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2-10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人美版 (4)
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一、 教学内容概述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第九册第三课的内容,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意图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能够认识到景物的近大远小透视现象,并能把有关透视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进而提高空间表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在绘画中的真实感。 二、指导思想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离得近的物体高大、宽阔,离得远的物体低矮、窄小,这种现象被称为透视现象。在绘画中运用透视现象的原理,会产生强烈的空间感。《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应“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观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透视现象,建构出绘画中的透视规律,让学生初步了解视平线、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掌握透视规律,感受透视现象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三、 教材分析 本课知识点较多,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避免对概念性知识的枯燥讲解,教师可以尝试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感悟和理解透视现象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三、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注意到了景物近大远小的现象,但没有分析过透视规律,不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概念,从未尝试过用透视现象表现立体空间,在创作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五、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透视,以及视平线和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掌握透视规律,能运用透视知识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观察和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引导学生建构出绘画中的透视规律,运用透视知识,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感受透视现象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六、教学重、难点: 1、初步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掌握透视规律,感受透视现象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2、如何运用透视知识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七、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网上收集各种透视现象的图片、名家画作、透视现象的多媒体文件、绘画用的尺子、铅笔、水彩笔等工具。通过对名家画作的欣赏,让学生更理解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感受到大师的作品也是通过基础的透视现象来表现的。 八、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了解透视 教师带大家观察两张森林图片,一张是杂乱无章的,另一张是带有透视现象的。提问“哪张图片给你的空间感更强烈?”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放大带有透视现象的图片。提问为什么它给你的空间感更强烈?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离我们近的物体比较高大、宽阔,离得远的物体低矮、窄小,这种现象被称为透视现象。在绘画中运用透视现象的原理,会产生强烈的空间感。板书: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二) 联系生活、传授新知 1、画面中的树木随着视线的延伸变得越来越小,最后变成了一个小点,那你们知道这个点是什么吗?那通过消失点的这条水平线又是什么?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消失点和视平线的概念。 2、通过对照生活中的场景(图片)让学生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变化。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总结。想突出左边的景物,消失点就往右移,想突出右面的景物,消失点就往左移。视平线也是一样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进行变化的,如果想表现视平线以下的景物,视平线就要高一点,想表现视平线以上的景物,就要低一点。 3、在感受透视现象给画面带来美感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消失点的规律。视平线以上的景物越远越向下,视平线以下的景物越远越向下,景物轮廓与消失点的连线叫消失线。 4、引导学生观察消失线夹角处天空和道路近宽远窄的透视现象,从而总结出树的透视规律(近高远矮、近粗远细、近疏远密)。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变化规律。 (三)欣赏作品、发现透视 欣赏名家作品《村道》、《一条街上的神秘与忧郁》和部分学生作品。 (四) 教师演示、技法探究 1、根据需要,确定消失点和视平线的位置,再确定消失线的位置。 2、画树,第一棵树离我们最近、看得最清楚,所以我们要把它画得最生动、最具体。画第二棵树的时候,要离第一棵树远一点,体现出近疏远密,拉开点距离,才能为后面的密提供条件。 3、画电线,教师在画面的另一侧故意画一些歪的。通过图片讲解,分析画与地面垂直的景物时要与纸边平行,并修改,重新添画电线杆。 (五)艺术实践、表现透视 要求运用透视知识,创作一幅带有透视现象的画。能够有目的地安排视平线和消失点的位置,能够运用透视现象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 (六) 欣赏评估、课后拓展 自评、互评、师评。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点进行评价。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视平线和消失点两位新朋友,并运用透视现象成功地表现了一幅画,你们真棒! 九、 板书设计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近疏远密 近高远矮 (示范画) 近粗远细 十、 课后作业与练习 观察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尝试用其它形式(如:沙画、蜡刮、粘贴等)创作一幅带有透视现象的美术作品。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多欣赏一些名家作品,感受透视现象带来的奇妙美感。 十一、 总结和反思 一节美术课虽然只有40分钟,但透视对学生的影响却早已冲出了时间的界线。透视是实际绘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它是提升学生在绘画中的真实感的前提。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该学会把透视原理分析透、讲明白,为孩子们以后的绘画奠定基础。本课的知识点较多,学生需要吸收、消化的过程,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先用铅笔起稿,确定知识点没有问题后,再用彩笔定稿。在巡视时要及时引导,肯定优点,鼓励学生适当调整。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融趣味性、游戏性于一体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