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2-06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落花生》教案 (27)
落花生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词。会用“居然”造句。 2.正确、流利、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十自然段。 3.理解课文,体会父亲赞美花生的用意,学习花生默默奉献,不求虚名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学习课文,初步了解“详略分明”和“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材分析: 本文是我国著名作家、学者许地山写的一篇借物喻人的叙事散文。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和议花生”。重点写出议花生的过程,突出了花生的好处,从而引出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学情分析: 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花生再平常不过,花生的好处学生也能说出几个。但是像花生品质的做人道理很少会考虑到。因此,以花生的生长特点所反映的品质为关键点 ,引发学生的思考,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获得道理,启迪人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体会父亲赞美花生的用意,学习花生默默奉献,不求虚名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初步了解“详略分明”和“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抓住重点词句精读点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明白做人道理。 学法指导: 自读自悟,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词。会用“居然”造句。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花生 2.花生大家都很熟悉,那么,老师给它加个字你们还认识它吗? 板书:落花生 ⑴质疑:什么是落花生?说说你了解的资料。 ⑵师小结:“落”字是因为花生的花落地上,子房柄就钻到土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3.指导书写“落。(重点指导字的上下结构。) 4.齐读课题。 5.其实,看过资料袋的同学已经发现作者的笔名叫“落华生”,这和题目有什么关系呢?咱们一起走进课文一探究竟吧!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当,就能直接吸引学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采用从课题直接导入的方法,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引起下文。同时,简单的结合资料袋来辅助教学,更能有效的利用现成的教学资源。) 二.自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1.大屏幕出示学习要求。 ⑴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在每一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 ⑶找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做上记号。 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3.检查学习情况。 出示生字词: 半亩 品尝 吩咐 茅亭 榨油 石榴 ⑴请学生认读,纠错,再读。 (重点指导读准“吩咐”的“咐”单读时为第四声,和“吩”在一起时读轻声。) ⑵自主找出易错的字,师生共同纠错改正,最后书空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榨”和“茅”的书写。) ⑶再次齐读。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因此,初学课文,我让学生先自由读,读通读顺课文,并在朗读后对学生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词进行指导,扫清学生阅读课文时的生字障碍。为下文的品词析句做好铺垫。)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2.速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尝花生、议花生,点明做人的道理。 3.学习第一段。 ⑴指名读第一段。 ⑵找出种花生的动词,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指导简单的八个字写出了种花生的过程。) ⑶找出最能体现一家人收获花生时心情的词语。(假设学生找到“居然”,让学生说说“居然”的意思,并用“居然”造句。) ⑷指导学生读出惊讶、喜悦的感情。 4.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生字,读通了课文,了解了作者一家人种花生、收花生的事,那么对于花生他们又有怎样的认识呢?让我们下节课一起探究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理清课文层次,为下文的教学做好铺垫。同时指导学生抓重点词来理解课文,把握感情。另外,简单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体会父亲赞美花生的用意,学习花生默默奉献,不求虚名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学习课文,初步了解“详略分明”和“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点明重点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作者一家人种花生,收花生的事,那么对于花生他们又有怎样的认识呢?我们将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谈话点拨,引出下文学习的重点。) 二 .深入课文,体悟道理 重点指导学习“议花生”。 1.收获了花生,母亲专门办了一个收获节,在收获节上大家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请默读课文快速找出来,并用横线画出来。 2.分角色读出兄妹几人对花生的评价。(师指导朗读。) 3.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你对花生的好处的了解。 4.父亲对于花生有不同的评价,认为花生有一样最可贵,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分小组交流讨论。 ⑴父亲拿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突出了花生的什么特点,想告诉我们花生怎样的品格?(出示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的图片。) ⑵用一到几个词语总结花生的可贵之处。(如,从不炫耀,默默奉献。) ⑶对比朗读,体会花生的可贵。 ⑷再读这段话,读出对花生可贵品质的赞美。 (设计意图: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能读书。所以此环节我采用分角色读和对比读,以及抓关键词的方法来理解花生的好处。) 5.父亲仅仅是夸花生吗?父亲希望我们学习花生的什么?找出文中的话读给大家听。(引出“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但是很有用。) 6.孩子们明白父亲对他们的期望吗?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画下来。 ⑴指名学生回答。 ⑵总结出示: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什么是“体面”?“只讲体面”是什么意思?怎样的人才是“有用的人”? ⑶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 ⑷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人吗?举例说一说。(如教师、清洁工、建筑工人等。) ⑸生活中我们该怎样做一个有用的人?结合实际简单说一说。 ⑹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 7.再读这句话。引导学生认识这种借赞扬花生来告诉孩子们做人道理的这种写作方法就是“借物喻人”。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陶行知先生也说:“生活就是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者善于启发、诱导,在语文和生活之间架起一座彩虹,让语文走向生活,让生活走向语文。) 三.拓展延伸,认识升华 花生不慕名利,默默奉献的品质固然值得我们赞扬,但是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既好看又好吃的东西就该让人讨厌吗?联系实际说一说。 (设计意图:端正学生的价值观,不能陷入默默奉献的泥潭,还要根据时代特征做一个敢于展示自己,积极创造的外表美和心灵美结合的新人。) 四.总结全文,点名用意 1.现在你们知道作者为什么要用“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了吧。是的,他是希望自己能记住父亲的话做一个不图名利,默默奉献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请再次读读资料袋,了解许地山。 (设计意图:能够做到与导入呼应,点明写作意图。了解作者,激励自己的人生。) 五.总结写法,指导写作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种花生、收花生只用了一个自然段来写,这是略写。而议花生却是花了很大的篇幅,这是详写。使用这种写作方法就能使课文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2.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花生的特点来点明做人的道理的这种写作方法就是“借物喻人”。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更好地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六.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第10自然段。 2.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设计意图:教学有法,贵在授法。把课文的阅读与写作的指导有机结合起来,让阅读更好地为写作服务,加深这一知识点的内化,从而以读促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板书设计: 落花生 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 略写 详写 借物喻人 设计反思: 我认为这节课的设计还算思路清晰,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且能够照顾到大部分的学生,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重点是引导他们抓住关键词和关键语句来理解课文,同时又能由课文引导生活,引导做人,让语文教学回归到了生活。基本体现了有效教学的策略。不足之处是,对于重点语句的理解还要在以后作为重点去深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