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9课-人教部编版(共26张PPT)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9课-人教部编版(共26张PPT)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 四年级上册 第 9 课 内容一 论语 · 为政篇第二(五) 内容二 雪梅(其一) 早春 内容一 论语 · 为政篇第二(五) 一、温故揭题 (一)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论语·为政篇第二(四)》。 (二)师生合作吟诵《十五从军征》。 二、尝试初读 ( 一)初读《论语·为政篇第二(五) 》, 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 ( 二)标注易读错字词:奚、施( yì )于有政、谄 ( 三)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 ( 四)师生拍手齐读 。 ( 五)学生说读后感受 。 三、分步练读 (一)学习 2.21 1. 文白对读。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译文 : 有人对孔子说:“您为何不参与政治呢?”孔子说:“《尚书》中说:‘孝啊,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进而能影响到政治。’这也是参与政治,为什么一定要做官才是参与政治呢?” 2. 素解文意。 点拨: 孔子一生最大的理想是当老师。他认为做老师可以教导思想,他教的学生,以后有可能做国家的领导者,或各个部门的执政者,只要把孝悌的思想教给学生,他们今后就会把这种思想推广到民间,这不就是在从政吗?孔子没有从政,但做的是比从政更伟大的事情。人生中,处处都是政治。身不正,家不正,推而广之整个天下都不会正。所以治家也是为政,也是政治。这与《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个道理。 链接: 孔子一生游历齐、鲁、宋、卫、陈、蔡等地,希望施展抱负,实现“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理想,达到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境界,但始终难遇明君。只到51岁才在鲁国任“中都宰”,后又升为“司空”,主管全国建筑和道路交通事务,不久又升为“司寇”,掌管全国司法兼外交。 拓展: 孔子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身负绝学怀才不遇,有德无位,就先从身边的力所能及的事做起,这样才能时刻做好迎接更大机遇的准备。 3. 多形式熟读文本。 4. 尝试镂空背诵。 (二)学习 2. 22 1. 文白对读。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 : 孔子说:“做人不讲信用,这怎么能行。就好像大车没有 輗 ,小车没有 軏 ,怎么能行走呢?” 2. 素解文意。 点拨: 孔子用了一个比喻来说明讲信用的重要性。“大车无 輗 ,小车无 軏 ”古代的大车指牛车,小车指马车,古代的车,车辕前面都有横木,是用来套牲口的, 輗 , 軏 ,是车辕与横 木连 接的关键。没有,不能套牛马,大车小车就走不了。同理,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就无法在人世间行动。 链接: 《曾子杀猪》 拓展: 守信,在儒家思想里为什么会这么重要呢?因为世界上如果不存在定理、定法、定则、定规,那么任何秩序都无法建立起来。如果太阳今天这样运行,明天就那样运行,每天都换一种轨迹运行,那万物以什么为依据来生存呢? 3. 多形式熟读文本。 4. 尝试镂空背诵。 (三)学习2. 23 1. 文白对读。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译文 : 子张问:“今后十代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说:“商代沿袭夏代的礼制,其变动是可以知道的;周代沿袭商代的礼制,其变动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如果有继承周代的,就是以后一百代的情况,都是可以知道的。” 2. 素解文意。 点拨: 子张认为,商代夏,周代商,前朝政教皆被废,所以继而认为,周之后,文王之教也会被废,以至于十世之后,天下不知道会以何为道。既如此,那我们所坚守的文王之道,又有什么意义呢?但孔子认为,世道之乱,非礼本身之弊。因为夏商周三代,所因袭的礼,它们的主旨都是万古人伦之定理,礼之制度可改,但礼之纲常不易,无论什么朝代,都应辨上下,别亲疏,决嫌疑,定是非,所以,虽经百世而亦可知。历史事实证明,孔子说的是对的。周虽亡,但之后三千年中国,皆称华夏。制度虽变,道统不易,朝代虽改姓,但是华夏永不改姓。 3. 多形式熟读文本。 4. 尝试镂空背诵。 (四)学习 2.24 1. 文白对读。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译文 : 孔子说:“不是自己该祭祀的鬼神,却去祭祀,这是献媚。看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却不作为,这是不勇敢。” 2. 素解文意。 点拨: 这里说明的是做事应恰当,适中。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为人处世要有原则,要找准自己的位子。不是自己的祖先忙着跑去跪拜祭祀,不是自己应该做的事却越俎代庖,抢着去做,所以孔子批评“谄也”。相反,该你做的事,你又不做,“见义不为”,“义”即道义,或国家有难,或他人有难,你却袖手旁观,所以孔子批评“无勇也”。祭祀与义,是德教之大防。如果一个社会,人们沉迷于淫祀,见义不为,那么德教就不复存在,天下就会失道,国家离亡乱也就不远了。 链接: 《弦高犒师》 3. 多形式熟读文本。 4. 尝试镂空背诵。 四、熟读成诵 (一)师生共读。 (二)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三)镂空记忆背诵。 五、本课总结 内容二 雪梅(其一)、早春 一、温故揭题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论语·为政篇第二(五)》。 二、学习《雪梅(其一)》 (一)解诗题 这是一首借吟咏雪中梅花来感悟哲理的七言绝句。作者卢梅坡,是南宋诗人,“梅坡”不是他的名字,是他的号,具体生卒年、生平事迹不详,存世诗作也不多,以两首《雪梅》留名千古,本课所学是第一首。 (二)正诗音 1. 初读《雪梅(其一)》,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2. 标注易读错字词:未肯降( xiáng )、阁( gē )笔、逊 3. 标注入声字: 4. 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5. 师生拍手齐读。 6. 学生说读后感受。 原句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译文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 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三)明诗意 1. 文白对读。 2. 字词释义 ①降:服输。 ②骚人:诗人。因诗人屈原代表作《离骚》而借称。 ③阁笔:放下笔。阁,同“搁 ”,放下。评章:评议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④逊:差,不如。 (四)品诗味 1.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品味: 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写梅花与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认输,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了。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品味: 这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就洁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却没有梅花的香味。诗人借雪和梅的争春告诉人们,世上万物都各有千秋,无论何人都各有所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万不可以己之长而轻人之短。 链接: 《骆驼和羊》 (五)背诗句 1.复沓式读诗。 2.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3.镂空记忆背诵。 (六)想诗境 1. 请大家静听吟诵,尽可能地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 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 (七)悟诗情 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傲霜斗雪的高尚品格。因此,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但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 三、学习《早春》 (一)解诗题 《早春》被选入《千家诗》,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通过梅花来歌咏早春。 (二)正诗音 1. 初读《 早春 》,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2. 标注易读错字词:弄粉些( xiā )、著( zhuó )烟、笼( lóng )水 3. 标注入声字: 4. 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5. 师生拍手齐读。 6. 学生说读后感受。 原句 南枝才放两三花, 雪里吟香弄粉些。 淡淡著烟浓著月, 深深笼水浅笼沙。 译文 早春时节,南面朝阳的梅枝才开了两三朵花, 正好又下了一场雪,我在月下雪地里吟咏初放的香花,赏玩含苞待放的花蕊。 那初开的白梅花,浓淡深浅有别,夜雾和月色罩在花朵上, 梅花的影子或深深地投入溪水,或浅浅地印在沙上。 (三)明诗意 1. 文白对读。 2.字词释义 。 ①南枝:向南的梅枝。 ②弄:赏玩。 ③著:罩着。 (四)品诗味 1.南枝才放两三花,雪里吟香弄粉些。 品味: 首句写梅花之早,因为南边的梅枝向阳,所以最早开放。次句写花香花色。“雪里”仍然说明花开之早,诗人在雪中赏玩着梅花的香气以及花蕊、花瓣的形状与颜色。 2.淡淡著烟浓著月,深深笼水浅笼沙。 品味: 后两句写梅花开放的环境,在诗情画意的环境里欣赏梅花,自然会别有一番情趣。诗人化用了唐代诗人杜牧《泊秦淮》中的名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创造出一种朦胧美,同时又将花、雪、烟、月、水、沙连成一片。 链接 :《梅妻鹤子》 (五)背诗句 1.复沓式读诗。 2.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3.镂空记忆背诵。 (六)想诗境 1. 请大家静听吟诵,尽可能地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 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 (七)悟诗情 此诗是通过梅花来歌咏早春的,因为梅花在春天开得最早。诗人笔下的梅花清香、洁白,又与雪、烟、月、水、沙连成一片,意境朦胧唯美,清幽雅致,可以说,诗人不仅在欣赏梅花,也欣赏了梅花周围诗情画意的环境。 四、熟读成诵 (一)师生共读《雪梅(其一)》和《早春》。 (二)有感情地背诵《雪梅(其一)》和《早春》。 五、本课总结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