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2-10 发布 |
- 37.5 KB |
- 3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备课
第四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爱国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 《圆明园的毁灭》 《小岛》 四篇课文。这些课文或通过叙事,或通过写人,或采用直接抒发感情等方式,表达了浓厚的爱国情感。 《古诗三首》包括《示儿》《题临安邸》 《己亥杂诗》三首饱含爱国情怀的古诗。《示儿》是一篇遗嘱,是诗人对直接儿子的谆谆告诫,表达了陆游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以及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题临安邸》通过写当政者在杭州城纵情声色,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己亥杂诗》 通过创造“风雷”“万马”“天公”这样浩大的意象,抒发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少年中国说》写创造出这个“少年中国”是中国少年的责任,换言之创造未来的中国是我们中国少年的责任,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烂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了人们不忘国耻的信念,增强了我们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小岛》引导学生结合资料了解我国边防岛部队的生活,感受海防战士的爱国情怀。 “习作”的主题是“二十年后的家乡”,旨在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具体写作的能力。通过列习作提纲,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在写人叙事绘景中,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教会我们怎样通过朗读把充沛的感情表达出来。“词句段运用”要求学生懂得辨析褒义词和贬义词,以及掌握顿号和逗号的不同方法。“书写提示”告诉学生怎样进行诗歌的书写。“日积月累”要求学生积累褒义词和贬义词。 教学 目标 会认37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降”等。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个诗。 3、感悟诗歌优美的语言,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引导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具体写作。 6、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奋斗。 教学 重点 难点 会认37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降”等。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感悟诗歌优美的语言,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具体写作。 课时 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5课时 1.《古诗三首》 2课时 2.《少年中国说》 2课时 3.《圆明园的毁灭》 2课时 4.《小岛》 1课时 5.口语交际 1课时 6.习作 2课时 7.语文园地 1课时 课题 2 古诗三首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3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喑、擞”等6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 3.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爱国意识。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喑、擞”等6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爱国意识。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初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 1.陆游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写过很多首爱国诗篇,其中《示儿》就是最著名的一篇。 板书:陆游 示儿 2.作者简介及背景 ①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免职。四十六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②了解背景,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合,至到被元朝所灭,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示儿》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3.揭示诗题 ①“示儿”是什么意思:“示”告诉,告之,“示儿”是写给儿子看的诗。 ②质疑:看了诗题,你又提出哪些问题?诗人想告诉儿子什么?什么时候告诉的?为什么告诉儿子?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正确,读通顺。 2.结合书中的注释,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意。 3.小组交流:这首诗陆游想要告诉儿子什么? 三、弄懂诗意,理解内容 1.朗读古诗,并划分节奏。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2.理解古诗的内容。 ①默读古诗,找出不懂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或和同学交流。 ②试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③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师总结:这首诗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是因为其间隐含着真挚深沉的爱国情意。 板书:真挚、深沉的爱国情意 四、把握重点 朗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两句诗,思考下列问题: ①这两句诗中,最让你深刻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的是什么? ②在这两句诗中,你除了能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还能感受到诗人的什么情感?生思考,并回答 师总结:从“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 即使死去,也会惦记收复失地。从“王师北定中原日”这句中,我们能看到诗人对于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的无奈。 五、创设情境,读写结合 认真朗读这首诗,体会诗的意境,并试着想象,诗人在病榻上会想些什么?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儿子是怎样回答的?然后说一说。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课下读这几首诗,感悟诗中的爱国情感。 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病起抒怀》《诉衷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古人表达爱国情感的方式多种多样,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陆游的《示儿》,感受了诗人直接表达的方式。这节课,我们看看林升是怎样表达爱国情感的。 二、课前预习布置 1.自学生字; 2.熟读这首诗,并读出感情。 三、解诗题 1.出示诗题,明确“题、邸”的意思。 题:题写,把诗句写上。邸:官员居住的地方。 题目的意思:写在官员府邸上的诗句。 板书:题临安邸 2.介绍诗人 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约生活于南宋孝宗年间(1163~1189),生平不详,浙江平阳(今浙江苍南县繁枝林坳)人。 四、读诗句 1.大声朗读诗句。 2.根据节奏,带着感情小声朗读诗句。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在读的过程中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五、释诗意 轻声读诗句,用下面几种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看注释、查字典、查资料将诗句译通译顺 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六、入诗境 师: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都描写了什么?给你什么感觉?哪个字词句让你感到了美? 七、悟诗情 1.引出诗歌主题:爱国 师:从诗句来看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你是怎么知道的?(写作背景) 2.抓住含义深刻的诗句 品味:西湖歌舞几时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作者的无奈) 暖风熏得游人醉(暖风:温暖的风;上层社会的糜烂奢华之风。“熏”与“醉”的解析) 直把杭州作汴州(直:简直。作:当作。这些人简直把杭州当成了自己的都城汴州。作者直斥统治者忘记国耻家丑的丑态,蕴含讽刺、愤怒及无穷的隐忧。) 3.填空 《题临安邸》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 ),对统治者( )。 板书:忧国忧民 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 4.有感情地读诗 师:(放音乐)请大家跟着音乐练习读诗,读出诗句的含义,读出作者的感情。 八:作业设计: 1.背诵这首诗。 2.在网上找表达爱国情感的诗歌,并背诵下来。 第三课时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⒈言为心声。今天,我们就看看清代的龚自珍是怎样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心声的。 板书:己亥杂诗 2.题解: “己亥” 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这是第220首。 ⒊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幻,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二、读好诗句,整体把握 ⒈自由读诗:①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②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⒉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提出来后,大家共同研究。 ⒊指名读,齐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 ⒋汇报交流。 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三、诵读赏析,领悟情感 ⒈指导诵读。 ⒉赏析第一、二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表现了一种怎样的局面?(写出了都是死气沉沉的局面,以及改变这一局面的有效途径。) ⒊赏析第三、四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呢?(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2)师: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蹊径,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着未来。 ⒋ 概括中心:《己亥杂诗》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⒌感悟写作方法:“创景抒情”,这样的表达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成就。 板书:创景抒情----希望社会变革,期待人才辈出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⒈拓展:读背《己亥杂诗》第5首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⒉作业:诵读默写。 板书设计 12 古诗三首 《示儿》------真挚、深沉的爱国情意 古诗三首 《题临安邸》---忧国忧民以及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 《己亥杂诗》---创景抒情---希望社会变革,期待人才辈出 教学反思 课题 13 少年中国说(节选)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鳞、惶”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生字。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3.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难点:学习本课的写法。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初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承担着国家复兴的责任。清代末年,有一位非常有远见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启超,他就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他写了一篇脍炙人口之作-----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用事实和道理告诉我们,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的少年充满了希望,少年的中国更加充满了希望。 板书:少年中国说 二、作者、背景简介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少年中国说》: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当时帝国主义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而中国人中,有一些无知昏庸者,也跟着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散布悲观情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谰言,也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 二、读文识字。 小组活动,合作探究 1.大声朗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字典等方式解决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不懂的句子,小组讨论解决。 3.小组成员先自读课文,在完成以上练习后,小组成员互相交流探讨。 三、整体感知。 1.细读这篇课文,总结每个自然段的含义。 生总结、汇报: 第一自然段:从小到大介绍中国少年的责任。 第二自然段:歌颂少年中国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抒发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2.朗读课文,想一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这三个自然段? 生总结、汇报: 第一自然段要读出磅礴的气势; 第二自然段要读出韵律美,让人感受中国少年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要读出作者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板书:磅礴的气势 蓬勃的生命力 赞美之情 3.第一自然段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少年对国家的影响? 生总结、汇报,师引导 层层深入: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4.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用哪些事物来赞美中国少年? 生总结、汇报,师引导(出示课件8) 红日 (黄)河 潜龙 乳虎 鹰隼 奇花 干将 5.小组活动 重点阅读第二自然段,根据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 生总结并汇报 四、布置作业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下列生字。 板书:泻 潜 试 胎 皇 履 疆 2.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用__________的方法介绍了少年与中国的关系。 板书:层层深入 二、研读课文。 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这个自然段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方式? 师引导,生总结。(出示课件13) 这个自然段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第一句为总起句,起引领全段的作用,下面的部分围绕这句话进行阐述。 板书:总分 总领全段 ②这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师引导,生总结。 这个自然段主要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分别从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少年的责任。排比的修辞语气紧凑,感情强烈,有很强的感染力。 ③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少年和中国的关系?完成下列表格。(出示课件14) 少年 中国 师总结: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少年和中国的关系非常密切。作者运用排比的句式告诉我们,少年的责任非常重大,我们每个少年都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因为,国家的强大靠的是少年。 2.朗读、感受第二自然段,从文字提供的美好形象中感受少年中国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①“红日初升……横有八荒”熟读背诵。 ②比喻的作用:“红日”般的灿烂前景,“河出伏流”的壮阔发展,有如“潜龙”“乳虎”的巨大声威,有如“奇花”的壮丽前景,如“干将”的锐利锋芒; ③“天戴其苍”“地履其黄”,一“纵”一“横”,显得气势不凡,一个顶天立地的东方巨人巍然屹立在地球之上。 朗读要求:这是一段韵文,充满节奏感和韵律感。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要读出这种感觉。在朗读的过程中还要思考:这些是静态描写还是动态描写?作者这样比有什么用意? 生读课文,并总结、汇报 师:我们在总结过程中发现,这些事物都是动态描写,都充满着生命力。作者用这些充满生命力的事物来比少年中国,就是告诉我们,少年中国就是最具有生命力,最有发展前途的。 ④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句子承载的思想感情。 生总结,汇报: 这段是抒情段,作者用两个感叹句,再次重申了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密切的关系以及作者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三、小结 作者把封建的古老中国和理想的少年中国进行鲜明的对比,热情歌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批评消极保守思想,鼓励人们肩负责任,发奋图强。本文表现出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并且对中国的未来满怀希望。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课堂检测 一、用“√”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lín( ) háng( ) zhāi( ) 鳞 惶 哉 líng( ) huáng( ) zāi( ) 二、读拼音,写词语。 瀑布从悬崖上yí xiè( )而下,落入深渊,人站在崖边,胆战心惊,rú lǚ bó bīng( )。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出生,其道大光。 伏流,一泻汪洋。 临渊,鳞爪飞扬。 啸谷,百兽震惶。 试翼,风尘翕张。 板书设计 13 少年中国说(节选) 总分—总领全段 少年中国说 磅礴的气势 蓬勃的生命力 赞美之情 动词:泻 潜 渊 胎 履 纵——层层深入 教学反思 课题 14、圆明园的毁灭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4、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 重点 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难点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初次备课 二次备课 一、课前交流 课前:欣赏图片,知道这些地方吗?知道就说出它们的名字。. 看到这些地方你最想说什么? 这些地方风光秀丽,气势雄伟,这些都是世界文化遗产, 二、导课 本来我们的圆明园也应位居于这些建筑之列,可是今天,我们却再也见不到它们了,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 三、读课题质疑 1、板书课题,齐读,从题目看主要写什么?(板书:毁灭)上节课我们预习了课文,你知道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毁灭?234自然段写了什么呢?(板书:辉煌) 看板书,你发现了什么? 师:是啊,看题目应该重点写毁灭,而课文为什么着重写昔日的辉煌呢?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这个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五、初读课文 感知内容 让我们先走进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请同学们浏览2-4自然段(通过预习?),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的?(布局、建筑、收藏) 六、脉络分析 <一>布局 咱们先来看圆明园的布局,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可以用文中的哪个词来概括它的特点?(众星拱月) (1)什么叫众星拱月? (2)请同学们用心读读这一自然段,看看圆明园中哪是星,哪是月? (3)看图:看,这就是圆明园的布局图,圆明园由圆明园、万春园、绮春园组成,它们合称圆明园,它占地5200多亩,在它周围还分布着145个小园,真可谓规模宏大,所以它又被人们称为“万园之园” (4)让我们都来想像着读一读红色的部分,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5)真是规模宏大,布局合理的圆明园那,就让我们想像着圆明园的样子,合作着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二>建筑 在万园之园之中都有什么呢? (1)读第三自然段中,找一找,用笔标下来,不要漏掉一处 (2)交流,有什么?(一生说一处,一生说完后,立刻找下一个学生答。有-有-还有-) (3)除了课本上描写的这些你还知道圆明园中有哪些景点? (4)你觉得圆时园中的景点怎么样?(多)为什么这么说?(学生说不到位再找第二个。) (5)是啊,园明圆中真是应有尽有啊。你能通过读其中的一句话把它的多读出来吗?谁来读?(3人) (5)圆明园中的景点真是多如繁星,作者是怎样把它们写出来的呢?读这一自然段你发现了吗?(运用了一个关联词,“有-也有-有-也有-;不仅有-还有-。”运用了 “ 如”这样的写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 (6)是啊,就让我们都来读一读这一部分,体会一下作者的这种写法吧。 谁想任选一句自己最喜欢的读给大家听?(3人)指导:还可以读的稍快一点,让我们把关联词听地更清楚些。 (7)圆明园中真是景点众多,看也看不完那,请同学们再读这一自然段,你还能读出什么?(美)从哪读出来的? A金碧辉煌:壮观的美;玲珑剔透:精致的美;山乡村野:自然的美。 买卖街:什么是买卖街?它又美在哪里呢?老师给找了份资料谁来读给大家听?怎么样?美在哪?(热闹的美) 带着这种美感,来读读这种美。 (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B这些景点美在哪里?(2生)(介绍1:各地名胜-狮子林;师:是啊据说乾隆皇帝,曾多次下江南,多次西巡、东巡,他每至一地,凡他中意的名园胜景,就让随行的画师画下来,描绘成图,回京后在园内仿建,杭州的西湖十景,连名称也一字不差的在园内全部仿建,正所谓:“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圆明” 武陵春色(图)) 师:各地最著名的景色,圆明园中有,其它地方没有的圆明园也有。 带着这种美感,来读读这种美。 <三>收藏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师:西洋景观的兴建,曾在欧洲引起强烈反响。尤其是喷泉凡人们所能幻想到的、宏伟而奇特的喷泉应有尽有。无价之宝十二生肖铜首就是喷泉中的。 现在你感觉圆明园中的景物怎么样?(美、多)所以作者说:一起读“漫步园内有如――” (1)师:圆明园历经六代皇帝历时150年建造而成,它的确是由人工创造的一处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大型园林。想不想亲眼看看圆明园呢?同学们请看:(放图片) (2)同学们,你觉得作者在记录这段文字的时候,是怀着怎样的情感来描绘这些建筑景观的?(自豪、高兴、骄傲、、、、、)谁能怀着这种心情来读读? (3)配乐读。 5、其实圆明园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文物。 (1)请第四自然段,看看圆明园中收藏了哪些文物? (2)从哪句话中知道的?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收藏的宝物特别多,时间久远、珍贵、齐全) (3)对比句子:去掉: “上自 下至”有什么不同?行吗? (4)一个上自和下至就让我们读出圆中包罗着历朝代历代,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你看作者用词是多么的准确。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⑸大家看:这就是圆明园中收藏的部分宝物。(看图) ⑹这些仅仅是九牛一毛,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即使把法国巴黎圣母院和全国所有的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四>毁灭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座著名的皇家园林,在1860年10月6日,被英法联军一把火给烧了,同学们读读第五自然段,看看这些人都做了什么?把关键词标上。 (1)交流:他们都做了什么?哪个关键词?(拿 运 毁 烧) (2)从这些关键词中读出什么来了?谁能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会? (3)你听出什么来了?它们是怎样拿的?(凡是-统统)也就是怎样拿?(一点也不留下、全部夺走、片甲不留。)它们又是怎样毁的?(任意)你怎样理解?(野蛮、贪婪)谁来读读这一句话。读出他们的野蛮与贪婪。(2人) (4)同学们,我这里有份真实的资料,记录了当时他们是怎样统统拿走、任意破坏的,请看:(资料) (5)看完资料,再读这几句话,你心中什么滋味?(恨。气 愤、)还着这种情感再读读这几句话。(谁想读?掠夺可恨,毁坏更可恨,一起读。) (6)为了销毁罪证,18 19日三千多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看录像)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可惜--师:圆明园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全世界,全人类,它对研究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有很大价值,这些强盗是对中国文化的践踏,也是对世界文化的犯罪。恨――掠夺可恨,烧掉罪大恶极) ⑹不用再说了,用你的朗读来表达你想要说的感受,谁要读?(可以咬牙切齿地读) 出示“为了销毁罪证――” 七、小结 圆明园就这样被毁灭了,毁灭意味着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了 也没有了 没有了 也没有了 只留下了那断壁残垣,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那不堪回首的往事。 (8)一起读:园明园的毁灭是――――― (9)昔日的辉煌变成今天的损失。归结为一种原因就是毁灭。让我们怀着恨与悲痛与挽惜之情再次读课题(可以更低沉一些) 7、现在你明白了吗?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而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写它的辉煌? 课堂检测 一、阅读课文,填空: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________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天南地( ) 众星( )月 金( )辉煌 亭台楼( ) 田( )风光 诗情画( ) 三、将下列词语按一定的顺序排列。 1、元 清 唐 明 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圆明园 皇家园林 长春园 园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14 圆 明 园 的 毁 灭 布局 众星拱月 昔日的辉煌 建筑 风格各异 (2、3、4) 收藏 奇珍异宝 毁 灭 (1、5) 教学反思 课题 15 小 岛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正确分辨多音字“哼”的读音。 2.通过阅读,想象情境,探究课文内容。 3.品读课文,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体会将士们对祖国海岛的热爱。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想象,感知并理解课文。 难点:品析将士们的言行,体会其爱国之情。 教学 准备 1.小岛的相关资料。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初次备课 二次备课 一、创新情境,激趣释题 1.板书课题,读题,质疑。 2.(课件出示)观看小岛的图片资料。 3.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交流、讨论: (1)(课件出示)我会认的字,学生认读。 (2)理解“沉吟,凝视,纳闷,环视”等词意。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学生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第一部分:(1)介绍小岛的样子和特点。 第二部分:(2—20)写将军发现了菜地,并交代了菜地的来历。 第三部分:(21—36)战士们送菜给将军吃,将军和战士们共享青菜。 第四部分:(37—38)将军对“中国地图”行军礼。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齐读第一自然段,从这三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小岛的图片。) (连用三个“少”突出了岛上环境的艰苦。) 2.学生细读第二部分。 (1)还能从哪些描写中突出了岛上的环境艰苦呢?(课件出示) a.将军上岛时正是这儿最凉快的时候,也就是二三十摄氏度吧。 (“最凉快的时候”还有“二三十摄氏度,小岛的酷热程度可见一般”。) b.因为主要吃罐头,有的战士上岛后,就会牙龈溃烂,嘴巴起泡,从陆上运来的蔬菜,还没上岛,就要烂掉一大半。 (表面上说蔬菜在岛上的保存期短,其实从侧面反映了战士们的生活艰难。因为缺少蔬菜,战士们“牙龈溃烂,嘴里起泡”。) (2)面对艰难的生活,战士们不怕困难,用自己的双手改造海岛,体现了战士们爱岛的情怀,请你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课件出示) a.菜地里的土,大部分是战士们从老家一口袋一口袋背来的。 b.那一片油布棚已经翻开,露出了一大块菜地,那绿油油的一片,竟构成了一幅中国地图。 3.理解第三、四部分内容。 师:自读课文,找出描写将军言行的句子,细心品味(课件出示)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续) a.将军看了他们桌子上的罐头,喉咙哽了一下,说:“同志们……”停了一下,又说:“孩子们,我给大家分菜,每人一筷子。”(“哽了一下”细致刻画出了将军深受感动的心情。他的哽咽的语句是对战士们艰苦生活下坚强意志的赞赏;更是体现了他对战士们的感谢,感谢他们对自己款待,感谢他们对祖国深深的爱,也表现了将军和战士之间的相互关怀。) b.他向着太阳,向着那片绿色,也向着小岛,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这是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它将课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将军的举动饱含着他对战士们的无限感激和深深敬意。) 四、拓展学习,升华情感 1.自读课文,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作业:试着给小岛的战士们写一封慰问信,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崇敬之情。 板书设计 15.小 岛 (少)(树少 草少 土少 ) 战士:绿色菜地(中国地图) 将军:行军礼 教学反思 课题 二十年后的家乡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 目标 1.大胆想象二十年后家乡人、事、景、物的巨大变化,学习用人事景物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怀念之情。 2.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 3.指导学生学习写习作提纲,行文中要做到详略得当。 教学 重点 难点 1.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2.引导学生学习本组课文用具体的人、事、景、物表达感情的方法。 3.指导学生学习写习作提纲,行文中要做到详略得当。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初次备课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十年后,我们和周围的一切会怎么样,家乡会发生变化?我又是什么样子?如果我们再聚在一起,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二、推想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建构文源 1.写二十年后的家乡,我们要侧重写哪些变化? ⑴ 家乡二十年后景物的变化: 街道、商场、广场、公园、河流、交通、科技等的变化。 ⑵ 二十年后家乡人物的变化: 爷爷奶奶外貌、言行的变化,爸爸妈妈外貌、言行的变化,同学的变化等,诉说家乡的变化、离别情。 ⑶ 看到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自己情感的变化 三、师生合作,探索表达方法 1.交流网上、习作书上、教科书中同类文章的表达方法: (开头、结尾、怎样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 2.说说自己文章的精彩片段、写作思路、开头结尾。 3.指导学生编写习作提纲。 4.指导学生叙述要做到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四、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1.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2.教师巡视,提示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 五、小组评议,互改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2.修改步骤: 思路──重点(家乡人事景物的变化,详略是否得当)──开头、结尾──字词句(是否通顺) 六、推出佳作,共同欣赏。 每个小组都推选出一篇好的阿作品,向全班同学展示。 板书设计 二十年后的家乡 环境 想象 工作 生活 教学反思 课题 语文园地四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习在朗读中准确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让朗读充满感情。 2.学习褒义词和贬义词两种词语的不同表达效果。 3.体会顿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 4.学会把字写得工整、漂亮,积累成语。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1.学习在朗读中准确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让朗读充满感情。 2.学习褒义词和贬义词两种词语的不同表达效果。 3.积累成语。 难点:体会顿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初次备课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语文园地四给我们带来了多种学习方法的指导。现在就让我们去看看吧。 板书:语文园地四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出示课件2) 同学们,本单元的课文充满了浓浓的爱国情感。我们怎样通过朗读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呢? 生总结、汇报师总结:(出示课件3) ①要准确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如,《圆明园的毁灭》表达的是________之情;《少年中国说》表达的是___________感情。 ②可以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等来体现课文的感情。如,《圆明园的毁灭》的第一自然段,可以读得________一些;《少年中国说》的第三自然段应该读得________________一些。 板书:痛惜 豪情壮志 缓慢、沉痛 高昂 2.词句段运用 (1)每组词语的意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一段话。(出示课件4) 小组活动: A.朗读这些成语,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B.这两组词语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异同。 C.选择一个词语写一段话。 生查字典,并说明两组词语的异同。 生汇报:(出示课件5) 每组上下两个成语的意思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它们的感情色彩。上面的成语是褒义词,用作褒扬、赞美;下面的成语是贬义词,用作贬斥、斥责。 生展示自己写的话。 板书:褒义词、贬义词 (2)体会顿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再给最后一句加上标点。(出示课件6) A.读这两个句子,找出句子中的顿号和逗号,看看它们分别用在什么地方。 B.体会它们的不同。 C.给最后一个句子加上标点。 生总结,汇报 板书:顿号、逗号的异同(出示课件7) 师:逗号、顿号均表示句内停顿,但停顿性质不同。 逗号属句内一般性停顿,而顿号有专门的用途。 逗号所表示的停顿不外乎三类:一是表示分句之间的停顿,二是表示句中成分之间的停顿,三是表示句子成分内部的停顿。 而顿号呢,在句子里,一个顿号相当于一个连词,停顿时间比逗号短,有时也用来表示次序语之后的停顿,如一、二、三等 顿号用来隔开并列的词或短语,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小。 生给最后一个句子加标点:(出示课件8) 毽子越做越讲究,有黑鸡毛、白鸡毛、芦花鸡毛等。各种颜色的毽子满院子飞。 3.书写提示(出示课件9) 我们在书写一首诗的时候发现可以横写也可以竖写。横写的时候,我们要从左到右写,竖写的时候,要从右到左。要注意居中写,注意上下左右的文字要对称,使篇章看起来美观。 每个字要做到笔顺正确,结构合理,使每个字看起来很美观。 展示相关书法作品。 学生临写 点评学生作品。 4.日积月累(出示课件11) (1)朗读这些成语。 (2)借助工具书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 (3)感悟两组成语所描绘的不同生活状态,珍惜美好生活。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12) 师总结:这两组成语分别描绘了不同的生活状态。第一组成语描绘的是“太平盛世”下人们幸福快乐的生活场景;第二组词语描绘的是社会动荡不安的情况下,人们悲惨的生活。我们现在就处在太平盛世,我们生活幸福,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 板书:幸福生活---悲惨生活----珍惜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明白词语的不同感情色彩,以及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还明白了顿号和逗号的区别,积累了许多成语,收获不小。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积累更多的知识。决问题。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四 痛惜 豪情壮志 缓慢 沉痛 高昂 语文园地四 感情色彩:褒义词、贬义词 顿号、逗号的异同 幸福生活---悲惨生活----珍惜 教学反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