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2-23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 总结(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 沉和浮 一、填空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不同的物体在水中(沉浮)不同,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物体的沉浮与自 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 (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它可以用改变自 身的重量来改变沉浮。 4、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 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5、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6、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 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7、(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 在,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8、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9、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 力)时就(下沉);浮力(等于)重力, 物体就浮在水面上。 10、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 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 小不同。 11、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 中(上浮);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 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12、一块木头重 5N,小明用了 3N 的力把木头压入了水中,这时木头受到的浮力是 8N。 13、橡皮、小石块、木块、泡沫、回形针等物体,在水中沉的物体有橡皮、小石块、回形针, 在水中浮的物体有木块、泡沫。 14、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5、一个物体重 50g,用弹簧秤测出它受到的浮力是 60g,这个物体会上浮。一个物体重 100g, 用弹簧秤测出它受到的浮力是 80g,这个物体会下沉。 16、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7、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18、测量比较液体密度的仪器叫比重计。 19、科学探究要经历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过程。 20、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二、连线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淹不死人的 湖 改变物体的体积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钢铁造的轮船 改变物体的重量 潜水艇 改变液体的密度 三、实验题 把两个重量相等的马铃薯分别放入甲乙两个水槽中,在甲水槽中马铃薯下沉,在乙水槽中马 铃薯上浮,这可能是什么原因? 答:两个水槽中的水不一样,一个是清水,一个是浓盐水。 你有什么办法让甲水槽中的马铃薯浮起来?答:加食盐。 你有什么办法让乙水槽中的马铃薯沉下去?答:加清水。 四、简答 1、如何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浮力的大小? 答:未放入水前先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再用线拉住泡沫塑料块,使它进入水中一定 的位置,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上拉力的数值。把拉力加上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就是泡沫 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第二单元 热 一、填空 1、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晒太阳、吃热的食物等方法来保暖。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 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2、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3、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 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4、许多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 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5、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 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6、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7、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 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8、(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 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 不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热 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 9、同体积的冷水比热水重。 10、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11、水在 4℃以下是热缩冷胀的。 12、钢条、木块、空气中,传热性能最好的是钢条,传热性能最差的是空气。空气是一种(热 的不良导体)。 13、有的物体需要散热,这时要尽可能加快热传递,有的物体需要保温,这时要尽可能减慢 热传递。 二、选择 1、下列哪种现象是液体的冷胀原理造成的。(A) A、水管冻裂 B、沸水外溢 C、河水结冰 2、下列哪种现象利用了气体的热胀冷缩冷胀原理。(B) A、热气球升空 B、瘪了的乒乓球烫鼓起来 C、气温计液柱上升 3、下列物质中,(C)的热胀冷缩本领最弱。 A、空气 B、水 C、铜球 4、选出最容易传热的物体(B)。 A、玻璃 B、铝合金 C、陶瓷 5、太阳的热主要是通过(A)的方式传到地球上的。 A、辐射 B、对流 C、传导 6、坐在炉子或取暖气旁边,脸立刻感到热,说明热主要是以(A)的方式传播的。 A、辐射 B、对流 C、传导 7、下列物体中,热的良导体是(CEF),热的不良导体是(ABD)。 A、玻璃 B、橡胶 C、铜片 D、石块 E、铝勺 F、钨丝 8、保温材料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B)。 A、这些材料能生热 B、这些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 C、这些材料是热的良导体 9、冬天,我国北方地区房子里的暖气应安装在房间的(C)。 A、上方 B、中间 C、下方 10、铜、铁、铝三种金属中传热速度最快的是(A)。 A、铜 B、铁 C、铝 三、连线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五年级科学 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总结(人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 版)烧开水 热辐射 晒衣服 热对流 烤火 热传 导 烧开水 热传导 用热水袋取暖 热对流 火炉上的锅会烫手 热辐射 四、判断 1、热传导一般是在固体中发生的一种传热方式。(√) 2、钢条加热时会伸长变细。 (×) 3、所有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五、实验题 (一)按实验步骤分析 把一个内径比铜球直径稍大的带柄环固定好,使铜球放在铜圈上时,铜球能顺利穿过铜圈。 移出铜球,用酒精灯给铜球加热。 再将铜球放在铜环上,铜球不能穿过铜环。 把铜球浸入冷水中后,再将其放在铜环上,铜球能穿过铜环。 这个实验说明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下沉的,有什么办法让它浮起来吗? 方法 1:把橡皮泥做成船形。 方法 2:在水中加盐。 六、简答 1、衣服会给我们带来热量吗?如果不会,为什么我们穿衣服会感觉到暖和呢? 答:衣服不会给我们带来热量。人们感觉到热是因为热量是人体自己产生的,衣服只是有保 温的作用,使温度不会散失,所以我们感觉到穿衣服会暖和。 2、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为什么夏季绷得比较松,冬季比较紧? 答:电线杆之间的电线,夏季由于热胀变长较松,冬季由于冷缩变短较紧。电线也具有热胀 冷缩的性质。 3、怎样把拧得太紧的瓶盖拧开? 答:可以用热水冲瓶盖,因为瓶盖受热,体积变大,就变松了。 4、物体热胀冷缩是怎样引起的? 答: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 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 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第三单元 时间 一、填空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钟表以(时)、 (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 秒钟), 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 分钟)。 2、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 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3、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 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我们古时把一天(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 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古埃及根据一年内(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 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晚上(12)个。 4、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和(圭表)就是根据 这种原理制成的(计时器)。 5、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 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为使水鈡计时更加准确,我 们可以控制滴漏速度。 6、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水鈡和(泄水型)水鈡。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和(盛水容器 的形状是否规则)、(滴水的速度是否均匀)有关。 7、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 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 确度)。 8、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 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9、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重量)和(摆幅)无关。 10、伽利略第一个发现了摆的等时性,惠更斯造出了摆鈡。 11、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12、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线的长度,(摆长)是指从(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13、(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1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15、古代的人常用光影来计时。 16、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上午:由长变短;下午:由短变长,方向变 化是由西向东移动。 17、水鈡计时的原理是: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 二、下面是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按步骤将下面的各个环节排序。 1、检验成果 2、寻找原因 3、制定计划 4、改进成果 5、实施方案 6、思考方案 6→3→5→1→2→4 三、判断 1、我们可以控制摆长,使摆动次数达到需要的次数。 (√) 2、摆鈡一分钟摆动 30 次。 (√) 3、摆长为 20 厘米的摆比摆长为 30 厘米的摆,摆动得快。(√) 4、滴漏实验中,前 10 毫升水和最后 10 毫升水滴的速度一样。(√) 四、选择 1、现代社会计时工具有很多,但计时精确度最高的计时工具是(A)。 A、电子钟 B、石英鈡 C、机械鈡 2、有一个摆鈡每天都要走慢几秒钟,要调整它应该(C)。 A、每天拨动指针 B、增大摆长 C、减小摆长 五、简答 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第四单元 地球的运动 一、填空 1、(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3、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4、(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5、(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6、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7、(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8、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 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 文台)的经线,定为(0 度经线)。从 0 度经线向东 180 度属东经,向西 180 度属西经。经 线每隔(15 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 小时)。 9、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 现象。 10、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11、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 (视觉位置差异)─这种现象就是(恒星的周年视差),它证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公转 的周期是(一年)。 12、(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 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南北两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 13、(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14、(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15、地球自转周期为(24 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16、(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 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17、地球在自传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动,称为地球的公转。 18、最先证明地球在自传的天文学家是傅科。 19、最初观察到恒星周年视差的科学家是贝塞尔。 20、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的昼夜交替,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古人观测到不同季节影子有长 短变化,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地球的公转。 二、填表题 1、地球自转的特点 是否围绕地轴自转 地 地轴是否倾斜 地地轴倾斜方向是否变化 是 是 不变 2、地球及其运动的特点 地球的形状 自转的证据 自转方向 自转周期 球形 傅科摆 自西向东 一天 3、根据地球的运动完成下表。 地球的运动 地地球的运动主要有两种形式 自转 公转 对 地球两种运动形式的描述:(方向、方式、方向、周期、特点) 绕地轴转动 方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24 小时一周 地 地轴倾斜 绕 绕太阳转动 方 方向:自西向东 周 周期:一年 地轴倾斜方向不变、角度大小不变 判断地球运动的依据 傅 傅科摆 天体东升西落 卫 卫星观测 恒 恒星周年视差 星 星座季节交替 卫 卫星观测 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 昼 昼夜 四 四季、极昼极夜 三、简答题 1、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和学说主要有哪些? 答: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观点:①地球是球体;②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 不动;③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旋转。 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观点:①地球是球形的;②地球是运动的,每 24 小时 自转一周;③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 2、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答: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的倾斜,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 温也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 3、为什么纽约是白天时,北京是夜晚? 答:因为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一半是白天,背 对太阳的一面就是黑夜。北京和纽约刚好各在一个半球上,而且正好相对,纽约正对太阳时, 北京刚好背对太阳,所以同一时刻,纽约是白天,北京是夜晚。 4、对于北极星“不动”,该怎样解释? 答: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球转 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5、为什么地球仪都要做成倾斜的样子? 答: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球转 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因此,地球仪也都做成倾 斜的样子。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 1、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水滴中的 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菌,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3、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并制作了显微镜 4、自制酸奶的步骤: 1、制作名称:自已动手做酸奶。 制作准备:鲜牛奶、白糖、勺子、保温容器 制作过程: (1)在鲜牛奶里加入 1—2 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2)待牛奶冷却到 35℃— 40℃时,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 5—6 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5、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 奶。 6、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那么粗,他们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7、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8、细菌的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9、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过:有的细菌会致病。 10、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1、青梅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青霉素。 12、胡克发现了细胞。 13、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 1、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2、古代的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3、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 4、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5、地球赤道周长 是 40091 千米。6、地球赤道半径是 6378 千米。 7、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候风地动仪。 8、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湿地、峡谷、沙漠、海洋和岛屿。 9、七大洲有: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 10、四大洋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1、地球的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12、第一个用实践证明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科学家是麦哲伦 13、你的家乡的主要地形地貌是平原 14、目前人类在探地研究中达到的最深深度是 14 千米 15、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运用。 第三单元 物质在变化 1、蜡块在加热时会从固体变成液体,冷却时会从液体变成固体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另一类是会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3、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以及发光发热、性质改变等现象加以判断。 4、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接触。 5、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胀大 8 倍。 6、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有:擦去水分、喷漆、覆盖搪瓷、电镀、涂沥青、制成不锈钢。 7、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称为酸性物质。 8、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称为碱性物质。 9、你剧烈运动时,会感到肌肉酸痛,那是因为肌肉里产生了酸性物质。 10、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 11、要使食用的小苏打或碱块起泡,需加入橘子 12、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13、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能使火焰熄灭。 第三单元 物质在变化 1、蜡烛的变化 一、问题解答 问题 1:加热时,蜡块有什么变化?冷却后又有什么变化? 答:加热蜡块时,我们会发现蜡块会慢慢变软,再变成蜡烛液体;冷却后,又会慢慢变成硬的固体。 问题 2:下面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证据是什么? 答:生鸡蛋变成熟鸡蛋、面粉做成馒头是性质的变化;树叶颜色变化是颜色变化;火柴燃烧、盐酸地在石 灰石上是出现发光发热现象,这些现象都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铁水变成钢锭、水的三态变化都属于形 态的变化。 问题 3:选择下面的活动做一做,说说它属于哪一类变化?为什么属于这一类? 答:(1)在装有白醋的玻璃杯中放入一个生鸡蛋,这个变化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因为在实验过程中我 们会发现蛋壳上会出现许多的小气泡,过一段时间蛋壳会变软,慢慢变成其他的物质。(2)压扁饮料罐, 饮料罐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并没有变成其他的物质,所以这个变化属于形态变化。(3)在碱中倒入少量的 白醋,会发现产生大量的气泡,并逐渐消失,变成了别的物质,所以这个变化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4) 往澄清的是会中吹气时会发现澄清的石灰水慢慢地变混浊,静置一段时间,烧杯底部会出现白色的沉淀, 这说明石灰水已经变成了别的物质,所以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5)将白糖加热至熔化,白糖由固体变 成了液体,形态发生了变化,并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所以属于形态变化。(6)将白糖加热至焦黑,这说 明了白糖已经变成了其他的物质,所以也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2、铁钉生锈了 一、问题解答 问题 1:你在哪里见过铁锈?答:自行车的车把、车条、链条、铁窗、铁扶手、铁钉等铁制品上都有会铁 锈。 问题 2:铁锈是不是一种新的物质?答:铁锈是一种新的物质。 问题 3: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答:铁在有水、有空气的条件下最容易生锈。除此之外还要告诉学 生铁在接触酸、碱、盐等物品时也容易生锈 问题 4:人们根据生锈原因,想出来很多的防锈的办法,你知道这些办法由什么科学道理吗?答:擦去水 分是为了隔绝水;覆盖搪瓷、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喷漆是为了隔绝空气;制成不锈钢是为了改变钢铁的 内部结构。 3、变色花 一、问题解答 问题:用毛笔在花瓣上抹上白醋,在叶子上抹上碱水,再往纸花上喷一些紫甘蓝水,纸花会变成什么颜色? 答:纸花的花瓣会变成红色,而叶子会变成绿色。 三、实验与制作 制作名称:用紫甘蓝做试剂 制作材料:紫甘蓝、温水、塑料袋、烧杯、牙签 制作方法: 1、将紫包心菜(约 50 克)撕碎,装入透明厚塑料袋中。 2、往塑料袋中加入一杯温水(约 50℃~60℃)。 3、一只手握住袋口,另一只手反复挤压菜叶 3~5 分钟,直到水变为紫色为止。 4、用牙签在塑料袋的底部扎一个孔,将紫包心菜汁倒人小烧杯中。 问题:做这个实验需要控制哪些条件呢? 答:做这样的对比实验时我们要注意控制好变量和不变量,在这个实验里,我们要用水量一样多、污物大 小一样大、洗得时间要一样长、用的力要一样大、洗涤剂的用量要一样多,所不用的是洗涤剂的品种不同。 四、实验制作 实验名称:设计实验证明哪种洗涤剂的效果好。 实验材料:洗衣粉、皂粉等几种洗涤剂,烧杯、小勺、滴管、布条、食用油、墨水、果汁 实验过程: 1、往 2 个烧杯中倒入同样的多的水,分别放入一小勺洗衣粉、皂粉,分别搅拌三分钟。 2、分别用滴管滴三滴食用油在两块布条上。 3、把布条分别浸泡在两种溶液中,观察布条上污物的变化。 实验结论:(根据自己的实验观察概括) 第四单元 探索宇宙 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圈的时间为一年。 2、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约 27.3 天。3、人们把星空分成 88 个区域,称为星座。 4、月球上没有空气,也没有液态水。5、月球表面温差很大,最高可达 100℃,最低可降至零下 170℃。6、 北极星是小熊星座中最亮的恒星。 7、当太阳的直射点照在斜向太阳的半球时,该半球是夏季,另外半球就是冬季。 8、九大行星是: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地球、土星、海王星、天王星、冥王星。 9、银河是由许许多恒星 构成的。 10、像太阳一样的星体还有很多,它们都是炽热的、巨大的发光气体球,我们把它们称为恒星;像地球这 样自己不发光,围绕着太阳运行的天体叫行星;像月亮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着地球运行的天体叫做卫星。 11、2003 年 10 月 15 日,我国“神州 5 号”载人飞船首次发射成功,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是杨利伟。 12、中国“神舟 6 号”航天员是费俊龙和聂海胜。 13、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的英雄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 14、世界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是美国的阿姆斯特朗 1、登月之旅 问题 1:你还知道那些有关月亮的神话? 答: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朱元璋与月饼起义等。 四、实验制作 制作名称:模拟月球环形山的形成 制作材料:盘子、细沙、大小不同的石子、手电筒 制作过程: 1、在盘子里铺上一些沙子,制成一个沙盘。 2、从不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一些大小不同的石子。 3、再从同一高度丢一些大小不同的石子。 4、用手电筒直射和斜射细沙上的石子坑,观察石子坑影子的变化。 第五单元 假设与实验 1、好奇心总是驱使我们不停地提出问题,找出答案。 2、假设是根据已有经验先对答案做出的猜想。 3、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4、实验是制造条件,收集事物变化证据的方法。 5、假设一般用(如果……那么……)来表达。 6、很多重要的结论都是从提出假设开始的 7、同一个假设可以被多次验证 8、做科学实验,要学会控制变量 9、做科学实验时,应注意什么?答:做科学的实验,要学会控制。一要注意每次都在公平的或均等条件 下进行;二要注意每次只能选择一个变化的因素;三要注意确定变化时需要观察的项目。 10、假设是有依据的猜想。 11、反映事物的内部结构、运动变化过程的实验室模拟实验 12、对比试验有一个条件不相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