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2-23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方程的意义 ︳青岛版 (6)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9--51页《方程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方程的意义,理解并会表述方程的关系;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描述、分类、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探索的乐趣,积累活动经验。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理解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谈话:大熊猫是我国珍惜的野生保护动物,刚出生的大熊猫只有成年人手掌大小,平均体重在100克左右,初生幼崽虽然小,但叫声却相当大,与她们的个儿很不相称。时而像初生婴儿的哭声,时而又像初生小狗的叫声。随着它的长大,其叫声也就逐渐减少。两个月以后,类似婴儿的啼哭和象小狗的叫声消失了,只有呼唤声了。熊猫宝宝长大了,学会了与朋友玩耍、学会了趴在树上懒洋洋的晒太阳,成年以后的大熊猫也会组建自己的家庭,孕育自己的宝宝。熊猫的成长,少不了饲养员叔叔的悉心照料,瞧,饲养员叔叔正要给熊猫宝宝喂米粉吃呢!为了保证喂养的科学性,饲养员叔叔正在使用天平称重米粉的质量。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喜爱的大熊猫成长过程入手,通过借助研究熊猫每次吃多少米粉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顺势引出天平,体现天平产生的必要性,使等式、不等式这些素材的提供有了直观的支持。】 二、借助天平,理解数量关系。 1、了解天平 谈话:你对天平有哪些了解? 预设:称物体的质量,当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一样时,天平就平衡了。 2、揭示相等关系、不相等关系 谈话:请同学们伸出双手,我们来做个天平,体验一下称物的状态。 谈话:现在,我们在天平的左盘放一个50克的竹子,在天平的右盘放一个100克的砝码,天平是什么样的状态?谁能用一个式子将它们表示出来? 预设: 50<100 谈话:想要天平平衡,我要怎么办呢? 预设:在天平的左盘再放入一个50克的竹子。 谈话:对,平衡了。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左右两边的关系吗? 综合学生回答,小结:天平的左边是50+50,右边是100,天平是平衡的,说明左右两边是相等的,所以我们可以用“=”连接起来。 谈话:现在,我们要对大熊猫的米粉进行称量了!我在天平的左边先放入一个质量是20克的米粉碗,再放入一包米粉,在天平的右盘放入一个质量是100克的砝码,天平是这样的(教师做出天平向右倾斜的动作)。你能用数学语言描述你看到的天平现象吗? 预设: 米粉碗的质量+米粉的质量<100克砝码的质量(语言规范、准确。) 谈话:你能用数学式子将它们表示出来吗? 预设:20+a< 100 20+b< 100 20+x< 100 谈话:在这里,你为什么用到了x? 预设:米粉的质量我们不知道,所以我们可以用字母表示。 谈话:同学们的思维真灵活,想到了用字母表示数。其实一般情况下,我们用字母x来表示未知数,并且将字母x放在左边。对于他们的关系,我们就可以表示为20+x<100。 谈话:看来,100克重了,我们再换个50克的砝码试试,现在天平是这样的(教师做出天平向左倾斜的动作)。你能用数学式子将它们的关系描述出来吗? 预设:20+x>50 谈话:100克重了,50克又轻了,这可怎么办? 引导学生将右盘再加入一个20克的砝码。 谈话:同学们真机灵,按照你们的想法去做,现在天平是这样的,谁能用数学语言描述一下他们的关系? 预设:米粉碗的质量+米粉的质量=70克砝码的质量 谈话:你能用式子将它们的关系表示出来吗? 预设:20+x=70 小结:通过刚才的试验,我们看到了50+50=100、20+x=70这两种情况,天平的左右都是平衡的,所以,我们说等号不仅可以表示运算结果,还可以表示相等的关系。你能试着再举一个等式的例子吗?而50<100、20+x< 100、20+x>50这三种情况,天平的左右都是不平衡的,所以我们说,大于小于号可以表示不相等的关系。 【设计意图:师生在共同的操作过程中,经历了天平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动态过程,使学生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深刻的理解天平左右两边质量相等,天平才会平衡,天平平衡了,就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天平的平衡情况。使得学生体验到具体的数量关系可以用抽象的符号化的式子表示,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意识。】 谈话:接下来,我们做两个练习题。 结合学生回答,适时板书:2X=150 3X+10=100 小结:看来,借助天平,能更好地使我们理解等量关系。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1.式子分类,揭示方程的意义。 谈话: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各种各样的式子,如果把这些式子按照一定的标准来分分类,可不可以呢?先请小组长拿出信封里的式子,平放在桌子上,排列整齐,并带领大家讨论出一个统一的标准,把他们分分类。并说说你的分类依据! 50+50=100 50<100 20+x=70 20+x>50 20+x<100 2x=150 3X+10=100 预设:不等式一类,等式一类。学生上白板操作。 谈话:你对他的分法有什么想说的? 预设:有些混乱,因为在同一类里,有的含有未知数,有的不含未知数。我的分法是,把不含未知数的式子一类,含有未知数的式子一类。 谈话:你对他的分法有什么想说的? 预设:不等式一类、等式一类、方程一类。 小结:如果这两种分类标准都考虑的话,我们可以将他们分三类。 谈话:我们来看看这类式子(方程),它有什么特点? 小结:像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方程的意义(板书).未知数和等式是构成方程的两个要素,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就根据这两点(板书)。 2. 揭示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谈话:,对于不等式,在初中,我们将进行深入的学习,那我们先把这部分去掉。同学们,黑板上既有方程又有等式,你觉得他们是怎样的关系呢?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在谈论之前,给你两个提示:1、试着用“一定是”“不一定是”造句,体现方程与等式的关系。2、想一想谁的范围大,他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小结: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如果我们用两个圆圈表示等式与方程,那么等式的范围大,方程的范围小。等式里面包括着方程。 谈话:像这种包含的关系,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你见过吗? 预设:长方形包含正方形,全班同学中包含女生······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亲自经历对式子的分类过程,而分类的过程,是让学生找出式子共同点和不同点的过程,也是感悟和辨析的过程,更是理解和抽象概念的过程。学生在经历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在黑板上圈出等式和方程这一活动,为学生理解等式和方程的关系提供直观的素材,分析关系也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沟通概念间的内在联系的过程,同时渗透了集合思想。】 四、巩固拓展 回顾反思 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新朋友——方程,你认识他吗? 1、你认识方程吗?选择你喜欢的数字,才能揭晓题目. y+24 ( ) 35+65=100 ( ) 6(x-2)=24 ( ) 28<16+x ( ) 15÷x=3 ( ) 谈话:说说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看图列方程 3、解决实际问题: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谈话:看着天平写方程,大家会了,那没有天平,你还会写方程吗?请你想一想,没有天平,你是怎样列方程的? 小结:先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4、 5、解决实际问题: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从北京到广州的飞行距离大约2000千米。一架飞机以每小时x千米的速度从北京飞往广州,飞行了2小时后,距广州还有400千米。 【设计意图:从用方程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的相等关系,到表示具体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是学生思维的一个跨越。练习的设计层次性强,由易至难,有意识的引领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起由等量关系到方程的思维方式,完善了方程这一数学模型,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数学的应用的价值,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6、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其实方程的知识还远不止这些,比如这些方程中的未知数各代表多少,用什么方法能求出它们的值?秘密还在这架小小的天平上!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