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9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 大小多少
7.大小多少 【教学内容】 教科书P68~69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反义词的意义,会找简单的反义词。 【教学难点】 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和水果,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有一次外出秋游,无意中来到一处农家小院。那里有黄牛,花猫,小鸭,小鸟;果树上,有苹果、枣;木桌上,有杏子、桃。门前,一个可爱的小男孩正在玩耍着,再加上篱笆、青草、房子、辣椒,简直是一幅绝妙的画面,当时,我就情不自禁地拍下这幅图画,现在带来与小朋友们共同欣赏。(课件出示图片) 2.图片中有什么呢?指名说,并相机在课件中出示词语。 3.要求把以上词语分成两类,第一类是动物名称,第二类是果实名称。 二、引导自学 1.认识了小院里的动物和果实,接下来,我们要学一首好听的儿歌,儿歌的题目是——(出示课题)。抽读。 2.谁和谁要比一比?到底比什么?你们想不想知道?请你们自己读一读吧。(生自由读儿歌,师巡视表扬读得认真的小朋友) 三、合作探究 同桌的小朋友可以互相说说,课文一共比了几次?每次都是谁和谁比?它们到底比什么呢? 四、精讲点拨 1.我们一起来看第一次比的黄牛和花猫,它们到底比什么呢? 出示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黄牛大,花猫小,它们在比大小,“大、小” 是一对反义词。) 出示第一句,一个大,一个小,一头黄牛一只猫。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给这句话换个说法吗?还可以怎么说?(黄牛比花猫大。花猫比黄牛小。) 谁会读?指名读。 2.第二次比什么呢? 出示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鸭子多,小鸟少,它们在比多少,多和少是一对反义词。) “群”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一只小鸟。说说这是什么。再出示许多只鸭子。许多只鸭子在一起就可说是“一群鸭子”。还可以说“一群”什么?(一群羊、一群蚂蚁、一群大雁……) 谁会读?指名读。(第二句) 3.第三次比什么呢? 出示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苹果大,红枣小,它们在比大小,“大、小”是一对反义词。) 出示第三句:一个大,一个小,一个苹果一颗枣。读了这句话,你们知道了什么?你们能给这句话换个说法吗?还可以怎么说?(苹果比红枣大。红枣比苹果小。) “颗”是什么意思?区分“颗”和“棵”。 学习“颗”字,“一颗枣”的“颗”用得非常好,我们以前学过“棵”,一棵树,这两个kē有什么不一样?谁知道? 指出“颗”一般用在颗粒状的事物上,想想还有哪些东西用“颗”?学生举例说。 (一颗黄豆、一颗纽扣、一颗珍珠) “棵”一般用于植物。指名举例。(一棵树、一棵草) 4.第四次比什么呢? 出示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杏子多,桃子少,它们在比多少,“多、少”是一对反义词。) 出示第四句:一边多,一边少,一堆杏子一个桃。读了这句话,你们知道了什么?你们能给这句话换个说法吗?还可以怎么说?(杏子比桃子多。桃子比杏子少。) “堆”是什么意思?出示一个杏子。看,这是一个什么?再出示一堆杏子。想想这要怎么说呢?还可以说“一堆”什么?(一堆土、一堆萝卜……)随着课件出示“堆”字,认读生字,认识“提土旁”。 谁会读?指名读。 5.比完了大小和多少,让我们连起来把儿歌读一读,好吗?师生一起配动作读全文。 五、拓展练习 1.找一找教室里的物品,用上量词说一说。想想哪些物品可以比较、怎么比。 2.说说同学之间可以比什么?(年龄大小、个子高矮、体形胖瘦……) 第2课时 一、复习儿歌 拼拼音节,读准音,看看结构,认清形,连成词语,理解义,自己学习,记得清。 二、复习词语 1.读词语和韵文,圈出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三、识记生字 1.同桌互说:我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全班交流记字方法。 (1)熟字加笔画:人→大 (2)熟字相加:木+口→杏 君+羊→群 (3)熟字加偏旁:+苗→猫(4)熟字换偏旁:跳→桃 (5)熟字换部件:近→边。 四、书写生字 1.看清字形,注意笔画、笔顺。 (1)幻灯片出示田字格中的“小、少、牛、果、鸟”五个字,引导学生观察这五个字在田字格中的笔画布局。(“小、少、牛、果”的竖都要压在竖中线上,竖画两边的部分基本对称) (2)比较“小”“少”的不同,认识“ ”这个新笔画。 (3)多媒体动画演示字的书写笔顺。 2.书空描红。(学生书空后按笔顺描红) 3.学生写字,教师指导。 学生在课本剩下的田字格中认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矫正学生的写字姿势、握笔方法、运笔情况、字的间架结构情况。 4.展评修改。 五、巩固练习 1.读记生字词。 2.试背课文儿歌。 【板书设计】 大小多少 【教学反思】 以学生喜欢的摘星星游戏活动引入,既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的布置,学习内容的出现,由字到词到句再到拓展造句,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对学生的要求一步一步提升,使学生的学习情绪时时高涨,学习效率时时提高,且学得轻松愉快。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