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蜗牛》教案 (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蜗牛》教案 (4)

1 / 4 《蜗牛(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三年级科学动物单元的第二课,从这一课开始,学生将对四种小动物 进行细致的观察。所以本课观察活动的开展,将指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引导 学生在获得观察结果的过程中了解动物的特征,逐步建立起生命体的概念。 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我所知道的蜗牛;第二部分,观察蜗 牛的身体;第三部分,观察蜗牛的运动;第四部分,饲养蜗牛的方法。 学情分析 蜗牛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小动物,它行动缓慢,易于观察研究,因此非常适合 在课堂上进行观察研究活动,在本课的学习中,还将发展学生观察、饲养小动物 的兴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 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 黏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的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 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做到不打 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研究蜗牛,初步感知蜗牛的身体特点等。经历探究蜗牛 的科学观察过程,学会尊重、合作交流。 2 / 4 难点:学习科学观察的方法,并在探究中对获得的新发现进行描述。 评价任务 1.观察并描述蜗牛的身体特征及运动方式。 2.学会饲养蜗牛并能坚持饲养观察蜗牛的生活。 教学准备 为每小组准备:2~3只蜗牛、1个放大镜、1条树枝、1条线、1块玻璃、1 个饲养箱。 教师准备:与学生相同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 1.《寻访小动物》一课拓展:今天我们一起去“寻访”了校园里各种小动物, 这种动物你们见过吗?(教师出示自己饲养的蜗牛) 2.这是老师在田野里抓来饲养的小动物蜗牛,你想去观察一下吗?你准备怎 样去观察?如何记录? 3.想知道老师是怎样饲养蜗牛的吗?先回去寻找并观察蜗牛,用你的观察记 录到老师这儿换一个“小锦囊”(蜗牛的饲养方法)。 4.用两周时间观察并饲养蜗牛,尝试记录,写一篇科学日记。 【设计意图: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真正地置于真实的生命世界中观察自然状态下真 实的蜗牛,饲养真实蜗牛,真实的观察、如实的记录描述,使教学具有真实感, 使学生具有真实体验。为接下科学概念构建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引入 1.谜语导入: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走,别说它的力气小,能够背起屋子走。 (打一动物)。(蜗牛)你们曾经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蜗牛? 2.画曾经看到过的蜗牛:我们在课前已经用两周的时间观察和饲养蜗牛了, 你能画一只蜗牛吗? 3.观察蜗牛、饲养蜗牛你有哪些发现? 【设计意图:谜语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画蜗牛、汇报发现,暴露学生 前概念。】 3 / 4 三、指导学生观察自己饲养的蜗牛 1.今天这堂课我们再仔细的去观察一下蜗牛?看看蜗牛的身体是不是和你 画的一样。 2.画好蜗牛我们要观察蜗牛的身体结构。你还想知道蜗牛的一些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你能解决以上的问题吗?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观察去揭开 其中的秘密吧。那我们在观察蜗牛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4.强调观察要求:(1)观察蜗牛时,不能打扰蜗牛的活动;(2)静静地、耐 心地观察蜗牛一会儿,把你观察到的蜗牛的样子仔细地画在左边方框。(3)再等 待几分钟,观察蜗牛在干什么,不能惊动它。(4)小组交换观察。 【设计意图:在学生暴露前概念后,通过两周的观察,孩子的收获基本很丰 富了,这里通过引导学生继续仔细观察蜗牛,加深对蜗牛结构、其他特征的认识。 课前的充分观察,课堂呈现变得非常丰富,并且建立在孩子自身已有体验上,课 的主要内容也变成了研究、观察孩子们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小组交换观察不同 的蜗牛,比较蜗牛相同特征和不同特征,学生亲自发现自己的已知与新事实或现 象不一致甚至矛盾时,让学生会做出积极的思考,形成思维碰撞。】 四、学生进行观察研究,教师重在观察指导 1.教师帮助没有带饲养蜗牛的小组。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蜗牛各个部分以及小竹棒的使用。 3.友情提醒个别不能严格遵守常态下观察的小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建立仔细、安静的去观察小动物的习惯。】 五、交流研究成果。 1.交流汇报,对比前后两次画的蜗牛,引导学生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 2.你们小组在不打扰蜗牛的情况下,还观察到蜗牛在干什么呢?预设:蜗牛 在睡觉;蜗牛在吃青菜叶;蜗牛在慢慢地爬;触角会动;…… 3.它是怎么爬的?你们看清楚了吗?能用语言描述一下吗? 4.有的小组没有看清楚,那我们小组有没有办法借助一定的材料,更清楚看 清蜗牛是怎么爬的呢?小组讨论研究方法。 5.学生领取材料观察蜗牛的爬行;师:每个小组选择材料进行蜗牛爬行的观 察,仔细观察蜗牛的爬行,在小组内交流你们的新发现。 4 / 4 6.交流发现:蜗牛的爬行特点与它的身体结构有关。 【设计意图:通过前后两次画蜗牛的对比,让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构建蜗 牛结构特点;让学生自主选择玻璃片、竹棒观察蜗牛爬行,让学生经历和体验从 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六、课外延伸 (机动)师:刚才我们在实地观察中,有些小组的同学还看到蜗牛在吃东西, 那么你知道蜗牛喜欢什么样的食物吗?我们怎么样为蜗牛建造更加舒适的一个 家,来饲养蜗牛呢?请学生说一说。 让我们一起来继续饲养蜗牛吧!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点在于观察了解蜗牛的身体构造、运动方式等特点。同时在学生经 历的观察中还会发现蜗牛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 壳内来躲避危险等。然而,生命世界是个活生生的世界,是儿童生活世界的一部 分。“生命世界”的教学应尽可能把学生真正地置于真实的生命世界中活将真实 的生命引进课堂,真实的观察、如实的记录描述。使教学具有真实感,让学生具 有真实体验。新课标也指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在时间、 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等多方面,它给教师、学生提供了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 空间,使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 需要。科学课的探究活动不应局限在学校课堂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 学生利用课余到大自然中去观察、研究,也是实施开放式科学探究的必由之路。 所以,《蜗牛(一)》一课的设计中,我提前花两周的时间布置学生先去观察大自 然中的蜗牛,并且先尝试着饲养蜗牛,充分挖掘孩子与生俱来的对神奇的生命世 界表现出来的好奇,注重孩子课前对蜗牛的经历、体验和发现,让孩子们课堂以 外先去观察蜗牛、饲养蜗牛。孩子们在课前的充分观察,课堂呈现变得非常丰富, 并且建立在孩子自身已有体验上,课的主要内容也变成了研究、观察孩子们自己 想要研究的问题,学生结合自身体验构建科学概念也会很轻松,而且兴趣浓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