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2-23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一单元类文阅读(有答案)_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类文阅读(有答案) 类文阅读-1 白 鹭 (一) 春天的黄鹂(节选) 刘学刚 黄鹂,单是汉字,就已构成视觉上的灿烂了;单是音节,就已充满听觉上的(宛 婉)转了。“羽毛新刷陶潜菊,喉舌初调叔夜琴”,古远的诗句就在枝条上翠绿着。面对此情此景,谁不耳聪目明? 仿佛凤凰栖于碧梧,仙鹤止于高松,( )春天里的翠柳,( )能展现黄鹂的全部美丽。鸟是树金黄的心跳,树是鸟翠绿的羽毛。黄鹂鸣于翠柳,是鸟在其中生命得以辉煌、人在其中心情得以超然的一种极(致 至)。黄鹂就这么一叫,天就澄明了,地就碧绿了,人就轻松了。 那是春天里一(副 幅)最美丽的画面:黄鹂早早醒来了,柳树早早就站在等待里,谁都不想辜负这明媚的春光。尽管这个春天来得太晚太晚,这是盛唐的秩序被打乱后第一个色彩(清 青)丽的春天。让花草落泪去。让马蹄纷乱去。蜀中的天堑之险,应该把喧嚣挡在外面的。浣花溪畔,有花便是韵脚,有水定在吟咏。 那一刻,诗圣走在黄鹂的歌里,黄鹂歌在诗圣的诗里。“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其中的一个,便是诗圣自己了。看着一行深受鼓舞的白鹭,诗圣把耳朵望成了八方。黄鹂唱着,诗圣吟着,两个黄鹂奏出千年不去的绝响。 1.用“√”画出文中括号中正确的字。 2.“两个黄鹂鸣翠柳”出自诗圣 的《绝句》,请将这句诗补全 。 3.在文章括号中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并造句。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自然的内容。 【参考答案】 1.婉 致 幅 清 2.杜甫 一行白鹭上青天 3.只有……才…… 示例:朋友之间,只有相互体谅,才能搞好团结。 4.从听觉的角度描写黄鹂的鸣叫抑扬动听。 (二) 杜 鹃(节选) 郭沫若 杜鹃,敝(bì pì)同乡的魂,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恐怕任何鸟都比不上。 我们一提起杜鹃,心头眼底便好像有说不尽的诗意。 它本身不用说,已经是望帝的化身了。有时又被认为薄(báo bó)命的佳人,忧国的志士;声是满腹乡思,血是遍山踯躅;可怜,哀惋,纯洁,至诚……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了爱的象征。这爱的象征似乎已经成为了民族的感情。 而且,这种感情还超越了民族的范围,东方诸国大都受到了感染。例如日本,杜鹃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并不亚于中国。 然而,这实在是名实不符的一个最大的例证。 杜鹃是一种灰黑色的鸟,毛羽并不美,它的习性专横(héng hèng)而残忍。 杜鹃是不营巢的,也不孵卵哺雏。到了生殖季节,产卵在莺巢中,让莺替它孵卵哺雏。雏鹃比雏莺大,到将长成时,甚且比母莺还大。鹃雏孵化出来之后,每将莺雏挤出巢外,任它啼饥号寒而死,它自己独霸着母莺的哺(bǔ fǔ)育。莺受鹃欺而不自知,辛辛苦苦地哺育着比自己还大的鹃雏;真是一件令人不平、令人流泪的情景。 想到了这些实际,便觉得杜鹃这种鸟大可以作为欺世盗名者的标本了。然而,杜鹃不能任其咎。杜鹃就只是杜鹃,它并不曾要求人把它认为佳人、志士。 (选自《郭沫若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 1.选择文章括号中正确的读音,画“√”。 2.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恰当的四字词语。 (1)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 (2)因饥饿寒冷而哭啼,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 (3)名声和实际不相符,指空有虚名。( ) 3.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省略没有说完的内容。 B.省略同类词语。 C.表示意在言外的省略。 D.表示事物或道理的多项列举。 4.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因为受到国民党的迫害避居日本。文章采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文章写到杜鹃凶狠残暴的情景和莺辛苦哺育雏鹃受欺而不自知,实际上分别隐喻了什么? 5.文章最后一段,先写“杜鹃这种鸟大可以作为欺世盗名的标本”,又说“杜鹃并不曾要求人把它认为佳人、志士”这段话包含了哪两方面的意思? 【参考答案】 1.bì bó hèng bǔ 2.欺世盗名 啼饥号寒 名实不符 3.A 4.杜鹃凶狠残暴的情景隐喻国民党,莺辛苦哺育雏鹃受欺而不自知隐喻受欺骗受蒙蔽的人民群众。 5.杜鹃虽然被人误认作佳人、志士,但自己并没有欺世盗名的动机,言外之意是国民党统治者信口雌黄的反动宣传,包藏着欺世盗名的祸心。人们对并无欺世盗名之心的杜鹃都产生误解,那么在善于做反动宣传、欺世盗名的国民党面前就更容易受欺骗受蒙蔽了。 类文阅读-2 落花生 (一)巴根草(节选) 巴根草,是与我最亲近的草。打小在农村生活,满山满坡满田埂,到处可见巴根草的身影。 初春时节,遥看的草色几乎全是刚冒出芽的巴根草,密密的,碎碎的,像是 同时感知了回暖的地气,成片成片地露出头来,打量着苍茫大地。 盛夏,巴根草成了农家耕牛上等的食料。夕阳西下,田埂、山坡,处处可见牛儿低头啃青的场景。牛儿啃过的田埂,草儿迅速低矮下去,别担心,要不了一周,巴根草又会疯长起来,覆过人的脚面。 秋风渐起,巴根草的叶片开始由青转黄。闲下来的农人抱上锄头,寻一条田埂,去锄巴根草。农人将刚锄下的根须上带着泥土的巴根草码成一小堆,操起镰刀把(bà bǎ)用力敲去上面的泥土,把(bà bǎ)草儿摊在田埂上曝晒,只消半天工夫,草儿便干透,挑(tiǎo tiāo)回去堆到场地上,过冬就不愁了。 儿时的我曾悄悄问过母亲,田埂(gēng gěng)上的巴根草被锄后,春来田埂会不会光秃秃的。母亲说,巴根草命强,春天一到,又会长满一条条田埂。春日又至,如母所言,被锄头深翻过的田埂,又滋生出一派盎然的绿意。看去真是欣喜,那些被遗留在泥土里的巴根草根须,经过漫长隆冬的疗伤,又焕发出别样的生机,在无边的旷野演绎出一场生命世代相传的传奇。 突然明白巴根草为何又叫铁线草、牛筋草。有铁一般的硬,有筋一般的韧,当然配得上这样的别名。 (选自《立体的乡愁》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1.选择文章括号中正确的读音,画“√”。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迅速——( ) 欣喜——( ) 亲近——( ) 滋生——( ) 3.“盎然”的意思是 。用“盎然”一词造句: 。 4.为什么巴根草又叫铁线草、牛筋草? 5.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1.bà bǎ tiāo gěng 2.快速 喜悦 接近 生长 3.形容气氛、趣味等洋溢的样子。窗外阳光明媚,鸟语花香,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4.因为巴根草有铁一般的硬,有筋一般的韧。 5.作者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描写了巴根草生命力的顽强。 (二) 绿叶赋 邵 妍 美丽的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的(魔 磨)术师,它创造的奇花异草千姿百态,一朵朵鲜艳娇美的花姹紫嫣红,婀娜多姿。 在这万紫千红的花海中,有人喜爱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有人钦佩兰花的幽香沁人心脾;更有人爱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清高品质。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都曾以此为话题,写出了(溢 益)彩流光的千古佳作。 可是,谁又曾注意过那微不足道的绿叶呢? 俗话说红花还得绿叶配。的确,如果世界上只有红、橙、黄、青、蓝、紫这几种色彩,单单没有绿色,哪能谈得上“美丽”二字呢? 我喜爱绿叶的色泽青翠,更爱它不争名夺利的高贵品质,因此,我制作、收集了许多树叶标本和叶脉书签。 有一次,我去小莉家玩。她给我看了许多花(瓣 辦)标本。我把我制(作 做)的树叶标本和她“较量”,小莉很不服气。我对小莉说:“绿叶,没有鲜花的色彩,没有幽幽沁人的清香,可它也有它的可贵之处:它吸收氧化碳,制造氧气,造福于人类。但也有些人,只愿作红花,不愿作绿叶,没有绿叶的陪衬,怎能显出红花美的所在?也有的人,不追求吃穿打扮、不争名、不求利,努力学习、工作,我们应该像他们一样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将来做个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有益的人。” 听了我的话,小莉深思了。她在想什么呢?我不知道。可我想这件事对她一定有所触动,她一定会懂得该做一个怎样的人。 (选自《黄冈语文读本》长江文艺出版社) 1.用“√”选出文中括号中正确的字。 2.仿写词语。 示例:万紫千红、千姿百态 、 、 3.找出文中的过渡句,用“ ”画出来。 4.作者在文中赞扬了绿叶什么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仔细阅读短文,说说你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魔 溢 瓣 作 2.千言万语 千方百计 万水千山 3.可是,谁又曾注意过那微不足道的绿叶呢? 4.作者在文中赞扬了绿叶不争名夺利、踏实学习、默默奉献的高贵品质。 5.我们应该学习绿叶的高贵品质,不争名夺利,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将来做一个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有益的人。 类文阅读-3 桂花雨 (一)故乡的芦苇(节选) 樊发稼 多年来令我魂牵梦萦,永远不能忘怀的,是故乡的芦苇。 是的,就是那些看来似乎很不起眼的、朴实无华的芦苇。一片片,一簇簇,碧生生,绿油油,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青玉似的秀枝,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几分恬静和飘逸。 几乎所有的河沟,小湖,池塘,都有绿色的芦苇掩映着。 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diàn)青色的脑袋。它长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狭长的叶子。 到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摘一片芦叶,熟练地卷成小小的哨子,放在嘴边,吹出各种悦耳的乐音。我们还喜欢用芦叶折成绿色的芦叶船。手巧的伙伴,还会从旧火柴匣上剪下小片片当作舵,安在小船的尾部,还用香烟匣里的锡纸做成小小的银色的帆。我们一个个光着小脚丫,蹲伏在河滩上,小心翼翼地各自把小船移到水面上。“开船啰!开船啰!”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顺流而去…… 在那星月交辉的夏夜,我最喜欢带着弟弟到芦苇丛中抓纺织娘。纺织娘通体透明,头上长着两根细长的触须,身上裹着两片薄薄的玻璃纸似的羽翼。我们把捉到的纺织娘小心地放进小竹笼子里,怕它们饿,就塞进几朵金红色的南瓜花。然后将笼子挂在蚊帐架上,任纺织娘用好听的歌声伴我们进入甜蜜的梦乡…… (选自《故乡的芦苇》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1.根据意思写出选文中的词语。 (1)质朴实在而不浮华。( ) (2)某事牵动灵魂,萦绕于梦中。形容思念情切。( ) 2.“小心翼翼”是形容 。在画线句子中,这个词语表现了 。 3.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4.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回忆了与故乡的芦苇有关的哪些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5.读了这篇文章,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参考答案】 1.(1)朴实无华 (2)魂牵梦萦 2.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 孩子们对芦叶船的喜爱与珍视 3.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diàn)青色的脑袋。 4.摘芦叶做哨子吹;用芦叶折小船玩;在芦苇丛中抓纺织娘。 5.示例:我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芦苇的喜爱,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二)故乡的烤红薯(节选) 谢冰莹 每到冬天,我便要回忆在故乡那种围炉烤红薯的快乐。一个最清晰的记忆,永远映在我脑海中的,是有一次晚上外面正下着大雪,二哥和三哥从书房里回来,看着我在烤红薯,他们也要吃。 “来,我们三个人同时来烤红薯,不许烤焦,也不许有一点儿生硬的,要把皮烤成金黄色,里面的肉放出香喷喷的气味。” 我说完,立刻找了三个大小差不多的红薯来,二哥把炉子里的红煤渣用竹棍 子撬(qiào)开,把红薯埋得很深,上面还盖了一层薄薄的热灰,他这样做,是希望红薯快点烤熟;三哥也仿照他的方法;只有我,把红薯摆在火炉下面那个通风的地方,火力( )很大,( )不会损伤红薯的皮。 不久,红薯开始熟了一小部分,三个人同时留心变更靠火那面的位置,慢慢地闻到香味了,快到成熟的时候,由红薯的一端突然冒出几点酱色的糖浆出来,并且还吐着一缕缕热气。 “你们闻到香味了没有?这是我的红薯发出来的。”二哥夸耀地说。 “不!是我的红薯放出来的。”我首先抢着回答。 “哪里,都不是,是我的红薯放出来的清香。”三哥一面说,一面用手指着他的红薯上面那几个糖点。 “凡是红薯,一到烤熟了,都有香味的,你们吵吵闹闹的争什么?看谁的红薯烤得又快又好,谁就第一。”母亲的几句话,把我们争吵的问题转移了目标,三个人同时都静下来了。 半小时以后,三个人的红薯都熟了,结果是二哥得了第一,三哥第二,我是倒数第一,我几乎哭起来。母亲见形势紧张,连忙出来调解,要他们每人分给我一半吃,并且要他们承认方才那股清香是由我那个红薯上面发出来的,这才使我停止吵闹。 (选自《掌心里的故乡 味是故乡浓》北方文艺出版社)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快活——( ) 炫耀——( ) 调和——( ) 2.文中的括号里应该填的关联词语是( )。 A.因为……所以…… B.虽然……但…… C.只要……就…… 3.作者描写烤红薯的比赛,兄妹三人个是怎样做的?他们的成绩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作者为什么“每到冬天,我便要回忆在故乡那种围炉烤红薯的快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快乐 夸耀 调解 2.B 3.二哥把红薯埋得很深,上面还盖了一层薄薄的热灰;三哥也仿照他的方法;“我”把红薯摆在火炉下面那个通风的地方。结果是二哥得了第一,三哥第二,“我”是倒数第一。 4.示例:因为在故乡那种围炉烤红薯时,“我”还是个小孩子,不仅享受了美食,还享受着母亲的宠爱与哥哥们的呵护。 类文阅读-4 珍珠鸟 (一) 白猫王子五岁(节选) 梁实秋 我们从来没有要求过猫做什么事。它吃的不只是溪鱼,睡的也不只是毛毯, 我们的住处没有鼠,它无用武之地,顶多偶然见了蟑螂而惊叫追逐,菁清说这是它对我们的服务。我们吃饭的时候它常蹲在餐桌上,虎视眈眈,但是它不伸爪,顶多走近盘边闻闻。喂它几块鱼虾鸡鸭之类,它浅尝辄(zhé)止。它从不偷嘴。它吃饱了,抹抹脸就睡,弯着腰睡,趴着睡,仰着睡,有时候爬到我们床上枕着我们的臂腿睡。它有二十六七磅重,压得人腿脚酸麻,我们外出,先把它安顿好,鱼一钵,水一盂,有时候给它盖一床被,或是搭一个篷。等我们回来,门锁一响,它已窜到门口相迎。这样,它便已给了我们很大的满足。 “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猫相当的解语,我们喊它一声“猫咪!”“胖胖!”它就喵的一声。我耳聋,听不见它那细声细气的一声喵,但是我看见它一张嘴,腹部一起落,知道它是回答我们的招呼。它不会说话,但是菁清好像略通猫语,她能辨出猫的几种不同的鸣声。例如:它饿了,它要人给它开门,它要人给它打扫卫生设备,它因寂寞而感到烦躁,都有不同的声音发出来。无论有什么体己话,说给它听,或是被它听见,它能珍藏秘密不泄露出去。不过若是以恶声叱责它,它是有反应的,它不回嘴,它转过身去趴下, 作无奈状。 (选自《梁实秋散文集 第 2 卷》时代文艺出版社) 1. 照样子,写词语。 虎视眈眈(ABCC 式): 、 细声细气(ABAC 式): 、 2. 形容吃饭时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的四字词语是“ ”。它的反义词是 。 3.“它吃饱了,抹抹脸就睡,弯着腰睡,趴着睡,仰着睡,有时候爬到我们床上枕着我们的臂腿睡。” 这句是对白猫的 的描写, 表现了 。 4. 读了这篇文章,你体会到作者一家怎样的感情呢? 【参考答案】 1. 示例:仪表堂堂 衣冠楚楚 绘声绘色 毕恭毕敬 2. 浅尝辄止 示例:狼吞虎咽 3. 动作 白猫非常爱睡以及和我们的关系很好 4. 示例:我体会到作者一家对白猫的喜爱之情。 (二)海豚莎莉(节选) 莎莉跟弗兰克的两个女儿就越来越亲密了。当姐妹俩在河里学游泳时,它在她们身旁转着,每当她们向下沉或是游不动时,它便用嘴顶着她们,将她们向岸边推。弗兰克夫妇坐在岸上看着,一点也用不着担心。 没几天工夫,姐妹俩便学会了游泳。这时莎莉便和她们玩起了新花样。它陪姐妹俩在河中玩耍,常常轮流让姐妹俩骑在它的背上,它破浪前进,让姐妹俩享受( )海洋动物园里海豚训练员表演时,( )能享受到的那份快乐。 弗兰克家有只可爱的小海豚,这消息不胫而走。一支法国海洋考察队特地开来了一队人马,为莎莉拍电影。只有两三天时间,莎莉就跟潜水队员和水下摄影师混熟了。每天清晨,它准时和大家相会。( )摄影师来迟了点儿, 它( )将头探出水面,尖叫几声,似乎责备它们不该不遵守时间。 到了水中,它把考察队员们都当着是自己的同伴,跟它们抢橡皮艇玩,有时用嘴顶着橡皮艇,向前飞快地游去。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它的一番好心, 往往使潜水员和水下摄影师和照明师无法工作。每当潜水员们下潜时,它就奋不顾身地游过去,把潜水员们拖出水面,有时用牙咬衣裳,有时用头顶屁股, 非让潜水员爬上岸不可。 原来,这可爱的小精灵是担心潜水员们在水下淹死啊。 (选自《最经典的人与动物故事》台海出版社) 1. 解释词语。 哭笑不得: 奋不顾身: 2. 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 “它将头探出水面,尖叫几声,似乎责备他们不该不遵守时间”中的“它”是指 ,“他们”是指 。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 。 4. 找出文中描写海豚莎莉与人类愉快相处的任意两个句子。 5. 有人认为文中的海豚莎莉不应与人类走得这么近,应与人类保持一定的距离,动物与人类是不可能和平相处的,你认为这句话是正确的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1. 哭也不好,笑也不好。形容很尴尬。 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2. 只有 才 只要 就 3. 海豚莎莉 潜水人员及摄影师 海豚莎莉与人们的友好相处 4. 示例:当姐妹俩在河里学游泳时,它在她们身旁转着,每当她们向下沉或是游不动时,它便用嘴顶着她们,将她们向岸边推。 每当潜水员们下潜时, 它就奋不顾身地游过去,把潜水员们拖出水面,有时用牙咬衣裳,有时用头顶屁股,非让潜水员爬上岸不可。 5. 示例:我觉得这句话不正确。人类和动物都是大自然的生物,是可以和平相处的,海豚莎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人与动物和平友好地相处,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更美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