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三上数学第三单元《千米的认识》教案(二)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三上数学第三单元《千米的认识》教案(二)

人教三上数学第三单元《千米的认识》教案(二)‎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二、目标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另外,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围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 ‎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3. 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准备: 课件,皮尺,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教师板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米。 ‎ ‎  (2)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①一枝铅笔长18(   )。   ②一枚1分硬币厚约1(   )。   ③教室里的课桌高8(   )。   ④教室地面约长8(   )。   ⑤北京到黄山市的距离是1316(   )。‎ 1. 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很远,用米测量太麻烦了,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简单的回顾中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提出测量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感受到认识千米的必要性。   (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1.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 ‎  (1)说一说: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2)想一想: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 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   2.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1)结合课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 ?(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   课件出示:我们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圈是200米,沿跑道走(    )圈的长度正好是1000米,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教师板书:1千米=1000米。   (2)出示标准化跑道的图片,注明跑道一圈是400米。   课件出示:沿跑道走半圈是(   )米,走(    )的长度正好1千米。   3.实际感受1千米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此环节也可以在课前完成) ‎ ‎  (2)让学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所需时间大约是1分15秒。   (3)让学生想象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 ‎4.欣赏生活中的千米   课件出示指路标志、珠穆朗玛峰主峰高度、汽车速度表等图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千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联系生活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作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具有时效性,使数学充满真实感和亲切感,学生能感受其存在的价值。让学生能更充分地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印象更深刻。   (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完成教材第28页练习六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设计意图】综合练习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在解决问题中强化对千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 ‎   2.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五)实践应用,延伸拓展   完成教材第26页“做一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