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9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音乐二年级下册劳动最光荣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劳动最光荣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1、唱:《劳动最光荣》、《理发师》、《风车依呀呀》。 2、欣赏:《狩猎波尔卡》、《森林中的铁匠》、《猴子蒸糕》。 3、根据音乐设计适当的表演、律动。 4、合作创编、表演《猴子蒸糕》 教学目标: 1、 理解歌曲内容,能较正确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风车依呀呀》《理发师》。 2、理解《劳动最光荣》的词意,熟悉歌曲旋律,能初步模唱歌曲。 3、欣赏乐曲《狩猎波尔卡》《森林中的铁匠》,感受音乐活泼、乐观的情绪和乐曲塑造的音乐形象,积极展开想象。 教材分析: 1、《劳动最光荣》这是美术片《小猫钓鱼》的主题歌,曾在1954年“全国文艺创作评奖”中获奖。歌曲生动活泼,形象鲜明,赞美了“劳动最光荣”。歌曲为五声宫调式,带变化的两段体。 2、《风车依呀呀》这是一首农村儿童生活题材的歌曲。它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反映了农村孩子从小爱劳动、关爱父母的好品质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曲调欢快、活泼,富于儿童情趣。歌曲为不规则的一段体,由五个乐句构成。其中,第五乐句和反复后的结束句为扩充乐句,用衬词“依呀呀”的多次重复进一步展现了儿童天真、纯朴的形象和热爱劳动的美好心灵。 3、《狩猎波尔卡》这是著名作曲家—奥地利的约翰·施特劳斯1875年的管弦乐作品。该作品于同年10月5日首次演出。乐曲为复三部曲式。 4、《森林中的铁匠》这是德国作曲家米夏埃利斯创作的管弦乐作品。有人曾将此曲与艾伦贝格的《森林水车》和奥尔特的《钟表店》并列为三首著名的描绘性标题乐曲。 5、《理发师》这是一首热情、欢快的澳大利亚民歌,生动地表现了理发师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把理发师为他人服务时的愉快心情表现得栩栩如生。歌曲为大调式、单乐段,由四个乐句构成。 6、《猴子蒸糕》这是一首根据壮族民歌音调编曲而成的叙事性表演唱歌曲。歌曲叙述了猴子想磨米、蒸糕,去请小狗帮助时,未能得到小狗的帮助,便自己动手解决了问题。当猴子蒸好糕时,小狗想吃糕,受到小猴的阻拦和“嘲笑”。 教学重点: 1、积极创设、营造教材主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实践,逐步领悟、形成“劳动最光荣”的价值观,培养“热爱劳动”、“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的情感、态度。 2、继续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连贯流畅地演唱歌曲、表达感情。 3、在创设的情境中欣赏器乐作品,积极展开想象,感受作品塑造的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 歌曲《风车依呀呀》第11-16小节音区偏高,容易出现喊唱的毛病,应从情感表达和美感的角度加以引导。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劳动最光荣》。 2、歌曲《理发师》。 教学目标: 1、了解《劳动最光荣》的内容,熟悉歌曲音调,初步模唱歌曲。 2、能较准确而有表情地演唱《理发师》,并随伴奏进行表演。 3、在实践活动中领悟“劳动最光荣”之道理,树立“爱劳动”,“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的意识;培养大胆表现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劳动最光荣》。 2、播放范唱录音。 3、按歌曲节奏带领学生分句朗读歌词,引导学生了解词意。 4、播放范唱录音,引导学生再次完整倾听后,组织学生随范唱录音轻声跟唱。 5、学生随伴奏录音轻声演唱,教师在必要时加入提示性的演唱。 6、小结、谈话导入《理发师》。 7、创设情景,观看表演:以小品形式作《理发师》范唱表演。 8、组织讨论,让学生说说看到的情境。 9、教师朗读歌词一遍后,分句带领学生朗读。 10、用稍慢速度伴奏,学生轻声唱词两遍。 11、跟随伴奏带演唱。 12、引导学生作表演唱。 随笔:了解《劳动最光荣》的内容,初步能模唱歌曲;能较准确有表情的演唱《理发师》,并能跟随伴奏进行表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风车依呀呀》。 2、用自选的乐器或效果声模仿风车声插入演唱作伴奏。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唱《风车依呀呀》,并通过演唱及表演活动,感受歌曲的风格、情趣。 2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并在演唱表演的过程中,促进“劳动光荣“、“关爱父母”的情感态度。 教学过程: 1、随伴奏复习《劳动最光荣》《理发师》演唱。 2、联系上两首歌曲表现的内容,设计话题导入《风车依呀呀》。 3、播放歌曲范唱录音。 4、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体会音乐情绪,了解歌曲表现的内容和情感。 5、再次播放录音范唱。 6、组织讨论,引导学生结合歌曲找答案、谈感受。 7、带领学生分句朗读歌词两遍。 8、随伴奏琴声,分句模唱歌词二至三遍。 9、随伴奏轻声、完整地演唱歌曲。 10、结合歌曲情绪,指导唱好结束句。 11、启发思考,让学生在演唱中适当地加入“模仿的风车声”。 12、小组商量,设计表演唱的方案后,以小组形式表演唱。 随笔:初步会演唱本歌曲,通过演唱及表演活动,感受歌曲的风格、情趣。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狩猎波尔卡》。 2、欣赏《森林中的铁匠》。 3、根据音乐设计适当的表演、律动。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进一步培养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2、感受本课两首作品的情绪和不同乐器的音色。 3、随音乐展开想象,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 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狩猎波尔卡》的欣赏。 结合乐曲标题,给予必要的提示。 2、组织讨论、引导思考。 让学生将自己听赏中的感受和想象在小组内交流后,请每组推选一位代表向大家介绍。教师给予鼓励,并作引导性小结。 3、引导聆听,再次听赏。 由于本曲中模仿猎枪的射击声很鲜明,学生在讨论中往往容易抓住此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由射击声拓开想象,进而引发学生对乐曲力度变化产生的效果进行体验,在此基础上,完整地作第二遍听赏。 4、随音乐作即兴律动。可倡导学生用肢体语言作适当的动作,随着音乐的进行将自己的感受与想象表现出来。 5、引导听赏,导入《森林中的铁匠》第一遍欣赏。 6、根据乐曲表现的意境和描绘的形象,简介下面将欣赏的另一首乐曲:作曲家用管弦乐队塑造了森林里的情境。 提示:这首乐曲有五个段落,请大家听完后,分别给五个段落命名自己认为最适合的标题。 7、组织讨论,学生介绍自己为五个段落所设想的标题。 8、作第二遍完整听赏。 9、引导学生着重对音乐的感受、想象作表述,并可出示主题旋律,带领学生唱唱。 10、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即兴编几个简单的动作随音乐作表演。 随笔:感受两首作品的情绪和不同乐器的音色,进一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猴子蒸糕》。 2、合作创编、表演《猴子蒸糕》。 教学目标: 了解歌曲内容,熟悉这首壮族民歌的曲调,感受歌曲风趣、活泼的特点。 能大胆创编,主动参与合作表演。 教学过程: 1、观看动作、激发兴趣。 由于本课歌曲的内容具体明确,学生极易理解。而根据歌曲内容让学生创编,并合作表演是本课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可对此作必要的铺垫。 2、提出问题,引导听赏。通过简短谈话,导入本课欣赏,并引导学生看着课本上的歌词、听录音演唱。 3、组织讨论后,让每组派一名同学归纳歌词的大意。 4、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趣,作第二遍完整听赏。 设计提问,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对歌曲塑造的角色形象、性格、态度的体验,并商量创编表演动作。 问题方向: 歌曲中有几个角色,分别是谁? 猴子自己去磨米时,心情怎样? 猴子自己去蒸糕时,应该是什么表情? 小狗见糕蒸好、想猴子讨吃时,可能是啥模样? 猴子对小狗的讨吃是什么样的态度? 5、请同学们把自己设计的表演动作向大家逐个展示,并引导大家作评论。 6、完整听赏歌曲,组织学生以两人为一小组构思自己的表演设计。 7、随音乐演唱,分组上台表演。 随笔:熟悉壮族民族的曲调,感受歌曲风趣、活泼的特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