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美术五上色彩的和谐教学案例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美术五上色彩的和谐教学案例

‎《色彩的和谐》教学案例 ‎ 张 德 梅 一.、教学背景 ‎<<色彩的和谐>>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二课.本课集合了中外小朋友熟悉喜爱的卧室与别墅作为范画,运用暖色和冷色的的两中对比,让学生感受和谐色给人的舒适魅力。‎ 本课是色彩基础课,课程结构内容包括:邻近色的概念,在色相环上,相邻近的颜色称为相近色,如黄、黄绿、绿或红紫、紫、蓝紫等。邻近色的配合,会使人产生舒适、和谐的美感;色彩冷暖的概念,冷暧对比是色彩对比的一种,补色对比是最鲜明和强烈的冷暖对比,在同一幅画里,必须有一个主色调,主色调对画面的和谐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二、案例描述:‎ ‎(一)感知与体验:‎ ‎1、找找三原色和三间色 师:老师今天考考同学们,请你从水彩笔盒子里调出三原色举起来,再把三间色也找出来。‎ ‎2、听音乐找色彩,请学生按音乐感觉把这6种颜色分成两份 师:我们把颜色搭配起来还能表达不同的情绪,现在老师给大家两段音乐,请你根据音乐的旋律重新组合,把这6种颜色分为2份。‎ ‎3、师排列颜色并出示色轮,从中总结归纳对比色和和谐色:‎ 对比色:红和绿、黄和紫、蓝和橙 协调色:蓝和绿、红和橙、紫和红、橙和黄 师:这两组颜色一组表现了热闹,一组表现了悲凉,你能在色轮中找一找它们的位置,其中有什么规律吗?‎ ‎4、出示课题 师:我们把挨的较近的,色相较近的颜色称为和谐色,把离的较远的称为对比色,我们今天就来了解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二)欣赏与讨论 ‎1、涂色小练习:根据色彩的定义在设计好的一张小卡片上进行和谐色或对比色的上色练习。‎ ‎2、出示学生画的和谐色和对比色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联想 师:和谐色和对比色与我们的生活可是息息相关的,让我们在生活中找找它们。‎ ‎3、讨论生活中和谐色和对比色的应用,谈谈自己对颜色的感受 和谐色:安逸、舒畅、幽雅、稳定 对比色:激烈、刺激、醒目、强烈 ‎4、游戏“连连看”:根据和谐色和对比色的不同色性找到适合运用的场所 师: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特殊的场合就是根据色彩的不同色性进行色彩设计的,你能看看它们都适合什么样的颜色色性吗?‎ ‎(1)医院 (2)游乐场 (3)交通警示 ‎ ‎(4)卧室 (5)图书馆 ‎5、联系日常生活,找一找身边的对比色与和谐色 ‎6、分段欣赏图片(建筑类、生活用品类、文具用品类、食品类、装饰画、标志招贴类)‎ ‎(三)学生作业 ‎1、出示作业要求 教师演示如何运用和谐色设计图案。‎ 再以同样的造型出示一份对比色的设计图案。‎ ‎(1)选择颜色,确定主色调 ‎(2)选择主要图形,由浅至深上色 ‎(3)根据主色调配其他背景色彩 ‎2、学生选择用对比色或和谐色进行绘画设计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四)评价与展示:‎ ‎1、在黑板上展示学生作品,并请学生欣赏评价 ‎2、教师点评 三、案例分析 本课以卧室与别墅作为范画,运用暖色和冷色的两种对比,让学生感受和谐色给人的舒适感。本课是色彩基础课,课程结构内容包括:邻近色的概念,在色相环上,相邻近的颜色称为相近色,如黄、黄绿、绿或红紫、紫、蓝紫等。邻近色的配合,会使人产生舒适、和谐的美感。‎ 孩子对颜色有一种天然的喜爱,本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通过学生接触和谐色,认识和谐色,运用和谐色激发学生运用色彩的欲望,以此来提升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在浓厚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线条、色彩、表情、语言等表达自己对形与色的感受,从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 四、案例反思 通过欣赏和创作你发现了哪些色彩搭配的规律?总结出色彩搭配的规律:对比中求和谐、协调中求变化。‎ ‎《色彩的和谐》这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在学生了解色彩调和知识的基础上,了解邻近色相关知识,学习运用邻近色进行创作表现。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为了使学生学会使用邻近色画一幅画。教学前我做了精心的准备,搜集了大量的图片,认真制作了课件,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程讲解和演示,应用于研究性学习,演示互联网上各种图片     和文字信息和资源辅助教学。‎ 教学中我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去主动构建知识。运用概括性的难题,让探索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的一部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 ‎ 此外,我在课堂上还很注意对学生发言后的评价。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儿童尤其天生喜欢鼓励和赞美。教师对学生鼓励的话语,满意的微笑,赞许的眼神,默许的点头,使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器重,关切和敬佩,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整个课堂教学气氛就像春天的细雨,冬日的暖阳,和谐而愉悦。 ‎ 回顾整堂课,教学过程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课堂上师生互动,气氛活跃,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不足之处我在引导学生欣赏评述环节耗时过多,直接影响到后面学生的创作实践环节,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教学上今后还应更紧凑简洁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