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2-06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6 将相和
同学们,我们是一个班集体,我们应该团结一致。可如果同学们之间不团 结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激趣导入 团结是一个集体取胜的法宝。 人教五年级上册 简介背景 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当时比较 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 韩,称为“战国七雄” ,秦国是最强的一个。 课文中所讲的赵国紧挨着秦国,另一边是富强 的齐国,处于两大强国之间的赵国,在军事和 外交方面的措施,有关系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 战国时期的赵国,有两个非常有名的人物:廉 颇和蔺相如。“将相和”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 两个人之间。 (1)生字: (2)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 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无价之宝 失信 抵御 理直气壮 完璧归赵 同心协力 负荆请罪 宰相 和氏璧 大臣 蔺相如 强大 允诺 xiàng bì chén lìn qiáng yǔn 划归 廉颇 抵御 推辞 侮辱 击缶 上卿 战袍 请罪 huà lián dǐ yù cí rǔ fǒu qīng páo zuì 浏览课文,整体把握 1.在书上画出“将”“相”分 别指谁。说说“和”是什么意 思。 2.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本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 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 的故事。 “将”指大将军廉颇,“相” 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 好、团结的意思。 浏览课文,整体把握 1.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 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交流: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10)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11—15)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6-18)负荆请罪。 3.学习第一个小故事。 (1)听读第一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起 因、经过、结果。 起因: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 经过: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 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整体把握 整体把握 (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 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讨论、交流、 整理: ①语言:“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 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 果……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行动: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 (机智) (勇敢) ②语言:“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行动: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 指点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 ③语言:“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 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 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 要向柱子上撞。 整体把握 (机智) (机智) (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1.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 (1)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2.课堂练习 简要复述“完璧归赵”的故事。 3.扩展: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做到了完璧归赵,为赵国立下大功, 被赵王封为上大夫,他在渑池会上又是怎样为赵国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 呢?课下请同学们预习“渑池之会”。 总结、预习 课堂作业 一、读拼音,写词语。 皇帝zhào jí( )dà chén( )们shāng yì( )chū bīng ( )的时间。 二、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无价之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直气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璧归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按先后顺序给下列故事排序。 ( )蔺相如把和氏璧带到到秦国。 ( )蔺相如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 )秦王想要把和氏璧骗到手。 ( )秦王只好放了蔺相如。 ( )赵国得到一块和氏璧。 出兵商议大臣召集 无法估价的宝物。指极珍贵的东西。 理直:理由正确、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 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 物品主人。 3 4 1 5 2 6 将 相 和 第 二 课 时 1.“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 意思?本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是由 哪几个小故事组成的? 2.根据第一个故事,说说蔺相如这个人物 的性格特点 复习检查 1.学习第二个小故事。 按照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学习第 二个故事。小组学习,讨论、汇报。 起因: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且叫人记录下 来。 经过:蔺相如针锋相对地逼秦王击缶,维护了赵国尊严。 结果:秦王没占到便宜,只好放赵王回国,相如再立大 功,被封为上卿。 思考:秦王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秦王不敢拿赵王怎么样,是因为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 上作好了准备。 讲授新课 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人物性格特点。 秦王让赵王击缶实际上是侮 辱赵王,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 荣誉,让秦王为赵王击缶,表 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的荣誉、 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高尚品 质。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1.学习第三个小故事。 (1)默读第三个小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将相之间产生 矛盾。 经过:蔺相如处处回避、忍辱退让。 结果: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思考:廉颇说自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真的吗? 从渑池会中,秦王因为廉颇在边境做好了准备而不敢动 赵王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廉颇说的是真的。 (2)画出廉颇和蔺相如的言行。 ①蔺相如的语言、行动,表现了蔺相如怎样的品质? 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②分析:廉颇的语言、行动,表现了廉颇怎样的品质? 语言: 反映了廉颇居功自傲、性格直率的特点。 行动: 反映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性 格特点。 讲授新课 2.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爱国是和好的根本原因。 3.蔺相如解释自己不和廉颇针锋相对的一番话有几层 含义?说明了什么? A.和秦王做比较,点明自己不害怕廉颇。 B.秦王不敢进攻赵国,因为有廉颇。 C.将相不和会削弱赵国的力量。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识大体、顾大局,心 胸宽广的人。 1.课文的三个小故事叙述了谁和谁的矛盾?根据矛盾性质 的不同,这些矛盾可以归纳为哪两种矛盾? 2.贯串两种矛盾的中心人物是谁? 3.三个小故事间有什么联系? 哪是因,哪是果? 回顾全文 归纳中心。 中心:本文通过记叙将相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 故事,表现了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精神, 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表现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改过的精神, 赞扬了将相爱国的好品质。 1、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三个小故事。 2、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感想 3、课下请同学们自读历史故事“刎颈之交”,进一步学习将相团结一致、全力 合作的爱国主义精神。 总结、拓展 板书设计 将相和 完璧归赵—机智勇敢 将相和 渑池会 ---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负荆请罪 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 体 廉颇----居功自傲,性格直率,知错就改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选择正确的字组成词语。 (现 献)宝 (举 句)起 (炒 抄)写 (俩 辆)人 二、我能给每个故事起个名字,分是 、 、 。 三、读下来句子,完成练习。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 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 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索引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 啊!” 这段运用了_______描写,体现出蔺相如__________________ 的特点。 四、下来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蔺相如是个机智勇敢,智勇双全、以大局为重、爱国的人。 B廉颇是个好大喜功,骄傲自大的人。 C廉颇因为蔺相如只会耍嘴皮子,没有真本事才不服气的,因此,才会处处 针对他。 √√√ √ 完璧归赵 渑池会 负荆请罪 语言 识大体,顾大局,心胸开阔 A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