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2-23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一单元《3 月是故乡明》部编版 (共25张PPT)
第一单元 第3课 月是故乡明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认识“徘、徊”等15个生字,读准 多音字“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3.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积累课文中 优美的语句。 同学们,在中秋节这个传统佳节, 我们常常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甜甜 的月饼,欣赏着天上的明月。但是,中 秋赏月,仅仅是在看月吗? 导入新知 季羡林(1911—2009), 山东清平人。著名古文字学 家、历史学家、作家。在中 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 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 等领域,创获良多,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 一生创作了许多散文作品,如《天竺心影》、 《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选集》等。 简介作者 看到这个题目你能想到什么? 《月是故乡明》 1. 有可能想到主旨是“思念家乡”。 2. 有可能想到出处: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3. 有可能联想到其他诗句:李白的《静夜思》。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解读题目 浩 渺 篝 火 旖 旎 耄 耋 恍 然 大 悟 miào gōu yǐ nǐ mào dié huǎng 初读课文 段落赏析·填空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蒙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 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 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 妙绝伦 )的,我都非常喜欢。 风光旖旎 无边无垠 碧波万顷 巍峨雄奇 美妙绝伦 段落赏析·填空 此地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 (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 (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而且 (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 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 山 水 树 竹 花 鸟 碧波 空蒙 一碧数顷 荷香远溢 宿鸟幽鸣 既然作者如此热爱想念自己的家乡,为什么他不常回家看 看呢? 季老年龄大了,农村的条件比较艰苦,回家不方便…… 季老的家乡没有亲人了,所以没有回去的必要了…… 季老思念的是他童年的那个家乡,而不是现在的…… 文章解读 他的家乡没有山,为什么还写山呢? 过渡,文章第二自然段中说中国古代诗文写月亮需要山 水的陪衬,所以下面提到了山,还写了水…… 文章解读 作者明明是写家乡的月亮为什么写那些童年趣事呢,是不 是多余? 这些童年趣事也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捉知了、看月亮 都跟月亮有关,不是多余,反而更能表达出作者对故乡 的思念之情…… 文章解读 为什么除了写故乡的月色,作者还写到了那么多地方的月 亮?既然这些地方的月色都很美,岂不让故乡的小月亮相 形见绌? 这是对比,文章中明确提到了“对比之下”。这样写更 能突出作者对故乡月色的喜爱,更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 眷恋,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深入探究 那在作者眼中,思乡到底是什么滋味呢? “故乡”不是一个抽象的词语,而是由许多人物、景物、 故事和场景构成的,是融合了许多内容的情感和记忆。 所以,思乡类的作品往往都是从一些具体的东西出发, 由眼前之景激起乡思之情,即平常我们所说的——借物 抒情。因此,即使许多平常的人事景物也会因为融合了 乡思而具有了特别的意味。 深入研究 在《月是故乡明》这篇文章中,这篇文章是一篇抒情散 文,什么是它的抒情线索呢? 月亮!文章虽然写了很多看似无关的事物,但却都是 紧紧围绕月亮展开的。这就是散文——形散神不散的 特点。 深入研究 作者为什么要用杜甫的诗作为题目呢? 由于杜甫这句诗是千古名句,特别能引发读者的共 鸣,被广为传诵。用它来做题目,更能表达作者的 乡思之情。 回顾文本 本文的哪一段中有一句话实际上就是对这句诗的解释? 正如作者所说“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正是说明 它表达了一种普遍的感受。所以,季羡林老先生即使 功成名就,即使身在他乡,还念念不忘自己的故乡。 季羡林先生走出了鲁西北那个小村庄,走出了国门, 但没有走出那植根心底的爱国情结;他走进燕园,走 上了大学的讲台,但没有走出那融入生命的乡土情结; 他走上了社会的高层,步入了人生的辉煌,但没有走出 那刻骨铭心的平民情结。有评家称他为“平民中的大师, 大师中的平民”。 畅谈感想 学习完本课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 课堂总结 课后练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