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 古诗三首》教案 (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 古诗三首》教案 (4)

17 古诗三首 本文包括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 的雄奇秀丽景色;《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望洞 庭》从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下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 肖,跃然纸上。这三首诗,都描绘了祖国的山川景色。但第一首诗写所见,抒发赞美之情, 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第二首诗重在写景,抓住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西湖 的风采神韵,借景抒情。第三首诗选择了不同于前两首诗的时间,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 比喻描写景物。 这三首古诗通俗易懂,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就能基本了解诗歌的内容,理解诗句的 含义,加上教师的适当点拨,就能更深刻地体会诗人表达的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了。 1.教师课前准备有关天门山、西湖、洞庭湖的文字、图片资料。如果有条件,制作反 映课文内容的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 2.教学时要以学生的诵读为主,在读中整体感知,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并结合注释,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5 个生字,掌握 2 个多音字,会写 13 个生字。 2.背诵三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写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 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注释,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重点 1.会认 5 个生字,掌握 2 个多音字,会写 13 个生字。 2.背诵三首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难点 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 情。 教师:准备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图片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3 课时 第一课时 1.初读三首诗,学习《望天门山》中的生字、词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 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背诵并默写古诗,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重点 掌握诗中的生字,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难点 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已经会背很多古诗了。今天,我们来个小组背古诗比赛,看哪个小组 背得最多。(生背) 2.看来,同学们会背的古诗还真不少。今天,老师又为你们准备了三首古诗,一起来 听一听,读一读。然后,想一想,你读完古诗后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3.播放三首诗,学生跟读。(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这三首诗都是描写景物的。 5.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首古诗。(板书:望天门山)释题。 望:看,往远处看。 天门山:今安徽省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所以叫天门 山。 二、合作交流,理解诗意 1.生读古诗,理解诗意。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指导学生书写:断、楚、至、孤、帆。 (3)在熟读诗句的基础上,利用工具书或书中的注释,简要说说诗句的意思。 (4)圈画出自己不懂的诗句。 2.合作交流,理解诗句的意思。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生相互交流,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2)说出自己不懂的词语、诗句,相互讨论。 三、强化诵读,感悟诗情 1.指名个别朗读,小组诵读。 2.教师示范读,课件播放并配上诗句的图象,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呢? (1)根据诗意,并结合课件画面,想象诗中的景色。(天门山隔江对峙,长江水浩浩荡荡, 奔流而下,被峭壁阻隔回旋激荡。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见, 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驶来。) (2)指导学生想象,感受“断、开、回、出、来”等几个动词所描绘的意境。“断”“开” 这两个动词可以让学生体会江水的声势是多么浩大,“回”可见江流回旋湍急而激荡,那气 势不可阻挡。 4.把诗中所描绘的内容画出来。生画好后,让学生说一说,画了什么,为什么这样画。 5.评画。通过互评、师评,加深对诗的理解。全诗紧扣一个“望”字,通过对天门山 长江两岸景色的描绘,展示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体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乐观豪 迈的情感。 四、背诵默写,强化积累 1.生背诵。指名背、齐背。 2.默写《望天门山》。 (1)小组内互改。 (2)更正错误。 3.同学们还知道李白哪些描写祖国秀丽山河的古诗呢?(全班交流) 望天门山 Error! 气 势 磅 礴 第二课时 1.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2.背诵古诗。 3.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感悟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 重点 掌握诗中的生字,背诵古诗。 难点 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感悟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学生背古诗《望天门山》,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 日边来”的意思。 2.默写古诗《望天门山》。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理解题意 1.李白的《望天门山》写出了长江雄奇、壮丽的景象和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感。今天,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泓含情的西湖水。(课件出示《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生相互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了解作者苏 轼。) 3.先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再说说题目的意思。 4.指导学生写“饮、初”这两个字。 三、自学古诗,体会诗意 1.自由读古诗,要求借助拼音读通诗句。 2.检查读诗效果,相机认识生字“亦、抹、宜”,着重指出“抹”是多音字,在诗中读 “mǒ”。 3.生借助注释,简要说说诗句的意思。 四、想象诵读,感受意境 1.引导想象:诗人坐在船上,欣赏着西湖的美景。想起了西施。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 浓抹,都是美丽的。西湖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也都有其独特的美。因此,在诗人眼里,西 湖与西子一样美。 2.说说西湖晴天与雨天不同的美。 晴天:水光潋滟,波光含情。 雨天:山色空蒙,细雨如丝。 3.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教师范读、配乐读。 五、背诵古诗,比较异同 1.指名背诵,小组背、齐背。 2.出示《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学生自读这两首诗,和同桌说一说同是写景, 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学生相互交流感受,教师点拨引导:《望天门山》描绘的是长江的雄壮,《饮湖上初晴 后雨》写的是西湖的柔美,这两种景色美得各具特色! 饮湖上初晴后雨 Error!总相宜 第三课时 1.学会《望洞庭》一诗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说出诗句的意思。 2.通过品读,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感悟意境,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3.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怀。 4.背诵《望洞庭》。 重点 学会《望洞庭》一诗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说出诗句的意思。 难点 想象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水天一色的画面美,感悟诗境,体会形象的比喻。 一、引入课题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是李白眼中的天门山,“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 浓抹总相宜”是苏轼笔下的西湖,今天这节课我们随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去感受另一处山水, 板书《望洞庭》,指导认识“庭”字。 二、读准古诗,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古诗,提出倾听的要求。 2.自学古诗,小组交流。 要求: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借助插图、注释、字典来理解古诗大意。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难理解的字、句。 三、读好古诗,理解诗意 1.指名读诗。(读准生字“镜、未、磨、遥、银、盘”的读音,其中“磨”是多音字, 在诗中读“mó”。) 2.指导写字。 未:两横长短不一,上横短,下横长。 磨:半包围结构。 遥:注意走之底的写法。 3.指名讲古诗的大意。 四、想象画面,感悟诗境 1.再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读到有所感觉时把你的手举起来。 2.品读古诗,想象画面。 (1)品读前两句诗,抓住“和”字来引导学生想象水天一色的画面美,感悟“和”。 ①你从前两句诗中读懂了什么?“和”是什么意思? ②说说你想象的画面。 (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想象中的洞庭湖的美,如:感受银色的光辉洒在湖面,朦胧的月 光。) ③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学生读好诗句。 如: 用你的朗读来表达你的感受。(师生共同评价) 引读:秋月的清辉静静地洒在湖面,湖面好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 是多么的宁静!(全班齐读) 洞庭湖被淡淡的月光笼罩,银光点点……(指名读) 小结:一个“和”字让人有多少遐想啊,“和”字就是这首诗的“眼睛”,我们把诗的 “眼睛”称作诗眼。 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2)品读后两句诗,从形、色两方面引导学生想象洞庭山水工艺品般的画面美,进一步 品味“和”。 ①洞庭湖有着怎样的山,怎样的水? ②想象“白银盘里一青螺”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从哪里能突出“和”。(引导感悟比喻用 得形象、生动、巧妙。) ③指名读。(以评促读,引导学生读出韵味,逐步提升读的质量。) ④品味独特的比喻:末句改为“君山好像一青螺”好像更清楚,这样改行吗? (小组交 流,教师总结) 五、背诵古诗,比较异同 1.指名背诵,小组背、齐背。 2.与前两首诗相比,这首诗有什么不同。 这首诗描写的是洞庭湖的夜景。 六、积累名句,布置作业 古人称“洞庭天下水”,许许多多有名的诗人,像李白、杜甫、孟浩然都慕名而去,写 下了不少经典名篇,传诵至今,请课后搜集一些写在摘抄本上。 望洞庭 光 、色——和(柔) 教学伊始,我通过小组背古诗比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巩固积累学生已学的古诗。 呈现三首诗,给学生留下整体的印象,初步领悟三首诗的共同点。在三首诗的教学中,我始 终注意到三首诗的复习巩固、对比,将三首诗的学习变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