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平均数 北京版 (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平均数 北京版 (4)

课题《平均数》‎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 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3) 学习借鉴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问题导入 教师:如果要知道四年级每个班的成绩好要怎么办呢?‎ 预设:算出平均分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平均分有关的《平均数》‎ (二)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 课示 ‎ ‎ 师:怎样使两层一样多?‎ ‎ 预设:对了,我们把上层多的2个移到下层少的来,这时它们就都是6个,‎ ‎ “6”就是它们的平均数。‎ 2、 教学例1,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 分别收集了14、12、11、15个饮料瓶,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汇报)‎ 汇报交流:‎ A、 移多补少法:(课示过程)学生拿出学具动手操作 预设:13个,你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吗?你们是怎样想到的?‎ 教师:同学们想多了用多的补给少的这个方法,使每个人的瓶子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法(板书)‎ 这里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饮料瓶,这个“13”是他们真实收集到的矿泉水瓶数吗?‎ ‎(引导学生13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到的矿泉水瓶数,而是代表4个人的总体水平)‎ 板书:代表 师:在这一组数据中,有的比13高,有的比13 少。‎ B、 先总后分法:‎ 师: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引导学生列式计算,可以把所有瓶子数量合并起来,再分)‎ 学生单独思考后,汇报 ‎(14+12+11+15)÷4=13(个)‎ 师:能说一说算式的每一部分是什么意思吗?‎ ‎ 像这样先把每个人收集的矿泉水瓶数合起来,再除以4,也能算出这个小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我们叫做先总后分法(板书)‎ 师:谁再来说说,这个13表示什么意思?‎ ‎(代表我们四个人的总体水平,不是真正哪个人收集到的矿泉水瓶数)‎ 课示: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移多补少法 先总后分法 猜测:如果小明不是15个,而是20个,平均数会?(变多)‎ ‎ 只收集了7个呢?(变少)‎ 小结:这样看来,平均数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其中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变化。‎ 1、 对比异同,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小组讨论后汇报)‎ ‎(引导学生都是使原来几个不同的数变得同样多,这样得到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 课示: ‎ 教师:我们知道了“13”是环保小组同学手机矿泉水瓶的平均数,那平均数代表什么?你是怎样理解平均数的?(小组讨论后汇报)‎ 引导学生对平均数 的理解,并不是每个学生收集到的矿泉水瓶的实际数量,而是“相当于”把4个学生手机到的矿泉水瓶总署平均分成4分得到的数。可能有的比这个数量多,有的比这个数量少,平均数是为了代表这组数据的总体水平而创造出来的一个“虚拟”的数。‎ (一) 巩固练习 (1) 李强所在的快乐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cm,所以李强的身高一定是160cm,这种说法对吗?‎ (2) 一条小河的平均水深0.8m,小明身高1.3m,下去游泳会有危险吗?‎ ‎ 学生重点说对不对,为什么不对?‎ ‎(3) ‎ 师:不用计算,直接能算出答案吗?为什么?‎ ‎(4)下面是5位同学为灾区小朋友捐书的情况。‎ ‎(四)回顾与反思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后延伸 数学书p93练习二十二 (3)‎ 板书设计: ‎ 平均数 ‎ ‎ ‎ ‎ ‎ 移多补少 数量小 ‎ 代表 ‎ 先总后分 一般方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