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 》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 》

‎9.古诗三首 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元日》是宋代诗人王安石所作,通过对春节放鞭炮、喝屠苏酒、贴对联等场景描述,表达了辞旧迎新的喜悦心情。‎ ‎《清明》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诗的前两句写清明时节路人在蒙蒙春雨中孤身上路的愁闷,后两句通过一问一答,把路人的愁思转化为继续前行的奋斗心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写下的一篇流传千古的思乡佳作,诗人借重阳佳节表达了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古诗,首先是熟读古诗,再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诗意,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学前准备 ‎1.自读古诗,认读生字词。(学生)‎ ‎2.收集诗人的相关资料和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师生)‎ ‎3.多媒体课件。(教师 )‎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了解过年的风俗习惯。‎ 学习重点 ‎1.认读生字,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2.理解《元日》的诗意,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的氛围。‎ 学前准备 ‎1.预习生字,自读古诗。(学生)‎ ‎2.收集关于春节的风俗习惯的资料。(师生)‎ ‎3.《元日》相关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7‎ 一、谈话导入。(用时:5分钟)‎ ‎1.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每个节日有哪些风俗习惯呢?‎ ‎2.板书诗题:元日。‎ ‎1.学生讨论交流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2.重点说说春节的风俗习惯。‎ ‎1.写出下面传统节日的时间。‎ 中秋节( )‎ 清明节( )‎ 元宵节( )‎ 春节( )‎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用时:15分钟)‎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自读三首古诗,读准字音。‎ ‎2.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生字。‎ ‎3.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4.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1.先跟随老师读古诗,圈出诗中的生字,读准字音。‎ ‎2.学习生字,正确读写生字。‎ ‎3.读写字词,同桌互相订正。‎ ‎4.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可以采取同桌互读、齐读等方式来读。‎ ‎2.给下列字注音。‎ 屠( )苏( )‎ 欲( )魂( )‎ 牧( )异( )‎ 三、精读古诗,感悟诗情。(用时:15分钟)‎ ‎1.教师简单介绍作者。‎ ‎2.课件出示前两句诗,思考:‎ ‎(1)“除”是什么意思?‎ ‎(2)这两句诗描绘了什么景象?‎ ‎3.齐读后两句诗,思考:这首诗描写了春节的哪些习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了解作者王安石。‎ ‎2.自读前两句诗,想象诗中描绘的热闹景象。小组交流讨论问题。‎ ‎3.齐读后两句诗,思考并回答问题。‎ ‎4.结合图片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意,进行全班交流。‎ ‎3.先解释带点的字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曈曈:__________________‎ 符: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意: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4.课件出示春节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四、诵读感悟。(用时:5分钟)‎ ‎1.组织学生交流:现在春节的习俗与古代春节的习俗有什么异同?‎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背诵古诗。‎ ‎1.学生自由讨论问题,全班进行交流。‎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我认为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读懂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学,我希望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从学诗题、理解诗意使教学进行得更加顺利。‎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清明》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两首诗的意思。‎ ‎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 学习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7‎ 一、细读《清明》。(用时:15分钟)‎ ‎1.学生自读古诗,互相交流清明节的习俗。‎ ‎2.课件出示第一、二句诗,思考:路上行人为什么“欲断魂”?他们的心情如何?‎ ‎3.课件出示第三、四句诗,想象路人和牧童的对话,理解“遥”的妙用。‎ ‎4.用自己的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1.学生交流清明节的相关风俗。‎ ‎2.小组交流讨论问题,再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订正。‎ ‎3.抓住重点字词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4.发挥想象,写出路人和牧童的对话。‎ 路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牧童: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细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用时:15分钟)‎ ‎1.自读古诗,交流对作者的了解。‎ ‎2.课件出示重阳节的相关图片,说说重阳节的习俗。‎ ‎3.逐句理解诗意,想象诗中描写的场景。‎ ‎4.说说整首诗的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交流作者。‎ ‎2.交流重阳节的风俗。‎ ‎3.理解第二句诗中的“异”和“倍”。‎ ‎4.小组讨论:如果你是诗人的兄弟,登上山顶后你会说什么?‎ ‎5.自由发言说整首诗的诗意。‎ ‎5.选择“异”的不同意思。‎ ‎①不同的;②奇异,特别;③另外的;④奇怪。‎ 惊异( )‎ 异口同声( )‎ 异乡( )‎ 异香( )‎ 三、再读悟情。(用时:8分钟)‎ ‎1.教师带领学生再读两首古诗,想象诗中描写的场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1.自读古诗,回顾两首古诗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6.默写古诗《清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 7‎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背诵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用时:2分钟)‎ 收集关于节日的古诗,了解传统节日。‎ 课后收集古诗,了解我国其他的传统节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知作者—读诗句—理诗意—悟诗情,本次教学思路非常清晰,就是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诗意,在读、悟、品中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片段 ‎◆品读诗句,了解诗意。(教学重点) 师:请大家认真读一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说说这首诗中哪些字用得好。‎ ‎(学生读古诗)‎ 生1:我认为“独”字用得好,表现了诗人独自一人离开家乡和亲人的孤独心情。‎ 生2:我认为“异”字用得好,表达出了诗人在他乡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7‎ 生3:“倍”字用得好,中国人有节日团聚的习俗,在重阳节,诗人的这种思念之情比平时更加强烈。‎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那么,诗中哪一句最能表达诗人的这种思乡之情呢?‎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是的,这句诗流传千古,成了思乡的佳句,现在有许多的海外游子也借这句诗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句的意思呢?‎ 生:这句话是说每到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7‎ 7‎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