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分类与整理-人教版 (1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分类与整理-人教版 (14)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 ‎1、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在同一标准下,分类的呈现方式不同,分类结果相同。‎ ‎2、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图表的简洁。‎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按规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完成简单的统计活动。‎ 难点:体会在同一标准下,分类的呈现方式不同,分类结果相同。‎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教材将本部分教学内容由原来的一年级上册调整到下册学习,并且在原来只单纯教学分类进行简单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数据的整理和用简单统计表表示结果的内容。这时候的学生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生活之后,对周围的一些实际现象或事物有了一些观察和思考的意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乐于观察、思维活跃的特性有利于更加深刻的理解本部分教学内容。‎ 四、教材分析:‎ 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分类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基础,又是发展儿童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历来的 教科书分类都是安排在准备课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将“分类”放在“统计与概率”领域,突出了分类与统计的密切关系。本单元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先让学生学会按一定标准分类,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标准分类,并对分类结果作出简单的整理与分析。例1将分类的教学与计数(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解决简单而又熟悉的实际问题“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引入,在给出了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后再分析计数的结果,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体现了分类与统计的密切联系,既让学生体会到了分类的含义、方法及目的,又使学生完整地体验到了统计的全过程。‎ 五、教学过程: ‎ (一) 情境引入 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些礼物,谁能一眼看出有几件礼物?”(课件出示礼物盒图)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蓝色三个粉色五个”“大的三个小的五个”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分类”。‎ (二) 新授 ‎ ‎“还有两位小朋友也给我们带来了礼物,我们来数数共有多少个气球”。 ‎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 出示主题图片 问:你能把这些气球分分类吗?可以怎么分? ‎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学生操作过程中播放优雅的音乐,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操作要求:“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按照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把你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摆一摆,写一写) ‎ ① 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 ② 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师:刚才的同学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呢? 生:整齐、清楚 。师:你能一眼看出谁最多谁最少呢?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这一排最长。(引出一一对应的摆放方式)‎ ③ ‎ 师:看来这一行他是来记录葫芦形状的气球,我们在下面画上一个葫芦形,表示这一行记录的项目。有一个葫芦形气球就画一个。另外两行是记录心形和圆形的气球,我们也在下面表示出来,我们把这样的呈现方式叫做象形图。 ‎ ④ 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 师:这个同学记录方式你能看明白吗? 师:桃心形状的气球有几个? 师:他用一个数据来表示这一列的数量。(和图对应) 3表示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师:为了更加清楚整齐,我把同学们记录的画上线。 上面一行都是形状,下面一行都是个数,每一列又都表示这个形状的气球有几个,这样记录真清楚。‎ ⑤ 探究单一标准,分类呈现方式不同,结果相同。‎ 师:我们观察这三位 学生的分类结果,葫芦形的有几个?圆形有几个?爱心形有几个?你发现了什么?‎ 师总结:在同一标准下,分类呈现的方式不同,分类的结果是相同的。‎ ① 展示其它记录方法,让学生评价。 (师鼓励)‎ ② 拓展:初步感受“一类”和“一个”的区别 师:如果增加一个爱心形气球,这个表应该怎样改变? 如果增加一个小兔子形状的气球呢? 师:都是增加一个气球,怎么表格的改变不一样呢? 引导学生发现第一次是爱心的增加一个,并没有增加种类,所以在爱心那列数上加1就可以了,而第二次增加的是一个新的形状,也就是增加了一类,所以在表格上要再添一列。 ‎ ‎3.刚刚我们是按照形状来分的,还能怎么分呢?(颜色)‎ 那现在我们快速按照颜色分一分 师总结: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不同,但是总数是相同的。‎ 三、巩固练习 1、 闯关游戏,给出标准找出不是的一个 ‎2、课本练习七第二题 四、今天有什么收获?‎ 学生总结,教师点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