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呼吸和消化》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呼吸和消化》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2.1《感受我们的呼吸》教案 课题 感受我们的呼吸 单元 二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呼吸是人体的重要活动,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氧气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2.鼻腔、口腔、气管肺等器官共同参与呼吸活动。‎ 科学探究目标:‎ ‎1.开展呼吸体验活动,感受呼吸时身体各部分的变化。‎ ‎2.进行人体呼吸的模拟实验,了解呼吸器官在呼吸过程中的协同合作。‎ 科学态度目标:‎ ‎1.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在体验活动中,保证研究的真实性。‎ ‎2.在体验活动与模拟实验中,乐于参与集体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氧气和二氧化碳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联系。‎ 重点 呼吸是人体的重要活动,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氧气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难点 进行人体呼吸的模拟实验,了解呼吸器官在呼吸过程中的协同合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新课聚焦 想一想这两个小朋友,现在最想做的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要呼吸?‎ 是因为我们不能在水中呼吸,所以必须将头探出水面才可以。‎ 其实,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我们都在呼吸。不间断的呼吸成为我们的重要活动。这是为什么?‎ 呼吸 观看视频 通过观察两个小朋友的活动,指向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呼吸。‎ 展示“人体器官示意图”‎ 思考:有哪些器官参与了呼吸?‎ 播放视频《认识呼吸器官》‎ 呼吸是生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人与高等动物用肺呼吸,低等动物靠皮肤呼吸,植物通过表面的组织进行气体交换。‎ 人体呼吸时主要参与的器官:肺、气管和膈肌。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气管是气体流通的通道,而膈肌是帮助呼吸的肌肉,吸气时收缩,呼气时舒张。‎ 出示课题:感受我们的呼吸。(板书课题)‎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人体的哪些器官参与了呼吸。‎ ‎2. 科学探索 探索一:感受我们的呼吸过程。‎ ‎1.呼吸的过程 实验步骤:‎ ‎(1)把双手放在肋部,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部的变化。‎ ‎(2)双手放在腹部,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腹腔的变化。‎ 提示:一呼一吸算一次呼吸。‎ 实验分析:‎ ‎(1)吸气,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的过程。此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 ‎(2)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的过程。此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实验结论:‎ 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 感受呼吸时胸腔的变化。‎ 吸气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呼气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2.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作用 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这两种气体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球上,除了人需要氧气以外,其他动物也需要氧气才能生存,就连河里和海里的鱼也离不开水中的氧气。人和动物从空气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还有一个特殊的本领,它们能够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这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会越来越多,氧气也不会用完。‎ 探索二:模拟人体呼吸的实验 实验材料:小气球、橡皮筋、吸管、小塑料瓶 播放视频《模拟人体呼吸的实验》‎ 实验步骤:‎ ‎(1)手放在小塑料瓶外壁,按压外壁观察里面气球气管有什么变化。‎ ‎(2)松开手,观察里面气球又有什么变化。‎ 认真听讲 准备实验材料 观看视频 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 通过学生观察图片,进行呼吸体验,逐步了解呼吸过程,并将呼吸过程中的原有认知与真实体验进行对比,修正自己的认知,并通过呼吸实验强化呼吸时:吸气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呼气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作用。‎ 通过模拟人体呼吸的实验,更加形象直观的观察到了人体在吸气时各部分器官是如何工作的。‎ 实验分析:‎ 手按压小塑料瓶外壁时,里面气体被压缩去挤压气球,气球内的气体顺着吸管排出;松开手后,小塑料瓶内的气体扩展,在气压作用下,外面的气体引着吸管进入气球内。‎ 实验结论:‎ 手按压塑料瓶外壁模拟呼气,手松开后模拟吸气。‎ 通过让学生操作呼吸模拟器,帮助学生在原有的认识上建构对呼吸器官参与呼吸作用的科学认识,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呼吸的兴趣和欲望。‎ ‎3. 科学研讨 研讨一: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人体的呼吸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呼吸器官的共同特点是壁薄、面积大、湿润、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分布。每个呼吸器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是空气进入人体内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1)鼻腔里有纤毛和黏液,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加温、加湿作用。‎ ‎(2)咽、喉能让气体进入气管。‎ 通过学习,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们能够用语言简要的描述相关的器官以及它们的作用。‎ 通过对呼吸器官的作用进行思考,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3)气管是圆筒形的管道,上接咽、喉,下段分为左、右支气管。‎ ‎(4)左、右支气管伸入肺,并在肺里分成许多更细的支气管。‎ ‎(5)肺里密布着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经过肺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然后排出体外。‎ ‎(6)膈肌是胸腔与腹腔之间的肌肉,可以帮助呼吸,在吸气时收缩,呼气时舒张。‎ 研讨二:关于呼吸,你还想了解哪些事情?‎ (1) 呼吸为什么有时快,有时慢?‎ (2) 不同的人呼吸的速度一样吗?‎ (3) 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思考关于呼吸的的问题。‎ 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拓展提高 科学零记录 植物呼吸也需要氧气:‎ 人和动物都必须呼吸,否则就会死亡,植物也不例外。植物每天也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 拓宽知识面,能够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了解科学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 碳。不同的是,白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吸入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大量的氧气。这时候,虽然它们也呼出二氧化碳,但是排放的氧气是呼出的二氧化碳的几十倍。可是到了晚上,植物继续呼吸,在吸入氧气的同时,会排出二氧化碳,所以卧室尽量不要放绿色开花植物,以免晚上与我们争夺氧气。‎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题 课后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呼吸是人体的重要活动,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氧气对于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鼻腔、口腔、气管、肺等器官共同参与呼吸活动;我们进行了人体呼吸 的模拟实验,了解呼吸器官在呼吸过程中的协同合作。‎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板书 ‎2.1 感受我们的呼吸 板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2.2《呼吸与健康生活》教案 课题 呼吸与健康生活 单元 二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 ‎2.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进更多地氧气。‎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加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科学探究目标:‎ ‎1.合理使用实验记录单,并进行数据分析。‎ ‎2.依据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进行分析。‎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能够在合作中完成实验活动。‎ ‎2.耐心、细致地完成测量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认识从空气中吸入的氧气能帮助我们维持生命活动。‎ 重点 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肺是身体交换的“‎ 中转站”‎ 难点 依据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新课聚焦 在不同的状态下,呼吸会发生什么变化?‎ 图片展示 我们知道,我们静静的坐着的时候呼吸平静,运动后呼吸会变的急促,想要把嘴巴张大一些呼吸。那么运动后呼吸为什么会加快呢?‎ 板书课题《呼吸与健康生活》。‎ 根据情景感受呼吸变化。‎ 观察图片,激发学生思考 通过观察图片里学生运动后的呼吸的变化,提出运动后呼吸为什么会加快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 科学探索 探索一:阅读资料 人体吸进去的气体和呼出去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播放视频《比较人体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的不同》。‎ 指导学生对图形分析及总结。‎ 图形分析:‎ 氮气的含量是不变的,氧气的含量减少了5%,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3. 97% ,其他气体的含量增加了1.03%。‎ 总结:‎ 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来维持生命,从空气中吸入的氧气可以帮助我们正常地生活和工作。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探索二:人体的哪些活动会影响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思考,回答:人体呼吸时吸进来的都是氧气,呼出去的都是二氧化碳。‎ 观看视频 观察柱状图,结合教师介绍从中获取信息。‎ 倾听,认识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 调取学生元认知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学生通过阅读条形图,可以直观的认识到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 实验材料:秒表、记录表 实验猜想:在不同状态下,每分钟的呼吸次数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实验步骤:‎ ‎(1)4名同学为一组,1名同学负责计时(计时员),1名同学进行活动(实验员),1名同学测量呼吸次数(测量员),1名同学负责记录(记录员)。‎ ‎(2)测量实验员在安静时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测量三次。‎ ‎(3)计时员发出指令,实验员分别进行慢走20步、快走20步和跳动20次的活动,每次活动结束后需要休息5分钟。‎ ‎(4)测量员测量实验员每分钟的的呼吸次数,记录员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记录:‎ 安静状态下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活动对呼吸次数的影响:‎ 实验结论:‎ 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与运动有关,运动越剧烈,每分钟的呼吸次数越多。‎ 思考,回答:不同 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 通过实验真实的感受到呼吸次数的改变,注重实验的结论 ‎3. 科学研讨 研讨一:分析数据,哪些活动影响我们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观察下面的图片,能否使我们的呼吸次数发生变化。‎ 学生观察,回答。‎ 教师点拨: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会使我们每分钟呼吸次数增多,运动越剧烈,呼吸次数变化越明显。‎ 有一些活动能减少我们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如团目静坐一段时间。 科学研究表明,人在睡眠时,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是最少的。‎ 研讨二:运动后,呼吸次数的增加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好处?‎ 经常运动的人肺部功能比较强大,很少锻炼的人肺部功能较弱。‎ 教师点拨:‎ 交流、讨论。‎ 通过研讨环节,学生们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对于实验的内容及结论进行回顾,并能够用简要的语言描述回答研讨的问题,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力以及表述表达能力。‎ 学生对于运动有利于我们的健康这个认识是有的,但是他们对于其中的原理并不清楚,通过研讨,教师点拨,学生能理解其中的道理。‎ 我们体内的细胞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来维持生命。运动后,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呼出和吸入气体的量也比平时多,导致呼吸加快。呼吸次数的增加有利于氧气的摄入,使更多的氧气参与到生命活动中,为身体其他器官的正常工作提供养料。同时,呼吸次数的增加,也将身体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及时排出体外,保持身体健康。‎ 研讨三:伴随呼吸次数的改变,你注意到心跳速度的变化了吗?‎ 伴随着呼吸次数的增加,心跳速度也会加快。人体需要的氧气进入血液后,需要心脏跳动进行血液循环将氧气运动到全身各处。这说明人体各系统是共同参与,写作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 学生回答:感受到了,心跳也加快了。‎ ‎4.拓展提高 ‎1.剧烈运动后不宜马上大量喝水 剧烈运动后,身体中的一部分盐随汗液排出体外,如果此时大量喝水,会导致汗液增多,继 续丢失盐分。人在运动过程中,大量的血液都参与到活动的肌肉组织中,内脏器官中血液相对减少,如果此时大量喝水,会额外增加心脏、胃、肾脏等器官的负担。正确的做法是剧烈运动后先休息片刻,再补充适量的淡盐水。‎ ‎2.我们为什么必须吸入氧气?‎ 氧气通过人的呼吸进入肺里再透过一层很薄的肺泡膜到达血液里,与血液里的红血球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顺着人体血液循环的轨道,把氧气送到身体各部分的组织中。于是氧气在各部分组织中与摄取的营养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这种氧化反应所放出的热量能维护人体的正常体温,供给人体生活的能量: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与血液结合经过静脉回到肺中,并呼出体外。一个成年人每天平均消耗氧气0.75千克,排出二氧化碳0.9千克。一般人只要几分钟停止呼吸,生命就会停止。‎ ‎3.肺与我们的健康 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 拓宽知识面,能够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了解科学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 中转站"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剧烈运动时,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肺必须更加卖力地工作。这就是在锻炼时我们的呼吸更加急促的原因。‎ 如果呼吸功能弱,我们身体的一些工作就无法正常进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人体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呼吸器官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呼吸质量,因此我们要好好的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具体做法如下:‎ ‎(1)经常开窗透气;(2)出门带口罩;(3)不吸烟,远离二手烟;(4)常用淡盐水漱口;(5)积极参加体育运动;(6)扫地前洒水;(7)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树立人体的生命活动不是单个器官能够完成的,是多个器官共同协作完成生命活动的意识。‎ 加强体育锻炼可以提升自身身体素质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题 课后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肺是身体交换的“中转站”;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进更多的氧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加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板书 ‎2.2 呼吸与健康生活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新课聚焦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呼吸与健康生活之间的关系,知道呼吸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身体健康,你们知道呼吸的好坏我们用什么来衡量吗?‎ 你还记得最近一次测量的肺活量数值吗?‎ 肺活量是人体一次吸入最多空气后,尽力呼出去空气的量。肺活量是身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我们来尝试测量自己的肺活量。‎ 有哪些方法能比较两个人的肺活量的大小?‎ 我们可以通过吹哨子来测试我们的肺活量:深吸一口气,吹响手中的哨子。‎ 肺活量大的人,吹哨子的时间会长一些。‎ 出示课题:测量肺活量。(板书课题)‎ 肺活量 明确肺活量的概念 吹气球、憋气等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明确概念,为后续活动正常开展起铺垫 ‎2. 科学探索 探索:测量我们的肺活量 我们可以使用简易肺活量袋测量我们的肺活量。‎ 实验材料:肺活量测量袋、通气管 实验步骤:‎ ‎(1)展开测量袋,放置好通气管。‎ ‎(2)深吸口气,然后将气体从通气管呼入测量袋。‎ ‎(3)肺部气体全部呼出后,收紧通气管,避免空气跑出。然后将测量袋往充气的方向卷,直至卷不进去为止。‎ ‎(4)读取鼓起的测量袋上的最大数值(单位:毫升),这就是测得的肺活量。‎ 准备实验材料 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 通过使用简易肺活量袋掌握测量我们的肺活量的方法。‎ ‎(5)重复测量三次,在两次测量之间稍做休息。‎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 肺活量大的同学,一次性呼出的气体的体积也越大。‎ 肺活量与健康 如果一个人的肺活量较小,就说明他的摄氧能力和排出废气能力较差,一旦身体需要大量耗氧时,就会出现供氧不足,从而出现头痛、头晕、胸闷、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播放视频《用排水法测肺活量》‎ 播放视频《肺活量的测量》‎ 体检时一般用高精度电子肺活量测试仪。‎ 播放视频《肺活量测试仪使用方法》‎ 完成实验记录。‎ 明确肺活量与健康的关系 观看视频 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更多的测量我们的肺活量的方法。‎ ‎3. 科学研讨 活动:男、女分别两名同学同时跳动1分钟,比较停止运动后谁能更快恢复正常呼吸。‎ 研讨一:你对自己现在的肺活量满意吗 教师点拨:‎ 比拼肺活量的小大小。‎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回答。‎ 通过比较,能更好的理解体育锻炼为什么能提升肺活量。‎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有关肺活量的数据:小学四年级男生肺活量在100毫升~2600毫升;小学四年级女生肺活量在800毫升~2000毫升。结合你测量的数据分析,符合标准,说明你的肺活量是达标的;如果低于标准,那么就要注意了,如果没有相关疾病,就运动起来,加强锻炼吧!‎ 研讨二:为什么参加体育锻炼能提升肺活量?‎ 教师点拨:‎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大肺活量,有益健康。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肺部的收缩力量和增大胸廓活动范围,呼吸能力就会提高,肺活量也会增加。另外,体育锻炼还促进了呼吸系统的发育,增进呼吸系统适应气温变化的能力,抵抗呼吸道传染病。‎ 播放视频《增加肺活量的方法》;‎ 你打算今后怎么办?‎ 教师点拨:‎ 猜测、交流答案 观看视频 多锻炼身体、多参加体育活动。‎ 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为什么参加体育锻炼提升肺活量。‎ 通过讲解和观看视频,了解更多的增加肺活量的方法。‎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在生活和学习中要保持挺胸抬头的姿势,正确的站姿和坐姿有利于呼吸顺畅,增大肺活量。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调整呼吸的方法来增大肺活量。如可以深呼吸后屏住呼吸5~10秒再呼气,每天坚持10分钟,就有很好的效果。另外,我们要远离烟雾,尤其是香烟和二手烟。‎ 我们运动时呼吸会加快,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的次数会增加,如果空气质量不好,也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 知道肺活量是可以通过锻炼增大的,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多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显著的增大肺活量。‎ ‎4.拓展提高 科学零记录 肺活量是不是越大越好?‎ 肺活量代表着人体的心肺功能,可以用来鉴别呼吸是否有阻塞。通常来说肺活量越大的人供氧能力越好,例如:体育运动员的肺活量就非常大。但是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在高原上如果肺活量过大,吸入和呼出的气体就会很多,但是由于氧气稀薄,有可能会造成缺氧。‎ 猜测答案 拓宽知识面,能够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了解科学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题 课后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肺活量是人体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的量,是人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学会了用简易的方法测量肺活量,对数据进行分析;知道增加肺活量 的方法;知道经常锻炼身体,可以提升身体的肺活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板书 ‎2.3 测量肺活量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新课聚焦 你每天都吃什么食物?‎ 除了呼吸以外,饮食是我们从外界获得能量的又一重要活动。米饭、馒头、苹果、西瓜、土豆、牛奶、鸡肉⋯⋯这些都是我们常吃的食物。‎ 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有什么特点?‎ 每种食物都有各自的特点,如颜色、软硬、味道、所含的营养等。‎ 你能判断出哪些是食物,哪些不是吗?‎ ‎【明确】‎ 食物:核桃、馒头、鱼、马铃薯、小麦、水 不是食物:石头、木材 板书课题《一天的食物》‎ 学生回答 硬的、软的、香、辣等 判断回答 要研究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有什么特点,我们需要认识食物,并对食物进行研究。‎ 通过出示一天食物的图片,进一步通过问题串的形式激发学生思考,在碰撞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一天饮食情况探究的欲望。‎ ‎2. 科学探索 探索一、利用记录表,统计一天的食物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我们每天每顿都离不开食物。说说我们一天中吃过哪些食物?‎ ‎(1)按照早餐、午餐、晚餐的顺序回忆一天中吃过的食物。‎ 交流自己一天中吃的食物 通过交流、记录、整理一天食物,发现食物非常丰富。‎ 培养学生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 记录顺序:‎ 把自己一天中所吃的食物名称分别写在卡片上,每张卡片只记录一种食物。‎ 可以按照早、午、晚餐的顺序回忆一天中吃过的食物。不是正餐时候吃的食物可以记录在其他栏目中。‎ 我一天中吃的食物记录表 ‎(2)讨论 下面的食物可算作几种食物?‎ ‎【小结】‎ 讨论交流 记录卡片 ‎(3)把每种食物的名称写在卡片上,每张卡片只记录一种食物。‎ ‎【温馨提示】‎ ‎①重复吃的食物要分多次记录。‎ ‎②吃过的零食也应该记录下来。‎ ‎③喝的水也要记录下来。把同组同学的食物卡片按顺序放在一起,数一数共有多少种食物。‎ 小组汇报统计全班一天吃的食物都有哪些,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 我们每天都会吃很多的食物。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吃那么多的食物,我们能从食物中获得什么?‎ ‎【拓展】生活小贴士 营养师建议:食物的搭配要合理。‎ 早上:不宜吃凉的食物,会给身体带来 一定的影响,吃好为宜。‎ 中午:可适当的搭配凉的食物,但也不宜多,适中吃饱就可以了。‎ 晚上:不宜多吃,适当补充食物即可。‎ 探索二:给食物分类 ‎1、这么多的食物,我们怎么进行分类?生活中,人们常常把食物分成哪几类?‎ ‎【小结】‎ 整理卡片,回答 交流、讨论、回答 阅读资料 交流回答 自己确定标准,给食物分类 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为食物进行分类的兴趣 学会用不同的标准给食物分类,整理记录分类结果 按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把食物分成粮食、蔬菜、肉类、奶制品、水果、调味品等。‎ ‎2、给食物分类会方便我们的研究食物,依据不同的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快去试试,你吃过的食物该怎么分类呢?‎ ‎【小结】‎ ‎(1)按食物的来源分,食物可分为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 植物类食物,又叫素食,包括蔬菜、水果和谷物等。‎ 动物类食物,又叫荤食,包括肉、蛋和水产品等。‎ ‎【注意】‎ 野生动物不要食用。‎ ‎(2)按照食物的作用分,食物可以分为主食和副食。‎ 主食,主要是指粮食,包括米、面、杂粮等。‎ 鱼、肉、蛋、菜、豆制品等称为“副食”。‎ ‎(3)按照食物的生熟分,食物可以分为熟食和生食。‎ 生食:指海鲜、蔬菜、水果、谷类等不经过烹饪直接生吃。‎ 熟食:经煮熟而吃的食物。‎ 请把食物分类的结果记录下来。‎ 记录分类结果 ‎3. 科学研讨 研讨一:一天中,我们吃了多少种食物?吃的最多的是什么?‎ 研讨二:面对这么多食物,我们可以根据什么分类?‎ 按食物来源分类:‎ 交流讨论一天中吃的食物 交流、讨论 通过交流、讨论,对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学生们能够用简要的语言描绘我们一天吃了多少食物以及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食物进行分类。‎ 按照熟食和生食给常见食物分类:‎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题 课后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使用了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描述。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一天中所持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我们一天也要吃多样的食物 来保持我们身体的健康。‎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板书 ‎2.4 一天的食物 板书设计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