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33课-人教部编版(共33张PPT)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33课-人教部编版(共33张PPT)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 四年级上册 第33课内容一论语·雍也篇第六(四)内容二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 内容一论语·雍也篇第六(四)一、温故揭题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登幽州台歌》《夏日绝句》。二、尝试初读(一)初读《论语·雍也篇第六(四)》,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二)标注易读错字词:罔、可以语(yù)上也、樊迟问知(zhì)、敬鬼神而远(yuàn)之、知(zhì)者乐(yào)水、觚(gū)(三)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四)师生拍手齐读。(五)学生说读后感受。 三、分步练读(一)学习6.181.文白对读。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译文:孔子说:“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朴实,又未免虚浮。文采和朴实调和适当,这才是个君子。” 2.素解文意。点拨:这段话概括了孔子“文质一体”的思想,文与质二者对立统一,互相补充,不可偏废。如果质胜文,则会因文化的浅薄而显得粗野;如果文胜质,便很可能成为书呆子,谈起学问头头是道,做人做事却样样都不行。文和质配合得宜,才堪称君子。在后世,“文质彬彬”作为一个成语,借以形容人举止文雅有礼貌。3.多形式熟读文本。4.尝试镂空背诵。 (二)学习6.191.文白对读。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译文:孔子说:“人因为正直才能生活在世上,不正直的人也能生活在世上,那只是侥幸避免了祸害。”2.素解文意。点拨:“直”即正直、正派,同虚伪、奸诈是对立的,“直”是儒家的道德规范,正直、正派的人没有那么多坏心眼。当然,在社会中也有一些不正直的人,他们也能生存,但这样的人立足于社会时,总是怀着侥幸心理。3.多形式熟读文本。4.尝试镂空背诵。 (三)学习6.201.文白对读。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对于学问或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2.素解文意。点拨:这一章讲的是兴趣对于学习、工作的重要性。“知之”“好之”“乐之”,这三个阶段层层递进。学习知识也好,投身事业也好,最重要的是培养兴趣。《论语·学而篇第一》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也是在快乐中学习的意思。 3.多形式熟读文本。4.尝试镂空背诵。(四)学习6.211.文白对读。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译文:孔子说:“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跟他谈论高深学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能跟他谈高深学问。” 2.素解文意。点拨:班固在《汉书》中根据孔子的思想,按照人在德行和才识方面的差异,将人分成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中人以上资质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理论;至于中人以下资质的人,对他们就不要有过高的要求。这就是孔子“因材施教”教育原则的体现,即根据学生资质水平的高低来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这一观念对后世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拓展:在《论语》中,有多人、多次向孔子问“仁”,但孔子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与学识,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这就是因材施教,例如樊迟问仁,孔子答“仁者爱人”;颜渊问仁,孔子答“克己复礼为仁”;仲弓问仁,孔子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 3.多形式熟读文本。4.尝试镂空背诵。(五)学习6.221.文白对读。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译文:樊迟问什么是明智。孔子说:“致力于使民众遵循道义,恭敬对待鬼神而远离他,可以说是明智了。”又问怎么达到仁。孔子说:“仁者先要付出努力,才能收获成果,这样做才能达到仁。” 2.素解文意。点拨:孔子在回答樊迟提问时所流露出的仁智观念,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下四点:以民为怀,对神疏远,享受在后,吃苦在前。链接:《感动中国人物——孔繁森》3.多形式熟读文本。4.尝试镂空背诵。 (六)学习6.231.文白对读。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译文:孔子说:“智者喜爱水,仁者喜好山。智者灵动,仁者沉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2.素解文意。点拨:孔子以山、水分别形容仁者和智者,不仅形象生动,而且非常独到、深刻。如果没有对仁和智有着极其深刻的体会,是绝对不可能作出这样的形容的。 3.多形式熟读文本。4.尝试镂空背诵。(七)学习6.24和6.251.文白对读。6.24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6.25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译文:6.24孔子说:“齐国一改革,便能达到鲁国的样子;鲁国一改革,便能进而合于大道了。”6.25孔子说:“觚不像个觚,这是觚吗!这是觚吗!” 2.素解文意。点拨:①与齐国相比,鲁国经济的发展虽然比较缓慢,但保留了较为完备的礼乐文化传统,所以孔子说,齐国改革就达到了鲁国的样子,而鲁国改革之后,便能进而合于大道了。这反映了孔子对周礼的推崇。②据《论语注疏》:“觚,酒爵也。”觚是礼器的一种,盛酒一升的叫爵;盛酒二升的叫觚。另外《韩诗外传》说:“二升曰觚。觚,寡也;饮常寡少。”意思是让饮酒者有节制,不能多饮。“觚不觚”就是说用觚饮酒当以礼而行,按觚量节制而饮,若不以礼而行,则不能称其为觚了。因此孔子说:“觚不觚,觚哉!觚哉!”孔子感叹:好好的觚不按 照觚的礼制来用,我的觚啊!我的觚啊!孔子的意思是西周的礼制被破坏得不成样子了,令他感到非常痛心。拓展: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两章的内容,我们先来初步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西周初年周公的长子伯禽封于鲁,建立了鲁国,姜太公封于齐,建立了齐国。两国虽然比邻而处,但由于采取了不同的治国方略,在文化方面产生了显著差异。鲁国的文化政策源自周公,重视礼乐,形成后世的儒家文化。齐国文化源自姜太公,当时生活在齐国的是东夷人,太公认为,如果在齐地强力推行周礼,容易产生矛盾,不利于治国安邦,因此他结合当地的礼仪制度,从俗简礼,发展手工业、商业,为后来齐国成为最富强的诸侯国打下了基础。 3.多形式熟读文本。4.尝试镂空背诵。四、熟读成诵(一)师生共读。(二)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三)镂空记忆背诵。五、本课总结 内容二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 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一、温故揭题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论语·雍也篇第六(四)》。二、学习《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一)解诗题“卜算子”是词牌名,又名“百尺楼”“楚天遥”等,“咏”有吟咏之意,这是一首吟咏梅花、托物言志的作品。 (二)正诗音1.初读《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2.标注易读错字词:驿、更著(zhuó)、妒、碾3.标注入声字:4.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5.师生拍手齐读。6.学生说读后感受。 原句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译文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盛开,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与百花争夺春色,听任百花的妒忌与排斥。即使她片片凋落在地,粉身碎骨碾作尘泥,却依然散发出缕缕清香。(三)明诗意1.文白对读。 2.字词释义。①驿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古代官道上供信使或官吏中途休息的地方。②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③更:又,再。著:同“着”,遭受,承受。④苦:苦苦,极力。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⑤一任:全任,听凭。⑥碾:轧烂,压碎。作尘:化作灰尘。⑦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故,指花开时。 (四)品诗味1.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品味:作者在上阕极力渲染梅花的寂寞、凄清,也写出了梅花遭受风吹雨打的困难处境。链接:《陆游入仕》2.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品味:下阙承接上阕而来,梅花不堪风雨的摧残,纷纷“零落”,花瓣掉在地上与泥水混杂,又被无情地“碾”过,最终化作尘土。但作者并不是要突显梅花的不幸遭遇,而是为末句蓄势。“只有香如故”,不论梅花处境如何,它的香味都永远如故,没有丝毫改变。 结合陆游的生平来看,他因为力主北伐抗金,被南宋朝廷的主和派处处打压,几次被罢官,最后不得不隐居家乡山阴。这首《卜算子·咏梅》正是他的借物言志之作,词中那饱经风雨,“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陆游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坚持高洁品行的写照。(五)背诗句1.复沓式读诗。2.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3.镂空记忆背诵。 (六)想诗境1.请大家静听吟诵,尽可能地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2.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七)悟诗情《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以梅花喻人,手法巧妙,是咏梅词中的绝唱;词人的爱国热情和坚贞不屈的人格更是激励我们后人不断奋进。 三、学习《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一)解诗题这首词作于1961年,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作者在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之后,感到文辞虽好,但不够积极自信,所以写下了这首与陆游词风格不同的作品。他希望借此表明共产党人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鼓励大家勇敢战胜困难。 (二)正诗音1.初读《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2.标注入声字:3.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4.师生拍手齐读。5.学生说读后感受。 原句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译文风雨把春天送回人间,漫天飞雪迎接着它的到来。悬崖已结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傲雪盛开。梅花虽然美丽但不与百花争艳,只是向人们报告春天到来的消息。等到漫山遍野开满鲜花时,她却在花丛中欢笑。(三)明诗意1.文白对读。2.字词释义。①风雨送春归:出自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②犹:还,仍然。③俏:俊俏,美好的样子。④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四)品诗味1.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品味:这首词作中的梅花也是傲霜斗雪、凌寒盛开,但它开放得格外俏丽、灿烂。“俏”字用得非常精彩,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人高尚美好的情操和积极自信、敢于斗争的精神。2.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启思:“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渲染了梅花怎样的品格?提示:乐于奉献。拓展:积累古人咏梅的诗词: 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眼儿媚·咏梅〔清〕纳兰容若莫把琼花比澹妆,谁似白霓裳。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五)背诗句1.复沓式读诗。2.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3.镂空记忆背诵。 (六)想诗境1.请大家静听吟诵,尽可能地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2.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七)悟诗情这首咏梅词中的梅花在最严峻的情况下,还勇敢地迎接挑战。作者在词中不仅勉励自己,还劝慰他人要向梅花学习,去展示自己的“俏”,积极地与困难抗争。这“笑”是自信者的笑,是胜利者的笑。让我们带着积极、乐观、自豪的感情再把这首词大声读出来。 四、熟读成诵(一)师生共读《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和《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二)有感情地背诵《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和《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五、本课总结今天我们所学的这两首词都是著名的咏物词,咏物词最大的特点是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让我们再来积累几首经典的咏物诗词: 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不第后赋菊〔唐〕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宋〕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