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17跳水配套教案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17跳水配套教案新人教版

‎17 跳水 ‎▶教学目标 ‎1.会认“肆、桅、撕”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肆”等14个字,正确读写“环游、航行、放肆”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顺序,再讲讲这个故事。‎ ‎3.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想想船长的办法好在哪儿。‎ ‎▶教学重难点 ‎1.默读课文,理清顺序,再讲讲这个故事。‎ ‎2.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想想船长的办法好在哪儿。‎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本课生字运用随文识字的方法。提醒学生“吓唬”的“唬”在这个词中读轻声hu。重点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易错的字“艘”和“肆”,其他的生字学生可以自学。‎ ‎2.阅读理解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水手们的相关语句,说说这些语句是怎么推动情节发展的。指导学生思考,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 ‎3.语言运用 指导学生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讲述这个故事,促进学生从积累到运用的有效迁移。‎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肆、桅、撕”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肆”等14个字,正确读写“环游、航行、放肆”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顺序。‎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激趣导入,交流资料 ‎1.谈话导入。‎ 每一届奥运会的跳水项目都是大家最关注的,你们喜欢看跳水比赛吗?我国的体育健儿在各种赛事的跳水项目上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每一个中国人都为此感到无比自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跳水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跳水)‎ ‎2.读了课文题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质疑,师梳理归纳:谁跳水?为什么跳水?结果如何?‎ 7‎ ‎3.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跳水》是谁写的?(列夫·托尔斯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质疑课文题目,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了解作者,为学习课文的内容做好铺垫。‎ 板块二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回答刚才的质疑。‎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课文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3.谁能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课文划分成三个部分?(指名学生说)相机出示课件。 ‎4.谁能连起来说一说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课文讲述了在一艘大船上,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不知不觉走上横木。船长在危急关头,用开枪逼迫孩子跳水的方法,使孩子绝处逢生的故事。)‎ ‎5.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 放肆 桅杆 撕咬 吓唬 龇牙 咧嘴 瞄准 先指名学生读,师相机正音,再齐读。‎ ‎6.指导学生正确书写“艘”和“肆”两个汉字。(老师范写—学生观察—学生练写)‎ ‎7.教师小结:猴子是最通人性的动物,它知道水手们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猴子不敢挑逗水手们,它便去挑逗船长的儿子。猴子是怎样一步步把船长的儿子引入危险之中的呢?就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思路,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检查学生生字词预习情况,为学习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板块三 整体把握,质疑探究 ‎ ‎(1)先指名学生读,再齐读。‎ ‎(2)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2.猴子一步步把船长的儿子引入危险的境地,罪魁祸首是谁呢?(是水手们)为什么水手们才是罪魁祸首?(因为是水手们拿猴子取乐使猴子更加放肆,猴子才敢更加大胆地去挑逗船长的儿子,把船长的儿子一步步引入危险之中。)‎ ‎3.面对船长,也就是孩子父亲的做法,你心中难道没有什么疑问吗?(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 ‎4.一个父亲在儿子有生命危险的时刻,竟然拿枪瞄准儿子,逼迫儿子跳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那就让我们一起到甲板上来看看孩子当时所处的危险境地吧。‎ 7‎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猴子是怎样一步步把船长的儿子引入危险境地的,在学生的回答中捕捉关键信息,进行质疑,产生阅读期待。‎ 板块四 整体把握,质疑探究 ‎ ‎1.课文中哪个自然段直接写出了孩子已经陷入了即将失去生命的绝境,必须跳水?(第4自然段)‎ ‎2.指名学生读第4自然段。(课件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 ‎(1)先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危险的处境吗?(万分危急、生死攸关、身陷绝境)‎ ‎3.你们说的这些词语,作者文中写到了吗?(没有写)一个词语都没有写,但是依然让我们感受到当时处境的危险,作者到底是怎样表现孩子身陷绝境的呢?(指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 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我从“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体会到孩子已经走到了“绝”路,而且他走得很不稳,随时有摔下来的危险,进入了万分危险的境地。)‎ ‎4.还有哪里写了孩子身陷绝境?(指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1)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我从“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体会到孩子只要一失足就会摔到甲板上没命;我从“也难以回转身来”体会到孩子必死无疑,根本没有机会从横木上活着回来。)‎ ‎(2)为什么说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课件出示孩子所处位置图) 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我感受到那根横木又细又滑,即使孩子拿到帽子,也根本无法转身回来。)‎ ‎5.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当时处境的危险。(作者运用了“只要……就……”“即使……也……”两组关联词)去掉句中这两组关联词,然后对比着读一读。‎ 课件出示:‎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孩子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没有命了。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难以回转身来。‎ 7‎ ‎(1)说一说:哪一句的表达方式好?为什么?(第一句话的表达方式好,因为有了这两组关联词让我们感受到孩子的处境非常危险,身陷绝境,随时都可能没命。第二句话就达不到这种效果。)‎ ‎(2)关联词的训练。‎ 课件出示:‎ 只要人群中有人大叫一声_________,孩子就。即使没有人大叫一声,孩子也___________。‎ ‎6.还有哪里写了孩子身陷绝境?(指名学生说)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我从“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体会到之前孩子不知道自己已处于危险境地,此时已经意识到了自己正处于危险中,心里害怕极了,随时有可能因害怕发抖而失足摔下来。)‎ ‎7.当时甲板上的人有什么表现?(指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 l 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 l 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 你从这两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我从“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感受到这些经历许多困难的水手们已被眼前危险的情境吓得不知所措,侧面衬托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8.教师小结:作者虽然没有直白地用大家所说的那些表示危险的词语,但是却把当时的情景生动地呈现在了我们眼前,让我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是这篇文章的精妙之处,这也是列夫·托尔斯泰写作的高明之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当时的险境,培养学生用一个词语概括内容的能力,为学习作者的写法和归纳船长的品质做好铺垫。体会关联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起到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孩子当时极其害怕的心理。‎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讲讲这个故事。‎ ‎2.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想想船长的办法好在哪儿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学习写法,训练表达 7‎ ‎1.教师引导:就在这万分紧急、命悬一线的时刻,连水手们都不知所措了,这时谁出现了?(船长)船长用什么方法使孩子脱离了险境?默读第5自然段,画出描写船长动作、语言的句子,把你的感受与理解在书上做好批注。指名学生读画好的句子。(课件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画好的句子,然后全班齐读。‎ ‎(2)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我从“本来、立刻、快”这几个词中体会到船长做出判断的时间短、速度快,表现了船长的果断、机智、镇定)‎ ‎(3)父亲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学生接读)“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学生接读)“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 ‎(4)父亲对孩子的两句喊话中有7个感叹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出这7个感叹号?(短促、有力、不容置疑、命令式的语气)请你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向孩子喊话。(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再指名学生读—齐读)‎ ‎(5)跳水就能保证孩子的安全吗?他不怕风浪把孩子卷走吗?(孩子不会被风浪卷走的,因为课文第1自然段交代了海面是风平浪静的,何况还有那么多熟悉水性的水手)‎ ‎(6)如果孩子不跳水,父亲真的会开枪吗?(父亲不会开枪,父亲只是用枪逼迫儿子跳水)‎ ‎(7)想一想: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当时孩子在高高的横木上,如果让他往回走,再从桅杆爬下来,一紧张随时都有可能摔在硬邦邦的甲板上。而海面上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如果让孩子跳进海里,反倒相对安全一些。从常理来看,孩子是没有勇气往下跳的,正好船长手里拿着枪,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枪逼迫孩子跳下海,这样的话水手们可以马上把他救起来。)‎ ‎2.结果怎样呢?(指名学生说)(课件出示课文第6自然段)‎ ‎(1)先指名学生读,然后全班齐读。‎ ‎(2)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我感受到当时情况很紧张,孩子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跳水,水手们跳进大海救了他。)‎ ‎(3)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孩子落入大海时的状况——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用“炮弹”来形容,说明孩子下坠速度之快,力量之猛,因为他是从帆船最高的横木上跳下来的。)‎ ‎(4)四十秒钟后面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这里的破折号表示转折,孩子跳入水中到浮上来,只有四十秒钟,但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表现了大家心急如焚)对谁来说四十秒钟太长?(对孩子的父亲来说每一秒钟都是煎熬)‎ ‎(5)孩子从这样危险的处境中得救了,此时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呢?(转危为安、化险为夷、绝处逢生)‎ 7‎ ‎(6)在孩子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众人是怎么做的?父亲是怎么做的?(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父亲则是镇定、果断地做出了逼迫儿子跳水的决定,救了儿子)‎ ‎(7)教师小结:作者此时并没有直接描写船长,而是通过周围人的反应,表现出船长的镇定,这是什么描写方法?(侧面描写)‎ ‎3.你从船长的表现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遇到突发状况不要慌,要冷静地想办法解决问题)‎ ‎4.教师小结:船长看见儿子身陷险境,没有惊慌失措,他镇定、果断地想到逼迫孩子跳水的办法,救了孩子一命,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理解句中破折号的用法,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通过其他人与船长的表现对比,再次感悟船长的沉着镇定、机智果断。‎ 板块二 回归整体,总结写法 ‎1.快速浏览课文第1~4自然段,圈出描写孩子神态、动作变化的词语。(指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 神态变化:笑得很开心、哭笑不得、气得脸都红了、气极了 动作变化:望、吓唬、大喊大叫、脱、爬、追、攀、伸、夺、追赶、喊、放开、张开、走、取 ‎(1)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猴子越来越肆无忌惮地挑逗孩子,使他忍无可忍)‎ ‎(2)“气极了”说明了什么?(说明孩子愤怒到极点,无法忍受)‎ ‎2.课文多次描写水手们,把相关的语句找出来。(先指名学生读,再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说说这些语句是怎么推动情节发展的。(学生自由交流)‎ ‎3.教师小结:在水手们一次次的哄笑声中,猴子越来越放肆,把孩子一步步引入危险的境地。‎ ‎4.此刻,你想对孩子说什么?(遇事要冷静,不要那么冲动)你想对水手说什么?(开玩笑要有分寸,不要太过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水手们的相关语句,说说这些语句是怎么推动情节发展的。此环节是为课后习题第2题而设计的。‎ 板块三 梳理全文,总结写法 ‎1.默读课文,想想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 7‎ 课件出示:‎ 水手拿猴子取乐→( )→( )‎ 指名学生说出填写的内容。‎ 课件出示:‎ 水手拿猴子取乐→(猴子挑逗孩子,孩子追猴子陷入绝境)→(船长用枪逼迫孩子跳水,孩子得救)‎ ‎2.四人小组内讲讲这个故事。(学生练习讲故事)‎ ‎3.全班交流汇报。(请故事讲得好的学生上台讲故事)‎ ‎4.第1自然段的环境描写“这一天风平浪静”起什么作用?(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5.本文与《自相矛盾》和《田忌赛马》相比,在写法上有什么独特之处?(故事结尾处主要人物才出现)‎ ‎6.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跳水》这一课,要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冷静、机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遇事应先考虑后果,不要一时冲动,一定要冷静沉着。‎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批画重点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梳理全文,让学生知道本文的特殊写法和表达方式。‎ ‎▶板书设计 ‎ ‎ ‎▶教学反思 ‎1.注重让学生从自己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合作交流中探究,通过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方法,以及借助评价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孩子心理变化及船长性格特征的关键词句品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中的段落,探究感悟。‎ ‎2.以学生发展为主,坚持学生自读、自悟、自得;坚持辅之以“导”,做到“指一指引”以导向,“点一点化”以开窍,“拨一拨弄”以知晓,把学生引进理解文章的“门”,引上理解文章的“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3.善于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内在乐趣,达到乐学、乐问,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和强烈的发自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教学中,创设直观形象的情境,创设交流、想象问题的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学生的潜意识创造力得以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7‎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