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笔算乘法(不进位)-人教版 (1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笔算乘法(不进位)-人教版 (12)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人教版P46)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3.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体会探索发现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算法;体会算法多样化和灵活性。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体会算法灵活性。教学过程一、依托情境,理解算理1.根据情境图,分析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问题1:你从这张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问题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问题3:为什么用乘法列式?2.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3.结合直观,动手操作理解算理(14×12)提示一:先尝试计算14×12,并写出计算过程,再到图中圈一圈你的方法;提示二:先在图中圈一圈你的方法,再写出14×12计算过程。(根据情境分析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利用直观图形,自主探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探究算法。感受转化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二、基于算理,创造算法展示学生算法,并逐一分析。 平均分:a、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b、将12套书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个?C、12套书还可以怎么平均分?不平均分:a、用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来说一说。b、不平均分,除了分成10份和2份,还可以怎么分?C、不平均分法这么多,为什么单单选这种?小结:这几位同学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先分再合。为什么要分?为什么要合?通过先分再合将没学过的知识转化成学过的知识,在数学中这种思想叫做转化。(基于算理将拆分方法概括为平均分和不平均分。通过学生的讲解和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体会到算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在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竖式计算:a、这种方法和刚才有什么不同?(竖式计算)b、你能用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的方法说一说吗?c、哪个同学能将竖式的整个过程用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来讲一遍。d、请同学们象他一样的用竖式计算14×12(老师张贴竖式)e、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数学书中的竖式,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这个0不用写?表示24个十。比较算法:a、大家观察和刚才哪种算法一样?谁愿意上来解释一下。(28➡️12×2的积,2套书的本书;140➡️14×10的积,10套书的本书;)b、既然一样,横式写就好了,为什么还要出现竖式呢? C、比较这些方法你喜欢那一种?为什么?(通过观察分析,打通竖式计算和横式笔算的关系,进一步明确竖式笔算的算理。通过比较三种算法的,让学生感知算法多样性和各自的特点。)三、巩固练习,灵活应用1.列竖式计算,并寻找错误(课本46页,做一做)2.找一找:从竖式中寻找问题答案。3.算一算李伯伯进了一批树苗共300棵,如果每个小三角形大小草地种22棵,这个长方形草地能种完这些树吗?如果每个小三角形大小草地种25棵树呢?四、回顾总结,质疑提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对于本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