙:为了便于射击和减少敌人火力可能造成的损失,在战壕边沿用土堆砌起来的矮墙。 7.黑魆(xū)魆:形容黑暗。 8.千钧一发: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30斤。千钧一发指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 9.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课指天安门广场灯光耀眼。 10.华灯:雕饰华美或光华灿烂的灯。本课指天安门广场的灯。挺进:指军队直向前进。 11.阻击:指以防御的手段阻止敌人增援、逃跑或攻击。 清明节:一年中二十四个节气之一,在四月四、五或六日,民间习惯在这几天扫墓。 12.漫步: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 13.憧憬: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与向往。 14.注视:聚精会神,集中精神的看。 15.沙柳:沙柳为沙漠植物,也是极少数可以生长在盐碱地的一种植物。其幼枝黄色,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枝条丛生不怕沙压,根系发达,萌芽力强,是固沙造林树种,其天敌为沙柳毒蛾,生于河谷溪边湿地,分布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地。沙柳用于作北方防风沙的主力,是“三北防护林”的首选之一。 16.信号弹:一种具有独特颜色和性质而被用作信号的烟火照明弹。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17.电钮:电器开关或调节等设备中通常用手操作的部分。多用胶木、塑料等绝缘材料制成。有按下式、扳动式和转动式。 18.整编师:整编师实际上就是军。是把一军压缩成一个师。 六、课内问题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怎样的事? 答:课文主要写了这样一件事:解放战争时期,郝副营长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而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2、本文运用了什么叙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本文运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灯光,与开头照应。这样写首尾呼应,结构紧凑,含义深刻。 3、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引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引起了郝副营长对幸福生活的憧憬;正是因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促使郝副营长在战斗中不顾自身安危,点燃了那本书,用微弱的火光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 七、理解句子 ①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是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向往光明和幸福前景时的神态。从这种神态里,我们理解了他英勇战斗的伟大动力,感到他那颗为解放中国人民、为造福人民而跳动的心。“漆黑的夜空”,是实在的景象,在这里正好衬托郝副营长对光明的向往。 ②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这句话感情深沉,含义深刻。话中称“年轻的战友”,是对年仅22岁就在战斗中牺牲的郝副营长的痛惜。他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后代的幸福和安乐,“孩子们在电灯底下学习”成了“幸福与安乐生活”的一种象征,强调了郝副营长是为了理想而英勇献身。最后一句话既是对前面的情节的呼应,也是作者在由衷地赞叹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 ③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本文开头运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灯光,与开头照应,显得结构紧凑。 八、教材分析 主题思想: 《灯光》本文讲的是作者由天安门广场的千万盏灯回忆起的一段关于灯光的往事,歌颂了革命先烈为了后代的幸福生活,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崇高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 先写在一场激烈的围歼战前夕,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再写战斗打响以后,为了帮助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郝副营长毅然点燃了书,结果暴露了自己,被敌人的机枪打中; 最后写这场围歼战获得了彻底的胜利,而那位“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而献身的郝副营长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课文的开头意在引起对往事的回忆,结尾同开头照应。加上这样的开头结尾,显然是在告诉人们:千万不要忘记那些缔造新中国,给我们带来幸福生活的革命先烈。 口语交际 1.确定演讲主题。 引导确定主题。写演讲稿,首先要围绕着主题。可以从“科学、读书、锻炼身体、健康饮食”中选择一个话题范围,也可以自定。这次演讲主题的自由度比较高,大家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印象比较深刻的的主题准备演讲材料。 2.学写演讲稿。 ①演讲稿一般分为三部分: 开头:根据听众写上适当的称呼,拉近听讲者距离; 中间:用具体的材料把观点说清楚,这是演讲稿的主体; 结尾:用简洁有力的话点明主题,发出号召。 ②演讲稿最难写的就是第二部分,其实只要掌握它的规律,演讲稿也并不神秘。写演讲稿子,首先要有观点;其次用具体材料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③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好的结尾,对于演讲稿非常重要。主要有:号召式结尾;总结式结尾;自然结尾,留有思索余地的结尾等。 ④修改演讲稿。 从语言方面修改演讲稿:指出演讲稿的特殊性──主要以听为主的文字。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要口语化,通俗易懂。听众能否听懂,要看演讲者是不是讲得好,更要看演讲稿是不是写得好。演讲稿写完后,要念一念,听一听,看是不是“上口”“入耳”。如果使用的语言,讲出来谁也听不懂,演讲就失去了听众,也就失去了演讲的意义。这就需要进一步修改演讲稿。 要生动感人。好的演讲稿,语言要生动。怎样使语言生动呢?可以用名言格言增强说服力。还可以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增强表现力。这样,可以使演讲的气氛轻松和谐,吸引听众。 3.练习演讲。 演讲要注意的一些地方:演讲尽量脱开稿子,或者半脱稿;站立姿势要大方,不忸怩;精神饱满,声音洪亮;语速要适中;要注意眼神的交流。 4. 评议谁最棒。 小组评议,看演讲的同学内容是否符合要求: ①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方; ②利用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语文园地二 一、多音字 蒙měng(蒙古)mēng(蒙骗) 磅páng(磅礴)bàng(过磅) 华huá(华丽)huà(华山) 二、形近字 拖(拖拉) 恨(悔恨) 讥(讥笑) 桨(船桨) 施(施工) 艰(艰巨) 饥(饥饿) 浆(泥浆) 盆(脸盆) 涉(干涉) 撤(撤退) 岔(岔道) 频(频繁) 撒(播撒) 侵(侵入) 挚(真挚) 墩(矮墩墩) 寝(寝食) 势(势力) 敦(伦敦) 瑞(瑞士) 受(接受) 斑(可见一斑) 端(端详) 授(教授) 班(班别) 悬(悬挂) 县(县长) 昙(昙花) 渡(渡河)度(尺度)席(席地而坐) 寇(日寇)冠(冠军)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幅(一幅)副(副职) 汇(汇报)江(江河) 三、解析课文、语句 1、《七律·长征》: 五岭透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参考答案: 第一组诗句的意思是: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 这两句诗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第二组诗句的意思是:金沙江波涛翻腾如同烧滚的开水一样,打在高耸人云的悬崖上,把悬崖拍暖了;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仅剩的十三根铁索,横空高悬在湍急的河上,令人望而生畏,不寒而栗。 这两句诗借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两件事写出了红军那种不怕艰难险阻的英勇精神和战胜敌人后喜悦的心情。 2、《狼牙山五壮士》: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体会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在课文中画出类似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1)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2)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参考答案: ①“斩钉截铁”“走”“热血沸腾”。 是对五位战士神态、语言的描写,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他们毅然选择了“绝路”,体现了他们对人民群众深切的爱和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 ②"抢前步”“夺过”“猛地举起”“砸”是对班长马宝玉动作、语言的描写,体现了马宝玉的英勇和奋勇杀敌的决心。 类似语句: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3、《狼牙山五壮士》: 课文第2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结合相关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这一-段写到了“面” 人物的群体,也写到了“点” 每一位战士。这种方法叫点面结合,这样点面结合,全面而又细致地展现了五壮土痛击敌人的情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开国大典》: (1)默读课文,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想想从群众入场到举行游行,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连起来简要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 点拨: 默读时,我们要做到不发声读,不动嘴唇,不用手指着读,还要边读边思考。 参考答案: 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会场、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四个盛大场面。 (2)读读写写:阅兵式的部分,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 参考答案: 课文描写阅兵式的场面时,既具体写到了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师等兵种接受检阅的情况,也从整体上介绍了部队经过主席台前的情况,有点有面,详细具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字里行间传达出的热烈、庄严的气氛。再从课文中找出 这样的句子,在旁边作批注,和同学交流。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到了 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点拨:本题是教给我们阅读的时候怎样做批注并养成边阅读边做批注的好习惯。做批注就是边读边画出自己认为好的词句或者感受深的词句,并在旁边批注出作者这样写好在哪里或者是自己读了这里有什么感触等。 参考答案: ①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②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一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齐抬起头,瞻仰这 鲜红的国旗。 四、近、反义词 近义词 等闲—平常 逶迤一蜿蜒 磅礴-雄伟 进犯一侵犯 崎岖—蜿蜒 屹立—耸立 眺望一遥望 豪迈一豪放 诞生一出生 瞻仰一敬仰 飘拂一飘动 汇集—汇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庄严一严肃 宣告—宣布 憧憬—向往 阻击一阻挡 焦急一着急 宏伟一雄伟 赞叹一感叹 震天动地—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一气贯长虹 反义词 开颜一愁眉 逶迤一笔直 英勇一懦弱 崎岖一笔直 豪迈—狭隘 诞生一死亡 瞻仰一轻视 汇集一分散 庄严—随便 欢呼一悲叹 温暖—寒冷 赞叹一嘲笑 憧憬一绝望 焦急一淡定 惊天动地——风平浪静 斩钉截铁—拖泥带水 排山倒海—风平浪静 五、佳句积累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七律● 长征》 2.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3.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六、日积月累 1、描写爱国的名言、诗句: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三国]诸葛亮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 国]曹植 (3)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宋]李纲 (4)位卑未敢忘忧国。 ——[宋]陆游 (5)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叶挺 古往今来,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国诗人,有甘愿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有为了祖国“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曹植,还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的叶挺。 2、 描写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的四字词语: 斩钉截铁 干脆利落 刚毅果决 当机立断 干净利落 直截了当 3、形容气概豪迈的四字词语: 气壮山河 气贯长虹 叱咤风云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声势浩大 气势磅礴 气吞山河 4、含有反义词的四字词语: 惊天动地 七上八下 舍近求远 街头巷尾 转危为安 翻来覆去 声东击西 5、 描写气势大的四字词语: 排山倒海 铺天盖地 翻天覆地 大气磅礴 翻江倒海 6、含数字的四字词语: 四面八方 五颜六色 七上八下 三心二意 十全十美 7、ABAC式词语: 各式各样 人山人海 若隐若现 忽明忽暗 不慌不忙 8、AABB式词语: 整整齐齐 千千万万 高高兴兴 平平安安 团团圆圆 隐隐约约 9、 描写情况万分危急的四字词语: 千钧一发 迫在眉睫 危如累卵 间不容发 迫不及待 剑拔弩张 一触即发 火烧眉毛 岌岌可危 10、含有近义词的四字词语: 聚精会神 兴国安邦 翻山越岭 调兵遣将 甜言蜜语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