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2-11 发布 |
- 37.5 KB |
- 2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2 月光曲 部编版 (共29张PPT)
22 月光曲 课前预习篇 新课导入 德国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人民音乐家。他一 生为人民创作,为人民演奏,深受人民爱戴。他曾经说过这 样一句话,“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 这一点,该多么幸福!” 那么,贝多芬是怎样用音乐为穷苦 人造福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贝多芬创作《月光曲》 的经过。 目标导学 1. 会写“谱、莱、茵”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盲人、 陶醉”等重点词语。(重点)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能分辨课文中哪 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 的作用。(重点) 3. 了解《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从中体会音乐家贝多 芬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难点) 知识链接 月光曲 贝多芬1801年在经历情感波折后创作的钢琴奏鸣曲。 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听后将此曲第一乐章比作 “犹如在月光闪烁的湖面上摇荡的小舟一般”,因而得名月 光曲。其优美的旋律倾倒了无数音乐爱者,成为家喻户晓的 名曲。 本课写的是关于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一个传说。偶然的 机会贝多芬被一对穷苦兄妹的境遇感动而触发了灵感,即兴 创作此曲,因为这个传说体现了贝多芬同情贫苦人民的善良 品格,所以流传甚广。本文意境优美,读后,我们也仿佛进 入了如梦似幻的美妙境界,对乐曲产生了无限向往,同时对 贝多芬产生了深深的敬仰和爱戴之情。 知识链接 你都知道哪些有关月光的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字词识记篇 我会写的字 读写易 错提示 多音字 辨别 近、反 义词 近义词 辨析 清醒 苏醒 辨析:两者都有“从昏迷中醒过来”的意思。“清醒”指神志从昏迷状态恢复正常;还可指 (头脑)清楚,明白。“苏醒”指从昏迷中醒过来。 运用: 1.他虽然受了重伤,但头脑十分清醒。 2.他昏迷了三天三夜,才苏醒过来。 正音:莱茵 (yīn yīng) 一缕(lǔ lǚ) 辨形:[莱]上短下长,第九笔和第十笔的撇、捺要舒展。[陶]左窄右 宽,注意右半部分里面为“缶”,不是“击”。 弹 tán(弹起) dàn(弹火纷飞) 运用:1.这张琴弹(tán)起来果然非常好听。 2.在那弹(dàn)火纷飞的年代,有多少先辈为了我们今天的 幸福生活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近义词 幽静——清静 陶醉——沉醉 纯熟——熟练 恬静——安静 反义词 清醒——陶醉 纯熟——生疏 清秀——粗俗 微弱——强烈 特殊词语 词语拓展 ABCC式词语:微波粼粼 AABB式词语:断断续续 ABCC式词语:忠心耿耿 烈日炎炎 众目睽睽 得意扬扬 AABB式词语:星星点点 扬扬洒洒 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 幽静的小路 恬静的脸庞 平坦的小路 慈祥的脸庞 悠扬的琴声 清幽的月光 美妙的琴声 皎洁的月光 词语搭配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词语听写 谱写 莱茵 盲姑娘 纯熟 琴键 一缕 陶醉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方法目标 重点方法 写作方法 修辞手法 设置悬念 比喻 其他方法 实写与虚写相结合 阅读方法 边阅读边展开想象 课文品读 1 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 许多著名的乐曲。【句解:概括介绍贝多芬的成就, 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 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句解:总领 全文,用以提起读者的注意,从而引出下文。“谱写” 即创作。“传说”用词恰当、严谨,以说明下文要讲 述的故事的来源。】① 2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 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静①的小路上散 步,听到断断续续②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 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课文讲解篇 名师赏析 ①幽静:深幽静寂,非常安静。 造句:清晨,这片树林十分幽 静,只听见鸟的听声。 ②断断续续:时断时续地接连 下去。本文指琴声不连贯。 造句:她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说话断断续续。 ①思考:《月光曲》这首乐曲是怎 样谱写成的? 贝多芬在散步时听到盲姑娘和哥哥 的对话,产生同情。贝多芬给盲姑 娘弹了一首钢琴曲,盲姑娘猜出他 就是贝多芬,他又即兴为盲姑娘弹 了一曲。贝多芬即兴弹完曲子后飞 奔回客店,连夜记录了下来,这就 是《月光 曲》。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贝多芬谱写了《月光 曲》。 ②思考:本文的两条主线是什么? 《月光曲》一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 叙的,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贝 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小路上散 步→走近茅屋→走进茅屋→ 弹奏一曲→创作《月光曲》→记录曲谱; 暗线是贝多芬的感情发展:听到钢琴声 (好奇),走近茅屋听到对话(同 情),遇到知音(激动),看到月光 (激情)。这种感情的发展与盲姑娘对 音乐的喜爱的感情是交织在一起的。 ③思考:“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说明了 什么? “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说明盲姑娘喜欢 贝多芬的曲子,但弹得不熟练;还说明 贝多芬听到有人弹他的曲子,又不熟练, 才走进茅屋。 【句解:这钢琴声断断续续,说明琴弹得很不熟练。 “弹的正是他的曲子”,说明弹的曲子是贝多芬创作的, 所以引起了贝多芬的好奇。】②③ 【段解】偏远的小镇上,竟能听到有人弹自己的曲子, 一时甚感欣慰的贝多芬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3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突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 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 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 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句解:突出了 盲姑娘想听贝多芬演奏的迫切心情。】一个男的说: “是呀,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quàn)太贵了,咱 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 便说说罢了。”【句解:这是对盲姑娘的语言描写。 “随便说说”,说明了她对哥哥的体谅和理解,她对 自己提出的无理要求感到不安和后悔。】④⑤ 4 贝多芬听到这里,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 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 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 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 【段解】贝多芬毫不犹豫地走进茅屋,因为小姑娘对 音乐的热爱及她的善解人意所感动。体现出他对穷苦 人民的深厚感情。 ④思考:通过兄妹俩的对话你了解到了 什么? (1)兄妹俩很贫穷; (2)妹妹只是听过这曲目,所以弹奏 不好; (3)妹妹渴望听一次贝多芬弹奏乐曲; (4)他们兄妹俩热爱生活热爱音乐。 ③纯熟:指功夫深,技能熟练。 造句:纯熟的排印技术使爷爷退休后还 有人请。 ⑤思考:从盲姑娘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 她的善解人意,她淡淡的凄楚和酸涩,更 让我们感受到了她那种被生活所迫,而强 压住内心对音乐热爱的无奈。她的话也让 我们感受到了她和哥哥之间相互体贴、相 互爱护、手足情深的感情。 5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 “先生,您找 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 “不,我是来弹一首曲 子给这位姑娘听的。”【句解:大音乐家贝多芬不嫌弃 茅屋的寒酸,不嫌弃兄妹的贫穷,充分体现了他对穷 苦人民的同情。】⑥ 6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 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 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③哇!感情多深哪!您, 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句解:句子中的两个“您” 读起来不一样,第一个是表示猜想,语调稍延长一些。 后来她做出了判断,第二个“您”就很肯 定。梦寐以求的愿望变成现实,盲姑娘心情很激动。 她的这几句话使贝多芬十分激动,就产生要为她弹奏 第二支曲子的想法——创作的激情顿时而生。】⑦⑧ 7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 您弹一首吧。”⑨ 8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 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④。 贝多芬望了望 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句解:“清幽”说明月光美丽,气氛优雅。贝多芬 完全被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所感动,致使他要为盲姑 娘演奏第二首曲子也正是出于这份爱心,一首享誉全 世界的名曲《月光曲》诞生了。】 ⑥思考:想一想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 盲姑娘听? 因为贝多芬听到茅屋里传出自己的钢琴 曲,又听到穷兄妹俩的谈话后,他为他 们生活在穷苦中,仍热爱音乐、追求艺 术所感动,所以他要弹琴给盲姑娘兄妹 听。 ⑦思考:从盲姑娘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了 什么? “ 多 纯 熟 ”“多 深 ”说 明了贝多芬弹奏技 术熟练和表现曲子情感充分。两个 “您”字体现了盲姑娘对贝多芬的敬佩和崇 敬之情。盲姑娘的愿望变成现实,激动 的心情溢于言表。 ⑧思考:盲姑娘能听出贝多芬钢琴弹得 纯熟,感情深,说明什么?“您 ,您……” 表达了盲姑娘怎样的感情? 盲姑娘能听出贝多芬钢琴弹得纯熟,感 情深,说明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 乐。她从琴声中体会出演奏者的“感情多 深”,从“纯熟”的演奏技巧中猜到演奏者 就是贝多芬。 ④清幽:(风景)秀丽而幽静。 造句:也许你无法拥有浩瀚的大海,但是 你可以做清幽的小溪。 ⑤微波粼粼:风吹着湖面,泛 起的微小 波浪。 造句:一阵风吹来,湖面微波粼粼。 ⑥恬静:闲适,安静。 造句:她是个恬静的姑娘,总是默默地坐 在一旁看书。 ⑦波涛汹涌: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 容波浪又大又急。 造句:轮船在波涛汹涌的海上缓慢地前进。 9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 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lín) 粼⑤的海面上, 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 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 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tián)静 ⑥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 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 的波涛汹涌⑦的大海。【句解:“恬静”形容姑娘被音 乐唤起了想象后,脸上表现出来的专注、平静的神色。 “仿佛”一词指出哥哥看到陶醉在琴声中的妹妹,从妹 妹专注而平静的神情中产生的感觉,感觉妹妹也和自 己一样,被琴声带到了月光下的大海。】⑪⑫ 【段解】这一段实写虚写相结合,虚实相生,意境悠 远。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产生联想,他联想到海上 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第一幅:月亮刚从“水天相接” 处升起,海面上“洒遍银光”。随着景象的变化,音 乐气势逐渐增强,曲调出现了波折。第三幅:“忽然, 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强调音乐骤然响 起。浪花“涌过来”,气势凶猛,音乐高昂激越,节 奏越来越快。多么美丽的画面,多么丰富的联想!作 者通过皮鞋匠的联想赞扬了贝多芬高超的技艺。 ⑨思考:为什么弹完一曲又一曲? 当弹完一曲后,看到盲姑娘这么爱音 乐、懂音乐,贝多芬觉得遇到了知音, 所以贝多芬弹完一曲又一曲。 ⑩品析:这句话是实写。从中我们可 以体会到清亮如水的月光下,一切是 那么朦胧,那么美,就连破旧的茅草 屋也显得诗情画意。这样的美,盖过 了茅屋里的穷困和凄凉。此情此 景深深打动了贝多芬。 ⑪思考:再次阅读第九自然段,说说 都写了哪几个画面。 三 个 画 面 ⑫拓展:《月光曲》的曲调应 该是( A )。 A.舒缓——明快——高昂 B.明快——高昂——舒缓 C.高昂——明快——舒缓 月亮初升,银光遍海; 月亮高升,穿过微云; 忽然海上刮起大风,卷起巨浪。 ⑧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 思想活动中。 造句:那十足的京腔京韵,使全场的 戏迷都陶醉了。 10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⑧了。⑬等他们醒过神来, 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句解:“陶醉”“醒过神”体现 了音乐艺术的巨大感染力。】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 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句解:反映了贝多芬想急切记录下曲子的心情。】 ⑭ ⑬ 思考:从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 她睁得大大的眼睛。”“等他们醒过神 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 ⑭ 思考:两个句子中的“刚才”分别指 什么时候? “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 刚才弹的那首曲子。” “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 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 下来。第1句中的“刚才”指的是贝多芬 听到盲姑娘和她哥哥的谈话之前。 第2句中的“刚才”指的是贝多芬为盲姑 娘弹的第二首曲子。 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介绍月光曲的创作过程。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介绍月光曲的谱写。 结构图示 《月光曲》的传说 散步 听到 走进 第一首 纯熟 第二首 月光、大海 飞奔 记录 月 光 曲 主题感悟 主题归纳 本文讲述了贝多芬因同情鞋匠 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 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 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贝多芬 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以及 他 丰 富 的 想 象 力 和 卓 越 的 才 华 。 感悟心语 本文叙述了《月光曲》的创作过 程。这一创作过程来源于盲姑娘对贝 多芬乐曲的痴迷与挚爱和伟大的音乐 家贝多芬对穷苦大众的同情与热爱。 同时也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 仅要靠丰富的想象力,更来源于高尚 而真挚的情感。 写法练笔 写作特点:虚实结合。虚实结合,即将虚拟描写与真实描 写结合在一起。文中写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时,既写了真 实的月光下茅屋的一切,又写了虚拟的想象到的月光下大海 的画面,虚实结合,意境优美,使文章更具魅力。 仿写思路:虚实结合,合理运用联想是本文的特点之一。 由所写事物想到与其相关的生动形象的场面,使思想感情得 到充分的表达。这便是联想。 我的练笔:运用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用一段简短的文字来 描写肖邦的《夜曲》。 课后习题解答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读的时候要特别 注意文章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 课后作业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贝多芬为什么弹琴给盲姑娘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参考答案:贝多芬听到幽静的小路边的一所茅屋里传出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而且弹的 正是他的曲子,他当然感到很惊喜。当贝多芬听到屋里穷兄妹俩的谈话以后,他为这 样贫苦的人在困苦的生活中仍然喜爱音乐、追求艺术所感动,所以贝多芬决定弹琴给 盲姑娘兄妹听。当弹完一曲后,了解到盲姑娘热爱音乐、懂音乐,更让贝多芬激动。 面对纯洁、善良、酷爱音乐的盲姑娘,贝多芬思绪万千,心情激荡,决定再给她弹一 首曲子。 ◎反复朗读第9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再背诵下来。 参考答案:首先分清第9自然段的实物与联想,知道哪些语句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 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如,贝多芬面对纯洁、善良、酷爱音乐的盲姑娘,思绪万千, 心情激荡,决定再给她弹一首曲子。这时,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 屋里显得格外清幽。这些描写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事物。而贝多芬弹的《月光曲》,正 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引起的音乐联想。“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 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 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 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这是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的画面。第一幅:月 亮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海面上“洒满银光”。 此刻,音乐轻幽、舒缓。 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现了“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 随着景象的变化,音乐气势逐渐增强,曲调出现了波折。第三幅: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浪花一个接一个“涌过 来”,气势凶猛,音乐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多么美丽的画面, 多么丰富的联想! 课后习题解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