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6年级语文教案: 第2讲 记叙文的修辞手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学6年级语文教案: 第2讲 记叙文的修辞手法

辅导教案 学员姓名: 学科教师:‎ 年 级:六年级 辅导科目:语文 ‎ 授课日期 ‎××年××月××日 时间 A / B / C / D / E / F段 主题 第2讲 记叙文的修辞手法 教学内容 ‎1. 能够准确辨别各种修辞手法,体会其作用 ‎2. 能够在具体题目中学会运用修辞手法的解题技巧 教法指导:‎ 1、 教师用导入环节,做趣味互动,与学生通过猜谜,找到与修辞知识点相关的特点,进行探索、思考。可PK、讨论,激发学生互动、探究的兴趣。评比出修辞大王!‎ ‎2、结合上节课课后预习,完成练习。可以合作,生与生相互讨论、探索,也可PK,谁说的最准确。比一比谁是答题王!‎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经典的游戏,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 ‎1、头戴红顶帽,身穿白布袄。走路像摇船,说话像驴叫。(猜一动物)‎ 请问,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比喻 ‎2、长长的黄鳝,短短的泥鳅。弯弯的虾米,倒挂的石榴。(猜一日常用具)‎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裳,坐在绿洲上。(猜一植物)‎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通过刚才的猜谜游戏,我们发现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能够增添生活的趣味,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修辞手法的课堂,来领悟修辞的无限魅力。‎ 教法指导:‎ ‎1、专题知识梳理模块有部分会出现重复,请大家采取灵活的策略来处理本部分。例如学生基础较好,老师可采用回顾式、提问式等方式进行知识梳理。‎ ‎2、注意由于学生年龄段较低,知识梳理时尽量不要完全复述教案,多使用一些联想和简单、直白的语言,便于学生理解。‎ ‎3、知识梳理中,修辞的讲解要注意生动有趣,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讲解,如:比喻脸红,可以说:我们班的这位同学,脸蛋红的好像苹果或进行夸张,可以说:某位同学眼睛太大了,大得像牛眼一样。‎ ‎4、注意和学生的交流互动,每个知识点讲完,随时关注到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讲授语言。其余部分,可根据课堂学生程度和进度,略讲。‎ 一、比喻 ‎(1)基础知识:‎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根本不同的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作比。‎ 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在小学阶段重点应掌握明喻,句中往往用“像”、“像……一样”、“仿佛”、“犹如”、“如同”等把被比喻的事物和比喻的事物联系起来。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像一座大花园。”句中把小兴安岭比作大花园,用大花园来比小兴安岭。‎ ‎(2)在运用比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同类事物之间不能打比方。例如:“一颗炮弹像重磅炸弹一样,在敌人的阵地上炸开了。”“炮弹”和“炸弹”是同类事物,不能构成比喻。‎ ‎2、作比的事物同被比的事物之间,如果没有相似点,不能构成比喻。例如:“在山脚下仰望,蓝天夹在群山之间,好像朵朵梅花悬在头上。”“蓝天”和“梅花”虽不是同类,但没有相似点,所以打比方不恰当。‎ ‎3、比喻也有褒贬之分,运用时要注意感情色彩。例如:“她似乎感到德国军官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句中把德国军官的眼睛比作恶狼,突出其凶残,含有强烈的憎恨。‎ 总之,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比喻,能使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 二、拟人 拟人就是把事物当作人来描写,使它具有人的语言、动作或思想、情感等。如:“冬天过去了,微风悄悄地送来了春天,柳条儿舒展开身子,快活地跳起了舞。”作者把“微风”、“麦苗”都当作人来写,显示出了充满活力的春天来到。‎ 运用拟人手法,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从而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如“高梁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句中没有出现人,但人的动作“涨”、“笑”形象地表现出了高梁成熟红通通,稻子成熟沉甸甸的情景,进而让人感受到秋天丰收的美景。‎ 总之,巧妙、自然地运用拟人这一修辞手法,能使文章趣味盎然。‎ 三、夸张 ‎(1)基础知识:‎ 夸张就是一种为了表达强烈的情感,故意夸大或缩小某_事物的某种特征的修辞手法。‎ 我们常听到李白的佳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诗中都夸大了瀑布和白发长的特点。可这种夸大的描述是在客观现实基础上的描述,具有本质上的真实,毕竟那瀑布长长的,一泻千里呀!所以,李白的这两句夸张句被诵为千古佳句。‎ ‎(2)运用夸张要注意两点:‎ ‎①必须注意真实。夸张虽然“言过其实”,但这是从表面上看;从本质上看,它是有生活依据,合乎事理的。“桂子花开,十里飘香。”桂花香味确实比其他香味飘得远,才可说“十里飘香”。相反,人身上洒的香水就不能这样说了。‎ ‎②夸张要明显,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一天等于二十年”是明显的夸张;“一年干了两年的活儿”,就可能是事实了。“万斤重担不畏难。”一看就知是夸张,可“我一担挑得起一千三”那就要被人家误认为这句话既不是事实,也不是夸张,而是在吹牛。‎ 四、排比 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紧密关联的短语或句子连成一串就称为排比。如“豫园,是上海的明珠;豫园,是江南的名园;豫园,是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 作文时,运用排比句切忌生拼硬凑。当我们的感情很充沛需要冲出时,这时使用结构相似、语气一致的一连串语句来表达,就显得很自然。如:“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这一连串结构相似、语气一致的语句诗意酣畅,节奏鲜明,情感浓烈,恰当地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五、设问 说话或写文章时,为了强调某一意思,常常无疑而问,然后自己作答,这种方法叫设问。如:“世界上有没有给自己写信的人呢?有!”‎ 设问与反问一样,都是明知故问。但设问是自问自答,而反问是问而不答,答案寓于语句之中。设问使句子强调的意思更突出,以引起读者注意,所以它常常处在一段的开头,目的在于把问题及早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六、反问 ‎(1)基础知识:‎ ‎①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到表达者的真意。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 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有呢?‎ ‎②我心里在想着,宁静的竹海里难道没有人家?‎ ‎(2)设问和反问有什么区别呢?‎ ‎ ‎ ‎ ‎ ‎ ‎ ‎1、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确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 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二、 小结 ‎(教法指导:教师采用引导留白式回忆方法,或让学生一起相互探究完成,也可在讲完典型例题后进行总结)‎ 基本作用 比喻 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拟人 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夸张 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排比 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设问 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反问 增强语气,体现较浓的感情色彩。‎ ‎【典型例题】‎ 教法指导:‎ 1、 教师引导学生,可以以小测验形式,随堂考察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可以讨论合作,完成题目;也可以生生PK,比一比谁是答题王!‎ ‎2、针对学生不会题目或难理解的词语,教师需要趣味解答,也可让其他学生当小老师,进行帮助解答。‎ ‎(2)实战演练:‎ ‎1.照要求填空。‎ ‎(1)河岸的柳条像一丝丝绿绸,在春风的吹动下轻轻摇曳。‎ 句中把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 答案:(1)柳条、绿绸;‎ ‎(2)大海像位幽默智慧的老人,总爱抛出一个个谜语,引逗人们去揣摩、探究。‎ 句中把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 答案:(2)大海、老人;‎ ‎(3)早上,弥漫在山谷和树林里的炊烟,好像海洋上的雾气。‎ 句中把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 ‎ 答案:(3)炊烟、雾气 ‎ ‎2.判断题(是比喻句的打“√”,不是比喻句的打“×”)。‎ ‎(1)林青的脸长得像她妈妈。 ( )‎ ‎(2)大象的四条腿像四根大柱子。 ( )‎ ‎(3)我们不能同情像狼一样的恶人。 ( )‎ 答案:(1)(×)(2)(√)(3)(√)‎ ‎(2)实战演练:‎ ‎1.照样子填空。‎ 例:一颗有生命力的种子,如果不落在肥土里,落在瓦砾堆里,它决不会悲观,决不会叹气。‎ 从悲观、叹气能看出是拟人。‎ ‎(1)花儿在春风中向我们点头微笑,柳条在向我们招手。‎ 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看出是拟人。‎ 答案:(1)点头微笑、招手 ‎ ‎(2)不知谁往河里丢进一颗小石子,激起的浪圈追逐着夕阳的余辉。‎ 从____________________能看出是拟人。‎ 答案:(2)追逐 ‎(3)小河快活地唱着歌流向远方。‎ 从____________________能看出是拟人。‎ 答案:(3)唱着歌 ‎ ‎【巩固提升】‎ 教法指导:‎ 1、 教师引导学生,可以讨论合作,完成题目;也可以生生PK,比一比谁是答题王!‎ 2、 针对学生不会或不熟悉的词语,教师可趣味解释,也可让其他学生当小老师,进行帮助解答。‎ ‎3、注意:此部分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情况和熟练度,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把控答题的进度,营造出课堂的紧张度和刺激感。‎ 妈妈,送你半朵玫瑰花 在学校门口有个卖花的妇人,每天雷打不动的准时出现,推着辆板车,车上热热闹闹的挤满了玫瑰、百合、康乃馨……还有一些叫不出名的花。 唯一没有生气的是那妇人的脸,学美术的同学说她简直是尊天然的雕塑,毫无表情,冷冰冰的。卖花的妇人听说不过三十出头,可看上去却有五十的光景。 妇女有个女儿,才十岁,却极为líng lì( )乖巧,时常咬着我们的耳朵说悄悄话:“我妈妈下岗了,她偷偷的哭了好几夜呢!”“姥姥病就要好了,妈妈这个月卖花的钱说要给我买新衣服呢!”“我没有爸爸,我爸爸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不在了!我不记得他的样子!”小孩子的眼睛里是没有忧愁的,但我们听了,心里总忍不住有些黯然。 那一年的寒假刚过,就是情人节。妇人一早就推着一车的玫瑰来,卖,小女孩也跟着来了,冻得咝咝作响,手里还握着一枝玫瑰,骄傲的告诉我们这是她挑出来的最好的一枝,她要送人的。我们笑笑,十岁的小女孩也会有爱情吗?‎ 车上的玫瑰一律的含苞欲放鲜艳欲滴,在雪地里分外耀眼,就像无数浓得化不开的爱情故事。4元一枝,要比花店里便宜一半。那天玫瑰卖的分外好,学校里,好多平时不爱花的同学都跑出来,拿上几朵去装点他们不够浪漫的爱情。没多久,一车的玫瑰花就卖得所剩无几了。‎ 她们正要收拾回家,远远的跑来一对情侣,看到只剩下几只残花的桶失望极了。那个妙龄女郎扭头刚要走又停了下来,看见了小女孩手中的那枝长柄的玫瑰,一枝独秀,分外诱人。 “这朵花卖吗?”“不卖!我要送人的!”小女孩回答的干净利落,透着无比的骄傲与自豪。“卖的卖的,四元一枝,小孩子不懂事呢!”卖花的妇人连忙上前打招呼,匆匆收了钱,便急着要从小女孩手中拿过玫瑰。小女孩一下子跑了,没跑多远,脚一滑,就狠狠地摔到在地上。玫瑰的刺戳到了手心里,流出血来。小女孩吃力地护着那花,从雪地上站起来,手上的血印在洁白的雪地上,触目惊心。 终于买花的情侣拿着那只玫瑰走了。小女孩擦干了眼泪,在最后剩下的残花中挑了半天,找出一枝来,那上面的花掉了一半,只有半朵了。她怯怯地走到正低头忙着收拾的妈妈面前,举起手里的花:“妈妈,这半朵花送给您,您爱我!我爱您!”一刹那间,卖花的女人呆住了,良久,接过花,泪珠从脸上滚落。 我们都被小女孩震撼了。有谁说过情人节的玫瑰只能装点爱情?‎ 那一天,情人节的玫瑰,情人节的雪,印在了我们所有人的心里。‎ ‎1、看拼音写汉字: ‎ líng lì( )‎ ‎2、第一段划线句运用了 修辞手法,作用是 __ _‎ ‎3、第二段划线句运用了 描写,从下文来看,卖花妇人之所以会这样说因为 ‎(1) __‎ ‎(2) __‎ ‎(3) __‎ ‎4、谈谈你对第十段的理解。‎ ‎ ______‎ ‎5、第九段中“一刹那间,卖花的女人呆住了,良久,接过花,泪珠从脸上滚落。”根据这一段描写,补写卖花妇人心理活动。‎ ‎ ‎ ‎ ‎ 参考答案:‎ ‎1、伶俐 ‎2、生动形象写出花儿充满生机。‎ ‎3、肖像 她下岗了 小女孩的姥姥病了 丈夫离她而去 ‎4、是小女孩对母亲纯洁的爱印在人们心里 ‎5、略 教法指导:‎ 1、 教师引导学生,可以以小测验形式,随堂考察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可以讨论合作,完成题目;也可以生生PK,比一比谁是答题王!‎ 2、 针对学生不会或不熟悉的词语,教师需要趣味解释,也可让其他学生当小老师,进行帮助解答。‎ ‎3、注意难点习题,教师可以设置最佳答案奖,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他们的答案和想法。教师解答时注意引导学生总结。‎ 一、综合练习 ‎1.下面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里。并且任意从中选择三个句子,写出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1)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 )‎ ‎(2)牵牛花那翠绿的花片,红的、白的、紫的、蓝的花,组成了条条花索,使屋前像是挂上了条条彩带,又像是引来了一片彩霞。 ( ) ‎ ‎(3)太阳升起时,牵牛花用露水擦了身,洗了脸,化了妆,精神抖擞地绽开喇叭似的花朵了。( )‎ ‎(4)这样美丽的公园,怎能不让人喜爱呢? ( )‎ ‎(5)那闪闪发光的东西是什么?原来是盏盏灯火。 ( )‎ ‎(6)我不能忘记,您那慈祥的面庞;不能忘记,您那亲切的笑容;不能忘记,您的谆谆教诲。‎ 敬爱的周总理,您永远活在我心中。 ( )‎ ‎(7)老虎大吼一声,震得地动山摇。 ( )‎ ‎(8)春日,春雨潇潇,绿幽幽的竹山,翠生生的竹林,像一幅烟雾迷蒙的冰墨画。 ( )‎ ‎(9)一支支春笋,披着淡绿的嫩衣,在春风中微笑,在春雨里淋浴。 ( )‎ ‎(10)懂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是谁?是我国古代的锝中医”华佗。 ( )‎ ‎(11)天空中的云彩,有时像高山,有时像骏马,有时像巨人……变幻莫测。 ( )‎ ‎(12)我的故乡在江南,故乡的小河,像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 ( )‎ ‎(13)诚实和信任难道不比金钱更重要? ( )‎ ‎(1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 ‎(15)水仙身着白色裙衫,在风中行走姗姗。 ( )‎ ‎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1)夸张 (2)比喻 (3)拟人 (4)反问 (5)设问 ‎(6)排比 (7)夸张 (8)比喻 (9)拟人 (10)设问 ‎(11)排比 (12)比喻 (13)反问 (14)夸张 (15)拟人 二、阅读理解 于先生 ‎①于先生的眼睛很亮,但他喜欢眯着。于先生给我们上课时,曾对他的眯眼习惯做过解释。于先生从前是公社的公安员①,公安员要经常“凝视”生活,他就顺理成章地养成了这个不好也不坏的习惯。“写文章也是这样,要‘凝视’生活!”于先生凝视着我们,开始了他的作文课。‎ ‎②于先生是我初中时候的语文老师。于先生教我们写作,常常要我们在文章的末段用抒情手法。“啊——”于先生把头往后一仰,胸脯挺起,两臂像扇子一样张开——却又停住了,然后改变一个姿势,俯身在讲台上,竖了一根手指(往往是右手的食指,因为用红笔批作文,他的食指往往是红的)在嘴前,于先生悄声道:“抒情,是的——抒情是味精,要使文章有韵味,一定要抒情。”于先生教我们写作,他自己也写,于先生的文章发表得很多。于先生一发表文章,总要拿到班上读给我们听。于先生要读自己的文章,神色有点诡秘,又有点羞涩。于先生的稿费领到不少,我听我们班一位姓黄的同学说(黄同学是教工子弟,家住于先生隔壁),于先生一领稿费,就要他老婆炒个鸡蛋给他补脑子。所以每次于先生一掏他的上衣口袋找稿子,我心里就想,今晚于先生肯定又有炒鸡蛋吃了。于先生读他自己的文章时,我们静悄悄的,但快到末段时,全班同学都会不约而同地把头往后一仰,就像一片稻穗被风吹了一下,齐声发出了一声“啊——”。为什么知道于先生要念末段了呢?因为于先生在念末段前,总会稍稍停顿一下,清一清嗓子再念。后来我们和于先生之间渐渐有了默契,于先生读末段前的那十几秒时间,于先生用来清嗓子,而我们则用来酝酿发“啊”声的情绪。“啊——”我们喊一声,于先生笑了起来。‎ ‎③于先生教作文教出了名气,十年前,于先生的一批弟子曾经获得了华东六省一市及县、校、年段等各种各样的学生作文竞赛奖。于先生把我们从初一带到初三,我们班学习园地里,总是贴满了作文奖状和一页页在风中哗哗作响的范文。于先生的弟子可以冠“于家军”的美名。我虽不是“于家军”中的人,但我当年是真心为“于家军”感到骄傲的。于先生也曾表扬过我的作文。我记得是一篇《学校的一天》,开头我这样写景:“校园操场边有一排合欢树,它们大概是因为‘合欢’,才紧紧地长在一起吧?”于先生在这句话下面给打了一条醒目的波浪线,还把文章拿到班上读给大家听。于先生的红色波浪线太迷人了,后来我当了语文老师,在给学生批改作文时,我最爱用又最吝啬用的评点符号,也就是这种红色波浪线。‎ ‎④于先生的弟子中最出色的应该算那位姓赵的女生,她是我们那一代少年中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于先生还宠爱过一位姓潘的山区孩子,潘同学性格内向,喜欢玩手指,常常十指叉在一起捏得满手嘎吱嘎吱响。赵同学后来考上了复旦大学,潘同学后来好像落第,此后杳无音讯。我不知道当年于先生的作文弟子们,是否还记得于先生那时的眯眼动作,感叹词“啊”,以及那些激动人心的红色波浪线。‎ ‎⑤至于于先生,我是前日刚刚遇上的。人胖了些,穿一套漂亮的西装,还是喜欢凝视人,而且让我快乐的,是他还记得我。我问于先生的近况,他告诉我,在台湾街买了店面,做水暖设备的生意。我替于先生高兴。于先生有了钱,这是好事。‎ ‎【注释】①公社的公安员:公安员负责公社的治安和调解工作。‎ 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其作是                     _____。‎ 参考答案: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于先生和学生有了默契,学生们也十分喜爱于先生。‎ ‎ ‎ ‎(教法指导:组织学生总结收获,可一起讨论总结,也可分别总结分享。主要以学生自我总结为主,TR进行引导为辅,为本次课做一个总结回顾;总结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画思维导图、默想回忆、抢答形式等。教案中给到重难点/易错点等的总结条目。)‎ 1、 请大家用小组PK的形式,抢答今天学的几种修辞手法。‎ ‎ __________(比喻)‎ ‎ __________(排比)‎ ‎ __________(拟人)‎ ‎ 修辞手法 __________(夸张)‎ ‎ __________(反问)‎ ‎ __________(设问)‎ 2、 请口头总结一下本堂课学到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基本作用 比喻 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拟人 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夸张 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排比 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设问 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反问 增强语气,体现较浓的感情色彩。‎ 一、 巩固练习 请在后面的括号里面写出每个句子的修辞手法,并且任选三句写出这句话的作用。‎ 1、 孰为汝多知乎?( )(反问)‎ 2、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设问)‎ 3、 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夸张)‎ 4、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反问)‎ 5、 古老的威尼斯沉沉入睡了。( )(拟人)‎ ‎6、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设问)‎ ‎7、他的房间只是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夸张)‎ ‎8、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比喻)‎ ‎9、既然我的老师播下的种子在他们的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了,我们播下的种子有什么理由不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 )(反问)‎ ‎10、此时此刻,我耳边又回想着充满墨香的书声,快乐童真的歌声,尽情嬉闹的笑声,诲人不倦的心声。( )(排比)‎ ‎1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似的。( )(拟人)‎ ‎12、洞内岔路横生,如同迷宫一样。( )(比喻)‎ ‎13、镇上的人又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来,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夸张、比喻)‎ ‎14、密西西比河也在为他流泪。( )(拟人)‎ ‎15、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 )(拟人)‎ ‎16、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跳出一只野兔来,箭一样地窜过雪堆。( )(比喻)‎ ‎17、广场上人山人海。( )(夸张)‎ ‎18、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比喻)‎ ‎19、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排比)‎ 二、下节课预习 ‎ 1、下节课主题:《记叙文之写景训练》‎ ‎ 2、预习作业:‎ ‎(沪教版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第一课—《春》)‎ 春 ‎ 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预习问题讨论】(预习问题分为可选和必选,根据学生程度进行选择,前2题建议中等程度偏下学生,第3题建议中等程度学生,第4题建议优等生,注意:第五题是必选题。)‎ ‎1、这篇材料出自哪个作品?□必选□可选 ‎2、这是一篇什么类型的文章?□必选□可选 ‎3、材料中哪些语言特别精彩、优美?□必选□可选 ‎4、上海初三一模试卷中有一道作文题《春天在哪里》,你如何理解?□必选□可选 ‎5、美丽的景色和风景,你一定看过不少或是拍过不少,找2个精彩的,跟大家分享吧!‎ 预习札记 预习分享主讲人:‎ 是否进行资料检索?是 否 是,检索渠道是,检索反馈 否,为什么呢?‎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