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鸟的天堂》教案 (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鸟的天堂》教案 (1)

认识“桨、桩”等3个生字,会写“桨、榕”等11个字,会写“陆续、白茫茫”等10个词语。‎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懂得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2.能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初步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相关段落。‎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播放鸟叫录音)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有很多很多的鸟;它们在自由自在地飞翔;它们在开音乐会。)‎ ‎2.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呀!不由得让人想起一个词——天堂,只有在天堂中,才有如此自由、如此惬意的生活。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的步伐,一起走进“鸟的天堂”。(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齐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字词;师生交流,扫清字词障碍。‎ ‎2.指导识字。‎ ‎(读)桨:jiǎng,不要读成jiāng。‎ 桩:zhuānɡ,不要读成zuānɡ。‎ ‎(写)暇:日字旁,不要写成目字旁。‎ 抛:右部“九”托着“力”。‎ ‎(师示范书写,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作者看见一株大榕树,发现了“鸟的天堂”。)‎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共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每次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两次。第一次是在傍晚,只看见一株茂密的大榕树。第二次是在早晨,看到了群鸟齐鸣、竞飞的热闹景象。)‎ ‎(2)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大榕树的?课文中哪些地方表明了观察顺序?(由远及近。“河面变窄了”→“船渐渐逼近榕树”→“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3.找出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相关语句,并读一读。‎ ‎(①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②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③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④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子。)‎ ‎(1)大榕树有什么特点?(大、美)‎ 当看到这样一株大榕树时,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震撼)‎ 课文中哪些地方说明了榕树大?‎ ‎①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高大)‎ ‎②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茂盛)‎ ‎③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生机勃勃)‎ ‎(2)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作者想到了什么?(“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 ‎(3)明明叫作“鸟的天堂”,却看不见一只鸟的影子,作者这时不免感到(失望)。‎ ‎(4)齐读第5~9自然段,感受作者由震撼到失望的心情。‎ 四、课堂小结。‎ 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没看到一只鸟,却看到了一株硕大无比又极其美丽的榕树。作者从榕树的位置、大小、形态、颜色等方面来描写这株静止不动的大榕树。这样的描写叫静态描写。(板书:静态)‎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有没有看见鸟?(没有)那作者看见了什么?(一株大榕树)它有什么特点?(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2.朋友告诉“我”,这个地方叫作“鸟的天堂”。“鸟的天堂”,顾名思义,这个地方肯定生活着很多鸟,但是为什么连一只鸟都没有看见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继续来看课文第10~14自然段。‎ 二、读中有感,深入理解。‎ ‎1.齐读第10~14自然段,说说这部分讲了什么内容。(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 ‎2.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什么时候?最初听到、看到了什么?后来有什么变化?找出相关语句并读一读。‎ ‎(①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②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③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3.作者是如何描写鸟儿的动态美的?‎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1)这段话中,表示事情发展顺序的词语是(“起初”“后来”“接着”“继续”)。‎ ‎(2)作者是怎样按“起初”“后来”“接着”“继续”四个层次描写“鸟的天堂”由静寂变得热闹的过程的?‎ 起初:静寂 后来:一声鸟叫,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第二只、第三只 继续:热闹,到处……到处……‎ ‎(3)从这段话中,我们发现“鸟的天堂”里的鸟有什么特点?(数量多:到处……到处……)还有呢?(种类多:大的,小的,花的,黑的)再补充。(姿态多:叫、飞、扑)‎ ‎4.看到这么多的鸟,作者一时间感到(应接不暇),作者是如何写自己应接不暇的?(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5.第12、13自然段描写了大榕树上群鸟的叫、飞、扑等活动情况。这种描写事物活动及变化的写法叫动态描写。(板书:动态)‎ ‎6.第一次没看到鸟,作者感到失望;这一次看到这么多的鸟,作者感到(兴奋、激动)。带着这种感情读一读第12、13自然段。‎ 三、联系全文,探索思考。‎ ‎1.当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他有没有看到鸟?(有)他看到的鸟有什么特点?(数量多、种类多、姿态多)因此,作者不由得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思考: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这句话中有两个“鸟的天堂”,为什么第一个加了双引号,第二个却没有?‎ 引导:阅读全文,加双引号的“鸟的天堂”出现了几次?(四次)没有加双引号的出现了几次?(一次)‎ 联系上下文,比较加与不加有什么不同。(四次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作者引用别人的话,指天马河上的那株大榕树,表示一种特定的称谓;没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指作者在亲眼看到生活在大榕树上的鸟儿后,感到鸟儿在这里生活得十分自由、快乐,真像在天堂中一样。在作者心里,大榕树是真正的“鸟的天堂”。)‎ 四、拓展延伸。‎ 这株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①这株大榕树高大、茂盛、充满生机与活力,为鸟儿提供了广阔的、舒适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②这里的农民都很爱鸟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鸟儿能在这里无忧无虑地自由生活。)‎ 五、课堂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注意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给动物们营造一片自由的生活天堂,为世界增添美好的景象。‎ 鸟的天堂 大榕树高大茂盛生机勃勃静态‎   鸟数量多种类多姿态多动态鸟的天堂 ‎1.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讲解时明确分为两个部分进行:第一次经过和第二次经过。通过对比,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 ‎2.根据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不同见闻,让学生通过调整语气、语调感受作者的不同情感,从而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