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检测试卷第一单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总分得分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luòtuorèqíngtānfànhékuàngfèiténgfěnsuìlàngmànrǎngāng二、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9分)翡翠(fēifěi)蜜饯(jiānjiàn)娴熟(xiánxiàn)唾沫(tuòtuō)焖饭(mēnmèn)皎洁(jiāojiǎo)机杼(zhùshū)脱缰(jiāngjāng)吞噬(sìshì)三、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3分)1.纤纤擢素手()A.伸出,抽出B.洗净C.提拔2.中庭地白树栖鸦()A.中间的亭子B.庭中C.庭院中间3.寒食东风御柳斜()A.防御B.预防C.御花园四、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2分)7 1.孩子们()要放鞭炮,()要过春节了。2.()今天是元宵节,()今天的北京特别热闹。3.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4.北京()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过得分外热闹。五、读句子,将画线部分换成意思相同的词语。(4分)1.新年时,显出所有的景象和事物都变得焕然一新的气氛。()2.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白天、黑夜不间断。()3.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没有丝毫的相同之处。()4.西藏地方大,人烟少,生产形态松散,生活节奏比较缓慢。()六、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2分)1.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春节眨眼就要到了啊。()2.锅子中,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3.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4.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七、《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下面哪项也表达了思亲之情?(  )(2分)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B.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D.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八、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7分)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农业产品展览会”是指。作者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一民俗特点。用加点词“不是……而是……”仿写句子。(4分)7 2.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改为陈述句)(1分)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翻译诗句)(2分)九、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5分)1.《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是按照顺序描写的,重点描写了、、等内容。2.《迢迢牵牛星》中借牵牛星、织女星表达人间夫妻哀愁、怨恨和情思的语句是:,。3.《藏戏》以结构安排内文,先用三个句概括介绍藏戏的主要特点:、、。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然后简略地说明其他特色,最后用一句话结束全文。4.《长歌行》中有一句劝人珍惜时间的句子是:,。十、课内阅读。(9分)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把古诗补充完整。(2分)2.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的特点。(2分)3.这首诗前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3分)7 4.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2分)十一、课外阅读。(11分)过年(节选)梁实秋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除夕要守岁,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这对于一个习惯于早睡的孩子是一种煎熬。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灯,又是纱灯,烛光辉煌,地上铺了芝麻秸儿,踩上去咯吱咯吱响,这一切当然有趣,可是寒风凛冽,吹得小脸儿通红,也就很不舒服。炕桌上呼三喝六,没有孩子的份。压岁钱不是白拿,要叩头如捣蒜。大厅上供着祖先的影像,长辈指点曰:“这是你的曾祖父,曾祖母,高祖父,高祖母……”虽然都是岸然道貌微露慈祥,我尚不能领略慎终追远的意义。“姑娘爱花,小子要炮……”我却怕那大麻雷子二踢脚子。别人放鞭炮,我躲在屋里捂着耳朵。每人分一包杂拌儿,哼,看那个桃脯蜜枣沾上一层灰尘,怎好往嘴里送?年夜饭照例是特别丰盛的。大年初一不动刀,大家歇工,所以年菜事实上是大锅菜,大锅的炖肉,加上粉丝是一味,加上蘑菇又是一味;大锅的炖鸡,加上冬笋是一味,加上番薯又是一味,都放在特大号锅子、罐子、盆子里,此后随取随吃,大概历十日不得磬,事实上是天天打扫剩菜。满缸的慢头,满缸的腌白菜,满缸的成疙瘩,不知什么时候才可以见底。芥末堆,素面筋,十香菜,比较的受欢迎,除夕夜,一交子时,煮悖悖端上来了。我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去吃?胡乱吃两个,倒头便睡,不知东方之既白。1.文段写的是除夕守岁,共写了几件事?请概括出来。(2分)2.总领全文的句子是。从“”“7 ”等语句可以看出本文与《北京的春节》是不同的过年感受。(3分)3.文段的第二句:“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灯,又是纱灯,烛光辉煌,地上铺了芝麻秸儿,踩上去咯吱咯吱响。”这个描写的作用是。(2分)4.文段中写道过年要给祖上叩头,想想看,在这个仪式中寄托着什么呢?(2分)5.文段中画线句子用了三个“满”字,有何作用?(2分)十二、习作(30分)题目:难忘的春节提示:在你的家乡,过春节都有哪些习俗?给你留下最为深刻的影响的春节是如何度过的?要求语句通顺,内容丰富。答案:一、骆驼热情摊贩何况沸腾粉碎浪漫染缸二、fěijiànxiántuòmènjiǎozhùjiāngshì7 三、1.A.2.B.3.C.四、1.之所以是因为2.因为所以3.即使也4.不仅而且五、1.万象更新2.日夜不绝3.截然不同4.地广人稀六、1.夸张2.拟人3.反问4.对偶七、A.八、1.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打比方北京春节熬腊八粥示例:这只铅笔不是小明的,而是我的。2.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不能设什么法来反抗。3.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九、1.老舍时间除夕夜初一正月十五2.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3.总分总反问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演出三五天唐东杰布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十、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2.地白凄清3.描绘了十五夜明朗素洁的景色,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为下文抒发秋思之情起到了铺垫作用。4.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道今晚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委婉蕴藉。十一、1.共写了六件事:熬夜守岁、磕头要压岁钱、拜祖先、放鞭炮、分杂拌儿、吃年夜饭。2.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示例:天天打扫剩菜。3.写出了过年时的喜庆气氛和人们的喜悦之情4.这个仪式表达了对祖先的怀念与崇敬,也祈祷先人保佑后世子孙平安显贵。7 5.三个“满”字写出了所备食物的丰盛。十二、习作(略)7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