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下册表格式导学案(全册合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下册表格式导学案(全册合集)

二年级 数学学科(下)第 10 单元导学指导案 课题: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 课型 :复习课 课时: 第 1 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 113 页总复习内容、116 页第 1、2 题、118 页第 12 题和 119 页第 14、16 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 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使学生清楚在什么样的问题要用除法解决。 在复习除法计算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一道除法题,然 后再进行巩固练习,从而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计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复习表内除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难点: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教法:组织指导练习,反馈式练习。 学法: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师复 备栏或 学生笔 记 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 113 页总复习内容、116 页第 1、2 题、118 页第 12 题和 119 页第 14、16 题。 (二)、复习并检查,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 1、说说下面各题你是怎样算的? 32÷4 81÷9 15÷5 16÷8 45÷ 9 56÷7 24÷6 42÷7 40÷8 24÷4 14÷7 28÷4 24÷3 14÷2 28÷7 24÷8 42÷ 6 40÷5 先独立做在课本上,再说一说怎么样算的 2、 在○填上“+”“-”“×”“÷”使算式成立。 16○6=10 8○4=2 21○3=7 20○5=25 6○9=54 30○5=6 (三)1、引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复习相关的除法知识(板书课 题: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一)、二一班的 16 名同学在公园里尽情玩耍。同学们来到儿童乐 园打算租儿童小车,小车有 2 人的和 4 人的,如果都租 2 人 的需要租几辆车?租 4 人的需要租几辆车?同学们,你们能 帮助他们一下吗?应该怎么租呢? 1.16 名同学都乘坐 2 人车,需要多少辆? (1)该如何解答,自己先试着解答。 (2)小组合作讨论出解答的方法。 2.汇报解答方法,并列式。 16÷2 = 8 (辆) 3.16 名同学都乘坐 4 人车,需要多少辆? (1)该如何解答,自己先试着解答。 (2)小组合作讨论出解答的方法。 4.汇报解答方法,并列式。 16÷4 = 4 (辆) 5.请看算式: 16÷2 = 8 16÷4 = 4 (1)分别说一说式子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以上式子说一说什么是除法? (3)试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二)复习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点回顾: 1、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要注意什么呢? ★数位要对齐 ★余数要比除数小 ★应用题中商和余数的单位应根据题目而确定 验算有余数除法的方法是: 商 x 除数+余数=被除数 2、光明小学有 9 名少先队员打算去森林公园野营,让我们一起来 为他们打理野营装备吧。 饼干 20 包,平均每人分得( )包,还剩( )包。 苹果 30 个,平均每人分得( )个,还剩( )个。 每 3 个人共用一个平底锅,必须准备( )个。 每 2 个人共用一顶帐篷,必须准备( )顶帐篷。 每顶帐篷需用 8 颗钉子,必须要准备( )颗钉子。 3、布置会场先摆了 15 盆花,每组摆 5 盆,可以摆几组? 蓝猫看了看觉得还不够,又和小伙伴们搬来了 8 盆花。 这样一共有多少盆花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帮蓝猫布置教 室,摆花盆,你们愿意吗?请你动手摆一摆。 第一种:每组摆 3 盆; 第二种:每组摆 4 盆; 第三种:每组摆 5 盆; 第四种:每组摆 6 盆 要求:请你们选择其中的一种摆法,以小组为单位摆一摆、边摆边 思考你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怎样? 把 64平均分成 9份,每份是几,还余几? 3、把 72每 8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6、小亮去搬砖,每次最多 3 块,要搬 11 块,至少要搬( )次。 7、一个数除以 8 得 5 余 6,如果这个数除以 5,商是( ),余 数是( )。 8、妈妈买回 18 个苹果,分给小明和他的三个同学,每个人各得 ( )个苹果,还剩( )个。 9、列式计算: (1)9 的 3 倍是多少? 8 的 4 倍是多少? 8 的 7 倍是多少? (2)、两个乘数都是 7,积是多少? 10、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相关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 1 题。 学生独立填写,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 2 题。 用竖式计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抽两题让学生说一说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 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3)、完成练习二十二第 12 题。 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4)、完成练习二十二第 14 题。 想一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 小组讨论交流后,口答。 (5)、完成练习二十二第 16 题。 学生读题。想:第一步要做什么? 知道每一种袜子的单价,价格低的最划算。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 1.把口诀补充完整: 三七( ) 八( )七十二 ( )八十一 五七( ) 四( )十六 ( )三十六 四六( ) ( )五二十 ( )六十四 2.计算下面各题 32 ÷8 = 81 ÷ 9 = 15 ÷ 5 = 24 ÷ 6 = 42 ÷ 7 = 40 ÷ 8 = 24 ÷ 3 = 14 ÷ 2 = 3.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42÷6=( )÷8 4 × 6=( )×3 2×( )=3×( ) 7 ×( )> 8× 2 ( ) × 8 < 6×5 12÷ ( ) > 12÷( ) 5、有一串珠子,按“三黑二白”排列。(如图)想一想,第 28个 珠子是( ),第 40个( )。 ●●●○○●●●○○●●●○○…… *6、小琴星期六到外公家,又过 22天又到外公家,这一天是星期 ( )。 7、 张老师把 1—50的卡片按顺序发给李平、赵强、张虎、刘红 四 位同学,第 35号卡片发给了( ) 8、26 ÷3=□ …… □,26是( ),除数是( ),商是( ), 余数是(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9、( )÷( )=6……3 (1)你知道除数最小应该是( )。 (2)当除数最小时,被除数是( )。 10、3月份有 31天,一共有( )个星期,还剩( )天。 11、有一些图形,按照这样的顺序排下去 ○ △ □ ○ △ □ ○ △ □ …… 第 15个是( ),第 22个是( )。 12、想一想,填一填。 ( )÷( )=( )……7 除数最小应该是( ) ( )÷7=( )……( )余数可能是( ), 除数最大应该是( )。 四、合作考试(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 生交流) 1、在( )里面填上适当的数。 (1)、21÷7 =( ) 48÷6 =( ) 72÷( )=9 (2)、24÷( ) > 24÷( ) 2、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一定要比( )小。 3、一个数除以 3,如果有余数,余数可能是( )或 ( )。 4、( ) ÷4=6 ……( ) 余数最大是( ),这时被 除数是( )。 5、有 17 个球,平均装在 3 个袋子里,每个袋子里装( )个, 还剩( )个。 6、在 27÷4=6 …… 3 中,被除数是( ),除数是( ),商 是( ),余数是( )。 7、有 39 张图片,最少拿出( )张后,正好平均分给 9 个同学。 8、列竖式计算。 36÷7 = 48÷5= 50÷6= 65÷9= 9、解决问题 。 (1)二(1)班有 42 人玩跳绳,每 7 人一组,平均分成几组?如 果每 6 人一组呢? (2)小清剪了 8 面小旗,李东剪的小旗是小清的 3 倍,李东剪了 多少面小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3)同学们要去南湖划船。大号船每条限坐 6 人,小号船每条限 坐 3 人,坐大号船需要 4 条,如果坐小号船需要几条呢? (4)、图书柜里有连环画 8 本,故事书的本数是连环画的 7 倍,故 事书比连环画多几本? (5)、铅笔 4 角钱一枝,3 元钱能买几枝,还剩多少钱? (6)、小明有 2 元钱,买 2 枝铅笔,每枝 6 角。买铅笔用了多少钱? 还剩多少钱? (7)、二(3)班有 40 名同学,上体育课时,每 8 名同学站成一排, 可以站成几排?每排分 2 个排球,一共需要多少个排球? (8)、有 38 米花布,每 8 米做一个被套,可以做几个被套,还剩 几米花布? (9)、买一本软皮抄需要 8 角钱,7 元钱能买几本,还剩几角钱? *(10)、今天是星期四,再过 17 天是星期几?再过 50 天呢? (11)、王老师买来一条绳子,长 20 米,剪下 5 米后,剩下的每 2 米做一根跳绳,可以做几根跳绳,还剩下多少米? (13)、妈妈买了 32 个苹果, 22 个橘子, 19 个菠萝,请用 4 个 苹果, 5 个橘子,2 个菠萝装成一个礼品盒。这些水果最多可以装 成多少个礼盒? ★10、一个果园共有 18 棵果树,3 种果树的棵树相同。一共摘了 24 筐水果,每种水果的筐数相同。小猴每次运 4 筐。请你提出数学 问题并解答。 *11、把 12 个同样的球分开,每份分得同样多,有几种不同的分 法? *12、把 16 棵树种成 4 行,每行 5 棵,应该怎样种? 五、预习: 课本第 117 页第 9、10 题和第 118 页第 11 题。 六、板书设计: 表内除法 教学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练习(一) 班级: 姓名: 一、先圈一圈,再写算式。 (1)●●●●●●●●●●●●●● 每 4 个分一组,可以分几组? 列式:□○□=□……□ (2)★★★★★★★★★★★ 每 3 个分一组,可以分几组? 列式:□○□=□……□ 二、根据题意,先画草图,再列算式。 (1)9 支铅笔,每人分 2 支。可以分给( )人,还剩( )支。 画图: 列式:□○□=□(人)……□(支) (2)9 支铅笔,每人分 4 支。可以分给( )人,还剩( )支。 画图: 列式:□○□=□(人)……□(支) 3、有 19 颗糖果,每人分( )颗,可以分给( )人,还余下( )颗。 比一比,看谁写得多? 算式:□○□=□(人)……□(颗) □○□=□(人)……□(颗) □○□=□(人)……□(颗) □○□=□(人)……□(颗) 三、填空 1、在除法中,余数应比除数 ,也就是除数必须比余数 。 2、 被除数= × + 。 3、除数 6,商是 9,余数是 5.被除数是 。 4、□÷6=□……□,余数可能是( )。 □÷5=4……□,余数可能是( )。 5、一个数除以 9 有余数,余数最大是 ,最小是 。 6、○□□△○□□△○□□△……第 25 个图形是( )。 7、○▲□○▲□○▲□○…… 第 23 个图形是( )。 8、在现阶段有余数的除法列竖式时,商要对着被除数的 。 9、有 12 个羽毛球。平均分给 5 人,每人分 个,还剩 个。 10、35 个小朋友坐船,每条船坐 8 人,至少要( )条船。 11、有 9 个桃子,每盘放 2 个,还剩( )个 12、有 26 个桔子,如果每袋装 4 个,可装( )袋,还剩( )个;如果 每袋装 5 个,可装( )袋,还剩( )个;如果每袋装 6 个,可装( ) 袋,还剩( )个。 13、两个数相除,余数是 6,除数最小是( ) 14 用 21 根长度相等的小棒,可以摆出 个正方形,还剩 根。 15、( )里最大能填几? (1)( )×6<57 (2)( )×7<43 (3)( )×5<38 (4)( )×4<31 (5)( )×5<26 (6)( )×6<39 (7)( )×3<24 (8)( )×8<30 (9)( )×7<50 (10)( )×4<30 (11) ( ) ×6<45 (12) ( ) ×8<65 四、判断对错。(把不对的改正过来,包括 7、8、9、10小题。) (1) (2) (3) ( ) ( ) ( ) 5 8 4 (4) 9 )4 8 (5) 3 )2 9 (6) 5 )1 9 4 5 2 4 2 0 0 5 1 ( ) ( ) ( ) (7)在一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除数是 7,商是 8,余数最大是 7.( ) (8)70÷9 = 8······2 ( ) (9)( )×4<30,( )里最大能填 7。 ( ) (10)39÷5 = 8······1 ( ) 五、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74÷9= 17÷2= 60÷8= 53÷7= 52÷6= 34÷5= 35÷8= 34÷5= 54÷8= 29÷5= 46÷8= 52÷6= 六、解决问题 1、姐姐买来一束花,有 11 枝,每 5 枝插入一个花瓶里,可插几瓶?还剩几枝? 2、○○○○●●○○○○●●○○○○●●……那么第 21 颗棋子是什么色的? 第 43 颗棋子是什么色?(列式计算) 3、妈妈买了 21 米花布,每 4 米做一个窗帘,可做几个窗帘?余几米布? 4、有 25 片扇叶,每台电扇装 3 片,这些扇叶够装几台电扇? 5、兔妈妈拔了 31 个萝卜,自己吃了 4 个,剩下的想平均分给 5 只小兔吃,每只 小兔最多可以分得几个,还剩几个? 6、有 43 人跳绳,5 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 7、矿泉水每瓶 4 元,33 元可以买几瓶,还剩几元? 8、一根绳子长 24 米,剪 7 米做一个根长跳绳,剩下的每 2 米做一根短跳绳。可 以做多少根短跳绳?还剩几米? 9、一月份有 31 天,是几个星期,还多几天? 10、儿童读物每本 5 元,小红带了 36 元钱,最多可以买几本,还剩多少钱? 11、每张桌子可以坐 6 人,还有 5 张空桌,我们班来了 50 个人都能坐下吗? 12、四年级一班有 44 人玩激流勇进的游戏,每船可以坐 5 人,我们都玩激流勇 进,最少该租几条船? 13、有 49 个钮扣,每件衣服钉 6 个,可以钉几件?还剩几个钮扣? 14、学校买回 63 棵树苗,已经载了 15 棵。剩下的每行载 7 棵,可以载几行?还 剩多少棵树苗? 15、25 个人做游戏,如果每组 6 人,可以分成几组,还剩几人? 16、一共有 30 只小动物,每个房间可以住 7 只,一共可以住满几个房间?还剩 几只小动物? 17、同学们玩丛林探险游戏,每辆小车可以坐 8 人, (1)39 人最多可以坐满几辆车?还剩几人? (2)要想 39 人一起出发需要几辆车? 18、有 69 本书,先给一年级 10 本,剩下的二年级每个班分到 7 本,可以分给几 个班?还剩多少本? 19、一共有 27 只小鸟,每个小房子能住 4 只,一共可以住满几个小房子?还剩 几只小鸟? 20、学校食堂买来 8 筐苹果,共重 64 千克。一筐梨比一筐苹果重 12 千克,一筐 梨重多少千克? 21、用 5 枝康乃馨,3 枝玫瑰,3 枝水仙可以扎成一束花。31 枝康乃馨,17 枝玫 瑰,8 只水仙最多可以扎成几束这样的花束? 22、三年级一班 57 个同学去春游,过山车每辆可以坐 8 人,碰碰车每车可以坐 6 人, (1)都玩过山车,最多可以坐满几辆车?有剩下的人吗? (2)如果都玩“碰碰车”该租几辆车? 23、小红带了 23 元去买花。先花 10 元买了一枝玫瑰,剩下的钱准备买菊花,菊 花 2 元一枝。她可以买几枝菊花?还剩多少钱? 24、二(2)班有 35 名同学,需要租车去春游。大客车每辆限乘 8 人,小客车每 辆限乘 4 人。 (1)如果都租大客车,至少需要几辆? (2)如果都租小客车,至少需要几辆?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练习(二) 一、先圈一圈,再填空。 1. 11棵 ,每 2棵一份,分成了( )份,还剩( )棵。 11÷ 2=□(份)…… □(棵) 2. 13块 ,平均分成 4份,每份( )块,还剩( )块。 13÷ 4=□(块)……□(块) 3 . 14只小鸭,每( )只一份,有( )份,还剩( )只。 15÷□=□(份) ……□(只) 14只小鸭,平均分成( )份,每份有( )只,还剩( )只。 15÷□=□(只) …… □(只) 二、看图填算式。1.c O m 三、用线连一连。 18÷ 4 31÷ 7 36÷ 6 49÷ 9 四、用竖式计算。 23÷3= 50÷6= 67÷9= 45÷7= 5 6÷ 8= 34÷ 5= 五、想一想,填一填。 1. ÷ = ……6 2. ÷ 9= …… 除数最小是( ) 余数最大是( ) 六、你能写出哪些不同算式 ÷ = 4……3 ———————— ————————— ———————— 七、解决问题。p://ww w.xkb1.co m 1. ÷ = (本)…… (元) 2. ÷ = (箱)…… (只) 3. 把这些书分给 3个小朋友,平均每个 小朋友分到多少本,还剩几本? ÷ = ( )…… ( ) 4. 5. 小红有 15元钱,如果只买小盒牛奶,可以 大盒 小盒 买多少盒?如果只买大盒牛奶,最多可以买 多少盒? 20 元钱,可以买几本笔记 本, 每盒 7 元 每盒 3 元1000g 200g 30 个轮子,最多能 安装成几辆车? 40只 每箱装 6 只,可以装几 箱,还剩几只? 包装箱 每辆车用 4个轮子。 6 元/本 25 本 只买小盒: ÷ = ( ) 只买小盒牛奶,最多可以买 盒。 只买大盒: ÷ = ( )…… ( ) 只买大盒牛奶,最多可以买 盒。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练习(三)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 1.除法算式 13÷2=6……1 中 13 是( ),2 是( ),6 是( ), 1 是( )。 2.在□÷7 中,如果有余数,余数最大是( ),最小是( )。 3.49 里面最多有( )个 9,余数是( )。 4.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 )要比( )小。 5.在一个余数是 8 的除法算式中,除数最小是( )。 6.8 的 5 倍里最多有( )个 9。 7.□里最大能填几? □×4<37 8×□<70 54>8×□ □×6<39 9×□<65 48>5×□ 8.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 )。 9.□÷8=5… …△,当△最大时,□应该是( )。 10.19 根小棒可以摆( )个正方形,还剩( )根。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里面画“○”,错的画“●”) 1.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不能比除数大。 ( ) 2.49 除以 8,商 5 余 9。 ( ) 3.48÷7 和 60÷9 的商相同,余数也相同。 ( ) 4.妈妈将一些糖果平均分给 8 个小朋友,每人分到 9 块,还剩 9 块。 ( ) 5.一只 35 元的玩具熊可以换 7 辆 8 元的小汽车。 ( ) 三、直接写出答案。 21÷6=__……__ 19÷4=__……__ 67÷9=__……__ 38÷5=__……__ 52÷7=__……__ 71÷8=__……__ 17÷2=__……__ 43÷9=__……__ 25÷3=__……__ 四、计算下列各题:(每行的最后 1题要验算) 27÷9= 60÷7= 58÷8= 38÷9= 70÷9= 29÷5= 34÷6= 57÷6= 五、列式计算: 1.被除数是 57,除数是 7,商几余几? 2.39 里面有几个 6,还余几? 3.除数是 9,被除数是 62,商是几?余数是几? 六、开放题: ( )÷9=8……( ) 要使余数最小,被除数是( )。算式: 要使余数最大,被除数是( )。算式: 七、找规律。 1.2、4、( )、8、( )、( )、14、16 2.1、5、9、13、( )、( )、25 3.1、4、7、( )、( )、16、( ) 4.用 36 米长的绳子,做 8 条彩带,每条长( )米。剩( )米。 八、用数学。 1.曾老师在布置教室,把 36 条彩带挂在教室,每几条一组?可供选择的方 案如下所示: (1)每 3 条一组 (2)每 4 条一组 (3)每 5 条一组 (4)每 6 条一组 (5)每 7 条一组 (6)每 8 条一组 (7)每 9 条一组 正好分完的方案:_______还有剩余的方案:________ 你还知道的正好分完方案有:_______。 2.食堂买来 40 袋面粉。如果每天吃 6 袋,可以吃几天?还剩几袋?如果每 天吃 7 袋呢? 3.小刚买来 20 条金鱼,送给小明 4 条,剩下多少条金鱼?小刚把剩下的平 均放在 3 个鱼缸,每个鱼缸放多少条金鱼?还剩多少条? 4.一本书共 86 页,小丽看了 30 页,剩余的每天看 7 页,还需要看几天? 5.__________,平均分给 6 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张,还 剩几张?(补充条件,并解答出来) 6.有 32 本书,最少拿出几本后就可以平均分给 5 个小朋友? 二年级 数学学科(下)第 10 单元导学指导案 课题:数据收集整理 课型 :复习课 课时: 第 2 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 117 页第 9、10 题和第 118 页第 11 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 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 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 据。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 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 能力。 教 师 复 备 栏 或 学 生 笔 记 栏 教法:组织指导练习,反馈式练习。 学法: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 118 页第 11 题。 (二)、复习并检查,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 (三)1、引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复习数据收集与整理和图形运动。(板书课 题:数据收集与整理和图形运动)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一)复习统计 1、简单的统计表 师:我们在这一单元中,首先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你知道什么是统计表? 统计表的作用又是什么吗? 生: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生: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 2、收集和整理数据。 师:我们在进行统计时,首先要收集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我们 在收集和整理数据时有很多方法,你学会了哪些呢? 生: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 的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 生: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时一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 5 个数据。 师:看来,同学们学得还真不错。那你们能运用学会的知识继续解决生活 中的问题吗? 3、出示练习二十二 118 页第 11 题,再次经历统计过程: (1)说一说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整理的。 (2)把整理的结果填入统计表中。 (3)学生完成后,全班评价。 (4)根据统计表,回答书上的 2 个问题。 (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完成第 5 页练习一的第 5 小题。 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第(1)、(2)和第(3)小题。对于第(3)小题图书 室要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完成第 6 页练习一的第 6 小题。 学生先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吃的一种水果后再进行调查,再完成统计表并解 决问题。对于第(3)小题班里要开联欢会,请你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买哪 几种水果合理?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完成第 6 页练习一的第 7 小题。 师:告诉学生这其实是将统计表制成了统计图。仔细观察统计图,你发现 了什么? 生:自由汇报。特别要注意每个格子表示 1 份《电视报》。涂了几个格子就 表示有几份《电视报》。学生独立完成第(1)、(2)和第(3)小题。再在 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 1、 2、 3、 四、合作考试(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哪一个季节,看下表: 季节 春 夏 秋 冬 人数 17 12 3 6 (1)本班一共有( )人,喜欢( )季节的人数最多。 (2)如果组织同学们去游玩,最好应安排在( )季节。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2、丁丁调查班里同学们最喜欢吃的水果,除了丁丁每位同学都选择了一张水 果卡片。 (1)数一数,填一填。 水果 苹果 橘子 梨 西瓜 草莓 人数 (2)喜欢( )的人数最多,喜欢( )的人数最少。 (3)丁丁的班级一共有( )人。 3、下是张老师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的业余生活情况统计表 活动项目 看书 看电视 旅游 体育运动 其他业余活动 人数 14 10 8 4 2 (1) 最喜欢( )的人多,做喜欢( )的人少。 (2) 最喜欢看书的比最喜欢旅游的多( )人。新 课 标 第 一 网 (3) 最喜欢看电视的比最喜欢体育运动的多( )人。 (4) 这个班一共有( )人 4、气象小组把 6 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 (1) 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天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 天气名称 晴天 雨天 阴天 天数 (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个月中( )的天数最多,( )的天数最少。 (3) 这个月中阴天有( )天。 (4) 这个月中晴天比雨天多( )天。 (5) 这个月中阴天比雨天多( )天。新 课 标 第 一 网 m (6)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5、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并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 种类 客车 货车 面包车 小轿车 辆数(辆) 20 15 25 40 (1)小轿车比客车多( )辆。 (2)( )最少,( )最多。 (3)货车和面包车相差( )辆。 (4)客车和货车的总辆数和( )同样多。 (5)这四种车一共有( )辆。 6、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将结果填到下表中。 种类 航模组 书法组 羽毛球组 舞蹈组 绘画组 篮球组 围棋组 人数 15 人 8 人 12 人 9 人 13 人 20 人 7 人 (1)我最喜欢( )小组。 (2)喜欢( )小组的人数最多。 (3)喜欢( )小组的人数最少。 (4)选择羽毛球组的有( )人。 (5)选择篮球组的有( )人。 (6)你对学校开展的课外小组有什么好的建议? 7、学校组织过的几次体检?请你根据一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各一个班的情况 来回答问题。 5.0 以上 4.9~4.7 4.6~4.3 4.2 以下 一年级(1 )班 29 11 5 2 四年级(2 )班 27 12 6 3 六年级(1 )班 18 20 5 5 (1)一年级 5.0 以上有( )人。 (2)六年级 5.0 以上有( )人。http、 (3)四年级 4.2 以下有( )人。 (4)六年级( )的人数最多。 (5)5.0 的视力是正常的,低于 5.0 的一年级的有( )人;六年级的有( ) 人。 (6)从统计表中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8、下面是二年级四个班男、女生人数的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 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1)男生同样多的班是( ),女生同样多的班是( )。 (2)( )班和( )班的学生人数同样多。 (3)二(3)班比二(2)班少( )人。http: 9、下表是二(2)班学生每天看电视时间情况统计表: 时间 30 分以下 30 分——1 小时 1 小时以上 人数 正正 正正正正正正正 正 (1)每个“正”字表示几个人? (2)这个班有多少名同学?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3)根据上面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10、下表是 11 月二(2)班在学校图书室的借书情况: 二(一)班 二(2)班 二(3)班 二(4)班 男 女 班人 数 ( 人 性 别 种类 连环画 故事书 科技书 其他书 数量 35 本 20 本 10 本 15 本 (1)哪种书借得最多? (2)11 月二(2)班在学校图书室共借书多少本? (3)学校图书室要买一批新书,你有什么建议? *11、某小学举行一次数学竞赛,试卷上共有 10 道题,每做对一题得 10 分, 做错一题扣 4 分,小明共得了 72 分,他做错了几题? *12 在 0~100 中,数字“0”共出现了多少次? 五、预习:课本第 117 页第 9、10 题。 六、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与整理 教学反思: 二年级 数学学科(下)第 10 单元导学指导案 课题:图形运动(一) 课型 :复习课 课时: 第 3 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 117 页第 9、10 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 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感知平移和旋转的 教 师 复 备 栏 或 基本现象。 重点:举例说明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旋转现象。 难点: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组织指导练习,反馈式练习。 学法: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 学 生 笔 记 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 117 页第 9、10 题。 (二)、复习并检查,多媒体出示。 1、判断。是轴对称图形的画“√”,不是轴对称图形的画“×”。 ( ) ( ) ( ) ( ) 2、下面的图案分别是从哪张对折后的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 (三)1、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来复习图形运动。(板书课题:图形运动)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一)复习轴对称图形 1、有的数字也是轴对称图形。(哪些数字是轴对称图形?) 0 1 2 3 4 5 6 7 8 9 2、有的字母也是轴对称图形。(哪些字母是轴对称图形?) A C D F G M Q T 3、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东西是对称的。 完成练习二十二第 9 题。 喜 中 工 口 由 甲 日…… (二)复习平移、旋转 1、你能说一说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吗? 2、涂一涂。完成练习二十二 117 页第 10 题。 3、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观光电梯、滑滑梯……) 亲身体验一下平移现象,全体起立,向左平移 2 步,向右平移 2 步。 你能用桌上的物体做平移运动吗? 4、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像钟面上的指针、指南针……) 亲身体验一下旋转现象,全体起立,向左平转 2 圈,向右平转 2 圈。 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运动吗? 5、完成书上 115 页第 2 题。 在这些活动中,你能找到平移和旋转现象吗?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 (一)、填一填。 1、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 图形叫做( )图形,这条直线就是( ) 2、长方形有( )条对称轴,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 3、小明向前走了 3 米,是( )现象。 4、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 )现象 5、“神八”升空是( )现象,“神八”绕地球飞行是( )现象。 推拉玻璃窗是( )现象,电风扇扇叶转动是( )现象。 (二)、判断。 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 2、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 ) 3、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 4、火箭升空,是旋转现象。( ) 5、树上的水果掉在地上,是平移现象 。( ) 6、风车转动是平移现象。 ( ) (三)、选择。 1、教室门的打开和关闭,门的运动是( )现象。 A.平移 B 旋转 C 平移和旋转 2、下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3、下面( )的运动是平移。 A、旋转的呼啦圈 B、电风扇扇叶 C、拨算珠 4、下面各图形中( )不能通过图①平移或旋转得到。 ① A B C D 5、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后再对折,沿着折痕所在的直线画出台灯 的一 半,把它沿边缘线剪下来,能剪出( )个完整的台灯。 A、1 B、2 C、4 6、这些现象中( )是旋转。 A. B. C. 四、合作考试(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一)、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在□里画“√” □ □ □ □ □ □ □ (二)、下列现象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 ( ) ( ) ( ) ( ) ( ) ( ) (三)、下面哪幅图是由图(1)平移得到的?写在 。 (1) (2) (3) (4) (5) (6) (四)、把平移后能和 重合的图形涂上颜色。 (五)、哪些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把它们涂上蓝色。 (六)、根据对称轴,画出下面图形的另一半。 (七)、画出三角形向左平移 8 再向上平移 3 个格后的图形。 (八 )、下面的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画出来。 五、预习: 课本第 116 页第 3 题和第 117 页第 8 题。 六、板书设计: 图形运动 教学反思: 二年级 数学学科(下)第 10 单元导学指导案 课题:混合运算 课型 :复习课 课时: 第 4 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 116 页第 3 题和第 117 页第 8 题,用红笔勾画出疑 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回顾中复习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 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教师复 备栏或 学生笔 记 栏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混合运算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 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教法:指导回顾,反馈练习。 学法:独立练习,认真分析。 教学准备:小黑板。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 116 页第 3 题和第 117 页第 8 题。 (二)、复习并检查,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 1、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4×6÷8= 72-5×8= 30÷6+29= 7×(36-30)= 48-18+32= (14+21)÷7= 问题:读题目要求,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你能把这 6 个算式分分类吗?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分类? 2. 每一类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 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 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1、引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复习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混 合运算)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一)完成练习二十二第 3 题。独立完成。 小结:在计算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时都要按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 算,等式计算要注意格式。 (二)、对比练习,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比较上下两题的运算顺序 和计算结果。学生独立完成。 18+27÷9 4×8-3 100-45-25 (18+27 )÷9 4×(8-3) 100-(45+25) 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为什么题目中的数字相同,但是结果不同? 指出:计算时要看清楚运算符号,弄清楚运算顺序。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 8 题。让学生看清楚题意,审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 2、口算。 (1)15×3= (2)42÷7= (3)9×5= (4)28÷4= (5)12×3= (6)35÷7 (7)19×2= (8)18×3= (9)21+32= (10)19+17= (11)28+9= (12)36+5= (13)28+3 = (14)16+30= (15)28-6= (16)13×3+20 = (17)45÷9+37= (18)100-9×3= (19)80+5×4= (20)30 -36÷4= 3、计算 。 (1)9×8+12 (2)20+24×2 (3)72÷8+30 (4)56-8×3 (5)21+6×3 (6)15-40÷5 (7)4×(9-6) (8)52+8×4 (9)7×9-5 4、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1) 8+16÷8 改正 (2)40-15×2 改正 =24÷8 =25×2 =3 =50 5、把下面的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 5×9=45 80-45= 35 四、合作考试(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 生交流) 1、在〇填上>、<或= 。 (1)5×4+5〇5×4-5 (2)6+7×2〇7+7×2 (3)5×2×3〇5×(2×3) (4)42÷6+7〇42÷7+6 (5)40-8×5〇40-8×4 (6)30-49÷7〇20-49÷7 2、列式计算 。 (1)7与 8的积是多少? (2)42 除以 6得多少? (3)45 与 32 的和是多少? (4)78 比 36 大多少? 3、应用题。 (1)菜站上午进 10 筐西红柿,下午进 12 筐西红柿,一共运进多 少筐西红柿?卖出 11 筐后,还剩多少筐? (2)学校买来 80 本科技书,分给六年级 35 本,剩下的分给其它 5 个年级,平均每个年级分到多少本? (3)百货商店有 40 台洗衣机,卖了 18 台,又运来 20 台,还有多 少台? (4)二年级一班有 42 人,二班有 43 人,全年级有 10 人体育没达 标,达标的有多少人? (5)学校有 8个篮球,又买来 20 个,现在有篮球多少个? (6)学校有 12 个篮球,借出去 8个,又买来 20 个,还有多少个? 4、面包每袋 3 元,饼干每盒 4 元, 饮料每盒 6 元,花 生每包 7 元,糖果每盒 5 元 ( 1)小熊有 20 元钱,买一盒饼干和一盒饮料,应找回 多少元钱 ? ( 2)猜一猜 : 50-( 3+ 7)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5、停车场停着 53 辆车,开走了 15 辆,又开进了 18 辆, 现在停车场还有多少辆车? 五、预习: 课本第 116 页第 4 题,第 117 页第 5、6 题,第 118 页第 13 题和第 119 页第 15 题。 六、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 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 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学反思: 二年级 数学学科(下)第 10 单元导学指导案 课题:万以内的数的认识 课型 :复习课 课时: 第 5 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 116 页第 4 题,第 117 页第 5、6 题,第 118 页第 13 题和第 119 页第 15 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 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组成、比较、 估计等有关知识,使认识条理化、系统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主动参与复习,对知识有个系统的掌握。 难点: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组成、比较、估计等有关知识。 教法:组织指导。 学法:独立练习,回忆交流。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师复 备栏或 学生笔 记 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 116 页第 4 题,第 117 页第 5、6 题,第 118 页第 13 题和第 119 页第 15 题。 (二)、复习并检查,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 1、读出下列各数。 2563 2506 2056 2560 9080 (1)说一说多位数的读法,特别是中间有零的读法。 (2)说出以上各数分别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 成。 (3)练习: 8469=( )+( )+ ( )+ ( ) 5030=( )+( )+ ( )+ ( ) 4106=( )+( )+ ( )+ ( ) 2、数的写法。 六千 写作:( ) 二千九百 写作:( ) 七百八十 写作:( ) 五千零六 写作:( ) 四千零九十三写作:( ) 七千七百零三 写作:( ) 3、问题:回忆一下,我们学了万以内数的哪些知识?(万以内数 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 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三)1、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来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万以内的数 的认识)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1、 复习读数:你认为读数要注意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追问:“10000”怎么读?为什么读作“一万”? “ 6006”怎么读?四位数中间的两个 0 怎么读? (1) 在汇报的过程中,巩固了读数的方法。在追问中,结合实例 复习读数。 (2) 你能读一读下面各数吗? 长江全长 6300 米,实验学校为“希望工程”捐款 6405 元。 一个果园有果树 3994 棵,一本故事书有 305 页。 小华 3 分钟踢毽子 294 个,一台健身器的价格是 2950 元。 (3) 说一说多位数的读法,特别是中间有零的读法。 填空: 读数时,从( )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 ),百位上 是几就读( );中间有一个或两个 0,( ), 末尾的 0( )。 小结注意点,复习读数的方法。 2、复习写数。 (1)写出下列各数。 二千七百 四百六十 三千零八十九 六千零五 二千八百零六 (2)老师想把 9920 记录在黑板上,谁能告诉我该怎么写? 边倾听边板书: 千 百 十 个 位 位 位 位 9 9 2 0 (3)你们的脑海里是不是都有一张数位顺序表? (师生齐读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 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完整地写 出数位顺序表。 (4)小结写数的方法: 从( )写起,哪一位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 )上写 0。 (5)完成练习二十二第 4 题。 3、复习其它: 除了读数、写数,你还能介绍 9920 这个数的哪些知识呢? (学生思考片刻后,指名汇报以下知识点)。 随着学生回答顺势教学: ①组成。生答:它是由 9 个千、9 个百、2 个十组成的。 追问:这两个 9 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 师小结:数字所在的位置不一样,表示的意思也不一样! ②计数单位。生答:万位上的记数单位是万,千位上的是千…。 师小结:是的,不同数位上的记数单位是各不相同的! ③口算。生答:9000+900+20=9920 师小结:根据数的组成可以口算整千、整百、整十数。 ④近似数。生答:9920≈9900 或 10000。 师小结:根据实际需要,可以看作最接近的整百、整千或整万数。 ⑤数数。生答:9920 的相邻数是 9919 和 9921。 追问:谁听得出他是怎么数的?(1 个 1 个数)你还会几个几 个地数?(2 个、5 个、10 个、100 个、1000 个…) 听清要求,数数练习:(开火车数)10 个 10 个地从 9920 数到 10000;1 千 1 千地从 10000 倒着数到 1000。 ⑥ 大小比较。生答:9919﹤ 9920﹤ 9921。 追问:你能找到更大的四位数吗?复习 9999,1000,10000 特 殊数。 那么六个数呢,你能按一定顺序给它们排排队吗? 拿出卡片比大小。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学生汇报,屏幕出示: 589﹤ 5199﹤ 6006﹤ 6080﹤ 9920﹤ 10000。(从小到大) 10000﹥ 9920﹥ 6080﹥ 6006 ﹥5199﹥ 589。(从大到小) 追问一生:你排得最快,有什么窍门吗? 引导全班学生小结复习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 1.在计数器上把下面各数表示出来,并说出各数的组成。 例如: 2700 是由( )个千、( )个百组成。 1458 3008 4060 8000 10000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 5 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二十二第 6 题。 写出红色数的近似数,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4、完成练习二十二第 13 题。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5、完成练习二十二第 15 题。同学们举行跳远比赛,每人跳 3 次, 取最远的作为成绩,有三个同学 3 次的跳远情况如下,你能排 出他们三人的名次吗?你是如何排出他们的名次的? 6、直接写出得数。 400+300= 5000-3000= 99+1= 1000-1= 1000-240= 450+540= 1001-1= 999+1= 5600-5000= 7000+600= 350-120= 89+2= 7、写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 4301( ) 798( ) 9998( ) 674( ) 8、填空题. (1)207 读作( ) (2)八百零三 写作:( ) (3)375 是由(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4)九百六十一 写作:( )。 (5)从 996 往后接着数 5个数( )、( )、( )、( )、( )。 (6)最大的三位数是( ),最小的四位数比最大的三位数多 ( )。 9、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5431=5000+400+30+1 286=( )+( )+( ) 7560=( )+( )+( ) 2048=( )+( )+( ) 8009=( )+( ) 3070=( )+( ) 10、80 里面有( )个十。 190 里面有( )个十。 11、用三张数字卡片,可以排出( )个不同的三位数,把它们写 出来是( ) 其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12、填空。 (1)10 个一百是( ),10 个一千是( ),十万里面有( ) 个一万,一千里面有( )个十。 (2)从右边起百位是第( )位,右边起的第五位是( )位, 千位是第( )位。 (3)8008 这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上的 8表示 8个( ),第四 位上的 8表示 8个( )。 (4)892 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10000 是( )位数, 最高位是( )位。 (5)用 5、0、3、9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是( ),最小的四 位数是( )。 (6)按顺序,找规律填数。 102、____、100、____、____、97、____。 190、____、____、160、____、____、____、120、____、____。 5000、____、6000、____、7000、____、____、____、____、9500。 13、读写出下面各数。 4050 读作:( ) 6009 读作:( ) 二千零六 写作:( ) 五千八百七十二 写作:( ) 5个百和 8个十是( ),1个千、2个百、3个十和4个一是( )。 六个一、八个千是( ),一个万是( )。 14、在( )里填上“>”、“<”或“=”。 1000( )999 99( )101 1111( )9999 999( )1001 1010( )999+1 99( )100-1 1001-1( )999+1 15、在( )里填上“+”、“-”、“×”或“÷”。 45( )5=3( )3 6( )7=20( )2 27( )9=87( )24 48( )6=27( )19 16、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1)1090 1009 1100 1909 (2)9999 8900 9990 8909 10000 四、合作考试(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 生交流) 1、猜数游戏:请学生把答案写在题卡上,然后一起举起来。 (1)一个数千位上和十位上都是 6,其余各位是 0。 (2)比 3999 大 2 的数。 (3)2 个千、3 个百、2 个一组成的数。 (4)比最大的四位数少 3 的数。 写出来后读一读。 2、请你用 0、7、3、1 这几个数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和一个最小 的四位数,再读出来。还能写出多少个四位数,写出来后再读一读, 再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3、在( )里面最大或最小能填什么数? 3( )34<3516 2000>( )999 6895<689( ) 75( )2>7580 ( )300<4300 4048>4( )08 五、预习: 课本第 117 页第 7 题,第 119 页第 17 题。 六、板书设计: 万以内的数的认识 教学反思: 二年级 数学学科(下)第 10 单元导学指导案 课题:克和千克 课型 :复习课 课时: 第 6 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 117 页第 7 题,第 119 页第 17 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 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 克和克,确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学生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建立 1 千克和 1 克的概念。 难点: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教法:引导建构。 学法:独立练习。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师复 备栏或 学生笔 记 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 117 页第 7 题,第 119 页第 17 题。 (二)、复习并检查,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 1、在( )内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小明的体重是 35( )。 一个鸡蛋重 50( )。 一袋盐重 500( )。 一头猪大约重 130( )。 一个苹果重 150( )。 小明的妈妈的体重是 50( )。 一支铅笔长约 16( ),重约( )。 2、判断。 (1)10 千克铁比 10 千克棉花重。( ) (2)一个乒乓球约重 3 克。( ) (3)小明今年 7 岁约重 2 千克。( ) (三)1、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来复习跟物体的重量有关的单位:克和千克(板书 课题:克和千克)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一)复习克和千克 1、测量物体的重量用什么单位?(质量单位) 质量单位有哪些?(克和千克) 2、1 克与 1 千克比较,谁重谁轻? 1000 克与 1 千克比较,谁重谁轻?引出:1 千克=1000 克 3、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重量约是 1 克或 1 千克? 1 块口香糖重 1 克,一小袋洗衣粉重 1 千克, 2 袋 500 克的盐重 1 千克。 4、测量物体轻重要用到什么? 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秤。 5、完成练习二十二第 7 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6、完成练习二十二第 17 题。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 1、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有( )和( )做单位。 2、1 千克=( )克。 3、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时,常用( )做单位;称一般物品 的重量时常用( )单位。 4、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枚两分硬币重 1( ) 一袋瓜子重 200( ) 一支牙膏重 150( ) 一头牛重 300( ) 一瓶金龙鱼油重 1000( ) 一只鸽子重 250( ) 一个西瓜重 4( ) 一只蚱蜢重 6( ) 5、 在括号里填上“>”、“<”、“=”: 4 千克( )4000 克 48 克( )2 千克 5200 克( )6 千克—200 克 50 千克( )50 克 900 克( )1 千克 600 克( )6 克+200 克 1000 克铁( )1 千克棉花 6、 填一填 1 千克=( )克 500 克+500 克=( )千克 2 千克=1500 克+( )克 4 千克 50 克=( )克 2500 克=( )千克( )克 500 克+2900 克=( )克=( )千克( )克 四、合作考试(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 生交流) 1、思考: (1)一只小鸡重 500 克,一只大鸡重 2 千克,几只小鸡的重量等 于一只大鸡的重量?学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 (2)2 千克里面有几个 500 克? 2、解决问题 (1)一只小狗 9 千克,一只山羊和两只小狗一样重,一只山羊多 重? (2)妈妈买了 1 千克冰糖,煮咖啡用了 200 克,做绿豆汤用了 500 克,还剩多少克?(两种方法解答) (3)爷爷收到了一封信,看了之后却笑得直不起腰来,我们也来 看一看,读一读这封信: 亲爱的爷爷:您好!今天是我十岁生日,我身体特别棒,体重已达 50 克,每天早上能吃掉 30 千克的鸡蛋,今天爸爸给我买了一个 300 千克的蛋糕,妈妈领我看了世界上最小的蜂鸟,大约只有 2 克重, 我还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大约有 100 克重。 五、预习: 课本第 117 页第 7 题,第 119 页第 17 题。 六、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 质量单位 1 千克=1000 克 教学反思: 克和千克练习题(一) 1、1 千克=( )克 1 千克=1 公斤=( )斤 500 克+500 克=( )千克 2 千克=1500 克+( )克 2、一头牛 250( ),一袋盐 500( ),一本书 500( )。 一把雨伞 400( ),一袋大米 50( ),一个足球 200( )。 一袋奶粉 500( ),一瓶墨水 50( ),一支牙膏 25( )。 3、一个 5 分硬币重 1 克,( )个 5 分硬币重 10 克。 4、1000 克比 700 克多( )克,1 千克 300 克=( )克 5、你妈妈体重是( )千克,你爸爸体重是( )千克。 6、1000 克铁比 1 千克棉花重,对吗?( ) 7、2030 千克比 2000 千克多( )千克,1 袋白糖重 1( )。 8、一个苹果重 200 克,( )个苹果 1 千克。 9、按从重到轻排列。 600 克 1 千克 20 千克 3000 克 ( ) >( ) >( ) >( ) 10、改正不对的单位。 小明体重 30 克,他一顿饭能吃 50 千克的包子。 11、一桶油连桶重 9 千克,桶重 100 克,油重( )千克( )克。 12、5500 克-500 克=( )千克,3400 克+600 克=( )千克 13、一头大水牛的体重是 499 千克,大约是( )千克。 克和千克练习题(二) 一、了解下面物品的重量填在( )里。 (1)一个鸡蛋重( ) (2)一块肥皂重( ) (3)一袋白糖重( ) (4)一袋面粉重( ) (5)一袋水泥重( ) (6)自己的体重( ) 二、一支圆珠笔重 9 克,3 支这样的圆珠笔重多少克? 三、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200( ) 5( ) 500( ) 100( ) 四、在○里填上>、<或= 。 (1)4 千克○400 克 (2)6000 克○6 千克 (3)700 克○1 千克 (4)3 千克○2900 克 (5)9 克○11 克 (6)9 千克○5 千克 五、计算 。 (1)1 千克=( )克 (2)4000 克=( )千克 (3)25 千克+10 千克= (4)72 克–32 克= (5)35 千克÷5= (6)6 克×8= 六、应用题。 (1)小辉体重 40 千克,爸爸体重 62 千克,爸爸体重比小辉重多少千克? (2)一袋大米重 100 千克,吃了 45 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3)一筐苹果重 48 千克,分装在 6 个塑料袋里,平均每个塑料袋里放多少千克的 苹果? (4)一辆大卡车一次运苹果 80 筐,一辆小卡车一次运 24 筐,一辆大卡车一次比 小卡车多运多少筐? 克和千克练习题(三) 一、填空题 1、表示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常用( )作单位。表示比较重的物品的质 量,常用( )作单位。 2、1 个 2 分硬币约重 1 克,1000 个 2 分硬币约重( )。 3、1 袋精盐重 500 克,( )袋精盐正好是 1 千克。 4、1000 克=( )千克,1 千克又叫 1( )。 二、填上><= 2 千克○2000 克 950 克○1 千克 6 千克○5999 克 1000 克○1 千克 三、将下面质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600 克、1 千克、400 克、3 千克 四、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一个西瓜重 5( ) 一个冬瓜重 10( ) 一颗糖果重 3( ) 一个鸡蛋重 50( ) 一袋大米重 25( ) 一辆卡车可以装货 50000( ) 3 个苹果重 500( ) 爸爸的体重是 75( ) 一只公鸡重 2( ) 一瓶酱油重 500( ) 五、计算题 60 千克+35 千克= 40 克+38 克= 56 千克÷7 = 6 克×8= 52 克-25 克= 70 千克-42 千克= 六、解决问题 1、一块橡皮重 5 克,6 块这样的橡皮重多少克? 2、小华体重 26 千克,小芳体重 23 千克,小华比小芳重多少千克? 3、小芳抱着两个玩具一起称,共重 30 千克,每个玩具重 2 千克,小芳体重是多 少千克? 4、食堂第一天运来 60 千克大米,第二天运来 40 千克大米,计划这些大米吃 5 天。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 5、一台榨油机每小时榨油 8 千克,这台榨油机已经工作了 7 小时。还要榨多少 千克才能完成 100 千克的任务? 6、一枚 5 分硬币重 2 克,小芳有 4 角钱的 5 分硬币,共重多少克? 克和千克练习题(四) 一、填空。 1、5000 克=( )千克 6千克=( )克 200 克+800 克=( )克=( )千克 2、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个苹果约重 100( ) 一个鸡蛋约重 55( ) 一个铅球重 4( ) 一只母鸡重 4000( ) 一本数学书重 300( ) 3、一袋盐重 500 克,两袋这样的盐重( )克,也就是( )千 克。 4、在○里填上>、<或=。 8000 克○9千克 4千克○4000 克 3 千克○2990 克 1 千克○1010 克 5、5 只面包共重 300 克,一只面包重( )克。 二、选择。 1、18 个鸡蛋大约重 1( )。 A、克 B、米 C、千克 2、1千克沙子的重量( )1000 克棉花的重量。 A、> B、< C、= 3、1杯水重 240 克,10 杯水重( )克。 A、240 B、2400 C、24 4、买 1千克香蕉需要 3元钱,现有 15 元钱,可买( )千克的香蕉。 A、5000 B、5 C、500 三、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7000+600= 62÷7= 78÷8= 2700-700= 14÷3= 54÷9= 65+40= 900+100= 1 千克+2千克= 50 千克-20 千克= 1千克-700 克= 2、列竖式计算。 66÷8= 56÷2= 25÷3= 29÷3= 四、列式计算。 1、45 里面有几个 5? 2、被除数是 48,除数是 5,商几余几? 五、连一连。 一只梨 一只母鸡 一头牛 一只羊 一枚 2分硬币 200 千克 35 千克 5克 160 克 3 千克 六、解决实际问题。 1、小冬用 20 元钱买 8千克西瓜,找回 4元,每千克西瓜多少元? 2、爸爸买回 3000 克豆油,吃掉 1000 克后,又买回 2000 克菜油,还有油多少千 克? 3、食堂原有大米 1300 千克,吃掉 300 千克,还剩多少千克?后来又买来 1000 千克,现在食堂有大米千克? 4、有两杯水,第一杯水重 240 克,第二杯水比它重 200 克,第二杯水重多少克? 两杯水共有多少克? 5、一筐梨重 48 千克,4个人合买一筐,每千克梨 2千克,每人应付多少元? 6、妈妈买了一个大面包,重 190 克,还买了 4个小面包,每个重 50 克,这些面 包共重多少克? 第 1单元 单元分析 内容及简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 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 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 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 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 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 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 的分析。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约 3 课时。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 (第 1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 课题:数据收集整理(1) 课型 : 新授探究课 课时: 第 1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2页例 1,练习一第 1、2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 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 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学习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 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等。 教师复备 栏或学生 笔 记 栏 教法: “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 。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 2页例 1的内容。 (二)、复习并检查(温故)。 1、把口诀补充完整。 ( )六二十四 三( )十八 五( )三十 二( )十八 二( )十六 五( )二十五 ( )六十四 四( )二十 2、二、根据口诀写出乘法算式。 七八( ) ( )七四十二 六( )五十四 八九( ) 七九( ) (三)1、引入课题: 1、你们喜爱运动吗?你们都喜欢那些运动呢? 学生:跳绳、踢毽子…老师贴出相应的文字卡片。 2、这么喜欢运动,现在天气这么好,来组织个比赛,好吗?(出示课件)可是这 么多运动项目,你想组织什么比赛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意见不一致) 3、意见不一致,这该怎么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老师适时导入) 4、收集整理一下数据,收集整理什么数据呢?(学生:最喜欢的运动) 5、引入新课:数据收集整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 校服的颜色吗?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 订做校服,有下面 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课件出示红、黄、蓝、白)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 少,应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9 6 15 8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1)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 (2)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 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3、交流解惑 呈现每个组总结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组内交流、组际解疑,老师进行点拨。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监测达标)。 1、第 3页做一做 2、第 4页练习一第 1、2题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一、下面是张老师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的业余生活情况统计表 活动项目 看书 看电视 旅游 体育运动 其他业余活动 人数 14 10 8 4 2 (5) 最喜欢( )的人多,喜欢( )的人少。 (6) 最喜欢看书的比最喜欢旅游的多( )人。 (7) 最喜欢看电视的比最喜欢体育运动的多( )人。 (8) 这个班一共有( )人 二、气象小组把 6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 (第 1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 课题:数据收集整理(2) 课型 : 新授探究课 课时: 第 2课时 (1) 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天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 天气名称 晴天 雨天 阴天 天数 (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个月中( )的天数最多,( )的天数最少。 (3) 这个月中阴天有( )天。 (4) 这个月中晴天比雨天多( )天。 (5) 这个月中阴天比雨天多( )天。 (6)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五:预习新课 六、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9 6 15 8 (1)全班共有 ( )人。 (2)喜欢( )色的人数最多 。 (3)如果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 )色合适。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 合适吗?为什么? 教学反思: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3页例 2,练习一第 3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 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正” 字、画“√”、画“○”等方法收集数据。 教师复备栏 或学生笔 记 栏 2、会用单式统计表记录收集到的数据,并能够做出合理的预测。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与合作意识 。 学习重点:会用“正”字、画“√”、画“○”等方法收集数据,并用统计表 记录收集到的数据 学习难点: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等。 教法: “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 。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 3页例 2的内容。 (二)、复习并检查(温故)。 1、口算 5×8= 6×4= 7×3= 5×6= 4×8= 5×2= 2×3= 7×7= 9×6= 2×8= 5×4= 6×7= 4×3= 3×6= 7×8= 2.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将结果填到下表中。 食物 汉堡包 薯条 牛奶 雪糕 鸡翅 人数 15 人 8 人 12 人 9 人 13 人 (1)我最喜欢( )。 (2)喜欢( )的人数最多。 (3)喜欢( )的人数最少。 (4)选择汉堡包的有( )人。 (5)选择雪糕的有( )人。 (6)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引入课题:昨天,我们经历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学习了一 些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要求能根据简单的问 题,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将数据记录在简单的统计表中。 板书课题:数据收集整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师: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帮忙,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科代表。 课件出示评选条件: 1、数学成绩优秀。 2、数学成绩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数学成绩。 3、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为数学老师服务。 1、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1)收集数据。 提问: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课件出示小精灵 的话: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能担任科代表。 (2)学习记录方法。 教师将收好的纸张放在讲台桌上。 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数量? 完成统计表。 姓名 张三 李四 票数 2、教学例 2。 (1)同学们,光明小学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某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 选一位参加比赛,他们也是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参加比赛。 课件出示投票结果。 (2)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 姓名 王明明 陈小菲 票数 15 22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谁参加比赛? 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 三、 自主练习、达成目标(监测达标)。 1、第 4页练习一第 3题。 2、第 6页成长小档案: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下表是二(2)班学生每天看电视时间情况统计表: 时间 30 分以下 30 分——1小时 1小时以上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 (第 1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 课题:数据收集整理练习 课型 : 复习课 课时: 第 3课时 人数 正正 正正正正正正正 正 (1)每个“正”字表示几个人? (2)这个班有多少名同学? (3)根据上面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下表是 11 月二(2)班在学校图书室的借书情况: 种类 连环画 故事书 科技书 其他书 数量 35 本 20 本 10 本 15 本 (1)哪种书借得最多? (2)11 月二(2)班在学校图书室共借书多少本? (3)学校图书室要买一批新书,你有什么建议? 五、预习新课 六、板书设计:数据收集整理 姓名 王明明 陈小菲 票数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 )参加比赛。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 教学反思: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5、6页,练习一第 4-7 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 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教师复备栏 或学生笔 记 栏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 2、使学生在练习中,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 互促进,掌握本单元内容。 学习重点: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学习难点: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等。 教法: “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 。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 5、6 页的内容。 (二)、复习并检查(温故)。 1、填空题。 1、9和7相乘的积是( ),再减 60 得( )。 2、35 加 19 的和是( ),再减去 40 得( )。 3、100 减去 70 的差是( ),再加上 30 得( )。 2、下面是学生参加校兴趣小组各个项目的人数,请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三)1、引入课题: 春天,是外出的好季节,你们喜欢春游吗?今天二(1)班同学一起去春游。同学 们准备了什么好吃的?你能用什么办法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来。 今天练习有关“数据收集整理”的练习。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一、完成练习一的第 4题。 (1)小组内分工,分发记录单。 种类 面包车 大巴车 小轿车 摩托车 辆数 项目 男生人数 女生人数 总人数 绘画 8 比男生多 14 人 合唱 比女生多3人 9 书法 比女生少4人 22 (2)这个路口 10 分钟内通过的哪种车最多?哪种车最少? 二、完成练习一的第 5题。 讨论:图书室要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 三、巩固迁移 完成练习一的第 7题。 1、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2、哪天卖出的《电视报》的数量最多?哪天最少? 3、你还能发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建议?样?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监测达标)。 30+25+19= 78-39-16= 24+16-14= 90-54-36= 12+18-14= 36-15+23= 四、 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并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 种类 客车 货车 面包车 小轿车 辆数(辆) 20 15 25 40 (1)小轿车比客车多( )辆。 (2)( )最少,( )最多。 (3)货车和面包车相差( )辆。 (4)客车和货车的总辆数和( )同样多。 (5)这四种车一共有( )辆。 2.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将结果填到下表中. 种类 航模组 书法组 羽毛球组 舞蹈组 绘画组 篮球组 围棋组 人数 15 人 8 人 12 人 9 人 13 人 20 人 7 人 (1)我最喜欢( )小组。 (2)喜欢( )小组的人数最多。 (3)喜欢( )小组的人数最少。 (4)选择羽毛球组的有( )人。 (5)选择篮球组的有( )人。 (6)你对学校开展的课外小组有什么好的建议? 3.学校组织过的几次体检?请你根据一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各一个班的情况来回 答问题。 4.2 及以下 4.3~4.6 4.7~4.9 5.0 及以上 一 年 级 (1 )班 2 5 11 29 四 年 级 (2 )班 3 6 12 27 第 2 单元 表内除法(一) 教材分析 六 年 级 (1 )班 5 5 20 18 (1)一年级 5.0 及以上有( )人。 (2)六年级 5.0 及以上有( )人。 (3)四年级 4.2 及以下有( )人。 (4)六年级( )的人数最多。 (5)5.0 的视力是正常的,低于 5.0的一年级的有( )人;六年级的有( ) 人。 (6)从统计表中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4.下面是二年级四个班男、女生人数的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并回答 后面的问题。 (1)男生同样多的班是( ),女生同样多的班是( )。 (2)( )班和( )班的学生人数同样多。 (3)二(3)班比二(2)班少( )人。 五、预习新课 教学反思: 二(一) 班 二(2)班 二(3)班 二(4)班 男 女 班人 数 ( 人 性 别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 识,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 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 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 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 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 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 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 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 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间:约 10课时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 (第 2单元 表内除法(一)) 课题:平均分(1) 课型 : 新授探究课 课时: 第 1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教师复备栏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7-9 页例 1、例 2和“做一做”以及练习二第 1、2、3 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 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学习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会平均分的含义,熟悉平均分的方法。 学习难点: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0 张正方形卡片、15 个○卡片、20 根小棒 教法: “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 。 或学生笔 记 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第 7-9 页例 1、例 2页内容。 (二)、复习并检查(温故)。 1、我能快速写出得数。 7×8= 8×9= 9×6= 4×7= 5×8= 9×4= 6×5= 8×8= 8×6= 9×9= 2、在 里填上“+-×”号。 25 5=20 3 3=6 18 3=15 2 2=4 16 6=10 2 3=6 3 8=24 25 13=12 (三)1、引入课题: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 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1、教学例 1,引入“平均分”。 师:用小棒代替糖果,请把 6颗糖分成 3份 (1)分组动手分一分。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2)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那种分法最好,为什么? 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 像这种分法: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3)谁来说说什么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做一做”。 问:哪些分法是平均分?为什么? (2)让学生用 10 张正方形卡片代替糖果,分一分。分好后,同桌检查并按分 的结果填空。 3、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材第 9页例 2提出:把 18 个橘子平均分成 6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 18 个橘子平均分成 6份,可以每次每份 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 12 瓶矿泉水平均分成 3份的任务。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监测达标)。 1、练习二第 1—4 题。 2、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填一填。 (1)每份分得同样多,叫( )。 (2)把 9 个面包平均分成 3 份,每份有( )个面包。 (3)把 10 个橘子平均分成 5 份,每份有( )个;如果平均分成 2 份, 每份有( )个。 (4)把 15 瓶矿泉水平均分成 3 份,每份有( )瓶。 (5)有 14 根小棒,平均分成 7 份,每份有( )根小棒。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 (第 2单元 表内除法(一)) 课题:平均分(2) 课型 : 新授探究课 课时: 第 2课时 (6)有 10 个圆卡片,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有( )个圆卡片。 (7)有 8 块糖,平均分给 4 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 )块。 (8)有 15 个●,每 3个一份,可以分成( )份。 (9)、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一份是( )。 五、板书设计: 平均分(一)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六、预习新课 教学反思: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10 页例 3 和“做一做”。用红 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学习重点: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学习难点: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片,小棒。 教法: “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 。 教师复备栏 或学生笔 记 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第 10 页例 3内容。 (二)、复习并检查(温故)。 1、我能快速写出得数。 com 4×2= 4×3= 5×2= 8×2= 2×3 = 8×4= 9×2= 2×4= 9×9= 6×3= (三)引入课题: 1、根据要求圈一圈。 (1)把所有 平均分成 5 份 (2)把所有 平均分成 2 份 2、根据要求画一画,填一填。 (1) 把( )个梨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个。 (2) 把( )个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个。 3、(强调“平均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果冻吗? 2、出示分果冻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瞧!图中的小朋友也要分果冻啦!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 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例 3主题图。 2、分组探讨解决“能分几份”。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分果冻的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学生 分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4、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 8里面有几个 2,8里面有 4个 2,就能分成 4份。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监测达标)。 1、课本第 10 页的“做一做”。 2、练习二第 5—9题。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把 8个▲平均分成 4份,每份( )个。 把 8个▲平均分成 2份,每份( )个。 2、有 18 个蘑菇,每 3个蘑菇是一份,可以分成( )份。 3、有 18 块糖,平均分给 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 )块糖。 4、有 14 只乒乓球拍,每两只乒乓球拍是一副,可以分成( )副。 5、用 15 个方木块摆 5 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 )个木块。每 个长方体用 3个木块,可以摆( )个长方体。 6、有 12 个小朋友在做游戏。 (1)平均分成 4 组,每组( )个小朋友。 (2)每 4 个小朋友一组,可以分成( )组。 五、板书设计: “平均分”(二) 8 个果冻,每 2个一份,能分成( )份。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 8里面有几个 2。 8里面有 4个 2,就能分成 4份。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 (第 2单元 表内除法(一)) 课题: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课型 : 新授探究课 课时: 第 3课时 六、预习新课 教学反思: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13、14 页例 4、例 5以及练习 三第 1-4 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 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学习重点: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学习难点: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形纸片。 教法: “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 。 教师复备栏 或学生笔 记 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 13、14 页例 4、例 5内容。 (二)、复习并检查(温故)。 1、我能快速写出得数。 3×4= 6×5= 6×6= 2×4= 5×5 = 6×6= 3×2= 2×5= 3×4= 6×2= 1×2= 2×3= 6×3= 4×5= 2×4= 2、8 朵玫瑰花,每 2朵插在一个花瓶里,需要几个花瓶? 3、用 20 根小棒平均分成 2份、4份、5 份、10 份,每份各是多少根?你知道 怎么分吗? (三)1、引入课题: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平均分,今天进一步学习除法 的含义及读写法。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一)、课件出示情景图 再出示题目:把 12 个竹笋平均放在 4个盘子里,每 盘可以放几个? 提问:平均放在 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学生独立分竹笋(用纸片代替),然后汇报自己的分法和分的结果。 小结:把 12 个竹笋,放在 4个盘子里,就是把 12 个竹笋平均分成 4份,每份 是 3个。 教师:像这样把 12 个竹笋平均放在 4个盘子里,或把 15 个橘子平均分成 5 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 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 号是“÷”。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 要对齐。 2、出示书上例题 4。 教师:“把 12 个竹笋平均放在 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 样列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 个)把 12 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 12 平均分成几份?(4 份)把 4 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是 3)把 3 写在等号的后面。 ④教师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⑤教师:12÷4=3 这个除法算式。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表示把 12 平均分成 4份,每一份是 3。” 这个算式读作:12 除以 4等于 3。 ⑥让学生自己说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 3、出示例 5:20 个竹笋,每 4个放一盘,能放 5盘。 20÷4=5 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20 除以 4等于 5)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4、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请帮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各取个名字。 20 ÷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 5、思考:例 4,例 5这两个问题为什么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监测达标)。 1、课本第 13 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课本第 14 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有( )个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个。算式是( ) 2、 有( )个 ,平均分成( )份,每份有( )个。算式是( ) 3、先补全口诀,再根据口诀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三六( ) ( )五得五 四( )二十四 4.25÷5=( ) 想:五( )二十五,商是( ). 24÷3=( ) 想:三( )二十四,商是( ). 36÷4=( ) 想:四( )三十六,商是( ) 五、板书设计: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 (第 2单元 表内除法(一)) 课题:练习三 课型 :复习课 课时: 第 4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 12÷4=3 20÷4= 5 : : : : 除 被 除 商 号 除 数 读作:12 除以 4等于 3。 数 六:预习新课 七:教学反思: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15-17 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 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除法,弄清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熟练掌握除法中两种不同的分法,能正确书写出除法算式。 学习重点: 1、查漏补缺,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综合能力。 学习难点: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会看图写除法算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师复备栏 或学生笔 记 栏 教法: “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 。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 15-17 页的内容。 (二)、复习并检查。 1、读出下列各算式,并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8÷2=4 20÷5=4 35÷7=5 2、分一分,填一填 10 根小棒,每 5根一份,分成了( )份。 10 根小棒,平均分成 2份,每份( )根。 (1)分一分,写出算式。 (2)比一比,你发现了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3)说出写出的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小结:把一个数平均分,求每一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求分成几份,也可以 用除法。 (三)1、引入课题: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 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 能否举出例子来?(板书课题:练习三) 2、学生举例。 3、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 1题: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 8 名学生来抽卡片,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 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练习三第 2题: 学生动手摆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 3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4、引导学生完练习三第 4、5题: 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5、引导学生完练习三第 6题: 先让学生读题,再让学生动手写算式,最后让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 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6、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 7题: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完成。 7、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 8题: (1)、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汇报算式的意义。 8、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 9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指名汇报是怎样计算的? 9、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 10 题: (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10、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的思考题 11 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算式的意义。 (2)、全班交流汇报。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监测达标)。 1、写出除法算式。 (1)、8除以 4等于 2。 (2)、把 15 个苹果平均分成 3份,每份是 5个。 2、6只猴子分 18 根香蕉,平均每只猴子分到( )根。 □÷□=□ 3、小白兔分 12 个蘑菇: (1)、平均分给 2只小白兔,每只分到( )个蘑菇。 □÷□=□ (2)、平均每只小白兔分 3个蘑菇,可以分给( )小白兔。 □÷□=□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4×5=20 20÷5=4 想:(四)五二十,商是 4.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 (第 2单元 表内除法(一)) 课题: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1) 课型 : 新授探究课 课时: 第 5课时 20÷4=( ) 想:四( )二十,商是( ). 2. 12÷2=( ) 想:二( )十二,商是( ). 12÷6=( ) 想:( )六十二,商是( ). 24÷4=( ) 想:四( )二十四,商是( ). 24÷6=( ) 想:( )六二十四,商是( ). *3、在( )里填上“>”、“<”或“=”。 5 ( ) 20÷5 30÷6( ) 6 40( )6×5 12÷3 ( ) 5 6( )36÷6 20 ( )4×5 五、预习新课 六、板书设计: ↗( )个为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平均分→被除数÷除数=商 ↘平均分成( )份,每份几个? 教学反思: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18、19 页例 1、例 2 和做一做以及练习四第 1-4 题。用红 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掌握用 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 师 复 备 栏 或 学 生 笔 记 栏 2、体会乘法与除法运算的区别与联系。 3、会运用乘法或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掌握用 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法: “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 。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 18、19 页例 1、例 2的内容。 (二)、复习并检查。 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6×2= 4×3= 2×5= 3×3= 2、填空。 2×( )=4 3 ×( )=6 4×( )=8 ( )×3=12 ( )×4=20 5×( )=15 说一说( )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3、把 12 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 (三)1、引入课题: 在前面我们学习过的除法算式中,都是通过平均分来计算除法的商,这种方法比较 麻烦,有没有更好的计算方法呢?(板书课题:用 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1、引出除法算式 12÷3。 呈现例 1 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事。 提出第(1)个问题(12 里面有几个 3):12 个桃,每只小猴分 3个,可以分给 几只小猴? 请学生列出除法算式:12÷3。 2、探讨计算方法。 (1)引导: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问题。如果不 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请各小组探讨计算方法。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计算方法。 (3)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并且,突出强调: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3、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 (1)让学生列出算式。 (2)请学生用乘法口诀想:商几?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想商的过程和使用了哪句口诀。 (4)交流想商的过程。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求 12÷3 的商,想 3和几相乘得 12,因为三(四)十二, 所以商是 4。 4、教学例 2. (1)、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2)、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你会列式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4)、小结: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监测达标)。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 18 页的“做一做”。 (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 19 页的“做一做”。 要求学生说出求商的口诀及商。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在○里填上“﹥”“﹤”或“=”。 12÷6○8÷2 18÷2○2×4 8÷1○5÷5 5×2○16÷2 15÷3○5×1 12÷3О8÷2 5×5○25+25 4×7○30-2 18÷2○36÷4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 (第 2单元 表内除法(一)) 课题: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2) 课型 : 复习课 课时: 第 6课时 2. *3、列式计算 (1)24 里面有几个 4? (2)被除数是 15,除数是 3,商是多少? (3)把 20 平均分成 4份,每份是多少? (4)18 除以 6等于多少? 五、预习新课 六、板书设计: 用 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2÷3=4 24÷4=6 三(四)十二,商是 4 四(六)二十四,商是 6 用乘法口诀求商比较简便,除以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 教学反思: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20-21 页练习四。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 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教 师 复 备 栏 或 学 生 笔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用 2~6的乘法口诀进行一些 比较简单的除法计算(被除数不超过 36)。 学习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 系。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法: “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 。 记 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 20-21 页练习四的内容。 (二)、复习并检查。 1.按顺序背乘积不大于 36 的 2~6 的乘法口诀。 2.二( )得八 二( )一十 ( )六十二 三( )得九 ( )三得六 三( )十二 3.读出下面各除法算式,并说出每个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每个除法算式表 示的意思。 9÷3=3 8÷4=2 12÷3=4 l2÷6=2 (三)1、引入课题:同学们,根据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你们学会了吗?要想又快 又准确地利用乘法口诀求商,必须熟记乘法口诀,我们先来一起回忆所学过的乘法 口诀好吗?(板书课题:练习四) 2、师生共同回忆学过的乘法口诀。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1、课件出示第 5题。 (1)、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图中正在进行趣味运动会的比赛,每组有 5 人,共有 4 组小朋友在比赛,一 共有 20 人参加比赛。) (2)、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说说算式的含义。 (5×4=20(人),含义是每组有 5 人,共有 4 组小朋友参加比赛,求一共有多 少小朋友参加比赛,就是求 4个 5是多少,根据乘法口诀“四五二十”很容易计算 出结果。) (3)、谁能根据这幅图中的信息,写出除法算是呢?说一说你的想法。 ①、有 20 个小朋友参加比赛,每 5 人一组,求可以分成几组,就是求 20 里面有几 个 5,20÷5=?根据“四五二十”这句乘法口诀就能算出商是 4。 ②、有 20 个小朋友参加比赛,平均分成 4组,求每组有几人,就是把 20 平均分成 4份,求每份是多少,20÷4=?根据乘法口诀“四五二十”知道商是 5。) 2、通过刚才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2)、小结:乘法口诀不仅可以用于计算乘法的积,还能帮助我们快速地计算除法 的商。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监测达标)。 1、教材练习四的 1—12 题。 2、列式计算。 (1)、除数是 4,被除数是 24,商是多少? (2)、15 里面有几个 3? (3)、把 30 平均分成 6份,每份是多少?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1)20 个同学做手工艺品,平均分成 4组,每组( )人。 (2)1只猴子能吃 6个桃子,30 个桃子够分给( )只猴子。 (3)大象一次可以运 3根木头,15 根木头需要运( )次。 *(4)、6的 5倍是( )。 2、脑筋转转转,答案全发现。 (1)平均每只信鸽送 6封信,4只信鸽可以送( )封信。 A.4×6=24 B.24÷6=4 C.24÷4=6 (2)有 30 棵柳树,平均栽成 5行。与 30÷5=6 相对应的问题是( )。 A.平均栽成几行? B.有多少棵柳树? C.每行有几棵? 3、看图列式解决问题。 (1) 平均每个蘑茹屋里住几只小兔子?如果每 6只住一个蘑菇屋,需要几个蘑菇屋? (2)妈妈带了 36 元钱,能买几件 ? 4、游乐场。 (1)30 个人坐转椅,每人坐一次,几次能坐完? (2)30 个人坐摩天轮,每人坐一次,几次能坐完? 绿 色 圃 中 小 学 教 育 网 h t t p : / / w w w . l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 (第 2单元 表内除法(一)) 课题: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型 : 新授探究课 课时: 第 7课时 五、预习新课 六、板书设计: 练习四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 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把一个数按每份是多少分,求分的份数。→用除法计算 计算时都可以用乘法口诀。 教学反思: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23 页例 3以及练习五。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 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 教 师 复 备 栏 或 学 生 笔 记 栏 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体会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3、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学习难点:体会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法: “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 。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 23 页例 3以及练习五的内容。 (二)、复习并检查。 1.说一说平均分是怎样分物品的。 2.操作练习。 (1)拿出 8根小棒平均分成 2分,每份是多少?让学生动手分并问:用什么方 法计算?怎样列式? (2)拿出 8根小棒每 4根分成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让学生动手分并问:用 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3)观察两个算式一样吗?为什么? (三)1、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见过蚕宝宝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 15 只可 爱的蚕宝宝,要请同学们给它们分别安排好住的地方。(板书: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1、出示例 3主题图。 (1)、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2)、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3)、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①、平均放到 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 ②、每个纸盒放 5只,需用几个纸盒? (4)、这 2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试着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样计算的理由。 (5)、你能说出表示的意思吗?通过解答这 2道题,和你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 2、比较上面两道题,你能发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 汇报交流: 不同的地方:一个条件不同、问题不同、结果不同。 相同的地方:说的事件相同、计算方法相同,有一个条件相同,所用的口诀相同。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监测达标)。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的 1—4题。 (1)、请学生观察情境图,鼓励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 (2)、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 (3)、教师巡视、指导。 2、做完的同学选择一道题和同桌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解决问题。 (1)水果店有 3筐苹果,梨的筐数是苹果的 5倍。把这些水果平均每 6筐装一辆车, 需要几辆车? (2)学校一共有 30 本书,平均分给 5个班级,每个班级分几本? (3)、曾老师买羽毛球,买了 3筒,共有 18 个羽毛球,每筒有多少个羽毛球? 绿 色 圃 中 小 学 教 育 网 h t t p : / / w w w . 五、 预习新课 六、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平均放到 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15÷3=5(只) 15 只蚕宝宝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 (第 2单元 表内除法(一)) 课题:练习五 课型 : 复习课 课时: 第 8课时 ↗每个纸盒放 5只,需用几个纸盒? →15÷5=3(个) 教学反思: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24-25 练习五的 3-9 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 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让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所学的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做题认真、细 心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法: “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 。 教 师 复 备 栏 或 学 生 笔 记 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 24、25 页练习五 3-9 题的内容。 (二)、复习并检查。 1、我能写出除法算式。 (1)把 20 平均分成 4份,每份是 5。 (2)12 支铅笔,每 3支一份,分成了 4份。 (3)除数是 8,被除数是 16,商是 2。 (三)引入课题: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身边找一找与数学有关 的问题,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学生 举例)你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学生回答。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1、练习五第 3题。 (1)出示情景图,学生看图,想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比较这两个问题,你发现了什么? (3)独立完成,汇报。 师强调:只有平均分才能用除法,做题时一定要看清楚。 2、练习五第 4题。 独立思考完成并汇报。 3、练习五第 5题。 (1)引导学生看图思考,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说说题意及解题方法和结果。 4、练习五第 6题。 引导学生看清表格,比一比谁算得对,算得快。 5、练习五第 7题。 自己填在书上并汇报。 6、练习五第 8题。 引导学生看图,弄清楚问题,在思考如何解。 7、练习五第 9题。 独立完成并汇报。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监测达标)。 1、看图列式计算。 (1) (2) ÷ = ÷ = 口诀: 口诀: 2、解决问题。 (1)每件衣服上缝 3个 ,这些 能缝几个衣服? (2)把这些 平均缝在 6件衣服上,每件衣服缝几个 ?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看图根据问题列式计算。绿色圃中小学教育 一共有多少个长方形?如果每 4个长方形组成 1个图形,可以组成几个图形? 2、文化用品商店。 (1)8元可以买 2个 ,20 元可以买几个 ? (2)2个 价钱可以买 6本 , 多少钱?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 (第 2单元 表内除法(一)) 课题:整理和复习 课型 : 复习课 课时: 第 9课时 (3) 一个 的价钱可以买几个 ? 六、复习 教学反思: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26 页以及练习六。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 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掌握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除法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分析能力。 学习重点: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学习难点:掌握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除法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教法: “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 。 教 师 复 备 栏 或 学 生 笔 记 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 26 页以及练习六的内容。 (二)、复习并检查。 3×2= 2×5= 3×4= 6÷2= 10÷2= 12÷3= 6÷3= 10÷5= 12÷4= 5×3= 5×6= 6×4= 15÷3= 30÷6= 24÷4= 15÷5= 30÷5= 24÷6= (三)1、引入课题:请小朋友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什么的知识?这节课 我们就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1、单元知识整理 (1)、通过这些新朋友,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呢? (2)、学生回忆在“表内除法(一)”这一单元中结识了哪些新朋友。 2、单元复习 (1)、复习除法的意义 出示第一题主题图:比较这两道算式,说明乘法与除法的关系。指名回答,教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板书。 (2)、复习除法计算 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分组进行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说一说你是根 据什么进行口算的。 总结: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3)、复习除法应用题 每位学生拿出 8根小棒,平均分一分后再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分的。 A、谁能把你的分法和算式说给大家听一听。 B、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种分法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在组内交流分的过程和除 法算式。 (4)、小结:这几种分法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监测达标)。 1、在О理填上恰当的运算符号。 18О3=6 30О6=5 30О5=25 4О8=32 18О9=27 2О2=4 24О6=4 4О4=16 20О4=5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有 24 盆花,要把它摆成一个正方形花坛,可以怎么弄?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进行 设计。 先自己设计再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第 3单元 图形的运动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 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 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 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 移、旋转现象。 2、把 16 条金鱼分别放在金鱼缸里,每个缸放 4条,要放多少个金鱼缸? 3、 4、有 3盒小皮球,每盒 4个,把这些小皮球平均分给 2组,每组分得多少个? 5、 4、15 元可以买 5辆小汽车,买 6辆小汽车需要多少元? 5、8个同学做花,每人做 5朵,送了 18 朵给幼儿园小朋友,还剩下多少朵? 五、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乘法计算 乘法口诀 ↘除法计算 教学反思: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 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 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 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情感态度: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 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 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时间安排:约 4课时。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 (第 3单元 图形的运动(一)) 课题: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课型 : 新授探究课 课时: 第 1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28、29 页例 1。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 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在学生的学习 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 学习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习难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 师 复 备 栏 或 学 生 笔 记 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好的一些轴对称图形,每名学生准备一些彩纸和一把剪 刀。 教法: “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 。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 28、29 页例 1的内容。 (二)、复习并检查。 1、脑筋转转转,答案全发现。(在正确的答案的下面画 “√” ) (1)停车场里停了 3排车,每排 4辆。开走 8辆,现在停车场里有多少辆车? 3×4+8 3×8+4 8-4×3 3×4-8 ( ) ( ) ( ) ( ) (2)4×4+7的得数是多少? 44 23 9 32 ( ) ( ) ( ) ( ) (3)42+5×3,这个算式在计算时先算什么? 42+3 42+5 5×3 42×3 ( ) ( ) ( ) ( ) (4)7×8+8与下面哪个式子的结果相同? ho 8 个 8 6 个 8 9 个 7 7 个 8 ( ) ( ) ( ) ( ) (三)引入课题:出示课本第 28 页的主题图,问:这是什么地方?小朋友们在做什 么?像这些小朋友、风筝、观览车等都在运动,从这节课开始学习图形的运动。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引导观察,感知对称。 师: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小蜻蜓、小蝴蝶、树叶都是一家子的呢?(生自 由发言。) 师:同学们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下面,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的左边和 右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给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说得也很有道理。下面,请同学们再想象一下,如果 我们把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对折起来,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师:你们的想法正确吗?我们可以去验证一下。 (让学生用手中的图形对折试一试) 教师小结:如果把一个图形对折以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 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2、剪“轴对称图形”。 师:现在,同学们都知道小蜻蜓、小蝴蝶、树叶为什么在图形王国里是一家的 吧。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师:对称的东西还有很多,(课件出示)比如:我们穿的衣服、用的剪刀和戴的 眼镜,这些东西也是对称的。老师这儿还有一些用纸剪出来的图形,来看看都是些 什么?(出示图片:有衣服、松树、飞机、爱心桃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 形是对称的吗?折折看。 师:看着老师剪出的这些轴对称图形,同学们肯定也想自己动手剪一剪,那么, 请同学们商量商量,如果给你一张纸,怎样才能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播放课件演 示:怎样剪一个轴对称图形。)组织活动:动手剪一个轴对称图形。 然后让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轴对称图形进行展示。(贴在黑板上) 3、认识对称轴。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剪出了这么多美林的轴对称图形,虽然,每个 人剪出的图案不一样,但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轴对称图形的中间都有什么?我们 把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请同学们动手指一指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哪儿?好,下面我们就把 它画出来吧!同学们说说,你觉得该怎么画? 生讨论交流。播放课件演示:画对称轴的方法。 学生用铅笔画出自己剪出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说“生活中的对称”。 师: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轴对称图形。请大家找一找,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生互 相交流。 师:老师今天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轴对称图形,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播放课件)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监测达标)。 1、显身手。(辨对称) 课件出示:判断下列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是的请画出它的对称轴。 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评价。 2、猜图形、画图形。(猜对称) ①出示图形的一半,请学生猜这是什么物体。 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在格子图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完成后请小组交流,你是怎么做到的? 3、找对称轴。(玩对称) 师:看,这是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你们说说, 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吗?那么,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学生利用手中的图形动手折一折,找出它们的对称轴。重点指导圆的折法。) 学生汇报交流,课件演示:长方形有 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 4 条对称轴,圆有 无数条对称轴。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 (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 )。 2、圆的对称轴有( )条,半圆形的对称轴有( )条。 3、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长方形有( )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 ) 条对称轴。 4、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过来,直线两侧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 形就叫做___________,这条直线叫做________. 五、预习新课 六、板书设计: 图形的运动——对称 像长方形、正方形等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 (第 3单元 图形的运动(一)) 课题:平移与旋转 课型 : 新授探究课 课时: 第 2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30、31 页例 2、例 3。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 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实例,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正确判断平移和旋转。 2、利用原有的工具,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3、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学习重点: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学习难点:正确判断、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法: “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 。 教 师 复 备 栏 或 学 生 笔 记 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自学课本第 30、31 页例 2、例 3的内容。 (二)、复习并检查。 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在括号里画“√”。 (三)引入课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游乐场中认识轴对称图形,今天这节课, 我们继续走进游乐场,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一)初步感知 1、播放游乐场动画视频。 提出观察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看看画面上都有哪些物体在运 动,它们是如何运动的? 提问:这些项目大家都玩过吗?谁能来玩一玩?(引导学生用手势、身体来模仿这 些玩具的玩法。)学生不能用手势等来表演时,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示。 2、这些玩具的运动方法相同吗?你们能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试着将它们分类 吗?(学生汇报的结果可能分成两类。一类是缆车、滑滑梯;另一类是旋转飞机、 风车。) 学生汇报分类的结果,并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3、谈话:你们不但观察的认真,而且还会分类。像缆车、滑滑梯这样的运动叫平移。 像旋转飞机、风车这样的运动叫旋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两种运动。 (二)、互动探究 1、生活中的平移。 谈话: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像 缆车是向前平移,滑滑梯是向斜方向平移,你瞧,这里有一个观光电梯,它是什么 运动?(平移) 师:说得真棒,如观光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 平移。只要是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谈话: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平移现象,(教师走到窗户旁)你瞧,老师把 窗户打开,这个推开窗户的运动是什么现象? 对了,这是平移,那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吗?举例说说。 让学生先说给同组的同学听,再指名回答。 师: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想)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 2 步,向右平移 2步。真棒!请坐。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你能用你桌面上 的物体做做平移运动吗?(学生边说边做。) 2、移移看。 (1)课件出示例 2的房子图。谈话:这里有几座小房子,哪几座小房子能通过 平移相互重合?让我们一起来移移看!(课件中小房子整体移动。)再问,小房子是 朝哪个方向移动的?(向上平移)移动了多远?(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向上或向左 等) 谈话:说得真棒,瞧!(课件出示移动)小房子平移重合在一起。 (2)画一画。谈话:如果要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同 学们,快来移移看!剪下教材第 121 页的学具,小组合作,沿着直线排一排,画一 排小汽车。 3、生活中的旋转。课件出示例 3 (1)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平移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你们真是聪 明的孩子。在游乐园里,我们还见到了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师: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 听听,然后汇报。) 小结:像钟面的指针、风车、螺旋桨,它们都绕着一个点(一个中心)移动, 这样转动的现象,都是旋转现象。板书揭示课题:旋转 (2)师: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 起来左转 1圈,右转 1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 (学生活动,互动点评。)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监测达标)。 1、完成教材第 31 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七”第 4题。 课件出示小鱼图。学生交流汇报: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重合?是怎样进行平移的? 哪些通过平移后是不能重合的?为什么? 3、完成教材“练习七”第 5题。 师:一些图形通过向不同方向的平移可以使图形互相重合。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把图形向右平移 7格后得到的图形涂上颜色。 2、 把图形向左平移 5格后得到的图形涂上颜色。 2、把图形向右平移 4格后得到的图形 4、 画出小船向右平移 6格后的图形。 涂上颜色。 5、A图向( )平移( )格到 B图, 6、小船向( )平移了( )格, B图向( )平移( )格到 C图。 小飞机向( )平移了( )格。 7、画出向右平移 6格后的图形。 向左平移 2格 向右平移 5格 五、预习新课 六、板书设计: 平移与旋转 像坐缆车、小火车、滑滑梯这样的运动,是平移现象。 像吊扇、大风车、摩天轮的转动这样的运动,是旋转。 A B C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 (第 3单元 图形的运动(一)) 课题:实践活动:剪一剪 课型 : 新授探究课 课时:第 3课时 教学反思: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32 页例 4 和练习七第 3 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 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剪出有规律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结合剪出的图形加深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认识。 3、在探索规律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动手剪出有规律的图形。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刀、纸片。 教法: “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 。 教 师 复 备 栏 或 学 生 笔 记 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 32 页例 4和练习七第 3题的内容。 (二)、复习并检查。 下列现象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 ”。 ( ) ( ) ( ) ( ) ( ) ( ) (三)引入课题:同学们,剪纸艺术源于我国,有千百年的历史,是我国的国宝, 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剪纸作品,请同学们欣赏。教师展 示一些剪纸作品让学生欣赏。课件出示教材第 31 页的剪纸。 谈话:这些剪纸作品漂亮吗?这些剪纸中有些是轴对称图形,你能找出来吗? 师:这些民间剪纸具有高的艺术价值,是民间艺术的美的展示,你们想学习剪纸吗? 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动手剪一剪。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1、教师展示课前剪好的一排小纸人。 (1)谈话:这是老师剪的剪纸,你能看懂老师剪的是什么吗?(手拉手的四个 小人。)追问:剪出的小人有什么特点?(学生明确:每个小人都是一模一样的,每 个人都是轴对称图形,四个一样的小人是手拉着手的。) (2)教师:同学们真棒,找出了它们的特点,这四个小人是并排排列的,你们 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剪出来的吗?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剪出这样的图形呢? 2、组织学生观察剪一个小人。 (1)猜一猜。 谈话:一下子剪四个小人有点难,我们可以先试着剪出一个小人。那怎样能又 快又好地剪出一个小人呢?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教师引导谈话: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把它对折,然后在不开口的这边画半个小 人,请大家猜一猜,沿着线把它剪下来,打开会是什么? 学生猜测,验证,尝试剪一个小人,教师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在投影仪下。 (2)为什么只要剪半个小人,就能剪出一个完整的小人呢? (3)追问:如果在开口的这边画半个小人,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尝试剪。明确: 如果在开口这边剪,会出现两个一半的小人。 3、组织学生剪 2个小人。 谈话:我们已经会剪一个小人了,你们怎样剪 2个拉手的小人呢? 先让学生试着折纸,思考。 明确:对折两次就能剪出 2个小人。 学生试着折纸,对折两次,在不开口处画出半个小人,画小人的胳膊时要一直 延伸到纸的边缘,最后剪开。 展示学生的作品。 4、自主交流,组织学生学习剪一排小人的方法。 (1)我们已经会剪 2个小人了,你们怎样剪 4个手拉手的小人呢? 组织学生分组剪一排 4个小人,先让学生试着折纸,思考。 学生操作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课间展示剪一 排 4个小人的方法。 教师明确:把长方形纸对折后,只画半个小人,小人的中线应都是折痕的一边,画 小人的胳膊要一直延伸到纸的边缘。 (2)展示学生的作品。说说自己在剪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5、谈话:我们刚才剪出了 4个小人并排手拉手的图形,你能想办法剪出 8个小人并 排手拉手的图形吗? 学生思考,指名上台演示,试着说说剪的方法。 学生分小组剪出 8个小人并排手拉手的图形。 6、提问:这些小人之间的位置变化有什么特点?(平移) 教师小结:这些小人不管是 4人并列的还是 8 人并列的,都是通过 1 个小人平 移所得。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监测达标)。 1、完成教材“练习七”第 12 题。 2、组织学生分组剪一圈小人。 3、组织学生展示作品。 4、学生观察:这些小人之间的位置变化有什么特点?(旋转)。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 (第 3单元 图形的运动(一)) 课题:练习七 课型 : 复习课 课时:第 4课时 1、画出下列图形的对称轴。 2、已知图中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请你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3、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使得他们是轴对称图形。 五、预习新课 六、板书设计: 剪一剪 剪纸人:(1)对边折 (2)画半个人 (3)剪一剪 教学反思: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33 页练习七。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 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感受平移和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会用所学的图形拼出图案,培养欣赏美的能力。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习重点:感受图形自身蕴含的丰富的形态美。 学习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打开思路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刀、纸片。 教法: “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 。 教 师 复 备 栏 或 学 生 笔 记 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 33 页练习七的内容。 (二)、复习并检查。 1、下列英文字母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S B、H C、P D、Q 2、下列各种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3、下图是一些国家的国旗,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A、4 个 B、3 个 C、2 个 D、1 个 4、下列图形中:角、线段、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长方形,其中一定是轴对称 图形的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5、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 A、等边三角形 B 、正方形 C 、圆 D、 长方形 6、下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长方形 B、 平行四边形 C、 圆 D、 半圆 ( ) ( ) ( ) (三)1、引入课题:谈话: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小结并过渡: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现象, 老师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运动现象,你能说说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吗?(课件 出示“练习七”第 7题。) 学生自己判断,指名汇报,逐个说出自己是怎样判断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 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1、“练习七”的第 8题。 谈话:你瞧,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可真广,刚才同学们说钟面上指针的 运动是旋转,老师这里有一个钟面,你能写出分针从 12 旋转到下面各个位置所经过 的之间吗? 课件出示 3个钟面图。 2、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 6题。 请你猜猜下面的四幅图中哪幅是明明拼的?为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明确平移是直线运动的,只有第 2幅图是由所有图形平移而成, 所以应该是第 2幅。 3、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 13 题。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小结:照镜子时,镜子外的是物体和镜子内的成像前后、上下——不变, 但是左右相反发生变化,这就是镜面对称现象。镜面对称的图形也是我们学过的轴 对称图形。 出示半边的天坛、笑脸、青蛙、雪花等图案,让学生想办法利用镜面对称,判 断出是什么,指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4、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 14 题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监测达标)。 1、做一做。(教材“练习七”的第 9题。) 2、拼一拼。(教材“练习七”的第 10 题。) 出示第 121 页的学具,让学生拿出学具拼一拼。说说拼出的是什么图形。 3、剪一剪。(教材“练习七”的第 11 题。) 拿出正方形纸,按要求剪一剪。根据图中的折法和剪掉的部分,想象剪出的最后的 形状。展示学生的作品。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根据图形填一填。 原图形向上平移了( )个格; 原图形向下平移了( )个格; 原图形向左平移了( )个格; 原图形向右平移了( )个格; 2、根据要求画一画。 (1)画出向上平移 4个格的图形,标上①。 第 4单元 表内除法(二) 第 1课时 用 7、8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 教材第 37 页、第 38 页例 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用 7、8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 7、8 的乘法口诀求 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分析、判断 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进一步掌握关于除法的基本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再通过说一说、做一做突破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实物投影;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将下列口诀补充完整。 ( )八五十六 四( )三十二 五( )三十五 ( )七二十八 二( )一十六 七( )四十九 2.用下列乘法口诀,说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四六二十四 3.计算下面各题。 18÷6 21÷3 (2)画出向下平移 5个格的图形,标上②。 (3)画出向左平移 5个格的图形,标上③。 (4)画出向右平移 4个格的图形,标上④。 五、预习新课 教学反思: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求商的。) 4.导入新课。 谈话:我们已经学会了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怎 样用 7、8 的乘法口诀来求商。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 37 页单元主题图。 谈话:今天是个欢乐的节日,小朋友们可高兴了,他们分小组带来的布置教 室的装饰品,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自己看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数 学信息。) 交流反馈: 第一组做了一些红旗,要挂在教室。 第二组做了 49 颗星,分给 7 个小组。 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作适 当提示或引导。) (1) 第二组做了 49 颗星,分给 7 个小组,平均每组有几颗? 2.出示例 1。 (1)谈话: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求“平均每行有几面?”用什么方法 计算?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展示课件例 1 图。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 小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列式是:56 ÷8. (3)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想 7×8=56,口诀: 七八五十六。想乘法算除法) (4)学生独立解决:要是挂 7 行呢?你能够解决吗?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 结果,并把求商的过程跟大家说一说。 56÷7=8 (5)刚才我们计算 56÷7 和 56÷8 时都是用的哪句口诀?(其八五十六) 用一句口诀可以算出两道除法算式,计算式可以用想乘法算除法的方法。 3.试一试。 (1)解决第二个问题。 第二组做了 49 颗星,分给 7 个小组,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学生 输出问题并列式。) (每组分几颗?列式是 49÷7=7,口诀:七七四十九) (2)完成教材第 38 页“做一做”的第 1~3 题。 第 1、3 题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再说一说怎样求商,集体订正。 第 2 题,引导学生认真读题感受方程思想。填空并说说思路,可以有不同的 方法,只要合理,教师均要给与肯定和鼓励。 三、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帮同学们解决了数学问题,而且还进一 步学会了利用乘法口诀求商。在以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熟记口诀,就能很快算 出除法的商了。 【板书设计】 第 1课时 用 7、8的乘法口诀求商 例 1 7× 8=56 口诀:七八五十六 56 ÷8=( 7 ) 想:(七)八五十六 56 ÷7=( 8 ) 想:七(八)五十六 第 4单元 表内除法(二) 第 2课时 用 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 教材第 39 页例 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用 9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 9 的乘法口诀求商,能 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分析、判断 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进一步掌握关于除法的基本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再通过说一说、做一做突破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实物投影;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将下列口诀补充完整。 二( )一十八 三九( ) ( )九三十六 五( )四十五 六( )五十四 七九( ) 2.用下列乘法口诀,说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四九三十六 3.计算下面各题。 18÷2 54÷6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求商的。) 4.导入新课。 谈话:我们已经学会了用 7~8 的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怎 样用 9 的乘法口诀来求商。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 37 页单元主题图。 谈话:今天我们接着上节课来布置教室的装饰品,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自己看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数 学信息。) 交流反馈: 第一组做了一些红旗,要挂在教室。 第二组做了 49 颗星,分给 7 个小组。 第三组带来了 27 个心形气球,每 9 个摆一行。 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作适 当提示或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帮助第三组的同学们来布置教室吧。 第三组带来了 27 个心形气球,每 9 个摆一行,可以摆几行? 2.出示例 2. (1)出示问题三,27 个心形气球,每 9 个摆一行。 学生自行提问并列式,写出得数。 集体交流。 师:27 个心形气球,每 9 个摆一行,可以求什么?(能摆多少行?) 列式是:27÷9=3 口诀:三九二十七 追问:根据三九二十七,你还能想到和它有关的另一道除法算式吗?(27÷ 3=9)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 小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列式是:27 ÷9. (3)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想 3×9=27,口诀: 三九二十七。想乘法算除法) (4)刚才我们计算 27÷3 和 27÷9 时都是用的哪句口诀?(三九二十七) 用一句口诀可以算出两道除法算式,计算时可以用想乘法算除法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 39 页“做一做”的第 1~3 题。 (1)逐题出示题目并让学生独立完成。 (2)校对答案是让学生说说相应的乘法口诀。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帮同学们解决了数学问题,而且还进一 步学会了利用乘法口诀求商。在以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熟记口诀,就能很快算 出除法的商了。 【板书设计】 第 1课时 用 9的乘法口诀求商 例 2. 3× 9=27 口诀:三九二十七 27 ÷9=(3) 想:(三)九二十七 27 ÷3=(9) 想:(三)九二十七 第 4单元 表内除法(二) 第 3 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练习八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利用 7、8、9 的乘法口诀求商,熟练进行除法求商。 2.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正确计算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或课件、实物投影;口算卡片和口诀卡。 【教学过程】 一、旧知巩固,引入新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利用 7、8、9 的口诀求商,你会算了吗?试一试。 出示教材练习八第 1 题,学生口算,并说出乘法口诀。 2.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 二、探究新知 1.完成教材练习八第 2 题。 (1)用实物投影出示情境图。 (2)引导学生自己找信息。思考图中已知哪些信息以及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其次要求学生找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如:要求需要几台?可以这样想;24 里面 有几个 3?用除法计算 24÷3=8(台);如果有 6 台电脑,怎样安排?我们可以这 样想:把 24 平均分成 6 份,每份是几?用除法计算:24÷6=4(人)。 2 完成教材练习八第 3 题。 算一算,比一比,把算式填在合适的括号里。 (1)引导学生审题,明白题目要求什么。(从“>”可以知道,是将各个算 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引导学生根据计算出的得数将算式进行排列。(强调是写原算式,不是 写答案。) 3.完成教材练习八第 4 题。 谈话:小猴子正在进行摘桃子比赛,哪只小猴子能先摘到桃子呢?你会用口 诀把这些桃子摘下来吗?同桌两人分工,一人算一列,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汇报交流,教师抽几题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4.完成教材练习八第 5 题。 出示表格。 说说商是怎么求的(被除数÷除数=商)。 三、巩固迁移 1.完成教材练习八第 6、7 题。 出示插图,仔细观察,掌握信息。 认真分析数量关系。 学生讨论并解决书上的问题。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完成教材练习八第 8 题。 (1)小组以比赛形式完成,如第一组做第一列,第二组做第二列……完成的 正确率高且用时少的小组获胜。让学生每个人都参与将得数直接写在书上。 (2)在同一时间内看谁对得多。 3.完成教材练习八第 9 题。 出示题目,分析题目意思,填出不同的算式。 学生填写,汇报交流。 4.数学游戏。 以小组为单位或同桌合作,一人出示卡片,其他人说出算式。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能解决哪些问题呢?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用 7、8、9 的乘法口诀求商,大部分同学已经 能熟练应用口诀准确求出商,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题目时能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第 3 课时 练习八 2. 24÷6=4(人) 24÷3=8(台) 6. 54÷6=9(盒) 7. 48÷8=6(本) 24÷8=3(本) 第 4单元 表内除法(二) 第 4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 42 页例 3,以及练习九第 2、3、4题。 【教学目标】 1.是学生初步了解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 量关系,并能正确进行解答。 2.培养学生正确理解题意、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合理完整解答的良好习惯。 3.是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一个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常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习题。 (1)12 个苹果,每份 4 个,可以分成几份? 出示题目,学生读题,列式计算。 引导:12 里面有几个 4?12÷4=3 表示什么?(表示 12 里面包含 3 个 4。) (2)12 个苹果,平均分成 3 分,每份是几个? 列式:12÷3=4,12 里有 3 个 4. 2.揭题:除法可以表示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求 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 3. (1)课件出示例 3 图。 谈话:同学们,跟老师到商店购物吧! 课件出示小熊、地球仪、皮球的价钱。 师:我有 56 元钱,想买地球仪,请问可以买几个? 出示问题:56 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谈话:要求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知道哪些信息?(商品的价钱,总的价钱。) 刚才这个购物的过程是什么意思,谁能用一句话来表达?(56 元里面有几 个 8 元) 要求可以买几个,就是求 56 元里面有几个 8 元。 提问:应该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用除法计算,56÷8= ) 得数是几?你是怎样算的?(7,用乘法口诀:七八五十六) 得数 7 表示什么?写什么单位名称?(7 表示可以买 7 个)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6÷8=7(个)。口答:可以买 7 个地球仪。 (2)检验。 谈话:我们的计算对吗?你有什么理由?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求出能买 7 个地球仪,一个地球仪是 8 元,7 个是 56 元,7×8=56(元),符合题目意思,算对了。 2.课件出示汽车图。 谈话:老师想买这辆小汽车,可是它的价钱被小红遮住了。小红这样提示我 们:如果 24 元买了 6 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根据这个问题,你能求出 小汽车的价钱吗? (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2)小组交流。你是怎么解决的?为什么这样做? (3)反馈评价。 小结:小汽车的价钱,就是求 24 里面有 6 个几,像这样的问题也是用除法 计算。 列式:24÷6=4(元) 引导口答:一辆小汽车 4 元。 (4)谈话:你能用解决上一题的方法自己检验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指名汇报检查方法。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学生互相提数学问题,指名汇报,集体交流。 4.刚才我们解决的我这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自由讨论。 小结:这两道题都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也就是把 总数按每份的数来分,求可以分成这样的数几份,或求每份是几,要用除法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九第 2、3 题。 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小组交流。你是怎样解决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反馈评价。 指名学生讲讲自己的思考过程。 2.完成教材练习九第 4 题。 完成第(1)(2)题,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做完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 想法,说说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完成第(3)题,你能提出其他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教师巡视,适时点评。 四、课堂小结 师:说说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对今天的学习有什么建议要告诉大家 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解决了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的问题,用除法计算,算 式要写上单位,计算完成后,要及时把求出的答案代入原题进行检验。 【板书设计】 第 4课时 用除法解决问题(一) 例 3: 56 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56÷8=7(个) 想一想:一辆小汽车多少元? 24÷6=4(元) 第 4单元 表内除法(二) 第 5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 43、44 页练习九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用乘法口诀求商。 2.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的数量关系的过程,并 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图片、表格、实物投影;常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完成练习九的第 1 题。) 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说出得数。 2.谈话: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到童话世界去玩一玩,不过还要请同学们利用 我们的本领解决几个数学问题,好吗? 二、探究新知 1.走迷宫。用投影出示教材练习九第 5 题。 谈话:同学们玩过迷宫吗,今天我们一起完成教材练习九第 5 题的“走迷宫”。 从入口出发,写出每道算式的得数,看看自己能不能顺利地走出迷宫。 2.过桥。(完成教材练习九第 7 题。) 出示题目并让学生独立完成。 校对答案是,让学生说说相应的乘法口诀。 3.完成教材练习九第 8 题。 比一比,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让学生都参与,将得数直接写在书上,通过加、减、乘、除的口算练习提高 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师巡视,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解决。 三、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练习九第 6 题。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有哪些信息,有哪些问题。 读“价目表”。 解决问题:我们有 18 人,要坐几辆碰碰车? 要求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碰碰车一辆坐几人。) 表示什么?(18 里面有几个 3)怎样列式?(18÷3=6(辆)) (2)根据这些条件,你还能提出其他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 2.完成教材练习九第 9 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解决 2 个问题。(现在每个多少元?现在每个比原来便宜多少元?) 3.小组合作完成练习九后面的思考题。 提示:每个数只能用一次。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己说说体会和收获。 第 4单元 表内除法(二) 第 6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 45 页“整理和复习”,以及练习十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复习有关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内容,整理用 1~9 的口诀求商 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除法的排列规律。使学生初步学会选择相关信息进行分析、 推理,进一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难点:应用表内乘除的知识和倍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实物投影、情境图;教材第 45 页上算式的口诀表,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 1.师:同学们,我们前几天学过了哪些知识? 2.复习。(教材练习十第 1 题。) 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口算。 谈话: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用乘法口诀求商及用除法解决问题,这节课我们 要将这些知识进行整理。 二、探究新知 1.整理除法表。 (1)谈话:我们学过了除法,你知道我们学过的除法算式有哪些吗?你能 把除法算式都写出来吗? 小组合作,从桌上拿出准备好的除法卡片,分工合作,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 教师引导:你想按什么顺序进行整理?(按口诀表整理、按商相同整理、按 除数相同整理。) 学生合作整理后,师指名汇报整理结果。 (2)出示教材第 45 页除法表。 谈话:这是乐乐还没有整理完的表格,你能从已经整理的部分看出他是怎样 整理德玛?(按除数相同整理) 你能把余下的算式填出来吗? 2.小组合作用卡片进行活动。 找出得数是 6、7 的算式。 三、巩固迁移 1.学生独立完成该教材练习十第 1 题。 算出结果,然后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2.完成教材练习十第 3 题。 让学生自己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要求在小组里面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解决问题(1)和(2)。 教师把学生提的问题板书出来,并组织学生解决以上问题。解决问题时,让 学生说一说其中的数量关系。 3.完成教材练习十第 4 题。 组织学生交流,说一说解题的策略。 师生共同归纳解题的一般思路:先根据错误的商求出颠倒后的被除数,是 4 ×6=24,那么正确的被除数是 42,再根据被除数重新求商,42÷6=7。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整理了已经学过的除法算式表,回家后,和爸爸、妈 妈合作,用除法卡片互相考考对方,看看谁能快速说出得数。 【板书设计】 第 5 课时 整理和复习 (1)编“除法口诀表”。 (2)“对口令”游戏。 第 5 单元 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 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 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 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 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 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 包括加减、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和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四则运算的 实际运用。让学生体会“从左往右的顺序”和“先算乘除、后算加、减”以及带 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等相关规定的合理性,从而感受混合运算与日常生活的 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二年级学生已 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 算 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先乘除、后加减” “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让学生独 立 计算时进行演绎推理,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 ——按次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 力,又提 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 口算、听算为主线。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采用问题 ——发现法与讨 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试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 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学 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问题解决: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 计算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 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并 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8 课时 1.混合运算…………………………………………4 课时 2.解决问题…………………………………………2 课时 3.整理和复习………………………………………2 课时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 5 单元导学指导案 课题: 同级运算 课 型 : 新授探究课 课 时: 第 1 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47-48 页及练习九中的 1—4 题,用红笔勾画 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并能够进行正确进行计算。 2.学会脱式分步写出每次计算结果,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培养认真细心、书写规范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的 运算顺序 学习难点:理解混合运算的算理,能正确计算混合运算。 教 具:多媒体课件或情景挂图。 教 法: 谈话、引导发现相结合法。 学 法:观察法、探究法。尝试指导法。 教 师 复 备 栏 或 学 生 笔 记 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 48 页例 2 并试着完成例 2 下面的“做一做”。 (二)、复习并检查。 1、 口算。 24+8= 32-6= 3×6= 18÷9= 47-10= 37+5= 4×6= 58-2= 63÷9= 2 计算。 24+8-10= 47-20+5=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 进行计算的。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 往右按顺序计算。 (三)新课导入: 1、引入课题。 以前我们在计算时,都是直接写出得数,为了看清运算的步 骤,便于检查运算过程,可以写出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用 一种新的格式来表示,即脱式计算。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 53 人,中午走了 24 人,下午又来了 38 人,阅 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问题:1. 同学们做什么呢? 2.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啊? 3. 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二)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53-24=29 29+38=67 53-24+38=67 问题:像 53-24+38 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能说说你是按怎样的 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 右 的顺序计算。 (三)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53-24+38 =29+38 =67 问题:1. 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说明:(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 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 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 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把等号 上下对齐。 问题:2. 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 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我们是怎么算的啊? (四)巩固脱式计算格式,体会同级运算的顺序 48-8+17 15÷3×5 问题:1. 你能把这两道题写成脱式计算的格式吗? 2. 这个算式(15÷3×5)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 这样的题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小结:脱式计算时,每道题第一步的计算结果都要写在第一行的下面, 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要照抄下来。左边的等号要上下对齐。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 1、计算。 问题:想一想,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 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问题:(1). 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 第 2 题哪错了? (3). 第 3 题哪错了? (4). 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啊? 3、第 50 页练习十一,第 1 题、第 2 题。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在○里填上“>”“<”或“=”。 54÷9×7○24 34-17+3○20 8÷4×2○1 28-7+14○7 2、列式计算。(2013 年期末检测题。) (1)、63 与 42 的差是 7 的多少倍? (2)、732 减去 35 除以 5 的商,差是多少? 五、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学习的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 六、预习课本第 49 页例 3 和“做一做”。 七、板书设计: 同级运算 教学例 1: 53-24+38 15÷3×5 =29+38 = 5×5 =67 = 15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 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 5 单元导学指导案 课题: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课 型 : 新授探究课 课 时: 第 2 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48 页例 2、“做一做”及练习十一中的第 3 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 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 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 生的运算能力。 学习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习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 师 复 备 栏 或 学 生 笔 记 栏 教 具:多媒体课件或情景挂图。 教 法:尝试指导法。 学 法:自主探究法。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 48 页例 2、“做一做”及练习十一中的第 3 题内容。 (二)、复习并检查。 18+9 25-7 8×6 30÷5 12+8+9 31-8+6 24-8-9 (三)新课导入: 1、引入课题。 刚才的口算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后面 3 个题目是怎样口算 的?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1、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1. 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3 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综合算式 4×3=12 12+7=19 追问:这是谁列的? 追问 1:这道题我们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追问 2 :为什么先算 4×3? 说说是怎么想的。 3、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7+(4×3) =7+12 4×3+7 =12+7 =19 7+(4×3) =7+12 =19 =19 问题:1. 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2. 加这个小括号什么意思? 3. 不加这个小括号先算谁? 4. 这个小括号该加吗? 5. 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 说明:这道题有乘法,还有加法,那么我们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7+),再写出第一步计算 的结果(12),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19)。 问题:1. 这道题谁会用脱式算一算? 2. 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 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 1、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 20-8÷2 7×5-3 4+4×6 81÷9+2 问题这些题里有乘、除法,还有加、减法,我们按什么顺序? 2、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34-17+3 3×8÷4 18÷3×3 =34-20 =24÷4 =18÷9 =14 =6 =2 3、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48+16-37 54÷9×7 6×4+50 45-6×2 45÷5-8 36+49÷7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把下面每一组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1)3×5=15 18+15=33 综合 (2)48÷6=8 54-8=46 综合 五、全课小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两级运算都出现,应先算什么?后算什 么? 六、预习课本第 49 页例 3 和“做一做”。 七、板书设计: 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例 2: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综合算式 4×3=12 12+7=19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 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 5 单元导学指导案 课题:带括号的混合运算 课 型 : 新授探究课 课 时: 第 3 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49 页例 3 和“做一做”,用红笔勾画出疑惑 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在探索与交流中体会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 确计算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自学解决问题和积极参加与学习活动 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 师 复 备 栏 或 学 生 笔 记 栏 4×3+7 =12+7 =19 7+(4×3) =7+12 =19 学习难点:体会括号能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括号的混 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 具:多媒体课件或情景挂图。 教 法:启发、引导相结合法。 学 法:尝试探索、交流法。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 49 页例 3 和“做一做”。 (二)、复习并检查。 1、口答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45÷5÷3 14-7+28 3×9-4 40+16÷8 2、将后两题分别加上括号,变为:3×(9-4) (40+16)÷8 比较:与复习题有什么不同之处? 问:有括号的式子应先算什么? 3、揭示课题:带括号的混合运算。 4、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1、教学例 3。(课件或小黑板出示例题。) ① 、7×(7-5) 这个算式里有什么运算?(乘法和减法)怎么计算呢?(学生思 考,也可以小组讨论。)是先算乘法吗?告诉学生:有括号的算式题, 应先算括号里面的。你会用脱式计算吗?(学生练习。) ②、(77-42)÷7 小组讨论:说说运算顺序,为什么不先算除法? 汇报讨论结果。 2、思考:例 3 与之前学的两步运算算式有什么不同?又是怎么计算 的?(学生思考并回答。) 3、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 1、“做一做”第 1 题. 强调:计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 2、“做一做”第 2 题. 比较两组题的异同,并说出各类两步混合运算算式的运算顺序。 3、在算式 14+(72-48)中,先计算( )法,再计算( ) 法。(2014 期末检测题) 4、计算。 (80-45)÷5 63÷(15-8) 6×(3+6)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把下面每一组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1)36+18=54 54÷9=6 综合 (2)8÷2=4 20÷4=5 综合 2、妈妈买来 9 个桃,爸爸买来 15 个桃,把这些桃平均放在 4 个盘子 里,每盘放几个桃? 五、预习课本第 50~52 页练习十一中的 4—14 题。 六、板书设计: 带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例 3: 7×(7-5) (77-42)÷7 =7×2 =35÷7 =14 =5 算式里有括号的,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 5 单元导学指导案 课题:练习十一 课 型 : 练习课 课 时: 第 4 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50-52 页练习十一中的 4—14 题,用红笔勾 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 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巩固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算式的运算顺序。 2、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这部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 师 复 备 栏 或 学 生 笔 记 栏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3、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的参与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 惯。 学习重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习难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 具:小黑板。 教 法:组织练习、及时反馈。 学 法:独立练习、思考、反思,自主解决问题。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 50-52 页练习十一中的 4—14 题。 (二)、复习并检查。 1、口答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小黑板) 64÷8+4 8+36-26 55-7×5 (84-36)÷8 48÷(8-2) 5×9+6 小结混合运算两步试题的运算顺序。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一第 4 题. 指名学生说一说题目的运算顺序。 独立练习,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订正时强调书写格式。 2、练习十一第 5 题. 提示:先要算出得数。 独立练习,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3、练习十一第 6 题. 先填空,再列成综合算式。 注意列的算式要符合原来的运算顺序。 4、练习十一第 7 题. 观察:这些算式里都有什么?(学生回答:括号) 怎样计算呢?(学生回答:先算括号里的。) 独立练习,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5、练习十一第 8、10 题. 独立完成比较异同之处。 问:为什么每组题目中的数字相同,但结果不同? 指出: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弄清运算顺序。 6、练习十一第 9 题. 引导看清表格。 1 、第一个表格是被减数和减数。 被减数和减数是用算式表示的。 学生根据被减数和减数的关系写算式,并计算。 ②、第二个表格是被除数和除数。 被除数和除数是用算式表示的。 学生根据被除数和除数的关系写算式,并计算。 交流时说一说在什么时候要用括号。 7、练习十一第 11 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8、练习十一第 12 题. 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学生回答) 想:先要求什么?再求什么? 9、练习十一第 13 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10、用递等式计算:(2013 年期末检测题。) 421+759-965 54÷(197-188) 140-72÷9 三、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练习十一第 14 题. 把下面每组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① 36÷4=9 12+9=21 综合算式 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第一个算式的结果“9”,出现 在第二个算式里。 怎样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呢?(第二个算式里的 9 用第一个算式代替。) 学生试一试。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混合运算中,先算的是除法,不需要加括号。 特别注意强调不能把第一步求出的结果“9”列在综合算式里。 ② 12+8=20 20÷5=4 综合算式 学生尝试独立写一写。 交流:先算加法,再算除法,如果不加括号,运算顺序就是先算 除法,再算加法,不符合题意,所以要用括号帮忙。 ③ 思考:刚才怎样写出综合算式的? 小结:把两个分步列式的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首先根据中 间数确定计算顺序,其次根据分步算式确定书写顺序,最后根据计算 顺序观察一下整个综合算式是否需要加小括号。 2、列式计算。 (1)、7 与 8 的和,除以 3,商是多少? (2)、3 乘 9 与 2 的差,积是多少? 3、在下面的算式中添上小括号,使等式成立。 (1)、5×2+7=45 (2)、48÷8-2=8 四、全课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五、预习课本第 53、54 页例 4 以及“做一做”和练习十二中的 1、2 题。 六、板书设计: 练习十一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 5 单元导学指导案 课题: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课 型 : 新授探究课 课 时: 第 5 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教 师 复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53、54 页例 4 以及“做一做”和练习十二中 的 1、2 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 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 法。 2、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一般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提高学生解答应 用题的能力。 3、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 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如何列式综合算式解答一般两步应用题。 学习难点:如何依据题意正确使用小括号列出综合算式解答一般两步 应用题。 教 具:多媒体课件或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教 法:启发引导法。 学 法: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备 栏 或 学 生 笔 记 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 53、54 页例 4 以及“做一做”和练习十二中的 1、2 题。 (二)、复习并检查。 1、三年级同学要浇 300 棵树,已经浇了 180 棵。还剩下多少棵? 2、如果剩下的分 3 次浇完,平均每次要浇多少棵? (三)新课导入: 1、引入课题。(出示主题图) 你买过面包吗? 认真观察,面包店里的员工遇到了什么问题呢?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一)、教学例 4、 (1)仔细观察,收集信息。 问题:1. 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2. 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意思? 3. 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你们会解决吗? (2)尝试解决,体会方法 分步列式: 综合算式: 90-36=54(个) 54÷9=6(次) 追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 问题: ①. 综合算式先算什么?求出的是图上的哪个部分? ②. 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需要知道什么? ③. 这两个在题目中,哪个告诉我们了?哪个没告诉我们? ④. 要先求出“剩下多少面包需要烤”,需要知道什么? ⑤. 谁能完整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90-36)÷9 = 54÷9 = 6(次) (三)、检查反思,归纳总结 问题:1. 解答正确吗?说说你的想法。 2. 今天研究的问题为什么必须两步解答? 小结: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两个和它有关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个信息 直接给了,另一个信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要先求出它来,再解 决最后的问题。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 1、 问题:(1). 你知道了什么? (2). 想求“平均每个笼子放几只” 你会解答吗?请写一写。 (3). 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说 明。 (4). 为什么要先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5). 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 剩下的要用 5 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问题: (1). 你知道了什么? (2). 要求“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你会解答吗? 画一画,算一算,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60-15)÷5 (3). 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4). 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剩下的要用 5 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3、小明要写 36 个大字,已经写了 16 个,剩下的每分钟写 4 个,还 要写多少分钟?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小明和小强都是集邮爱好者。小明有 98 枚,小强有 80 枚。小明 给小强几枚邮票后,两人的有票数一样多? 2、同学们栽树。一班要栽 24 棵,二班要栽 26 棵,所有的树平均栽 5 行,每行栽多少棵? 3、故事书 16 元 4 本,漫画书每本 6 元,一本故事书比漫画书便宜多 少元? 五、预习课本第 55、56 页练习十二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 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一共要烤 90 个面包,已经烤了 36 个,每次能烤 9 个,剩下 的还要烤几次? 解:①没烤的面包有多少个? 90-36=54(个) ②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54÷9=6(次) 综合算式: (90-36)÷9 = 54÷9 = 6(次)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 5 单元导学指导案 课题:练习十二 课 型 : 练习课 课 时: 第 6 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教 师 复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55、56 页练习十二的内容,用红笔勾画出疑 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巩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同一个问 题。 2、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方法。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 习惯。 学习重点:巩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学习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 具:多媒体课件或情景挂图。 教 法:组织启发法。 学 法:独立思考。 备 栏 或 学 生 笔 记 栏 一、基础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指名说说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87-49+21 (15+25)÷8 100-5×9 8×(27-19)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二第 3 题。 先让学生看图,说一说从图上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然 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中交流想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 解答,最后进行全班交流。重点说想法,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请其他同学帮忙解决。 2、练习十二第 4 题。 让学生独立看图,解决问题。完成后同桌两人交流。 全班进行交流时,先请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怎样列算式的。 3、练习十二第 5 题。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4、练习十二第 6 题。 理解题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独立列式解答。 再让几名学生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5、练习十二第 7 题。 投影出示图。 从图中可以知道什么? 每个皮球要 5 元。 优惠:购买 5 个及以上,每个优惠 1 元。 李老师准备买 4 个皮球。 提示:如果没有优惠买 4 个皮球要多少钱? 如果有优惠买 5 个皮球要多少钱?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集体评讲。 6、练习十二第 8 题。 引导学生理解下半场两个班一样多是什么意思。 求上半场二(2)班得了多少分? 学生独立练习,解题交流。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 1、根据算式选条件。 (1)、花园里有 4 排花, ,拿走 10 盆,花园里还有多少盆花? 列式:4×7-10 ①又拿来 10 盆 ②每排 7 盆 2、操场上有 3 排学生,每排有 7 人, ,现在还剩多少人? ①走了 8 人 ②来了 8 人 3、妈妈买来 9 个桃,爸爸买来 15 个桃,把这些桃平均放在 4 个盘子 里,每个盘放几个桃? 4、妈妈带了 100 元去超市买东些,买了一袋 64 元的大米,剩下的钱 买 9 元一包的糖,可以买几包? 5、食堂买回 63 个萝卜,第一天吃掉了 29 个,第二天又吃掉了 23 个,你会用两种方法计算还剩下多少个吗?(2014 春季学期期末检 测题)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男、女生各 16 人报名参加舞蹈小组,把他们平均分成 4 个小组, 每组各有多少个人? 五、预习课本第 57 页“整理和复习”内容。 六、板书设计: 练习十二 解:①15+25=40(只) ②40÷8=5(只) 答:平均每个笼子放 5 只。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 5 单元导学指导案 课题:整理和复习 课 型 : 练习课 课 时: 第 7 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57 页“整理和复习”的内容,用红笔勾画出 教 师 复 备 栏 或 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提高 脱式计算和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通过对混合运算和两步应用题的整理和复习,让学生对本单元学 到的知识更有系统性,提高学生计算两步试题和解答两步应用题 的能力。 3、学生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 习惯。 学习重点:让学生熟练地掌握缓和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 学习难点:提高学生解答两步应用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 具:多媒体课件或投影仪。 教 法:组织梳理知识。 学 法:合作交流、独立练习。 学 生 笔 记 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 57 页“整理和复习”的内容。 (二)、复习并检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4×6÷8= 72-5×8= 30÷6+29= 7×(36-30)= 48-18+32= (14+21)÷7= 读题目要求,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问题:1. 你能把这 6 个算式分分类吗?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分类。 2. 每一类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 1)在有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 2)只含有加减(或乘除),要从左至右按顺序计算。 3)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三)对比练习,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比较上下两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结果。 18+27÷9 4×8-3 (18+27 )÷9 4×(8-3) 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在做混合运算时,一定要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整理和复习两步应用题。 投影出示花店图。 (1)、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康乃馨 3 元一支、百合 5 元一支、小明想买 4 支康乃馨和 1 支百合, 一共需要多少钱?小红带了10元钱,两种花各买1支,还剩多少钱?) (2)、你能用综合列式解答这两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 (3)、交流方法。 ① 3×4+5 =12+5 =17(元) 答:一共需要 17 元钱。 (想:先求买 4 支康乃馨要多少钱,再求一共需要多少钱?) ② 10―3― 5 10-(3+5 ) =7 ― 5 =10-8 =2(元) =2(元) 答:还剩 2 元钱。 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 1、 计算。 24+12÷6 5×8-39 (23+49)÷8 48-18÷3 23+5×8 (52-45)×6 90-3×9 8×7-34 (34+47)÷9 2、 3、在○里填上“>”“<”。 48-18÷6○(48-18)÷6 5+4×3○(5+4)×3 24÷4×2○24÷(4×2 ) (72-18)÷9○72-18÷9 4、 小明 (2014 春季学期期末检测题)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妈妈买一双皮鞋花 42 元,买一双布鞋花 12 元,付给售货员 100 元,应找回多少钱?(两种方法解答。) 2、一盒巧克力 40 元,一盒牛奶 9 元,两袋薯片 6 元。 (1)、1 盒巧克力、1 盒牛奶和 2 袋薯片共多少元? 我有 5 套图片,每套 7 张,送给小明 16 张。 小芳现在还有多少 张? 小芳 (2)、1 盒巧克力比 1 盒牛奶贵多少元? (3)、2 盒牛奶和 2 袋薯片共多少元? 五、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觉得哪些地方你又加深了印象?今后在计 算混合运算时会更注意哪些问题? 六、预习课本第 58 页练习十三中的内容。 七、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康乃馨 3 元一支、百合 5 元一支。 (1)、小明想买 4 支康乃馨和 1 支百合,一共需要多少钱? 解:3×4+5 =12+5 =17(元) 答:一共需要 17 元钱。 (2)、小红带了 10 元钱,两种花各买 1 支, 还剩多少钱? 解:10―3― 5 或 10-(3+5 ) =7 ― 5 =10-8 =2(元) =2(元) 答:还剩 2 元钱。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 5 单元导学指导案 课题:练习十三 课 型 : 练习课 课 时: 第 8 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58 页练习十三中的内容,用红笔勾画出疑惑 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教 师 复 备 栏 或 学 生 笔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学生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运算顺序,提高列综合算式 的能力;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进一步提高综 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啊数学的情感,领略数学魅力。 学习重点: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习难点: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 具:多媒体课件或情景挂图。 教 法:组织指导练习法。 学 法:独立练习、讨论交流。 记 栏 一、对比练习。 1、练习十三第 1 题. 学生先独立计算,再说一说每组题有什么特点。 2、指名说一说: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三第 2 题. 学生读题,说说从题中知道了什么,有什么要求。 (学生回答。) 独立解答,集体交流。 说自己是怎样思考的。 2、练习十三 3 题. 从图中能知道什么? 一共进了 80 本《十万个为什么》,上周卖了 25 本,这周卖了 38 本,要求:还剩下多少本? 怎么解答这个问题呢?学生尝试练习。 交流方法。 80-25-28 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 80-(25+28) 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 2、计算下列各题。 35+42-18 56÷7×9 8×3÷4 38-12÷3 (5+4)÷3 49÷(23-16)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 1、练习十三 4 题. 小明在计算“6+□×5”时弄错了运算顺序,先算加法,后算除 法,得到结果是 40.正确的得数是多少? 学生先思考,完成后汇报。 引导揭示:这样的题目叫“错中求解”,解题的思路一般是先根据 错误的算法(6+□)×5=40,运用倒推的方法,求出“□”表示 的数,再按正确的算法计算“6+□×5”,算出正确的结果。 2、在○里填上“>”“<”或“=”。 6+2×3○(6+2)×3 32÷4×2○32÷(4×2 ) 157-69+31○157-(69+31) 24÷4+2○24÷(4+2) 3、脱式计算。 63÷7×3 6×9-16 2×9+3 35+(32-18) 7×(43-35) 53-(16+5) 4、每支蜡笔 6 元,哥哥付了 30 元,弟弟付了 18 元,一共买了几支 蜡笔?(2014 期末检测题)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老师有 4 盒乒乓球,每盒 6 个,借给同学 8 个,老师现在还有几 个乒乓球?(写综合算式) 2、有 20 个苹果,吃了 2 个,把剩下的每 6 个放入一盘,可以放几盘? (写综合算式) 五、全课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六、预习课本第 59-61 页例 1、例 2 和“做一做”。 七、教学反思: 第 6 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的。教学内容包括体会余数的含义及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 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 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 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本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 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 题。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 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 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 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 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 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 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数学思考: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使学 生感悟到人民的卓越智慧,提高审美意识。 问题解决: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 际问题。 情感态度: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激发学 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课时安排:6 课时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3 课时 2.解决问题…………………………………………………………2 课时 3.小小设计师………………………………………………………1 课时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 6 单元导学指导案 课题: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课 型 : 新授探究课 课 时: 第 1 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59-61 页例 1、例 2 和“做一做”,用红笔勾 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 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过程,初步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及余数的含义。 2、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有余数的平均分,并能根据图正 确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在具体的活动中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4、学生通过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 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感受除法意义的发展和延 伸。 5、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学习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 具:多媒体课件或情景挂图。 教 法:直观教学,引导探索。 学 法:合作探究、实践操作、讨论交流。 教 师 复 备 栏 或 学 生 笔 记 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 59-61 页例 1、例 2 和“做一做”。 (二)、复习并检查。 8×7= 12÷6= 9×5= 32÷8= 4×5= 14÷7= 6×8= 54÷9= (三)新课导入: 1、引入课题。 出示主题图:二(1)班可真热闹,想不想去看看呢? 原来二(1)班正在用小棒摆图形呢。 学生说一说图意。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1、教学例 1. ①把 6 个草莓每两个摆一盘,摆一摆。 你会用算式表示摆的过程吗?为什么用除法? ②如果增加 1 个草莓呢?你会摆吗? 你会用算式表示摆的过程吗? 你遇到什么问题吗? ③都是摆草莓,有什么不同呢? 小结:其实在生活中,有时候分东西正好分完,有时候也会遇到分 不完的情况,这里多出来的不够分的,给它起一个名称叫“余数” ④刚才剩下的 1 个叫什么? 你能说一说是怎么理解余数的吗? ⑤怎样在算是里表示这个余数呢? 说明:在商 3 的后面打 6 个小圆点,再写上余数。 7÷2=3(盘)……1(个) 2、教学例 2. ①用小棒摆正方形,8 根小棒可以摆几个? 怎样用算式表示? ②如果是 9 根、10 根、11 根、12 根,你们能列出算式解答吗?试试 看? ③根据算式,引导思考: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算式中的余数与除数,你 发现了什么? ④师生互动归纳: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 1、课本第 60 页的“做一做”第 1、2 题。 2、课本第 61 页的“做一做”。 3、有 16 个苹果,每人分 3 个,最多能分给( )个人,还剩( )个。 4、10 支铅笔,平均分给 4 个人,每人分( )支,还剩( )支。 5、出示算式: ( )÷6=( )……( ) 猜猜余数可能是几?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 )÷6=( )……6,在这道除法算式中,除数最 小应是( )。 ( )÷5=( )……( ),在这道除法算式中, 余数最大应是( )。 2、31 个乒乓球,要装在 5 个盒子里,每个盒子的个数一样多, 每个盒子装( )个,还剩( )个 3、在□填上合适的数。 □÷9=8……6 □÷4=7……2 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认为自己学得怎样? 六、预习课本第 62-64 页例 3、例 4 和“做一做”以及练习十四 1-3 题。 七、板书设计: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例 1. 把 6 个草莓每两个摆一盘,摆一摆。 6÷2=3(盘) 把 7 个草莓每两个摆一盘,摆一摆。 7÷2=3(盘)……1(个) 例 2. 用小棒摆正方形。 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9根呢?10根呢?11根呢?12 根呢? 8÷4=2(个) 9÷4=2(个)……1(根) 10÷4=2(个)……2(根) 11÷4=2(个)……3(根) 12÷4=3(个) 余数比除数小。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 6 单元导学指导案 课题: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课 型 : 新授探究课 课 时:第 2 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62-64 页例 3、例 4 和“做一做”以及练习 十四 1-3 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 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 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2、通过动手分一分,摆一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教 师 复 备 栏 或 学 生 笔 记 栏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成 功的快乐。 学习重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除法竖式的意义。 教 具:小棒。 教 法:启发、讲解法。 学 法:动手操作、思考交流法。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第 62-64 页例 3、例 4 和“做一做”以及练习十 四 1-3 题。 (二)、复习并检查。 分一分,说一说。 ①把 10 根小棒,每 2 根分一份。 ②把 10 根小棒,每 3 根分一份。 ③根据分的结果,分别列出相应的算式,说说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三)新课导入: 1、引入课题。 在平均分一样东西时,结果可能正好分完,也可能分了之后不够再 分成一份,有剩余的。这两种情况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有余数 的情况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如何计算有余数的除 法。(出示课题)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1、教学例 3.(出示例 3,请学生读题。) ①13 根小棒,每 4 根分一组,结果会怎样? ②你会用算式表示吗? ③思考:除法如果用竖式怎样计算呢? ④课件或小黑板演示除法竖式计算。 问:你知道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吗? ⑤如果有 16 根小棒,每 4 根分一组,结果会怎样?竖式怎么写? 2、教学例 4: 43÷7=□……□ ①问:如果用小棒来分,会怎么样? 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个题的商呢? ②交流方法。 想:7 和几相乘的积接近 43,而且小于 43。 ③在计算时,还要注意什么问题? 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 1、例 4 下面的“做一做”。 2、练习十四第 1 题。 图中是什么?求怎么分? 3、练习十四第 2 题。 图中是什么? 4、练习十四第 3 题。 5、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4÷6 32÷8 48÷7 20÷3 84÷9 37÷6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6×( )<54 9×( )<25 3×( )<24 9×( )<47 3×( )<12 7×( )<44 五、全课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除法竖式要注意什么? 六、预习课本第 65、66 页练习十四中的 4—15 题。 七、板书设计: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1、教学例 3. 13 根小棒,每 4 根分一组,结果会怎样? 13÷4=3(组)……1(根) 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会怎样?竖式怎么写? 2、教学例 4.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 6 单元导学指导案 课题:练习十四 课 型 : 练习课 课 时: 第 3 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65、66 页练习十四中的 4—15 题,用红笔勾 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 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 的计算。 2、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3、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锻炼 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信心。 学习重点: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学习难点: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 师 复 备 栏 或 学 生 笔 记 栏 教 具:口算卡片、小黑板等。 教 法:组织练习、反馈指导法。 学 法:独立练习法。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 65、66 页练习十四中的 4—15 题。 (二)、复习并检查。 1、口算 7×7 = 9×6= 21÷3 = 3×4= 24÷8= 12÷2= 35÷7= 4×7= 6×9= 48÷8= 18÷2 = 56÷7= 2、口答 15 里面最多有()个 4 53 里面最多有( )个 7 44 里面最多有( )个 8 33 里面最多有( )个 6 (三)新课导入: 1、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练习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1、练习十四第 4 题。 学生独立练习。 订正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练习十四第 5 题.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3、练习十四第 6 题.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 学生独立试写。 讨论:怎样很快能想出商来。 4、练习十四第 7 题 找出错处,并改正过来。 指名说说错误的原因。 5、用竖式计算。 23÷3= 50÷6= 67÷9= 45÷7= 56÷8= 34÷5=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 1、练习十四第 8 题. 学生独立完成。 订正时交流:如何才能找到合适的商?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还要 注意什么? 2、练习十四第 9 题. 写成卡片,做送信游戏。 3、练习十四第 10 题. 学生独立完成。 思考:仔细观察上下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 交流:下面算式的得数是上面算式的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4、练习十四第 11 题. 先判断,再说明理由。 5、练习十四第 12、13 题. 小黑板出示题目,学生弄清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 反馈: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每个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6、练习十四第 14 题. 问:根据什么来填余数? 7、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 )×5<43 8×( )<35 ( )×4<25 3×( )<17 6×( )<30 ( )×7<40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练习十四第 15 题. □÷□=6……1 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填法。 2、□÷□=□……1 除数最小是( ) □÷9=□……□ 余数最大是( ) 五、全课总结: 今天练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在计算时要想被除数中最多有几个除 数,还要注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六、预习课本第 67、68 页例 5、例 6 和“做一做”及练习十五的第 1、 2、4 题。 七、板书设计: 练习十四 学生独立完成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 6 单元导学指导案 课题:解决问题 课 型 : 新授探究课 课 时: 第 4 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67、68 页例 5、例 6 和“做一做”及练习十 五的第 1、2、4 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 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探索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 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 师 复 备 栏 或 学 生 笔 记 栏 学习重点: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用恰当的策略解决生活中有余数的除法问题。 教 具:多媒体课件或情景挂图。 教 法:游戏激趣,引导探究。 学 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法。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 67、68 页例 5、例 6 和“做一做”及练习十五 的第 1、2、4 题。 (二)、复习并检查。 1、( )里最大能填几? ( )×6<57 ( )×7<43 ( )×5<38 ( )×4<31 ( )×8<26 ( )×9<60 2、用竖式计算 20÷6= 34÷5= 75÷8= 54÷7= 43÷9= 52÷6= (注意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新课导入: 1、引入课题。 “猜手指”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请伸出你的左手,从大 拇指开始数,1 是大拇指,2 是食指、3 是中指、4 是无名指、5 是小指,数完后又回到大拇指接着数 6、7、8……就这样依次往下 数,当你说出数到的某一个数,老师就能猜出你数的是哪一个手 指。 老师叫“停”。 老师猜。 其实只要你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学好今天的数学知识,就能 找到其中的窍门,也能学会这样的本领。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1、教学例 5.(课件或小黑板出示例题。) ①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读题、思考并回答) ②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 ③在解答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租 5 条船,还多 2 人,这多的 两人怎么办?) 交流:多的两个人也要租一条船。 ④至少要租几条船?(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 2、教学例 6.(课件或小黑板出示例题。) ①小旗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②怎么解答这个问题? ③交流方法。(生 1:最后一面小旗是第 13 面,接着往下面画到第 16 面,是黄色的;生 2:也可以用除法计算。16÷3=5……1 余数是 1, 就说明第 16 面小旗是某一组的第 1 面,应该是黄色。)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 1、课本第 67 页“做一做”第 1、2 题。 ①第 1 题.问:为什么要运 4 次? ②第 2 题. 3 元 1 个,为什么只能买 3 个,4 元一个的为什么只能买 2 个? 2、课本第 68 页“做一做”. 3、练习十五第 1、2、4 题。 ①第 1、2 题.交流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②第 4 题.先找规律,再练习。 4、希望小学二年级一班有男同学 22 名,女同学 21 名,每 8 名同学 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余几人?(2014 春季期末考试题) 5、38 箱饼干,每车装 5 箱,最多可以装几车,还剩几箱? 6、开心小游戏:猜手指。 大家一定能找到猜手指游戏中的秘密。猜手指游戏是几个数字在 循环?列式就是( )÷( )=( )……( ),这 个游戏主要看余数:如果余1,这个数会落在大拇指上;如果余2, 这个数会落在食指上;如果余3,这个数会落在中指上;如果余4, 这个数会落在无名指上;会不会余5?如果没有余数,就落在小指上。 现在你会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猜手指游戏了吧?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在算式□÷6=□……□中,余数最大是( ),最小是( )。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48÷( )=9……3 67÷( )=7……4 五、全课小结: 生活中的余数现象很普遍,下课后,请同学们到生活中去寻找余 数问题,你会有更多更有趣的发现。 六、预习课本第69-71页练习十五的第3题、第 5—11题。 七、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教学例5: 22 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人,他们最少 要租多少条船? 22÷4=5(条)……2(人) 答:他们最少要租 6 条船 教学例 6: 按照下面的规律摆小旗。这样摆下去,第 16 面小旗应该 是什么颜色? 16÷3=5……1 答:第 16 面小旗应该是黄色。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 6 单元导学指导案 课题:练习十五 课 型 : 练习课 课 时: 第 5 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第69-71页练习十五的第3题、第 5— 11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 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让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 问题。认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通过有目的的练习,让学生对知识进一步感知、理解、掌 教 师 复 备 栏 或 学 生 笔 记 栏 握、运用.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 法. 3、经历巩固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 会到知识运用的乐趣. 学习重点:巩固所学知识. 学习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 具:投影仪。 教 法:组织指导、反馈练习法。 学 法:独立思考、练习、合作交流法。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69-71页练习十五的第3题、第 5—11 题。 (二)、复习并检查。 1、练习十五第 3 题。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和余数。 学生独立练习。 集体订正时交流:怎样很快写出商和余数,你有什么好办法?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十五第 5 题。 ①第 32 盆应该摆什么颜色的花? 引导学生看图。 问:花是按什么规律摆的?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②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思考交流。 2、练习十五第 6 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第一个问题。 有几个星期还多几天? ②重点指导学生思考第二个问题。 学生先思考,再分组讨论。 3、练习十五第 7 题。 问: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围一圈需要几个 3 米?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评讲。 4、( )里最大能填几? ( )×5<19 8×( )<52 7×( )<61 ( )×3<20 ( )×8<37 ( )×6<31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 1、练习十五第 8 题。 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一束花需要哪几种花?各要多少枝? “最多”是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 2、练习十五第 9 题。 看图,图中告诉了大家什么信息?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3、练习十五第 10 题。 ①如果都住大房,至少要住几间? 学生独立练习。 问:为什么不是 3 间而是 4 间呢? ②如果都住小房,至少要住几间? 学生独立练习。 问:为什么是 6 间呢? ③还可以怎样安排住房呢?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 汇报交流: 方法一:1 间大房,4 间小房. 方法二:3 间大房,1 间小房。 ④这几种安排住房的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 1 间大房,4 间小房或 3 间大房,1 间小房。这样安排每个房间都住 满了。 4、被除数是 57,除数是 8,商是( ),余数是( )。 5、一个数除以 6,如果有余数,则余数可能是( )。 6、张阿姨把买来的 30 千克食用油分装在小桶中。如果每个小桶装 4 千克食用油,张阿姨至少需要准备几个这样的小桶? 7、希望小学二年级一班有男同学 22 名,女同学 21 名,每 8 名同学 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余几人?(2014 期末检测题)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练习十五第 11 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尝试练习。 交流,可以这样想: □÷3=△……1 □÷5=○……1 □<20 所以□=16 2、下面算式中,要使商和余数相同,被除数可以是哪些数? □÷6=□……□ 五、全课总结: 这个单元学完了,你觉得怎么样? 能给自己几颗星? 你还想和大家说什么呢? 六、预习课本第 72、73 页“小小设计师”内容。 七、板书设计: 练习十五 学生独立练习 集体订正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 6 单元导学指导案 课题:小小设计师 课 型 : 新授探究课 课 时: 第 6 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72、73 页“小小设计师”内容,用红笔勾画 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教 师 复 备 栏 或 学 生 笔 记 栏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充分创设创作情景,让学生观察美的图案,感受图形中的对 称美,体会平移、旋转在图案设计中的运用。 2、在一系列的观察、交流、操作、展示、评比等活动中,进一 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作图能力,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及空间 观念。 3、欣赏生活中各具特色的图案,感受其中蕴含的对称美、和 谐美、简洁美。 4、通过亲自动手设计图案,从中体会创造的快乐和艰辛,领 略图形世界的神奇。 学习重点:观察美的图案,感受图形的对称美,自己按要求创造美丽 的图案。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以及形象思维能力。 教 具:多媒体课件或情景挂图、纸、剪刀、卡片等。 教 法:观察法、比较法。 学 法:讨论法、动手操作。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 72、73 页“小小设计师”内容。 (二)、新课导入: 1、引入课题。 你 喜爱绘画吗?在神奇的数学王国里呆板的线段,生硬的铁架图形 经过处理也可变成许多美丽的图案。看:一个线段变成了一片美丽的 树叶。小三角变成了晶莹、洁白的雪花。一个圆,变成了漂亮的雏菊。 课件配乐动态显示依次呈现轴对称图形对折——打开的画面。 学生自由发言,阐明自己的观点。 这些图片漂亮吗?你知道这些图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 学生自己想一想,再与同桌进行交流。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1、如果就给一个基本的图形自己设计一个图案,你可以制作出来吗? 怎样制作? 学生思考。 讨论交流。 小组合作:用这个基本图形拼一拼,看谁能制作美丽的图案,涂 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要求按一定规律涂颜色。 2、出示教材中的四张图案。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四幅图案分别有什么特点,可以怎么得到, 然后集体讨论。 预设:生 1:这些图案都由几个相同的图形,平移后拼接在一起 得到的。 生 2:可以按照以前学的轴对称图形的剪裁方法剪出几个 一样的图形,然后再平移拼出这样的图案。 生 3:同时还需要剪一个正方形,把这些图案贴在上面。 3、动手操作。 (1)每人发两张纸,按照刚刚讨论的思路进行设计,分别剪出一个 正方形和像教材中的那些图形,然后贴出喜欢的图案。 (2)动手制作,教师巡视,及时解决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各 种难题。 (3)拓展想象,鼓励学生用前面剪裁的那些图形,试一试自己设计 一个图案。 (哪些同学制作的图形一样?把它们拼在一起看一看。 4、作品展示、评比。 通过欣赏各个小组同学的作品,根据评选标准,评选出你认为好的作 品及“优秀设计师”。 5、课堂小结 利用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的方法设计的图案,在生 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我们能不能把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设计出更美 丽的图案呢?课下的时候一起来研究。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 1、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 2、剪下学具里的卡片,利用图形设计一个更漂亮的图案。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学生独立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再组织交流。 2、作品展示。 五、预习课本第 74~76 页例 1、例 2 及“做一做”,试做练习十六中 的 1—4 题。 六、板书设计: 小小设计师 旋转 平移 对称 教学反思: 二年级 数学学科(下)第 7 单元导学指导案 课题: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课型 :新授探究课 课时: 第 10 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 95 页例 11、例 12 和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九第 1 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 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计算 方法,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 2、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发展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选择合适的方法正确 口算。 教学难点:掌握整百、整千的进(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 师 复 备 栏 或 学 生 笔 记 栏 教法:引导、对比。 学法:思考、交流。 教具准备:小黑板。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 95 页例 11、例 12 和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九第 1 题。 (二)、复习并检查,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 1、口算: 40+20= 6+29= 83-30= 56-8= 2、口答: (1)13 个十是( ),25 个百是( )。 (2)7000 里面有( )个千。 ( 3)130 里面有( )个十。 (4)4000 里面有( )个百。 (三)1、引入课题:展示家电商场情境中,谈话引入。 今天王爷爷特别高兴,因为要搬新家了,准备买几样家电,想不想知道王爷爷都 买了什么呀?(课件出示电冰箱和电视机)猜一猜,电冰箱和电视分别是多少钱? 今天我们学习《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一)、教学例 11。 1、出示主题图, 引导学生看图。 爷爷去商场买电器,买了一台大电视机和一台电冰箱。 (板书:电视机 1000 元,电冰箱 2000 元) 2、你能根据图片信息,提出有关数学问题吗?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1)爷爷买一台电视和一台冰箱一共花多少元? (2)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 (3)买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 3、想一想:要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用自己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 能力。 (二)、教学新课,探究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算法。 1、根据上面的情况,选择一个你想解决的问题写在课堂练习本上,根据问题列出相应 的算式。 2、学生尝试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花多少钱? 各自小组交流后进行汇报。 板书算式:1000+2000=( )。 怎样计算呢? 学生独立计算,同桌交流算法,反馈。 几种可能如下: A、1000 是 1 个千,2000 是 2 个千。 ( )个千加( )个千是( )个千,( )个千也就是( )。 B、由 1+2=3,想出 1000+2000=3000。 C、方法的优化,你喜欢哪种方法? 那么,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 买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 先自己独立想一想,再进行小组交流,讲明白你的想法,听懂他人的想法,选择你 想计算的算式。 2、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教师板书算式:2000-1000=( ) 5想一想:计算方法跟加法计算相似,( )个千减( )个千还剩下( )个千, 也就是( )。 (三)、教学例 12。 1、组织口算活动。 出示 50、80、130 这一组数,分别想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将算式写在 自己的练习本上。 2、口算下面两题,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80+50= 130-50= 3、交流算法。(几种可能性) 80+50= 8 个十加 5 个十等于 13 个十,是 130。 先算 8+5=13,再在 13 后面加上一个 0,就是 130。 130-50= 13 个十减去 5 个十等于 13 个十,是 130。 先算 13--5=8,再在 8 后面加上一个 0,就是 80。 4、讨论:对整百、整千数怎样进行加减计算? 小结:整百、整千数的加减计算,最常用的是把它们看成几个百、几个千来加减。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 1、“做一做”第 1 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1、“做一做”第 2 题。 引导学生看图,根据图解决问题。 第一个仓库装了 700 袋麦子,第二个仓库装了 800 袋麦子,第二个仓库装的是稻谷 共 1000 袋。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3、捉鼠游戏:练习十九第 1题。(分 3组比赛) 认真看图,说说图意,自主提问解决问题。 3、以下各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依次是 8800,8000,8008,8080,880,808。 ( )>( )>( )>( )>( )>( ) 四、合作考试(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 组织活动编题口算活动。 用整百、整千数来进行一次编题口算的活动 引导学生说出一些整百、整千的数将 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2人一组,从整百和整千数中任意选出四个数组成一个加法和一个减法算式,将算 式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4、算一算。 900+600= 600+900= 1500-600= 1500-900= 300+500= 1000-200= 600+700= 200+400= 2400+500= 1200-600= 400+700= 300+900= 300+2700= 900-300= 1000+800= 500+1400= 500+500= 800-300= 600+700= 800+900= 400+800= 1300-600= 3000+2000= 2700+300= 3600-600= 2400-600= 1200-700= 1800-900= 3、填一填。 (1)2 个千和 5 个千组成( )。 (2)5 个百和 7 个百组成( )。 (3)36 个百和 50 个十组成( ) (4)23 个百减去 8 个百是( )。 (5)7 个千加 8 个百是( )。 (6)600 比( )多 400。 (7)2700 比( )少 1200。 4、 你有几种填法? 8□27 >8263 5、 在 ○里填上“> ”、“< ”或“ = ”。 20 +80 ○40 +60 5800-800 ○3600-3000 130+ 70○200 +20 700 -90 ○ 700- 80 1200 -200 ○1000+ 200 500 -50 ○ 400 +50 二年级 数学学科(下)第 7 单元导学指导案 课题:解决问题 课型 :新授探究课 课时: 第 11 课时 90 +50 ○200 -60 90 -60 ○ 100 -70 280+300 ○ 280+30 6400-400 6300-400 750+40 40+750 960-80 960-100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的练习巩固新知。 6、解决问题:一台洗衣机的价格是 500 元,一台电冰箱的价格是 1200 元,一台电视 机的价格是 800 元。 (1)买一台洗衣机和一台电视机共花多少钱? (2)买一台电冰箱比一台电视机多花多少钱? ★7、你知道○、△、□各表示的数字是多少吗? ○+△=300 □ + ○=400 △+□=500 △=( ) □=( ) ○=( ) 五、预习:课本第 96 页例 13 和练习十九第 5、6 题。 六、板书设计: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电视机 电冰箱 1000+2000=3000 (元) 1 个千+2 个千=3 个千 2000-1000=1000 (元) 2 个千-1 个千=1 个千 80+50= 130 8 个十+5 个十=13 个十 130-50= 教学反思: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 96 页例 13 和练习十九第 5、6 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 教师复备 栏或学生 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 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法。 教具准备:主题图。 笔 记 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 96 页例 13 和练习十九第 5、6 题。 (二)、复习并检查,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 1、复习近似数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 1601 人,约是( )人, (2)、小明家到学校有 492 米,约是( )米, (3)、一台彩色电视机售价是 1095 元,约是( )元, (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 702 本,约是( )本。 讲一讲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1、引入课题:自己去买过东西吗?说一说,你买过什么东西?你当时带了 多少钱?现在,老师给大家展示一些商品,你能不能根据你自己的生活经验 猜出这些东西的价格? 水杯(10 元) 童话书(18 元) 篮球(42 元) (1)学生猜测水杯价格。 A、学生第一次猜测水杯价格。(乱猜) B、如果学生猜不到,就提示学生价格接近多少元。透露一点,接近 10 元。 C、学生第二次猜测水杯价格:11 元、12 元、13 元、14 元…… D、大家都猜得有道理,这些数都接近 10,我们说它大约是 10 元,这个水杯的价 格是 12 元。 (2)学生猜测童话书的价格:大约 20 元,价格 18 元。 (3)学生猜测篮球的价格:大约 40 元,价格 42 元。 刚才猜测商品价格的过程就叫作估计。它可以更简洁、迅速地解决一些问题。 今天我们学习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1、出示例题 13。(课件)展示超市的各种商品。 电话机 358 元,电吹风 218 元,买这两种商品,妈妈带 500 元钱够吗? (1)从图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妈妈带 500 元钱去商店买商品。 (2)妈妈带的钱够吗?你是怎么想的?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的同学,比一比谁的方法多,比一比谁的想法最合理。 学生尝试自己解决。(鼓励学生用最快的速度去判断)学生实际操作。 (3)思考:还有别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汇报交流:A、358+218 的结果是多少?不会计算,怎么办? B、电话机 358 元超过了 300 元,电吹风 218 元超过了 200 元,300+200=500,带 500 元不够。 C、500 元钱买电话机后,剩下的钱不够 200 元,肯定不够买电吹风。 D、假设电话机是 300 元,500-300=200,也不够买电吹风。…… 2、思考:带 700 元钱够吗? 3、讨论算法。 先让学生明白:要解决提出的问题,不需准确计算,只进行估算就可以了。 4、探究估算方法。 先让学生各自独立尝试着估计,在同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想的。然后 全班交流。只要想的合理,教师及时给予肯定。让学生结合刚才自己估算得出 的结果,回答够不。其中可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算出,也可以用精确计算的 方法算出结果。 5、延伸拓展:你还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能估算出结果吗? 6、小结:在解决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 1、练习十九第 5 题。学生先读一下表内的数据。再回答问题,说一说自己的思路。 2、练习十九第 6 题。学生先读题,独立思考。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思考的。 3、口算下面各题。 800+600= 1200-700= 9000-6000= 1500-500= 90+80= 140-90= 300+1000= 300+700= 2000+4000= 1600-600= 800+600= 600+500= 4、电风扇:245 元,电饭煲:187 元。妈妈有 400 元,买这两样东西够吗? 二年级 数学学科(下)第 7 单元导学指导案 课题:练习十九 课型 :练习课 课时: 第 12 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 97---99 页练习十九,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 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教师复备栏或 学生笔 记 栏 四、合作考试(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王老师到商店去为学校买足球,每个足球 98 元。王老师带了 300 元钱,他想 买 3 个足球,带的钱够不够? 2、一件皮衣 528 元,一件羽绒服 453 元,一双皮鞋 435 元。 (1)买一件皮衣和一双皮鞋,1100 元够吗? (2)买一件羽绒服和一双皮鞋,800 元够吗? 3、新华小学一共有学生 925 人,参加春季运动会的有 786 人,没有参加运动会的 大约有多少人? ★4、一个四位数,千位数字是 4,十位上数字是 8,任意相邻的三个数字和都是 15,这个四位数是多少? 五、预习: 课本第 97---99 页练习十九。 六、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电话机:358 元、电吹风:218 元, 买这两种商品,带 500 元钱够吗? 电话机 358 元超过了 300 元, 电吹风 218 元超过了 200 元, 300+200=500(元),带 500 元不够。 500 元买电话机后,剩下钱还不够 200 元,肯定不够买电吹风。 假设电话机是 300 元,500-300=200,也不够买电吹风。 教学反思: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的具体要求确定合理的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 决问题。 教法:组织练习、启发思考。 学法:独立练习、交流思考。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 97---99 页练习十九。 (二)、复习并检查,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 1、练习十九第 4 题。(卡片和信箱) 小猴送信游戏。(游戏前提醒学生:看清送信的要求) (三)1、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跟解决问题有关的练习。 (板书课题:练习十九)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1、练习十九第 2、3 题。 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 你会解决自己抽出的问题吗?学生独立练习,再交流。 2、练习十九第 7 题。 ①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有 500 厘米长的彩带,要包装 3 盒礼物。已经用掉了 300 厘米。 扎花还需要 240 厘米。剩下的彩带够吗? ②你能解答这个问题吗?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 学生汇报: (1)要求剩下的彩带够不够,就必须知道剩下多少彩带,还需要 多少彩带。 (2)题中“要包装 3 盒礼物”这句话对于我们解答问题没有帮助, 不管是包装几盒,只要知道用了多少彩带就可以计算剩下的彩带。 (3)知道一共有 500 厘米长的彩带,已经用掉了 300 厘米,还剩 下 500-300=200 厘米,但是还需要 240 厘米做蝴蝶结,所以剩 下的彩带不够用。 (4)我们也可以把用掉的彩带与还需要的彩带相加,就可以计算 出共需要多少彩带,看看 500 厘米够不够,总共需要 300+200=540 厘米,说明彩带不够用。 对于学生的想法只要合理就要给予肯定,评价以鼓励为主。 ③师:同学们想出了不同的解决办法,这很好,你能说一说如何计 算 500-300 吗?那么 240+300 又怎样计算呢?学生交流。 (1)计算 500-300,我们可以计算 5-3=2,所以 500-300=200,这 样算是因为 5 表示 5 个百,3 表示 3 个百,5 个百减去 3 个百 就是 2 个百。 (2)计算 240+300,就可以先算 3 个百加 2 个百是 5 百,即 500, 再加 40,就是 540。 3、练习十九第 8 题。学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 1、在( )里面填上合适的数。 5430=5000+400+30+1 7560=( )+ ( )+( )+( ) 2048=( )+( )+ ( )+( ) 286=( )+ ( )+( ) 8009=( )+ ( ) 3070=( )+( )+ ( )+( ) 2、直接写出得数。 400+300= 5000-3000= 99+1= 1000-1= 1000-240= 450+50= 1001-1= 999+1= 5600-5000= 7000+600= 350-120= 89+2= 3、填空。 (1)10个一百是( ),10个一千是( ),十万里面有( ) 个一万,一千里面有( )个十。 (2)从右边起百位是第( )位,千位是第( )位,右边 起的第五位是( )位。 (3)8008 这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上的 8 表示 8 个( ),第四位 上的 8 表示 8 个( )。 (4)892 是一个( )位数,最高位是( )位,10000 是 一个( )位数,最高位是( )位。 (5)用 5、0、3、9 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是( ),最小的 四位数是( )。 (6)按顺序,找规律填数。 102、( )、100、( )、( )、97、( )。 190、( )、( )、160、( )、( )、( )、120、( )、( )。 5000、( )、6000、( )、7000、( )、( )、( )、( )、9500。 (7)学校进行团体操练习,应到 678 人,已经到了 580 人,大约 还差( )人。 4、读、写出下面各数。 4050 读作:( ) 6009 读作:( ) 二千零六 写作:( ) 五千八百七十二 写作:( ) 5 个百和 8 个十是( ) 1 个万是( ) 6 个一和 8 个千是( ) 1 个千、2 个百、3 个十和 4 个一组成的数是( ) 5、在○里填上“> ”、“< ”或“ = ”。 1000○999 1001- 1 ○999+1 1001○ 999 1010○999+1 1111○ 9999 100-1 ○99 800-300○400 150-70○130-60 40+180○940-700 26+35 ○600+500 900-200○700+300 1000+600○ 2500-900 2200-1000○600+700 460-270 ○ 520-380 600+500○750+300 350+560○400+370 6、在( )里面填上合适的数字。 352>3( )2 259<2( )1 19( )0>1971 587>58( ) 16( ) <163 3287>3( )95 7、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1)1090 1009 1100 1909 (2)9999 8900 9990 8909 10000 四、合作考试(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 生交流) 1、练习十九思考题。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不同的整百数”和“每边三个数的和都 是 1500”。 思考:先填出哪个数比较好?为什么? 学生尝试练习,集体交流。 2、一台电视机 2200 元,一台电冰箱 1600 元,一台洗衣机 800 元, 一台电风扇 246 元,一台微波炉 683 元。 (1)买一台电冰箱和一台洗衣机要花多少钱? (2)一台电冰箱比一台电视机便宜多少钱? (3)买一台电风扇和一台微波炉,带 1000 元够吗? 五、预习:课本第 101 页例 1 和做一做。 六、板书设计: 练习十九 方法一: 方法二: 500-300=200(厘米) 240+300=540(厘米) 200 厘米 < 240 厘米 540 厘米 >500 厘米 剩下的彩带不够 。 剩下的彩带不够。 教学反思: 第 7 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简析: 教材先通过向学生介绍熟悉的体育场的容量,从而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教 材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与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创设 了一幅幅现实的、有数学意义的画面,让学生认识千、万,知道万位,掌握万以 内数的读写法,而且懂得对于较大的数,可以一百一百或一千一千地数,它不仅 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更大的计数单 位的教学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学习 了“20 以内数的认识”“100 以内数的认识”,掌握了百以内的计数单位名称以及 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明确“满十进一”的计数方法,并能体会数在生产、生活 中应用的广泛性。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 为学生学习多位数的认识打好基础。在整数的认识过程中,本单元起到承上启下 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对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 用。 单元目标: 知识技能: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 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数学思考:经历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 比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感受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数感。 问题解决:初步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认识“万位”及其位 值,能说出万以内各数位的名称及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能掌握整百、整千数加 减法。 情感态度: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学习重点: 1.会数 10000 以内的数,探索万以内的数的读法、写法及数的组成。 2.能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 3.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 学习难点: 1.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2.掌握中间、末尾有 0 的数的读写法。 3.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课时安排:14 课时 1.1000 以内数的认识……………4 课时 2.10000 以内数的认识 …………6 课时 3.整百、整千数加减法…………3 课时 3.整理和复习……………………1 课时 二年级 数学学科(下)第 7 单元导学指导案 课题:1000 以内数的认识(1)课型 : 新授探究课 课时: 第 1 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 74~77 页例 1、例 2 及练习十六中的 1—4 题,用红 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 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通过直观的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并掌握数数方法, 掌握 10 个一百是一千。建立数的概念,培养数感。 2、认识新的计算单位“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 关系,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 学习重点:掌握数数、读数、写数的方法和数的组成。 学习难点:拐弯处的数数(个位或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 1) 教 具: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小棒等。 教 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 学 法:自主探究法。 教师 复备 栏或 学生 笔 记 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 P74~77 例 1、例 2 及练习十六中的 1—4 题。 (二)、复习并检查,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 1、口答:最大的一位数是几?(9) 最小的两位数是多少?(10) 这两个数相差多少?(1) 2、数数:1 个 1 个地数,从 1 数到 10; 10 个 10 个地数,从 10 数到 100; 1 个 1 个地数,从 91 数到 99; 99 加 1 是多少?(100) [设计意图]通过数、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3、导入: (三)1、引入课题: 你会从 100 开始接着往后数吗?今天我们将要学习更大的数,请 你们观察这幅图。(课件出示主题图) (1)观察这幅图,看着画面你想知道什么问题? 师:同学们,请你猜一猜,这个体育馆里大约可以坐多少观众? (2)引导学生估算画面上的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感受大数的意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 100 更大的数。(板书课题:1000 以内 数的认识)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一)、学习例 1 (1)逐个出示小正方体,引导学生从 1 数到 10。 一个一个地数,10 个一是( ),边演示边数,怎么数的? (2)再逐个出示 10 个 10 个的小正方体,引导学生从 10 数到 100。 一十一十地数,10 个十是( ),边演示边数,怎么数的? (3)如果小正方体的数量非常多,要继续往下数,怎样数比较快? (可以一百一百地数) 再逐个出示 10 个 100 的小正方体,引导学生从 100 数到 1000。 你想怎么数?为什么?边演示边数。 引导学生说,一百一百地数,10 个一百是 1000。 师:“千”是我们今天学到的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前面我们还学过哪 些计数单位呢?(个(或一)、十、百。) (4)师:通过刚才数数,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再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交流数数经验;然后教师指名说一说。 A、我发现当物体个数不太多时,可以一个一个或十个十个地数;当 数更大的数时,可以一百一百地数。 我还发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10。 B、10 个一是十,10 个十是一百,10 个一百是一千。(板书) 让学生说出一(个)、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知道各 自所在的数位。 [设计意图]渗透数数的方法,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发展学生分析、推 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让学生上台演示计算器数数过程:从个位开始,1、2、3……10, 满十向十位进一,再数十位,一个十,2 个十,3 个十……10 个十是 一百,满十又要向百位进一,接着数,1 个百,2 个百,3 个百……十 个百是一千。 师问: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有用到过一千这个数呢? ①(多媒体)出示 10 张 100 元人民币,让生数一数。(1000 元) 师问:1000 元能换几张这样的人民币?(10 张) ②(多媒体)出示:10 张 10 元人民币。 师问:多少张 10 元的人民币是 1000 元呢?(100 张) ③(多媒体)出示:1000 米有多长? 我校操场一圈大约是 200 米,大约沿我们的操场跑 5 圈。 ④(多媒体)出示:据调查目前全国大熊猫种群数量稳定在 1000 只 左右。 ⑤(多媒体)出示:千字文,师简单教读几句,可以让学生摇晃着脑 袋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例 2。 (1)、出示主题图,想一想有多少个圆点?交流自己数数的方法。 10 个十是一百,先圈起一百,有 2 个一百,还剩 35。所以,有 235 个圆点。 (2)、用小棒表示这个数。 知道这个数是由 2 个百、3 个十和 5 个一组成的。 (3)、指导学生认读 235。 ①先指导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子:个位上拨 5 个珠子,十位上拨 3 个珠子,百位上拨 2 个珠子。 ②再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个位、十位、百位上分别是几,表示多少。 (个位上是 5,表示 5 个一,十位上 3,表示 3 个十;百位上是 2, 表示 2 个百。) ③这个数是多少?引导学生自己认一认,然后指名说一说。 教师讲解这个数的写法和读法。 写法:百位上写 2,十位上写 3,个位上写 5。 读法:先读几百,再读几十,然后读几。 板书: 千 百 十 个 写作: 2 3 5 读作:二百三十五 ④讨论:如何在计数器、数位表上表示 1000 以内的数。教师出示计 数器并进行如下提问:A、从右起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 各表示什么数位? B、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C、10 个一是( )、10 个( )是一百、( )个一百是一千。 ⑤教师分别在计数器的百位、十位、个位上各拨上两个珠子。提问: 百位、十位、个位的 2 各表示什么意思? 2 个珠子所在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意思也不同。 (4)、三位数的读写法。(讨论:如何在计数器、数位表上表示 1000 以内的数) [1]不带 0 的三位数.在计数器上表示 235。 [2]中间带 0 的三位数。 [3]末尾带 0 的三位数。(学生边演示边汇报、总结) (5)、怎样写数和读数呢?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写数时先从百位写起,哪一位上是几就写几。 读数时从百位读起,先读几百,再读几十,最后读几。教师注意强调 数位中间有 0 的要读零,而末尾的 0 不读。 (三)进入游戏环节。(射击比赛) 1、(多媒体)出示:打靶图,问:怎样排列这些分数呢?(1、10、 100、1000)让学生思考并排列。学生汇报:分数值最大的应该排在 最里面,因为越难打准,分数值就越高。 2、讲解比赛要求,每一位选手只能打 7 枪,分数最高者获胜! 3、让学生展示射击比赛过程,其他同学当记分员,也是颁奖员。让 学生动手记录分数,并排一排名次。(师抽三名学生上台比赛) 4、师出示颁奖奖品: 一等奖:微波炉 799 元 二等奖:电饭锅 ?元 (790 元 285 元 100 元) 三等奖:电风扇 106 元 让学生根据奖品选择出电饭锅的合适价格,并说出选择 285 元的 理由,增强学生的数感。 (四)课堂总结:通过学习有了什么样的收获?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 1、完成书上 75 页 “做一做” 先让学生读题,再弄清题目要求。学生边拨珠边数数。 2、练习十六第 1 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互相检查,相互交流。教师指名 汇报,全班集体订正。 3、练习十六第 2 题。 先让学生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一个一个地数,当数到九百九十九时,接着应该数多少? 一十一十地数,当数到九百九十时,接着应该数多少? 一百一百地数,当数到九百时,接着应该数多少? 4、练习十六第 3 题。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5、练习十六第 4 题。 先让学生自己估一估,并在小组中交流。然后让学生按顺序数 一数,一共有多少只小蜜蜂,看谁估的准确些。 6 书上 77 页“做一做” ①、第 1 题。(学生看图填写) ②、第 2 题。(学生在计数器上先拨数,然后再写出来。) 四、合作考试(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 交流) 1、数一数,填一填。 (1)、189 前一个数是( ),后一个数是( )。 (2)、与 900 相邻的两个数是( ),( )。 (3)、按顺序写出 214 前面的五个数数:( )、( )、( )、 ( )、( )。 (4)、从 197 往后数第五个数是( )。 2、填一填。 (1)、10 个一是( ),10 个十是( ),10 个百是( )。 (2)、20 个一是( ),30 个十是( ),50 个百是( )。 (3)、300 里面有( )个十,3000 里面有( )个百。 (4)、千位上的数是 5,其他数位上是 0,这个数是( )。 (5)、199 前面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 (6)、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 )。 (7)、百位上的数是 6,十位上的数是 0,个位上的数是 5,这个数 读作( )。 (8)、7 个百,9 个十,3 个一组成的数是( )。 (9)、324 是由(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 的。 (10)、5 个百合 7 个一组成的数是( )。 (11)、八百里面有( )个百,150 里面有( )个十。 3、拓展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 234 520 806 721 910 900 (2)写出下面各数 三百六十二 四百零四 六百五十 七百 (3)、587、588、—、—、—、—、—。 (4)、请填一填?——、——、800、——、—— (你能想到几种数数的方法呢?至少 5 种) (5)最小的三位数是几,最大的三位数呢? (6)一个三位数,它的百位上是最小的一位数,个位上最大的一位数, 十位上是 0,这个三位数是多少? (7)用 0、1 和 3 这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8)用 3、4、5 可以组成多少个三位数?请把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 序排一排。 五、预习: 课本第 77、78 页例 3、例 4 及做一做。 六、板书设计: 1000 以内数的认识(一) 一个一个地数,10 个一是十 十个十个地数,10 个十是一百 一百一百地数,10 个一百是一千 写作: 235 读作:二百三十五 教学反思: 二年级 数学学科(下)第 7 单元导学指导案 课题:1000 以内数的认识(2)课型 : 新授探究课 课时: 第 2 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 77、78 页例 3、例 4 及做一做,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 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感知一千。 2、学生认识算盘,知道用三指拨珠的方法,初步学会在算盘上拨出 三位数,并会读写算盘上拨出的数。 学习重点:认识算盘,掌握算盘上计数的方法。 学习难点:用算盘表示数。 教法:引导启发。 学法:观察、思考、操作。 教具准备:点子图、算盘。 教师复 备栏或 学生笔 记 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 77、78 页内容。 (二)、复习并检查,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 1、10 个一是( ),10 个一十是( ),10 一百是( )。 2、读出下面各数,并说出每个数的组成。 356 608 800 1000 (三)1、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 1000 以内数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1000 以内数的认识(二))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一)、教学例 3。 ①、出示点子图,同学们观察主题图,你有什么发现,有多少彩点? ②、你是怎样知道的? 一百个一百个地圈,有 10 个一百,所以是 1000。 ③、你还有什么发现或问题?分组讨论。 ④、同学们根据发现,小组讨论交流。10 个一百是 1000。 900 和 100 合起来是 1000。1000 里面有( )个十。 (二)、教学例 4。 前面学过了用计数器数数和拨数的方法,数数和拨数除了可以用 计数器外,还可以用一种比较方便的工具,那就是算盘。 1、介绍算盘的历史和现在。 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的算盘的知识。 算盘,是我国发明创造的古代科学成绩之一。我国人民使用算盘 至今已有 1000 多年,因此,我国是世界上发明算盘最早的国家。由 于珠算口诀便于记忆,运算简便,因而在我国被普遍应用。同时也陆 续传到了日本、朝鲜、印度、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受到广泛欢迎。 2、算盘的构造。 让学生仔细观察算盘,并用手摸一摸算盘的各部分,然后提出 问题:你看到的、摸到的算盘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你能说出它们的 名称吗? 边讲解边板书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算盘上的四边叫做框,中间一条边叫梁,窜珠子的竿子叫档。 算盘上,梁上面的二个珠子叫“上珠”,梁下面的五个珠子叫“下珠”。 3、在算盘上计数时,要在算盘上选一档做记号,定作个位。向左数 第二档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教师边说边在算盘上贴出“个”、“十”、“百”,同时让学生也在 自己的算盘上贴上“个”、“十”、“百”。 说明:在算盘上,算珠都靠框,表示没有数。拨珠靠梁表示记数。 一个下珠表示 1,五个下珠合起来就是 5;一个上珠就是 5,两个上 珠就是 10, 0 用空档表示。教师示范在大算盘中拨入 1----9。 注意:5 一般用一个上珠表示,而不用 5 个下珠表示。10 不用 2 个上珠表示,也不能用 5 个下珠与一个上珠表示,而要与数位上的数 一样满 10 向前一位进 1。 4、介绍算盘拨珠的方法。 A、认读算盘上 1 到 9 各数。 B、拨珠的方法:通常用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三个指头拨珠,各 有分工,协作工作(边拨边讲)。 拨入下珠用大拇指,拨去下珠用食指,拨入、拨去上珠都用中指。 拇指:把下珠向上拨,叫拨入下珠。(学生试拨) 食指:把下珠向下拨,叫拨去下珠。(学生试拨) 中指:上珠向下拨和向上拨,叫拨入、拨去上珠。(学生试拨) 5、学生练习拨珠动作,在小算盘上拨入拨去 1----9 各数。 6、让学生在算盘上找到个位、十位、百位所在的位置,并告诉学生, 拨数时也要从高位拨起。 学生试拨 563 这个数,教师巡视,针对出现的错误给予具体指导 和帮助。 7、总结在算盘上拨数的方法。 ①、在算盘上拨数,先定好位,任意选定某个档为个位,然后依次进 位为十位、百位、千位等。在从高位拨起,一位一位的拨,0 用空挡 表示。 ②、再用算珠表示数。个位上的几表示几个,十位上的几表示几十,…… 某个数位上是 0,用空挡表示。 8、结合算盘说明数位意义和顺序,学会数的读写。 (1)教师拨入数二百六十三,问:这个数是由( )个百,几 (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怎样读?怎样写出这个数 呢? (2)学生先尝试读写,然后指名汇报写法。 小结:从高位起,百位上是 2,表示 2 个百,对着算盘的百位下面写 出数字 2;十位是 6,表示 6 个十,对着十位下面写出数字 6;个位 是 3,表示 3 个一,对着个位下面写出数字 3.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在算盘上拨出下面各数。 ①、学生独立拨一拨。 ②、指名拨数,其它学生在下面拨,检查自己拨得对不对。 ③、说一说:拨数时要注意什么? 2、“你知道吗?” 3、读出下面各数,并在算盘上拨入各数。 306 472 892 721 同桌合作完成,一个学生拨数,另一个学生检查。 4、先拨一拨下面各数,再写出来。 五百零九 八百零一 三百九十八 四百六十 五百零五 七百零九 独立完成后,指名在大算盘上拨数。 (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算盘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 1、 在算盘上拨出 1——10 的数 2、 试着拨一拨 194 701 203 608 3、 在算盘上呈现 17,指导学生读数。 4、 在算盘上呈现 254,指导学生读数。 5、 在算盘上呈现 180、309、600,指导学生读数。 6、 认识算盘上表示的 10、100、1000。 在算盘上任意拨一个三位数,并读出来。 算盘歌: 小算盘,小算盘, 四边框,四边框, 框里装着档和梁, 根根档上串珠珠, 真可爱,真可爱, 梁下一珠就是一, 7、读出下面各数,并在算盘上拨出各数。 185 800 1000 四、合作考试(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 交流) 1、读出下面各数,并在算盘上拨出各数。 608 223 700 185 360 820 605 1000 2、先拨一拨下面各数,再写出来。 五百零九 八百零九 二百三十七 四百三十 七百二十五 七百零七 3、游戏性练习。 一个同学在算盘上任意拨入一个千以内的数,由另一个同学写出这个 数,并读一读,交替进行。看哪一桌同学读写的数最多。 4、思考:算盘上的 2 颗珠子可以表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请全部 写出来。 五、预习: 课本第 80、81 页练习十六中的 5—15 题相关内容。 六、板书设计: 1000 以内数的认识(二) 10 个 100 是 1000 900 和 100 合起来是 1000 1000 里有 100 个 10 一个下珠表示 1,一个上珠表示 5,空档表示 0。 教学反思: 二年级 数学学科(下)第 7 单元导学指导案 课题:练习十六 课型 : 练习课 课时: 第 3 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 80、81 页练习十六中的 5—15 题相关内容,用红笔勾 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 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 1000 以内数的组成特点及 1000 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2、学生经历巩固 1000 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的过程,提高学生正确读 写数的能力。 学习重点:能正确地读写 1000 以内的数。 学习难点:中间、末尾有 0 的数的读写。 教法:组织练习 学法:独立练习、思考、合作交流。 教师复 备栏或 学生笔 记 栏 教具准备:计数器、算盘、彩色笔。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 80、81 页练习十六中的 5—15 题内容。 (二)、复习并检查,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 1、 想 一 想 , 填 一 填 。 (1) 二 百 二 百 地 数 , 数 到 一 千 。 二 百 、( )百 、( )百 、( )百 、一 千 。 ( 2) 五 百 五 百 地 数 , 数 到 一 千 。 五 百 、( )。 (3) 三 百 三 百 地 数 。 三 百 、( )百 、( )百 ,再 数( )百 是 一 千 。 ( 4) 四 百 四 百 地 数 。 四 百 、( ) 百 , 再 数 ( ) 百 是 一 千 2、用 3、6、9、能 组 成 哪 些 三 位 数 ,请 你 把 它 写 下 来 。 (三)1、引入课题:认识了 1000 以内的数,学会怎样去读和写,以 及数的组成,这节课就来练习这部分的内容。(板书课题:练习十六 )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1、回忆读数方法。 ①、出示计数器。请学生从右向左,依次说一说每个数位的名称及其 计数单位。 ②、在计数器上任意拨数,指名口述:这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 几个一组成的,是多少? 小结:一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就是几百几十,根 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读出 1000 以内的数。 例如,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 999。学生说出数的组成:百位上 的 9 表示 9 个百,十位上的 9 表示 9 个十,个位上的 9 表示 9 个一, 所以这个数是就是 999。这个数最接近多少呢?(接近 1000) 完成练习十六第 7 题。 指名学生读一读,然后齐读,再说一说数的组成。 回顾:一个数的中间有 0 是怎样读的?末尾有 0 是怎样读的? ③、在算盘上表示数。 师:算盘虽然是较为古老的计算工具,但是在当今社会,算盘的应用 还是很广泛的。现在我们来进行用算盘表示数的练习,完成教材 81 页第 10 题,把你拨好珠子的算盘在小组内相互看一看。 学生在小组内练习用算盘表示数,教师巡视后,组织全班交流。 2、回忆写数方法。 ①、出示三百一十五。 指名口述这个数的组成,并在计数器上拨这个数,说说拨数时是 怎么想的。学生独立写出这个数,集体订正。 ②、练习十六第 6 题。(学生独立练习) 小结:在计数器上拨数时,可以根据这个数的组成来拨珠。有几个百, 就在百位上拨几个珠,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拨几个珠,有几个 一就在个位上拨几个珠。写数也是按这种方法,在各个数位上写 出数字来表示,如果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学、 写 0 占位。 3、课堂总结:你对今天的练习有什么想法?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 1、练习十六第 5 题。 学生选自己喜欢的颜色涂数,独立练习,教师巡视。 2、练习十六第 8 题。 (学生看图填写,集体订正) 3、练习十六第 9 题。 (学生独立写数,同桌互相检查) 4、练习十六第 11 题。 (学生读一读,在算盘上拨一拨) 5、练习十六第 12 题。 (在书上独立连一连,集体交流) 6、练习十六第 13 题。 (学生在图上标一标,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 7、练习十六第 14 题。 (学生独立填写,集体订正) 8、练习十六第 15 题。 (先按规律填写,再读一读,说一说每题的规律) 9、填空。 (1)百位的左边是( )位,右边是( )位。 (2)一千里面有( )个百,一百里面有( )个十。 (3)最大的三位数是( ),最小的三位数是( ),最小的四位 数是( )。 (4)一个一个地数,796 后面的 5 个数是( )、( )、( )、( )、 ( )。 (5)三百六十二是由(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 (6)八百五十是由( )个百,( )个十组成的。 (7)九百零六是由( )个百,( )个一组成的。 (8)753 是由(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 (9)406 由( )个百,( )个一组成的。 (10)在( )里面填上合适的数。 567=500+( )+7 893=800+( )+ 3 780=( )+( ) 428=( )+( )+( ) 905=( )+( ) 375=( )+( )+( ) 四、合作考试(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 交流) 1、填一填。 (1)用 4、6、0、组成的最大数是( ),最小数是( )。 (2)用 5、6、7 组成三位数,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3)在 990 中从左边数第一个 9 表示( ),从左边数第二个 9 表示( )。 2、找规律填数 (1)200、195、( )、185、( )、( )。 (2)606、( )、808、( )。 (3)729、731、( )、735、( )。 (4)123、234、( )、( )、( )。 ★3、从整数 1 到整数 200,含有数字 5 的数一共有多少个? 五、预习: 课本第 82~84 例 5、例 6 和做一做,练习十七第 1、2 题。 六、板书设计: 练习十六 一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就是几百几十。 在计数器上拨数时,可以根据这个数的组成来拨珠。 写数也是按这种方法,在各个数位上写出数字来表示,如果哪一位上 一个数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 0 占位。 教学反思: 二年级 数学学科(下)第 7 单元导学指导案 课题:10000 以内数的认识 课型 : 新授探究课 课时: 第 4 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 82~84 例 5、例 6 和做一做,练习十七第 1、2 题, 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 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能正确地数出 10000 以内的物体的个数,建立 10000 以内数的概 念。 2、理解 10 个一千是一万,认识计数单位“万”。 3、会读写 10000 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0”的),能说出 10000 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学习重点:认识 10000 以内的数,掌握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表。 学习难点:万以内数的组成。 教法:谈话、启发。 学法: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挂图、教材中所需要的小木块、计数器。 教师复 备栏或 学生笔 记 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 80、81 页练习十六中的 5—15 题内容。 (二)、复习并检查,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 1、 观察下列两组数,先观察回答是如何数的,再接着数出后面的 5 个数。 27、37、47、57、( )、( )、( )、( )、( )。 110、210、310、410、( )、( )、( )、( )、( )。 2、读出下列各数: 375 309 420 200 说说读数要从哪位读起?怎么读? 3、想一想,999 是几位数?再添 1 是多少?所得的数是几位数? (三)1、引入课题:同学们,昨天老师让你们调查了自己所知道的大桥的长 度,下面请你们来汇报一下调查的结果。(新的鳡鱼大桥全长 270 米,主跨 200 米;新渡口大桥桥梁总长约为 386 米,双向 4 车道;炳草岗大桥主桥总长约为 516 米,主跨径 200 米。) 接着老师问:同学们,有谁知道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 的长度呢? 课件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 (1)请学生说一说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认识。 教师补充说明,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在长江上最早建立的公路、 铁路两用桥。 (2)请学生试读公路桥、铁路桥的长度。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长 四千五百八十九米,铁路桥长六千七百七十二米。 师:你们发现这两个数和以往我们接触的数有什么不同吗? 这两个数较大,超过了 1000,但是最高位是千位,读法和前面 学习的千以内数的读法是相同的。 这些数都是比我们以前认识的数更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 数。(板书课题:万以内数的认识)齐读课题。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一)、教学例 5。 1、观察例 5 中的立方体。 数一数:一个大立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体?(1000 个) 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数数时,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一 十一十地数,一百一百地数。 问:这个大木块是 1000 个小木块组成的,这些小木块可以用哪个计 数单位来表示?(千) 2、一个大立方体中有 1000 个小立方体,这儿有 10 个大立方体,共 有多少个立方体呢? 根据学生所说,师生共同数一数。(一千一千地数。) 当学生数到九千时,问:再增加一千是多少?(一万) 3、小结并板书。 一千一千地数,10 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面有 10 个一千。 师:“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 在右起第四位,万位在右起第五位。 4、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 5、教师拨一千,学生数一千,直到拨 10 个一千,学生数一万。 (1)出示计数器 101,问:这是多少?接着数到 109,问:个位上添 上一个珠子该怎样数?为什么?111,百、十、个位上都是 1,它们 的意思一样吗? (2)出示计数器 199,问:个位上添上一个珠子该怎样数?为什么? (3) 出示计数器 999, 问:个位上添上一个珠子该怎样数?为什么? 6、数位顺序表:说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学过哪些计数单位?(个、 十、百、千、万五个计数单位)哪些数位?计数单位一一对应的 位置叫数位。请从右往左分别说出他们的顺序?(个位、十位、 百位、千位、万位) 你能根据所学的知识,制作一个数位顺序表吗?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制作数位顺序表,教师提示应该注意的问题: (1) 要求学生写出数位,而不是计数单位。 (2) 万位后面还有更多的数位,用省略号表示。 (3) 数位的顺序。(从右往左) 展示各个小组的数位顺序表,师生共同评议。 (二)教学例 6 1、出示例 6 的图:问你有办法知道图中有多少颗星星吗?(先估一 估,再想用什么方法数?)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1)10 个一百是一千,这些星星肯定要比一千多得多。 (2)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一个小正方形内就有一百颗星星,数出 10 个小正方形就是一千颗星星,这样一千一千地数就比较容易了。 (3)一千一千地数之后发现,有 2 个一千是二千,还有四百五十八 颗,合起来就是二千四百五十八颗。 (4)出示星星图:这些小星星中有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 一?先指导学生在教材上画一画,再指名说一说。 (5)怎样在计数器上拨这个数?怎样读和写呢?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教师拨出 2458,请学生认出读。 根据学生认读板书:读作:二千四百五十八。 如何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书。(写作:2458。) 师:这个数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 个一组成的。 (4)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多请几名学生说,学生可能说出 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数位……。)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学习,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同时培养学 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的能力。 (三)、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 (万是比千更大的计数单位,万位排在右起的第五位。10 个一千是 一万,一万里面有 10 个一千。)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 1、课本 83 页“做一做”。 2、用计数器数数,一个一个地数。 ①从 994-1000;②从 9995-10000。(男、女生分组数数,每组数一 题。) 3、课本 84 页“做一做”。 ①、有多少张明信片? ②、在计数器上拨数,并说出数的组成。 4、练习十七第 1 题。 先让学生估一估,数一数,再相互交流。 5、练习十七第 2 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拨珠 的,然后师生共同订正,说一说这个数的组成。 四、合作考试(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 交流) 1、写出下面各数。 (1)、5 个千,7 个百,3 个十,9 个一。写作:( ) (2)、2 个千,6 个百,1 个十,3 个一。写作:( ) (3)、7 个千,6 个一。写作:( ) (4)、8 个千,4 个十,7 个一。写作:( ) (5)、2 个千,5 个十,6 个一。写作:( ) (6)、3 个千,9 个一。写作:( ) (7)、1 个千、6 个百,5 个一。写作:( ) 2、按顺序,找规律填数。 102、( )、100、( )、( )、97、( )。 190、( )、( )、160、( )、( )、( )、120、( )、( )。 350、( )、( )、( )、550、( )、( )、( )、750、800。 420、( )、440、450、( )、( )、( )、( )、500、( )。 5000、( )、6000、( )、7000、( )、( )、( )、( )、9500。 1234、2341、3412、( )、( )、( )。 9800 、( )、9400、( )、9000、( )、( )、( )、( )、( )。 五、预习: 课本第 85~86 例 7、例 8 和做一做,练习十七第 3、4 题。 六、板书设计: 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千一千地数,10 个一千是一万 例 5 2356 读作:二千三百五十六 这个数是由( 2 )个千,( 3 )个百, (5 )个十和( 6 )个一组成的。 例 6 写作: 2458 读作:二千四百五十八 这个数是由( 2 )个千,(4 )个百, (5 )个十和( 8)个一组成的。 数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计数单位:…… 万 千 百 十 一 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 万 千 百 十 个 1 0 0 0 0 教学反思: 二年级 数学学科(下)第 7 单元导学指导案 课题:10000 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课型 : 新授探究课 课时: 第 5 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 85~87 例 7、例 8 和“做一做”,练习十七第 3、4 题,用红笔 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在学生读写四位数(中间、末尾没有“0”)的基础上,会读写中间、末尾有 “0”的四位数,理解和掌握读写方法。 2、通过学习中间、末尾有“0”的四位数的读写,加深学生对数位意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掌握 10000 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中间、末尾有“0”的四位数的读写方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合作研讨法。 教具准备:计数器、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据资料。 教师复备 栏或学生 笔 记 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第 85~86 例 7、例 8 和做一做,练习十七第 3、4 题内容。 (二)、复习并检查,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 1、教师用卡片出示下列各数,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 207 362 526 470 409 380 2、教师口头读以下各数,让学生在草稿纸上写数。教师指两名学生上黑板前写, 然后集体订正。 五百二十 六百零一 七百八十三 三百四十 九百七十二 二百零八 3、说说下列各数是怎样组成的。 教师用卡片出示下列各数,让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相互说一说它们的组成, 再指名汇报。 368 507 604 7264 1264 (三)1、引入课题:同学们,我们已经掌握了千以内的数的读法和写法,那么 万以内的数该怎样读,怎样写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0000 以内数的读法 和写法(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一)、教学例 7。 引导学生说出计数器上的数各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 个 一组成的,再读出来。 3745 读作:三千七百四十五 , 是由 3 个千、7 个百、4 个十和 5 个一组成的。 2080 读作:二千零八十 , 是由 2 个千和 8 个十组成的。 6009 读作:六千零九, 是由 6 个千和 9 个一组成的。 2、读了这些数后你们有什么发现?(这些数中,有的 0 读出来,有的 0 不读出 来。) 想一想:后面的两个四位数和前面的有什么不同?(第二个数中间的百位和 个位上都没有数,第三个数中间的百位上和十位上都没有数。) 讨论:这两个数怎样读? 引导学生先自己尝试读一读,写一写,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评议。 指名说一说读法,学生汇报:万以内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中间有一个 0 或两个 0,都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 0 都不读。 3、教师接着出示下列各数,要求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读一读,然 后指 名读一读,并说说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5028 8005 4200 5660 学生读数,教师适时给予评价,以鼓励为主。 4、有“0”的 10000 以内的数怎样读?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先独立思考,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再在小组中相互 交流,然后指名说一说。 小结万以内数的读法: 读数的时候要从高位读起,千位有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有几读几百,十位上 有几读几十,个位上是几读几……中间有一个 0 或两个 0,都只读一个“零”, 末尾不管有几个 0,都不读。 (二)教学例 8。 1、出示教材第 86 页例 8:在计数器上拔数,再写出来。学生自己拨数并写数,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交流,重点说清想法。 2、引导学生在草稿纸上写一写,并想一想是怎样写的。 指名在黑板上写一写,再集体订正。 3、这些数是怎样写的?小组中相互交流,评议。 4、讨论:怎样写 10000 以内的数?写数时,先要想数的最高位是什么数,是几 位数,再写。哪个数位上是几就在那个数位上写几,如果哪个数位上没 有数字就写 0 占位。写完后,要对照数位检查写得对不对。 小结:从高位写起,按数位顺序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 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 0。 5、教材第 86 页的“做一做”第 2 题。 先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中互相检查、交流。 (1)图上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 图上的每一大格表示 1000,一个大格里面包括 10 个小格,而 1000 里面包 括 10 个 100,这就说明一个小格表示的是 100。 (2)你能在图上标出 3700、6500 和 9900 吗? 图上的 3700 就是从 3000 往后数 7 个小格的地方就表示 3700;同理,6500 就是从 6000 往后数 5 个小格的地方就表示 6500;9900 就是从 9000 往后 数 9 个小格的地方就表示 9900。 (3)10000 里面有多少个 100? 从图中很容易看出一个大格是 10 个 100,这样一十一十地数,结果就会 发现 10000 里面有 100 个一百。 (三)、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 强调:读 10000 以内的数时注意中间有一个 0 或两个 0,都只读一个“零”, 末尾不管有几个 0,都不读。写数时要想是几位数,最高位上是几, 写完后,要检查写得对不对。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 1、教材第 85 页的“做一做”。 先组织学生独立完成两道题,并在小组中互相检查、交流。 2、教材第 86 页的“做一做”第 1 题。 3、教材第 87 页练习十七第 3、4 题。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并在小组中互相检查,查师生共同订正。 4、读出下面各数。 4036 读作: 2600 读作: 5603 读作: 7280 读作: 5、写出下面各数。 七千二百零四 写作: 六千零五写作: 八千九百 写作: 六千五百一十写作: 四、合作考试(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写出下面各数。 (1)、5 个千、7 个百、3 个十,9 个一。写作:( ) (2)、2 个千、6 个百、1 个十,3 个一。写作:( ) (3)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二百二十 写作: 五千三百零四 写作: 七千零六十 写作: 八千零五十四 写作: 九千零七 写作: 2、读出下面各数。 4592 读作: 6048 读作: 3005 读作: 1200 读作: 4000 读作: 3、写出四位数中最大的和最小的。 4、按规律填数。 (1)2980、2990、( )、( )、( )、( )。 (2)5300、5400、( )、( )、5700、( )、( )。 (3)9995、9996、( )、( )、( )、( )。 (4)602、( )、600( )、( )、597。 5、用两个 8 和两个 0 按要求写数并读出来。 (1)组成一个零也不读的四位数: (2)组成只读一个零的四位数: ★6、一个四位数,个位是 9,十位是 6 ,个位上的数是百位上的数乘以 3 得到 的,千位上的数比百位上的数大 3.你知道这个四位数是几吗? 五、预习:课本第 87~89 练习十七。 六、板书设计: 10000 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3745 2080 6009 读作:三千七百四十五 二千零八十 六千零九 读法: 读数的时候要从高位读起,千位有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有几读几百,十位 上有几读几十,个位上是几读几……中间有一个 0 或两个 0,都只读一个 二年级 数学学科(下)第 7 单元导学指导案 课题:练习十七 课型 : 练习课 课时: 第 6 课时 “零”, 末尾不管有几个 0,都不读。 写法: 从高位写起,按数位顺序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 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 0。 教学反思: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 87~89 页练习十七,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 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数位顺序表和万以内写数、读数的方法。 2、通过练习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万以内写数、读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中间、末尾有“0”的读写方法。 教法:组织练习。 学法:独立思考、练习、交流。 教具准备:卡片、小黑板等。 教师复 备栏或 学生笔 记 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 87~89 页练习十七内容。 (二)、复习并检查,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 1、在一个五位数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 是( )位,第四位是( )位,第五位是( )位。 2、8 个十组成的数是( ),6 个千和 8 个一组成的数是( )。 3、9999 是( )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位。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位,它是 ( )位数。 (三)1、引入课题:同学们,我们已经掌握了 10000 以内的数的读法和写法,今 天,我们继续学习 10000 以内数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练习十七)。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1、练习十七第 5 题。 学生独立读数。交流:读数时要注意什么? 2、练习十七第 6、8 题。学生独立填空。集体订正。 3、练习十七第 7 题。同桌在算盘上合作,一个拨数,另一个读数。 4、练习十七第 9、10 题。学生独立写数。集体订正。 讨论:写数时要注意什么?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 1、练习十七第 11 题。学生独立连一连,集体订正。 2、练习十七第 12 题。学生独立填空。集体订正。 3、练习十七第 13 题。学生先填写,再读一读。指名学生说一说每题的规律。 4、练习十七第 14 题。指导学生尝试去调查。 5、练习十七第 15 题。学生照样子写数。 6、照样子,填一填。 8643=8000+600+40+3 4821=( )+( )+( )+( ) 1045=( )+( )+( )+( ) 5006=( )+( ) 3508=( )+( )+( ) 7250=( )+( )+( ) 7、写出下面各数的组成。 (1)八千四百五十六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 的。 (2)九千零四是由( )个千,( )个一组成的。 (3)七千六百是由( )个千,( )个百组成的。 (4)四千零八十六是由( )个千,(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5)三千五百零七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6)7832 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7)9003 是由( )个( )和( )个( )组成的。 (8)1200 是由( )个( )和( )个( )组成的。 7、按要求写数。 (1)从 1998 写到 2002. (2)从 6579 写到 6583. (3)写出 4 个比 2000 大的四位数。 (4)写出 4 个比 3657 小的四位数。 8、读出下面各数并填空。 2700 905 650 7006 4200 500 3000 472 8009 5000 三位数有( ) 四位数有( ) 只读一个零的数有( ) 一个零也不读的数有( ) 四、合作考试(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练习十七思考题。学生尝试写一写。交流:怎样写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2、用两个 9 和两个 0,按要求组成四位数。 (1)一个零也不读: (2)只读一个零: 3、制作 0~9 的数字卡片四套,从四套中各抽出一张,组成一个四位数,读一读, 写一写。 ★4、由 2,0,0,8 组成的四位数中,一个零也不读的数是多少? ★5、用 8、6、0、0 来组数。 (1)组成只读一个零的四位数; (2)组成不读零的四位数: (3)组成最大的四位数: (4)组成最小的四位数: 五、预习: 课本第 90 例 9 和做一做及练习十八第 1~3 题。 六、板书设计: 练习十七 读数时要注意:读数的时候要从高位读起,千位有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有几读 几百,十位上有几读几十,个位上是几读几……中间有一个 0 或两个 0,都只读一个 “零”, 末尾不管有几个 0,都不读。 写数时要注意:从高位写起,按数位顺序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 上写几……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 0。 用两个 9 和两个 0,按要求组成四位数。 (1)一个零也不读: (2)只读一个零: 二年级 数学学科(下)第 7 单元导学指导案 课题:10000 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课型 :新授探究课 课时: 第 7 课时 教学反思: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 90 例 9 和做一做及练习十八第 1~3 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 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 10000 以内两个数比较大小的一般方法。 2、正确地运用符号和词语,描述 10000 以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 10000 以内两个数比较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数位的意义。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合作研讨法。 教具准备:主题图、数字卡片。 教师复备栏 或学生笔 记 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 90 页例 9 和做一做及 92 页练习十八第 1~3 题。 (二)、复习并检查,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 1、在( )里填上“>”或 “<”。 6 ( )20 66( )62 100( )89 75( )57 2、昨天,请同学们调查了关于家用电器的价格,谁能给我们说说你的调查结果。 (指名汇报) 电冰箱 2413 元 ;洗衣机 825 元;电脑 4998 元…… 3、这是老师在电器城收集到的一张部分名牌电视的价格表。 老师要选择质量最好的,大家说应该选价格高的或是价格低的?哪个价格 高,你知道吗? (三)1、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较 10000 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板 书课题:比较 10000 以内数的大小)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1、教学例 9。 ①、读一读每种不同电视机的价格。 ②、任选两种电视机,比一比它们的价格。 ③、你是怎样比较的?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相互讨论、交流,然 后老师指名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④、汇报交流。 A、1 号和 2 号比,哪一个贵些? 940<1899 (因为 940 是三位数不够一千;1899 是四位数超过一千,所 以四位数比三位数大些) B、3 号和 4 号比,哪一个贵些? 1350<2365 1350 和 2365 都是四位数,1350 的千位上是“1”,2365 的千位上是“2”, 1 个千比 2 个千小,所以 2365 大于 1350。 C、2 号和 3 号比,哪一个贵些? 1899>1350 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比一比 1899 和 1350 的大小,再在小组中讨论、交 流,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 1899 和 1350 都是四位数,千位上都是“1”,表示一千,1899 的百位上是 “8”,表示八百,1350 的百位上是“3”,表示三百,八百比三百多,所以 1899 大于 1350。 也可以这样比,它们的千位数字相同,都是 1 个千,比较不出大小,只能 比较百位上的数,百位上是 8和 3,8个百比 3 个百大,所以 1899大于 1350。 2、师:请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你认为位数相同怎么来比较大小, 位数不同又怎么比较呢?(小组讨论、交流) (1)问:谁能结合例子来说说?(指名学生回答。) 如果二位数和三位数比、三位数和四位数比,四位数和五位数比呢? (2)谁能说说位数相同的数怎么比较呢?千位、百位、十位都相同,比哪一位呢? 千位、百位、十位、个位都相同,又怎么比呢?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能干,自己能通过分一分、比一比、看一看、议一议,发 现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3、总结归纳方法。 你认为应该怎样比较数的大小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互相发表意见,形成统一认识。然后教师指名 汇报。 ①、位数不相同时,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依次一位一位地比,在同一数位上数字大的 那个数大。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 1、例 9 后面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2、练习十八第 1 题。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回答。 3、练习十八第 2 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练习十八第 3 题。 同桌之间摆数,并比较大小。 四、合作考试(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28□3 >2867 7□00>7240 4293 > 4□63 15+7< □+7 □21 > 201 646 > 6□2 □49 > 413 20-20÷5 > □-20÷5 2、找规律,填一填。 (1)596、597、 ( )、( )、( ) (2)1720、1730、( )、( )、( ) (3)5000、5100、( )、( )、( ) (4)1360、2360、( )、( )、5360、( ) (5)2130、3240、( )、( )、6570、( ) (6)9999、8888、( ) 、( ) 、5555、( ) 3、在○里填上“< 或>、=”。 3 个千 ○ 7 个百 10 个千 ○ 10 个百 6 个千 ○ 9 个千 2 个千 ○10 个百 1 个千 ○ 10 个百 5 个百 ○ 50 个十 670○760 899○900 4888○8884 3569○3590 1050○1049 2999○3000 5600○6500 1315○1200 4017○4009 5091○4999 604○406 728○528 二年级 数学学科(下)第 7 单元导学指导案 课题:近似数 课型 :新授探究课 课时: 第 8 课时 10000○9999 7892○8729 3001○3100 6654○6649 4780○3987 1010○999 568○570 998○1000 6029○6031 3248○3249 1456○1456 4659 ○ 4569 4、( )里面最大能填几? 45( )<453 28( )6<2861 710>7( )1 7000>( )999 49( )5 <4946 3572>3( )71 5、有三个小朋友,他们为三个数排了队,请你看看他们排得对不对。 小羽:1010>936>963 小舟:1010>963>936 小健:936>963>1010 6、游戏:找座位 请四位同学上台来,每人拿一张数字卡片。请这四位同学互相帮忙、合作, 按老师要求组成数字。 五、预习: 课本第 91、92 页例 10 和做一做及练习十八第 4 题。 六、板书设计: 比较 10000 以内数的大小 比较数的大小: ①、位数不相同时,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依次一位一位地比,在同一数位上数字大的 那个数大。 教学反思: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 91 例 10 和“做一做”及 92 页练习十八第 4 题,用红笔勾画出疑 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教师复备 栏或学生 笔 记 栏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 估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法:谈话、启发法。 学法:小组合作研讨法。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 91、92 页例 10 和“做一做”及练习十八第 4 题。 (二)、复习并检查,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 1、接着数数。 1998、( )、( )、( ) 9997、( )、( )、 ( ) 497、( ) ( ) 、( ) 2、按照要求排列下面各数。 1001 996 1008 ( ) > ( ) > ( ) 205 306 402 ( ) < ( )< ( ) (三)1、引入课题: 游戏引入(猜数)教师或学生悄悄指定一个 4 位数,学生猜猜是什么数。猜 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所猜数是否与目标数接近,猜中为止。 今天我们就来学 习近似数。(板书课题:近似数)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一)、教学例 10 1、出示主题图的图画和文字,让学生读一读图画下面的文字。 (1)引导学生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近似数“将近 10000 人”的含义。请猜猜参 赛运动员人数的准确数是多少? 猜中之后提问:你如何想到这个数的? (2) 9985 和 10000 都表示参赛运动员人数吗?有什么不同? 说说图中两人关于参赛运动员人数的说法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说一说“将近 10000 人”是什么意思? “有 9985 人” 是什么意思? (3) 交流汇报。 指出:9985 这种说法特别准确,所以它是一个准确数,把像 9985 这个很准 确的数字叫作“准确数”。 9985 接近 10000,比较容易记住,所以 10000 是一个近似数,10000 这个和 9985 接近的数就叫作“近似数”。 (4) 比较 9985 和 10000 这两个数,体会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数更容易记住。 (5)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近似数了吗?谁来说一说。 小结:近似数是指大约是多少的数,也是与实际比较接近的数。 近似数更容易记住,所以,近似数一般选情况下择最接近的整百、整千、整万 数,方便记忆。 (二)、生活中的数学:在生活中,有时不需要用准确数,用近似数就可以了, 你还能举出近似数的例子吗? 举例: 1、二年级同学 304 人,可说大约 300 人。 304 和 300 各表示什么数?(304 是准确数,300 是近似数。) 2、购物总价钱 2998 元,可说大约 3000 元。 2998 和 3000 各表示什么数?(2998 是准确数,3000 是近似数。) 这里的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数更容易记住?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3、我国大约有 13 亿人口,一部手机 2000 元左右……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 1、例 10 后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观察做一做中的图画,读一读图画下面的文字,再根据文字中的准确 数说一说近似数是多少。 603 米约是 600 米,3098 元约是 3000 元,9992 人约是 10000 人。 2、练习十八第 4 题。(先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把人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再在小组中交流评议。) 你是怎么想的呢?引导学生理解多得多和少一些。 小结:考虑问题的多样性,强调近似数是一个范围。 四、合作考试(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怎样判断准确数和近似数。 (1)哈尔滨市人口数量约为 1063 万。 (2)我们班的学生人数是 43 人。 (3)我家一个月的用水量是 8 吨左右。 (4)这件衣服 45 元。 2、一台热水器价格大约是 2600 元,他的实际价格可能是( )元。 A、2510 B、2588 C、2609 3、填一填: (1)红光小学有学生 1198 人,约是( )人。 (2)金安社区总面积为 6988 平方米,约是( )平方米。 (3)某图书馆有图书 2502 本,约是( )本。 (4)某城镇有 2006 人,约是( )人。 (5)客运站一天内通过 8015 辆车,约是( )辆。 (6)某树林栽树 4783 棵,约是( )棵。 (7)我们学校有 1215 人,约是( )人。 (8)电影院有 996 个座位,大约能容纳( )人观看电影。 ★4、二年级一班的学生人数不超过 50 人,一次在操场上做游戏,分组时,老师 发现,每 6 人一组多 3 人,每 7 人一组也多 3 人,你知道这一班有多少人吗 五、预习:课本第 93、94 页练习十八。 六、板书设计: 近似数 9985 9000 9500 10000 有 9985 人 将近 10000 人 关于参赛运动员人数的说法有什么不同 9985 这种说法特别准确,所以它是一个准确数 9985 接近 10000,比较容易记住,所以 10000 是一个近似数。 一般情况下选择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方便记忆。 教学反思: 二年级 数学学科(下)第 7 单元导学指导案 课题:近似数 课型 :练习课 课时: 第 9 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 93、94 页练习十八,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 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 10000 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和求近似数的方法。 2、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 10000 以内数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1、掌握 10000 以内数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法:组织学习。 学法:独立思考练习、交流。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师 复备 栏或 学生 笔 记 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 93、94 页练习十八。 (二)、复习并检查,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 1、在○里填上<、>、=。独立思考,再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比较。 987 ○1002 658○ 568 879○ 883 3062 ○3054 5176○ 5179 9989○10000 2、连一连 比 1000 小得多 接近 1000 比 1000 大得多 6601 600 423 935 1086 3516 978 (三)1、引入课题: 10000 以内的数我们已经会比较大小和求近似数。 请同学来说说 10000 以内数是怎么比较大小的,可以举例说明。 求近似数的方法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想考考你们这些知识是否掌握?有信心 吗?(板书课题:练习十八)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2、练习十八第 5 题。 独立练习,集体交流,说说自己怎么想的。 5、练习十八第 6 题。 读图下面的文字,再根据文字中的准确数说一说近似数是多少? 3、练习十八第 7 题。 先独立练习,再集体交流。 4、练习十八第 8 题。 小组玩转盘游戏,并记录,汇报。 5、练习十八第 9 题。 独立完成后,同桌之间读一读。 6、练习十八第 10 题。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汇报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7、练习十八第 11 题。 学生读题,引导学生理解多得多和少一些。 8、练习十八第 12 题。 用 4 颗珠子在算盘上表示四位数,可以怎样表示?小组合作汇报。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 1、写出下面各数约等于几百或几千。 718≈ 603≈ 509≈ 691≈ 789≈ 997≈ 879≈ 3012≈ 4198≈ 5368≈ 7989≈ 9098≈ 8901≈ 7781≈ 5890≈ 8379≈ 5042≈ 3006≈ 2、按数的大小进行排列。 2148 1632 984 3005 2469 ( ) > ( )>( ) > ( )>( ) 3、选择题。 (1)弟弟买了款点读机,花了 989 元,约是( )元。 A、900 B、980 C、1000 (2)这个果园有 7006 棵果树,大约有( )棵。 A、7000 B、700 C、8000 (3)估一估,得数接近 1000 的算式有( )。 A、442+560 B、1300-600 C、900+843 4、填一填。 一、二年级人数统计表 (1)一年级人数接近( )人,二年级人数大 约( )人。 (2)一、二年级大约共有( )人,一年级比 二年级大约多( )人。 四、合作考试(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由 2、9、0、5 组成的最大四位数是( ),大约是( );最小的四位数是 ( ),大约是( )。 先学生独立思考,填一填,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要组成最大的四位数,就要把最大的数字写在最高位,最小 的数字写在个位。要组成最小的四位数,就要把最小的数字写在最高位,最大的 数字写在个位,但注意最高位上都不能为 0。 2、 3、估一估,连一连。 五、预习:课本第 95 页例 11、例 12 和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九第 1 题。 六、板书设计: 年级 人数(人) 一年级 248 二年级 203 练习十八 在○里填上<、>、=。独立思考,再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比较。 987 ○1002 658○ 568 879○ 883 3062 ○3054 5176○ 5179 9989○10000 教学反思: 第 8 单元 克和千克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解决问 题。其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克与千 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 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 算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 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 1克、1千克的物体有 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 1千克=1000 克。 数学思考: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问题解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 培养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 1千克=1000 克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难点:建立 1克和 1千克的观念。 课时安排:约 3 课时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 (第 8 单元 克和千克) 课题:克和千克的认识 课型 : 新授探究课 课时:第 1 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100、101、102 页例 1、例 2 以及 103 页的做一做。用红笔勾画出疑惑 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 1 克和 1 千克的实际质量,建 立 1 克和 1 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认识常见的秤,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观念,知道它们的关系。比较克和千克。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 学习难点: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秤。 教法: “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 。 教师复备 栏或学生 笔 记 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 100、101、102 页例 1、例 2 的内容。 (二)、复习并检查。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 )×6=48 9×( )=18 65+( )=88 65-( )=15 24÷( )=4 ( )÷3=4 3×( )=27 20÷( )=5 ( )×4=8 (三)引入课题: 1、拿出一本数学教科书和一支笔,提问:哪个重些? 让学生掂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 2、(课件出示)超市购物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克和千克都是表示物体有多重的单位,这节课就一起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克 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1、感知 1 克的质量。 设疑:你知道 1 克大约有多重吗? 动手掂掂:说说自己有什么感觉。 合作找找:在各组物品中,有大约重 1 克的物品吗? 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找到的? 2、认识天平,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并称出 1 克黄豆的质量。 小结: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 练习:做一做。(课件出示) 3、感知 1 千克的质量。 解“净含量”。(课件出示)一袋盐,谁知道它有多重?你怎么知道的?那两袋盐有多重呢? 克与千克有什么关系? 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出示几种常见的称) (课件)介绍盘秤的使用方法:(先看单位,认识 0 刻度,认识指针,放在盘子里,指针转动, 当指针停下时就可以读出它的质量了) (实物操作)称 1 千克重的洗衣粉和 1 千克的苹果。 4、体验 1 千克有多重。 今天你认识了“克”和“千克”,以后大家去超市里买东西的时候,可以先掂一掂、猜一猜, 看看自己能不能比较准确地说出它们的质量。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监测达标)。 1、课本第 103 页的“做一做”第一题。 2、课本第 103 页的“做一做”第二题。 3、课本第 103 页的“你知道吗?” 想一想:1 千克爆米花和 1 千克沙子比较,哪个重些?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填上合适的单位“克”或“千克” 。 3( ) 500( ) 2( ) 150( ) 2( ) 1( ) 2、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个苹果约重 100( ) 一个鸡蛋约重 55( ) 一个铅球重 4( ) 一只母鸡重 4000( ) 一本数学书重 300( ) 一袋大米 50( ) 一头牛 250( ) 一袋盐 500( ) 一本书 500( )。 一把雨伞 400( ) 一袋大米 50( ) 一个足球 200( ) 一个西瓜重 5( ) 一个冬瓜重 10( ) 一颗糖果重 3( ) 一辆卡车可以装货 5000( ) 3 个苹果重 500( ) 爸爸的体重是 75( ) 一只公鸡重 2( ) 一瓶酱油重 500( ) 3、一个 5 分硬币重 1 克,( )个 5 分硬币重 10 克。 4、一袋盐重 500 克,两袋这样的盐重( )克,也就是( )千克。 五、预习新课 六、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 千克 ( kg ) 克( g ) 500克+500 克=1000 克 1 千克=1000 克 1 kg=1000 g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 (第 8 单元 克和千克) 课题:解决实际问题 课型 : 新授探究课 课时:第 2 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104 页例 3 以及练习二十;。用红笔勾画出疑惑 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确立千克和克的质量概念,牢固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关 系。 学习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学习难点::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法: “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 。 教师复备 栏或学生 笔 记 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 104 页例 3 的内容。 (二)、复习并检查(温固)。 1、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8 千克=( )克 5000 克=( )千克 1000 克=( )千克 300 克+700 克=( )千克 2、我是小法官,对错我会判。 爸爸的体重是 80 克。( ) 2 千克铁比 2000 克棉花重。( ) 小刚的身高是 120 克。( ) 一枚 2 分硬币的重量大约是 1 克。( ) (三)、引入课题:(课件出示“苹果园) 秋天到了,苹果熟了。王奶奶去果园摘苹果。摘下一个大苹果。 问:你猜一猜这相苹果有多重?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1、教学例 3. 王奶奶摘了多少个苹果? 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呢? 你能解答这个问题吗? 2、交流方法。 谁来说说是怎样估计的。 3、小结:估计的时候根据苹果的大小,先想几个苹果大约 1 千克。 解答正确吗? 你可以怎样检验? 交流方法。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监测达标)。 “做一做”估计 24 个梨大约重多少千克。 2、练习二十第 9 题。调查一下 500 克鸡蛋有几个。估一估 65 个鸡蛋约重多少千克。 3、圈出下面物品正确的重量。 桃子 小孩 小兔 鸡蛋 2克 3千克 2千克 7克 200克 30千克 20千克 70克 2千克 300千克 200千克 700克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一)、计算 。 (1)1 千克=( )克 (2)4000 克=( )千克 (3)25 千克+10 千克= (4)72 克–32 克= (5)35 千克÷5= (6)6 克×8= (7)60 千克+35 千克= (8)56 千克÷7 = (9)6 克×8= (二)、解决问题 1、一块橡皮重 5 克,6 块这样的橡皮重多少克? 2、小华体重 26 千克,小芳体重 23 千克,小华比小芳重多少千克? 3、小芳抱着两个玩具一起称,共重 30 千克,每个玩具重 2 千克,小芳体重是多少千克?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 (第 8 单元 克和千克) 课题:练习二十 课型 :复习课 课时:第 3 时课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105 页练习二十;。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 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进一步巩固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概念,熟练掌握千克和克的进率并 教师复备 栏或学生 笔 记 栏 4、食堂第一天运来 60 千克大米,第二天运来 40 千克大米,计划这些大米吃 5 天。平均每天吃 多少千克? 五、板书设计 解决实际问题 王奶奶摘了 20 个苹果,估计一下大约重多少千克。 如果 4 个苹果重千克,这些苹果重多少千克呢? 20÷4=5(千克) 如果 5 个苹果重 1 千克,这些苹果重多少千克呢? 20÷5=4 答:如果 4 个苹果重千克,这些苹果重 5 千克。 如果 5 个苹果重 1 千克,这些苹果重 4 千克。 教学反思: 能灵活运用。 学习重点:掌握所学知识。 学习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法: “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 。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 105 页练习二十的内容。 (二)、复习并检查。 1、表示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常用( )作单位。表示比较重的物品的质量,常用 ( )作单位。 2、1 个 2 分硬币约重 1 克,1000 个 2 分硬币约重( )。 3、1 袋精盐重 500 克,( )袋精盐正好是 1 千克。 4、1000 克=( )千克,1 千克又叫 1000( )。 5、5000 克=( )千克 6 千克=( )克 200 克+800 克=( )克=( )千克 二、在○里填上>、<或= 。 (1)4 千克○400 克 (2)6000 克○6 千克 (3)700 克○1 千克 (4)3 千克○2900 克 (5)9 克○11 克 (6)9 千克○5 千克 (7)2 千克○2000 克 (8)950 克○1 千克 (9)6 千克○5999 (三)引入课题:闭上眼睛想一想这个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小组交流,在小组汇报。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1、口答: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1 千克=( )克 3000 克=( )千克 4 千克=( )克 5000 克=( )千克 2、指导练习。 (1)练习二十第 5 题。 ①先说这些物品大约有多重。 ②用线连一连,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2)练习二十第 6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交流:带单位的数量比较大小要注意什么问题。 (3)练习二十第 7 题。 ①结合实际去理解是否说得对。 ②课后自己还可以去试一试。 (4)练习二十第 8 题 ①读题,理解题意。 ②左边的天平表示什么意思?(左边的物体比右边的物体重) 你从上面的物品中能找出哪些呢?学生独立找,并写下来。集体订正 ③右边的天平表示什么意思?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 (5)练习二十第 10 题。 ①图中告诉了哪些信息?学生回答。 ②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吗?学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 (6)练习二十第 11 题。学生看图回答。 (7)练习二十第 12 题。填写合适的单位,说说你的想法。 (8)练习二十第 13 题。学生调查并做好记录。 3、拓展练习 (1)练习二十第 14 题。 ①学生自己思考。 ②小组交流讨论。 ③全班交流汇报:说说你的想法。 交流方法。 小结:一只鹅重 6 千克,两只鸭的质量等于一只鹅的质量,所以一只鸭重 3 千克。两只鸭的质 量等于三只鸡的质量,所以一只鸡重 2 千克。 (2)练习二十思考题。 1 千克棉花和 1 千克铁比较,哪个重一些?两样物体的质量都是 1 千克,所以一样重。 (3)练习二十“你知道吗?”。 读一读。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监测达标)。 1、练习二十剩下的题。 2、我是小法官,对错我会判。 (1)、爸爸的体重是 80 克。( ) ( 2)2 千克铁比 2000 克棉花重。( ) (3)小刚的身高是 120 克。( ) (4)一枚 2 分硬币的重量大约是 1 克。( ) 3、脑筋转转转,答案全发现。 (1)一列货车,其中一节车厢装的煤大约重 6000( )。 A.克 B.千克 C.米 (2)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 )作单位。 A.克或千克 B.米或厘米 C.元或角 (3)一桶色拉油重 4 千克,5 桶色拉油重( )。 A.9 千克 B.2 千克 C.20 千克 4、按顺序排一排。 (1)9 千克 90 克 990 克 28 克 > > > (2)7 千克 7000 千克 700 克 70 千克 > > >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一支圆珠笔重 9 克,3 支这样的圆珠笔重多少克? 2、一筐苹果重 48 千克,分装在 6 个塑料袋里,平均每个塑料袋里放多少千克的苹果? 3、小冬用 20 元钱买 8 千克西瓜,找回 4 元,每千克西瓜多少元? 4、爸爸买回 3000 克豆油,吃掉 1000 克后,又买回 2000 克菜油,还有油多少千克? 5、食堂原有大米 1300 千克,吃掉 300 千克,还剩多少千克?后来又买来 1000 千克,现在食堂 有大米千克? 6、有两杯水,第一杯水重 240 克,第二杯水比它重 200 克,第二杯水重多少克?两杯水共有多 少克? 7、一筐梨重 48 千克,4 个人合买一筐,每千克梨 2 千克,每人应付多少钱? 五、全课小结: 这个单元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练习二十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集体订正 教学反思: 二年级 数学学科(下)第 9 单元导学指导案 课题:数学广角(1) 课型 :新授探究课 课时: 第 1 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 109 页例 1 和做一做,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 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简单的推理知识,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 经验,能进行含有三个条件的简单推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法:启发推理、思考。 学法:分析、推理、交流。 教师 复备 栏或 学生 笔 记 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 109 页例 1 和“做一做”。 (二)、复习并检查,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 1、新学期开始班里来了一对双胞胎兄弟。 (出示课件)你能分出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吗?为什么? 2、(课件演示)现在其中的一个说:“我不是哥哥。” 那么你能指出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吗? 你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 (三)1、引入课题: 刚才根据双胞胎兄弟的话,判断出了谁是哥哥、谁是弟弟。 日常生活中,常常通过一个现象或是一句话就能推测出未知的 结果,像这样根据一些提示,得出一些结论,这样的方法叫推 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简单推理。(板书课题)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境图)把知道的信息说一说。 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各拿一 本。小红拿的是语文,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请猜一猜小刚拿 的是( )书,小丽拿的是( )书。 (1)图上告诉了什么?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 (2)先确定谁拿的是什么书?为什么? 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因为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书”。所以小 红拿的是语文书。) (3)接着又知道谁拿的什么书?为什么? 因为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所以小丽拿的一定是品 德与生活书,那么小刚拿的是数学书。 (4)谁能连起来把刚才的推理完整地说一说呢? 2、思考:你还有别的方式来表示推理过程吗? 学生思考。可以把人名和书名写成两行,再连线。 3、学儿歌: 我是一名小侦探,根据线索猜得准,能确定的先确定, 确定哪个先排除,剩下越少越好猜。 小结:在想的时候可以从最容易推理的“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入手, 再想剩下的两本书,这样有根有据地推理就不会错了。通过 分析同学说的话,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思考问题的方 法就叫做简单的推理,推理是依据所给的条件通过分析、推 理、判断出正确的答案。 4、如果我们只分析小刚说的话,而不看小红说的话,能得正确的 答案吗?在简单推理时,一定要全面地分析,进行判断,才能 得到正确答案。 5、课间律动游戏,根据老师的提示,一起做课间律动游戏。 师生边说边做:伸出你的手,不是右手,那是(左手); 拍拍你的肩,不是右肩,那是(左肩); 插插你的腰,不是右腰,那是(左腰)。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 1、“做一做”第 1、2 题。 先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2、帮小朋友分水果。 有三个小朋友在分水果,有苹果、梨子、桃子三种水果, 小丽说:“我吃什么都行。” “小红说:“我不喜欢吃苹果,也不喜欢吃桃。” 小云说:“我不喜欢吃桃。”想一想,怎样分合适呢? 3、小明家的电话号码前面六位是 815907,后面是由 2 和 0 组成, 但最后一位不是 0,小明家的电话号码是( )。 4、甲、乙、丙三个人中,一位是厨师,一位是教师,一位是律师, 已经知道甲的个子比厨师高,丙和教师的身高不一样,教师比乙矮。 请问:甲、乙、丙三人的职业分别是什么? 5、甲、乙、丙三个学生,一个出生在北京,一个出生在上海,一 个出生在武汉,他们有的喜欢语文,有的喜欢数学,有的喜欢音乐, 还知道:(1)甲不喜欢语文,乙不喜欢音乐。 (2)喜欢语文的不出生在上海。 (3)喜欢音乐的出生在北京。 (4)乙不出生在武汉。 请判断甲、乙、丙的爱好和出生地。 四、合作考试(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 生交流) 1、(排队游戏)李冰、王亮、胡江、张风一起排队上车。 张风在李冰和王这的中间。 胡江在最后。 李冰不是第一个。 请把他们的名字从前往后写下来。 思考:你先确定谁的位置?为什么?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统一意见,最后请小组长汇 报思考过程。 2、小卖部有三种冰激凌,分别是奶油味、水果味和巧克力味的。 小刚、小红和小芳分别买了不同的冰激凌。 小芳:我没买水果味的。 小红:我买的是奶油味的。 小刚:你们猜我买的是什么口味的冰激凌? 3、小小、南南、可可分别喜欢玩具熊、小兔、小猫。 小小说:我不喜欢小猫。 南南说:我喜欢小兔。 你能判断他们分别喜欢什么玩具吗? 6、猜生日。(连一连) 小红:我的生日不在 1 月,也不在 5 月。 小明:我的生日不在 1 月。 小刚:我的生日不告诉你。 小红 小明 小刚 5 月 23 日 9 月 16 日 1 月 29 日 ★7、有甲、乙、丙三个人,三人中,有一人做了好事,他们各自 说了一句话,并且其中只有一句是真的。 甲说:“是乙做的。” 乙说:“不是我做的。” 丙说:“也不是我做的。” 问到底是谁做的好事? 五、预习: 课本第 110 页例 2 和做一做。 六、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一) 有语文书、数学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 小红:我拿的是语文书。 小丽:我拿的不是数学书。 小刚:我拿的是什么书? 小红 小丽 小刚 语文 数学 品德与生活 教学反思: 二年级 数学学科(下)第 9 单元导学指导案 课题:数学广角(2) 课型 :新授探究课 课时: 第 2 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 110 页例 2 和“做一做”,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 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了解简单的逻辑推理问题。会用排除法来解答简单的逻 辑推理问题。 教学重、难点: 认真分析,学会推理的方法。仔细分析,寻找突破口,有条理地表 达自己的推理过程。 教法:讲解,引导。 学法:思考,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师 复备 栏或 学生 笔 记 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 110 页例 2 和“做一做”。 (二)、复习并检查,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 (课件出示)宾馆枪声。一家公司的总经理死在宾馆里,名 侦探柯南被请去调查,他看到房间的地上铺着一层厚厚的羊毛 地毯。报案人是总经理的秘书。她说“出事时我正和他通话, 突然听到话筒里传来枪声和凶手逃跑时的脚步声。” 柯南听完,冷笑着说:“你的谎话编得太圆满了,老实交代你 是怎么杀死总经理的吧!” 你知道柯南是从哪里看出破绽的吗? 推理:因为地上有厚厚的地毯,秘书不可能听到逃跑时的脚步声。 (三)1、引入课题: 像这样,借助有力的信息或依据,一步一步做出判断,推出正 确的结论,这种方法在数学上称之为“推理”,这类判断推理 问题叫作“逻辑推理”问题,有根有据的推理过程就是逻辑推 理的过程。今天我们一起研究稍微复杂一点的逻辑推理问题。 (板书课题:方格中的简单推理)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1、(出示课件)教学例 2。 在下图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 1——4 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 每行每列只出现一次。B 应该是几? 给学生读题思考的时间,然后说说知道了什么信息? (1)学生读题,每行、每列都有 1---4 这四个数,你是怎样理解 的?学生回答。 (2)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能出现一次,是什么意思?学生回 答。 (3)分组讨论:想一想,先填哪个空格里的数? 交流:先看哪一个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这 样就能确定这个空格应该填的数。A是几?怎么想的?B是几? 怎么想的?接着该怎么填? (4)能直接知道 B 是多少吗? 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确定 B? 提示:根据题意,如果知道 B 所在的行和列的三个不同数,就 能确定 B。 找一找:哪个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能确定谁? A 所在的行和列已经出现了 1、2、3,所以 A 只能是 4。 A 是 4,所以 B 所在的行和列已经出现了 2、3、4,所以 B 只能 是 1。 把 A 和 B 作为已知条件,现在哪一个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 了三个不同的数? 2、试一试:你能填出其它方格里的数吗? 学生独立思考、练习,教师巡视。 提示:要把 A 和 B 作为已知条件,接着往下推。展示学生的填法。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 1、“做一做”。 思考:先填哪个空格里的数?为什么? A 所在的行和列已经出现了 2、3、4,所以 A 只能是 1。 A 是 1,所以 B 左边的空格是 4,B 所在的行和列已经出现了 1、 2、4,所以 B 只能是 3。 在解题时同学们一定先确定哪个空格的行 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依照这样的线索,就能逐一找出 其他空格的数。 2、思考题。甲、乙、丙分别是什么老师? 想:从哪条信息能确定谁是什么老师? 因为甲和乙经常找体育老师打羽毛球,所以丙是体育老师。 又因为乙带学生去找数学老师辅导数学,所以甲是数学老师, 乙是语文老师。 四、合作考试(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 生交流) (一)、判断题。 1.小红的手上分别拿着白球和黑球,她左手拿的是白球,右手拿的 一定是黑球。( ) 2.毛毛和平平分别拿着香蕉和梨,毛毛拿的不是香蕉,平平拿的 肯定是梨。( ) 3.公园里有旋转木马、过山车、激流勇进,小方不敢玩过山车, 她只能玩旋转木马。( ) 4.玛丽不是美国人,一定是法国人。( ) 5.二年级的小雨不是男同学,一定是女同学。( ) (二)、思考题。 小乐 小军 小兵 (三)、小刚、小林和小明三人吃水果。 有香蕉、苹果、橘子三种水果。 小刚说:“每人只吃一种水果,我不吃橘子。” 小林说:“我既不吃苹果,也不吃橘子。” 猜一猜他们三人各吃什么水果? (四)、请根据甲、乙、丙三人说的话判断他们年龄的大小。 (1)甲:我比乙大 3 岁; (2)乙:我比丙小 2 岁; (3)丙:我比甲小 1 岁。 判断: ( )>( )>( ) (五)、分礼物。课件出示题目:红、黄、蓝、绿。 第一大组小朋友得到的不是红花。 第二大组小朋友得到的不是红花,也不是黄花。 第三大组小朋友得到的不是红花,不是黄花,也不是蓝花。 第一大组 第二大组 第三大组 第四大组 ( ) ( ) ( ) ( ) *(六)、小王、小李和小张三人,一位是工人,一位是农民,一 位是战士。现在知道: ①小李比战士年龄大; ②小王和农民不同岁; ③农民比小张年龄小。 请你想一想,谁是工人?谁是农民?谁是战士?把他们按年龄 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小李比战士年龄大,说明小李不是战士。 小王和农民不同岁,说明小王不是农民。 农民比小张年龄小,说明小张也不是农民,所以只有小李是农民。 农民比小张年龄小,说明小李的年龄比小张小,小李比战士年龄大,所以小 王是战士。 剩下的只有小张是工人了。 五、预习: 课本第 111、112 页练习二十一。 六、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二) 教学反思: 二年级 数学学科(下)第 9 单元导学指导案 课题:练习二十一 课型 :练习课 课时: 第 3 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 111、112 页练习二十一,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 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巩固简单的逻辑推理知识。进一步获得一些简单的逻辑 推理的经验。 教学重、难点: 简单的逻辑推理知识,体验逻辑推理的思想与方法。 教法:组织指导练习,反馈式练习。 学法: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师复备栏 或学生笔 记 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 111、112 页练习二十一。 (二)、复习并检查,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 1、有三位小朋友(小雨、小东、小亮)每人拿着一个水果,分别是 香蕉、苹果和桔子。 小雨拿的不是苹果,小亮拿的是桔子。 他们拿的各是什么水果? 考查目的: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能梳理条件之间的关系,根据 条件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答案:小雨拿的是香蕉。小东拿的是苹果。小亮拿的是桔子。 解析:由“小雨拿的不是苹果”,她可能拿的是香蕉或桔子。 再由“小亮拿的是桔子”可以肯定小雨拿的是香蕉,那么小东 拿的就是苹果。 2.在右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 1-4 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 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A、B应该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呢? 考查目的:学生利用推理,抓住突破点,以点带面,逐步解决问题, 培养有序思考的能力。 答案: 解析:先从 A入手填,A所在的行和列已经出现了 4、1、3,确定 A 是 2,进而确定 A所在的行的空格应填 3。 由 A所在的列的第二和第四格应填 1、4,确定第一行的第三和 第四格分别填 1、4。 B所在的行和列已有 1、4、3,再确定 B是 2,第二行的第一和 第四格分别填 3、2,最后确定第四行的第一和第四格分别填 1、3。 (三)1、引入课题: 这些知识都是我们学习过的简单推理。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简单推理的相关练习。(板书课题: 练习二十一)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1. 下面三位同学每人拿着一张动物卡片,分别是兔、狗、猫,他们 拿的各是什么动物卡片? 答案:小林拿的是狗;小青拿的是猫;小风拿的是兔 解析:由图意可知,小风拿的是兔,则狗和猫被小林和小青分别拿 着。因为小林拿的不是猫,所以他拿的是狗,剩下的猫由小青拿着。 2. 下面三位同学拍球,分别拍了 32 下、31 下、30 下,他们各拍 了多少下? 答案:小娟拍了 31 下;小龙拍了 32 下;小云拍了 30 下。 解析:由图意可知,小云拍了 30 下,则小娟和小龙分别拍了 31 下、32 下。 因为小娟拍的不是最多的,也就是说拍的不是 32 下(在三人 拍的成绩里面,32 下最多) ,所以她拍了 31 下,剩下的 32 下是小龙拍的。 3. 小雨、小东、小松三个人进行跳绳比赛。 小松说: “我不是最后一名。 ” 小东说: “我也不是最后一名,但是小松比我的成绩好。 ” 他们各得了第几名? 答案:小松得了第一名;小东得了第二名;小雨得了第三名。 解析:因为小松不是最后一名,所以他要么是第一名,要么是第二 名,又因为小东也不是最后一名(他要么是第一名,要么是第 二名) ,但是小松比小东的成绩好,所以小松得了第一名, 小东得了第二名,小雨得了第三名。 4. 在右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 1~4 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 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 应该是几?( 答案:B 应该是 2。) 解析:由题意可知,第一行的两个方格中应该填 1 和 4,因为第二 列有 4,所以第一行、第 二列的方格中填 1,第一行、第三 列填 4。 第四列的两个方格中应该填 1、4,因为第三行已经有 4,所 以第二行、第四列填 4,A 是 1。 第四行已经有一个 2,所以第四行、第二列 的方格中填 3, 第一列、第四行的方格中填 4。 第一列的两个方格中应该填 1、3,因为第三行已经有 1,所 以 B 是 3。 5. (书本第 112 页第 5题)在右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 1~ 4 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C 各 是几? 答案:B 是 2,C 是 1。 解析: 由题意可知,第二列的两个方格中应该是 1、4,因为第一 行已经有 1,所以 C 是 1, 第一行、第二列是 4。 第一行的两个方格中应该是 2、3,因为第四列已经有 3,所 以第一行、第一列是 3,第一行、第四列是 2。 第四行的三个方格中应该是 1、2、4,因为第四列已经有 2、 3,所以第四行、第四列是 1 或者 4。 第三行的三个方格中应该是 2、3、4,由第一列和第三列可 知,第三行、第四列是 4,所以第四行、第四列是 1。 由第一列、第三列和第三行可知,第三行、第三列是 3。这 样,B 就是 2。 6. (书本第 112 页第 6题)从 1~9 中选合适的数字填入下面的□ 中(每个算式中的数字不能重复) 。 答案: 前两个竖式的答案不唯一。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 1、游戏──猜图形。 信封里有一个圆,一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露出一部分,你能猜 猜它们是谁吗? 红色的是( ),绿色的是( ),黄色的是 ( )。 考查目的:根据已认识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已知条件进行合理的分 析,并推理得出结论。 答案:红色是三角形,绿色是圆,黄色是长方形。 解析:猜信封里的图形,红色和黄色图形都露出一个直角,它们可 能是三角形或长方形,绿色图形没有角,肯定是圆。由黄色图形 不是三角形,可以推断红色图形是三角形,黄色图形就是长方形。 2、连一连。 考查目的:学生体验推理过程,掌握用连线法进行推理。 答案: 解析:先由“第 1台电脑最便宜”,确定第 1台电脑是 3498 元; 再由“第 2台电脑不是最贵的”的条件,推断第 3台电脑最 贵,是 6900 元;因此第 2台电脑是 5412 元。 当然还有不同的推断方法,只要合理即可。 3、小兰、小亮、小林三人踢毽子,分别踢了 12 下、8下、9下,他 们各踢了多少下? 4、 考查目的: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能梳理条件之间的关系,根据 条件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答案:小兰踢了 8下。小亮踢了 9下。小林踢了 12 下。 解析:由“小亮不是踢得最少的”,可以推断小亮踢得可能是 12 下或 9下。 又根据“小林比小亮踢得多”,可以肯定小林踢得最多,是 12 下;小亮踢了 9下;小兰踢得最少,是 8下。 5、二(1)班举行“中国梦·我的梦”朗诵比赛。 王晨、李响、程琳取得了前三名。 王晨说:“我不是第一名。” 李响说:“我不是第二名,又没有程琳成绩好。” 他们各得了第几名? 考查目的: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推出结论,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答案:王晨得了第二名。李响得了第三名。程琳得了第一名。 解析:可先根据第二个条件“李响不是第二名,又没程琳成绩好”, 可肯定李响是第三名,程琳可能是第一名或第二名。 再根据已知条件“王晨不是第一名”,可以确定程琳是第一 名,王晨是第二名, 5、李老师、张老师和杨老师比身高。 李老师说:“我比杨老师高。” 杨老师说:“我比张老师矮。” 张老师说:“李老师比我矮。” 他们当中,谁最高?谁最矮? 考查目的:学生体验推理过程,培养分析能力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 力。 答案:张老师最高,杨老师最矮。 解析:由第一个条件得出,李老师比杨老师高。 再由第二个条件得出,张老师比杨老师高。因此确定杨老师 最矮。 由第三个条件得出,张老师又比李老师高,因此确定张老师 最高。 6、 考查目的:学生根据方格中行与列的数据进行推理,从而解决问题, 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答案: 解析:先从 A入手填,A所在的行和列已经出现了 4、2、3,所以 A 是 1。 进而确定 A所在的列的空方格应填 4。 B所在的行和列已有 4、1、2,所以 B是 3。 7、在右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 1-4 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 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A、B应该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呢? 考查目的:学生利用推理,抓住突破点,以点带面,逐步解决问题, 培养有序思考的能力。 答案: 解析:先从 A入手填,A所在的行和列已经出现了 4、1、3,确定 A 是 2,进而确定 A所在的行的空格应填 3。 由 A所在的列的第二和第四格应填 1、4,确定第一行的第三 和第四格分别填 1、4。 B所在的行和列已有 1、4、3,再确定 B是 2,第二行的第一 和第四格分别填 3、2,最后确定第四行的第一和第四格分别 填 1、3。 8、在右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 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 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C应该是几? 考查目的:在较为复杂的方格中(即有一行和一列均没有数据), 让学生深入思考,进一步培养他们有序推理的能力。 答案: 解析:先从 A入手,A所在的行和列已经出现了 4、1、2,确定 A 是 3。 B所在的行和列已有 1、3、4,所以 B是 2,B的上面的方格只 能填 4。 C所在的列有 2和 4,若 C填 3,那么 C的这一列最上方只能 是 1,这时与左边的 1重复,不合题意,所以确定 C应该是 1。 9、从 1~9中选合适的数字填入下面的 中(每个算式中的数字 不能重复)。 考查目的:学生灵活运用加、减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推理,以 有效地解决问题。 答案: (1) (2) 解析:第(1)题,根据题意,要求每个算式中的数字不重复,个位可 以排除 0和 1,5和 6,2和 9等组合,只能填 3与 8,4与 7的搭配; 第(2)题,根据减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13 减 5 等于 8,减数的个 位填 8。然后根据题意,要求每个算式中的数字不重复,被减数的 十位只能选择 4、6或 9;此时对应差的十位应是 2、4和 7。 四、合作考试(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 生交流) 1、思考题:甲、乙、丙三位老师分别教语文、数学和英语。 已知:1、每个老师只教一门课。 2、甲上课全用普通话。 3、外语老师是一个学生的哥哥。 4、丙是一位女教师,她比数学老师年轻。 请问三位老师各教什么课? 2、帮小动物找家。 森林里的小鹿、熊猫、小羊、猫和小兔分到了新房子。 小鹿说:猫在我的左边。 小羊说:我家的左边是熊猫家,右边是小兔家。 小兔说:右数第 3 家就是我家。 你能帮他们找到各自的新家吗? 3、猜一猜下面小动物各住几号房间。 公鸡、小羊、熊猫、梅花鹿和松鼠去旅游,它们住在宾馆里的 1—5 号房间,服务员告诉他们: 熊猫住的不是 1、3、5 号, 梅花鹿住的号码比熊猫多一倍, 小羊住在梅花鹿的右边, 公鸡住的离熊猫最近, 熊猫住在公鸡的右边。 猜一猜,这几只动物各住几号房间。 4、欢欢、乐乐和笑笑是三只可爱的小狗。体重分别是 7 千克、5 千 克、9 千克。乐乐比欢欢重,笑笑最轻。你能写出他们的名字吗? 5、小冬、小雨和小伟三人分别在一、二、三班,小伟是三班的,小 雨下课后去一班找小冬玩。小冬和小雨各是几班的? 6、有音乐、美术和数学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各拿一本。小红 拿的是音乐,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请猜一猜小刚拿的是 ( )书,小丽拿的是( )书。 7、南南,柯柯,小小分别喜欢玩具小熊、小兔、小猫,小小说:我 不喜欢小猫,南南说:我喜欢小兔。你能判断他们分别喜欢什么动 物吗? 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们做这样的题是不是很有兴趣? 3 2 4 1 A4 3 B1 2 2 1 3 4 1 4 2 3 五、预习:课本第 113 页总复习内容、116 页第 1、2 题、118 页第 12 题和 119 页第 14、16 题。 六、板书设计: 练习二十一 教学反思: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