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每课教学反思(附目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每课教学反思(附目录)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每课教学反思第三单元9短诗三首繁星(七一)繁星(一三一)繁星(一五九)10绿11白桦12*在天晴了的时候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语文园地9短诗三首繁星(七一)繁星(一三一)繁星(一五九)《短诗三首》选自冰心的诗集《繁星》。《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总的说来,它们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这三首诗文字简练,都抒发了对母爱的赞美之情。1.教学效果(思效)。 “三分诗,七分读”,小学语文侧重于语言的积累。所以,这堂课我还是以读贯串整节课,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体会。学生们在我的引导下,自读,齐读,男女对读,然后我问他们最亲的人是谁,最难忘的是什么,告诉他们无需回答,只思考。再示范读一遍,问他们听出了什么,有的学生说听出了作者对母亲的爱,并且说是从“母亲的膝上”听出来的。我们就这首诗展开讨论,在作者关于母亲的回忆里,课文提到了什么,可能还有什么。孩子们还说出自己关于和母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我便顺势引导孩子认识我们每个人都是由母亲养育长大,要怀有感恩之心。还没等我要求,有个学生说,老师这首诗真好,是不是要求背诵啊。孩子们的领悟力可真高,都知道该积累的内容了。2.教学收获(思得)。这三首短诗都是歌颂母爱的,教育孩子常怀感恩之心,这是再好不过的机会了。我先让孩子们说说读诗的感受,再说说自己的母亲一二事,又让他们说两句对母亲感谢的话。孩子们有的可以说上一大段话,有的说着还掉出眼泪来,有的觉得对不起母亲开始忏悔。此情此景,我引导他们这样表达感恩还不行,能否用诗一样的语言来歌颂母爱呢?实际上就是仿写,学生最怕仿写,但是听到“用诗一样的语言”这样的话觉得很有趣,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很高。我打开配乐,孩子开始了歌颂母爱的创作。3.不足之处(思失)。我们一起学完第一首诗,我要求第二首诗由学生练读,看能读出什么,结果多数人说,是作者对大海的爱。这么说也无可厚非,毕竟第二首较之第一首更隐晦一些。孩子眼睛里看到的是大海,心里想到的就是大海。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对冰心作品的主题了解的不够,而且对这方面我没有做出要求。4.改进措施(思改)。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我们不要挖掘太多的文本含义,也不要苛求孩子们得到千篇一律的精准的答案。对孩子理解上的偏离,只要没有悖于主题主旨,没有产生不健康的思想,就不该被否定,他们是孩子,自然以孩子的视角来读诗,来理解诗。我们只要最大程度地尊重他们的解读,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了。10绿 艾青的诗歌《绿》用富有魅力的文学形式描述了春天的绿。树木是绿的,小草是绿的,风是绿的,水是绿的,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绿意。艾青笔下的绿,摇曳多姿,玄妙美幻,那绿是自然的颜色,是生命的律动,是希望的象征,这样的绿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诗歌,用较少的文字含蓄地传达深长的韵味。诗歌教学,对老师来说总是不知从何处下手,对学生来说更是一团迷雾。然而模糊的东西,正好供我们多角度多维度地展开教学。这堂课下来,我做出如下反思:   1.教学效果(思效)。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知识成长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建构的过程,也是情感成长的过程。本节课我以诗词大会总“飞花令”为引,带领学生进入诗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关于文章的主旨,我引导学生根据重要词语和句子,自己去思考、探究,他们组内合作、分工,他们对自己的表现心安也好,紧张也好,兴奋也好,都是一种成长和磨炼。轻声播放音乐,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练笔,达到学以致用,提高写作水平。在作品展示过程中,我认真倾听,积极鼓励,师生一起分享浓浓的春意,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教学收获(思得)。  我精心地布置了作业:1.拓展阅读:(1)艾青的其他诗作。(2)朱自清的经典散文《绿》2.仿照朱自清的散文《绿》,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散文。我之所以这样布置作业,是因为一节课的结束不应该是学生情感的终结,而应是更广阔的情感天地的展开,更大学习兴趣的激发。布置这样的作业既能延续情感,又能让这种感受变成富有创造性的具体实践。  3.不足之处(思失)。  对学生的评价不到位,主要集中于诗歌的朗读指导和诗意评价不到位。对于学生的互相评价欠缺引导。教学语言不够丰富,总觉得自己的课堂语言比较贫乏,欠缺生动。老师富有诗意的语言往往能让学生专注于课堂,自然地融入诗情画意当中,然而,这一点还是做得远远不够的。时间的安排有些不合理,学生的自学时间得不到保证,自然教学效果就要打折扣了。  4.改进措施(思改)。  课后,我们年级组展开评课。从中,我认识到平时应该对自己的语言多加工润色,要围绕重点展开教学,使每个教学环节紧凑;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多利用幻灯片和图片等多种辅助工具。这样的课堂才能达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学生才能真正进入课堂,积极参与讨论。灰色的单调乏味的课堂,孩子们是没有兴趣可言的;只有打造充满绿意的、富有生机的有趣的课堂,才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和注意力。11白桦《白桦》是俄国著名诗人叶赛宁的抒情诗。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高洁、挺拔,是高尚人格的象征,体现出作者对拥有白桦品质的人的尊敬。  学习这首诗,除了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外,还要去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教学效果(思效)。   教学过程中,我摒弃了以前对课文字字分析,句句推敲,精雕细琢的教法,而是设计了“品读整首诗歌,把握诗歌主旨”“查找资料、拓展延伸”“书写赞颂词,指导写作”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的设计宗旨是“以读为主,读中悟,悟中读”,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感悟理解其深层含义。这是教学的难点,我引导学生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句意,进而理解诗意。比如“毛茸茸的枝头”,孩子可以想象枝头挂满雪花那毛茸茸的可爱的样子。“在朦胧的寂静中”,要想象在一个雾气弥漫的黎明,万物被笼罩在朦胧的雾气中,一点儿声音都没有,只有一棵白桦笔直地站在那里。这样的理解并非直接告诉学生,而是以提示的方式,让他们在多次的朗读中自己去感悟。大部分学生能够配合老师去读去思,并且乐于其中,甚至有的学生能够自己根据某一句话描写出眼前的画面来。然后我一句“白桦不光是白桦,更是作者心中的自己”,我们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对诗歌主旨的研读中。  2.教学收获(思得)。  教授抒情诗,要用抒情的语言来教学,给语文课堂带来美的享受,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比如上课导入语,我这样设计:有这样一棵树,它优美如画;有这样一棵树,它独特潇洒。它不喜欢热闹,钟情寂静的黎明;它不喜欢张扬,宁愿悄悄地绽放。它是一棵树,名叫白桦;它也是一个人,名叫叶赛宁。这样的教学语言学生不一定全懂,但是却能感染学生,因为教师在设计时倾注了真实的、强烈的感情。只有教师真正领会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受了感动,教学语言才能打动学生的心。  3.不足之处(思失)。  一节课下来,我觉得一课时的时间还真是不够用,有的环节该细致,但由于时间关系变得草草收场,就像流于形式走过场,比如说指导朗读的过程,学生练读的过程,还有就是指导背诵、学生练习背诵的过程。另外学生练笔这一环节由于说得笼统,孩子无从下笔。而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这一目标,有的学生没有达成,从学生作业情况来看,对文本“借景抒情”的表现形式以及想象的表达方式,学生理解得还不够深刻。  4.改进措施(思改)。  总之,教授抒情诗,我们还是要加大力度引导学生去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带学生以读促悟,悟后再读。绝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施填鸭式教授课程。我们要紧跟新课标的要求,科学地教学,让老师更轻松,让孩子们更有成就感。12*在天晴了的时候《在天晴了的时候》是一首生动、富有情趣的小诗。教学时主要是以读为主,在读中感受诗的意境,大自然的美丽。学生可能是由于处于上午第一节课,学习情绪高涨,基本上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阅读。一节课下来,我重新审视自己的课,觉得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于是做出如下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我大胆放手,懂得了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学习时间和思考时间。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研读句子,而研读后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商讨,达成共识,然后以汇报的形式分享成果。学生发言非常积极,个别学生还将关键性词语、句子进行品味,洋洋洒洒的发言,使他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我们在课堂上就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要让学生自己研究、自己学习,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而老师只起到引路、搭桥、鼓励的作用。整体看来,这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蛮不错的。我觉得比较成功的地方,就是能够合理利用多媒体,通过图片和音乐来烘托诗的意境。例如,在学习凤蝶儿一段时,我在音乐的烘托下,先是老师动情地朗读,帮助学生走进诗的情景,然后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头脑中的画面,然后再让学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读,我觉得这种设计能很自然地带学生走进诗的意境,感受诗的语言美。这便是我对这堂课认识上的最大的收获。当然,教学是一门永远不完美的艺术,在我的教学中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教学准备不足,在讲课中我采用了配乐朗诵的方式。但是由于课前准备不足,没有把音量控制在合适的程度,以致后面的一个孩子听不清。另外,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我没有及时抓住精彩之处进行鼓励,当学生说出第二节中的诗人更加激动时,我没有继续追问,错过了最好的教学时机。最后一节是感情的升华部分,但是我对最后一节的设计过于简单,没能起到升华情感的效果。虽然学生是主体,以读为本。但是,教学中我觉得还缺点什么。我想在课堂中若能安排小组交流合作,让学生一起去研究文本中的难题,不是更好吗?课改要求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而合作学习要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有所互动,我要改变我教学中沉闷的气氛,让生生、师生之间活跃起来,互动起来。充分发挥教师组织者的角色功能,让孩子们在合作中培养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在讨论与探索中发现知识、研究知识和运用知识。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  有一次上课讲到一道课后练习,请学生仿造《我愿意是激流》写两个诗段,学生积极性很高。我发现不少学生喜欢写诗,我就抓住这一点,且不论他写得好坏如何,先抓住他们的这一兴趣所在,充分利用起来,鼓励学生创作,给予他们成就感。一、可以进一步引发有兴趣的学生,并将之导入正规,二、可以带动其他学生。  于是我大力鼓励学生创作,不少学生将他们的创作写在周记上或直接拿给我看,我均给予了恰当的评点分析,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如有一个同学写了一首小诗“金沟河畔,凉风习习,蝉声和睡莲,伴我入梦乡。”我先称赞之余建议他将“和”字改为“绕”字,更有韵味。他也感到一字之别,意境却大不相同,感受到的炼字的乐趣。   有一位学生写了一篇习作《迎接奥运》我利用自习的时间,抄在黑板上当堂讲解。由于是学生自己的作品,大家听得非常认真,且积极地投入,热烈探讨,提出了许多有创建的建议。这不仅鼓励了创作者,也引发了其他学生的诗兴,过后,大家都跃跃欲试。趁热打铁,接着我把学生的诗歌收集起来,汇集成册,搞了一期名为《荷苑文集》的诗刊,让学生自己设计封面,把学生的作品打印出来,学生拿到诗集,看着自己的作品更是兴致高涨。  在教学《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综合实践活动课时,我针对班级学生实际,在班级里开展了语文实践活动,指导每名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整理古今中外的诗歌,进行研究性学习,用文本资料汇报。学生兴趣很浓。仅用一周时间学生们就制作了一本图文并茂的诗歌集。语文园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