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 (1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 (13)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本课相关情况说明:‎ 教材分析:本诗为宋代杰出诗人苏轼所作,写的是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黑云像打翻的墨水雨点就像珍珠一样乱跳,蹦进船里。忽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把云和雨吹散了,此时从望湖楼上向下看,湖水就像天空那样广阔,一片汪洋大海。全诗四句话写云、雨、风、水,生动形象;写山、船、地、楼,句句求实,堪称写实景的佳品。苏轼笔下的云、雨、风也各具特点,诗人以“翻墨”喻云,“跳珠”喻雨,“卷地”写风,又精选动词“遮”“跳”“吹”,显得色彩分明,形象生动,极富立体感。‎ 教学目标:‎ 1、 理解“醉”的含义。‎ 2、 体会诗人对雨景的赞美。‎ 3、 通过吟诵将自己对诗的理解表现出来。‎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了解雨的急速变化感受西湖上这场雨的美,体会诗人对雨景的赞美,并通过吟诵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重点: 体会雨景之美。‎ 难点:通过对诗人创作背景的了解,感受其豁达开阔,并通过吟诵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教学用具:多媒体 ‎ 教学课时:全文预设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由题导入。‎ 1、 齐读课题,注意停顿。‎ 2、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时间:六月二十七日、地点:望湖楼、什么事:喝醉后写诗。)‎ 3、 题目中“醉”的意思是什么?(板书:喝醉)‎ 4、 诗人喝醉后都写了些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二、 理解诗意,品读古诗。‎ ‎1、自读古诗,诗人喝醉后都写了些什么? (黑云、白雨、卷地风、水如天)‎ ‎ 2、诗人重点写了什么?(雨)‎ ‎ 3、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雨?从哪里可以看出?(滂沱大雨;黑云、白雨、翻墨、跳珠、乱入船)‎ ‎ 4、诗人在这场大雨中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看到听到的内容除了诗句中描绘的,还要学生发挥想象力去联想,如大雨落在湖面、屋顶、树叶上······是什么样的,会发出什么声音。)一次感受雨之“大”。‎ ‎ 5、诗人笔下的这场雨,除了大,还有什么特点?如何知道?(急;未遮山;忽吹散)‎ ‎6、这场疾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诗人对这番美景的赞叹)‎ ‎7、诗人的情感通过平仄也能表现出。‎ 三、吟诵古诗,体会诗情。‎ ‎1、再读本诗,标明平仄。‎ ‎2、根据平仄诵读本诗。‎ ‎3、明确本诗的入声字,说说自己的理解。(黑、白、入、忽。云和雨的颜色描写,雨点落船的“入”字以及风起云散雨停歇的“忽”字,无不是在刻画雨的“大”和“急”。)‎ ‎4、理解格律特点,再诵古诗。‎ ‎5、诗人在这美景中饮酒,他的醉是酒醉,更是陶醉,陶醉在这如画景中。(板书“陶醉”)‎ ‎6、在诵读的基础上吟诵古诗,将自己体会到的情感用“吟”的方式表达出来。既可以跟着徐健顺老师的调,也可以是自己独特的吟诵调。(先听徐老师的吟诵,再自由吟。)‎ 四、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更深入理解本诗。‎ ‎1、请学生说说对苏轼的了解。‎ 2、 解读苏轼生平:‎ 名动京师—自请出京—乌台诗案—被贬黄州—重被启用—再请出京—流放儋州—卒于归途。‎ ‎3、本诗创作背景:经历数次人生起伏,再请出京,于杭州所作。‎ ‎ 4、我们了解了诗人的经历,再品读此诗,你有何感受?诗人又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豁达开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