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玲玲的画》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5《玲玲的画》教案

‎5.《玲玲的画》教案 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篇结构简单,意蕴深刻的文章。主人公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再画一幅了,玲玲着急地哭了。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从而引出本文的观点——“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这篇课文一共有9个自然段,篇幅短小却一波三折。全文由玲玲和爸爸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的重要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是本文的主题所在。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爸爸说出道理时自然贴切,没有说教之感。本文对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教学目标:‎ ‎1.会认“玲、详”等15个生字,会写“画、幅”等10个字,会写“评奖、时间”等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等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讲述故事。‎ ‎3.读懂爸爸说的话,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借助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讲述故事。‎ ‎2.读懂爸爸说的话,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 ‎1.会认“玲、详”等15个生字,会写“画、幅”等10个字,会写“评奖、时间”等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识记生字新词,正确书写生字。‎ ‎2.理清课文顺序,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树洞图和树洞手绘画,激起同学们的兴趣。‎ 导语:(出示树洞图)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对,这些是树洞,它们就像大树的伤口,看起来既不美观,又让人心疼大树。那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图片。(出示树洞手绘画)是不是很好看呀?这是一些爱画画的人,看到这些树洞,想让大树重添生机,就用颜料和画笔画出了一幅幅生动、可爱的图画。这样一来,这些树洞看上去就没那么难看了。今天,我们也要认识一位爱画画、爱动脑的小姑娘,她的名字叫玲玲。‎ ‎2.板书课题,识字交流:识记“玲”字。‎ 过渡:大家先来给玲玲打个招呼吧!(课件出示小女孩图片,生说:你好,玲玲!)‎ ‎(1)引导识字、正音:“玲”是后鼻音,“玲玲”是一个名字,第二个“玲”读轻音。“玲”是一个形声字,右边的“令”表示读音,左边是个王字旁,用来表示非常珍贵、美好的东西,“玲玲”是个拟声词,形容玉碰击的声音。‎ ‎(2)读课题,猜一猜:小姑娘玲玲和画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查一查生字表或字典。‎ ‎(3)正确朗读课文,不漏字、不添字,读通句子。‎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出本课的生字,合作识字。‎ ‎(1)同桌合作学习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并准备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检查读文识字效果。‎ 玲玲 端详 一幅画 评奖 催促 啪的一声 弄脏 报纸 另外 来不及 懒洋洋 并且 糟糕 肯定 ‎(1)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其他学生适时补充。明确“幅”的读音是fú。‎ ‎(2)引导学生归纳,可以采用形声字识字法识记的生字有“玲、详、幅、评、脏、催、啪、懒、糟”。‎ ‎(3)形近字辨析。‎ 详(详细) 幅(一幅画) 评(评比) 报(报纸) 并(并且)‎ 洋(海洋) 副(副班长) 平(平时) 抱(怀抱) 开(开心)‎ ‎4.生字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学生齐读,注意观察生字的结构。‎ 左右结构:幅 评 纸 报 独体字:及 上下结构:奖 另 拿 并 半包围结构:画 ‎(2)重点指导易写错的字。‎ ‎[纸]左窄右宽。“氏”的平撇收笔于竖中线,斜钩从平撇的中心点起笔。‎ ‎[及]笔顺容易写错,起笔应该是撇,第二笔横折折撇一笔写成,捺舒展,在撇与横中线的交接处起笔。‎ ‎[报]注意右半部分的笔顺,第一笔是横折钩,第二笔是竖,横撇的撇段收,捺舒展。‎ ‎[拿][奖]笔画较多,上下两个部件写得扁一些。“拿”的下边不要写成三横;“奖”的下边不要多写一点。‎ ‎(3)学生描红、临摹。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同桌比赛书写、互评。‎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2.找几位学生接读全文,其他学生听后点评。‎ 方法指导:可以从字音是否读正确、句子是否读通顺、语速是否过快或过慢、语气语调是否到位、声音是否响亮清晰等方面来评价,可以先肯定优点,再提出建议。‎ ‎3.交流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端详】认真仔细地看。 【收拾】整理;整顿。‎ ‎【懒洋洋】没精打采的样子。【来不及】因为时间短促,无法顾及或赶上。‎ 预设:可以通过做动作理解“端详、收拾、懒洋洋”的意思,还可以用这些词语练习说话。‎ ‎4.整体感知情节,理清课文顺序。‎ ‎(1)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曹冲称象》,我在让同学们概括故事的时候,告诉大家可以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说,今天的课文也可以按照这种方法来概括故事情节,那么谁能说一说呢?‎ ‎(课文写了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增添了几分家的温馨。)‎ ‎(2)怎样划分课文的层次?(画好画——画弄脏——画花狗)‎ ‎(3)出示三幅图画(玲玲最初画的画、玲玲不小心弄脏的画和玲玲最后修改的画,打乱顺序出示),教师引导排序:要是把这三幅图当作课文的插图,应该哪一幅在前,哪一幅在后?拿不定主意的可以再快速读课文。‎ ‎(4)学生根据故事顺序给图画排序。‎ ‎(5)图文对照:想想这三幅图可以分别和文中哪三个自然段对应,在这三个段落前做上记号。‎ 小结:玲玲的画虽然弄脏了,但是她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条可爱的小花狗,真聪明!她是怎么想出这个好主意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去看一看!‎ 四、课堂回顾,作业设计 ‎1.教师适当回顾课文内容,点评学生的表现。‎ 小结:‎ 今天的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爱画画、爱动脑筋的小女孩,也认识了一个关心孩子、善于启发孩子的爸爸。爸爸是怎样启发玲玲,玲玲又是怎样开动脑筋,画出更好的画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去学一学。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同学也都很爱动脑筋,在我们今天的学习中,认识生字也好,学习写字也好,大家都能结合之前学过的知识,有技巧地学习新知识。在我们的讨论中,大家也都开动了小脑筋,很好地完成了学习要求。看来啊,只要肯动脑筋,就没有什么难得倒大家!大家要把这种好精神一直延续下去哦!‎ ‎2.布置课后作业。‎ ‎(1)与同学交流识字、写字方法,巩固生字新词。‎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讲述故事。‎ 读懂爸爸说的话,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大闯关。‎ 导语:上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不少生字新词,还读了课文,同学们课后复习了吗?学过的知识要及时巩固才能掌握得更牢固哦!现在我就来考考大家,我们一起闯闯关,看大家对上节课学习的知识掌握得如何。‎ ‎(1)第一关(课件出示生字):指读、比读、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2)第二关:读文回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课文中的哪两个人物?‎ ‎(3)第三关:指名朗读两个人物的对话。(尝试模仿爸爸和玲玲的语气)教师随机指导,学生再读。‎ ‎2.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渡:同学们可真棒,轻轻松松就连闯三关。今天,也有一些难关等着我们去闯哦!大家有信心吗?好,现在我们继续学习《玲玲的画》。‎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再次出示第一课时呈现过的三幅图,图文结合,找出玲玲的情感变化。‎ 过渡:‎ 在上节课,同学们找到了这三幅图对应的自然段,分别是第1、4、8自然段。请同学们再仔细地默读这3个自然段,大家能找出表现玲玲情感的词语吗?‎ 学生汇报:得意——伤心——满意。(教师板书:得意、伤心、满意)‎ ‎2.学习第1~3自然段,体会玲玲的得意之情。‎ ‎(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指生读,其他学生一边听一边想:从哪里可以看出玲玲很满意自己的画?(生答“得意地端详”,教师随机板书:端详画作)‎ ‎(2)交流:怎样才是“得意地端详”?课件出示“得意地端详”“得意地看”,引导学生比较、理解两个短语的意思。‎ 预设:根据课文内容感悟两个短语的区别,“端详”表示看得更认真,欣赏的时间更长。‎ ‎(3)画名给你怎样的想象?同桌互说。‎ ‎(4)启发想象:如果是你画了自己满意的画,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过渡:时间不早了,爸爸又在催玲玲睡觉了!请大家读一读第2、3自然段。(自读、指名读)‎ ‎(5)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过渡:当你很晚不睡觉时,爸爸妈妈催过你吗?想一想当时的情景,谁再来读一读?(指导学生分角色读第1~3自然段)‎ 指导:爸爸的话要用疼爱的语气来读,语速稍快;玲玲的话要用轻松、乖巧的语气来读。‎ ‎3.学习第4自然段,体会玲玲的难过之情。‎ ‎(1)小组交流并回答,教师相机板书:画弄脏了。‎ ‎(2)教师拿出一支笔,故意将笔掉在桌面上,请学生听声音。‎ 过渡:“啪”是表示声音的拟声词,“啪的一声”要怎么读?(响而短。)‎ ‎(3)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辛苦一晚上画出的得意之作变成这样,此时此刻你的心情会怎样?引导学生找一找课文是怎样描写玲玲的表现的。‎ ‎(4)学生再读这一自然段,读出玲玲着急、难过的语气。‎ ‎4.读第5~8自然段,了解玲玲改画的经过,感受她的满意之情。‎ ‎(1)学生自由朗读,想一想:有你读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自读、思考)‎ ‎(2)阅读与思考:‎ ‎①玲玲为什么说“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玲玲没有时间再画一张令自己满意的画)‎ ‎②爸爸帮玲玲出的主意是什么?(在弄脏的地方画点儿什么。)‎ ‎③玲玲是怎么把弄脏的画改好的?(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 ‎④玲玲对改后的画非常满意,觉得它“更好”,为什么玲玲觉得改后的画更好呢?‎ 预设:教师可再次出示玲玲的画,让学生对比来看,谈谈改后的画给自己的感觉。‎ 小结:是啊,同学们说得好,这只懒洋洋的小花狗,为这幅画增添了情趣,使这幅画有了家的温馨。瞧,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那儿多舒服、多安心啊!连它也爱上了这家的一角。‎ ‎5.读第9自然段,体会爸爸话中蕴含的道理。‎ ‎(1)课件出示爸爸说的话,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2)学生自由读,小组内合作学习,交流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爸爸话中的坏事指的是(弄脏了的画),好事指的是(在弄脏的地方画上小花狗,画更漂亮了),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秘诀是(肯动脑筋)。‎ ‎(3)再读读爸爸的话,说说从爸爸的这两句话中能体会到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冷静、充满智慧。)‎ ‎(4)教师扮演爸爸说这两句话,学生扮演玲玲,表达此时最想说的话,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创设情境,讨论在下面的情形下如何让坏事变成好事。‎ ‎(1)和朋友在家里玩,不小心把水洒了一地。‎ 示例:可以趁机帮妈妈拖个地,让家里变得更干净。‎ ‎(2)穿着新衣服在公园里玩,不小心把衣服弄脏了。‎ 示例:衣服反正已经脏了,玩的时候不用再小心翼翼了,可以痛痛快快地玩。回家了再向妈妈解释,请妈妈教自己洗衣服。‎ ‎7.分角色读全文,深化体验。‎ ‎(1)小组分角色读,教师巡视发现读得好的同学。‎ ‎(2)读法指导:‎ ‎①读第1~3自然段,要读出玲玲为自己的画感到“满意”的样子。‎ ‎②读第4~6自然段,要表现出事情突发后玲玲紧张而着急的情形。‎ ‎③读第7自然段,要读出爸爸处事沉稳的特点。‎ ‎④读第8自然段,要读出玲玲想出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后的“满意”心情。‎ ‎⑤第9自然段要读出爸爸高兴的语气。‎ 三、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学生尝试用“得意”“伤心”“满意”三个词语讲故事。‎ 示例:玲玲画了一幅非常好看的画,她很得意。可是在收拾画笔的时候,画笔掉到纸上,把画弄脏了。她伤心地哭了,因为时间来不及,她不可能重画一幅画了。爸爸鼓励她开动脑筋想办法,在弄脏的地方画点儿什么。聪明的玲玲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可爱的小花狗,画比之前更好了,玲玲满意极了。‎ ‎2.我会说: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想对玲玲、玲玲的爸爸和自己说点什么?‎ 我想对玲玲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玲玲的爸爸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自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生活实际,分组讨论“坏事变成好事”的情况。‎ 过渡: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好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类似的事吗?(学生讨论、交流)‎ ‎4.引导学生读一些关于思考的名言。‎ 一个能思考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法国]巴尔扎克 要学会思考,不要一碰到困难就向别人伸手。——[美国]爱因斯坦 冷静思考的能力,是一切智慧的开端,是一切善良的源泉。‎ ‎——[奥地利]弗洛伊德 小结: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随时都可能遇到一些坏事,是伤心难过、不停抱怨,还是想出办法,解决问题,让坏事变成好事?这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让我们把文中爸爸说的那两句话牢记在心吧!我们再来一起读一遍。‎ 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爸爸说的话,背诵下来。‎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谈话引课(教学重点)‎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喜欢画画。说到画画,我还有一个小秘密呢!你们想听吗?‎ 生:想听。‎ 师:前两天我买了一件白色的衬衫,我特别喜欢。(出示白衬衫图)可是在我画画的时候,不小心把水彩滴在了白衬衫上。我觉得这件衣服不能再穿了,伤心极了。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  (生自由发言)‎ 师:谢谢同学们帮我想了这么多办法。有一位小朋友也热心地帮助了我,在她的帮助下,我的白衬衫变得更漂亮了。你们想看看吗?(出示涂鸦衬衫)‎ 师:你们想认识这位聪明的小朋友吗?‎ 生:想。‎ ‎  师:瞧,她来了。(出示玲玲图片)‎ 师:她叫玲玲。谁愿意和玲玲打个招呼?(指名打招呼、一齐打招呼)‎ 生:玲玲你好。‎ 师:玲玲今天还给我们大家带来了许多小礼物,你们想得到它吗?‎ 生:想。‎ 师:正确地认读生字,并能给它组个词或说一句话,这个小礼物就归你了。‎ 师:谁愿意得到第一份礼物?(出示生字卡片:玲、详、幅、评、奖……)‎ 师:(出示“玲”的识字卡片,生认读“玲”‎ ‎)它还有很多长得像的兄弟呢,你能说说都是谁吗?‎ 生:领、零、岭、龄。‎ 师:同学们的记忆力可真不错,帮助“玲”字找了这么多的兄弟。玲玲也和大家一样,不仅聪明,还画得一手好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玲玲的画》。(板书课题)‎ 师:和老师一起读一遍课题。(齐读)‎ 赏析:这个教学片段作为课堂引入相当精彩。学生喜欢画画,教师就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创设了一个生动的情境,既与本课的故事内容有一定的联系,也让学生懂得要开动脑筋,说不定会让坏事变成好事,在潜移默化中教会了学生本课要懂的道理。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教师更好地开展接下来的学习。‎ 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却往往是语文老师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以下是我在教学时的几点做法:‎ ‎1.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即“高兴(画好作品)——伤心(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本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理清全文脉络。‎ ‎2.抓朗读,朗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在教学过程中,紧抓“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情读(表现文本)”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表现特点,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玲玲的情感变化。‎ ‎3.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理解爸爸的话是全文的重点所在,在读、写、背爸爸的话的基础上,我抛出了这样的问题:“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好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类似的事吗?”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的过程中,其实不正是他们对文本所体现的启发达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