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9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教案 (1)
4 曹冲称象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柱、杆”等10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学习曹冲遇事开动脑筋的做法。 3.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识记、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教学准备 装上水的玻璃器皿、小木船、玩具泥象、小卵石、秤或相应的替代物品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曹冲称象》。(板书课题)“象”就是我们在公园、电视中看到的大象。“称象”就是称大象的重量,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呢?是不是想问曹冲是谁,为什么要称象,他是怎样称的,称出来了吗等问题?这些问题,同学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1.了解课文内容。 2.动笔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3.分组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4.分段朗读,纠正字音,分析字形。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思考:曹冲是曹操的儿子,那么曹操是谁?学生自由交流。 2.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引导学生感知这段的主要内容。 (2)读第1句话,回答:曹操是什么时候的人?(这里的“古时候”指三国时期,离现在大约有一千七百多年) (3)读第2句话,回答:人家送给他一头大象,他心情怎样?是怎样做的?(他很高兴,所以就带着官员和儿子去看象) (4)教师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3.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并回答:象是什么样子的?官员们看到象后有什么反应?(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官员们边看边议论象的重量) (2)读第1句话,看图回答:从哪地方看出象又高又大? 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具体认识象的高大。 (3)再读课文,从中体会象的高大。 (4)读第2句话,举例说说“议论”的意思,思考:从官员们议论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象很重,官员们很想知道象有多重) (5)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 二、回顾第1、2自然段的内容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的办法?引导学生抓住这段的主要内容。 2.当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时官员们是怎样说的?他们的办法行吗? (先引导学生把办法概括为“造大秤”,再让学生理解第3句话,了解这个办法不行的原因是因为谁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提起这杆大秤。) 3.读最后一句,说一说“摇头”和“直摇头”有什么不同。(“直摇头”的意思是不住地摇头,表明曹操对官员们提出的称象办法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4.再读一读课文,体会曹操的态度。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朗读第4自然段,思考:曹冲想出了什么样的称象办法? (1)从“才七岁”体会曹冲的年龄。(年龄太小了) (2)请学生分步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的步骤。 (3)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用工具演示称象过程。 第一步:把演示用的“船”放在装水的大玻璃缸里,再把“大象”放进“船”里,“船身”下沉,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第二步:把“象”拿出,往“船”上装演示用的小石子,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及“下沉”“沿着水面”“船舷”“为止”等词语的意思) 第三步:称一称船上石头。石头的重量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称。 第四步:知道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因为石头和大象使船下沉的深度是一样的。 2.朗读第5自然段,思考:用曹冲想出的办法称象,结果怎样? (1)“曹操微笑着点一点头”,说明什么?(对这个办法很满意) (2)“果然”说明结果和预想的一样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3.曹冲是怎样想出称象的办法的? 分小组讨论: 曹冲听了官员们议论造大秤的办法,想到了什么? (曹冲想:大秤没有人能提得起来,船却能装得下很重很重的东西,可以用船来做秤。用石头代替大象,称出石头的重量就可知道象的重量) 4.通过曹冲称象,你从中学到了什么?(启发学生从两方面学习) (1)曹冲用心听别人的议论,积极动脑筋想办法。 (2)曹冲善于观察和学习,知识丰富,知道船在水里下沉的程度与重量有关系。通过学习课文认识到必须有丰富的知识,肯动脑筋思考问题,才会变得聪明起来。 五、分析识记字形,完成本课作业 1.读生字卡片,分析字形并组词语。 (1)比较“称”和“秤”,它们字音、字形相近,字义不同。 (2)“议论、砍”等字词利用熟字识记。 2.完成课后第二题,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3.把这篇课文内容讲给别人听。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