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2-10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三单元《11 牛郎织女(二)》(共28张PPT)部编版
第三单元 第11课 牛郎织女(二)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会认“俭、皇、偎”等10个生字。 2.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在默读理清课文脉络,抓住课文主要情节的 基础上精读课文,着力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 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 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个故事是以两位主人公的 名字来命名的?一个是牛郎一 个是织女。他们之间发生了什 么事?这故事又表达了劳动人 民什么思想感情呢? 导入新知 上一课我们学到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与织女相识, 并结为夫妇,过上了美满(男耕女织)的生活。 这一课我们要学的是他们后续的故事。他们被王母 娘娘拆散,只能隔着天河遥遥相望。最后他们化成 了牛郎星和织女星,每年农历七月初七鹊桥相会。 这就是这个故事的完整情节,真是一波三折。 回顾旧知 在这个故事中,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发展影响很大? 老牛、王母 在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中,动物、植物 往往也会说话、有感情,被“人化”了。 文中的老牛在我们心目中就是一个人。 4.思考本段的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男耕女织、辛勤劳动、生儿育女…… 1. 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从语言文字中体会牛郎织女“日子过得挺美满”。 2.第一段中哪些词语写出了牛郎织女的“日子过得 挺美满的”?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学习课文 第1自然段 1.一天,牛郎去喂牛,发生了什么事? (1)衰老的牛又讲话,老牛讲了什么? (2)老牛讲话时的神态怎样? 2.小组讨论。 3.有感情地朗读老牛讲的话。 4.老牛死了,牛郎织女的心情怎样? 交代后事 眼眶满是眼泪 痛哭了一场 第2自然段 善解人意的老牛离开了牛郎,分手前 还留下了“你把我的皮留着,碰到紧急的 事,你就披上我的皮……”的话语,也给 下文牛郎披上牛皮追织女打下了伏笔。 小结 1.牛郎和织女过着美满的生活,但织女有时候也 发愁,她愁什么呢? 2.王母娘娘知道了织女下嫁人间后怎样? 愤怒、痛恨 怕王母娘娘会来找她 第3-5自然段 (1)王母娘娘更是气得…… (2)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 (3)王母娘娘狠狠一推…… (4)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 3.读课文3~5段,画出描写王母娘娘动作的句子。 4.通过王母娘娘的举动,可以看出王母娘娘是个 怎样的人? 5.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王母娘娘的句子。 6.默读3~5段,画出描写织女与牛郎的句子。 (1)朗读“织女一边挣扎一边望着……”体会织女不愿离开 人间、不愿与亲人分离的痛苦情感。 (2)“心急如焚”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牛郎 的“心急如焚”? (1)知道下落,发誓抓回 (2)闯人家里,抓走织女 (3)心急如焚,携子追赶 7.有感情地朗读第3~5节。 8.第三段讲了几层意思?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小标题。 9. 根据上述三个标题说说这段课文的内容。 2.牛郎和织女隔着天河相望,他们会想些什么呢?七月 七他们在鹊桥相会时会说些什么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课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1.指名读第6~8段,思考这两段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 (1)隔河相望,化作星辰。 (2)喜鹊搭桥,一年一见。 第6-8自然段 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特点。 咱们先看看牛郎、织女各是怎样的人? 再读课文 (1)可怜、孤苦伶仃:孤儿;哥嫂待他不好;吃剩 饭、穿破衣、天不亮就上山放牛;连名字都没有。 (2)心地善良:照看老牛很周到。 知牛郎 (1)勤劳能干:织得一手好彩锦、织的彩锦装饰天 空就是灿烂的云霞。(心灵手巧) (2)心地善良:知道了牛郎的遭遇、看中牛郎心眼 好、能吃苦、留下来做他的妻子,很善良。 知织女 大胆追求的结果是——“从此,牛郎在 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两个人辛 勤劳动,日子过得挺美满。” 体会爱情之美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 随手摘下花一朵,我与娘子带发间。 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2)读读文中写到老牛的片段,哪几段?想想他具有什 么特点? 知老牛 善解人意、忠心耿耿、 知恩图报。 老牛 (1)牛郎织女的结合,还与一个人有关。 人说,天上一天,人间三年。西王母醒来的那一 刻,灾难便降临了。你觉得王母怎样? 知王母 残暴绝情、心狠手辣、自私、无情、凶狠 课堂练习 同学们,这就是民间故事。它体现了劳动 人民爱憎分明的情感。对封建专制者、对 恶势力的痛恨,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同情,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归纳总结 再 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