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海滨小城》教案 (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海滨小城》教案 (1)

‎ 课 时 教 案 课题 ‎19.海滨小城 课型 精讲 课时 第二课时 知识检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海滨小城几个场景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场景特点,按照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2.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3.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写具体。‎ 第五段采用( )的方法,通过描写榕树的( ),树叶的( ), 公园里的人( ),表现了小城的公园( )。‎ 第六段采用( )的方法,通过写街道的( ‎ ‎ )和( ), 表现了小城的街道( )。‎ 学校里有很多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的场景及其特点,从中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理解本课是从海滨和小城两个方面来介绍海滨小城的景色的,学习这种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情感教育 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具准备 课件 板书设计 ‎ 海滨 大海 ‎ (远) 沙滩 赞美小城 街道——干净 公园——桉树大、枝叶密 海滨小城 小城 庭院 ‎ (近) 公园 ‎ 街道 喜爱家乡 ‎ 总结:美丽整洁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二、 问题导入、理清脉络 ‎ ‎ ‎ 三、 欣赏课文朗读 四、 课文解读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地方,比如说我们前几天刚刚游览过美丽的西湖,富饶的西沙群岛。同学们还知道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呢?(学生自由发言)‎ 我们班的吴威轩和肖祯博两位小胖友今天要带我们去看看他们游览过的地方。下面请他们来当小导游带我们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2、3)引导学生观赏。‎ ‎ 课文分为几部分?学生自由回答。‎ ‎ 把课文分成“海滨”和“小城”、总结小城的美丽与整洁三部分。(1至3段,4至6段,7段)教师板书沙滩 小城。‎ 边听边思考,作者按什么顺序来观察海滨小城的?是站在哪里看的?‎ ‎(海滨――小城,也即“远――近”的顺序)‎ 作者是站在街道尽头看的。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课件出示4、课文概括)‎ 告诉学生这是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1、自由读第一至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是如何通过这些景物表现出大海的美的?(课件出示4、课文概括)‎ ‎(课件出示5)海上、海边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赏。指导美在颜色。‎ ‎(1)如:“早晨,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帆船上的渔民,军舰上的战士,他们的脸和胳臂也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镀”是什么意思?这里为什么用“镀”?‎ ‎1、复习旧知。‎ ‎2、引起孩子们交流的的兴趣。‎ 配乐范读课文,学生感知课文,提出质疑,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欣赏和倾听的能力。‎ 提出问题,学生自读课文寻找答案,培养学生从文中搜集信息和合作探究能力。‎ 二、 总结 ‎①学生自由发言。‎ ‎②教师评议、小结:“镀”,这里指海面上的景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变得金灿灿的,像镀上一层金子,形象地表现了色彩之美。‎ ‎ ③指导说一说:描写颜色的词语。 ‎ ‎2、同桌互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是如何通过这些景物表现出沙滩的美的?‎ ‎(课件出示8)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 ‎①“寂寞”是什么意思?海边的贝壳颜色多,花纹美,为什么还寂寞地躺在那里?‎ ‎ 写贝壳又多又美和它的寂寞,再写渔船归来时的喧闹,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写静态,后为动态,突出海滨景色美丽、生机勃勃、惹人喜爱。‎ ‎ 3、学习第四自然段。‎ ‎ (2)小城的庭院有什么特点?请从这段中划出一句能概括其特点的句子来。(课件出示10)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赏。(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总述句,也点出了庭院的特点。)‎ ‎ ①作者围绕总述句先写什么?(树的品种多。)后写什么?(桉树叶子和凤凰树的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条理清晰。)‎ ‎ ‎ 欣赏优美的句子,总结文章写法,为小练笔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二、 小练笔 七、作业 ‎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热闹”与“笼罩”的意思。(“热闹”的意思是凤凰花茂盛、繁多。“笼罩”的意思是像笼子罩在上面;遮盖。这里指凤凰花竞相开放、开得娇艳而繁茂,生动地描绘出凤凰花竟相开放的景象。)‎ ‎ (课件出示12)‎ 第四段采用( )的方法,先总写小城的庭院( ),再通过具体描写桉树的( )和凤凰树的( ),表现了小城庭院的( )。‎ ‎(课件出示13)小组讨论完成学习任务。‎ 第五段采用( )的方法,通过描写榕树的( ),树叶的( ), 公园里的人( ),表现了小城的公园( )。‎ 第六段采用( )的方法,通过写街道的( )和( ), 表现了小城的街道( )。 ‎ ‎ 课文第一部分写海滨的景象。由远及近,先写浩瀚大海的景色,再写海滩的景观。这部分突出景物色彩的描写,文中描绘的景物色彩斑斓:有蓝色、棕色、银白色、灰色、金黄色、青色……这些丰富多彩的颜色,展示了海滨的美丽。课文第二部分写小城美丽的景色。分别描写了小城的庭院、公园、街道三处景物,突出了美丽、整洁的特点。 ‎ 学校里有很多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留心一处景物,抓住特点,写一段话。‎ 教学反思 ‎ 成功之处:‎ 语文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学法指导,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我教学《海滨小城》这篇课文时在此方面下了一番工夫,具体表现如下。‎ ‎ 一、抓住重点,教出特点,交给学生一把自学的金钥匙 ‎  在这节课里,教师做到有扶有放,半扶半放,扶得自如,放得洒脱,着力于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教给他们一把独立欣赏文章的金钥匙。如教师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先是诱导学生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品读这一重点段,接着就让学生运用同一方法去自学第五、六自然段,并作出小结。这样的“扶”“放”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  二、精讲巧练,抓准训练点。‎ ‎  当小结第四自然段后,紧接着让学生完成填空题,这样不但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体现了教学目标的落实。是符合大纲中的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的要求。又如:总结全文后还设计了内容相似,结构相同,要求一致的语言训练,使学生觉得内容丰富有话可写。进而体现了读写结合的优越性。‎ 不足之处:1、规范教师的语言。说话时应该尽量简炼,评价语应该尽量多元化。‎ ‎ 2、在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就急着引导,说的话就越来越多。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