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五下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统编五下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统编小学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编排思路与教学建议——读懂教材践行理念新乡市第一实验学校杨然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共同进行统编小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培训,关注统编小学五年级教科书的编排思路与教学建议,读懂教材,践行理念。培训主要从五个方面的内容展开:一、关于统编教材的几个关键词;二、五年级下册教材内容概览;三、普通单元解读及建议;四、特殊单元解读及建议;五、用好教材的几点建议。一、关于统编教材的几个关键词真正读懂统编教材,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几个关键词,领会几个核心思想,比如:双线结构、语文要素、三位一体、阅读和表达并重、习作单元、综合性学习单元。认识双线组元的内容结构:统编教材的内容编排采用双线结构,一条线是宽泛的人文主题,另一条线则是螺旋上升的语文要素。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是统编本教材编排上一个明显的变化,也是一个重要创新,即以宽泛的人文主题(内容主题)将单元课文组织在一起,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科书显性的线索。课文大致都能体现相关的主题,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但又不像以前教材那样给予明确的单元主题命名(如“童年往事”“家国情怀” “异域风情”等);同时有另一条线索,即将语文训练的基本要素(简称“语文要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等作为线索,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地分布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每个单元都有相对广泛的人文主题和非常清晰的语文学习要素,以单元导语的形式对本单元主题略加提示,主要指出本单元的学习要点。教学中要明晰这种双线组织的单元结构,落实好单元的知识和能力。此外教学中除了注重加强单元内部的有机联系外,还应注重不同年级、不同册次之间语文要素的联系与发展,力求循序渐进。明确语文要素的重要概念:统编教材重新确定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落实那些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点、能力点,即语文要素。是指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统编教材注重目标的层次性和发展性,尝试构建语文能力的目标体系,使语文核心素养可教、可学可检测,并且实现“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融入“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过程中。“统编本”语文教材按照“课标”的学段目标要求来细化知识 的掌握与能力的训练,落实到各个单元。有些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则配合课文教学,以补白形式出现。努力做到“一课一得”。语文要素从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良好的阅读习惯几个方面体现,使课程内容目标体现的线索清晰,各个学段、年级、单元的语文要素、教学要点也非常清晰。这就要求老师们要重视语文核心素养,注重语文知识体系。备课时一定要知道:★每一年级的语文学习大致达到什么要求;★通过哪些线索去逐步实现;★每一单元甚至每一课的知识点、能力点在哪里;★了解应当有哪些“干货”,做到“一课一得”……了解三位一体的课程结构:“三位一体”即精读、略读、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精读课主要老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就是举例子,给方法,激发读书的兴味;而略读课主要让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中,自己去试验、体会,很多情况下,略读课就是自主性的泛读。课外阅读课程化,实施“1+x”,有“和大人一起读”、“我爱阅读”、“快乐读书吧”这些栏目,帮助学生构建起丰实的阅读体系。阅读和表达并重:统编本教材强调阅读和表达并重,在普通单元中通过小练笔、课后词语段的运用练习题促进阅读理解与文字表达。还专门安排了阅读策略单元,从中年级开始,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编写阅读策略单元,以引导学生获得必要的阅读策略,能成长为积极的 阅读者。另外安排有习作单元,以习作能力发展为主线,突出习作能力的重点,编写独立的习作单元内容。二、教材内容概览(一)部编五年级下册教材内容概览部编五年级下册教材共8个主题单元。其中6个常规单元,1个习作单元,1个特殊单元,也就是综合性学习单元。常规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童年往事、第二单元—古典名著之旅、第四单元—家国情怀、第六单元—思维的火花、第七单元—异域风情和第八单元—幽默和风趣。每个常规单元由精读、略读课文(标*的都是略读课文),习作、语文园地几个板块构成,其中4个常规单元里安排“口语交际”训练,1个常规单元里安排有“快乐读书吧”内容。第三单元是个特殊单元,也就是综合性学习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是了解汉字文化;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引导学生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以上是各单元总体的一个编排。部编本教材非常重视语文要素的体现,从阅读要素来看,也呈现了一个有序的组合:第一单元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二单元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第三单元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第四单元通过课文中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体会人物内心;第五单元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第六单元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第七单元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第八单元感受课文 风趣的语言。(二)教材编排特点了解了教材的整体内容,老师们还要关注一下教材在编排上呈现的特点,以便更好地理解编者意图,把握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进行教学设计,有效组织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部编本教材在编排上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选文编排层次加深部编本教材选文的范围更广,主要体现在选文的广度、深度和选文的经典性上。从选文的广度来看,有非连续性文本、社会科学类的科普文、古典小说、篇幅较长的文言文等。选文的深度也有所延伸,情感更加细腻、丰富、厚重,情感的表达更加含蓄。选文表达上也更加丰富,不仅有文学化的表达、陌生化的表达,也体现审美的独特性。部编本所选文本均为经典选文,既有《四大名著》《儒林外史》《骆驼祥子》《俗世奇人》等选文,也有萧红、巴金、郭沫若、贾平凹等中国作家的作品。还选取了马克吐温、清少纳言、布封、托尔斯泰等国外名家作品。选文编排的特点决定部编本教材教学的难度增加了,总体来说,文本教学由表面走向内在,由平面走向立体,由单一走向丰富。2.整体性中凸显阶段性发展情感内容:从体会直接抒发的感情到体会寄托在人事景物中的感情,这是整体性体现。从阶段上又有侧重点的不同。如借事物抒发情 感方面:五下第一单元《梅花魂》;体会细节和场景中蕴含的情感:《月是故乡明》;寄托在人事景物中的情感:五下第一单元《祖父的园子》。文学品鉴:以教材中所选入的写景类作品为例,分年级、有序列地呈现了对学生文学品鉴能力的培养;同时教材注重学生语言品鉴能力的提升,例如五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意在引导学生感受风趣的语言,第一单元和第六单元引导学生感受衬托、特殊的比喻等高超的修辞手法。思维发展:教材编排中以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从三年级下册到五年级下册,教材的编排体现了由直觉思维到形象思维,继而发展抽象思维的阶段性发展历程。课文学习从内容层面进入到思维层面,引导学生获得具有普适意义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例如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具体到一篇课文来看,《田忌赛马》一课,培养了学生遇到问题,根据当时条件采取适宜对策,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又如《景阳冈》一课,课后提出了“对于课文中的武松,人们有不同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理由。”这样的课后题,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3.多样的阅读活动滋养师生不同文体的表达效果:如综合性学习单元中的《金字塔》一课,通过获取信息,体会情感来整合分散的信息,并根据材料展开推测和想象。对比篇章的表达也可以帮助学生体会不同文体的表达效果。 三、普通单元解读及教学建议(一)精度与略读课文常规单元的教学要关注“教学常规目标”“单元重点目标”“学期核心目标”,在这三个目标中,“单元重点目标”从单元导读中体现,反映了语文要素,是我们在单元学习中尤为重要的因素。我们以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家国情怀”为例,谈一谈常规单元里的精读与略读课文教学建议。大家一同来看一下这个单元提示,试着想一想,这个单元提示中反映了哪些重要的语文要素,也就是我们要组织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什么知识,感受什么文体特点,掌握什么语文能力?前面我们说过“双线组元”,大家看这段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清〕林则徐”提示我们注意教学中引导学生感知仁人志士的家国情怀。下面两个提示:“◎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则体现了语文要素这条钱,明确告诉我们,本单元要进行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人物内心、表现人物内心这两项语文能力的培养。1.分析课文之间的关系常规单元中,课文之间的关系要弄清楚,上课才能有针对性。重点弄清楚精读课与略读课的关系,关注同一个文本的不同教学定位。首先弄清楚精读课与略读课的关系。现在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几乎都分精读和略读两类课型。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普遍的做法是精 读作为重点多讲一点,略读就少讲一点,差别就是时间的多少。很多老师怕完成不了教学计划,几乎就不怎么分精读、略读,或者全都按照精读要求来安排。不管学什么文体,无论小说、散文、诗歌、童话、议论文、科技文,全都用差不多的程序和讲法,都要讲作者介绍、写作背景、段落大意、主题思想、生词修辞等等。课型也是没有变化,没有节奏。这样的课不易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如果两种课型几乎没有什么区分。不分精读略读,这是一种课型混淆,教学效果也不好。其实精读和略读两种课型的区分,是有讲究的。“统编本”语文教材就有意识改变这种课型不分的状况,格外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建构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从三年级上册开始,课文类型分为“精读”、“略读”两类,并加大了精读和略读两种课型的区分度。精读课主要老师教,教什么?教给学习路径和方法,重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功能是什么?就是给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读书的兴味。而略读课呢,主要不是老师讲,而是让学生自己读。以学生“练”为主,关注知识、技能的迁移过程。引导学生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技能运用到略读课中,自己去试验、体会、应用。两种课型不同,功能也有不同,配合进行,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再学。老师们要分清教读课和自读课两种课型,教读课老师讲为主,自读课就让学生自主 阅读。而且教读课也不要老是一套固定程式,应当根据课文内容、文体以及单元要求的教学目标,来设计不同的教案程序,突出每一课的特点和重点。还有,自读课要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新教材对不同文体课文的教学,也有不同的课型提示,这些提示或者在预习与导读中,在思考题中,或者在教师用书中,老师们可以参照实行。“统编本”语文教材更加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以往语文教学比较偏重精读,抠得很死,虽然有用,但这是很不够的。比如默读、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读整本的书等等,以往教材与教学都较少关注,结果是多数学生只会精读,只会考试,而阅读速度很慢,也不晓得运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法。统编教材在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上,是增加了一些分量的。希望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格外注意阅读方法问题,重视阅读速度的教学。2.分析练习和提示课后习题是小学语文教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标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统编本教材的一大亮点,就是将语文要素渗透在每一课的课后习题中,并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梯度地螺旋上升。仍以五下第四单元的习题和练习为例,就习题中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实现语言的多向度建构等方面,来看看如何分析练习与提示,落实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家国情怀这一单元训练重点之一是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的 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在两篇精读课文中对这一能力的训练都有体现:第10课《军神》课后题:从课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心理变化,再以他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第11课《青山处处埋忠骨》中课后题:从课文中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两道习题通过具体的训练,将体会人物内心的训练分成了若干个能力训练“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梯度地螺旋上升,最终实现学生能够透过文字表面读懂人物内心。相比以往的教材,统编本教材课后习题更接近儿童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可以成为老师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因此,用好课后习题这个重要的学习资源,充分挖掘课后习题的教学价值,是每位语文老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细细分析统编本教材课后练习题,有利于深入理解教材系统,把握统编本教材新方向,加强教师教学执行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知识可以传递灌输,但能力不行。必须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体验,最终自主形成。对于统编本教材中的课后习题与学习提示,老师们一定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掌握方法,激发兴趣,切实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3.分析板块之间的关系“统编本”语文教材的结构是分单元组织教学,若干板块的内容穿插安排在各个单元之中,板块设置比以前清晰,但彼此融合,综合性也有所加强。老师们使用教材时,要在彼此融合方面多用心。教学时注意“单元视域”“整体设计”“加强整合”,教学实践中可以按照 新教材的单元顺序来安排教学,但不能拘泥于人文主题,要特别注意语文知识、能力的落实这条线。还要注意把单元中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等几方面结合起来。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板块鲜明,单元设计非常丰富,课文后一般有思考练习题,单元课后还有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展示台、日积月累等)以及“快乐读书吧”等,这也是新教材的一个亮点。“统编本”语文教材在单元各个板块中体现了知识体系和能力点,老师们在备课上课时要加强整合,灵活处理单元内各板块的内容。今天我们只是以一个常规单元为例进行分析,老师们可以从四个“渠道”加强对教材的研读。第一,《教学用书》中会给大家排列一个表,每个学段、单元,甚至每一课要学习哪些基本的知识,进行哪些必要的训练,都一目了然。大家可以根据《教学用书》的提示,在单元中各个板块中进行落实。第二,每个单元的导语,对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包括知识点或能力点,亦有提示。第三,是每一课的思考题和拓展题,必定有一二道题是按照相关的知识点或者能力点来设计的。第四,综合性学习、写作、名著选读等方面,全都有学习方法或者训练目标等提示,有的还比较具体。老师们使用统编本教材,要注意这四个“渠道”所体现的语文知 识体系在各板块中的编排,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二)口语交际接下来谈一下常规单元里口语交际的教学。统编语文教科书强调的是阅读与表达并重。力图改变传统的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编排体系,在重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加大语言表达在教科书内容中的比重,实现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在内容上的均衡,以引导语文教学重视表达,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一直以来,小学语文在“口语交际”教学方面比较弱,教师教完一课,在学生们身上看不出效果,使得“口语交际”处于可教可不教的尴尬地位。统编教科书每一册专门安排“口语交际”栏目,突出了口语表达、沟通交往能力的培养,体现了全球化背景下口语交际的重要性。统编本教科书在编写的过程中重视“口语交际”训练的实效性。以小学语文教科书“口语交际”内容编排来说,每册编排4次(六年级下册为3次),涵盖了倾听、表达和应对等口语交际目标,不同话题侧重不同口语交际能力训练。每一次交际活动都针对性地列出要点提示,使学生不但明确本次口语交际活动的目标和要求,还可以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五年级下册共安排了4次口语交际教学,分别是第一单元: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第二单元:我们都来演一演;第七单元:我是小小讲解员;第八单元:我们都来讲笑话。这4次口语交际教学,从交际类型上来看主要是两大类。一是独白类,第七单元“我是小小讲解员”和第八单元“我们都来讲笑话” 都属于这一类。独白类交际主要训练学生的当众表达、有条理表达的能力。二是对话类,第一单元“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与第二单元“我们都来演一演”都属于对话类交际类型,主要培养学生的应对能力。同时,部编本口语交际教学呈现了目标发展的有序训练,针对口语交际的表达、讨论、交际素养三个方面进行了明确的梯度序列。老师们只有明确年级的训练重点,教学中才更清楚怎么做。从表达来看,三年级主要是“说清楚”,说清楚看法和理由;运用合适的方法讲述。四年级表达要求上升为“有主题,说完整”,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用卡片提示讲述内容;不遗漏主要信息。五年级表达要求一是“有依据,有条理”,即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用分条讲述,按顺序讲;根据记录有条理地表达。二是表达方式“更丰富,更灵活”,可以丰富故事的细节;根据听众的反应,对讲解的内容做调整。从倾听来看,三年级的倾听主要是听懂,能了解讲话的内容;边听边思考,想象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四年级开始训练边听边记的能力,主要是听清的要求:判断别人说的话是否与话题有关;根据讨论的目的记录重要信息;听清要点。五年级侧重于用心倾听:要求听人说话能抓住重点;在交流时能边听边记录;用心倾听,做一个好听众。从讨论来看,三年级要达到能够汇总小组意见,尽可能反映每个人想法的要求。四年级做到围绕话题说;能分类整理小组意见,有条理地汇报。五年级则要注意发言控制时间;能够主持讨论并进行讨论后小结。 从交际素养来看,三年级到四年级侧重于尊重、理解他人方面的交际素养,三年级要求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有礼貌地请教和回应;耐心听,不打断别人。四年级要求注意说话的音量,避免干扰别人;根据对象和目的不同,介绍的内容有所不同。四年级到五年级侧重于尊重规则方面的交际素养。五年级要求发言时要注意控制时间;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回应;尊重大家的共同决定;避免不良的口语习惯。部编本教材选取的口语交际话题对现实具有指导意义。比如“父母之爱”口语交际中,请学生联系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经历时自己的做法与同学展开交流,在“制定班级公约”口语交际中,在小组讨论汇报结果的基础上,全班同学逐条表决,形成班级公约。这些都强调了口语交际在生活中的应用与实践。老师们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讲口语交际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口语交际的语境日趋复杂,口语交际教学中要注意将交际从课堂引向生活,注意不同时代的人的沟通与信息传承。还要在交际过程中做好准备工作,根据交际中双方的反应,调整交际内容。(三)习作回顾全套教科书习作编排特点,有以下六点:1.精选习作内容,激发写作动机;2.明确目标要求,体现发展梯度;3.加强过程指导,避免畏难情绪;4.凸显交际功能,培养读者意识;5.养成修改习惯,培养自主意识;6.鼓励分享交流,提高习作水平。五年级下册习作内容及目标要求如下: 老师们在习作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列提纲、练习缩写逐步树立篇的意识:比如习作的修改方面,引导学生从词句、段落的修改到篇章的修改;在想象类习作中融入的个人想法,注意介绍类习作中的主观融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更加关注自我情思的抒发;另外还要注意习作编排中的时代气息。四、特殊单元教材解读及建议五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特殊单元主要是习作主题单元、综合性学习单元以及古典文学特色单元。(一)习作主题单元以往的“读写结合”在教材中一鳞半爪,显得随机、零散。为了加大习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分量,使习作教学更具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除了在阅读单元有序地安排习作训练外,统编教科书还按照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规律、序列,在三至六年级每册教科书安排了一个习作单元。统编本教材的“习作单元”采用整体导入的方式,以突破习作教学的重点难点,加重习作在统编教科书中的分量,力图使学阅读与学表达均衡发展。习作主题单元创新了单元编排体例,以习作能力发展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改变传统的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编排体系,在重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引导语文教学更加关注表达,改变多年来语文教学实践中重阅读轻习作的状况。习作单元自成体系。各册教科书具体内容安排如下:三年级上册——留心观察,三年级下册——展开大胆的想象,四年级上册——把 一件事情写清楚,四年级下册——学习按浏览的顺序写景物,五年级上册——运用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五年级下册——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把人物特点写具体,六年级上册——围绕中心意思写,六年级下册——表达真情实感。纵观教材中每个学段的习作单元,在编写体例上都呈现出稳定的格局,它的编排体现出鲜明的“读写结合”特征——“阅读介入习作,指向习作目标,即以读促写,学会写作本领,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更好地吸取知识”。每个习作单元紧密围绕培养学生的某一习作能力主线,由两篇精读课文、一个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两篇习作例文和一次习作组成,形成一个各项内容之间环环相扣,体现出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单元整体。习作单元“读写结合”呈现出有序的新格局:“精读课文”(两篇)——指向“写作”的阅读,这两篇课文与其他单元的课文在功能定位上有所不同,其他单元的课文主要指向阅读理解,引导学生学习具体的阅读方法,体会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而“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则是指向“写作”的阅读素材,其主要功能是引领学生学习写作知识与表达方法。“交流平台”——针对两篇“精读课文”,以对话的形式,总结归纳出本单元集中体现的写作知识和表达方法。“初试身手”——联系学生生活、以说写结合、言语转换的方式,将阶段的阅读成果向写作迁移,进行片断性的写作尝试。“习作例文”(两篇)——选取两篇不同表达风格的例文,借助 批注的方式,让写作知识从抽象还原到具体,从呈现的静态走向操作的动态,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它在具体言语实践中发挥的巨大“语力”。“习作”——教材呈现的是一个体现写作全程的综合性学习过程。“习作单元”的“习作”较之其他单元的同类习作,给予学生个性化的空间更大,更主要体现在选材上,“习作”呈现出多维度的选材空间。这些板块“五位一体”,全部指向“写作”,以一次完整的写作任务作为最终的达成目标。贯穿在其中的核心就是本单元具体而真实的、支撑目标达成的“写作知识”。下面以五年级下册习作单元为例来具体解读一下。1.单元首页——习作单元的牛鼻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导语中“人物描写的要求(有特点)”点明了本次写作的基本要求。“有哪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怎样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从阅读与写作的角度提示了习作训练的途径与重点。牵住了这个牛鼻子,习作的训练就能够抓住重点,明确要点。2.精读课文——习作单元的脚手架每一个习作单元都是一个基本完备的训练系统,“写作知识”在写作单元经历五个阶段,我们来具体感受一下。第一层次:发现阶段,基于“精读课文”,让学生从经典的样本语篇中发现写作知识在其中所产生的表达效果,感受写作知识所带来的言语妙处。精读课文一提供说明性文章的基本样式,精读课文二提供说明性文章的另外一种样式。铺垫训练与“精读课文”内容紧密相 关,既是阅读教学的效果检测环节,也为下面写作训练所需要的写作知识提供基础性铺垫。3.交流平台——习作单元的囊底智第二层次:提炼阶段。基于“交流平台”,让写作知识露出“庐山真面目”,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它的客观存在以及在具体语用中焕发出的价值。4.初试身手——习作单元的自留地第三层次:尝试阶段——基于“初试身手”,让学生运用写作知识进行片段性写作尝试,这种写作是脱离阅读的“原型启发”直接进入写作状态的“准写作训练”,属于模仿性写作,模仿对象是“精读课文”中的相关段落;同时还属于“定向写作”,事前或提供限定的写作素材,或指定目标段落,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写作任务,从而树立写作信心。此种训练体量较小,主要侧重于某个方面的单项练习,有的要求口头表达,但更多的是侧重书面表达。5.习作例文——习作单元的领头雁第四层次:还原阶段——基于“习作例文”,借助两篇言语结构迥异,但与学生言语水平非常接近的下水例文,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习作知识在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甚至不同语体类型中所呈现的多样性,从而看清楚写作知识走向言语实践的真实样态。在“习作例文”的阅读对比中,要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写作对象不同,习作要求不同,写作知识搭建的言语支架就应当有差异。写作知识经过这样的“活化”训练,才能自觉迁移,小作者才能带得走、 记得牢、用得上。在这个训练环节,“习作例文”与“精读课文”所采用的“阅读分析”无论在教学策略还是教学时间上,都应当有所侧重:“精读课文”阅读与写作同时兼顾,而“习作例文”完全指向写作,服务写作:“精读课文”在教学中需要言语内容和言语方式兼顾,经历一般阅读教学应有的环节,而“习作例文”则直指言语方式,探索写作知识在阅读文本存在的具体形态。6.习作——习作单元的重头戏第五层次:活用阶段——基于“习作”,在这个阶段,学生对习作知识有更多操控权利,如何使用、使用程度、呈现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表达内容自行决定,真正做到“活学活用”。“习作单元”中的“习作”板块,教材的字里行间清晰地透显出“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的指导思想。叶黎明教授在她的《写作教学内容新论》中讲道:“练习是促成读写结合的关键,练习是从阅读到习作、从阅读到听说、从阅读到生活、从阅读到其他学科、从阅读通向无限可能性的桥梁。”“习作单元”就是这样的训练“立交桥”,通过有层次、有焦点的写作训练,层层叠叠,拾级而上,不断促进读写融合,不断促成写作知识向写作能力以及写作素养的转化。习作单元就像一座立交桥,灵活处理个各板块的关系,将方法指导(“交流平台”的有关内容)有机融入整个单元教学的全过程。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顺序。 习作单元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习作例文重在怎么“用”,不能当略读课文教。■习作的学习应与感受语言文字的好处有机融合,不要贴标签。■可以灵活处理各板块的关系。(二)综合性学习单元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就是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先来了解一下综合性学习单元的整体编排特点。综合性学习要素提升序列:三年级的学习任务是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写过节的过程;四年级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五年级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六年级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学写策划书。以五年级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为例。分为两个模块,第一模块:汉字真有趣;第二模块:我爱你,汉字。“活动建议”是综合性学习的主体。通过任务驱动,贯穿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阅读材料《汉字字体的演变》从“音、形、义”等多个角度揭示汉字的特点,展示汉字的魅力,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有趣。《甲骨文的发现》以五种最具代表性的字体为例,展现汉字字形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汉字的特点和功能;介绍甲骨文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感受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民族自豪感。《书法欣赏》呈现书法艺术精品;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体现汉字艺术。《关于“李” 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为学生写研究报告提供范例。研究报告不仅仅只是写的范例,学生还可以获得哪些启发?有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需要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有关于某个问题的研究结论;结论是在认真分析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想象和夸张的成分。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和定位: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是参谋、顾问和咨询人员。(三)特色单元三到六年级特色单元的文学体裁呈现了一定的梯度。例如五下:古典名著之旅,在诗词文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学生古典文学的视野。从体系结构上看,《三国演义》是现代改写文,《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均是原文。交流平台中交流、总结了古典名著阅读的基本方法:根据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适当跳读、借助背景资料、联系影视剧。需要注意的问题是:1.避免拔高要求,不能按普通单元的课文来教学。能读下去是关键!学生囫囵吞枣、大致读懂就好。对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文学价值等,不宜作深入解读。2.重视兴趣激发,通过创设多种方式的读书交流活动,千方百计引导学生阅读原著。3.注重阅读方法的迁移,在课外阅读中强化方法的运用。4.做好课外阅读的指导。在进行特色单元中的“快乐读书吧”教学引导时应注意:读前激发兴趣,读中跟进指导,读后交流、展示、分享。 五、用好教材的几点建议(一)基于标准,立德树人。做到工具与人文兼顾,阅读和表达并重,整体与部分统一。(二)整体把控,厘清关系。研读教材,理清教材各模块间的关系。通览教材,梳理各学段教材间的关系。(三)深度学习,提升素养语文教学的根在课堂,立足课堂,深度学习,让学习真正发生,让语文核心素养真正落地。以上就是本次分析的全部内容。不足之处,希望和更多的老师进行探讨,在实践与反思中用好统编本教材,让我们共同走进语文学习的百花深处。谢谢大家!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