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潮》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1《观潮》教案

‎1.《观潮》教案 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语言细腻生动,捕捉的画面视野开阔,气势雄浑。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作者正是围绕这一点,按照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的顺序,抓住大潮声、形由远及近的变化,介绍了钱塘江大潮气势磅礴的景象,使人读后不禁发出“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的感叹。学习这篇课文,不但要使学生增长见识,学习作者观察及表达的方法,受到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通过品味重点词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文中还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边学边积累,充实学生的词汇宝库。‎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盐、屹、昂”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堤”等15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学习作者按照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1.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想象文中所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 ‎2.能够借鉴课文的写法,描绘一处印象深刻的景观。‎ 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本课“盐、屹、昂”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堤”等1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第3、4自然段。‎ ‎3.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词语的含义,并学会运用词语描绘画面。‎ ‎1.积累生字新词,并学会运用;把握理解词语意思的多种方法。‎ ‎2.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1.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潮汐这种现象吗?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水面会发生定时涨落的现象,这就是潮汐。从发生的时间上区分,人们又将早潮叫“潮”,晚潮叫“汐”。(板书“潮”“汐”)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曾经这样描述过它:“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谁能告诉老师,诗人描绘的是哪里的潮水?(学生说出答案)是的,这首诗描绘的就是发生在浙江省钱塘江流域上的潮水涨落现象。钱塘江涨潮时,气势雄伟,画面多变,吸引了千千万万的观赏者。现在,就让我们翻开课本,随作者一起去观赏钱塘江大潮震天撼地的景象吧!‎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1.介绍钱塘江大潮的相关知识。‎ 钱塘潮的成因(1)天时:农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这天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最大。(2)地利: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潮水易进难退,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层层相叠。(3)风势:沿海一带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 ‎2.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3.教师检查预习情况,指导分段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教师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字音,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和词语。‎ 会写的字:观 说 大 宽 望 动 时 如 山 动 波 会认的字: 立 首 横 荡 时 ‎1.教师指导学生分自然段朗读,出示课文重点词语,学生圈画出这些词语和相关的句子。‎ ‎2.学生交流圈画内容,教师随机点拨重点词语。‎ ‎(1)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2)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预设: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词语“人山”“人海”,这两个词语运用的是比喻修辞手法,将人比作山和海。山高大,海无边,可见人之多。其次,引导学生想象过节时或有重大活动时街上人潮涌动的盛况,这样的情境学生大多有切身体验,能使他们更具体地理解词义。‎ ‎(3)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预设:理解“横贯”这个词语的意思,可以通过创设具体的场景来实现。教师指名两位学生并排站,横向走过讲台。也可以与竖向行进进行比较,在对比中理解词义。‎ ‎(4)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3.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总结,从总体上归纳理解词义的方法。‎ ‎4.指导词语归类。‎ ‎◆AABB式:浩浩荡荡密密麻麻轰轰烈烈祖祖辈辈 ‎◆ABAC式:人山人海毛手毛脚实话实说毕恭毕敬 ‎◆拟声词:隆隆 哗哗 唧唧 咚咚 呱呱 ‎5.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出示问题课件,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容。‎ A.全文是围绕哪个词来写的?(奇观)‎ B.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C.观潮的人们的情绪有怎样的变化?(潮来前,热切盼望→潮来时,热情高涨)‎ ‎(2)引导学生标出各自然段的序号,给课文划分层次。‎ 预设:采用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文章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只要有理有据,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景象和人们的表现。‎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描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写潮去后的景象。‎ ‎(3)边读边想象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同学们,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是否令你震撼?即便我们没有亲临现场,但透过作者的文字,我们已然听到了潮涌撞击岩石的声音,感受到了波涛那如千万匹战马奔腾的浩大气势。钱塘江大潮真当得起“天下奇观”的名号。下节课让我们再深入课文中继续探究。‎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从课题开始,通过理解课题初步了解了“潮”的所指,为学习课文做好了铺垫。接着,我们学习了生字词,了解了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还朗读了课文,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了课文的结构。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______掌握了生字的书写规则;____________朗读课文咬字清晰,声情并茂;________‎ 对课文画面的描述形象生动,很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课堂上都能像他们一样,积极动脑思考,踊跃发言,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我们的课堂更有效率。)‎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将学生分为若干组,自由交流学习心得。‎ ‎(2)引导学生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丰富知识储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把握课文的描写顺序,能大致说出每一层次的主要内容。‎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1.品读句子,感受画面,形成整体认知。‎ ‎2.运用课文的描写方法,写一写身边的奇观。‎ ‎1.听写词语,教师随机抽查,并小结指导。‎ 奇观 据说 笼罩 顿时 震动 余波 若隐若现 风平浪静 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2.指名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的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上节课,我们通过分析,已经获得了对钱塘江大潮的初步印象。你们想不想进一步了解它,更深入地感受它的壮观呢?现在,就让我们追随作者的描绘,一同来到海宁市的盐官镇,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奇景。‎ ‎1.默读课文,自主交流。‎ ‎(1)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并圈画出自己喜欢的景象。‎ ‎(2)学生两人一组,探究默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们对课文的把握情况。‎ ‎2.汇报展示,品析美文。‎ ‎(1)学生汇报默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随机点拨。(重点)‎ A.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如何理解这里的“奇观”二字?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预设:一些重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地位是很特殊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进而把握开篇的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B.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这句话写出了观潮人怎样的心情?找一找,文中还有没有这样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有过急切等待的经历吗?和大家说说吧!)‎ 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读这句话时,你们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想一想,作者是用怎样的修辞手法再现这种画面的?)‎ ‎(2)引导学生探究课文中的其他知识要点。(难点)‎ A.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的?具体是如何描写的?‎ 明确: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细心观察,有声有色地描写了潮来之时声音和景象的变化。写远处时,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来时的景象。“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写近处时,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气势的宏伟。“‎ 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 C.既然是写观潮,为什么不集中笔墨写潮来时的种种震撼人心的场景,却分出相当一部分文字去写观潮前的江面、周围的环境以及人们的表现?‎ D.同学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钱塘江大潮都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放学回家后,请你们把钱塘江大潮的景象讲给家长听。‎ 明确:本题旨在锻炼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应该引导同学们将课堂所学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出来,并能有自己的真切感受。‎ ‎(3)回味品读课文,加深感受。‎ 小结: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雷霆万钧,令人赞叹。大自然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馈赠给我们如此壮观的景致。我们的祖国绵延辽阔,在富饶的土地上,其实还有很多奇异的景观,它们或挺秀绮丽,或壮观雄浑,你们发现了吗?感受到了吗?读一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片段,或者通过网络搜索表现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再次感受自然的无私与广博。‎ 过渡:钱塘江大潮天下闻名,自古以来,有很多文人墨客描绘它、歌颂它,展现它的神奇。丰子恺先生也曾有过在钱塘江看潮的经历,并且用文字将这次经历描述了下来。他眼中的钱塘江大潮是怎样的呢?读读下面的片段,感受丰子恺眼中的钱塘江大潮,看看与课文的描述有何不同。‎ ‎1.出示课外阅读片段课件,指名学生朗读。‎ 三点二十分光景,潮水真个来了!楼内的人万头攒动,像运动会中决胜点旁的观者。我也除去墨镜,向江口注视。但见一条同桌上的香烟一样粗细的白线,从江口慢慢向这方面延长来。延了好久,达到西兴方面,白线就模糊了。再过了好久,楼前的江水渐渐地涨起来,浸没了码头的脚。楼下的江岸上略起些波浪,有时打动了一块石头,有时淹没了一条沙堤。以后浪就平静起来,水也就渐渐退却。看潮就看好了。 ——丰子恺《钱江看潮记》‎ ‎2.阅读与交流。‎ ‎(1)丰子恺所描写的钱塘江大潮和课文中的钱塘江大潮有何不同?(课文中的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气势充足。而丰子恺笔下的钱塘江大潮则平和多了,少了撼人的气魄。)‎ ‎(2)从作者的描述中,你能体会到他当时怎样的心绪?(期待落空,有小小的失落、失望。)‎ ‎(3)这个片段也描写了观潮的人,他们的情感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一个体现这种情感的词语。(激动;万头攒动。)‎ ‎(4)从所给的片段中,你获得了哪些写作上的启示?(真实地记录观察所得,即使是平实的语言也能打动人。)‎ 过渡:我们的祖国有很多奇异的景观,等待着我们去一饱眼福。我们要善于观察、体会,有自己独到的发现,并用动人的文字把它们记录下来。‎ ‎1.出示“小练笔”,教师点拨写法,学生练习写话。‎ 小练笔:壮观的钱塘潮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争相一睹它的风采。你们还知道哪些自然奇观?那里有怎样的风景?用一段话描述下来吧!‎ 提示:这是怎样的奇景?它有着怎样的特点?哪些地方最吸引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2.指名学生朗读所写片段,集体评改。‎ 示例:白塔内有很多佛像。站在塔顶,公园里的景色尽收眼底。往南走,到了人工湖畔,湖旁的人们三五成群,湖里的水清澈见底,湖中央还有一个小岛,岛上树木郁郁葱葱,在树荫怀抱中的一个凉亭,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白天鹅。春天,人工湖脱下了厚厚的棉衣,春姑娘给它换上嫩绿的新装,湖边的小草探出了头,湖里的小蝌蚪游来游去,你看,那边还有几条黑白相间的金鱼正在嬉戏呢!‎ 评改要点:(1)语句是否流畅;(2)是否抓住了景物的特点;(3)写作是否有序,条理是否清晰;(4)描写是否生动。‎ ‎1.背诵第3~4自然段,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一)‎ ‎◆理解词语,运用并积累(教学重点)‎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 生:想!‎ 师: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是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学生跃跃欲试)‎ 师: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 生:人声鼎沸。‎ 师:风和浪都很平静。‎ 生:风平浪静。‎ 师:形容水面辽阔,远处和天似乎连接在一起。‎ 生:水天相接。‎ 师: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 生:齐头并进。‎ 师: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很响。‎ 生:山崩地裂。‎ 师:形容气势很大。‎ 生:浩浩荡荡。‎ 师: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都挺注重词语的积累的。不过,会不会用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吧!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 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潮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地,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个代表发言)‎ 生: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风平浪静)。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浩浩荡荡),一浪一浪(齐头并进),潮水声犹如(山崩地裂)。海堤上尽管(人山人海),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地,潮过去了,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 师:真棒,刚刚提到的词语基本都用上了。请同学们想一想,“人山人海”这个词的运用是否正确?‎ 生:(思索)应该用“人声鼎沸”,因为后边写的是“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所以应该和声音有关。‎ 师:不错,“人声鼎沸”用在这里更准确。今天我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并积累了好些词语,还学着运用。你们学得真棒!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要善于对词语进行积累,不断充实自己的词语宝库,扩充知识面。‎ 赏析:本篇课文中的词语非常丰富,尤其是一些四字成语,俯拾即是,它们共同展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宏大气势,因此词语的积累与运用也是本次语文教学的要点之一。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就以此为切入点,先说出词语的意思,再引导学生说出这个意思所代表的成语,这样使学生对该词的印象更深刻。接着让学生学着运用词语,比较不同词语运用的差异,同时引导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注意积累。这样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相信学生们定能收获颇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