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2-10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 平均数的再认识 北师大版 (2)
北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平均数的再认识》 教材分析: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统计 中,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 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 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 经常用到。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 法。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 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 流的意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3.感受平均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其应用价值,体验 学生 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利用平均数灵活的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PPT 课件 学生准备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两位阿姨排队买票,第一位阿姨只买了一张票,而 第二位阿姨却买了两张票。 师:你知道为什么吗?为 什么两个阿姨都带着孩子,第一位阿姨只买了一张票, 而第二位阿姨却要买两张票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 论、交流,初步感知学龄前儿童免票的规定) 2.引出新知。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平均数的 再认识。(板书:平均数的再认识) 设计意图:数学来 源于生活,从学生熟知的乘车买票情境入手,使学生 初步感知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后面学习用 平均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3.探究新知 (一)进一步探究平均数的意义。 课件 出示:根据有关规定,我国对学龄前儿童实行免票乘 车,即一名成年人可以携带一名身高不足 1.2m 的儿 童免费乘车。 1.组织学生讨论:1.2m 这个数据可能 是如何得到的?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全 班汇报) (1)调查了一些 6 岁儿童的身高。 (2)1.2m 可 能是这些身高的平均数。 2.据统计,目前北京市 6 岁男童身高的平均值为 119.3cm,女童身高的平均值 为 118.7cm。引导学生根据上面信息解释免票线确定 的合理性。 (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 (二)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中理解平均数。 课件出示:下表是“新苗杯”少儿歌手大奖赛的成绩统 计表。 评委 1 评委 2 评委 3 评委 4 评委 5 平均分 选手 1 92 98 94 96 100 选手 2 97 99 100 84 95 选手 3 90 98 87 85 90 1.指导学生把统计表填写完整,并排出名次。 学生进 行计算,独立填表,排出名次。 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在实际比赛中计算平均 分的规则。 (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初步感知实际比 赛中的评分规则和平常的求平均数方法的不同) 3.引导学生讨论:在实际比赛中,通常都采取去掉一 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再计算平均数的记分方 法。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交流并汇报:平均数 容易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 4.小结:在很多比赛中,为了体现公平、公正的原 则,往往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求 平均分的记分方法。 5.引导学生按照上面的方法重新计算 3 位选手的最 终成绩,然后排出名次。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全班 汇报) 引导学生理解:其中一个数有变化,所求的平 均数也会发生变化。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 说一说,你对平均数有 了哪些新的认识? (小组内讨论、交流,并进行总结) 预设生 1:平均数具有代表性,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生 2:任何一个数有变化,平均数都有反应。平均数 真的很灵敏。(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学生运 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通过 实际观察、计算,再次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及作用,体 会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 巩固练习 见教材第 88 页练一练 1、2、3 题,学生独立完 成,组内讨论,班内汇报,师生共同评价,体会、加 深对平均数特点的认识。 板书设计 平均数的再认识 1.平均数具有代表性、解决问题。 2.任何一个数 据有变化,平均数都有反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