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 人物描写一组》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 人物描写一组》教案

第五单元 ‎22 人物描写一组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人物描写一组》 是部编版五年级下第五单元作家笔下的人专题中的第一篇 精读课文, 由 3 个独立的片段组成。《摔跤》 是《人物描写一组》 中第一个片段,‎ 选自作家徐光耀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 题目为编者所加。 这个片段主要写了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 先是由小嘎子提议摔跤, 在摔跤的过程中, 他 时时处处想使巧招, 结果反被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 塑造了小嘎子和胖墩儿这 两个鲜活的儿童形象。 片段中动词的准确运用兼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使小嘎子顽 皮机敏、 争强好胜、 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跃然纸上, 堪称人物描写的经典之作。‎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人物描写一组》 中第一个片段, 选自作家老舍的小说《骆 驼祥子》, 本文中的“他” 就是祥子。《临死前的严监生》 选自清代作家吴敬梓的 ‎《儒林外史》 第五、 六回, 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题目为后人所加。 这个片段记叙 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 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 直到赵氏挑掉了一 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这三个片断分别描写了小嘎子、 祥子、 严监生三个人物形象, 每一个片断,‎ 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摔跤》 主要侧重于动作描写,《他像 一棵挺脱的树》 侧重于肖像描写, 《临死前的严监生》 通过对严监生的两根手指 和几次摇头这些细节描写, 将严监生守财奴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三个片断都 是人物描写的经典。‎ 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 (1) 准备相应的名著片段。 (2) 制作教学相关课件。‎ ‎2.学生准备: (1) 借助工具书, 自学生字词。 把课文读通读顺。 (2) 了解《小 兵张嘎》《骆驼祥子》《儒林外史》三部作品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3 课时。‎ 教学过程 15‎ 第一课时 片段一: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一、 紧扣主题, 激趣导入 ‎1. 教师导学: 在这学期的语文学习中, 我们结识了不少各具特色的人物——‎ 顾全大局的蔺相如, 知错能改的廉颇, 足智多谋的诸葛亮, 在咆哮的洪水中舍小 家顾大家的党支部书记, 在长征路上为照顾小战士而牺牲的老班长……这些人物 有着鲜明的特点, 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开始, 我们要走进一组新 的课文, 继续认识和亲近这些特点突出的人物形象, 感受他们的特别。 (板书课 题:13人物描写一组)‎ ‎2. 激趣导入: 你们看过《小兵张嘎》 吗? 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谈感 受)‎ ‎3. 过渡: 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张嘎与胖墩儿摔跤比赛的情景。 (板书课题:‎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读题,注意“嘎”读ɡǎ。‎ 设计意图: 教师利用所学知识建立与新知之间的联系, 便于帮助学生明确学 习的主题, 辅助学生建立知识的体系。 同时从学生耳熟能详的电影谈起, 有利于 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学习本课的话题。‎ 二、 自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读课文, 教师正音: 精神抖擞(sǒu) 、 裆(dānɡ) 、 挠(náo) 、 拽 ‎(zhuài)。‎ ‎2. 教师指名读课文, 其他同学听后评价。 (从字音是否准确和朗读是否流利 两方面评价)‎ ‎3. 教师提问: 谁能说说课文中的小嘎子和胖墩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设计意图: 语文是一门循序渐进的学科, 只有通过对字词的掌握, 才能达到 对句子的理解, 进而才能去引领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性学 习, 因此, 这一环节的设置是在为下面研读课文奠定基础。 另 外, 教给学生运用 有效又便于操作的方法去学习字词也能提高课堂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的效率。‎ 三、 研读“嘎子”, 体会特点 ‎1. 教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15‎ 出示课件, 明确要求: 读课文, 边读边想象小嘎子与胖墩摔跤的情景, 并画 出文章中描写小嘎子摔跤时动作的词句, 用“△” 标出表示动作的词。 想一想这 些词句可以体现小嘎子的什么特点。‎ ‎2. 学生自读课文, 小组交流。 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 ‎3. 教师相机出示课件, 指导朗读。‎ ‎(1) 起初, 小嘎子精神抖擞, 欺负对手傻大黑粗, 动转不灵, 围着他猴儿似 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①读句子, 说一说小嘎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和 同学讨论。‎ 预设:‎ 生 1: 我从小嘎子摔跤时“总想使巧招, 下冷绊子” 可以看出小嘎子争强好 胜、机敏、富有心计的特点。‎ 生 2: 小嘎子摔跤时有自己的战术, 他围着胖墩儿“猴儿似的蹦来蹦去”, 想 巧胜对手。‎ ‎②想象小嘎子与胖墩摔跤的画面, 读出当时的情景。‎ ‎③评价学生的朗读。 (是否让听者感受到当时的情景。 )‎ ‎(2) 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 终于三抓两挠, 揪在了一起。 这一来,‎ 小嘎子可上了当: 小胖墩儿膀大腰粗, 一身牛劲儿, 任你怎样推拉拽顶, 硬是扳 不动他。‎ ‎①读句子, 找出描写摔跤时的动作的词。‎ 预设:‎ 生: 作者用了“转、挠、 揪、 拉、 拽、 顶、 扳” 等词, 从不同的方面对小嘎 子摔跤的动作进行了细致的描绘。‎ ‎②指导学生边读边配上动作体会。‎ ‎③评价学生的朗读。 (趣味评价, 烘热课堂气氛。 )‎ ‎4. 总结学习方法。‎ 教师导学: 我们在学习时通过入情入境的阅读,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特点,‎ 边读边想象当时的场景, 这种“读——品——想” 的方法对同学们读懂课文会有 15‎ 很大帮助。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灵活运用。‎ 设计意图: 有道是“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本环节中引导学生从感悟 人物的动作描写入手,在教师的有序引领下,学生充分体会到动作描写的魅力,‎ 学习到了理解课文的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和迁移提供可能性。‎ 四、 对比阅读, 感受形象 ‎1. 教师导学: 作者在描写小嘎子与胖墩儿比赛摔跤的场景时, 不仅写了嘎 子, 还描写了胖墩儿的动作、 语言。 用“____” 标出描写胖墩儿动作的词语, 并 细细体会。‎ ‎2. 学生运用“读——品——想” 的学习方法品读重点词句。‎ ‎3. 学生汇报读书收获, 教师相机出示课件, 指导并评价朗读。‎ ‎(1) “是吗? ” 小胖墩儿跳起来。 立刻退后两步, 一闪身脱了单褂儿, 叉着 腰说,“来吧, 是一叉一搂的, 还是随便摔? ” (从“跳、 退、 闪、 叉着腰” 的动 作可以看出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能手。)‎ ‎②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 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 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 了。 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 咕咚一声, 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从这个侧 面可以看出小嘎子时时处处想使巧招,结果反被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 )‎ 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训练学生的迁移学习 能力。 在“研读‘嘎子’ , 体会 特点” 这一环节中, 学生已经掌握了“读——品——想” 的方法, 继而将这种方 法迁移到学习胖墩儿的动作描写上来, 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又能培养学生的 自主学习和迁移类推的能力,可谓学以致用,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学习方法。‎ 五、 情境朗读, 再现“摔跤”‎ ‎1. 教师趣味导学: 对照课文中的语句, 把小嘎子与胖墩摔跤的场面表演出 来。‎ ‎2. 分组表演, 全班评价。‎ ‎3. 教师指导朗读, 体会重点词语的运用。‎ 设计意图:“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提高学生学习 效率最 有效的方法莫过于牢牢地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将呆板的语言 文字, 内化成生动的课本剧表演, 不仅能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得到升华, 而 15‎ 且能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妙趣横生,可谓一举两得。‎ 六、 总结全文, 拓展延伸 ‎1. 过渡: 通过刚才精彩的表演和会心的朗读, 我想, 小嘎子和胖墩儿的形 象一定活在同学们的心中了。 那么, 在同学们的心目中, 小嘎子和胖墩儿到底是 怎样的一个人呢?‎ ‎(课件出示) 请同学们在下面的横线上, 填上你认为合适的词语:‎ ‎________的小嘎子________的胖墩儿。 (关于小嘎子, 可填聪明、 活泼、 顽 皮等;关于胖墩儿,可填沉稳、憨厚、老实等。)‎ ‎2. 引问: 你喜欢小嘎子, 还是喜欢胖墩儿?‎ ‎3. 教师总结刻画人物的方法: 作者用他那生花的妙笔, 塑造了两个人特点 鲜明、 天真可爱的人物。 小嘎子活泼, 调皮; 胖墩儿沉稳, 憨厚, 只要读过这段 文字, 相信对这两个人物就会过目不忘。 那么, 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刻画这两个 人物形象的呢?用了这样的方法有什么作用?‎ ‎4. 讨论, 反馈: 作者主要采用动作描写的方法, 准确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 也兼用语言描写的方法,生动地刻画了两个人物不同的特点。运用这样的方法,‎ 就使读者好像看到了人物的动作, 听到了人物说的话, 整个人物形象仿佛就站在 我们的眼前,栩栩如生。‎ 设计意图: 一堂好的语文课, 应有浓浓的语文味, 如何引领学生发现文章的 写作特点, 积累有效的写作方法更是一堂好课必须完成的任务。 本环节的设计正 是为了落实这一目标。 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着眼于学生的长期学习 , 均应引导 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提炼写作方法,以便指导其今后的语文学习和写作。‎ 七、 迁移阅读, 读写练习(作业)‎ ‎1. 拓展阅读《小兵张嘎》。‎ ‎2. 读写迁移练习: 写一写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第二、 三回合。‎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 中关于第二学段的习 作要求阐述: 尝试在习作 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素材, 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本课的学习 对学生来 说, 正是典型的迁移学习 写作的理想平台, 因此, 在本课结束时, 布置学生运用 所学的方法和积累的语言素材再写写两人比赛的第二、 三回合, 既满足了学生的 15‎ 表达的欲望,又拓展了语文学习的外延。‎ 第二课时 片段一: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习字词, 会认“铸、 颧” 等 3 个生字, 会写“剃、 腮” 等 3 个生字,‎ 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和理解“挺脱、格局、杀进他的腰”等词语。‎ ‎2. 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 体会车夫的性格特点, 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 ‎3. 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4. 激 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一、 激趣导入 ‎1. 《骆驼祥子》 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 最初于 1936 年发表在 杂志《宇宙风》。 小说描写了 20 年代, 老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这部 小说大量应用北京口语、 方言, 还有一些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的描写, 是现代白话 文小说的经典作品。课件出示有关图片。‎ ‎2. 作者简介:‎ 舒庆春(1899 年 2 月 3 日-1966 年 8 月 24 日), 字舍予, 笔名老舍。 本名 舒庆春, 生于北京, 中国现代小说家、 著名作家, 杰出的语言大师、 人民艺术家。‎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 称号的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猫城记》《牛天 赐传》《骆驼祥子》 等, 短篇小说《赶集》 等。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 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3. 谈话揭题: 祥子是《骆驼祥子》 一书的灵魂人物, 是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 夫。 年轻时的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许多优良的品质——善良纯朴, 热爱劳动, 对 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性和坚韧的精神。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他像一棵挺 脱的树》中的“他”就是祥子。(板书课题: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老舍 祥子)‎ 二、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一) 初读, 解决字词。‎ ‎1. 读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 扫除字词障碍。‎ ‎2. 出示词语。‎ 15‎ 铸成 颧骨 伤疤 ‎3. 指名读词语, 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二) 通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读书要求。‎ ‎(1) 读书要细心, 读不通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要求读得准确、 流利。‎ ‎(2) 遇到不理解的生词可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实在不理解的画 下来留作讨论。‎ ‎(3) 不动笔墨不读书, 将感受深刻的句子或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2. 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指名接力读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准读顺。 师生随机 纠错,并适当解答同学们的有关疑问。‎ ‎3. 再读课文, 思考: 祥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形象的。‎ ‎4. 小组讨论, 选代表发言。‎ 三、 深入读文, 探究形象 导语: 本文选自《骆驼祥子》, 作者是老舍, 题目 为后人所加。 小说讲述了 普通人力车夫祥子的一生, 展示了一幅具有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 本文所选片段 中的“他”就是指祥子。那么,祥子具有怎样的特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画出描写祥子外貌的句子,仔细体会人物的特点。‎ ‎(一) 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 ……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1. 同学们先读读这段文字, 再看课文中的插图, 看自己能了解到什么。‎ ‎2. 小组交流, 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 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相机小结:‎ ‎(1)“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 二十来岁, 他已经很大很高,‎ 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 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 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 作者通过对祥子装束、 体态、 身段的素描, 准确 而真实地表现了祥子身体的健壮, 性格的朴实、 充满生气。(板书: 体态、 性格 健 壮、朴实、充满生气)‎ ‎(2)“看着那高等的车夫, 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 好更显出他的铁扇 面似的胸, 与直硬的背; 扭头看看自己的肩, 多么宽, 多么威严! 杀好了腰, 再 15‎ 穿上肥腿的白裤, 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 露出那对‘出号’ 的大脚! 是的, 他 无疑的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 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这部分课文通过祥子的 心理活动和神态描写表现了祥子的健壮、 朴实、 充满生气, 从中也能感受到祥子 的自豪和充满信心。(板书:装束、体态、性格 健壮、朴实、充满生气)‎ ‎4. 指导朗读, 在朗读中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 ‎(二) 他没有什么模样, 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 ……他就很像一棵树,‎ 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朴实憨厚)‎ ‎1. 同学们先读读这段文字, 再看文中插图, 看自己能了解到什么。‎ ‎2. 小组交流, 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 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相机小结:‎ ‎(1)“他没有什么模样, 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 头不很大, 圆眼, 肉鼻 子, 两条眉很短很粗, 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腮上没有多余的肉, 脖子可是几乎与 头一边儿粗; 脸上永远红扑扑的, 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 小时候在树下睡觉, 被驴啃了一口。” 这一段人物素描, 几乎是没有任何修饰,‎ 却细腻逼真,如在目前。(板书:人物素描 细腻逼真)‎ 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 它包括人物的身材、 容貌、 服饰、 打扮以 及表情、 仪态、 风度、 习惯性特点等。 肖像描写能够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 反映 人物的内心世界。描写时应有一定顺序。‎ ‎(2)“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 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 都那么 结实硬棒, 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 只要硬棒就好。” 这段话通过对祥子心理 活动的描写表现了祥子的健壮、 充满生气, 从“结实硬棒” 能看出他对自己体能 的信心。(板书:体力、性格)‎ ‎(3)“是的, 到城里以后, 他还能头朝下, 倒着立半天。 这样立着, 他觉得,‎ 他就很像一棵树, 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这段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将祥子比喻成了一棵树, 生动形象地把祥子的性格特点及外貌特征展现于我们的 眼前。 表达了作者对祥子的赞美——健壮、 朴实、 充满生气。(板书: 健壮、 朴 实、充满生气)‎ ‎4. 指导朗读, 在朗读中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 在朗读中与作者一同欣赏这个 15‎ 旧中国的北京人力车夫。‎ ‎5. 播放有关影视作品的选段,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四、 课堂小结, 鼓励阅读 老舍善于写人, 他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 老舍是语言大师, 他创造性 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 , 使人一读就能感受到小说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老 舍也说:“《骆驼祥子》可以朗读,他的语言是活的。”‎ 希望同学们课下阅读这部小说。‎ 第三课时 片段三: 临死前的严监生 一、 谈话导入, 了解背景 ‎1. 谈话导入新课, 了解作者吴敬梓作品的特点。‎ ‎2. 简介《儒林外史》。‎ 过渡: 《儒林外史》 是中国讽刺小说的开山之作, 它是清朝作家吴敬梓花了 近 20 年写成的。 在《儒林外史》 中有一个场景, 虽然只有区区三百多字, 却一 直被人们视为人物描写的一段“经典”。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神奇的文 字——《临死前的严监生》,请大家齐读课题。‎ ‎(1) 齐读课题。 (引导学生抓住“临死” 一词体会, 要读得轻一点。 )‎ ‎(2) 教师板书课题: 临死前的严监生。‎ ‎(3) 相机指导“监” 的读音, 指名读出“监” 的另一个读音。‎ 设计意图: 从学生平时读课外书谈起,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容易激发学生阅 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并从读课题入手,抓住关键字眼通过朗读表达感情。‎ 二、 初读课文, 感受“富有”‎ ‎1.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注释、 插图, 以及课文题目 下的“阅读提示” 学习 课文。‎ ‎2. 学生默读课文, 把握课文内容。 注意把课文读准确、 读通顺。 边读边想:‎ 严监生是个怎样的人?‎ ‎3. 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课件: 监、 侄、 郎。 )‎ ‎(1) 指名读生字, 相机提醒这几个生字易写错的地方。‎ 15‎ ‎(2) 交流难读懂的字词, 如: 监生、 再不回头、 郎中、 一声不倒一声、 哥子 等。‎ ‎4. 学生了解课文大意, 说说从阅读提示中知道严监生是个怎样的人。 (有钱 人)‎ ‎(出示课件) : 《儒林外史》 一书中的描写。‎ 他家有十多万银子, 钱过百斗, 米烂陈仓, 僮仆成群, 牛马成行。‎ ‎(1) 指名读这句话。‎ ‎(2) 交流读后感受。 (引导学生感悟严监生家财万贯、 富可敌国。 )‎ 设计意图: 由于文中一些字词学生较难读懂, 课前布置学生进行预习 , 通过 自 学扫清字词障碍, 把课文读正确、 读通顺, 这是阅读教学的最基本的要求。 通 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 的良好习 惯。 另 一方面通过《儒林外 史》 中关于描写严监生富有的句子, 让学生感受到严监生的富有, 为下文感悟严 监生的吝啬做铺垫。‎ 三、 再读课文, 感受“病重”‎ ‎1. 过渡: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看看课文写了严监生临死前是怎样的情形?‎ 大家边读边画出有关的语句。‎ ‎2. 学生再读课文, 感受“病重”。‎ ‎3. 学生交流读书情况: 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严监生临死前的情形?‎ ‎(奄奄一息、 病入膏肓、 身患重病、 气若游丝等。 )‎ ‎4. 出示课件: 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 诸亲六眷都来问候。‎ 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 到中秋已后, 医家都不下药了。 把管庄的家人 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 ‎(1) 指名读句子。‎ ‎(2) 点评学生的朗读情况。‎ ‎(3) 教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指导, 要读得轻, 语速稍慢。‎ ‎(4)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 按照常理, 严监生那么富有, 如今人之将 死,他应该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有感情朗读, 入情入境地读, 深入体会临死前严监生病入膏 15‎ 肓的情形。为下文体会人物形象做铺垫。‎ 四、 精读课文, 感受“吝啬”‎ ‎1. 过渡: 同学们, 《儒林外史》 这部著作享誉中外, 只要一说起严监生, 大 家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这样的一个招牌动作, 你们知道是什么动作吗? 请大家动 笔用“____”画出这个句子。‎ ‎2. 学生默读课文。‎ ‎3. 指名读句子。 出示课件:‎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 一声不倒一声的, 总不得断气, 还把手从被 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4. 教师读句子, 学生想象画面。 (师范读句子)‎ ‎5. 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听到的声音。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两个指 头。‎ ‎6. 学生理解“痰响得一进一出, 一声不倒一声” 的意思。 (鼓励学生模仿咳 嗽的样子。)‎ ‎7.教师引问: 濒临死亡的严监生却“总不得断气”, 这个“总” 字用得好呀,‎ 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8. 引导学生品读句子, 感悟严监生的吝啬。‎ ‎(生读句子) :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 一声不倒一声的, 总不得断气,‎ 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9. 教师导学: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 一声不倒一声的, 真难受啊,‎ 真痛苦啊, 可他在难受中总不得断气, 在痛苦中挣扎着伸出两个指头, 到底严监 生有什么放心不下, 有什么牵挂呢? 请大家默读课文, 完成以下表格: (猜测内 容、严监生表现这两项为学生填写内容。)‎ 出示课件:‎ 人 物 猜测 内容 15‎ 严监生表现 大 侄子 两个 亲人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 侄子 两笔 银子 两眼睁得滴溜圆, 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 越发指得紧了 奶 妈 两位 舅爷 把眼闭着摇头, 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赵 氏 两茎 灯草 点一点头, 把手垂下, 登时就没了气 ‎(1) 学生默读课文, 动手完成表格。‎ ‎(2) 指名汇报表格填写的情况。‎ ‎①结合表格, 看看严监生奄奄一息, 濒临死亡, 他牵挂的是什么? (两茎灯 草)‎ 师相机板书: 两茎灯草。‎ ‎②指名读描写严监生的句子, 其他同学想象一下: 当时他心里是什么感受?‎ ‎(难受、焦急)‎ 15‎ ‎③指导学生带着难受、 焦急的感情把描写严监生的语句读一遍。‎ ‎④教师引问: 同学们, 严监生苦苦挣扎, 不得断气, 竟然是为了燃着的两茎 灯草! 读到这里, 你想说些什么? 能否找个恰当的词送给他? (吝啬、 小气、 爱 钱胜过爱生命。)‎ 师板书: 爱钱胜过爱生命。‎ 设计意图: 要体会严监生“伸出两个指头” 的形象不是一蹴而就的, 那是一 个春雷慢吐的过程, 通过让学生自 主读文, 品味关键句, 从而让学生一步一步感 受到严监生总不得断气的啼笑皆非的牵挂, 让一个吝啬鬼的形象深入脑海。 引导 学生从细节处来体会字词的冷暖, 教给学生学习 的方法——通过朗读, 联系上下 文感知语言的温度, 想象画面, 并亲自 演示模仿, 体会当时严监生病入膏肓的情 形, 让学生不断积蓄形象感受, 为后面体会严监生的吝啬做铺垫, 满足学生的阅 读期待。‎ 五、 感情朗读, 体会写法 ‎1. 出示课件: (描写严监生的语句, 学生带感情读出严监生的吝啬。 )‎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两眼睁得滴溜圆, 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 越发指得紧了;‎ 把眼闭着摇头, 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点一点头, 把手垂下, 登时就没了气。‎ ‎2. 学生结合上述语句, 说说作者抓住哪些方面来刻人物形象的。‎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动作、 神态。 )‎ ‎3. 教师设疑引问: 描写人物可以从动作、 神态、 语言、 心理活动等几方面 进行。 有道是: 言为心声, 但是为什么本文却没写严监生的语言呢? 我看是作者 忽略了吧?(生汇报)‎ ‎4. 小结: 我们在描写人物时, 还得联系实际, 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描写。‎ 设计意图: 老师有意设疑, 激发学生思维, 懂得描写人物应该从实际情况入 手, 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描写, 在潜移默化中教给学生选择描写人物的方法, 从 而达到促进写作水平提高的目标。‎ 六、 学习方法, 升华练笔 15‎ ‎1. 过渡: 我们写作刻画人物的时候, 如果能抓住人物的动作、 语言、 神态 等进行描写, 相信我们也能写出性格鲜明、 有血有肉的人物来。 请大家选择自己 熟悉的一个人,写出他的特点来。‎ ‎2. 学生进行小练笔, 教师巡视指导。‎ ‎3. 指名读小练笔, 其他学生点评。‎ ‎4. 师小结练笔情况。‎ 设计意图: 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 让学生把习 得的表达方法运用到写作中,‎ 自自然然地体现从读到写, 读写结合, 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 检查学生的学习 效 果。‎ 七、 拓展阅读, 促进积累 ‎1. 出示课件, 拓展阅读。‎ ‎(1) 莎士比亚剧作《威尼斯商人》 中的夏洛克。‎ ‎(2) 巴尔扎克小说《人间喜剧》 中的欧也妮· 葛朗台。‎ ‎(3) 莫里哀剧作《吝啬鬼》 中的阿巴贡。‎ ‎(4) 果戈理小说《死魂灵》 中的泼留希金。‎ ‎2. 教师鼓励学生阅读名著名篇, 感受同是写吝啬鬼, 但作者的写法各有千 秋,鼓励学生学习不同作者的表达方法。‎ 设计意图: 由学习 本课, 拓展到感受名著名篇的魅力, 一方面拓展学生的知 识面,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另一方面学习不同作者运用不同的表达方法,‎ 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与积累。‎ 板书设计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祥子: 装束、 体态、 身段、 体力、 性格——健壮、 朴实、 充满生气 老舍: 人物素描——细腻逼真 教学反思 在以后教学中,需要增加游戏环节, 通过“猜一猜” 的活动, 让学生把学习 到的人物形象进行回顾, 拓展补充阅读涉猎到中外经典名著人物形象, 激发学生 阅读兴趣, 拓宽学生阅读面, 加深对人物描写方法的领悟, 为写作中的迁移运用 15‎ 打下基础。‎ 1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