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24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13《精卫填海》教案
13.《精卫填海》教案 文本分析:本文是一篇文言神话,讲述的是炎帝的女儿溺亡东海后变为精卫鸟,立志填平东海的故事。从精卫的行为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它对大海的恨以及不畏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文中塑造的这只精卫鸟的形象,千百年来一直感动着后人。相对上一篇课文来说,本文或许稍有难度,因为这是一篇文言文,学生接触得比较少。因此在教学时,除了让学生体会精卫的形象,还要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给出的注释,用现代语言翻译句子,了解故事内容,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讲述出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古文的兴趣,进一步感受神话的特点。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帝、少、曰”等6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会写“帝、曰、溺”等5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出停顿和节奏,感受古文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3.借助注释翻译句子,把握故事内容。 4.理解课文,感受精卫不畏困难、意志坚定的品质,体会精卫填海的精神;进一步感知神话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按照文言文的节奏正确朗读,读出韵味。 2. 了解精卫的事迹,感受精卫的品质。 教学难点: 1.翻译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 2.结合实际,体会精卫填海的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一些故事名称,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故事,引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你们是不是都很爱听故事?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后羿射日……一个个神话故事都耳熟能详。这些精彩的故事带给我们欢乐,丰富了我们的童年时光。今天,我们走进课文,再来听听另一个神话故事——精卫填海。 2.出示课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课题把握课文内容。(板书:精卫填海) 明确:“精卫填海”是一个主谓结构的短语,“精卫”是故事的主角,“填海”是其行为。 思考:(1)精卫为什么要填海? (2)精卫填海的行为带来了什么结果?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 《山海经》 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志怪古籍,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作者不详,大概由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山海经》中的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2.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3.教师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1)学生认读生字,教师相机纠正。 会写的字:炎 水 回 接 会认的字:女 (2)指导学生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 辶:返(往返)遇(遇见)避(逃避) 彳:衔(头衔)微(微笑)御(抵御) (3)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了解字的结构、笔画、笔顺,教师重点示范。 ◆书写指导: [帝]上下结构。上部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冖”稍宽,托上盖下;下部末笔竖在竖中线上。 [溺]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部“氵”呈弧形;右部两个“”分列在竖中线两侧,右边的“”比左边的“”稍大。 [返]半包围结构。“辶”平捺长伸托上;“反”第二笔竖撇沿竖中线下行,末笔捺改长点。 [衔]左中右结构,三部分大致等宽。“彳”的第二笔撇和第三笔竖相交于横中线上;“钅”的竖提有力,竖在竖中线上;“”的两横上短下长,下横在横中线上。 ◆易错提示: [曰]字形较扁,在书写时注意与“日”的区别。 [返]被包围部分是“反”,不要写成“又”。 [衔]中间部分是“钅”,不要写成“圭”,注意与“街”的区别。 (2) 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教师巡视,相机纠正书写错误、坐姿等。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 朗读节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2.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注释翻译句子,教师指导。 重点词语补充:[曰]叫作。[返]返回。 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女娃到东海去游玩,溺水身亡了,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就化为精卫鸟,常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来填塞东海。 明确:翻译时要重点注意“少女”“故”“堙”等词语的意思。 3.学生分小组交流,推举代表汇报交流内容。 4.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点拨重要内容。 (1)感受精卫鸟的形象:结合精卫鸟的行为,分析它的形象。 预设: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分析精卫鸟誓填东海的前因后果,从而感受其品质,体会其精神。明确:起因——女娃东海游玩溺亡;经过——化作精卫鸟,衔木石填东海。从精卫鸟誓填东海的行为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它不畏困难、敢于和困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意志。 (2)联系实际体会精神:生活中,我们常称哪类人有精卫填海的精神? 预设:引导学生体会精卫填海的精神的实质,然后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人们会用这种精神来赞扬什么样的人、团体,用流畅的语句表述出来。 明确:对那些不畏困难、不屈不挠地同困难做斗争的人,我们都可以赞扬他们具有精卫填海的精神。 (3)丰富文章情节,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预设:引导学生通过添加修饰成分、补充人物语言、丰满人物形象的方法,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所讲故事要生动,吸引人。 示例:炎帝有一个女儿,叫女娃。有一天,女娃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东海划去。不幸的是,海上突然起了狂风大浪,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女娃的小船打翻了,女娃不幸落入海中,终被无情的大海吞没了,永远回不来了。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只小鸟,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所以,人们便称此鸟为“精卫”。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要报仇雪恨。因此,她一刻不停地从西山衔树枝、石块,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悲鸣着,把树枝、石块投下去,想把东海填平。 (4)学完课文,你还有哪些方面的收获呢?请和大家分享一下。 预设: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学生从体裁特点出发,学到的是理解词语含义的方法,翻译句子的方法等。同时本文也是一篇神话故事,从神话故事的特点出发,学生学到的是如何分析人物形象,如何体会人物精神等。 5.教师进行总结,再次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小结:同学们,精卫填海的故事我们大致学完了。这虽然是一篇短小的文言神话,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们在掌握了译文和主要内容后,对课文的学习就变得相对容易了。女娃被大海夺去了生命化为精卫鸟,它不畏艰难,誓填东海,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果敢、迎难而上的坚决。让我们再次诵读课文,感受精卫的精神,激励自己向着目标奋勇前进。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学生齐声诵读,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结识了一个勇敢、坚毅的朋友——精卫鸟,它身上那种不畏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们。生活中,困难是在所难免的。这个时候我们要怎么办呢?想想那个同大海抗争的精卫鸟吧,我们一定能从它身上汲取向上的力量。 小结: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一篇短小的文言文,了解了文言文的特点,同时也进一步感受了神话故事的魅力。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一起翻译了课文,分析了课文内容,体会了精卫鸟的形象。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 。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相互讲讲文中的故事,感受神话故事的特点。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平常见过的鸟儿都是什么样的?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 生1:机灵的。 生2:活泼的。 生3:自由自在的。 生4:欢蹦乱跳的。 …… 师: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鸟儿都是机灵、活泼、自由自在、欢蹦乱跳的。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只不一样的鸟儿。(出示图片)大家仔细观察,说一说,这只鸟儿和你平日里见到的鸟儿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生认真观察) 生1:我觉得这只鸟儿的眼神有些愤怒。 生2:它的表情像是要复仇。 师:同学们,这只不一样的鸟名叫精卫,它是从神话故事中飞出来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它的故事,请同学们将教材翻到第13课。看到课题“精卫填海”,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思考) 生1:精卫鸟为什么要填海? 生2:精卫鸟在哪里填海? 生3:精卫鸟把海填平了吗? 师:同学们,你们提出的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中,现在我们就去文中寻找答案吧! 赏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新的课文,学生只有对它产生兴趣,才能有继续探究的欲望。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就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从生活中常见的鸟儿的特点出发,同时出示精卫鸟的图片,让学生对比两种鸟的不同,这就抓住了学生的心理,他们必定很想知道精卫鸟为什么眼含愤怒。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课题,针对课题提问,带着问题走进课文。激发兴趣,学习热情才能高涨;问得有针对性,学习效果才能显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